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楞严经奥义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3-11-18 21:46:55 阅读: 4021

第二节  第二处征心——心在身外

原文:阿难稽首。而白佛言。我闻如来。如是法音。悟知我心。实居身外。所以者何。譬如灯光。然于室中。是灯必能。先照室内。从其室门。后及庭际。一切众生。不见身中。独见身外。亦如灯光。居在室外。不能照室。是义必明。将无所惑。同佛了义。得无妄耶。

释:阿难顶礼世尊以后,对佛说:我听闻如来这样说法,终于明白了我的心确实是居在身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譬如在一个房间内点燃一盏灯,灯光就在房间里出现了,那么灯光一定能先照见房间内,再从房间的门,传播到房间外,照见院落周围。所有的众生都看不见身体里,唯独能见身体外,也就像灯光一样,如果灯光居在房间外,就不能照见房间内,这个道理是很明显,很容易明白的,应该没有什么疑惑了。我说的这个道理,应该符合世尊您的真正了义之说,不会再错了吧?

阿难提出识心在身外,这是论点,论据是什么呢?他举个例子说:譬如灯光在房间内,肯定是先照房间里面,后照外面了,意思是说识心在身体外,所以才看不见身体内。

提出一个论点以后,找出论据来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性,这叫因明学,有论点一定要有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要证明一个论点,最好要从正反两方面都能证明其正确性,逻辑要严密,论点才能成立,不容易被攻破;如果有一方面不能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性,论点就不成立。

如果能从正面或者是一个方面证明论点是正确的,可是没有考虑到另一方面的情况,别人就可能从另一方面找出破绽,证明你的论点是错误的,那么最终结局,你的论点还是不成立的。因此菩萨要造论、和众生辩论讲法的话,一定要懂因明学,自己提出一个论点来,从正、反面以及各个侧面都要能证明自己论点的正确合理性,论据要充足,让对方无懈可击,只能认可你的观点,他就被折服,并且从中受教,我们做菩萨将来都应该学会因明学。

原文:佛告阿难。是诸比丘。适来从我。室罗筏城。循乞抟食。归祇陀林。我已宿斋。汝观比丘。一人食时。诸人饱不。阿难答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是诸比丘。虽阿罗汉。躯命不同。云何一人。能令众饱。

释:佛告诉阿难说,众比丘们刚刚随从我在室罗筏城各处托钵乞食,再回到祇陀林精舍中吃饭。我已经吃完饭了,你看看这些比丘们,如果有一个比丘吃饭的时候,把食物吃到胃里,其他比丘是否感觉饱了呢?阿难回答说其他比丘不饱,因为这些比丘虽然都是阿罗汉了,可是身体不同,一个人吃饭怎么能让大众都饱呢。

其实这里还有奥秘,食物是如何吃到胃里的呢?肯定是用识心来吃的,没有识心,只有身体就不能吃饭。一个比丘既然能吃饭,胃又饱了,他是用身体吃的,但是用身体本身不能吃,是识心利用身体,识心和身体和合运作,就把食物吃到胃里了。然后身体上有觉,识心上也有觉,识心就觉得胃里有食物,已经饱了,这是识心和身体和合在一起的作用,二者不能分离,分离后既不能吃饭,又不能感觉饱;感觉饱感觉胃里有食物,身体和识心都有觉,离开了谁都不能吃饭,也不能感觉饱。而身体上的任何觉知,都是身识的觉知,还是识心的觉。

但是世尊没破这一点,而是问阿难一个人吃饭吃饱了,其他人没有吃饭能不能饱,一个人能不能代替其他人吃饭。意思是问阿难,这个人和其他人是不是有关联的,肯定是没有关联的,两个身体两个识心,两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互相没有关联,这个个体接触的东西,一定归这个个体所有,那个个体所接触的法,一定归那个个体所有,识心和身体不能共用,不能互相代替。

佛就用这个比喻说明个体不同,不能互相替代。如果把识心和身体分离开,识心是一个个体,身体是一个个体,这是两个个体,两个个体不能互相和合起作用。那么识心所了知的法,身体就不知道,身体上能觉知的法,识心就不知道。例如眼识在身体外,看见了外边物,但是眼根没有觉,见色与眼根没有关系,见色这件事就不成立,因此识心和身体不能分开。

