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滙總(增加三萬字的新內容)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綜述 更新時間: 2025-04-25 10:39:02 閲讀: 0

第十二章  因果雜談篇

一、靠超度來賺錢牟利會得什麼果報?

首先需要弄清楚,這種賺錢方式是否是公平而正當的交易,如果不是,性質就為欺騙或者是詐騙。那就按照騙的行為和性質來量罪和評判果報。什麼是公平而正當的交易呢?就是買賣雙方應當各得所期許的利益,或者是好處,如果只是一方得利益,另一方卻無所得,則是不公平的交易。

下面再討論,這種交易是否正當。這件事正當與不正當,由多方面來衡量:一、此人是否有資格搞超度;二、此人是否有能力超度;三、超度眾生脫離苦海,是否應當收費,收費的標準是什麼。

要弄清上面的問題,就要厘清超度這個詞滙的概念和內涵。什麼是超度呢?超度就是由高能量、高德行、高素質的高位菩薩或者是眾生或者是僧寶,來通過唸誦佛經、佛咒、佛語的方式,祈求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加持三惡道眾生減輕業障,獲得一定的福德,信受三寶,從而能夠脫離三惡道。所以超度這件事是由諸佛菩薩三寶,加上超度者本人共同的功德力和福德力,以及慈悲力,把惡道眾生提濟出苦海,減輕罪報。

如果超度者是為了錢財搞超度,那麼首先他的德行就不具,福德也不具,慈悲也不具,這樣的人感應不到諸佛菩薩三寶的護持和加持,所有的唸誦都無功德,罪業眾生不能得利益。超度這件事本身就不是靠一己之力能夠完成的,是個人的德行修為,加上諸佛菩薩三寶的威神力來共同完成的,個人沒有威神力也就算了,憑什麼要用三寶的威神力來為個人賺錢呢?什麼人有膽量有資格靠三寶賺錢發家致富?這不是在賺三寶的錢嗎?三寶的錢,誰能賺得起,不但命不要,什麼都不要了嗎?

真正懂因果明事理,對諸佛菩薩三寶感恩戴德的人,怎麼敢、怎麼忍心用三寶賺錢?菩薩們度眾生是為了菩提心,為了苦難的眾生,為了報諸佛菩薩三寶的恩德,從來不為一己私利,菩薩們教化眾生從來都不收費,不賺錢,無論花多少精力撰寫的教義和書籍,都要免費提供給眾生學習。

因為這不是憑一己之力能夠完成的偉大事業,菩薩所有的智慧都來自於諸佛菩薩三寶,報恩都來不及,怎麼能利用三寶威德來營己私利呢?如果這樣做,即非菩薩,靠三寶賺錢,靠販賣三寶書籍等制品賺錢的人,非真菩薩,非真善知識,這種忘恩負義的販賣行為叫作裨販如來。裨販如來,就是魔業,受魔果報。利用三寶賺錢,就是賺三寶的錢,這種錢越賺越窮,最後就流落惡道受窮苦惡報。

二、因果可畏

咱們已經學佛修行了,一定要重視因果問題,每說句話做件事一定要考慮到相應的後果,不要覺得什麼事都沒什麼。不是沒什麼,而是有很多很大的事,因為中間有孽息,有千萬倍、千萬億倍,甚至是無量倍的業報。大家不可不小心,否則就吃大虧了,六道輪迴裡的無量苦,不就是大虧嗎?

有多少人在三寶身上造作了身口意惡業的,要天天懺罪消業,哪管一個不好心念,其業報也相當的嚴重。重視因果,顧及因果,是聰明人。否則學多少佛法,也是無濟於事,仍然要先受惡報,等惡報受完了,學的那些佛法,還剩下多少可用的?不恭敬和指手畫腳,這樣的小事,都算惡業,看著事情小,實際上是很大的一件事,對比因果經的實例就知道了。

有不少人幾十年學大乘法,修菩薩道,卻每天都對三寶造作惡業,身口意從來沒有清淨過,這些人死後先去地獄受惡報,之後是鬼道惡報,最後是畜生道惡報。從畜生道出來,再得人身,學的那些大乘恐怕都忘得差不多了,再從頭開始學,中間再造作惡業,再去三惡道受報,就這樣周而複始地流轉,哪天是個頭?人中的苦,都哀痛不已了,三惡道的痛苦,無始劫以來,都是怎麼忍受過來的?

