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如來藏(第二部)
第二十三章 如來藏與十二因緣
一、佛講的十二因緣法,其實質各個分支都是依如來藏而有,離如來藏無因緣法。世間人講的緣起只是知道表面現象,好像是此有故彼有,此法產生彼法。實際是,緣於此法,如來藏產生了彼法,而此法也是如來藏中的法。任何法只要離開如來藏,都不能存在。任何法的生也是如來藏生,只不過需要很多的條件,如來藏才能生彼法。如果離開如來藏,說緣起法,此法能夠產生彼法,那根本就不成立。
比如說,無明緣行,無明不能產生意根的心行,是如來藏產生了意根的心行。因為意根有無明,不知法界實相,不肯安住於寂靜的真如當中,起心要向外貪求,如來藏就隨順意根的無明產生出意根的心行,意根內心就產生躁動,想要執取三界法以及五陰身心,想要有身口意行。
行緣識,由於意根這種躁動不安和向外求取的心行,如來藏就滿足意根的思心所,產生六識,讓意根利用六識來達成自己的意願,造作一切身口意行。
識緣名色,由於意根的心行不斷,六識的身口意行不斷,如來藏就會自動收藏業種,這樣就種下了未來世受生的種子。命終時意根心行不斷,求取五陰身,如來藏就會出生中陰身,在中陰身裡,意根不滿足暫時的色身,還要有下一世的五陰身,當父母緣具足時,如來藏隨著意根投胎,名色就產生了。
名色緣六入,名色受精卵形成以後,如來藏隨順意根對五陰身之想,根據業種和業緣不斷變造色身,在色身上生長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不斷的增長和完善,五根就被如來藏創造出來了,加之意根,六入具足。
六入緣觸,六入的緣具足以後,因為意根想要見六塵,如來藏就通過五根傳遞外六塵到五勝義根中,六根就會接觸到六塵,這個觸也是如來藏產生的。
觸緣受,六根能夠觸六塵時,意根想了別六塵,如來藏就會出生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共同了別六塵境(在母胎中,還不能出生眼識見色)。於是六識就對六塵有了覺受,苦樂不苦不樂三種受都有,意根在其中也有自己的受,這些受也是如來藏出生的。
受緣愛,因為有六識的三種受,意根依六識的受而有自己的受,自己接觸塵境時也有受,或者是貪愛的樂受,或者是厭棄的苦受,或者是捨受。因為這些受,就會產生貪愛,尤其是意根的貪愛,如來藏依之能產生後續的一切身口意行,產生更多的法。六個識的受以及意根的受,都是如來藏輸出識種子產生的,六識的愛也是如來藏輸出識種子產生的,尤其是意根的貪愛,是如來藏緣於意根的受而出生的。
愛緣取,因為意根有貪愛,就會產生執取性,對三界六塵萬法想要佔有和執取。這種執取性也是如來藏輸出識種子產生的,離開如來藏就沒有意根,何況還有意根的受、愛和執取性。
取緣有,由於意根對三界萬法的執取,如來藏隨順意根心行而不斷的產生三界世間一切法。有緣生,三界世間法產生以後,五陰身的生存環境就具足了,這樣如來藏就會出生五陰身。
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因為五陰身是生滅幻化性的,出生以後,如來藏執持,不斷輸出四大種子,讓色身不斷生長,慢慢變老,最後死去。在這其中,會有無量的生死苦,憂悲苦惱無盡。這些生老病死苦,也都是如來藏依緣出生的,根源還是意根的執取性,以及意根的貪愛,滅除意根的貪愛才能滅除一切苦受。
從以上十二因緣來看,三界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為意根的貪愛和執取,如來藏隨順意根和業種,就產生了五陰世間一切法,生死苦樂都是如來藏出生的,離開如來藏沒有法,離開意根的執取如來藏也不會出生法,因此在一切法當中都有意根和如來藏的現行運作,一切法都離不開意根和如來藏。
