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心所法—实修的指归(第二版)
第六节 慧心所法
一、意根的两种智慧
意根的智慧分为两种,一种是无始劫以来由于熏习了无量法而具有的独特于意识的智慧,与生俱来,不用后天熏染和学习,也远远优越于意识的智慧,对一切法起决定作用。因此意根有时候不用依靠意识对境界的思考、分析、研究、比对、想象等等思惟活动,单独就能对六尘内和六尘外的尘境作以快速的、不为人知的、不可思议的考量和判断,并且迅速地作以抉择,不容意识分说和抗拒。
意根的另一种智慧是对境界具体内涵的了别智慧,这个智慧比意识微弱和逊色很多,因此必须依靠意识细致入微的了别,才能作以判断和抉择,意根单独无法完成此类分别。因为意根所缘的境极广而且宽泛,无法投入所有或者是大部分注意力而专注了别,只能了别境界的大致相貌,作以简单的考量判断,不能细致入微,这时候不依靠意识的了别,就没有办法作抉择了。一般所说的意根了别慧劣,主要是指这个意思。但是修到八地菩萨以后,意根能代替六识的功能作用就不是这样了。
以上两种智慧要严格区别开,不能模糊混淆,否则无法准确地了解意根的体性和功能作用,无法提升自己的智慧。如果意根在任何法上和任何时候,其智慧都是低劣,那么在重要关口、在性命攸关的危急关头、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证据不充足的时候,众生该何去何从?岂不一律决绝不下,难逃厄运,而遇难不能成祥,必早早夭折而不能寿终正寝?
意根犹如一个将军和总司令,意识犹如一个参谋长,五识犹如侦查员。如果说意识参谋长的智慧高于将军和总司令的智慧,那岂不颠倒,何不让意识当将军和总司令指挥千军万马?最重要的一点是,意根是什么样的智慧,众生就是什么样的智慧,意根就代表了众生。那么有智慧的众生,意根肯定是有智慧的,无智慧的众生,意根肯定没有智慧。意识的智慧既不离环境熏染,更不能脱离意根的智慧,也要受意根的智慧熏染和限制。
二、意根不可思议的智慧
七个识都有慧心所,意根慧心所很弱的人,就是世俗法里所说的先天性愚痴和智障。七识虽然都有无明,但是在世俗法上还是有一定智慧的,否则世间事就不能成办,也不能在世间正常生存了。因为七识有世俗法上的智慧,菩萨们翻译经典时,如来藏这个般若智慧才不被翻译成汉语的智慧,以便于与七识的慧心所有所区别,不至于混淆不清。
现代化高科技的开发,物理化学数学生理学心理学等等领域理论的发展,就是七识慧心所的成就,其中意根也少不了具足慧心所的功能。尤其是那些天才们的智慧,主要就是指意根的先天性的智慧,不是意识后天学出来的智慧,那么意根的慧心所了得吗?也是了不得的。意根的慧心所不可思议,即使是凡夫的慧心所和畜生的慧心所也是不可思议的;佛菩萨的慧心所当然就更不可思议,无法思议了。但是所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佛都能思议得了,否则佛就有无明,那就不是佛了。这些慧心所法有些是先天就具有的,有些是必须通过后天修行才能出生和成就的。
意根在世俗法中的慧,比如当唱念佛号以引导修定,当气力不足时,意根突然决定改为低音,音调马上就改变,意识还不觉知。意根和如来藏两个和合决定了一切法要如何生起、运作和变化,很多时候六识都不觉知,那意根的慧真是不可思议,能随时了知一切法,随机应变,如来藏紧跟其步伐,半步不差。再比如当色身需要某种营养时,就会特别喜欢吃某种营养食品,而且容易摄取和吸收;当色身不需要某种养分时,色身就会排斥,不喜欢吃,吃了也不容易吸收,不摄取。意根和如来藏究竟是如何让那些法出现的,意识真的无法想象。
所以我们想一想,意根的了别慧都是那么低劣吗?不一定,要看在哪些方面,在了别六尘细节具体内容时,智慧是不足不细致的,但是还有意识可以补足祂的缺陷;在其他方面,意根的智慧还是很强的,所以才说意根很伶俐。如果意根的慧真的低劣,祂怎么能够让五阴身刹那作出反应,应对紧急情况,随时调节色身,以应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怎么能够修学佛法降伏烦恼转识成智?意根先了别色身状况,之后指挥六识造作,如果祂的慧一直是低劣的,祂如何能够及时而正确地指挥六识应对周围一切状况,如何更好的适应周遭的环境?
