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世界
第五章 黑匣子內外相分問題
一、內外相分的定義
所謂內相分就是六根對六塵時,第八識在大腦黑匣子部位變出的相似於外六塵的影像,就是勝義根內的影像。之後如來藏又在勝義根與六塵相對應處出生六識,六識出生就能分別勝義根裡的六塵影像了。
佛在《阿含經》中講過,十八界分為內外界,有外六塵,有內六塵;有外根五浮塵根和內根五勝義根;有外識和內識。外識是指能夠接觸外塵的第八識,內識是指能接觸內塵的六識。至於意根,既是根也是識,既是外根也是內根,既是外識,也是內識,內外塵都能接觸到,但意根這個外識接觸的外塵不是第八識所接觸的本質境,而是第八識依本質境又變現出來的塵境,是在進入勝義根之前的外塵。不管內和外,所有的相都是第八識所變,我們所分別的六塵都是假相。佛在《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所有相都是第八識變現出來的內相分,而外相分本質境是所有共業眾生的第八識共同變現的,我們接觸時,自己的第八識又變現一次,所以是假上加假,虛妄又虛妄。當眾生離開生存的世間以後,不僅要滅掉自己第八識依外六塵所變現的內六塵相分,滅掉外六塵的影子,還要滅掉自己的第八識參與變現的那部分外六塵。因為意根想要離開五陰身,第八識也就不再執持五陰身,身根就沒有用處了,它已經不是吸收外六塵的接收器了,因此內相分就不再顯現出來。
二、聖人離世以後外相分也要發生改變
各人有各人的內相分,各人所見的六塵境界都是自己的內相分,是自己的第八識單獨變現的,每個人都接觸不到外相分本質境,外面的六塵境界六識了別不到。眾生死後,心識滅了,六塵就不能顯現出來,也就無法覺知六塵了。但是其他人仍然有各自的內相分,別人仍然能看見他們自己的內相分,說明外六塵還是存在著的。
但是外六塵一定會發生改變,只是改變得微乎其微,一般人發覺不了。阿羅漢們入涅槃以後,也是要滅掉自己的內六塵,因為六根滅了,不能再吸納六塵,沒有七識心,也不能覺知六塵,也沒有六識來覺知,但不妨礙別人見六塵,所以各人見的都是自己的內相分。當阿羅漢與這個世間的緣盡時,其第八識參與變現的六塵外相分也就隨之消失,那麼眾生共同的依報環境,外相分一定會發生變化,但是眾生愚癡,往往感覺不到外相分有什麼變化。
聖賢人離世以後,外相分發生了什麼變化呢?外相分是善人的善惡業種和惡人的善惡業種,所有眾生的善惡業種輸送出來,共同變現的依報環境,聖賢人的善業種多,他們的第八識參與變現了依報環境,那麼依報環境肯定是要稍微殊勝一些。他們離世以後,屬於他們自己的外相分,也就隨之散滅了,眾生的生存環境就要變得比從前惡劣。
比如說:白色和黑色兩種顔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白色的顔料抽出去一部分或者多部分,那麼黑色的顔料比例就增多,調配出的色彩就變得暗淡了。白色顔料就好比是聖賢人的善業種,黑色顔料就好比是眾生的惡業種,那麼聖賢人離世了,眾生的生存環境就會越來越惡劣。雖然每個眾生還是照樣覺知自己的內相分,照樣有內相分來供自己分別使用。但是因為外相分改變了,內相分必然會改變,內相分是依外相分而顯現出來的,是外相分的影子,幾乎與外相分一模一樣。
眾生總是喜歡說:沒誰地球都照樣轉,可是轉的一樣嗎?聖人走了,帶走了屬於自己的殊勝的外相分。聖人來之前,就參與變現這個世間,聖人一出生,世間就有祥瑞,依報環境就不同了。聖人多,世間大吉;惡人多,世間凋零,五谷不收,災難頻發。佛法住世和不住世,世間的依報環境也大不相同,有福人聚居的國家,和無福人聚居的國家,其生存環境大相徑庭。
一個聖人走了,世界肯定要發生改變,一個大惡人走了,世界也要發生改變,只是改變的方向不同。釋迦佛來到這個世界,世界就不一樣,離開這個世界,世界也就發生改變了。佛臨涅槃時,當時就感得大地六種震動,樹木變白,林野一片哀嚎聲;六祖走時,也是感得樹木變白,淒涼一片。聖人生到這個世界,都有瑞相,叫作瑞應,大修行人臨出生時,往往會有吉祥的瑞相,有緣人就有感應,從這裡來看,人是可以影響周圍物質世界的。大惡人來到這個世間,世間就有所改變,變得更糟糕;惡人走了,世間也要發生改變,環境會變得更好一些。