二、世尊在小乘解脫道修證的經典阿含經當中講的十二因緣法,是聲聞緣覺所修的法,不涉及大乘如來藏法的修行,不是直接成佛之法,因此不能當成究竟之法。學佛人不要以為佛法就是講一切法空,一切空法當中還有不空的法存在,那就是不生不滅的真心如來藏,沒有如來藏,萬法都無從緣起。聲聞緣覺修完十二因緣法,就會證得緣起性空,知道五陰世間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依賴如來藏這個因以及意根的無明和業種等等為緣,就有一切法的生起。
既然萬法是依賴各種緣,並且是如來藏所生出來的,那麼萬法就不是真實的,是空的,是幻化的假相,證得幻化相空相二乘人就能得解脫,出離生死輪迴苦。但是他們還沒有修證大乘法,不懂如來藏的成佛之法,三乘佛法只修證了二乘,最上乘法還不懂,就出離三界了。他們還有無始無明和塵沙無明都沒有破除,更沒有斷盡,無明習氣,煩惱隨眠都沒有斷除,因此他們還與佛相去甚遠。
那麼佛陀成道時所悟的就不可能是緣起性空的二乘法,一定是最上乘的如來藏法。佛陀夜睹明星時眼見佛性,就是見得真實的佛性,是佛地的見性法,然後大圓鏡智現前,四智圓明,才能成佛。非是世人所錯會的緣起性空這樣淺顯的二乘法,本質相去甚遠。
如果佛陀只悟得個緣起性空二乘法,佛陀就不能教導眾生大乘的真實如來藏成佛之法,那麼佛法就是不完善的,就會有極大的缺憾,眾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最大的究竟的利益。現在眾生誤會佛法太嚴重,知見也太淺薄,都是把緣起性空當作佛法的中心和重點,不能與萬法的根源相聯繫,不知萬法的來源,不知世界的本源,這正是如今佛法的流弊。
三、緣起性空是說,一切法是以如來藏為因,無明業種為緣,因與緣和合,如來藏就把一切法產生出來了。
一切法包括三界世間的五陰十八界法,也就是眾生世間。具體包括: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眾生生存的整個世界都包括在其中了,這些法都是如來藏依靠各種業緣而產生出來的,緣盡就滅去,沒有真實性,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空幻的,本質都是如來藏性。
因此眾生的五陰十八界世間就不是真實的,是空的,是生滅的,是苦的,是無我的。那麼眾生明此理,就不再貪愛自己的五陰十八界世間法,就能斷除生死輪迴苦,就不會被束縛在生死苦海當中了。
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這是一個生死鏈條,破盡無明,生死鏈條就斷,就沒有生死苦受了。
四、一切法的因,就是如來藏,緣,是產生某種法的所有條件。世尊說: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外道的因緣觀,裡面的因,不是指如來藏,其因緣兩字和起來,都是指條件。所以佛在楞嚴經裡就否定了一切法是因緣生的,而說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的直接出生者,就是如來藏,都來自於如來藏,是如來藏輸送的四大種子或者是七大種子直接產生出來的一切法。
就像十二因緣法,是十二個鏈條,實際上不是前一個法出生了後一個法,而是所有的法都是如來藏出生,沒有別的法能出生一切法。所以如果離開如來藏而講十二因緣法,那就是外道。辟支佛們都沒有離開如來藏而證得十二因緣法,他們逆推因緣法的時候,就推出了如來藏(阿賴耶識)是生命的源頭。
世尊在楞嚴經第三卷中就講一切法“本非因緣,非自然性”,意思是說世間一切萬法,不是由各種緣生出來的,不是自然而然就存在的,而是從如來藏當中產生出來的,本來就是如來藏性,都是如來藏的作用所生成的。那麼在一切萬法上就都能見到自己的佛性,也就是如來藏性。如來藏是一張嚴密的大網,把萬法全部都網在裡面,一切法全部都是祂的子民。“本非因緣,非自然性。”那句話後面省略了本如來藏性,因此很多人很難懂這句話的真實義。