既然意根和如来藏两个永远在一起和合运作,那么证得意根,禅定具足时,就能在意根出现的所有处抓住如来藏。这就是甚深的唯识开悟法门,之后六七识的智慧就会非常深细,只要修出初禅定,禅宗三关一跃而过,入初地就会指日可待,修行就超越了一大阿僧祇劫。有慧根的久修的大菩萨们应该有此决心、毅力和勇气,要悟就从识心上悟,悟到佛法究竟处,八个识的和合运作就都能观察到,能迅速生起唯识种智,将来有能力分担如来家业,成为佛教的中流砥柱。
三、意根的了别慧
表面上的聪明伶俐都是意识心的慧,比较浮浅,给人感觉有些浮躁和浅薄,不深沉,不踏实,不可靠,只要不是意根的慧就不是真正的慧。意根的慧,可以表现为深沉、执著、沉稳、可靠、可信赖,给人一种踏实感。意根在六尘境界的细分别上智慧比较劣,分别势力弱,有一种愚痴性,不知善恶,不知好歹,不知优劣,不知东南西北,不知长短方圆,不辨男女,祂没有意识的引导,总是要错乱了别,把东当西,把此当彼。那就不得不借助于意识作详细而具体的了别。所以意根攀缘和惦记的法,一定会让意识不断的了别和分析判断,自己再做总体和最后的判断抉择,这是指在六尘上的了别。
在六尘外的了别,意识就帮不了忙了,全部依靠意根自己单独的了别,单独思量判断抉择,意根就能判断出大致的情况,于是就能抉择如何造作,其智慧也不能算是很低,因为无量劫以来意根也单独做了很多正确无误的抉择。意根在六尘境界的细分别上智慧比较劣,分别势力弱,但是意根在六尘之外的了别智慧并不低,重大的事情都能作以快速的判断和抉择,指挥六识作出快速的应急反应,能避免许多灾难的发生。
但是意根在概略性的总体、整体、全局上的了别性,却是意识所不能及的,因为意根掌握着一切法的全局和全貌,重大的事情都能作以快速的判断和抉择,能自主处理很多突发事件。
四、意根和意识慧心所法的区别
意根和意识智慧的区别,可以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睡觉时,被子被踢掉了,身体没有盖被子有些凉,意根了别到这个情况,自己却无法处理,心里惦念着这件事,如来藏了别意根的思心所,于是就给意根变现出梦境,以解决此事,意识就梦见自己处于寒凉的环境中,感觉很凉,于是就决定把被子盖上,意根同意再作自己的抉择。这时意根分不清梦里和梦外,把梦里的境界当作梦外,就作出了决定,意识也不知道是梦里还是梦外,把梦境当作真实,就服从意根的决定把被子盖上。但是能盖被子的意识已经不是独头意识了,而是五俱意识,那就还有身识现起,一起把被子盖上。意根分不清梦里梦外是无慧,能想办法处理却是慧,能了别身体出现特殊的状况,也是意根的了别慧,具体情况的分析和处理属于意识的智慧。
五、意根经验老道的智慧
意根和意识智慧的差别就是,意根不能如意识那样对六尘境界有细致而具体的了别,仅此而已,其他的,意根的慧还是相当了不得的。我们很多时候应付世间事,尤其是非常紧急的事,非常忙乱的事,全靠意根的经验和慧,而意识却无法应对,分析不过来,解决不过来,只能听意根的指挥和安排。这种情况有时候可以叫作随缘,有时候可以叫作听天由命,可最后也都解决了,有时候还挺圆满和称心如意的。
意根有祂独特的大智慧,比如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井井有条、有条不紊、壮志豪情、虚怀若谷的胸襟、非凡的气魄等等,都是意根的慧,很了不得。尤其是多生多世做人、当首领将军、当宰官大臣的人,经验和阅历丰富的人,意根的慧很强大,这些人做事多是依靠意根的慧,决定处理应对一切事情,意识常常是起辅助作用的。
大将军临阵指挥,战场上紧急的决策,重大的策略,往往都是靠意根的无言的智慧和经验,意识往往使不上力。有福德、有主见、有韬略的人,遇到事情,往往很淡定,都不急于应对,不急于作决定,到时自动会有主意有办法出来,那就是依靠着意根想出的办法,意根自有办法。有主心骨,世俗人说的有老猪腰子,就是指意根自己有主张,意识不用去管。有大智慧的人,睿智的人,理智的人,有素养的人,还是以意根的智慧为主,用不到意识的狡诈和心机谋略,意根自有安排。这种大智慧,就是意根思量的结果,也是意根经验老道的结果。
