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世界
第十一章 黑匣子裡的色法
一、所有種類的色法都是空的無我的
色聲香味觸各自分為好多種類,瑜伽師地論第一卷講過,聲音的種類分好幾種,味塵也分好幾種,觸塵也是這樣,香塵也是這樣。法塵與五種塵和合在一起,也同時分幾種。
聲音有眾生自己身上如來藏出生的,有色身和外界和合觸出生的,有單純外界的聲音,有眾生互相交往發出來的聲音。眾生自己的聲音,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出生的。身體裡發出來的聲音也分幾種,有意識的覺觀思惟產生出來的,有食物吸收消化過程中產生出來的,有內臟病變等產生出來的,有意根調控飲食咀嚼吞咽產生出來的,有胃腸蠕動產生出來的,有自主呼吸產生出來的,有內臟運行產生出來的,如心跳聲。這些聲音不管是因為什麼而出生的,落到自己的耳根裡,由耳識意識了別出來,都是黑匣子裡的聲音,不出黑匣子之外,都是生滅變異不久常的,都是空的,也都是無我的。
我們所能接觸到的六塵都是如此,心能不被這些塵境所轉,也不落這些塵境之中,才是自在和解脫的。心能不落六塵境界之中,就能夠跳出境界之外,超脫於境界,不局在境界中,才能看清境界,心才能清明而不迷。
心空的境界,有一種叫作有人無境,這是空境,並沒有空心空人,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觀行心、觀行人,才能斷我見,只空境界,並不是斷我見,還有主觀的識心我沒有空。很多人觀行五蘊都有不周全之處,觀行不全面,只能斷除一部分的我,不能斷除全部的我。而這一部分的我,也會逐漸再認為我,最後功德盡失。
二、鏡像與鏡子和鏡子外面的相的關係
照鏡子的時候,鏡子裡的影子與鏡子是什麼關係? 鏡子裡的影子與鏡子不曡加,不在鏡子的裡外和中間,與鏡子了不相觸。影子是幻化的,沒有真實的色相,所以才與鏡子了不相觸,不曡加,也不互相妨礙。六識所見的都是不真實的幻化出來的相貌,就像是魔幻師憑借法術變幻出來的一樣。鏡子裡的影子,是眼識所見的自己的相貌,耳識所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鼻識所嗅的自己的氣味,舌識所嘗的口腔裡的味塵,身識所覺的身體裡的觸塵,意識所了別的五受陰。包括第七識的作主性,第七識的一切造作,都是幻化不實的法。
第六識所能觀察出來的五識的能見性,第七識的能見性,以及意識自己的見性,意識所觀察出來的五受陰六塵境,都是影子。影子是鏡子所出生和顯現出來的,是鏡子傳導出來的影像。鏡子真實永遠存在不滅,影子生生滅滅,存在時也不是真實有,是空的幻化的。
鏡子裡的像與鏡子外面的相是什麼關係?像與相是一—對應的關係,相似相像,像是相所變,來自於相,依相而有,二者不一不異,既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相同的部分,裡面的像離不開外面的相而有,離相無像,相似於外面的相。但是外面的相是實四大種子組成,有四大真實的用,裡面的像無實四大種子,沒有真實的用,對於覺悟的人有禪定力的人,鏡子裡的像就如龜毛兔角,了無作用。
三、如來藏鏡中的像也是色法
一切法分為色法和心法以及非色非心法。色法是由四大種子組成,是心法所見的色相。識心看見的鏡子中的像,也是色法,由一部分四大種子組成,只是組成結構與鏡子外的色法有所不同。心法是能分別的心,鏡子中的像不能分別,因此不是心法。
鏡子外面的相,是共業眾生如來藏共同變現的,鏡子上的像,是單獨眾生如來藏依外面的相變現出來的。鏡子外面的相是假,鏡子上的像更是假。各種層次的相,其四大種子組成的微粒有差別,導致真實的程度不同。我們自己所見到的自己色身的一切,有如鏡子上的像。是有是無,是非有非無,還是非非有非非無?
