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如來藏(第三部)
第三十二章 如來藏是如何記錄業行輸出業種的
一、意識欺騙他人的行爲,如來藏如實記錄,即使不是故意欺騙他人,說話不算數,不實現諾言,如來藏都如實記錄,將來果報不虛。如果告訴他人說,自己要布施多少錢財,幫助做什麽事情,結果並沒有做,有心無心做,如來藏都如實記錄,都有果報。那麽答應他人的事,要翻倍償還。因爲答應要做的事,如來藏馬上記錄,業種存下,錢財就換新主人了,所有權歸新主人,不管錢財在誰的手裡。如果不按照自己答應的事去做,就是欠人家的,將來連本帶利一起還。口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說把錢布施給人家,就已經屬於人家的了,至於錢在誰手裡,那不重要。有心做是意根想做,意識也想做,無心做是意識口頭說說而已,意根不想做,這就有點欺騙人的意思了。
很多人就願意不負責任的許諾,意識像是說著玩似的,爲了博得他人歡心,不夠真誠,結果人家是歡心了,事沒給人家辦,那麽將來翻倍還。有些人還故意欺騙父母,總是許諾父母很多事,可是從來都不實現,將來的果報,一是需要償還更多倍,二是也被人同樣的欺騙,到時也很苦惱。
我們應該記住一個最重要的事:說話的當時,意識的心行和意根的心行,如來藏都要刹那刹那存档作記錄,档案是要建立的,我們就要爲這個档案負責任,不可能是說話等於沒說一樣。如果你說給人家一元錢,那麽一元錢就是人家的了,錢可以暫時放在你手裡,但是所有權已經不是你的了,你就沒資格使用。如果不給人家這一元錢,那麽將來還人家至少一千元。前提,這個人是普通人,如果不是普通人,那就更翻倍。
如果能現前觀察如來藏的運作,一言一行自己都會小心,不敢輕易造作,意根想做的,意識才說,說了就要實現,意根不想做的,意識就不要騙人。無知者才無畏,什麽話都敢說,什麽事都敢作,膽大包天,這種人非常多,學佛人也不少,並不比不學佛人好到哪裡去。
當你對他人說話和承諾的時候,兩個人的如來藏同時記錄存档,兩份档案,將來都要翻開對賬。如果對他人造了惡業要懺悔,就要在那人面前懺悔,兩個人的如來藏重新記錄存档,讓兩份業種都消失。如果那個人不在面前,懺悔也有一部分作用,作用不是最大最好的。
當有人在自己面前許諾時,你可以不動聲色,當他以後根本不再提這個諾言時,你照樣不作聲色,爲了將來大豐收,要帶高額利息的,連本帶利一起收。如果是被人逼迫許諾,不是真心許諾,不是從内心深處情願許諾,意根不真正同意,不真正認可,業就輕微不嚴重,果報也輕微。總結起來說:壞事不要誠心去做,好事一定要誠心去做,將來的果報不可思議。
二、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來藏能夠在自己身口意造作的同時,就記錄和收存了自己的所有業行,緣熟時如來藏就會根據自己的業行輸出業種,自己就會得到相應的果報。因爲不知此理,就懷著僥幸的心理妄造惡業,以爲不會真有什麽果報。有一些人雖然知道如來藏能記錄和收存業種,但是也不知道如來藏當時就做了所有的記錄,一絲也沒有遺漏,於是迷迷糊糊地知道有因果,但還是不知道如來藏是如此細密地記錄了所有的業行,於是就有一些心存僥幸的心理,在身口意上仍然要造作一些惡行,以爲能躲得過因果,可是最終沒有一個因果能躲得過去。
那麽如來藏究竟是如何記錄收存業種,祂又是如何輸出業種,來實現衆生的因緣果報的呢?這個問題很重要,有必要講一講,讓大家都清楚,之後就能小心自己的身口意行,少受惡報,少吃虧。
