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細說如來藏(第二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如來藏法 更新時間: 2023-05-14 00:06:20 閲讀: 330

第二十六章 常樂我淨與解脫

一、法身即是《大涅槃經》中,佛所說的真常、真我、真樂、真淨,非爲空無所有的名詞概念。其它一切法都只是相和名,是衆生的覺知心所分別的六塵相。佛地的大圓鏡智、無垢識,即是佛法身。法身能現一切相,生一切相,報身、應化身佛即是法身佛所生,沒有法身就沒有一切。衆生的如來藏方便稱爲法身,然此法身還不究竟,裡面含藏著七識心的染污種子,這些種子還要生滅變異,等到這些無明種子都消盡了,如來藏中就不再有生滅性的種子了,這時如來藏就永遠不變異了,改名爲無垢識大圓鏡智,這才是真正的法身,具有常樂我淨的真正功德,真常、真我、真樂、真淨。

佛地的如來藏是真常,既不斷滅也沒有無常性。無常就不是常,常就不是無常,兩個體性不能同時存在,只能有一個存在。就像死了就不是活著,活著就不是死,二者不能同時存在,同時存在是不合邏輯的。佛地的常是絕對待的,不從某個物來,也不用無常法來顯現襯托其常恒性。常性,法爾如是的存在,沒有什麽道理可講,世間的邏輯推理在這裡一律都用不上,情解意解也理解不了。

衆生總是喜歡用推理分析比對,用種種心識活動來思惟佛法。常樂我淨是絕對真理,絕思惟、絕分析、絕對待、絕情知意解。常樂我淨不是世俗法,不能用世俗的邏輯思惟推理來比對來証得祂的真實存在。世間斷滅法,不能與真常對立對比,世間的苦不能與真樂相對立對比,世間的五隂不能與真我相對立對比,世間的不淨不能與真淨相對立對比,對立對比即是戯論法,沒有實義。常樂我淨,真實、永恒、不變。

二、色身與法身的關係,色身是法身所生所執持的,色身不能離開法身而存在,法身在,色身即有壽命,有暖度,有識心,法身不在即是死人,一個木頭。法身要顯現和起作用必須靠著色身五隂才能起用,離開色身五隂,法身就顯現不出來了,離開色身五隂也不能找到法身。但是法身仍然存在,法身的存在可以不依賴外緣,單獨存在。

法身單獨存在時,就是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時,把五隂都滅掉了,意根也滅了,只剩下法身如來藏單獨存在。這個時候,就是佛也找不到阿羅漢,因爲沒有阿羅漢的五隂,根本沒有阿羅漢這個人。佛也找不到阿羅漢的法身如來藏,因爲法身無形無相,沒辦法找到。所以要找如來藏,必須在五隂的活動運行當中找,在生滅法當中找那個不生滅的法身——如來藏,在身口意行當中找如來藏,這就是參禪的方向。

法身是常,在六塵境界裡祂無知無覺,在六塵之外的法當中,祂還是有知有覺的。祂知衆生的業種和業緣,緣具足時根據衆生的業種,變生衆生的五隂身。造人的業,就在胚胎裡變人的形體,造男人的業,變男人的形體,造女人的業,就變女人的形體;造色身不具的業,就變六根不全的形體;造畜生業,就變畜生的形體;造天人業,就沒有中隂身,不用投胎,直接變天人形體。祂不會胡亂造衆生五隂身和生存環境,全部依著衆生的業種。

法身有覺,覺七識要做什麽,之後祂就會輸送七個識的識種,讓七個識運轉,同時也配合七個識運轉,成就五隂之用。祂所知的範圍非常廣,比如兩人見面彼此不認識,祂能輸送業種,讓兩人或一人感知兩人之間的緣,或覺親切或覺憎惡。衆生在母胎裡色身成熟了,祂能覺知道,然後吹業風,讓胎兒出胎。衆生壽命要結束了,祂也知道,祂也知什麽時候該從臨終人身中離開。

法身有等等這一切非常多的知,所以法身之體是真實有,而衆生不能眼見耳聞,只能以智慧之眼覺知到祂,不具智慧時,就沒辦法尋到祂,沒辦法証得祂。法身這個東西,不是世俗中的東西,祂沒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相。但祂是出世間法,既然是法,就有法的功能作用,有功能作用就不是一無所有。祂有祂所存在的方式,祂不是三界法那種存在方式,雖然不好理解,但也只能說到這裡,不能再進一步解釋了。那個不是東西的東西,真讓人難於理解和認知!