四、色身與器世間的四大都是相同的
楞嚴經中佛說,色身微塵與器世間微塵無二無別,是同樣的四大種子組成的。例如身體每天從血管皮膚排出的垃圾廢物,與器世間的沙土一模一樣,排出的汗水,與大自然的水一模一樣,口鼻皮膚呼出的氣息,與器世間的風一模一樣,身體散發出來的火氣與器世間的火一模一樣。因此組成色法的四大種子是相同的,身體與器世間無二無別,外界四大發生變化,身體就會隨之發生變化。
五、信息是否能暫時留存在大腦裡
一切物質色法都是刹那生滅變異的,不會留住不變,大腦本身也是生滅變異的,不是一動不動永遠是一種狀態。與大腦相觸的物質色法同樣是生滅變異的,不會留存在大腦裡,否則大腦的容量有限,物質色法就會擠破大腦,人就會成為廢人和死人。
信息屬於法塵,由意識分別和處理,包括似帶質境和獨影境,刹那生滅變異,不可久住,因此不能留存在大腦裡。所有信息只能作為種子留存在如來藏裡,緣熟時再釋放出來。如果大腦能保存信息,把活人或者是死人的大腦一片片切開,就能找到這些信息,並且能了解和研究這些信息,就能把一個人的秘密都揭示出來,那麼世間人也就沒有了秘密,刑警破案也就太容易了,沒有解不開的謎底,不存在千年疑案和冤假錯案。如果電腦能存儲信息,把電腦拆散,是不是能發現信息?手機如果能存儲信息,把手機拆開,是不是能找到信息?
信息屬於法塵,由意識來分別和處理,包括法處所攝色和獨影境,由種子組成,只有如來藏裡有種子,大腦裡沒有種子,因此就不能存信息;況且大腦的容量也存不下,所以信息應該存在如來藏裡,來自於如來藏。信息如果不屬於物質色法,不是四大組成的,就是無形無相的種子態,必存在如來藏裡,大腦不能存種子。
牆上和地上的腳印,屬於四大物質色法,是有形的五塵境,眼睛當然能看見,腳印上所顯示出來的無形的信息,是意識所分別的法塵,也屬於信息,人了別以後,就會存種子在如來藏裡,不會存在大腦裡,盡管大腦以後會思來想去,但那是意識想,不是大腦想。
六、獨影境是勝義根裡的影像
心靜時可以感知一下,每當自己心動,或者動心時,是不是同時也牽動著大腦神經的跳動,然後是面部神經的跳動,之後才是手腳和全身的相應反應。如果是,說明心動能帶動色身動,心動也有獨頭意識和五俱意識的動,也有意根的動,那麼識心活動就不離大腦,六塵影像和獨影境也不離大腦。
當我們在回憶妄想的時候,腦電波就有波動,這說明意根和意識對獨影境的了別影響到了大腦,獨影境也就在大腦裡成像,是一個虛擬之像。獨影境如果不是在大腦裡出現,那就是在身體外出現,那麼獨影境能不能在身體外,在虛空裡出現?六識能不能在身體外,在虛空裡了別?意根能不能在身體外,在虛空裡運作?如果意根和意識能在虛空裡了別,意根和意識就是虛空中的識,大家都可以共用,不分彼此。你了別了以後,我就知道了;你吃飽了,我就不餓;你決定修行,我就決定了;你證悟了,我就證悟了,因為是虛空裡的識,不分你我,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
我心裡在想佛,佛的三十二相是我的獨影境,如果獨影境在虛空裡,那麼大家都能見到,所有人也都在想佛,都有功德受用,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即使我們所見的虛空,也是勝義根裡的虛空,不出心外,眼識和意識了別到的虛空,也在勝義根裡,也是一個影像。綜上所述,獨影境是勝義根裡的影像,是一個虛擬之相,並不真實。