如來藏記錄、收存業種,然後再輸出業種,這一切都是如來藏的法爾如是的功能作用,祂本來就具備這樣的功能,祂是任運而爲的。什麽叫任運而爲呢?祂自己會隨著七識的運轉而運轉,會隨著六識的身口意行而運轉,運轉的同時隨時隨地就記錄了六識的身口意行,記錄了第七識的心行,這些心行就作爲種子存儲在如來藏的心體裡。而如來藏在這其中,沒有自己的任何心行。沒有心行的意思,就是說祂沒有一個選擇性,祂沒有自己的觀點、意見和看法,毫無選擇地就把六識造作的身口意行作爲種子存了起來。
祂沒有能力去分別這個是善的,那個是惡的,這個有是非,有對有錯的,祂不會生起喜厭的心行去作任何一種分別和選擇。祂把一切法全部是任運而爲地存儲到自己的心體當中,祂沒有心行沒有思想的就做了這些事。就是說,祂不是有爲的去做,不是參與了自己的觀點、意見、看法去做;祂不是有爲的主動的造作,祂是法爾如是的,就這樣運行下來了。祂所存的種子,就是六識的身口意造作的業行,這個業行造作的同時,就作爲無有行相的種子,任運而自然的就存到如來藏心體裡。如來藏也不是主動的要作記錄,也不是主動的去存儲種子,祂沒有主觀能動性,祂做一切都不是主動的,而是任運的,被動隨緣的去做這個記錄和存儲工作,這就是祂本身所具備的功能體性,不是有心去做,這稱爲沒有心行。因爲祂不分善,不分惡,不管是非與對錯,這說明祂就是一種無記性,無記性就是其心行沒有善性也沒有惡性,行爲造作不屬於善業,也不屬於惡業,所以如來藏是無記的。
三、如來藏是如何記錄和收存業種的呢?那就要看如來藏在這六識的身口意行當中都做了什麽。如來藏因爲有七大種子,其中一個就是識種子,如來藏有識種子,識種子分成七個識的識種子。祂能同時分別爲這七個識輸送各自的識種子,輸送出來以後,這七個識現行出來,就能運作了。七識的運作是靠五遍行心所法和五別境心所法運作,還有貪嗔癡等等煩惱心所法的運行。比如說六識在運行當中不僅有五遍行心所法;有時還有五別境心所法;還有一些善十一心所法,雖然有時候善十一心所法不具足現行;還有些貪嗔癡這些煩惱心所法,都會現行出來。
第七識意根也是如此,祂除了五遍行心所法,還有其它的煩惱心所法,比如貪嗔癡慢疑等等。七個識一運行出來,相應的心所法就會表現出來,識心是以心所法的形式來運行的。而心所法有清淨的,有染污的,有不屬於清淨和染污的,有時都要現行出來。識種子一生出來,七識就能運行了,而且是刹那生、刹那滅。生,是從如來藏裡生出來,識種子滅了,它會滅到哪裡去呢?如果這個種子滅了,就等於自然而然的消失了,那麽如來藏當中會有多少識種子不斷地生出來,而不會流失殆盡呢?那些個識種子生了就滅,生了就滅,如來藏裡面是不是要不斷地在産生識種子呢?不是這樣的,再也沒有産生識種子的法存在了。
識種子是本來就存在如來藏裡的,是不生不滅的。沒有出生識種子的法,識種子就是法爾如是的存在如來藏裡的,其數量雖然是非常非常的多,但總數量是固定的。既然數量是固定的,那麽識種子出生以後滅了,滅到哪裡去了?滅了以後又回到了如來藏裡。這樣如來藏當中的識種子的數量就是固定的,不斷的生出來,又回去,輸出去又回來,輸出去又回來,數量就是不變的。
如來藏總是用這麽多數量的種子來産生七識,識種子輸送出來,就形成了七識的心行活動。七識的心行産生出來,就分爲染污的、清淨的和無記性的。如果心所法是染污的,七識就造作染污的業行,心所法是清淨的,七識就造作清淨的業行。而識種子一回到如來藏當中,就把七識心所造作的心行以及所了別的内容,全部帶回到如來藏當中,這叫作如來藏法爾如是的記錄,法爾如是地存儲衆生的身口意行,將來再法爾如是地輸出業種,法爾如是地實現衆生的因緣果報。
