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细说如来藏(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如来藏法 更新时间: 2025-07-05 09:22:54 阅读: 11

第二章 如来藏的八不中道(2)


五、不空不有

(一)如来藏具备空性和不空性两方面的体性。空性,是说祂无形无相,看不见、听不着、嗅不到、尝不到、摸不到,祂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识,也就是无十八界;又无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又无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有、生、老病死这些十二因缘法,无苦集灭道这四圣谛,又无智慧,又无所得。总之祂什么也没有,是一个空的心体,叫作空性心。如来藏又具备不空的——有的体性,祂有真实的功德作用。因祂含藏众生无量的业种,和能出生五阴三界世间的大种子,就能变现十方世界、宇宙器世间,能变现众生的色身五阴。

(二)任何一法都是如来藏出生,不仅是万法,亿亿法、无量法都是如来藏出生。除了如来藏之外,都是亿亿法中的法,不管是虚空,还是十方诸佛国土,没有一法能超出如来藏这一真法界之外。亿亿法就像孙悟空,如来藏好比如来佛,孙悟空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如果要问如来藏是如何来的,心经中讲如来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本来就有。这些道理不是諸佛制定的律则和真理,而是十方諸佛共同发现了这个真理,才为大众宣说出来,让众生都能证得此理。

楞严经中佛说:十方虚空生汝心内,如片云点泰清里。这已经明白地告诉我们,虚空是由如来藏所生,而且在如来藏心中所占的位置极其渺小,虚空仅仅是如来藏所出生的万亿法中的一种,世间无一法不由如来藏所造,这是如来藏不空的一面,所以说如来藏不空不有,即空即有。

(三)如来藏其本性为空,无有一个相存在,这是指如来藏空的一方面,祂又有不空的一方面,祂含藏万法的种子,能出生万法,空有双具。悟后既要修学祂的清净无为的体性,也要修学祂的不空的体性,修学祂的清净无漏的有为功德性。这样才能生起大智慧,渐具后得无分别智,进而得道种智,入如来家,并且地地增进,直至成佛,这一切全靠修学如来藏不空的部分,祂所含藏的种子部分,这是唯识增上学。

如来藏的存在,只能以意识心去认知去证得,如来藏自己不能认知自己,祂没有这个功能,即使如来藏能认知自己,意识和意根还是不能认知如来藏。所有的修行以及认知,大多数以意识心为主,没有意识心,众生就不能分别,不能取舍,也不能修行。意识心如果不分别不认知了,众生或者是处于死亡状态,或者是入无想定、入灭尽定状态,或者是处于昏迷状态。

证悟是识得如来藏是哪个、在何处、如何运作、如何变生各种法、怎样配合七个识运作的。六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五个何期,就是真实证悟之后的体会。那么其他人证悟时,即使不能悟得这样深,也要悟得如来藏的总体功能作用,否则就是理解性的悟,不是证悟。

(四)大乘真如的有

大乘经典中都说有个“有”的存在,这个“有”就是真如如来藏,是佛法修证的根。没有这个根,就没有一切法;万法由于这个“有”、这个根而存在,当然这个“有”是极其重要的。千经万论不离其中,都离不开这个“有”,离开这个“有”来谈佛法,就是外道法。内道和外道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这个真如的“有”,外道不信有真如佛性,更不能证得这个“有”。外道只有一无所有的断灭空,有一法也没有的空无;佛法却不是这样,佛法讲世间存在的一切法都依这个真如而存在,没有祂就没有一切法。

缘觉的十二因缘法也依于这个“有”而有,没有真如这个“有”,十二因缘法也不成立,离开真如之体而说一切法是有是空都是戏论。缘觉们修行因缘法,推生死的源头,推到真如如来藏,就推不过去了,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就知道没有一个法能离开如来藏而能出生和存在的,哪个法也不能越过如来藏,于是得出一个结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那就是说五阴身的生死由如来藏而有,如来藏产生名色五阴,名色五阴缘于如来藏而有。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意思是没有无明,就不会有身口意行,但是无论是无明还是身口意行,如果没有真如如来藏,也是不存在的,离开如来藏没有无明,也没有众生,更不会有众生的身口意行。身从无相中受生,就是从无相的如来藏中生,不是从一无所有中来,不是没有处所就能来,这当中就有生命的源头如来藏,抛开这个,别谈受生,不会有生命的出生。

声闻的四圣谛法也依于真如这个有而存在,否则也是戏论。苦集灭道四圣谛,依如来藏而有苦,依如来藏而召集苦,依如来藏而修道,依如来藏而灭苦。阿罗汉们能够证果,并且敢于灭掉自己,就是因为信受佛说有一个生死依,死后不是全部灭去,还有不灭的生死依存在。罗汉们都知道有个生死依,涅槃以后并不是断灭,这样才能证果,涅槃时才能灭除自我。世尊在世时,如果有人说断灭法,说涅槃以后一无所有,世尊就会叫来那个人,当面指责纠正他,让他信受身中有不灭的生死依如来藏。