五、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苦惱。眾生因為意根有無明,每日裡總想造作業行,身行不斷,口行不斷,意行不斷,不肯讓自己的行為造作止息下來,究其根本,就是內心深處的無明。阿羅漢辟支佛因為斷了一念無明的緣故,知道萬法虛妄,自我五陰不真實,所以就不願意再造作世間任何事,覺得身口意一切業行無意義,內心就與空相應,發起了空、無相、無願三昧。
因為他們的身口意行減少,內心寂止,六識少於現起,少於分別。意根斷掉對自我的執著,那麼三界生死的種子就斷,未來世就不再在三界出生,這樣就能夠出離三界生死輪迴,了生脫死,解脫生死苦惱。
而眾生因為無明不斷,認為五陰實有,外界六塵境界實有,不斷地貪執六塵萬法,就想要不斷的造作,業行就不斷。因為身口意業行不斷造作的緣故,六識就會不斷地現起,與五根意根配合造作,起識別了別的作用,這樣六識心就不能停歇,心不得寂止,所造作的身口意行的種子就不斷地存入如來藏裡,創造了未來世受生的因緣條件。在臨終時如果意根還要想有未來世的業行,還想有五蘊身,就會入胎,如來藏就出生名色。
這樣名色就產生了,下一世的五陰就會出現,生老病死苦的輪迴又開始了。因為有名色這個受精卵,就會產生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根,加上原來就有的意根,這樣六入就具足,六塵的受納器就完備了,將來就能接觸六塵。
因為有六入這些受納器,必然與六塵相接觸,觸就產生了,六入就起這個作用的。因為六入觸了六塵,如來藏就產生六識來了別六塵法,了別以後就知,知了內心就有感受,會感受苦、樂、不苦不樂。因為內心有感受,六識就貪著這些感受,喜愛六塵境界,貪愛就不斷現起,意根依之也起貪。因為有貪愛,意根為了感受不斷,就會不斷地執取五陰自我,執取六塵境界,希望五陰不斷現行運轉,希望六塵永遠存在。
因為意根執取抓取自我,執取六塵境界,六塵就不斷現起,三界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就不斷絕。因為三界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不斷,眾生就會在三界不斷地出生,五陰不斷地出生,生命活動就不斷,那麼老病死無量的憂悲苦惱,無量的大苦就聚集起來了,眾生就會在無量憂悲苦惱中生死輪迴不斷。
其根源,就是眾生意根的無明,對三界萬法的貪愛不斷,對五陰的貪愛不斷。斷貪愛,就斷意根的執取,意根不執取,五陰的種子就不具足,三界的生存條件就不具足,那麼五陰就不會再產生出來,也就沒有生老病死的憂悲苦惱了,眾生就解脫了生死苦。
因為意根滅掉了貪愛和執著,如來藏就不存貪愛的種子,不存儲身口意行的種子,不存一念無明的種子,如來藏就不會產生七個識的無明。意根的一念無明斷,不想再造作三界法,三界業行就斷;業行斷,六識就不出生;六識不出生,意根也滅,名色就滅;名色滅,六入就滅;六入滅,觸就滅;觸滅,受就滅;受滅,愛就滅;愛滅,取就滅;取滅,有就滅;有滅,生就滅;生滅,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滅。
所謂的斷,就是如來藏因為沒有業種收存,就不會產生各個有支,生死的鏈條就斷,每個鏈條都是如來藏產生,沒有種子,如來藏就沒有條件產生這些鏈條,那麼生死就結束,眾生就解脫。但是這種解脫還不是究竟徹底的,必須修到佛地,才是究竟徹底的大解脫。
十二因緣裡的無明是意根的無明,觸是意根的觸,受是意根的受,愛是意根的愛,取是意根的執取,然後就有三界法,就有生老病死憂悲苦腦。因為意根有這些心行,如來藏隨順,就出生後續的法。滅意根的無明,就沒有後續的法出現,生老病死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六、楞伽經中世尊所講的十二因緣法
原文: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複問世尊說。世尊。外道亦說因緣。謂勝自在時微塵生。如是諸性生。然世尊所謂因緣生諸性言說。有間悉檀。無間悉檀。世尊。外道亦說有無有生。世尊亦說無有生。生已滅。