三、 誹謗佛法者不得解脫的原因

在佛教界某一部落裡,專信小乘法,專修解脫道,而不信大乘法,不信有如來藏,不信有意根,其實就是只承認六識的六識論者,誹謗大乘法非佛所說,否定大乘祖師菩薩,這樣不僅謗佛謗法,也謗了僧,三寶都謗了。謗了三寶的人,在佛法中就是罪人,罪人就有罪報,因果昭然,絲毫不爽。若不懺悔消除罪業,則不得佛法上的殊勝利益,即不得解脫;若誹謗三寶能斷我見得解脫,則顯示世間無因無果,或者有因無果,然則因果從來都不缺蓆,善惡果報從來沒有失靈過。

如果不承認有如來藏,則阿羅漢入涅槃就成了斷滅空,與外道無異,那些回小向大的阿羅漢,在無餘涅槃裡大乘因緣成熟時,要受生人間繼續修學大乘者,該如何獲得五蘊身?不能獲得五蘊身,則一切阿羅漢都成為了定性阿羅漢,沒有不定性阿羅漢,也沒有回小向大的阿羅漢了,則世尊在阿羅漢入涅槃前,特意為阿羅漢講的大乘法,豈不成了無用功?可是世尊的那種無量的大智慧從來都是功不唐捐的,有所言說和心願必成行。

如果不承認有意根,說意根就是意識,沒有意根,那在觀行五蘊十八界的時候,六根就觀不到意根,只能觀五根,十二處觀不了,只能觀十一處,十八界觀不了,只能觀十七界,這樣殘缺不全的觀行,就不能斷除意根是我的知見,這樣如何能斷我見?意根是六根之一,有根的作用,也有識的作用,不承認意根的存在,觀行就半途而廢,不能得解脫。

那些動不動就說已經修出了四禪的人,動不動就說證得了四果的人,其中的誤會該有多大?眾生因為我慢太重,總喜歡高推自己,高舉自己,從來不肯實事求是地檢查自己,不肯實事求是地評估自己,於是就滿天下都是所謂的聖人,把佛教搞得支離破碎,亂了朝綱,讓眾生無所依托,無法真實抉擇佛法的是與非!末法時代,眾生的業障是如此之重,哪裡有那麼多的聖人住世?望智者三思,慎思,善抉擇,莫隨波逐流!

四、 關於神通的使用原則

問:使用神通時,是否就直接在對方家裡埋下了自己的一切動機、行跡?是否要承擔因果?如何看待神通?如何避開神通的短板行好菩薩道?

答:現代人的所謂神通多為報通,是前世所修的福德等等所獲得的果報,報盡神通則消失。而真正的神通是在修得四禪以後發起的,禪定不消失,神通就常在。由四禪定而來的神通,菩薩們有,阿羅漢和辟支佛們有,外道們也有。由於菩薩們都懂因果,不會亂用神通,行為上都有分寸;而阿羅漢和辟支佛由於心清淨,對世間人和事不感興趣,有戒行,並明了一些因果,也不會亂用神通;外道們有四禪定,心也清淨,也不對世間人事感興趣,同樣不會亂用神通,但由於他們煩惱還沒有斷盡,也沒有完全降伏,難免偶爾會由於某種私利使用一些神通,干擾一些因果,造作一些惡業。所以由禪定而發起神通的人,不會輕易利用神通造作什麼不如法侵害眾生利益之事。

而有報通的人由於都是普普通通的人,煩惱沒有降伏,智慧不足,修為普遍不算高,利用神通干擾因果,侵犯他人之事倒是挺普遍的,我見過一些。我對使用神通的建議是,一個人如果沒有把煩惱充分地降伏下來,也沒有充分地了解和認識因果的利害關係之前,由於掌握不了其中的分寸和界限,最好不要使用任何通,以免背負因果和遭受惡業果報。如果有發大心之人想利用神通造福於眾生,要在明因果的善知識指導之下,小心使用神通。比如利用神通想窺探他人的心思和過往,這個弄不好就會犯盜戒,他人不允許的,得來就屬於盜,是非法所得。盜戒所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而細致,一般人心不細致,考慮不周全,犯戒也不知。