一个人才,现培养是来不及的,就是说现让这个人的意识学习,再熏意根,已经来不及了。必须是这个人从前就具备所需的素质,先天就具足的,那就是意根具有的,早已经熏成功的,与生俱来的智慧。所谓的慧根,所谓的善根,所谓的福德,说的就是意根具有的与生俱来的智慧。
所有众生的意识在刚出生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彼此之间并无差别,跑到生命的终点时,差别为什么那么大?一个是生存环境的熏染,另一个是意根的带动。而娑婆世界的生存环境大抵差不多,同一个城市同一个家庭同一个工作环境,后天对意识的熏染是差不多的,关键还是在于意根的带动和业力的驱使。而意根的力就是业力,业力就是意根的力。所以一切的差别就差别在意根上了。
六、所有的慧落到意根上才是究竟的
智慧不仅是指意识的慧,也指意根的智慧。由意识的慧,能引发出意根的慧,最后智慧落实到意根上,后世又能出生大智慧。如果没有禅定,那就只有意识单独有智慧,意根不能随之产生智慧,因为没有禅定时意根攀缘多,无法集中精力思量和参究,因此不能证法,也就不能知大小乘的无我,无法出生大智慧。
凡夫的意根也是有智慧的,意根如果没有智慧,就不能随意识熏修佛法,不能出生择法觉分,不能精进参究和观行,也就不能见道断除我见、疑见和戒禁取见,以后的生死结缚也无法断除,也不能正确如理的指导六识修行,意识再有智慧,都没有多大用处。
意根如果没有智慧,意识认为如来藏是真实的,一切法是幻化的,五阴是无我的,可是意根不懂,就不能破除无明,无始无明仍然存在,那就仍然要牵引六识造作无明业,不能淡化贪嗔痴烦恼,更不能断除贪嗔痴烦恼,不能得心解脱和慧解脱,不能断尽一念无明和尘沙无明;既不能出离三界,也不能究竟成佛。既然这一切都能实现,都能变为现实,说明意根有慧心所,是有智慧的,能导致凡夫众生成就一切世出世间法,直至成佛。
解脱主要是解脱意根对于三界法的生死系缚,以及对一切法的执著和系缚。意识和意根在小乘方面的慧满足了,就是慧解脱的四果阿罗汉;意识和意根在大乘方面的慧渐渐具足圆满,就能转识成智,究竟成佛,所以这个慧最后还是要落实到意根上。
七、意根的平等性智
初地菩萨第一次转识成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意根转为平等性智,六七识断除有漏的烦恼性,由识性转成智性,转识成智以后所具有的体性就是意根的平等性智。意根的平等性智是依如来藏的体性,从如来藏的角度,看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真如性,不区别我高你低,对待一切众生都是平等一如。那当然意根一定要先证得如来藏,才能依于如来藏的平等性起自心的平等性智。因此布施时不会选择对象,分个亲疏远近,不会只对自己亲人布施,而是布施给最需要的人,把别人当作自己,对关系较远的人甚至比对自己亲人还好,那样才是真正的无我平等性的布施。
八、意根对色身的了别慧
身体活动是意根通过调控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由六识配合产生出来的。比如早晨睁开眼睛,眼睛不会自动睁开,是意根作决定,调控六识才睁开眼睛的;比如吃饭时意根了知到吃饱了的信号,决定不吃了,六识就会停止进食,这也证明意根通过大脑能控制全身的活动,而全身的活动都是六识的活动;再比如脸红脖子粗,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大打出手,喜笑颜开,心花怒放等等,都是由于意根有烦恼情绪的缘故而表现出来的,是意根操控的结果。
意根根据什么操控色身呢?色身的情况意根为什么掌握得那么准、那么及时?色身当中的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变现和执持的,吃饭吃到什么程度,如来藏会刹那如实反映出来,意根依如来藏就无所不知,意根知了以后,就会生出抉择心,作出一种决定,然后六识就依之奉行。当然意根对六尘境界的微细知,对身体详细情况的知,是通过六识了别到的。昏迷以及睡着时的身体状况,如来藏都会刹那如实反映出来,意根都会及时了知到,这些时候根本没有意识,都是意根依如来藏单独的知。