三、佛說的常,是真實的有,真實的存在,是永遠不生滅不變異的,無始無終,不會有刹那斷滅,那就是真如無垢識。無垢識與外道說的神我迥然不同,外道說的神我是意識心,是生滅變異之法,認意識妄心爲永恒不變的真我,就是常見外道。根本佛法都是以如來藏爲出發點來展開一切法,離此如來藏而講的法,不是常見,就是斷見,都是外道法。永遠不再變異的法,就是常,佛地無垢識裡面再也不含藏七識的染污種子,種子不變異了,無垢識就是常的。我們現在的如來藏裡,所含藏的七識心的染污種子要不斷發生變異,不斷的轉換,不是固定的,能拖累如來藏,所以衆生的如來藏是非常非無常的。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說的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是真實存在的,是萬物先,萬物主。所以不可說如來藏只是一個名詞概念,不可說祂只是名言施設,祂有真實的功能體性,能出生萬法萬物,是一個實體,雖然祂無形。

四、法身即是大涅槃經中,佛所說的真常、真我、真樂、真淨,本不是空無所有的名詞概念。其它一切法都是相和名,是覺知心所認知和分別的。佛地的大圓鏡智無垢識,即是佛法身,法身能現一切相,生一切相,報身、應化身佛即是法身佛所生,沒有法身就沒有一切。衆生的如來藏也可以方便稱爲法身,然此法身還不究竟,裡面含藏著七識心的染污種子,這些種子還要生滅變異,最終全部都轉換成清淨的種子,等到這些染污種子都消失,裡面都是清淨的種子的時候,如來藏裡不再有生滅變異性的種子,這時如來藏就是永遠不變異的心體無垢識大圓鏡智,祂就是真正的法身,有常樂我淨的真正功德,真常、真我、真樂、真淨。

五、常樂我淨,是指佛地的真如心體無垢識。無垢識本身就是涅槃心,涅槃心不是涅槃境界,涅槃境界只是涅槃後的阿羅漢和辟支佛的如來藏所處的境界。佛不住涅槃境界,不住無餘涅槃,但是佛的無垢識永遠處於涅槃的寂靜狀態,不是不生不滅而是永不生滅,是常恒的狀態,那是真正的涅槃境界。所以常樂我淨就是指無垢識本體的寂靜清涼的境界,不是指涅槃死後的空無的境界。

佛地的常樂我淨的真實境界,完全顛覆了小乘世俗諦中所說的苦、空、無常、無我,苦空無常無我是指世俗諦中的五蘊十八界法,這些法都是如來藏出生的,所以是生滅的、無常的、苦的、空的,因此才是無我的。

但是佛地的無垢識常不變異、不受熏染、不改變其性,是真正的常,不是無常的。所謂的常,是指心體裡的種子沒有生滅變異現象,心體本身也永遠不變異。而衆生的如來藏還不是真正的常,心體裡隱藏著七識的染污業種在不斷地生滅變異,種子要經過不斷的變異,由染污到清淨。有些衆生的如來藏裡的種子可能還要熏染成染污性,如來藏還要收存這些染污業種子,所以衆生的如來藏還不是常,不是無垢的,是不垢不淨的。

樂,佛地的無垢識純樂沒有苦,心體裡沒有惡業種子,不再變生衆生的苦果,所以祂沒有苦,也沒有七識的苦受苦果,處於究竟寂滅樂狀態。

佛地無垢識具有完全的我性,與佛的六七識是一樣的,與前五識也是一樣的,可以了別一切法,變現一切法,具有我的性質,有我的德能和作用。衆生的如來藏沒有我性,受七識的拖累,祂就沒有我性。

淨,佛地的無垢識是清淨無染的,沒有無明染污,真正清淨了,不含藏七識的染污種子和無明。如來藏裡沒有染污業種時,全是清淨純淨、不變異的業種,就成爲無垢識。衆生的如來藏不是純淨的,心體還有七識的染污業種,叫作不垢不淨。

六、佛說的所有法都指向於解脫,法法皆趣向於涅槃,法法皆不離於涅槃,無一法在涅槃之外。法身即是般若,般若即是解脫,解脫即是涅槃。都不離真如之外,一切法依於真如而說都是解脫法。真如無係縛,一切法就無係縛,真如解脫,一切法即解脫。一真一切真,一解脫一切解脫。

色法不係縛真如,聲香味觸法都不係縛真如,真如即是解脫。色聲香味觸法依於真如而有,色法爲空,當下解脫,聲香味觸法爲空,當下解脫;眼根爲空,當下解脫,耳鼻舌身意根爲空,當下解脫;眼識爲空,當下解脫,耳鼻舌身意識爲空,當下解脫,世出世間法無一法不解脫。解脫大道,就在目前,仁者自行識取,自得解脫,自証涅槃!