釋:大慧菩薩請問世尊說:世尊,外道也說一切法都是因緣生,是什麼所生呢?他們認為是有個勝自在天所生,好像是大梵天王、上帝或者什麼神靈所生,或者認為是虛空中的微塵、某種能量所生,後期還有說是老母娘所生,種種說法不一。然而世尊所說的因緣生諸法的言論,屬於世間有和世間無的範疇。世尊,外道們也說世間有世間無,世尊也說一切法都沒有生,生了還會滅去。
這裡的因緣生,主要是指眾生的五陰身是由於因緣所出生的,有了五陰身,就有了世間的一切法,包括外世間法和內世間法。外道們的說法,不是落在有邊,就是落在無邊,屬於常見和斷見論,都不是正確的。而世尊說的無有,是空無自性,生了然後又滅,並不真實,好像是幻化的一樣。
原文:如世尊所說。無明緣行。乃至老死。此是世尊無因說。非有因說。世尊建立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非建立漸生。觀外道說勝。非如來也。
釋:大慧菩薩又說,就像世尊您所說的,無明緣行,乃至老死,這十二因緣法,世尊您這樣說時,還沒有說出老死的根本因,沒有說十二因緣法的根本因,那個因您在這裡還沒有說出來,只談世間這些個假相,還沒有涉及到真相,不涉及這些法出生的根本因。因此世尊才建立一個說法:此有故彼有,沒有指出這些法是逐漸地被自心所生的。看那些外道們說的生的因是某種神靈,這些說法並不是世尊您說的,也不符合世尊您所說。
原文:所以者何。世尊。外道說因。不從緣生。而有所生。世尊說。觀因有事。觀事有因。如是因緣雜亂。如是展轉無窮。
釋:大慧菩薩說,為什麼外道說的不符合您說的呢?世尊,外道說五陰出生的因,不包括出生的各種緣,沒有任何的緣,如種子業種業緣等等,上帝或者神靈就出生了五陰。而世尊您說,看見一個因出生,就知道一定有事情要發生,看見事物的發生,就知道一定有因,這樣又因又緣,發展下去就是無窮無盡的,這樣不是很雜亂嗎?
原文:佛告大慧。我非無因說。及因緣雜亂說。此有故彼有者。攝所攝非性。覺自心現量。
釋:世尊告訴大慧菩薩,我不是無因,沒有涉及因而說因緣法的,也不是把因緣法雜亂地說。我所說的因緣法,能產生下一法的因和所產生的法,都沒有自體性,都不是真實的法。比如無明緣行,無明出生身口意行,有無明就有身口意行,這是假法,並不真實,真實出生身口意行的是有另外的真正的因,不是無明。
又比如行緣識,有業行就有六識的出生,這也是假法,並不真實,出生六識的因有另外真實的法。又比如識緣名色,有六識就有名色的出生,這是假法,出生名色的因,不是六識,而是有另外的真正的因。十二因緣都是這樣的假法,不是真實,真實的因不是這些,不在因緣裡。應該知道一切法出生存在,都是自心所呈現出來的,都是自心現量。自心就是一切因緣法出生的根本因,那就是如來藏。
原文:大慧。若攝所攝計著。不覺自心現量。外境界性非性。彼有如是過。非我說緣起。
釋:世尊說,大慧,如果執著於十二因緣法中,能出生下一法以及所生的下一法是真實的,不是自心所產生所變現的,那就有無窮的過錯。自心之外的一切法都沒有自體性,不會相互輾轉而生,此法不能出生彼法,無明不能生身口意行,行不能生六識,六識不能生名色,名色不能生六根,六根不能生觸,觸不能生受,受不能生愛,愛不能生取,取不能生三界的有,有不能生五陰生命體,五陰不能生出老死憂悲苦惱。真實的法是,這些因緣法都是自心所生,所呈現,所變現。外道們所說的因緣法,有很多過錯,不是我所說的因緣法。
原文:我常說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非無因生。
釋:我常常說,因緣和合才能出生一切法,有因又有緣,因是自心如來藏,緣有很多。比如無明的緣,有業緣、父母緣等等,因緣和合在一起,才能出生各種因緣法,不是無因只有緣就能出生的的。只有無明,沒有自心如來藏,就不會有眾生的身口意行;沒有如來藏,只有身口意行,就不會有六識出現的;沒有如來藏,只有六識,就不會有名色出生的。
沒有如來藏,只有名色,就不會有六入出生;沒有如來藏,只有六入,就不會有觸;沒有如來藏,只有觸,就不會有受;沒有如來藏,只有受,就不會有愛產生;沒有如來藏,只有愛,就不會產生取;沒有如來藏,只有取,就不會產生三界有;沒有如來藏,只有三界有,就不會有生命體出生;沒有如來藏,只有生命體五陰,就不會有老死憂悲苦惱。