七、獨影境是否是在勝義根裡
獨影境是在勝義根裡出現的,不屬於五塵上的法塵,不是法處所攝色,是獨頭意識單獨了別的法塵,不是與五識共同了別的法塵,來源於單獨的種子。獨影境受勝義根的影響,勝義根有障礙,顯現出來的獨影境就扭曲變形,不真實了。比如小腦萎縮的人,常常出現幻覺,他所了別的獨影境都是非量,不符合真實的情況,病人在分別錯亂的獨影境之後,生出錯誤的觀念,口中就會胡言亂語,與正常人不一樣。
因為意根通常在大腦處與法塵相觸,了別大腦處的法塵,意識也同樣了別大腦處的法塵,不出大腦之外;意根和意識又都能觸獨影境,獨影境也就不離大腦,所以大腦有病變,獨影境就會出現錯亂。獨影境在大腦勝義根裡一個單獨區域成像,不與五塵在一起,也不與五塵上的法處所攝色在一起。了別五塵上法塵的意識是五俱意識,了別獨影境的是獨頭意識,雖然名稱不同,本質是一個意識,雖然是一個意識,卻可同時了別五塵上的法塵和獨影境。
八、眼冒金星的金星是否是獨影境
眼冒金星的金星,別人看不見,自己五識也見不到,因此是獨頭意識所對應的獨影境。眼冒金星是氣血問題引起的現象,因為物質色法的關係而產生出來的。當一個人血壓低於正常值,血液不能充分供應大腦細胞,就會出現頭暈的現象,這時就有可能眼冒金星,實際上這是幻覺,並沒有真實的金星存在。但是這種獨影境的金星還是與大腦有關係,與物質色法有關係。
那麼金星是在哪裡出現呢?在大腦裡出現,因為意根意識都不出大腦之外緣所有法塵。當腦子有病有阻礙時,缺少營養時,意識就容易健忘,想不起事情,獨影境不現前,這就說明獨影境是與大腦物質色法有密切關係的。獨影境只能自己單獨了別,他人了別不到。而外六塵境,不僅自己能了別,他人也能了別到。
九、獨影境是如何出現的
問:觀想蓮花久了,不用動念蓮花就會出現,是不是獨頭意識攀緣形成的獨影境?
答:獨影境不是法處所攝色,不是五塵上的法塵,是單獨另外變現出來的法塵。蓮花能在腦中出現,說明意根動心攀緣了,意識的憶念和想像成功熏染了意根,最後就不用意識特意想,意根意念就把蓮花自動的觀想出來了,否則獨影境的蓮花是不能出現的。
獨影境是否出現,決定於意根,受意根的支配,意根想讓它出現就能出現,想要熄滅它,就能熄滅它。意識受意根的指揮,也在觀想憶念蓮花,否則獨影境的蓮花就不能出現在意識心中。當定力深厚,觀行功深時,獨影境能隨心所欲的顯現出來,意識不用太加功用,意根憶念,如來藏就能幻化出來。
十、本質境與帶質境的區別
本質境,是第八識親自參與變現,所有有緣眾生的第八識共同輸出四大種子變現出來的,是最原始的境界色法,稱為本質境。單個眾生的第八識緣本質境之後,如鏡現像般的變現出影像,叫作帶質境,第七識意根緣帶質境。
如本質境的大地,是實種子地水火風構成,是實法,有堅硬性;而意根第七識緣第八識的見分,就能緣到第八識見分現起的帶質境,帶有本質境上的四大種子的影像大地,與本質境相似相像,卻不那麼真實了,沒有真實的堅硬性。
如本質境中的水,是實四大種子構成,有溼潤性,有淹沒性,是第八識所緣。緣之後,第八識的見分就現起帶質境的水,帶有本質境上四大種子的影像水,與本質境相似相像,卻沒有實質的溼潤性,沒有實質的淹沒性,是第七識意根所緣,稱為帶質境。
