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細說如來藏(第四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如來藏法 更新時間: 2023-05-31 22:47:57 閲讀: 0

一、佛法的含義

佛法有兩方面含義:一是指佛陀所教導的法,能夠成佛得解脫的所有方法;二是專指如來藏法。兩種含義一個廣,一個狹,佛經裡大部分講的佛法都是指如來藏法。佛就是如來,佛心就是如來藏,佛法就如來藏法。因爲一切法都是由如來藏變現出來的,一切法因如來藏而成立,所以佛法就是如來藏法。

那麽外道法是否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當然也是,沒有如來藏既沒有外道,也沒有外道法,離開如來藏沒有善人也沒有惡人,沒有善法也沒有邪法。除了如來藏之外的法都是虛假的,但是假法有假法的作用,尤其是善法的作用可以觝制惡法,只是不要貪著善法,後續就會有更好的善法出現。

二、什麽是見性?

見性是如來藏見法的妙功德性,是如來藏的見大種子形成的。如來藏見法之後,七識才能有見,才能見各自相應的法。見性也叫作佛性,也叫作如來藏性,是如來藏的妙用,沒有佛性,一切法都無法起用,都不能生起。所以佛說,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

佛性見性也叫作覺性,是如來藏覺知諸法之性,如來藏的覺性沒有生滅,但是覺性的現起是有條件的,條件就是楞嚴經中講的明暗、色空、通塞等等生滅法的存在,如果沒有這些生滅法、因緣法,覺性就無法現起運行。如來藏覺知、覺了諸法之後,七識才能有覺有知,能覺了諸法,能知見諸法,能覺受諸法。所以佛才說如來藏的覺性是妙真如性,一切法都是妙真如性,沒有妙真如性,一切法都不能現起,不能出生。這個佛性妙真如性是這樣的重要,與如來藏的五遍行心所法和合起來,完美地呈現出一切法,五蘊世間才如此繽紛絢爛、多彩多姿。

如來藏猶如電燈,佛性猶如燈光,電燈發光,照見諸法,然後如來藏才能運行諸法,在運行時心所法伴隨起用。佛性現起妙用之後,諸法顯現,七識見法,八個識和合運行。見性佛性,是依於如來藏本體才能起用,但不等於是如來藏本體,也不是永遠都能無條件起用的,這裡隱藏著一種起滅現象。但不能把佛性的起滅與五蘊世間法的生滅混同不分,二者有本質的區別,世間法是從無至有,無中生有,而佛性是本來而有,不用出生。

三、什麽是無生忍?

無生有兩個含義, 一個含義是指五蘊世間法雖然從表面現象上看有生有滅,但實質是空的無生的,生僅僅是幻化出來的假相,生而無生,這樣的認知智慧是証得了五蘊的人無我的智慧。忍可五蘊無我是一種大智慧,叫作無生忍,這是小乘的無生忍。無生的另一個含義是指法界真相如來藏是無生的,是先天而有的、不生不滅的。能忍可如來藏無生,更是一種大智慧,也叫作無生忍,這是大乘的無生忍。大小乘無生合起來觀察,就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都無生,都涅槃寂靜,無一法可當情,當情與不當情的人也都無生。

爲什麽叫忍?從前一直認爲五蘊是實實在在的有,雖然能生能滅,卻覺得生滅現象也是真實的,不知道五蘊是無生的,現在從大小乘兩方面証得了五蘊是空的無我的,能認可這個非常難解的理,忍忍承擔下來,是需要很大智慧的,沒有智慧,是無法忍耐認可的,所以忍是一種智慧。

小乘要獲得無生忍,需要修學四聖諦理,觀行五蘊斷証得五蘊空、五蘊無我。空的現象雖然存在,但這個空也是空的,所以也是無生的,修小乘的人如果能夠忍這個理,就叫無生忍。這個無生忍的智慧境界比大乘無生忍要劣弱和粗略一些,比地上菩薩所証得的無生法忍的智慧更是低弱、粗淺一些。