七、十二因緣的實質是什麼
十二因緣中的每一個鏈條都是無生的虛妄的,都不是真實的,都是依著如來藏才能夠存在的,表面上雖然有生,相雖然有,實質是無。但是在這背後,確實有一個真實法存在,否則不會有十二因緣這些虛妄法。這個真不管我們執與不執,認可不認可,祂都是真實存在著的,你執祂,祂也在,你不執祂,祂還是在,祂跟我們執不執都沒有關係,跟我們貪不貪祂、認不認祂都沒有關係,看不見祂,找不到祂,祂仍然存在,仍然起著本然的功用。
所以我們學佛應該把真和妄,這兩個體性分開,徹徹底底的分開,才能識得事物的本質。不要混在一起談,混在一起談,就會真也不識,妄也不識,把真當妄,把妄當真,這些相混著不分,生死大事就不會解決。眾生之所以不能證道,根本就是真法與妄法沒有分開,二者的體性沒有了解清楚,知見錯,智慧就不開。
十二因緣裡,“名色緣六入”,意思是因為有名色,才有六根,才有六入。為什麼有名色就有六入呢?六入是名色生出來的嗎?這六入、六根表色名色生出來的,名色本身也是被出生的法,是不自在的法,不能出生其他法。六入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自然而然生長出來的,六入之所以出現在名色上、受精卵上,是名色的一部分,是如來藏變造名色的同時變造出了六入。名色是如來藏出生六入的緣,這樣,前一個鏈條是緣,能夠引生下一個鏈條,下一個鏈條是如來藏所生,借著前一個鏈條的緣。因此這個鏈條的實質是如來藏出生了名色和六入。
“六入緣觸”,意思是因為有了六入,就有了觸。但觸不是六入出生的,六入不能出生其他法,不能主動去觸什麼法。六入是緣,如來藏以這個緣才能產生觸,讓六入觸六塵境界。
觸緣受,因為有了觸,六根觸了六塵,就有了感受。但感受不是觸產生出來的,是如來藏讓六根觸了六塵,生了六識,六識就有了感受。六根也不能出生感受,六根中的前五根也不能有感受;六塵不能出生感受,六塵也不能有感受;觸,不能出生感受,也不能有感受。感受根本就不是從觸中來的,因為觸本身不是實體,是虛妄體,不能產生受。必需有一個不生滅的法,有種子的如來藏,才能出生其他法,所以這個受,還是從如來藏中來。
後面所有的鏈條都是如此,那麼總結起來說十二因緣的十二個鏈條,每一個鏈條都來自於如來藏,都從如來藏而出生,一個鏈條是下一個鏈條的緣,因就是如來藏,所以十二因緣,十二個鏈條都是緣,其中都有出生萬法的因如來藏。最後佛總結出來一句話叫作:“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這個識就是指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依賴著名色才能顯現和運作,名色依賴著阿賴耶識才能出生和存在。阿賴耶識能夠緣(就是產生、引發)名色、色身、五蘊,名色是因為這個阿賴耶識(如來藏)而產生。
八、逆推十二因緣
為什麼有老死?因為有生命。為什麼有生命?因為有三界五蘊世間的緣。為什麼有三界五蘊世間?因為意根執取三界五蘊世間。為什麼意根有執取性?因為意根有貪愛。意根為什麼有貪愛?因為六識對六塵的受,意根對三界世間法也有受。七識為什麼有受?因為六根觸六塵。為什麼有觸?因為有六根。為什麼有六根?因為有名色色身。為什麼有名色色身?因為有阿賴耶識如來藏。(十因緣)
為什麼有名色色身?因為有業種,就要出生五陰果報身。為什麼有業種?因為六識不斷造作身口意行。為什麼六識不斷造作身口意行?因為意根有心行,想要求取萬法。意根為什麼有求取萬法的心行?因為意根有一念無明,促使如來藏出生六識,才不斷造作業行。(十二因緣)
九、現代制造的機器都是自動化的流程,甚至有的都看不到人工操作,這些機器不停地運轉著,一個程序一個程序地運轉。這些運轉都是因緣法,背後有一定的因緣讓機器運轉,機器不會無緣無故就能運轉的。機器運轉的緣有很多,各個緣都不同,緣不同,運轉規律就不同,加工出來的產品就不同。但機器運轉的因是什麼呢?機器自己就能自動運轉嗎?