所以當一個惡人走了,有人就舒口氣說:他可走了!心裡早就希望他盡快走開。凡是不給一個團體帶來正面影響的人,都有人心裡暗暗地盼望他早點離開,讓周圍的環境氣氛變得舒暢一點。因為眾生的第八識都參與了外相分的變現,因此山河大地都有每個眾生的一份,包括螞蟻崑蟲等等各類畜生。所以眾生離開這個世間以後,外相分就要發生改變。但是要看參與變現的善惡業種有多少,影響的力度大不大,如果善惡業種的力量比較大,不管是善業還是惡業,都能影響到外相分,使得外相分有明顯的變化。
反觀一下我們自己修行的德行,對世界有什麼影響,如果是沒有好的影響,反而有壞的影響,那我們學佛就沒有學好,惡心沒有改變。如果我們學佛學的好了,就能對外相分有個好的影響,雖然絕大多數人覺察不到。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團體,都是這樣,好的德行能影響到一個團體,一個團體因為沒有你的參與,就顯得蕭條冷落,多一個你和少一個你,團體就不一樣了,那你對團體就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三、色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
外相分包括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是共業眾生的阿賴耶識共同變現出來的。凡夫眾生卻以為都是真實的,於是就生生世世追逐執著不捨,不知所能感知到的六塵都是內相分影像,是阿賴耶識通過六根接觸外六塵而變生出來的影子,是一個幻化出來的假相。就像看鏡子中的影子一樣,就像看電視一樣,就像看攝像機的鏡頭一樣,就像聽錄音帶一樣,就像聽空谷中的回音一樣,就像觀看水中的月亮一樣,就像看陽光下的樹影一樣,凡夫不知,卻以此為實。
比如外界的鮮花是有,那是外相分,等我們眼睛看見時,看的卻是花的影子。物理學上講過視覺成像的原理,眼見色時,在視網膜上先形成倒影,再通過聚焦變成正影,就被眼識識別了,所以我們所見的都是假像,但是我們卻以為看見的是外面的色相,色相又是如此的真實。如果眾生所見的是外面的真相,那朵花被一個人看見了,另一個人就看不見。
事實上,一億個人、十億人、百億人,所有天人都能看見。你看你的影子,我看我的影子,互不妨礙。若不想看了,閉上眼睛就看不見了,但那朵花還在,不管你看不看。比如說,天上的真月只有一個,如果一個人摘取了,其他人就得不到了,可是不僅一個人能看見月亮,所有人間的眾生都能看見月亮,看的就是自己心中的月亮。就像月亮映現在千萬條江河大海之中,現出千萬個月影,眾生睹見的就是水中的月影,並非真月。
世尊在楞嚴經中講過,聲音不到耳邊,耳也不到聲音之處,而能聽聲,這說明聽見的不是真實的聲音,聽聲音這件事就是虛妄的。如果四大種子形成的本質的聲音到一個人的耳畔,就不能到另一個人的耳畔,一個人能聽到,其他人就聽不到。如果耳根到聲音之處,就不能到其它聲音之處,就不能聽見別的聲音。同理,見色時,如果色到眼根處,而能有見,其他人就不能見,因為色就不能再到其他人那裡去了。如果眼根到色處,就不能到其它色處,眼睛也就看不見其它色了。因此說眾生所接觸到的六塵境界是虛妄的,分別六塵這件事就是虛妄法。
當我們被打昏迷時,見聞知覺性沒有了,我們就看不見、聽不見、嗅不見、嘗不著、觸不到、分別不了,那就不能了知一切法。但那朵花還在,別人都看得到,外界的風吹雨打聲還在,別人聽得著,外面的花香別人嗅得到,外面的美食別人嘗得到,外面暖洋洋的日光別人感覺得到,他人都能感知得到他們自己的內相分,死亡、入定、睡著時都是如此。當我們看花時,美麗的鮮花並沒有想讓我們迷戀它的心,是我們自己的七個識要去分別它、思惟它、判斷它、觀賞它,進而產生喜厭之心;同理,天地萬法並沒有讓我們產生喜怒哀樂的心,是我們的妄心自己對萬物生起執著;酒並沒有醉人之心,是飲者自己不勝酒力,自醉而已。
外面境界無有心來迷惑我們,境界顯現到我們心中也像影子似的,是我們自己的七識心動,非要去分別它,起各種念頭和情緒,使得自己心潮澎湃,自生煩惱。而這幾個識,如果第八識不為祂們輸送識種,也不能存在,輸送了識種以後,幾個心就活蹦亂跳的,種種分別,種種知見,種種情緒,產生身口意的種種行為造作。就像皮影戲一樣,有人一拉那根線,假人就能演戲了。
幾個識心也是這樣,非常的不真實。從這裡可以看出,我們的識心多麼的虛幻,我們的五蘊多麼的虛幻不真實,它們只是在第八識心的表面上折騰來折騰去。所以我們見相時,相是虛幻的,見也虛幻的,無有見相這回事,病眼望空花而已。奉勸眾同胞認清真假,不再迷執,回歸自性,早得大解脫!