大乘無生忍,是大乘菩薩証得本心如來藏的智慧境界,頓悟如來藏的同時也就頓悟了五蘊無生之理,如來藏和五蘊都無生,心中承擔認可、忍忍此理,無生忍的智慧就出現了。以前不知道在五蘊身運行中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存在,現在知道有個如來藏的存在了,但是在沒有証得的時候只是一種知解,証得了以後才知道本心確實是不生的,這是真知。真知的同時也証得了五蘊是如來藏所生,依附於如來藏而存在,五蘊生生滅滅,造作的業行作爲種子存在如來藏裡,後世種子生根發芽以後,才有了新的五蘊出生,所以如來藏不可能滅,不滅當然就不是被生的法。

忍,是忍受、忍可、接受的意思,也有安住的意思。忍辱,是忍受、接受別人的欺辱,不還擊。四加行中的忍,是心裡忍可、承認、接受了能取所取空、五受隂空、十八界空。無生忍和無生法忍的忍,也都是這個意思,接受、承認、忍可了諸法無生和無我,心裡沒有了抗爭,沒有了疑惑,這是出生了大智慧的表現。

四、什麽是無生法忍?

無生法,不僅包含了五蘊人無我,還有更進一步更微細的法無我,忍可法無我更是一種大智慧,叫作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証得一切法的唯識性和真如性的智慧境界,也是真如三昧境界,超過了三賢位,分証一真法界,具有了唯識種智,進入初地以上的唯識階位。 

大乘在三賢位階段,禪宗三關要過去,陽炎觀、如夢觀這些智慧境界都要証得,對於般若之理的實証逐步深細,智慧層次越來越深,深到一定程度,就會具備一分唯識種智,從而進入初地,獲得一分無生法忍。這個時候所証的是什麽?所証的是真如,就是証得了在一切法上都有一分的真如性,這個時候叫作分証,分証即佛,分証法身、也叫作分証無生法忍。

無生是什麽意思,忍是什麽意思,我們已經知道了,還有一個法的含義,這個法的範圍要比五蘊的範圍深細、廣博,包括世間一切的事體、理體、觀念和概念,總體來說,就是色法和心法。五蘊上也有色法和心法,但是範圍窄,層次淺,獲得的智慧低於諸法無生的無生法忍的智慧。無生法忍的智慧也叫作一切種智或者是唯識種智,一切種智的智慧圓滿時,就是佛的的一切智。

五、無明是指什麽?

無明是虛法,不是實有之法,它沒有實體,就像浮萍一樣。無明是心的不明了、不清楚、無知的一種狀態,狀態是不斷變化的,也能消失,無明消失以後,心就變成清楚、明了、有智慧的狀態。而實法是真實有的,不變的,更不能滅除。比如真如、自性、如來藏,是先天地而先的法,是真實存在的法,不是後天出生的法,因此就不能滅去。

智慧與無明是相對立的法,有無明就沒有智慧,有智慧就沒有無明,如來藏本體是大智慧體,不愚於一切法,因此沒有一絲無明。七識因爲沒有大智慧,就有無明遮障,因爲有無明遮障,就沒有大智慧。七識的無明滅盡以後,四智就圓明了。

六、相似三昧和相似無生忍無生法忍是什麽意思?

相似就是類似、近似的意思,形似神不是的意思,不是真的卻類似真的意思。相似三昧還沒有達到三昧的程度,接近於三昧,類似於三昧,好像是三昧,卻不是真三昧。相似無生忍和無生法忍,同樣是還沒有達到無生忍和無生法忍的程度,只是相似和類似於無生忍和無生法忍,不是真正的無生忍和無生法忍。

把漢語的名詞概念弄清楚,一句話或者一個段落大概意思就能明了了。如果自己思想不嬾惰,勤於思考,慢慢的有些法義自己就能通達。總是指望別人或者是現成的答案,是不願意用心思考的表現,這樣不會增長智慧,要學會依賴自己的頭腦智慧,前提條件是要勤修福德和禪定。

七、異熟識、異熟習氣、等流習氣、白淨識的含義

異熟識是如來藏的另一個名稱,代表八地以上菩薩的真心。異熟識表示心體裡的業種,能讓菩薩仍然有微細的生死流轉,仍然有變異,不能成佛,也不能究竟涅槃。這個微細的生死,區別於粗重的分段生死。阿賴耶識裡收存著八地菩薩以前的衆生的分段生死種子,意思是處於此階段的衆生七識五蘊裡有分段生死的染污業。異熟識裡收存著八地菩薩以後的衆生的變易生死種子,表明八地以上的菩薩還有微細生死種子需要消除,除盡才能成佛,異熟識就改名爲無垢識了。