而這一切都不是如來藏主動的記錄,不是主動的存儲,也不是主動的要輸出業種。如來藏沒有這些心行,祂是無爲法,無爲的心行不會主動和有打算的去造作什麽,都是祂法爾如是的功能體性,祂本來的工作就是這樣,祂存在的作用也就是這樣。不是說祂有什麽心行,我一定要記錄衆生的業行,而且要分善分惡,祂沒有這樣的心行。祂輸出識種子,了別、造作業行之後,識種子又回去。回到如來藏當中的時候,隨即就把七識的心行、了別的内容、造作的行爲,也帶到如來藏裡,就作爲業種子存儲起來了。但是業種子與識種子不在一起,不是同類,一個不生不滅,一個是生滅的;一個是清淨的,一個是染污的。
這樣,如來藏就把七識了別的内容,七識的心行,也存儲起來。如果心行是善的,就作爲善種子存到如來藏裡;如果心行是惡的,這個身口意行就作爲惡業種子存到如來藏裡;心行如果是不善不惡,身口意行就作爲無記業存在如來藏裡。這就是如來藏記錄、存儲七個識業行的運作,衆生的身口意行就是這樣被記錄下來的。
身口意行造作的同時,一點一點的在記錄著,一點一點地在存儲著。識種子是連續的輸出也連續不斷地回到如來藏中,這樣記錄、存儲的内容就形成了一個事件。這個事件完成了,就作爲整個的一個業種收存了。如來藏是一點一點一點的記錄,一點一點一點的收存,最後形成一個總的業行、業種。在這當中,一丁點的心行都沒有丟失過,最微細的心行如來藏都沒有遺漏過。爲什麽呢?因爲所有的識種子都是連續不斷的,一個一個的回到如來藏中,七識了別一點存一點,了別一點存一點,最後,了別的内容連續起來,就是整個事件。
這整個事件是善的,是惡的,還是無記的,都作爲種子存下來。這些心行和業行,如來藏是不會有一點點改變和變動的。如來藏也不會作任何選擇,不會說這個業行記錄,那個業行不記錄,祂沒有選擇性,種子都回去了,都回去就都收藏到庫房裡。輸出的識種子回來以後,再把了別的内容及造作的内容帶回來,全部作爲業種子存到這個庫房裡。存到庫房裡以後,等到將來遇緣時,如來藏再從庫房裡把這些業種子輸出去。
具體用水泵作比喻,來說明如來藏輸出識種子和收回識種子的整個過程。水泵輸出的是循環水,所謂循環水,就是水出去了還會回到水泵當中,然後再輸送出去。如來藏好比是水泵,如來藏輸出的識種子猶如水滴,水泵能把水一滴一滴的輸送出去,形成水流,水流相當於如來藏輸出種子形成的識流。水泵把水輸出去以後,水流所經過的路線就把周圍的泥土、沙塵、草木、珍珠等等物質都帶回來,水流經過的地方,會把那些地方的襍物帶回來,因爲水泵是循環水。
如果水泵裡有襍物,就會順便把襍物也一起帶出去,有金剛砂就帶出金剛砂,有泥土就帶出泥土,有襍草就帶出去襍草。然後水流在一路上所經過的路線,還會順路把一些襍物又帶回到水泵當中。這樣水就不是輸送出去的原來的水,而是帶著襍物的水,這些物品也許是脏物,也許是清淨的寶物,其中有泥土,有塵沙,還有一些水草之類的東西;也許還帶著什麽金剛沙、珠寶之類的寶物。水流所經過的路線相當於六塵境界,水流就相當於身口意行,六識了別六塵境界時,所發生的身口意行也都帶回來,有染污的業行和清淨的業行。
水泵裡存儲的是些什麽東西呢?存儲的不僅有水,還有水這一路上所帶過來的所有的襍物,不管是脏物也好,清淨物也好,金剛沙珠寶也好,石土泥沙也好,全部都帶回來。帶回來的東西越多,將來隨著水輸出的就越多。水泵裡存多了存滿了,就容易輸出去,帶的東西越多,緣越容易成熟,水泵越容易把這些襍物輸送出去。如果帶的金剛沙多,緣成熟了,水泵在輸出水的時候,水就帶著金剛沙被輸送出去,帶著寶貝的水流是很珍貴的。
如果水流在一路上帶的泥土、沙塵比較多,存儲到水泵裡,水泵在輸送水的時候,也會把泥土、沙塵、石塊或者是襍草這些襍物也一起輸送出去,這樣的水,就叫作污水,相當於識心的惡業,這個過程叫循環。輸送出去以後,水流再回來,這一路上帶回來的東西可能還不一樣,也許又帶回金剛沙,也許又帶回沙土,也許又帶回其它的東西,也許把金剛沙甩掉了,也許把泥土甩掉了,這都不一定。