七、解脫是心無貪愛,心無煩惱染污,心無無明,不被三界一切法所束縛,這樣的心就是解脫的,能出離三界生死輪回。

解脫分爲兩種,一種是先天性的不用修行就有的解脫,一種是通過修行才能獲得的解脫。先天性解脫的是本來就沒有任何束縛的如來藏心體,祂沒有貪嗔癡煩惱,因此就不受貪嗔癡煩惱所束縛,不貪三界法,因此就不受三界束縛;沒有無明,不受無明束縛;本身是無我性的,不受我性的束縛,祂能自由自在,不受萬法束縛,不在三界裡受生死輪回苦。

通過修行才能獲得的解脫,是七識妄心所得的解脫,七識妄心通過修行大小乘之理,斷除煩惱,斷除無明,就能得解脫,出離生死,得涅槃,獲得清涼。

八、《大涅槃經》原文:何等名爲秘密之藏?猶如伊字三點,若並則不成伊,縱亦不成。如魔醯首羅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點,若別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異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爲衆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釋:伊字,可能是印度的字體,由三個不是並列的三點組成,三點不橫不縱地排列,組成了伊字,三點的關係是不一不異的。法身、般若、解脫三者也如是,互相是不一不異的關係,三者共同成就了佛地的大涅槃。

單獨的法身不是涅槃,單獨的解脫不是涅槃,單獨的般若不是涅槃,三者不相關聯就不是涅槃,三者密切相關聯繫在一起就是涅槃。如來証得法身,同時具大般若智慧和究竟的解脫德,才是真正的涅槃。如阿羅漢的解脫沒有法身德和般若德,其解脫也不究竟,因此就不是真正的涅槃。

法身德,即吾人圓滿清淨的自性清淨本心如來藏,祂圓滿成就一切法,無量功德俱於一身;般若德,即吾人真如性體所具的大智慧境界,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真空妙有,空有雙具;解脫德,即吾人心體本性,於三界無礙,不住一法,不執一法,雖産生萬像,而不染一像,自身淨裸裸,不掛一物。

解脫、法身、般若三者的本體都是真如,但真如不等於解脫,因爲真如還有法身德,也有般若智慧德;真如不等於法身,因爲真如還有解脫德和般若德;真如不等於般若智慧,因爲真如還有法身德和解脫德。集法身、般若、解脫於一體,才是大涅槃。菩薩們雖然分証了法身,但是般若道種智不圓滿,解脫不究竟,因此就不是大涅槃。只有佛世尊能完全安住在法身、般若、解脫三者之處,爲諸衆生故,假名入此涅槃,實則無所住無所入,名爲大般涅槃。

九、法身德,即般若德;般若德,即解脫德;解脫德,即法身德。且問:法身德與般若德、解脫德,是一、是二還是三?離法身有般若德乎?離般若,有解脫德乎?法身即般若,般若即解脫,解脫即法身,這就是法身之理體,具足一切法,與一切法不一不異。

而有些人說的解脫德,是通過修行以後,五隂七識所具有的後天出現的生滅性的解脫德;我所說者是真心理體法身如來藏先天本具的不被三界一切法束縛的解脫德,二者之間差別極大。有些人所說的般若德,是七識通過修行所獲得的後天的生滅性的般若德;我所說的般若德,是自心如來藏先天本具的出世間的大智慧般若德,二者差別極大。

有些人所說的空假中,都是五隂七識通過修行,後天所獲得的生滅性的空假中。真正的空假中,是真心自性如來藏先天本具的不生不滅的中道理體空假中。

一段文字擺出來,就能知道此人智慧如何,就知道法義正真與否,深度如何,這才能做到依法不依人。不懂文字,如何依法?只能依人。依人時,就要說某人是某某大師,某某大師不會有錯,世人都是如此,只認名聲,只認已經形成的勢力,並沒有智慧判斷其真實智慧層次。

我們要想依法不依人,就要証得法,具有大智慧,才能依法,最低程度也要懂得法,才能依法;如果不懂法,那根本依不了法,真正能依法,確實是非常不容易的。現在有多少人口中高喊依法不依人,可是幾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依人,依不了法。都在說,某某是大師,大師肯定都是對的,不能說大師不對,大師講的要全磐接受,實際上大師講的錯誤可能不少,也許極大極多,誰能有智慧辨別?況且有多少人在喊著不分別,這就是末法時期無智衆生的可憐處。

佛的色身是解脫色,雖然解脫了而有色身的存在,以此色身利樂衆生無窮盡;雖然有色身存在卻是解脫的。而阿羅漢們雖然解脫了,卻沒有色身,灰身泯智,因爲慈悲心薄。阿羅漢們雖然解脫了,只是了了分段生死,還有變易生死沒有了,還有無明,還有無數的所知障沒有斷,還有隨眠煩惱以及煩惱習氣沒有斷,因此阿羅漢的解脫是不徹底、不究竟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