異熟習氣,也叫作生死流轉習氣、無明習氣和煩惱習氣,這些習氣非常微細,一般是指八地以後的菩薩的無明習氣,也可以說是初地以上的菩薩的煩惱習氣。有習氣就有生死,習氣斷盡,才能成佛。

等流習氣的等,表示相等相同,流是流轉,表示同一個識相續流轉的習氣,或者是同一個衆生相續不變的習氣。

白淨識是指第八識在八地以上的菩薩位中的別名,第八識心體中所含藏的業種是清淨的、白淨的,大多都是是白業善業種子,黑業惡業種子幾乎沒有了,現行不出來了,這時候的第八識的名字可以叫作阿陀那識。

八、什麽是世俗諦?什麽是勝義諦?

世俗諦是世間法的真理,勝義諦是殊勝的真理,是超越於世間法的真理。世間法是五蘊世間,真理是指什麽?是指苦空無常無我的生滅法。什麽法超越五蘊世間法?大乘如來藏法超越五蘊世間法。小乘法還屬於世俗諦,盡管在世間法範疇裡是殊勝的,但還不夠殊勝,大乘如來藏法才是最殊勝的,名爲勝義諦。小乘世俗諦,雖然能夠入無餘涅槃,獲得了解脫,但並沒有超越五蘊世間法,只有如來藏法才超越了世間法。世俗真理的苦空無常無我,所顯示的真理處於世俗現象界範疇,而出世間真理大乘如來藏法出過於世俗現象界,兩個真理所描述的層次和深度不一樣。

那麽勝義諦與聖義諦有什麽差別呢?勝義諦爲第一義諦。不可說。不可思議。聖義諦。顧名思義。乃佛說正教量。前者是月。後者爲指。意義有所區別。勝,是殊勝、超勝、勝利、優越的意思,這是與世俗世間相比較所顯現出來的真理。聖,與凡相對,代表聖人,是脫離於凡俗,超勝於凡俗的意思,也是清淨的意思。從兩個字的内涵上來看是相同的,都有超越於五蘊世間的含義,在實質意義上也是相同的,細微處有一點點差別,所強調的側重面有差別。勝字強調的是殊勝超越,聖強調的是清淨不凡和内在品質聖潔。那麽勝義諦就表示最殊勝的法,而聖義諦則表示是佛菩薩諸聖人所說的法,聖人所說的法都指向勝義諦。

如果把世俗諦和勝義諦都証得,並且通達了,二諦就圓融了,就會心空、無相、無願了,無所作、無所爲、無所求了。聖人聖也不爲,又豈能爲凡俗?不爲聖凡,心就清淨,豈有戒相可守可犯?豈能喜好於世間的名聞利養及財色名食睡?善則不爲,又豈能爲一絲惡?一個人之所以執取世間法相,是因爲沒有通達二諦,也沒有二諦的智慧,心中有相不滅,就會有所爲,有所取,那就難免有業纏身。說起二諦圓融,阿羅漢圓融二諦了嗎?辟支佛圓融二諦了嗎?菩薩圓融二諦了嗎?只有佛和菩薩才能圓融二諦,阿羅漢和辟支佛只能圓融世俗諦,從無餘涅槃裡出來以後,發大菩提心,証得如來藏以後,才有能力圓融二諦。

唯識五法:相、名、分別、正智、如如,哪個是世俗諦?哪個是勝義諦?正智能離開相、名和分別嗎?正智是什麽智?如何獲得的?在什麽法上獲得的?

九、什麽是心量?