同理,如來藏輸出識種子,出生七識,就會有身口意行的造作,六識身口意行所造作的善惡業是不一定的,隨時隨地會發生變化。造作什麽樣的身口意行,一個是要看所遇的緣是什麽,就是周遭的環境,這就相當於水流經過的區域;一個是要看如來藏輸出的業種是什麽,相當於水泵輸出的水質。而六識的身口意行所造作的内容,要作爲種子存到如來藏裡。這相當於水泵把水輸送出去以後,這一路上水流裡發生的變化,它的含容物、所裹挾的内容物又會回到水泵裡,水裡的含容物可能要發生變化。内容物不一樣時,水也許更渾濁,也許變得更清涼,那都不一定,就看這一路上所經過的區域是什麽,遇到了什麽物質,讓水流給裹挾過來,一起帶回水泵裡。
而原來水裡帶出去的襍物,可能會因爲有阻力而被卡住,沒有被帶回水泵裡。這些襍物也許是珠寶,也許是沙土爛草。這說明身口意造作的時候,善惡性也是不一定的,在於遇到什麽樣的境緣。如果遇到的是惡緣,輸送出來的識種子,雖然是清淨的,但是還會造作惡業。識流就會把這個惡業一點一點的帶回到如來藏當中,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業行,作爲種子存儲下來。也許如來藏輸送出來的是染污的種子,可是遇到的是善緣,六識的身口意造作的可能是善業,善業就隨著識心的流動一起被帶回到如來藏裡存儲起來,如來藏裡的種子就發生變化了。
那麽如來藏是不是如實記錄了衆生造作的業行呢?祂一點都不含糊,一點遮蔽隱藏的都沒有,一點選擇性都沒有。如來藏即使有心行想選擇,也沒辦法選擇,識種子就像水流一樣,刹那刹那回到如來藏裡,所有了別造作的内容,全部帶進來收存了,沒辦法選擇,祂沒有過濾器,況且也沒有那個心行,如來藏什麽都不分別。
這樣,七識的心行,六識的心行,身口意的造作,全部點滴不漏地存到如來藏裡。如來藏裡存的業種越多越重大,業種越容易成熟。同樣的業行存的越多越深刻,緣越容易成熟。比如貪的業越大,貪的業行越容易現行;嗔的業越大,嗔的業行越容易現行;清淨的心行越大,清淨的業種越容易輸送出來。好比積聚物越多,越容易流露出來。
整個身口意的造作,清淨和染污的業行存下來以後,業緣成熟了,如來藏再把這七個識的識種子輸出去,同時還可能把業種一起輸出去,善、惡和不屬善也不屬惡的無記性的業種都被輸送出去,之後七識開始運行,識心就有了清淨性和染污性。六識造作的身口意行也許是清淨的,也許是不清淨、染污的,也許是不善不惡無記性的,那就不一定了。
這裡還涉及到六識造作的心行熏染意根,意根的改變再熏染六識的情況。在這身口意行造作當中,六識遇到一定的環境,也許會受熏變得清淨,也許會受熏變得染污。不管是變得清淨還是變得染污,六識都會來熏染意根,都可能會改變意根。因爲六識了別思惟的内容信息刹那刹那傳遞給意根,意根依此信息再生起思心所,來思量這些法,那就有可能受到熏染。其中意根的心行也會熏染六識,因爲六識是要按照意根的指令而現行的,其心行要遵從意根的心行。身口意造作的一切行爲,包括第七識意根本身的所有心行都會作爲種子存下來。
種子存下來以後,就作爲意根的習氣種子,意根就帶有相應的習氣。六識的種子輸送出來時,六識現行出來,一方面要符合意根的心行,因爲意根是作主識,主導六識的身口意行;一方面會遇到新的環境,會受環境的熏染。就像水流過一個區域,有可能把這個區域周圍的襍物也帶著混到一起,水就會受到熏染一樣。六識遇到的環境不一樣,身口意的造作可能就不一樣了,六識受到熏染以後,會反過來熏意根。
比如六識,原來心行是染污的,現在忽然間遇到佛法,就學佛修行了。學了佛法以後,懂了因果,就知道什麽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然後意識要把自己所明得的理,傳遞給意根,讓意根也明白,這樣就熏了意根。六識學佛的身口意行就作爲種子存到如來藏裡,意根如果受熏了,其心行也作爲種子存在如來藏裡。如來藏再把種子輸送出來,身口意行就符合佛理,這樣就把意根熏染了,意根的心行就改變了。