有人會說,諸佛菩薩因為有神通知道眾生無始劫前後的一切事情,就連還沒有發生的未來世的事情都知道,這不算犯盜戒嗎?這當然不算犯盜戒,因為其一這是諸佛菩薩無心而知,是自然而然的知,沒有盜心;其二,諸佛菩薩與眾生是一體,沒有任何利益沖突,所為一切都是為眾生,包括護法神護法,也是為保護眾生,沒有個人的自私目的,所以不涉及盜這樣的事。阿羅漢辟支佛對於眾生的事也是自然而然的知,沒有窺探之心,心清淨,與眾生的利益也沒有沖突,所為也不涉及盜這樣的事。外道們心也清淨,一般情況下都無心於他人的事情,特殊情況是存在的,但稍微明了因果的有品德的人,會規避他人所忌諱的事情,對神通所知的事情會有所選擇,也會保持緘默。

綜上所述,現世感得有報通的人,由於沒有禪定以充分的降伏煩惱,智慧也不具足,難以把握分寸,盡量不要使用神通。為了保護自家人除外,想探知自家人和親近的人的事情,勉強行得通。

五、天賦是如何出現的?

世間裡各行各業各個領域都講究一個天賦,什麼叫天賦?天賦用大白話來說好像是上天賦予的,其實就是出生時就從前世帶來的,是熟練工,生來就有點熟,接觸以後隨著因緣的具足越來越熟練,那就是前世的業種生發出來的,前世如果沒有留下業種,今世才接觸,無論多努力,都是生手。所以有天賦的人,也都是在長劫的生死輪迴中,在人道的時間相對長一些,人中的事情熏習的多一些,對人中的事情比較熟悉,在某些方面熏習的多,種下了種子,後世就會在某些方面具有天賦。所以眾生在人道中多積德行善,多修福,就會多出生在人道裡,多積累人中的業行種子,就會有機會成為有天賦的人。

學佛這個領域更是有天賦這一說法,一生一世,短短的幾劫時間學不出什麼來,怎麼學也像幼兒班的,對修行摸不著門路。但只要不氣餒,總有一世會成為熟練工,成為老修行,生來就有天賦,變成專家,成為久修的菩薩。差不多所有人都如此,六道輪迴裡所遇機緣不同,種下的種子不同,信佛學佛就有早有晚,區別在於都是時間差而已。所以為了讓其他眾生早日遇到佛法的緣,我們先信佛學佛的人就要多給一切還未覺醒的眾生回向,給他們種下善因,他們將來就有機緣遇見佛法,開始信佛,信時間長了就會學佛了。有這個心量的人,自己成長得也快,多照顧別人,懂的事就多,自己就能很快地成熟起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菩薩大人了。

六、邪見傳揚的再久遠也不會變成真理

問:如何判斷一部經是真經還是偽經?佛教咒語中哪些是如法的,哪些是不如法的,判斷的標準是什麼?大藏經中收錄了很多藏傳佛教的經典,如果是偽經為什麼大藏經會收錄?如果有些經咒有問題,為什麼會傳承了一千多年沒有斷滅?

答:判斷經咒的真假,全憑經驗和智慧,沒法傳授。如果沒有經驗和智慧,就不要作評判下斷語,盡量小心謹慎遠離為好,免得造惡業而不自知。大藏經大多是凡夫收集、收錄、編輯、整理的,但凡夫懂什麼呢?如果魔王看到大藏經的作用很大,他要去整理印刷,會把什麼內容加進去呢?

外道邪法傳揚得再久遠,也不能說明所傳的法是正確的,之所以傳得久遠,是因為眾生愚癡,沒有智慧辨別正邪。比如說眾生無量劫都認為五蘊是我,我是真實的,無量個無量劫都這樣認為,一直傳到現在,也不能說明五蘊就是我的觀念是正確沒有錯誤的。眾生無量劫都認為,應該執取五蘊世間法,世間法就是好,不能離開須臾,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如果不是佛來告訴我們五蘊世間是空的無我的,我們不是永遠還會執取五蘊世間?即使再有無量個無量劫,也是這樣,時間能說明和改變什麼,對於愚癡無明的眾生?

同理,有相同知見的人再多,邪見也不是正見。真理不以信受的人數多寡來確立,往往都在金字塔頂耑,不在最底層人手中。所以在娑婆世界這樣的穢土裡,真理往往都掌握在少數人、極少數人手中,甚至在有些時候,滿世界裡都沒有一個掌握真理的人,都是愚癡無明眾生。

七、個人在紙上寫的法義和佛經可以燒嗎?