再比如突然见到一个熟人时,意识怎么也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可是还觉得知道对方的名字非常熟悉,好像就在口边马上就能说出来似的。这种情况仅仅是意识想不起来,不代表意根不认识对方和名字,等对方走后,意识就会突然想起来了。为什么意识能想起来?还是意根给了意识一定的信息,意识就突然想起来了。一切法的运作里一定都有意根的作用,不一定有意识的作用。如果有些功能作用,我们分不清到底有没有意根的作用以及意根作用的大小,那我们就想一想没有六识的几种状态,意根是如何运作的。
九、意根的经验习惯和智慧是如何产生的
习惯于打坐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总是喜欢盘腿而坐,即使是坐在火车的硬座上,也习惯性的盘腿而坐。为什么有这个习惯呢?因为通过一次次的盘腿经验,意根知道了盘腿的益处很多,对色身有益,觉受舒适,身心自在安详,气血运行畅通无阻,能解除疲乏,让精力充沛旺盛,头脑清晰。因此,只要坐下来,意根就习惯性的作主盘腿坐,六识就自动地盘腿,意识也许还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坐,只能乖乖的顺从意根,如来藏更是没有话说。
从这里看出,意根了解色身的运行状态,知道身体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如何对身体有利有益,可以说祂对色身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在六识不明就里的情况下,而造作一些身行。比如说困了就打哈欠,渴了就吞咽口水,饿了就捂胃口,头疼就捂头,头晕时就蹲下,身体缺某部分营养,就喜欢吃某种食物,身体痒就抓痒等等,这些不为意识所知的现象,意根一直都暗暗地调控着,祂非常懂得自我维护和自我保护。
由此看来,意根的智慧和经验也是了不得的,先天就知就懂,意识还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道,但有的人还学不明白。如果意根也需要后天学习才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那么婴儿渴了饿了,就不会哭泣,尿布不用换干燥的也能睡得安稳,遇到逆缘,身体也不会挣扎;如果意根必须通过后天学习才能懂得保护自己,第一次开车遇到紧急情况时,就不会紧急刹车以躲避车祸的发生,第一次遇见石头掉下来,也不会抱头逃跑。然而这些事,意根天生就知道,因其有知性,且知得准确无误,所以结果就满了心愿,也安然无恙,可见意根的智慧性了不得。
但是意根的这些智慧性,有很多也是经验累积所成,经历的多了,也就成了经验和习惯,就成了先天性的智慧。意识没有宿命通时,是没有办法累积每生每世的经验,只能顺从意根的指挥,围绕着意根的指挥棒来运转。
十、意根了别慧能了别一切法
问:意根了别五尘境的重大变化时,是在外相分上还是内相分上了别?
答:意根能了别五尘和法尘境界的一切变化,不仅仅局限于重大且变化的五尘境和法尘境,不是只了别重大的五尘境和法尘境,微细的六尘境、微小的六尘境全部都了别,静止不动的尘境也能了别,然后再判断重要和不重要,是否需要细了别。由于慧心所法的局限,需要细微了别时就用六识来辅助了别。这些了别一般是在内相分上的了别,六尘成为内相分之前,意根也能了别到,所以有些突发事件,意根能够非常快速地处理,意识来不及思惟。
如来藏通过浮尘根把外相分六尘,变现为内相分六尘。意根触内法尘时,如来藏生意识,由意识直接了别内法尘,意根再了别意识所了别判断出来的内容。没有意识时,意根只能了别内法尘的粗略相和总体相,细节了别不清楚,才唤起意识和五识一起出来了别,然后意根才作主,采取相应的行动。
十一、意根强大的生命经验和智慧
在即将昏迷的时候,意根了别到身心的状况,就要极力保持清醒,努力不让六识灭去,不断的鼓起勇气,保持觉知。意根根据什么这样做呢?祂究竟了别到多少事情?意根又有多少生命的经验,能了别多少尘境,才作出决定应该醒过来,然后努力唤起六识觉知六尘?