现世的学佛人对于真如之理,多数没有明了,没有弄懂。没有明了时,对于真如的空与不空部分,总是含糊不清,对于空相和空性,也是含糊不清,这些理搞不清楚,不可能证得真如。没有证得真如,也不懂真如的人,当别人谈论真如时,往往都要生出错解。如果错解以后,口中再错误评论,那就是谤法行为,与事实不符,就是谤,这种谤,很容易产生,后果很严重。如果证得了,对于真如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能够表达清楚,没有证得就含糊不清,前后颠倒,自语相乱。没有证得的人,因为不知真如到底是什么,是怎样的无相,没办法弄懂这些理,就认为真如的无相就是无。因为不懂,没有证得,别人谈论真如时,不解其义,就说着相着有、心里没有空。这样就恰恰说明了自己对于真如的所知甚少,多数都认断灭空的空,不认空性的空。

能够把真如之理讲清楚,讲细致,讲祂的不空部分,产生万法部分,储存种子部分,是大智慧的成就。如果把真如如来藏的存在说成是假有,就等于否定了真如的存在,就是断灭空论。假有的法不能有真实的功德和作用,而真如确实含藏无量之多的种子,具有无量之多的功德,因此才说祂真实不虚。菩萨开悟以后能逐渐的了知如来藏中的种子功能,这样智慧才能逐渐增长,如来藏中的种子功能都证得了,就是佛所证得的一切种智。

真如如来藏所产生的一切法、一切相都是梦幻泡影,而真如不是梦幻泡影,是真实有,不知此理,就不能证真如,不能悟道。真实有的法才能证得,探求祂才有意义,一无所有的法探求到最后也是空,就像芭蕉一样,剥开它的皮,剥到最后是一无所有,那就什么也得不到,追求它也没有意义。而真如不是芭蕉,探求祂,会有无量的智慧生起,终究要成就佛道。否则一路空下去,就是外道的空,到头来一无所获。

即使阿罗汉的那种空,佛也不希望菩萨去修证,不希望菩萨们把一切法都灭掉不用。菩萨应该走自利利人的菩萨道,不能一味的追求空;菩萨们的修行都依于真如而修,追求开悟,证真如,然后依止于真如,修证自己,最终成佛。总起来说,佛法世俗法都依真如而有,真如理甚深极甚深,难于了知,没有证得时,都要小心口业,千万别肯定说什么,不要把自己的知见当成结论,错误的部分要自食其果,大家要慎之又慎之!

(五)虚空的概念,世尊在《楞严经》中讲过,它就是虚无和空无,没有色之处就称为虚空。虚空也称色边色,是一种没有色相的色,其本身也是虚妄的,是如来藏所显,不出如来藏之外,本是如来藏性。一无所有才叫作虚空,有一点点的存在就不是虚空。真空妙有是指如来藏的体性,如来藏本身无有一法,是真空,却含藏着万法的种子,能出生一切法,这是妙有,真空与妙有二者结合起来,就是如来藏的完整体性,虚空却没有这些功德体性。

六、不一不异

不一不异是指万法与如来藏的关系,二者不是一体,也不是二体或者多体。万法包括三界世间一切法,五阴十八界的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所生。那么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与如来藏的关系就是不一不异的。如果说是一体,那么五阴十八界若灭,如来藏也就灭了。事实上,无始劫以来五阴十八界生生灭灭无数次,而如来藏从来就没有灭过,还是原来那个心体,这就说明二者不是一体。如果说二者不是一体,是二体,那么二者之间应该没有联系,各有其主宰性,事实上,五阴没有自主性,不能自己主宰自己。

五阴十八界刹那刹那都要依靠如来藏输送种子而维系着,就象一个水泵不断输送水流,五阴十八界这个机器才能不断运转。若二者不是一体而是多体,命终之时如来藏离开色身,众生应该能照样存活,事实上却不能。二者的关系有如胎儿与母亲的关系,不是一体也不是二体。若是一体,胎儿死时,母亲也应死;若是二体,母亲死时,胎儿应该可以继续存活。可见二者非一体,非不一体。如来藏就像广阔无际的大海,万法就像海中的泡沫,泡沫生来灭去,大海不变,若没有大海,泡沫也无。二者非一体非不一体,是非一非异的关系。

七、不断不常

(一)如来藏的不断性,是指如来藏本身从来没有断灭过,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一直存在,未来永远也不会灭去,无始无终,相续长存。如来藏的不常性,是指如来藏本身,也是由自身的识种子刹那刹那输出,形成了连续不断的如来藏本体,如来藏才能存在不灭,才能有一切功能利用。这个如来藏,其自体的识种子一直在刹那生灭,所以是不常。而本体的运行却永远不会断灭,即使在无余涅槃里,如来藏本体也是在不断地运行着,因为祂自体的识种子仍然在不断流注输出,不断地在维持着如来藏本体的存在。