心量大,成大事,心量小,成小事,無心量,不成事。心量是指什麽?心量是指心所能容納的法的量度。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什麽意思?這是指心所容納的太廣大了,把太虛都包含進去了,心的量度遍及塵沙一樣多的世界。除了佛心八個識能心包太虛,量周沙界,衆生的如來藏也是這樣的。

如來藏雖然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但是如來藏是如來藏,不代表七識也是這樣的。很多人的如來藏能包太虛空,自己的七識卻只能包自己,再加上自己的家親眷屬,這樣小的心量是成不了什麽事的,衆生的心量很難像佛菩薩一樣,裝著整個佛教事業,裝著法界衆生。如果沒有這個心量,天天孜孜以求都是爲個人一己私利,考慮的都是個人的事情和家親眷屬的事情,以這樣的心求於佛道,想在佛法上得利益,那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一有點風吹草動,抱頭鼠竄,躲避起來,佛教裡不管有任何事堅決不肯出頭,自己有點事卻四處求救,有這樣心行的人如果長劫受生死輪回苦並不冤枉。許多人都依靠著佛教,把佛教當家,想從佛教裡得到三寶的加持,可是當佛教之家有事情,三寶需要護持的時候,這些人卻都躲得遠遠地,旁觀佛教和三寶的笑話,這樣的人怎麽能是佛弟子?怎麽能能得到佛教三寶的加持呢?還有一些人沉迷於世俗的瑣事當中煩惱不知休,眼界猶如螻蟻一樣渺小,每天都是是非紛爭,糾結不已,苦惱惱苦,不知醒悟。

楞嚴經中說: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虛空大地,鹹是妙明真心中物。五蘊身從裡到外,範圍廣著呢,不僅僅只有自己的色身這麽大小,所以不要每天糾結著小事不放,抓生死大事有多好,每天都是虛無飄渺的事,眼界太窄了。如果開闊眼界,打開心量,一切法都會空了,心空寂滅解脫自在也多好,何必天天貪嗔癡煩惱造作不斷?心量爲什麽打不開?那是因爲業重、福薄,沒有智慧,見識短小,所以才導致心的容量小。修行之理明明覺得就是那麽回事,卻怎麽也做不到,就像用望遠鏡明明看見了高山大海,卻怎麽也不能親臨其境。卡在理論這裡,事上一點也做不到,就是因爲心量打不開。

十、因緣所生法的因是什麽

諸法所需要的緣,是一種助緣和助力,是幫助協助的意思,不起主導作用,主導作用是引起法或者是結果出現的前因。比如甲被乙打了,這是惡法,緣是甲乙相遇,借助一個人一件事就有打人現象的生起。其實在這之前有個因,致使了這次事件的發生,如果沒有前因,這件事即使緣具足也不會發生。如果沒有前因,即使出現了這次打人事件,這件事就是以後事件生起的因,當以後有助緣出現的時候,由於這次事件的起因,甲就要報複乙,乙就有可能被打,或者出現其它方面的不愉快行爲。

前因是因緣所生法,是虛幻的,後果是因緣所生法,同樣是虛幻的,無論哪個法都是因緣所生法,都是虛幻不實的。因虛幻,緣虛幻,果也虛幻,都是八個識和合運作出來的,推動者是意根和業種,造就者是如來藏,六個識配合,法就幻化出來了。其中七個識也是幻化的,幻法出幻法,幻上幻。只有如來藏不幻,才能幻出一切法,如果如來藏也幻,那就還有幻如來藏的法,再往前推,也都是幻,如果沒有不幻的法,法界就不成立了。

十一、根身器界都是什麽法?

根身器界都是指如來藏用五大種子所變造的,供衆生生存所需的物質色法,有共同的物質屬性,是不斷地生滅變異的,其中根身是衆生別業,器界是衆生共業。根包括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身是全部的身體,是身體的全部,包括五根。器是宇宙器世間,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世間,包括各層天界的宮殿,各種山、各種河、各種地、各種樹木、各種寶物,以及各種居住環境,生存所用的器具等等。界就是種種器具物質的界限,欲界與色界有界限,與無色界有界限,三界各自都有界限,具有差別。

根身器界因爲是物質色法,都有五大種子在其中運行,因此都具有能量,都是能量場。色聲香味觸都有能量,對衆生身心的影響都很大。宇宙中存在著種種音聲,所謂天籟之音,衆生卻不知所以。因爲宇宙中存在種種色法,色法的運動和碰撞會産生能量波動,這樣就形成了音聲。宇宙中虛空極大,無邊無際,聲音在空中飄流,沒有阻礙,就顯得特別空曠、遙遠、渾厚、震撼人心,衆生聽到,或者感到寂靜,心向往之,或者感覺驚懼惶恐,避之不及。