個人寫的不是佛經咒語,可以直接燒掉,佛經咒語佛菩薩名號,實在不能修補和保存,不能結緣送人的,要念滅罪真言再燒掉。如果能修補完好,能保存,能結緣,都不可以燒掉。有些人見到寺院裡出家人燒破損的佛像和佛經,就覺得自己也可以燒佛經。看別人是如何做的,那是看表面現象,實際上別人處理的方式和用心,是不容易看得出來的。有些時候,別人做事不犯罪,也不犯戒,什麼事都沒有。可是自己做同樣的事,卻是有罪和犯戒的。人的用心不同,福德不同,道行不同,戒律和職責不同,結果和果報就不同。不能隨隨便便學別人做事。

八、具有反觀力的意識是五俱意識還是獨頭意識?

反觀力也就是證自證分,是自己證知自己及自己的心所法,這時自身識心和心所法就成為了相分,這個相分與五塵無關,是獨影境,也就與五俱意識無關,是獨頭意識所對應的相分。所以有證自證分的反觀力是獨頭意識的,不是五俱意識的。分清兩種意識的關鍵點在於多對應的法塵是否與五塵有關聯,沒有關聯的就是獨影境法塵,只能由獨頭意識了別。

在五俱意識出現的時候,獨頭意識也可能會出現,兩種意識可以同時出現。比如看見花兒,心裡有關花兒的思索、回憶、想象等等都是獨頭意識的,五俱意識只負責與五識共同了別眼前的花兒,過去和未來的花兒只能由獨頭意識了別,這個過去和未來包括一分鐘之前和之後,總之不是當下的境界。比如看見對面的人,心裡有關此人的感想、念頭等等都是獨頭意識的,五俱意識沒有思想觀念,不能回想和展望,所了別的法塵離不開五塵境界。

九、今天中元節鬼神的節日,我們給冥界眾生燒紙錢,他們收到以後,就會拿著去花銷,買些日用品,或者還債,或者禮尚往來等等。鬼和人類的外相分是否一致?我們把人類的外相分燒沒有了,陰間卻出現了外相分,那麼這些紙錢對於冥界眾生算是什麼相分?與我們人類見到的相分有什麼差別?外相分是如何轉換的?

我曾經給陰界眾生燒過手寫的大悲咒和佛經,然後給我托夢非常高興的手捧佛經在學習,還戴著眼鏡。我也曾經給鬼道眾生觀想過,托夢顯示身體健康了,精神愉快了,心境開朗了。

人的心念不可思議,一念確實可以改變好多法相,到最後能改變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念,需要極好的定和慧,也就是三昧。三昧真火燒遍大千,使得大千界訢訢向榮。一個大千世界的眾生,有共業,所處環境大致相同,外相分就是差不多的。共業越多,相隔越近,外相分越一致。但別業不同,導致各自所觸內相分有差別,受用不同。

十、中陰身是如何生起和入胎的?

問:若遇到爆炸等突發情況導致肉身粉身碎骨,或瞬間汽化,屍骨無存,中陰身會突然現行還是會慢慢現行?中陰身裡是怎樣執取受精卵入胎的?

答:每次中陰身的生起,都是因為前一個色身壞了不能用了,意根需要再有個色身來為祂所用,中間不能有空擋,所以中陰身是迅速生起來的。意根需要有五蘊活動來應對世間萬法,這是因為意根心不空,有我見有我執,有法見有法執,因為執著就不願意捨棄世間,不願意捨棄五蘊。在活著的時候,集下了未來世的業種,有這個種子,人死後就會有未來世,不會斷滅。在經歷大爆炸這個突發情況,肉身被炸得分崩離析不能用了,這時候有業種支撐,意根想再有個肉身為自己所用,如來藏應意根這個願,根據生前業種,再現起一個臨時的色身叫作中陰身,以暫時滿足意根所需。

如果是生起一個實實在在的肉身,需要漫長的時間,讓四大逐漸集聚,可意根等不得,只能臨時現起一個不實在的四大色身,這樣就與人身有了區別。因為不是實四大種子的集聚,就沒有實四大種子集聚起來的肉身的那種質礙作用,所以中陰身就有小五通。因為意根急需,中陰身就不能慢慢生起,而是快速生起。