如来藏的不常性的另一个含义是,如来藏的心体里含藏着七识所造作的染污种子,这些种子要不断地进行转换。学佛修行,要把染污种子,逐渐转换成清净的种子,所以如来藏里的种子要不断发生变化,祂不是永远长存不变的。因此,由于七识业种的不断变化,拖累如来藏就要不断地发生转变,由染到净,由净到染,不是常不变异的,因此如来藏就不是常。直至成佛,七识业种完全转换清净了,如来藏中含藏的种子才能永远不变异。如来藏心体里的内容才能不发生改变,如来藏也就是真常的无垢识了。因此,从总体上来说,众生的如来藏就是不断不常的。

(二)禅堂无禅也无道,从不谈禅不说道。非空非有非断常,不立二边也无中。

非断非常,指众生的第八识如来藏,本体是常恒不变异的,里面的种子是生灭变异的。而且如来藏自身还有识种子,在刹那刹那输出,刹那刹那生灭,这样就保持了如来藏本体的不生灭和常恒性。

八、不真不假

如来藏本身叫作真心,是真实存在的心体,也叫作法界实相,因此祂具有真实性。但是其心体内含藏着七识生灭法的种子,含藏着虚妄法的种子。因为含藏着这些种子,如来藏才能不断地产生各种生灭法,产生各种虚妄法。也因为如来藏含藏着这些有为法的生灭变异的种子的缘故,如来藏就与虚妄的生灭的假法和合在一起了,使得如来藏具有了不真不假性。若说祂真,奈何祂含藏着七识的虚妄法种,若说祂假,自体却是真实存在的,具有真实的体性作用。因此如来藏也就具有了不真不假性、即真即假性。

以上是讲如来藏的中道体性,如来藏的中道体性与外道所谓的中道有本质的区别。佛法当中讲的中道,是指真心如来藏的中道体性,如来藏有八不中道以及无量个不的中道体性,都是在说祂既不如此也不如彼,离开两边,也不在中间的状态。而离开如来藏心法讲的中道,就是外道讲的中道,名为心外之法。世俗法中所谓的中道,其实都是边,都在生灭性两边打转,不离两边,都属于边见和邪见,不是佛法里的如来藏中道性。

有人认为天地万物人和就是中道,这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属于生灭法,有生有灭之法就不是中道,正是在边上,属于两边之法,因此这些都是生灭的两边之法。所谓的中道,是离开生灭、明暗、空有、来去、垢净、断常等等两边的一切世俗法,离开对立和统一的一切世俗法,祂不是混合体,也不是融合体,也不是对立统一体。

有人说安详也是中道,安详是意识所处的状态,是对立的两边之法,意识心中有安详之时,就有不安详之时,有此就没彼,二者不能调和在一起,因此安详就不是中道法。一剂麻醉药,就无法安详了,一个交通事故身体损伤,就再不安详了,临终四大分解,犹如活龟剥壳,只有难言的痛苦,哪里有安详,哪里还有正受,即使是一个小小的逆缘出现,内心也就不安详了。

世人活的再潇洒、再自在、再有诗情画意,也都是生灭法,全部是生死轮回中事,情意重的必下三恶道。古来那些诗人、画家、文人墨客,极大多数都在鬼道受苦,因为他们都有贪爱,而且有的还是极重的贪爱。楞严经中说:情多想少,流入横生,就是畜生;七情三想,沉下水轮,就是饿鬼;九情一想,下洞火轮,就是地狱,所以众生如果有一爱好,而贪着爱着,那就是生死业,根本没有中道。

离开真如如来藏而谈的中道,即是边见,又是邪见,全部是世俗法,不涉及出世间法;而中道性的如来藏,既不在世间里,又不在世间外,既不生又不灭,祂不住两边,也不在中间。如果有个中间,还是个边,真正的中道,没有中间,没有中道,祂一法也无,一法也不住。 说个安详,说个自在,说个洒脱,就已经是有对立的边了,但是这里还是有非边的中道法,只是普通人难于体会,因为众生只见安详的妄心相,不见无相的不感受安详的中道心如来藏。

因此,任何一种边见、邪见当中,都有中道心如来藏在运作着,都是如来藏所生起的法,所以边见和邪见也即是正见,离开正见的如来藏,也就没有邪见,离开中道,也就没有边见。所以一切知见,即是正见,一切色即是佛色,一切声即是佛声,一切香即是佛香,一切味即是佛味,一切触即是佛触,一切法即是佛法,那么解脱之道就在一切法当中,就在目前,仁者要用智慧自行识取。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