意根在昏迷过去以后,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意根就要挣扎着唤起觉知,让识心纾缓过来,清醒过来。昏迷,是大脑胜义根受阻碍,或者缺血,或者缺氧,大脑中枢神经传导功能受到抑制,外六尘不能顺利而正常的变现在胜义根里,传导到胜义根里的六尘越来越少,传导的越来越慢,不能保证根尘正常相触,以至于如来藏无法顺利而正常的输送六识种子,六识的运行就缓慢,或者断断续续的,不能正常了别六尘,功能就不能正常发挥。这是意根所不情愿的,祂把六识的功能作用当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不愿意让自己的受想行识功能消失灭除,就要极力的保持对六尘的见闻觉知性。
意根通过如来藏对色身的了知性,而能知道色身的大致情况,再加上六识传递过来的信息,就能大致判别出五阴身的状态。当色身受到伤害,胜义根传导和接收功能受阻,意根对色身的调控就受到影响,但祂仍然要努力调控色身,努力让六识了别身根以及六尘上的信息。如来藏了别到意根的作意和思心所时,就尽量配合意根输送六识种子和四大微粒,尽量保持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保持六识不断的了别。
意根每次作意和决定,如来藏都要加强六识种子的输出,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即将昏迷过去的人,一会儿了别性强,一会儿了别性弱,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沉。如果旁边有人拍打此人的色身,或者大声的呼叫此人,把这些强大的六尘境界传导到胜义根里,协助意根作意和抉择,六识就能保持微弱的了别性,而不至于灭去。人在临死亡的时候,旁边有人呼叫其名字,有时候也能把他叫醒而活过来,这是起到增强意根的意志力和思心所的功能作用,如来藏就会配合意根让六识现行,从而就能醒过来活过来。
意根这个识,活活泼泼,伶伶俐俐,识别性了别性也很强大,除了对六尘具体境界的了别很弱势以外,思心所的运作性也很强大,其力量不可思议,其生命力更是不可思议。祂就这样顽强地在六道里头出头没,坚强不屈。
意根的出离心,需要意识通过修行和观行,不断地传递给意根了知,不断地熏染意根,让意根知道六道轮回之苦,直到意根受到触动,真的认识到了六道之苦,才发起了出离心,其力量远远大于意识的出离心,这才作主主导六识勇猛修行,朝夕用功,减少六尘的攀缘,念念在修行上,锲而不舍,最终才能证法,渐得解脱。
十三、意识有妙观察智时才能知道意根的慧
慧,有识别了别的作用,只要第八识现起的法,意根都能缘,也都能了别。意根对于自己的了别是否能反观,意识没有智慧时就观察不到。如果不是了别六尘的法,意识也不知道意根究竟了别了什么,是如何了别的。即使意根了别了六尘的法,意识没有智慧时还是不知道,不知道意根了别时是什么心行,其中有什么心所法运行出来了,如何运行的,这一切法意识没有妙观察智的时候是观察不出来的。意根在各种法上运行时的智慧到底如何,意识没有妙观察智的时候,同样是观察不出来的,那就不知道意根的心行如何了。
胜义根之外的法,意根即使了别了、运作了也无法表达出来,意识就不知。意根没有名言,不与语言相应,需要借助于意识才能表达出来,意识是意根的代言人,意根的一切心行都通过意识表达出来,没有意识的时候意根在六尘上就不能有什么作为。意识没有妙观察智时,不管意根有什么样的智慧,以及没有什么样的智慧,意识都不知道,意根的慧心所祂很难观察到。了别法尘以后,意根的慧心所启动出来,知道是什么法,就会有所执取,思量过后就起抉择作用,趋利避害,于是就要有所造作,第八识随顺,就能现起相应的法。
十四、意根超过于意识的了别慧