因為遇到突發事故死亡,沒有心理準備,傳說這種死亡沒辦法再投胎,只能以靈性的形式存在,像空中幽靈一樣四處飄蕩,沒有實色身依靠,很是苦惱。為了能再次投胎,只能抓到另外一個亡靈,自己作為替身才能去投胎。於是這個人會守在自己死亡的現場,等機會制造同樣的突發事故,讓別人死亡,自己就能投胎去了。所以在世間我們發現,只要是出現意外事故的地點,在若干年時間裡,還會多次出現同樣的意外事故,這就是抓替身的說法。

如果是正常死亡的,中陰身的存在時間最多是七個七,四十九天。一般都是在第三個七就去投胎了。活著時人的善惡越鮮明,結果越能確定,投胎就越早。善惡實在不好劃分的,以四十九天為限,也會去投胎了。在投胎的機緣出現的時候,中陰身奔到後世父母那裡,隨著受精卵就入胎了,中陰身立刻消失不見。因為沒有意根,中陰身就散。意根在哪裡,哪裡就會有色身。

在中陰身裡意根是如何執取受精卵投胎的呢?因為意根沒有斷欲,在中陰身裡遇見父母的緣,就被父母的婬欲所吸引,並且參與進去。業力該為男性的就對母親生起貪欲,業力該為女性的就對父親生起貪欲,把父母的婬行當作是自己與父母的婬,在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為受精卵的瞬間,就隨著受精卵進入母親子宮中。應為男身的在子宮中與母親面對,應為女身的在子宮中與母親背對,這樣胎身長大以後,女胎就顯懷,男胎就不顯懷。

遇到突發事故,不但肉身分崩離析,識心也會因為受到極大的驚嚇,被嚇得魂飛魄散,散的是前六識,前六識沒有肉身依托就滅去消失了。只剩下意根飛出肉身外,與肉身分離,成為了孤家寡人,後面跟著如來藏,是祂的一切財寶,祂也不知道,這時候意根沒辦法,就想再有個色身五蘊為自己所用,再次追求世間法,身後的摩尼寶珠卻不聞不見。學佛只要掌握了意根,就掌握了一切法,不知道有如來藏也暫時沒關係。由此可見,意識證果意識明心,是不是很幼稚可笑?把希望寄托在瞬間就能灰飛煙滅的法上,是不是很愚癡?哪有有智慧的人,把自己財寶放在化城裡,放在空中樓閣裡?

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從中陰身裡往生的,所以沒有極大神通,誰能看見中陰身坐上蓮花飛往極樂世界去了?世間人所說的往生,那都是揣測臆想,都不是現量所見。

中陰身裡也有性別差異,性別差異也是業,意根不管在什麼時候在什麼階段,始終與業、業種、業力相應,只要有男女業就會有男女性別。未來世的性別,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由業種決定。自己這一生造作的是男人的業行還是女人的業行,決定後世的性別。這些業行也包括心行心性,業行與心行心性相應,緊隨心性而變化。所以一個人是男人心性,後世就會現男身,是女人心性,後世就會現女身,有願力者除外。我們出家戒裡,對比丘尼的約束很多很重,就是約束女性的習氣習慣,逐漸脫離女人的習性,靠近男人的習性,為轉女身做準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有些女性很豪爽大度,大人大量,具有男子氣概男人的氣度,她前世就當過男子,後世也有可能變為男子。反之,也一樣,有些男人天生就是女人習氣,他前世就當過女人,後世也有可能會再轉為女身。

性別也由福德決定,色界天以上沒有性別差異,不分男女,那是由四禪八定的福德支撐和決定的,定福很大很大,能讓眾生暫時脫離三惡道、脫離人身、脫離欲界天。色界天的境界,那簡直太享受了,欲界天沒法比。我在修到初禪定的時候,天天快樂得就像神仙一樣,沒法形容的那種樂,語言表達不了,不是世間人能想象的快樂,禪定的樂遠遠高於世間的快樂。在我學佛之前,每天心情都很沉重,心裡像壓著一塊大石頭一樣,沉甸甸的,從十三歲開始就想著死字,初禪定以後就像從地獄到了天堂。

極樂世界裡也不分男女,那也是由大福德支撐和決定的。所以學佛念佛,沒有修出福德來,處處都是障礙,那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聚會呢?