如本質境中的火,是實四大種子所構成,有燃燒性,第八識所緣。緣之後,第八識依之現起相似的帶質境火,帶有本質境四大種子的影像火,與本質境的火相似相像,卻沒有真實的燃燒性,意根所緣,稱為帶質境。
如本質境中的風,是實四大種子所構成,有吹拂性、飄蕩性,第八識所緣。緣之後,第八識依之現起帶質境的風,帶有本質境四大種子的影像風,與本質境相似相像,卻沒有實質的吹拂性,沒有實質的飄蕩性,意根所緣,稱為帶質境。
意根依第八識的見分緣這些法,還以為見到的都是真實的,而且是自己親自見到的,把第八識的見分攝為己有,不知道自己見到的與第八識見到的有本質區別,不知道沒有第八識這面鏡子,自己什麼也見不到,把第八識的功能據為己有,實為竊賊。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有經典所說,真實不虛。第七識緣第八識的見分,第八識是真實存在的,是真正的本質實相法,第八識所見,第七識卻見不到,第七識只能見到第八識見法後所現起的帶質境,不是原始法和實質的法,不是本質境。
帶質境不同於本質境,不同於原始境。所以只能帶一部分的質,帶不了全部的質,為什麼呢?因為中間傳導過程中有些四大微粒被介質阻擋或者吸收了,四大微粒改變了,色法就有所改變。
十一、本質境、帶質境、性境、獨影境、外六塵和內六塵,分別都指什麼相分?
(一)本質境,是所有如來藏各自輸出四大種子,形成共同的四大,所有如來藏共同用此四大造就的宇宙器世間和六塵境界,只有如來藏才能見到緣得到。這部分相分是最實在的相分,也是最根本的外相分。凡是本質境,都是第八識親自所緣的法。凡是第八識親自變現出來的法,都是第八識親自所緣的法。他人第八識所變現出生的法,自己的第八識去緣時就不是親緣,而是疏緣,隔了一層,有點遠了。
(二)帶質境,是單個如來藏緣本質境之後,吸取本質境的四大微粒一直傳導到勝義根的這段路程中所變現出來的一層一層的六塵境界,如鏡子中的像,帶著本質境中的四大微粒,與本質境有一定區別,比本質境更虛幻。這部分的相分,包括從如來藏觸本質境一刹那變起相似相分開始,一直到進入五根或者是五勝義根之前的相分,至於六識所了別的內相分,也是相對的外相分,是意根所緣,所以意根早於六識了知塵境。
這些相分在傳導過程中,四大微粒要經過中間介質的過濾和吸收,四大微粒不斷的被過濾掉,以至於帶質境的相分越來越微細,與本質境的差別逐漸加大,但與本質境的關聯還是比較大的,相貌也比較相似。這部分相分,除了如來藏能見能緣之外,意根隨著如來藏也能見能緣。
因為意根能緣能見進入勝義根之前的帶質境,對帶質境就有一定的了別性,就能相應的知帶質境大略的性質和意義,就會有五遍行心所法現前運作,對於涉及到自身安危的帶質境,就會有快速的抉擇力。這個抉擇如來藏能知,就會在帶質境進入勝義根形成性境,在六根觸六塵時,能非常快速的出生六識,作出應對,反應非常迅速,沒有意識的分析思惟推論判斷的機會,意識五識只要服從意根的調配和命令就好,不需要自己判斷就要作出反應應對,過後才有時間思惟分析推理判斷,知道剛才自己做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這是意根快速應對突發事件的原因。
(三)性境,帶質境通過五浮塵根進入到勝義根裡時,在勝義根裡顯現出來的六塵境界,成為性境,相似於帶質境,叫作性境,與帶質境又有一定的差別。帶質境在被傳導的過程中要經過五根的過濾,四大微粒有可能要發生一定的變化,致使性境更加的微細,也更加的不實和虛幻。