感应的发生,意识都不知道为什么如此,这是意根与前世的业种相应,业缘现前,了别了前世熟悉的人事物,有如久别重逢的感觉一样,自然的让身心出现变化。比如刚刚学佛,遇见佛像,念佛拜佛时,自然出现感应,痛哭流涕,佛法上叫作善根发,其实是意根与前世的学佛经历和业行相应,业缘现前,才深有感触而出现的反应,意识并不知道为什么如此。
意根知道的事情非常多,远远超过了意识,祂所作的很多的了别,并不需要意识配合,意识也配合不了,除非有神通时。神通无非是让意识通前世后世,而意根一直是通前世后世的,只是无法表达出来。因为意根几乎也与如来藏一样无量寿了,在世间里经历了所有的风风雨雨,无所不知,只是祂不与语言文字相应,无法表达与人。很多人把意根看成一块木头,认为意根几乎没有什么了别思量的作用,这是因为很多人不了解意根的体性,更不能观察意根的运作,所以才对意根无知,生出许多邪见。
遇见楞严咒时感觉很熟悉和喜欢,于是就断定前世肯定熏习过。这个断定是意识了别自己对楞严咒的感觉而断定的,同时也有意根同意意识的断定而断定的成分,否则就不能坚决肯定,心里多多少少会有狐疑。遇见楞严咒时的感觉,也是意识心的感觉,但是意根与前世的业种相应,业种现行的缘成熟了,意根了别到前世的业行,熟悉楞严咒,意识受到暗示就感觉非常,甚至痛哭流涕,让意识判断出前世一定读过楞严咒。如果意根不与前世业种相应,不了别业种,就不会有痛哭流涕和感觉非常的现象了。意识的感觉、判断和一切表现,都是意根指引和操控的结果。
这个痛哭流涕有点玄妙,为什么哭时,一流泪就有鼻涕呢?眼是眼根,鼻是鼻根,为什么会同时流泪流涕呢?哭时流泪就好了,为什么能连着鼻根起用呢?原因是眼鼻之间连接非常近,有其互通性。还有炒菜时,鼻子闻到辣味和刺鼻的种种味时,眼泪又出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道理是这样的,鼻根和眼根都是色法,都是肉体,属于身根上的一部分,受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制约,而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是受意根调控的。当意根动心时,就促使大脑神经系统向相关的神经系统传递信号,以调控身根的某一部分。眼根和鼻根是相通的,神经系统相连,刺激到一个根,就能连接到另一个根,向眼根部位传递信号时,信号也影响和传递到最相近的鼻根部位,二根同时起用,就是鼻涕眼泪一把。
只要一动感情,眼泪鼻涕就要同时流出来,都由意根调控。感情浅时,意根动的轻微,就只有一个部分有反应,或者只流眼泪,或者只流鼻涕,不同时流;感情深时,意根动的严重,信号传递到一个部位时,就能连带到另一个部位,就是鼻涕眼泪横流。比如情绪激动时,鼻子酸楚或者抽动,眼泪就出来。眼泪出来后,牵动鼻涕跟着出来。因为情绪情感由意根控制,意根就能控制眼根和鼻根同时表现情绪,二者近而通故。意识的假哭,意根不感动时,不会指挥大脑神经系统传递信号,指挥色身的配合和变化,就不容易有鼻涕和眼泪,意识强迫意根楞挤时,也许能出来一些鼻涕和眼泪,这时就装得比较逼真了。
十五、天生就有的智慧是意根的慧
治病(精神心理上的病)要治根,这个根就是意根,慧根善根都是指意根。有些孩子从小就能看出来,他有善根福德,这是指意识具有的还是意根具有的?生来就如此,不是意识的,是意根所具备的善根和福德以及智慧,是意根前世熏习带过来的,不是意识的。有的小孩几岁就会盘腿打坐,都是意根从前世带来的习惯;小孩子很小就会弹琴谱曲,也是意根的慧力的作用;有的人生来就大度,有容人的海量,也是意根前世熏习所带过来的,意识所享用的都是意根从前世带过来的慧。
十六、意根慧劣的部分及原因
问:意根的慧劣到什么程度?能否量化?既是慧,就应该有慧的所有内涵和表相,起码是慧的部分内涵和表相,那又如何拿捏其分寸和尺度?