四、內六塵與外六塵的區別
內外塵之間不可能完全相同一致,不可能不發生改變,因為外塵在傳導的過程中要經過中間的介質,最通常的介質就是虛空中的四大氣態微粒,虛空本身在不同時間和區域裡所含藏的四大微粒子不同,對外塵傳導的影響也不同。除了虛空中的氣態微粒之外,還有空中的塵埃和風,還有一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質,還有光和水氣等等。經過的介質不同,傳導的阻礙就不同,外塵中的四大微粒被吸收和阻擋的數量和類別也不同,導致內塵的影像與外塵出現一定的差異,相上有一定的改變。
如果五浮塵根有障礙,也會促使傳導過來的六塵發生改變,傳導神經出現變故,也會阻礙六塵的正常傳導,致使勝義根裡的內六塵與外六塵有比較大的差異。六識分別了黑匣子裡差異較大的內六塵之後,其受想行識可能都要表現得不太正常,自己覺得很正常,別人卻不這樣認為。因為別人了別同樣的六塵境界,內外六塵差異不大,表現就正常,與自己的認知就不同,受想行識也不同。
五、如來藏對外相分的攝取和傳導作用
眾生所能接觸到的一切六塵相,都是內相分,接觸不到外相分。外相分的真實相,只有如來藏能接觸到,但是如來藏又不分別外相分的具體六塵,所以也不知道外相分具體是什麼相狀。外相分是所有有緣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輸出四大種子,所共同變現出來的色法,也是由所有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的。
這些色法含藏四大,個人的如來藏也含藏四大,與色法相應,就能夠接觸外相分色法,並且能夠攝取外相分當中的四大微粒進行傳導。這些微粒也是刹那刹那生滅著,一個微粒生了滅,又一個微粒生了滅,就這樣一直把四大組成的微粒傳導到勝義根,變成七識所能緣的微細的四大內相分,與外相分相像。七識所分別的就是這個內相分,不是真正的外界本質色法。
一個眾生如果離開這個世間,要把屬於自己的那份外相分的四大種子收回如來藏裡,那麼外界的外相分就與從前不一樣了,眾生卻覺察不出來。惡業眾生都離開這個世間,就要滅去一些惡劣的外相分,那我們這個世間就會變得美好一些。如果再增加一些聖人,他們的善業的力量大,參與變現外相分,這個世間就會大變樣。
六、六識的造作能否涉及到外相分
因為我們接觸的六塵都是內相分,那麼我們看見的一棵大樹,就是內相分,它就在黑匣子裡,我們的六識接觸不到外相分。那麼如果六識五陰身把樹砍斷,是毀樹的內相分,還是外相分?外面的那棵大樹是否還存在?如果殺人,是殺人的內相分,還是外相分?如果殺人,是殺人的內相分,那就不叫作殺人,因為那個人還活著。如果是殺人的外相分,六識又接觸不到外相分。我們打人的時候,是打的自己的外相分,還是內相分?如果打的是自己的內相分,別人應該不疼。如果打的是自己的外相分,我們六識卻接觸不到外相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砍斷大樹,如果只是砍斷樹的內相分,那麼樹的外相分還會存在,大樹並沒有被砍斷,砍斷大樹這一法並不成立,如果是砍斷大樹的外相分,六識又接觸不到樹的外相分。偷別人東西,是偷內相分的東西,還是偷外相分的東西?如果是偷的內相分的東西,應該不犯法,如果是偷的外相分的東西,六識卻接觸不到外相分。
實際上,真實的道理是,內相分是依外相分而有,先有外相分,後有內相分。如果沒有外相分,就沒有內相分。那麼當一個人毀壞物品時,不僅是毀壞內相分,肯定也毀壞了外相分,而且是外相分先毀壞,內相分隨即也跟著毀壞。那個物品的外相分肯定是毀壞了,或者是消失了,別人也沒辦法受用到,或者沒辦法再看到,那肯定是外相分沒有了。
所以才說,毀壞東西有罪,偷東西有罪,殺人有罪。正是因為毀壞了外相分,使得他人受損失,不能再受用得到了,而不僅僅涉及到自己的內相分。如果毀壞的僅僅是自己的內相分,那麼殺死幾億人,都沒有罪,任何人都管不著。所以殺人、砍樹、毀壞財物、偷東西,都是涉及到了外相分本質,那就有罪過了。