(四)獨影境,與性境有很大差別,與帶質境差別更大,與本質境差別就太大了,也許與本質境沒有關聯。是由意根攀緣發起的,無中生有,由意識去處理和完善意根的妄想,去描畫和添加細節,運用非量想象去發揮更細膩的妄想功能作用,甚至能讓妄想境界活靈活現。這部分五識參與不了,完全由意識配合意根去完成,這時的意識叫作獨頭意識,單獨做妄想工作,去勾畫場景。
外六入外六塵,就是指勝義根之外的,還沒有進入勝義根裡的六塵相分,應該是指帶質境和本質境,由意根所緣,六識不能緣,更不能見。六識了別不了的,不屬於內相分,應該算作勝義根之外的六塵,叫作外六塵。
內六塵,就是指勝義根裡的性境,不僅意根能緣能見,六識也能緣能見。當然第八識更能緣能見了,一切法不管是哪個階段的法,都是第八識如來藏變現和執持的,如來藏當然就能緣能見了,否則任何一個法都不會出生和存在。
十二、本質境、外六塵與內六塵三者的區別和聯繫
在宇宙當中存在著的外六塵,是所有眾生如來藏共同出生共同執持的,是所有如來藏用四大種子來維持的,四大種子刹那刹那的生,刹那刹那的滅,那麼外六塵就是刹那生刹那滅的。外六塵境界是最原始的色法,是實種子組成的比較實在的色法,嚴格來說叫作本質境,是如來藏了別的,意根不能了別,六識更不能了別。雖然如此,本質境也是刹那刹那在生滅變化著。在四大種子生滅變異的過程中,四大種子是往外發散的,還發散到各個如來藏當中,所以我們能感覺到物質周圍有磁場有能量。
發散出去的四大種子,如來藏就會攝取回來,攝取過來以後,才叫作外六塵。如來藏再通過五根把外六塵上的四大種子傳導進勝義根,五根就是指身體的各種神經系統,比如眼根有玻璃體,有神經傳導系統,把眼根外邊物質散發出來的四大微粒傳導過來,一直到傳導到後腦眼的勝義根裡,就形成了內色塵。內色塵落在眼勝義根裡,根塵就相觸了。
其實外色塵和內色塵都是意根先了別的,了別內色塵之後意根想具體了知,就出生眼識、意識;如果意根不想具體了知,我們就不知道有此種色塵。與五塵在一起的法塵隨同五塵同時傳導,色法塵與色塵同時通過眼根傳導,聲法塵與色塵通過耳根一起傳導,香法塵與香塵通過鼻根同時傳導,味法塵和觸法塵也是這樣。
意思是說在勝義根裡的法有很多,意根不想了別的時候,六識就不能了別,從五根所傳進來的法我們就不知道。如果神經系統傳導沒有遮障和誤差的話,形成的內六塵和外六塵有些相像,或者是非常相像,因為內六塵是外六塵的影子;而外六塵是本質境的影子,猶如鏡子裡的影子一樣。我們分別的內六塵就像鏡子裡的影子,分別不了的外六塵相當於鏡子外頭的實物,那個實物比內六塵要真實一些,更契合最初的六塵本質境。而本質境是實的四大組成,意根接觸不到。當如來藏像鏡子一樣把那個本質境上的四大攝取過來幻化以後,意根才能緣得到。
十三、獨影境的類別和實質
獨頭意識所對應的獨影境,分為無質獨影和有質獨影。無質獨影,是意識妄想出來的境界,根本沒有其實,在現實和眼前根本不存在,猶如空花兔角,不帶一點點實質,所以有些人非常喜歡憑空妄想,想入非非,好讓精神有所寄托,以緩解精神疲勞,也不至於無聊和渾噩。如回憶過去和幻想未來,海馬天空,不著邊際。這樣幻想出來的獨影境因為不需要消耗多少能量,也可以不需要定力,對大腦的影響比較小,所以現起的時候比較多,也沒有什麼約束力。