耳识如果在身体外听到了声音,耳根如果没有听见声音,耳根上就没有觉,觉跟耳根没有关系,耳根就没有听声,听声这件事就不成立。鼻识如果在身体外嗅到香臭味尘了,而鼻根没有觉,嗅香和鼻根就没关系,嗅香这件事不成立。身识如果在身体之外感觉冷了、渴了,而身体却没有感觉,因为是两个个体,互不相干,身体没有感觉,那么感觉冷和渴这件事是不成立的。

原文:佛告阿难。若汝觉了。知见之心。实在身外。身心相外。自不相干。则心所知。身不能觉。觉在身际。心不能知。

释:佛对阿难说,如果你能觉知了别的心确实在身体之外,身心就是相离的,身和心既没有联系也不相干。那么识心所感知到的,身体就感觉不到;身体上有感觉,识心就不知道。

比如花和眼根相触,你能不能看见花呢?眼根和眼识分离,身体上没有识心,就看不见花,虽然花在眼前,和眼根能接触,但是眼识看不见花,就等于你没有看见花一样。因为眼根、身体、和识心分离了,眼根触花,眼识不触花,眼识不触花,就看不见花,等于你没看见花一样。如果身体之外的识心能看见花,可是身体就觉知不到花,看花这件事就与身体无关,也等于没有看花一样。眼根和眼识不能共同来触一个色尘,身体和识心不能和合运作,功能就不能互相代替,否则死人也能看见花。

耳识也是,耳根那地方有声音,声音触到耳根了,耳识却听不见,那就等于没有听见声音一样,听声这件事就不成立,否则死人也能听声音。因为耳根和耳识是两个个体,它们不能共同和合触一个声尘。鼻根和味尘相触,但是没有鼻识,鼻识在身体之外,就嗅不到气味。因此别人打了你一巴掌,触尘和身根相接触,但是没有身识,身识在身体之外,不能感觉被打,也不觉得疼痛,如果五识、六识都在身体之外,那么无异于死人一样。如果身体之外的五识有知,而身体没有知,就等于无知觉一样。

原文:我今示汝。兜罗绵手。汝眼见时。心分别不。阿难答言。如是世尊。佛告阿难。若相知者。云何在外。是故应知。汝言觉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外。无有是处。

释:佛说:阿难,我让你看看我的兜罗绵手,你眼睛看见我的手时,识心分别了吗?阿难说:是的,世尊,我识心分别出来了,看见佛的手了。佛告诉阿难说:如果眼睛和识心都同时知道了,识心怎么能在身体外呢?所以你应该知道,你所说的能觉知能分别的识心在身体外,根本是不对的。既然你看见了我的手,说明不仅你的眼根触了我的手相,你的识心也同时触到了我的手相,了知了我的手相,这说明你的眼根和识心合在一起,是一体的,识心并不在你的身外,识心在身外这个说法不成立。

我们学佛就要学佛的大智慧,学佛的严谨、周密、细致的逻辑思惟推理能力,我们看佛的逻辑思惟都非常严密,任何人都无懈可击。佛在世弘法的时候,也经常跟外道辩论,可是佛提出一个论点,说出一个论据,那些外道们从来都辩论不了,而佛能把外道的论点、论据全都能攻破,所以佛的因明学是非常圆满严密的,能摧破一切外道的言论,佛自己的立论,外道却永远不能摧伏。这是佛成就的大智慧,说明佛的因明学已经圆满具足,对于一切法都达到了无学。

我们也应该跟佛好好学因明学,作论时,先提出自己正确如实的论点,之后找证据证明其正确可信性,论据一定要能把论点说明清楚,让自己的论点证据确凿。这样对方就无法攻破你的论点,从中找不出一个破绽来。证明论点时,不仅要从正面提出论据证明,还要从反方面和侧面提出不同的论据证明,多方面的论据都要充分,才能说明自己的论点是正确的。对方在各个方面都找不出破绽,不能破除你的论点,他只有承认你的观点正确,这样你就把众生度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