又比如家裡的洗衣機,在攪動水裡衣物,不停地轉,這是個洗衣服的自動流程。這個流程是怎麼發生的?洗衣機自己就會轉嗎?沒有人工在操作著,洗衣機就是一堆廢鐵,它什麼也不能做。是人來按那個按鈕,洗衣機才能運轉。而且洗衣機都是人工設計的自動化流程,人工給電,洗衣機才能工作。一個流程又一個流程地運轉,這是自然而有的嗎?在機器運轉中我們能看到什麼呢?
如果一個不懂世事的孩子,他就不知道機器是人來操作的,因為孩子沒有分析能力,看到大人不在機器旁邊,機器自己在動,就認為機器之間就能動。如果一個已經懂了世事的人,即使看不見有人在操作這個機器,也知道機器正在被人操作著。洗衣機比喻為我們的五陰身,五陰的運轉好比是流程,這個流程不是無緣無故就有的,不是無因就有的,有緣更有因,五陰運轉的因是什麼呢?
五陰既然不是真實的有,還能運轉,這不是很奇怪嗎?應該發問:為什麼假的虛幻的法還能有作用?究竟為什麼?把五陰當作自然而有的,就不會生起疑情,不起疑,就不會去探討,那就不會知道事實真相。我們看一切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現象,現象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我們都不知道。一切事物的本質是什麼?是表面所呈現的那樣嗎?智者應該去探討,應該努力了解事實真相,揭穿裡面的奥秘。
五陰身運轉的流程背後,如果沒有真實的東西,五陰身還會運轉嗎?還能有流程嗎?色身五陰滅了以後還有什麼?身體火化了以後還有什麼?阿羅漢涅槃了以後還有什麼?如果認為什麼也沒有了,這就是斷滅見,是外道的斷滅論,不是佛法。如果認為五陰滅了,還有靈知心不滅,這個靈知心能知道一切事,能到未來世去,這就是外道的常見。不是長久存在非要說是能長久存在,就是常見,不是佛法。
十、是心先生還是法先生,是心先滅還是法先滅
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法包括色法和心法,色法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所構成,包括眾生的色身身根和宇宙器世間,色法有色聲香味觸法的塵相,是能被識心所了別的相分;心法就是七個識心的了別作用,是見分,由識種子流注所生成。
我們首先觀察色身是如何出生的,出生的條件是什麼。在十二因緣法裡,佛講了無明緣行,意根有無明的存在,心行就不斷;行緣識,意根的心行不斷,就要造作業行,於是六識不斷的出生;識緣名色,六識不斷出生,眾生的身口意行就不斷產生,業種就不斷存入如來藏中。如來藏把業種輸送出來,就會有後世的五陰果報身。中陰身裡意根要入胎,與如來藏一起投胎,如來藏就產生受精卵,受精卵是色,意根是名,這樣名和色就合成了一個最初的生命體;名色緣六入,受精卵成長以後,就會出生五根,這樣六根具足,就是六入;六入緣觸,六根就會與六塵相接觸;觸緣受,觸之後,六識出生,就產生了七識心的感受。
受緣愛,有了覺受,七識心就生起了對六塵境界的貪愛;愛緣取,因為貪愛,意根就想抓取執取六塵;取緣有,因為意根執取六塵,就促使未來世的生存條件具足,三界的有就會產生;有緣生,因為具足了三界法,生命體就會在三界裡出生,名色就這樣出生了。其中名包括了七個識和受陰想陰行陰識陰,色是色陰,五陰就這樣出生了。這就說明意根攀緣不斷,六識的分別就不斷,生命體就不斷出生,從這一點來講,妄心不斷出生,色法就不斷出生。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只有妄心,色法能出生嗎?不能出生,因為七識生滅斷續,沒有自性,不能收存業種,因此不能出生色法五陰。