答:意根所谓的慧劣,是指祂不能了别六尘境界的具体内涵和很微细的内容,只能粗略、概略的了别一些境界;如果不依靠意识的了别、分析和判断,意根自己对于境界就思量判断不清楚,常常要作错误的判断和抉择。这是因为意根具有遍计所执性,攀缘的法太多,无法专心了别一些境界法尘;又因为意根执著性太强,这就严重遮障了意根的了别智慧,无法把六尘境界了别清楚,只能做个大概和粗略的了别。所以祂必须依赖六识的了别,尤其是意识的了别,才能作自己的了别、判断和抉择。这是指凡夫位和没有禅定的情况,具有甚深禅定的圣人就不如此了。
意根在没有禅定的情况下,分别六尘的时候,虽然与意识相比较其智慧劣弱一些,但是意根的慧是可以增强的,每个人意根的智慧也有差别,智慧程度有所不同。这在于意根是否有烦恼,烦恼和习气的轻重程度如何,无明的轻重程度如何。烦恼越重,遮障越重,意根的智慧越劣弱。意根断除烦恼,降伏我执时,其普遍攀缘和执著性就轻微了,初步转识成智,心所法就改变,烦恼心所消除,五别境心所法增强,智慧就广大深细了。那么对六尘的了别就比从前清晰,从前了别不到的、判断不了的法,转识成智以后就能了别和判断一部分,其感知力增强了,意识依之就能了别到他人更多的前后世的习气、性格、脾气、秉性,世事更能洞明一些,更能了别到一些众生的业因果报。
十七、意根未卜先知的智慧
问:意根作出应对决定,是依于烦恼习气还是依于慧心所?对于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是如来藏主动发出一些信号让意根来警觉,还是意根自己攀缘出来的?
答:意根作出应对决定,既依自己的经验判断,也就是慧心所法,也依自己的烦恼习气。意根应对一切境界,都会有慧心所法现行出来,五遍行心所法也要现行运作,思心所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只是大多数众生观察不出来罢了。意根的应对决定并不都是正确的,无明深重的时候,还是依于烦恼习气的时候比较多,应对抉择正确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意根的智慧。
对于重大事件,意根是缘于如来藏的见分而起自己的见,如来藏所见所变现出来的法,意根都能见到,因而能提前感知到重大事件要发生,并非是如来藏对意根的特意提醒,因为如来藏是无心的,并且也不了别重大事件的重要性和利弊。如来藏依靠自己的见大作用,能了别业种,业种成熟时,如来藏渐渐输出业种,变现出一些业缘,各种尘境逐渐显现出来,意识对此无觉无知,可是意根依于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尘境,了知了一些业种,就知道要发生重大事件,于是警觉意识,意识也许明白,也许不明白,要视意识的智慧和自己的业力而定。如果业力大,意识再有智慧,也很难了知意根的警觉作用,或者是意识虽然能知道要发生大事,由于业力作用,而无能为力。
业种现行需要外缘,但是业种现行出来时,本身也要现行出一些业缘,因果才能实现。比如两个人前世有逆缘,今世在一起时关系一般,也许还不错,当前世的业种成熟时,甲对乙的表现和行为显得有些诡异,意根了知,就警觉意识,意识感到稍微有点奇怪,觉得不太合情理,可是也不知道要发生什么,等到事情发生了,意识才知道原来甲的行为意味着什么。那么甲的一些行为,甲乙之间的事情,就是如来藏新现行出来的,才有后面的因果报应之事的发生。
如来藏即使有警觉作用,也不能直接警觉意识,因为意识依于意根而现行,如来藏不能越过意根,而直接警觉意识,而且如来藏也不分别意根和意识,只负责显现业缘,业缘显现出来之后,意根缘到直接了别,就能判断出事情的严重与否。然后意根再警觉意识,意识有行动力,能分析、思惟、想出办法,以趋吉避害,意根依之思惟决定,再作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