十一、做錯事是當面道歉還是心裡懺悔就行?

知道自己錯了,做了對不起人的事情,就要懺悔和道歉。道歉是向對方誠摯地表達自己的歉意和愧疚,以彌補對方的心理缺憾,消除對方的不快感,同時也會解冤釋結,消除心裡芥蒂,讓關係融洽和諧。而懺悔道歉應該是要有個目標,有個對象,因為做了對不起人的事情,就要對這個人當面發露自己的過錯,懺悔道歉,以表自己的誠意,這是真正認識到了自己對不起別人,想要改過,並且彌補這個人。

如果不對這個人當面道歉懺悔,只在心裡懺悔,不敢面對這個人,這樣的懺悔是沒有誠意的,不能消除對方心裡芥蒂,也不能彌補對方的心裡缺憾,不能改變雙方的關係。人家受到了傷害和不公平待遇,既然自己認識到了,就要對人家有所補償,最起碼心理情緒方面的補償要有,當面把事情解釋清楚,讓人家心裡釋懷,這是最起碼的尊重和懺悔。你這邊有種種心理情緒,對方一概不知,兩個人的意根沒有對接,心裡的結就不會完全解開,隔膜不能完全消除,這個懺悔就不徹底不究竟,是有逃避問題和不敢面對錯誤的心裡傾向。

十二、如何處置惡人才恰當?

在世俗界裡總有人討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爭論不休。這個問題在佛教裡看來就不是問題了,很明顯,如果人性本善,就不會有三惡道眾生了,如果人性本善眾生就不會有貪瞋癡三毒煩惱了,社會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重大犯罪現象,監獄裡就不會有那麼多人了,甚至不少人幾進監獄仍不悔改。即使是天人其心性也不是都善的,也有煩惱,尤其是愚癡,那是極大的煩惱。沒有煩惱的眾生就不會輪迴了,只要有輪迴就有煩惱,人性是惡多善少,有的人根本就沒有善。

為什麼人性本惡呢?因為無明,這個無明是眾生存在之時就自帶的,不是後天生起的。因為無明,眾生都造作惡業,才有無量劫又無量劫的生死輪迴,每個眾生在絕大多數時劫裡都是在三惡道度過的,以人身生存在人間的時劫是其生命長河中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甚至有的畜生道眾生至今都沒有得到過人身,沒有從畜生道出去過,這些是極其愚癡的眾生,而愚癡就是惡。

那些無始劫當中剛剛從三惡道投生在人中的人,是極其愚癡,極其惡劣的,簡直與人性一點也不相應,心性與畜生非常相像,非常相應。他們有的只是愚癡,有的愚癡又殘暴,嗜殺成性,他們只要活在人中就會害人,害人是他們的本性,殺性傷害性就是他們的畜生本性。這樣的人要想具有人性,具有善性,只能在人道中通過多生多劫不斷地在人類中熏染善法,才能逐漸剔除畜生的惡性,染上人類的習性,雖然人類的習性也不是那麼善,但總比畜生性善,這樣累生累世的熏習,最後才具有完善的人格和完美的人性。

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會有很多人被這些人殘暴地傷害殺害,善人與惡人相處,當然是善人遭殃善人吃虧,法界中永遠都是這個規則,善人與惡人混居,永遠都是惡人在造惡,善人要忍受惡人的惡,不斷地惹事出事的大多都是惡人、底層的人,有問題的永遠都是沒有修養的人。因為善人不造惡業,或者是大惡業,不故意傷害人,只能被傷害,惡人一定要造惡業,一定會傷害人,最初的本性都不能改。那麼如果這些惡人造作了極大惡業,是應該剝奪他們的生命,使之不再繼續傷害人,還是留著他們的生命,繼續在人中熏習善法呢?

兩種選擇各有利弊,如果留著他們的生命,就會相繼有人再被傷害和殺害,其他生命會受到威脅;如果剝奪惡人的生命,遏制他們繼續傷害同類,這些惡人將失去熏習善法的機會,惡性沒有改正的機會,心性進化受阻,這也是一大損失。對於這件事,到底怎麼辦才好呢?有什麼更好的辦法讓善人和惡人各得其所,相安無事的?在極樂世界裡阿彌陀佛是如何管理善惡人的?