緣覺法還有一個十因緣法,說明色法的究竟來源是什麼。緣覺人逆推十二因緣時思惟:什麼有故,生命體出生,於是就推出有三界法,生命體就會出生。又思惟什麼有故,有三界法,於是推出由於執取故,就會產生三界的有法。取包括意根的四個取,欲取就是對境界的貪愛,想要知境界;見取就是執取五受陰為我;我語取就是以我為尊為重,我慢熾盛;戒禁取就是執取不如理不能得解脫的戒為正解脫戒。
緣覺辟支佛又思惟什麼有故取有,於是推出愛有故,貪愛境界故有執取心行。又思惟什麼有故愛有,於是推出受有故愛有,有苦樂不苦不樂受故,就有貪愛。又思惟什麼有故受有,於是推出觸有故,六根觸六塵故有受。又思惟什麼有故觸有,於是推出六入有故觸有。又思惟什麼有故六入有,於是推出名色有故有六入。
又思惟什麼有故名色有,思惟名色受精卵是如何出生成長的。他們就思惟推證,因為無明不斷,意根攀緣執取自己,就會在中陰身入胎,於是就住著在受精卵中。但是只有意根能入胎、住胎嗎?當然也不能,因為胚胎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的,意根裡有四大種子嗎?沒有,是如來藏有四大種子,能形成物質胚胎,沒有如來藏阿賴耶識,意根不能入胎也不能住胎,不能變生胚胎,是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成長了胚胎。意根沒有這個功能作用,是如來藏輸出種子形成了胚胎的頭、四肢等等身根,是如來藏有六識心的種子,出生了六識心,讓胎兒有分別覺知性。
他們推到這裡,就知道了名色是由如來藏阿賴耶識出生的,依阿賴耶識才能有名色,阿賴耶識依靠名色才能顯現出自己的功能作用。這就是名色緣識,識緣名色的真實義,這也是十因緣法的內涵,也是逆推十二因緣法的結果。那麼如來藏是如何出生的呢?如來藏沒有生,法爾如是,本自存在,沒有能出生祂的法。所以緣覺人推來推去,推到如來藏就推不過去,推到頭了。他們就明白,是如來藏產生了五陰名色。這就是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因緣法。
宇宙器世間這些色法,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這些種子都存在如來藏裡,所有眾生的業緣成熟時,所有眾生的如來藏都輸出四大種子,共同變現宇宙器世間,眾生才能出生。那麼眾生出生以後,生活中所需要的物質五塵是如何產生出來的呢?這就涉及到百法明門了。百法明門中講,色法是由八識心王和八個識的心所有法和合運作產生出來的。八識心王包括八個心,心所有法包括五遍行、五別境、十一善法、六根本煩惱、二十隨煩惱、四個不一定是善是惡的法。色法包括眼耳鼻舌身、色聲香味觸、法處所攝色,總共十一個。
那麼心法七個識是如何產生出來的呢?首先意根無始劫以來就存在著,沒有斷滅過,是如來藏為祂輸送識種子,執持著意根的存在和運作,沒有如來藏就沒有意根的存在。意根把生生世世所熏習的煩惱一直帶到現在世以及未來世,所以意根所含藏的無明極其深重,煩惱染污極重。修到四果時,才能斷除意根的執著,才能把對三界的執著滅除,才有能力滅除五陰世間一切法,入無餘涅槃。所以意根是能滅掉的,祂是無常虛妄的,不是真實不變的我。
意根也是識心,識種子存在如來藏裡,如來藏輸出意根的識種子,意根就現行起作用。而六識是後天出生的,在每生每世的色身上都是如來藏新生出來的,如來藏輸出六識的種子,六識才能現行起分別的作用。因為六識是後生的,所受的熏染輕微,容易斷除。六識一方面受境界熏染,一方面受意根的熏染,遇善則善,遇惡則惡,容易隨境界轉。所以六識通過修行容易轉變,轉變過來以後,再影響熏習意根,讓意根也轉變,修行就成功。