既然六識只能接觸內相分,不能接觸外相分,六識的行為造作,為什麼還能涉及到外相分的改變呢?這裡就有大秘密了。外相分就是外面四大組成的相對真實的物質世界,這個真實性也是相對於內相分而說的,其實也不真實,也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其實質仍然是虛妄的。真實的法,只有第八識如來藏,其餘的一切法,都是虛妄。
七、六識造作以後內外相分哪個先改變
有個說法是:煩惱即菩提。煩惱一方面指貪瞋癡,殺人放火等等惡法,一方面指吃喝拉撒等等日常瑣事。而菩提指的就是如來藏,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變現和執持的,外相分也如是,那麼外相分的生住異滅,都是由如來藏實現的, 而內相分當然也是由如來藏所變現和執持的。山河大地的一切變化,都是第八識如來藏所為,一切法的生住異滅都是第八識如來藏所為。
六識永遠不能直接改變外相分,因為六識裡沒有種子,不與外相分相應,而且六識是後出生的法,必須先有內相分,然後才能有六識,因此六識不可能去直接改變外相分。而如來藏裡有四大種子,有六大種子,因此一切法由如來藏說了算,那麼參究這些問題的方向就已經很明確了。既然六識只能接觸內相分,不能接觸外相分,六識的行為造作,為什麼還能涉及到外相分的改變呢?這裡就有大秘密了。
當我手從桌子上拿起一本書,手的身識只能接觸書的內相分,拿起的是內相分的書,可是外相分的書就不在桌子上了,別人就看不到,也拿不到了。內、外相分到底有什麼關聯呢?先有內相分,還是先有外相分?當然是先有外相分。是外相分先改變,還是內相分先改變?當然是外相分先改變。內相分從哪裡來的?當然是第八識如來藏依據外相分變現出來的。所以一切法的改變,一定是外相分先變化,然後變化了的外相分,通過浮塵根再傳導到淨色根,就形成了內相分。
但是我的手又接觸不到外相分的書,又怎麼能先讓外相分的書先變化,而引起內相分的書發生變化呢?又比如說,六識造作殺人的業,六識只能接觸人的內相分,不能接觸到人的外相分,那麼六識是怎樣讓人的外相分也滅了呢?而且是人的外相分先滅先毀壞,然後人的內相分才能隨後滅或者毀壞。因為內相分由外相分而來,依外相分而變現,那肯定是外相分先改變,隨即內相分才能跟著改變。這裡的大秘密就留與有緣人細心參究了,不能在此多著筆墨。
八、在假相上修行才能圓滿一切功德
世俗裡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假相,但是假相有假相的作用,善用其相,即得正真菩提。我們不能聽說凡是假相,一概都排除不要,且不說我們自己有沒有滅去假相的本事,單說假相如果都滅去了,那麼菩提真相要如何行道。菩薩修行應該善於利用假相,來圓滿一切功德,變邪染為美好,變邪惡為清淨。有人覺得世俗法很不如己意,生存的環境嚴重障礙自己,就想脫離滅去一切的世俗法,以得到清淨。可是這些世俗法是與自己的業種相應的,只有改變了業,改變了心,自己所周遭的一切才能順心如意。
修行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世俗法就不會障礙自己,也不會影響到自己,內心慢慢就會脫離這些假相的束縛。我們通過有效的修行,也能夠改變這些六塵假相,變惡為善,變醜為美,變不可意為可意。心改變了,內外相分同時都改變,因為心地改變了,業種就改變,相分就能隨之而改變。
六塵的內外相分是完全能夠轉變的,只要心力夠用,指石為金並不是難事,有禪定的大菩薩們都能千變萬化,變大地為黃金、琉璃,甚至八地菩薩會變化出三千大千世界來利樂眾生。修行到心量廣大,心力強大,就能把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的比例結構改變,四大比例變了,物質的結構就改變,結構變了,物質的屬性就改變;那麼白雪就可以變白糖,灰塵可以變成金粉,修到一定時候,改變一切法的內外相分都不是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