在這當中,一切身口意行,意根起著決定作用,如來藏存儲身口意行的業種,意根是如來藏和六識聯繫的紐帶或中轉站,如來藏存儲業種和輸送業種,意根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樞紐。因爲意根對具體六塵的了別慧比較劣,對六塵不能做具體的了別,六識具體了別的内容刹那刹那都要傳給意根,這樣意根就了別了六識所了別的内容,然後意根就生起思心所,決定要如何的造作。這些決定,也許是按照意根自己的習氣慣性而做出的,也許是按照六識的思惟分析而做決定,這是不一定的。
意根也許是隨順於習氣,也許按照六識新熏的内容、新了別的信息和意識的思惟判斷來作抉擇。是自己的習氣起主導作用,還是六識的思惟判斷起主導作用,那就不一定了。意根思量做了抉擇以後,如來藏了別到祂的心行,就會生出六識,按照意根思量的内容,按照意根的心行來生起身口意行的造作。身口意行如何造作,意根的思量抉擇是很關鍵的。
而意根了別完六識所了別的信息以後,祂如何思量,如何抉擇,起什麽心行,心行是染污的還是清淨的,如來藏也會如實的做記錄,存儲心行的種子。如來藏也把意根的心行,所有的心行,不管是善的惡的,都帶回到如來藏當中,作爲種子存起來。意根的心行是什麽呢?一個是自己原來的習氣,再一個是六識所了別的内容對意根的影響,也就是說六識身口意的造作,也會通過意根存儲到如來藏當中。其中在這個身口意行當中六識是什麽心行,如來藏就記錄存儲什麽心行;第七識意根是什麽心行,如來藏就記錄存儲什麽心行,相當的如實,一點也沒有遺漏,而且是刹那刹那的同時存儲,一點環節都沒有遺漏過,都存儲下來以後,整個事件就作爲業種存起來了。
比如說,我和某一個人在談話,在談話當中,我的意根的心行是清淨的還是染污的,都會作爲種子存到如來藏裡。我的前六識了別的所有内容,所有的造作,所有的心行,是帶著貪,還是還帶著嗔的,還是屬於無記不善不惡的心行,都會作爲種子存到如來藏裡。因爲識種子是刹那刹那地回到如來藏裡,連帶著了別的内容,所有的心行,也全部存到如來藏裡。
與這個人談話結束以後,整個事件,整個過程,就毫無遺漏地全部存下來,最後做一個總的存儲。我和這個人談話的整個事件,具體的心行表現是什麽,包括時間、地點、心理的表現、面部的表情,用什麽語言等等,全部的過程細節,如來藏全部存儲,存儲了以後就是業種了,業種成熟以後,就有果報。如果存儲的越深刻,所謂越深刻就是六識越用心,七識越用心,越感興趣或越憎恨,那麽存儲的業行就越清晰,越明顯,業果就越容易成熟。
當業緣成熟時,如來藏就把這個業種輸送出來,再遇到這個人時,我和這個人因爲從前的關係,那麽見面時表現就不一樣了,就帶著從前的心行出來。原來是憎惡的心理,遇到這個人就討厭;原來是喜歡的,再遇到這個人,心就帶著一種喜歡的心理,就會喜歡這個人,心行就會完全地表現出來。我與這個人見面時的身口意行,就與從前存的業種有關係,與意根的心行有關係。
識種子從輸出到收回,就像循環水泵似的。如來藏記錄業種、收存業種、輸出業種的整個過程,就是如來藏任運而爲的過程,祂沒有心行、沒有主觀,完全是無爲的。說是有爲,表面上如來藏一直在運行著,一直在生成一切法,可是實際上祂都是任運而爲,沒有主觀能動性,沒有作主性,都是無爲性的心行。因爲祂沒有心行,沒有選擇,不了別善和惡,也不揀擇善和惡,無論善業和惡業,祂一律收存。祂收存業種也不是主動收存,而是識種子輸送出去,了別了六塵,造作了身口意行以後,識種子就會自然的把造作了別的内容帶回來,把身口意行整個業行都給帶回來。