虛空中爲什麽會出現聲音呢?這是因爲虛空並不是無物的,虛空中有種種微粒,數量極多,微粒運動,互相碰撞,聲音就由此而生。這些微粒由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子構成,每個大種子的波動都能釋放能量,和合起來更能産生能量,互相之間能量還會轉換,還會變成新的能量。正因爲如此,人類才會利用水能和風能轉換成電能,發電照明,用於生産和生活所需。

色塵和聲塵是一種能量,香塵也是一種能量,有的香味有醒腦提神的作用,有的香味有抑制大腦神經細胞的作用,從而讓人昏迷中毒。味塵也是如此,觸塵更是如此,所以六塵都有能量。宇宙器世間就存在色聲香味觸法各種能量。

十二、什麽叫作非自然性非因緣性?

楞嚴經中佛說一切法都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不是因緣和合出現的,而是如來藏性所顯現出來的。比如說山上的樹木,如果說是自然而有的,那就會自然而滅,滅了以後,還會長出來嗎?不會的,況且很多樹木都是人工種植的,即使不是人工種植的那部分,也不是自然而有的,是隨著地球的出現,逐漸出現的。

那樹木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嗎?也不是。表面看樹木的出現,好像是由人工種植、澆水灌溉、施肥、陽光照射等等因緣和合,才生長出來的,實際上不是,這些因緣法都是虛幻的,生滅變異的,沒有實的作用,實的作用是如來藏,是如來藏用五大種子聚合而成的,沒有五大種子就沒有樹木,甚至樹木的細胞微粒也不會出現。就連外在這些因緣法也是如來藏七大種子聚合而成的,沒有實的因緣法,所以樹木具有如來藏的性質,衆生見樹木的時候,是如來藏見性佛性的妙用,是妙真如性。

宇宙器世間是諸法中的一部分,當宇宙器世間剛剛生起時,有什麽因緣或者是助緣促使宇宙器世間的出現呢?沒有,找不到什麽法能協助器世間的生起。比如說地球的慢慢形成,在形成之前,沒有什麽法存在,可以作爲形成地球的助緣,在地球形成的過程中,也同樣沒有什麽法可以作爲形成地球的助緣,所以地球的出現非因緣性,宇宙器世間的形成也非因緣性。

那麽宇宙器世間的形成是不是自然性呢?那我們就要思考一下自然性的概念定義是什麽,所謂的自然性應該是自自然然而有,不受外界因素影響,常存常在,不生不滅。比如說地球的存在應該是自自然然而有的,不應該是從前沒有,而在某個時間段内漸漸形成了,後天形成的就不自然了,形成一段時間以後,再慢慢地退化消失隕滅,那同樣是不自然了。同樣地,宇宙器世間也有開始有結束,有生有滅,有來有去,那這樣就不是自然性的了。

綜上所述,宇宙器世間既不是因緣性,也不是自然性。那是什麽性呢?都是如來藏性。器世間的生生滅滅,以及生住異滅都是如來藏使然,都是如來藏的七大種子在其中形成的,生是如來藏生,住是如來藏執持,變異是如來藏變,滅是如來藏種子退回,所以宇宙器世間,乃至於諸法都是如來藏的特性。

有人會說因緣法緣起法也是諸佛菩薩所說法,也是正確的。但是正確是正確,那是在一定範圍之内的正確,是在最初修行階段的正確,超過範圍,過了最初修行階段,則不適宜再執以爲真和究竟了。因爲因緣法、緣起法是世俗諦,還不究竟,追究起來還是屬於假法、空法、和方便法。究竟之法是大乘了義法,是般若和唯識法,最了義最究竟是唯識法,唯識是到家之法。因緣法的定位以大乘楞嚴經爲準,不以小乘中乘法爲準。如果小乘與大乘相諍,應完全皈依大乘,皈依究竟法門和義理。小乘和中乘是階段性法,是過渡法,不是到家法,應該用過証過即棄,不能執爲究竟。即使是最究竟的到家之法唯識,也是實証之後即棄,不能背著上岸。心中只要有一法存在,就沒有空盡,心不空盡,不得上岸得真正解脫。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