解決的辦法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善人和惡人要分開,不同層次不同屬性的有情都要分開,不能共住混居。法界中都是這個規則,就像極樂世界等等佛國土,要與娑婆世界這樣的佛國土分開,兩個世界裡的眾生心性不同,不能搭界,不能混居共住,免得麻煩。眾生的層次有很多,各個層次的眾生思想觀念各不相同,千差萬別,無法統一和協調,混居就會是非不斷,都隔離開就沒有事了。

在佛教的戒律上也是這樣要求的,遵守同戒同行的原則,受的戒不同不能同住,出家和在家不能混居共住,同樣是出家戒律和修持不同也不能共住,同樣是在家戒律和修持不同也盡量不同住,否則就有麻煩,違背佛戒。世俗界當中大體上也是自動這樣形成群體的,福德和智慧不同,社會地位不同,修養和素質不同,一般都是分開居住不共住的。而犯罪的惡人則被關押在監獄裡,與沒有犯罪的人隔離開。眾生在總體上,根據其業行和心性的不同,劃分出六道,善惡眾生都不共住。

十三、臨近死亡時奇妙的體驗

1,我暈倒時,感覺特別舒服,很輕飄,腦子裡一點思維沒有,很快一生的經歷都回憶出來了。

2,我被車子撞在空中,一秒鐘就把自己的一生回憶完了。

3,我溺水時,感覺不到窒息的痛苦,反而是很平靜,幾十秒回憶了一生。

4,我車禍時,就經過了幾秒,但是把從小到大都回憶了一遍,忘記的都能回憶起來,像上帝視角和幻燈一樣。

5,人死亡前感覺像是在刪除腦部記憶數據,遍歷刪除。依次推演,無非一場噩夢而已。

6,這種事練過柔道的最清楚,被絞暈那一秒,回憶一生所有的事情,格外的清晰,醒過來以後,覺得時間過去了很久,其實才幾秒。

7,小時候感冒發燒,燒到42度,醫生用針紮我手指頭,但是我記得清清楚楚,就那幾分鐘,我把我能記得事情都回憶了一遍。

8,晚上睡不著時候也會去回憶一生 感覺像是一個旁觀者,不是自己所經歷的。

9,小時候不小心掉河裡,被救上來前的短短幾秒鐘,我想了好多好多,連自己死後看著我長大的姥姥會怎麼樣都想到了,那時候我才三四歲呀。

10,之前提個觀點說,人在瀕死時,之所以會覺得記憶在回放,是因為在這最後關頭,你的大腦正全力回放記憶,並試圖在你一生的記憶裡,尋找一個可以救你的辦法。

11,有一次泡溫泉,站起來後暈了,倒了下去,腦子裡開始像幻燈片一樣把從小到大的事情放了一遍。感覺經歷很長時間,但是其實倒水裡後就醒了,朋友說只看到我突然倒下去,應該只有2-3秒。

12,我經歷過兩次被淹,一次比較短,一次比較長。剛開始嗆水感覺疼,後來突然不疼了,腦子一片空白,眼前就開始走馬燈一樣回放我的人生,然後我就很幸運被一個臨時出門的人救了,真是福大命大。

思考問題:接近死亡時,為什麼會閃電般地回憶一生?為什麼只經歷幾秒鐘的事故,卻感覺很漫長?

十四、非器能否變成器

所謂的器是指載物的容器,這個物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智慧、思想和觀念。佛法上說的器是指後者,也就是道器,是對於佛法之道的容納程度。很多人由於無始劫來福德不足,導致累積的經驗不足,接受不了自己認知以外的法,於是就說這些人根器不好,不適合修學深一些的法。

那麼非器真的就是非器,不能改造成器嗎?法無定法,沒有一種法是永遠不變的,因緣時節一到,什麼法都會改變。有些非器暗藏著大器,只要巧妙去除遮障,把因緣聚攏,非器就會變大器。石頭還能變成黃金呢,何況非器之人,心量和心性怎麼會固定不變?