有質獨影,是意識單獨分別的與五塵有一些關聯的境界,稍帶有一些五塵上的四大之質,意識在五塵境的基礎上發揮想象,或者是錯解。比如見繩為蛇,繩是色塵性境,意識本應該在性境基礎上了別出繩子的形狀,並且流露出繩子的名言,可是意識卻錯解,把繩子判斷為蛇,流露出蛇的形象和名字,甚至嚇出聲音。蛇就是獨影境,五識不參與了別辨別,蛇形又不與色塵境分開而現,因此是有質獨影。
再比如看見一朵花,意識就對花進行加工想象,想象未開之前的樣貌,想象開敷之後的樣子,或者想象變大變小,變幻色彩和品種,或者想象多出枝葉,或者想象出同樣更多的花朵,湊成花束。再比如看見一本書,由這本書同時就聯想到另一本書,或者聯想到另一種書面,聯想到書的另一個名字等等。
所以我們遇到的境界,頭腦中出現的境界,心中所思所想,哪裡有什麼實法,哪裡有什麼真實不變之性。純屬是心的無明無聊,弄出種種事多餘事,增添煩亂,讓自心不得寂止和寂靜。眾生由於無明,不知寂靜之樂,無事找事,無事生非,習氣深重,嚴重障礙禪定的發起。
十四、獨影境是否有種子
(一)腦萎縮的人,出現的幻視幻聽,屬於無質獨影境,他人不能了別。如果他人也能了別自己的獨影境,那麼自己所了別的就不是獨影境,腦萎縮的人就沒有病,不是幻覺。根本不存在的人,他能看得見,別人卻看不見,根本不存在的聲音,他能聽得到,別人卻聽不到。他所接觸到的色聲,都是無中生有,空穴來風。如小腦萎縮的人明明是看見甲,卻當成了乙,乙就是有質獨影境,帶有一定的甲的質,不離甲而有乙,離甲無乙。
這樣的獨影境有種子嗎?腦萎縮是業報,有業種,業種成熟,就會出現腦萎縮的果報,也是苦惱,不僅精神受折磨,身體也受折磨,幻想時間久了,會非常疲勞,就會使用鎮靜之類的藥物控制。那麼獨影境就消耗腦細胞腦能量。獨影境法塵不用如來藏從心體中輸出四大種子形成,但需要一定的腦神經細胞中的四大微粒。沒有勝義根的眾生,就不會出現腦萎縮的現象,不需要消耗腦細胞腦能量。
(二)精神病人的狂亂意識,也是散亂獨頭意識,了別的也是獨影境,他覺得自己所看所聽的一切都是正常的,與別人沒有不同。可是別人就了別不了精神病人所看所聽所覺的,那就是獨影境。精神病人所見的如果他人也能見,就不是獨影境,他也不是特殊的精神病人,與正常人一樣。眾生所見與佛所見不同,說明眾生有病,佛無病。
意根與業種相應,與業報相應,業報出現的時候,意根是病態,意識胡思亂想,如來藏跟隨隨緣現業,幻化出意根意識亂想出來的境界,於是在別人看來精神病人就顛顛狂狂,不正常。而有質獨影境,是如來藏根據現有的塵境,取一部分四大幻化出另外的獨影境,好像與現有境界不相干。意識認取以後,當以為真,他人看這個人就是顛顛狂狂的。病根在意根,在前世的業行上,今世感得的果報,虛幻虛假。
(三)凡夫正常人,與腦萎縮和精神病人相差也不大,所見一切法也都不真不實,業力所感,無中生有,猶如空穴來風。真法不見,卻在真法之上,妄見虛妄的帶質境獨影境和性境。這些境界都帶著如來藏的質、如來藏的真、如來藏的本,卻不知,獨見假見幻,實為顛倒癡狂。
病根在意根,無明業力招感,業消病退時,還原所見,就會見真見實,假相消失幻相退去,心無病自然清涼,在這其中誰不是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