其中的心行,貪嗔癡性和清淨性的心行都帶回來了,自然而然的法爾如是地就做了存儲。不是如來藏主動去存儲,主動去收存的,而是法爾如是,自然而然的,本來如此的一個過程,整個過程點滴不漏的都收存了。什麽叫點滴不漏?每個識種了別的内容都會收回來,一點點的遺漏都沒有,這叫點滴不漏。並不是如來藏自己要一點也不漏,或者是有意漏點,都不是,而是識種子自然而然帶回來了,祂沒辦法作任何一種選擇,也不會去作選擇。六識的身口意行造作出來了,如來藏就沒有一點選擇性,沒有說存與不存,沒有說存什麽不存什麽的選擇,根本就沒有。
所以我們身口意行的造作,一定要小心謹慎,造作的不管是善還是惡,哪怕是一丁點善和一丁點惡,都作爲種子存儲起來,將來就有輸出種子受果報的那一天。因爲識種子會回到如來藏裡,心行就要如實的帶到如來藏裡。就像水流這一路上經過了什麽地方,沖刷了什麽,就把什麽東西帶回來一樣,自然而然就是如此。如來藏也不會做選擇,就自然而然的存進來,然後水泵自然而然把帶回來的那些東西,不管是金剛沙也好,沙土也好,都收存下來,然後再輸送出去。
水泵把水輸送出去以後,肯定要把金剛沙帶出去,要把沙土、泥土、爛草之類的東西帶出去,從水泵裡和水一起輸送出去。輸送出去的水就分爲清淨的和染污的。我們身口意行也是這樣,如來藏把收存的業種輸送出去的時候,肯定帶著清淨性和染污性,業種本身就分爲善惡和染污的。我們六識的身口意或者第七識意根的心行,就帶著善惡性,帶著清淨和染污性,然後再造作,再存儲。如果都造作惡業,衆生就沒辦法脫離生死輪回的苦海了。
如果我們的業緣比較好,有一定的福德,就會遇到善緣,身口意就會隨著造作善業,同時再熏染意根,轉換意根的染污性,種子就會得到汰換,心地就會逐漸清淨下來,將來就會得到善報。六識遇到一個好的緣分,遇到清淨的外部環境,就像水泵把水輸送到有金剛沙的地方,有珠寶的地方,水流就會裹帶一些金剛砂和珠寶回來,把沙土和爛草撇掉一些,水裡的内容物就發生轉變。我們的六識遇到一個清淨的環境,善的境界,就會造作清淨的、善的業行,識種子就會把清淨的、善的業行帶回到如來藏裡存下來,將來就會得善報。
如果沒有善緣,六識遇到的環境不好,境界不善,我們六識也許會隨著惡的環境,而造作貪嗔癡的惡行,惡業就會被記錄存儲,將來就會輸出,受到惡果報。就像水流再把那些沙土、肮脏物帶回來,肮脏物就會越來越多地存儲到水泵裡,再輸出的時候,都是脏物,都是污染。我們身口意行的造作如果越來越染污,業種都存儲在如來藏裡,輸送出來全都是染污,只有受惡報的結果,不會有善報,那麽在生死輪回中,就會活得相當痛苦。
我們了知了如來藏記錄、收存、輸出業種的整個過程,就要對身口意行小心的造作。如果我們的心行具有貪嗔癡煩惱,非常惡劣的,就要作爲惡業種子存下來,緣熟就要受惡報,受染污的果報。嗔有嗔的果報,貪有貪的果報,愚癡有愚癡的果報,只要造作了業行都會有相應的果報。業因果報是絲毫沒有遺漏的,因爲一切行爲造作全都存在如來藏裡,祂早晚有一天都會給輸送出來的,不可能永遠存在如來藏裡,輸送出來時,就是受惡報之時。
所以說,我們身口意行造作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又小心,謹慎又謹慎。身體造作什麽,一定要慎思;口要說什麽,一定要慎思;心裡要想什麽,一定要慎思。不要隨便不注意地就造作不好的身口意行,給自己帶來不好的果報,那樣得不償失。即使遇到不可意的惡劣的境界,我們也要盡量忍耐下來,仔細思惟,小心行事,不隨惡劣的境界而轉,把持好自心,不造作惡行。等意根被善緣熏染到一定程度,再遇到任何惡的境界,也能不造作惡業行,那時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