說實話,眾生本來都是非器,無始劫心甘情願沉淪生死苦海之中,根本不想覺悟,什麼法也接受不了,是諸佛菩薩在暗暗地為眾生種法種,又促使因緣早熟,使得眾生漸漸成了器,能夠容納佛法。眾生最初都執五蘊為我,堅固不可松動,對於小乘非我之法來說,一切眾生都是非器,但是能因為眾生是非器就不講小乘斷我見之理嗎?當然不能,佛陀用了十二年時間把眾生打造成了器,無數眾生證得了四果大阿羅漢,其中就包括非器的外道眾。所以器與非器也在於打磨者的智慧和打磨功夫,若不懂打磨之法者,往往會把器打磨成非器,把器毀掉。

佛法上有一種說法,說是為非器者講深法,會導致對方信受不了,而生誹謗之言行。這個說法最初是佛陀所講,佛陀擔心眾生謗法造惡業,會受長劫地獄苦報。佛是慈悲眾生的,但佛也是有大智慧的,所以佛這個說法不是死教條,是因人因時靈活運用的。

大智慧的文殊菩薩就非常會靈活運用,祂曾經為五百比丘小乘根器者講般若大法,而這五百比丘因不信此大法,命終皆墮地獄。有人就問文殊菩薩說,您明明知道是這個結果,為什麼還要為這五百比丘講般若大法呢?文殊菩薩回答說,因為我知道他們入到地獄中以後,會反思到自己墮落地獄的原因,是因為不信般若大法,由此就知道了般若大法原來這麼有威力,心裡肅然起敬,真心懺悔,就從地獄中出來了。從地獄出來之後,先升天,後回人中,遇見般若大法,然後就有機緣修學般若,智慧增進很快,不久就證得大乘菩提,縮短修行時劫,提前成佛。

不愧是等覺菩薩,用大智慧把非器硬生生地打造成了大器。文殊菩薩就是一位打磨非器的能工巧匠,智慧非凡,法眼照破無量劫的因緣,先毀非器,熔斷之後直接造就成大器,相當於把不可用的非器之物進行拆分,再重新組裝成可用之器。五百比丘遇到文殊菩薩是何其有幸,這個大因緣若非大福德者如何能遇得到?若遇無智阿師,閉口不提大乘般若,五百比丘的命運就不會有如此大的轉機。最後總結說,器與非器,法無定法,若遇善緣,非器也器。

十五、我之咒願

我已經給大家搭建好了登上佛法高峰的天梯,這個天梯是獲得一切大智慧的最直接最秘密的通道,臨近日月最近最近,幾乎伸手可得。大家在體力心力允許的情況下,自己登上去,居高臨下觀察佛法的運作情況,就能獲得大智慧。在世俗法上我提供了這個秘密通道,我該收取多少專利費和使用費才公平合理呢?其實我無論收取多少費用都嫌少,世界上所有珠寶都給我,我也不夠本。既然現在收取多少費用都不合適,況且我也不太會花錢,也用不著那麼多錢,那我就要放長線釣大魚,收取最大最大的利益。

我現在發個咒願:凡沾我一滴法恩者,未來三大無量劫步我之履,效我之道,行我之行,不記任何個人利益,行菩薩萬行,度脫一切可度之眾。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也要不辭辛苦,不記代價,度脫一切可度之眾,不得有半點不願和違逆。

咒願已發下,誰也跑不出去,想跑已經晚了,即使是從前跑走的,也逃不脫我這咒願的威力。一切人等,不管願不願,一律在我咒力之中,自覺不自覺的去履行咒願,不管有多久遠劫,都不得逃脫。你可以懈怠一天一年一生一世,但是你不可能在我咒力之下永遠懈怠下去,咒力不允許,直至成佛,直至度盡苦眾生。

文殊菩薩不成佛,以菩薩身教導出七尊佛世尊,甚至會再以菩薩身教導出無數佛世尊。但是一旦文殊菩薩成佛之時,祂所在佛國土,覆蓋一切諸佛國土,一切諸佛國土都在文殊菩薩佛國土之中。而我現在不想收割,不想得到星點的回報,我要未來最大最大的回報。受我之恩者,必無量劫又無量劫的效我之行,報我之恩,一如我無條件的效佛之行,報佛之恩一樣,沒有怨言。即使有怨言,抱怨之後,仍然要不記代價,永遠辛苦下去,不管成佛之前,還是成佛之後。

我之咒力,大於魔之咒力百倍千倍萬倍,受我之咒,脫魔之咒,永不受魔擾。我之咒力攝伏魔之咒,魔力變佛力,一同加持行人上路,勇敢精進不退轉!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