回到問題開始,是心先滅,還是法先滅?是心先生,還是法先生?從以上分析來看,一切法由如來藏出生,而如來藏又不生,七個識心由如來藏輸送識種出生,八個識心王再與八個識心的心所有法和合,產生色法。那麼問題已經很明了了,沒有八個識心就沒有色法,沒有境界法,是心生種種法才生。
那麼滅,是誰先滅呢?如來藏不滅,境界不能先滅。如果境界先滅,六識就不能存在,不能有分別作用了,即使存在也沒有意義。為什麼六識不能存在呢?因為六識的產生是六根觸六塵以後,如來藏才能生六識,沒有境界,就沒有觸,沒有觸就沒有六識的出生。境界如何才能滅掉呢?那要看境界是如何出生的,境界的產生,雖然由如來藏所生,但是如來藏不會主動出生境界,是意根由於無明心動,如來藏配合才能產生境界相,如果意根心不動,如來藏就不會產生境界。當意根滅盡對三界境界的貪愛執著,不想有任何境界,如來藏就不再產生境界相,就入無餘涅槃。
所以不是先滅法後滅心,而是先滅心後滅法。這個心就是意根,意根的執取心滅,三界世間法必滅。比如昨天與人吵架,現在心裡還在想著,並且心裡難過,吵架的事已經過去了,為什麼心裡還有這個事呢?就是心沒有滅;如果心滅了,不在意吵架的事,就不會想這個事了;或者修行到沒有心起煩惱時,在吵架的當時,心裡就不在意,也就不能吵架了,沒有吵架的境界產生,沒有心不生境界。
從意根的角度來說,如果修行到意根的攀緣性滅了,不攀緣六塵,六識就不了別境界法,那就處於沒有心的狀態。眼見色,就像沒看見一樣,耳聽聲就像沒有聽見一樣,境界好像不存在,也不能起什麼作用了。如果意根滅掉了,六根六塵六識都滅掉了,境界也就沒有了,所以說心滅種種法滅。
總括起來說,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修行就是修心,心改變一切都改變。
十一、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真實義
五陰七識必須依賴如來藏才能出生,才能有五陰身的各種活動,這是名色緣識的意思。如來藏必須依賴五陰十八界才能顯現其各種功能作用,沒有五陰十八界,如來藏就無需再運行,所有的功能作用都不能顯現出來了。所以佛說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七識也要在五陰色身上運行,才能顯示出七識的功能作用。沒有色身就沒有五識,色身加七識,就等於五陰身。
十二、如來藏的所緣
佛講因緣法時說:名色緣識,識緣名色。這個識就是如來藏阿賴耶識,名色就是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如來藏緣名色,自己的作用才能顯現出來,才能有所利用。如果沒有名色,如來藏就沒有辦法顯現出來,其功德性也發揮不出來。名色必須緣於如來藏才能出生和存在,沒有如來藏就不會出生名色。名色和如來藏互相依賴而存在,雖然如來藏可以獨自存在,不依名色而有,但是要起作用,就得依賴名色才能起作用,二者猶如束蘆互相依靠。
如來藏也緣業種,根據眾生的業種,變現眾生的正報身和依報的生存環境,以及各種果報。如來藏也緣自身裡本有的四大種子,變現眾生的五蘊十八界,宇宙器世間。如來藏也緣七識心,了別七識心的心行,輸送識種,配合七識心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