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02月25日

第四章  意根的功能作用

一、意根接收和處理信息的功能

有資料介紹說:大腦每秒鍾都會接收大量的信息,可是卻只能處理其中極少部分信息,如果對這些信息都作以處理,大腦就會不堪重負。爲了能夠正常運轉,大腦就會自動過濾信息,自動忽略自己不關心、無關痛癢的信息,只關注一些對自己有用的重要的信息。由於每個人的關注點不同,對於同樣的信息看到的現象也不同,態度和處理方法就不同。遇到問題時如何記住重點和主題,提升智慧,解決問題呢?就是要主動向大腦提出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是指向問題的核心和重點,以及解決的方法。這樣大腦就會向這些方向思考,從而解決問題。

大腦是指什麽?世俗人不清楚大腦是色法,沒有識心的功能,他們所說的大腦一般是是指意根。接收大量信息,選擇性地處理問題的是意根,不是大腦,也不是意識。因爲這時候意識還沒有出現,信息都落入意根那裡,而意根沒有能力和精力面對和處理所有的信息,只能篩選對自己有用的,比較重要的信息來處理,選擇之後,意識才會出現幫助意根處理信息。

意根默容一切法的性質,和意根對一切法的作主性由此可見。一切法當然包括了色聲香味觸法五塵和六塵,如果意根只觸法塵,不觸五塵,五塵的信息要落在哪裡?誰來接收和篩選?誰來抉擇如何處理?意根初步篩選出五塵以後,才出生五識來識別和處理五塵,所以意根對五塵和五識就有抉擇和處理權。

自動過濾信息,自動關注與己相關的有用信息的是意根,這是對大量信息的初步篩選階段,這時候意識還沒有出現,對意根的活動和一切信息都無知無覺,所以意識沒有參與、抉擇和作主權,只能被動接受意根給祂的信息,受意根支配和調控。如果意根不過濾和篩選信息,對於大量信息就無法應付,甚至會崩潰,即使篩選之後剩下的信息也是龐大的,也很難都應對,這使得意根同時緣了極多的法,因此無法集中精力應對這些信息,顯得沒有智慧。

如何才能讓意根生發出智慧呢?當然是要不斷地過濾和消減沒有用的信息,只作意當下應該要處理的信息,別的都不關注,這樣精力集中了,才能有智慧地處理作意的信息。然而讓精力集中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不斷地通過薰修禪定來訓練,讓意根能牢牢地定在一法上來思考。

記住關鍵信息和主題,並加以關注和考量的也是意根,這是能接收一切信息的作主識的功能作用,意根這些功能運轉的時候,意識都不知道,參與不了。意根記住信息以後,才能考量如何處理,決定是丟棄不顧還是加深了別。如果想加深了別,六識就會出現並且了別這些信息,了別之後,意根了解,會再次抉擇如何面對和處理。從這裡可以看出,在每個環節作決定和主宰的都是意根,具體了別和分析的是六識,六識從屬於意根。

是誰向大腦提出問題?是意識向意根提問題,是意識想讓意根對大量信息有所考量、選擇和處理,關注重點和有用的信息。提問這種事,不是意根能做的,因爲提問中有無聲的語言、文字和聲音,意根與之不相應,意根對意識只能用暗示,意識就不知不覺被指示了。世間人描述的能接收、處理信息的大腦就是指意根,能暫時存儲信息的是勝義根,意根對勝義根中的法能觸、能知、能處理。楞嚴經中說意根默容一切法,和意根的廣泛攀緣性,在這個資料裡就充分地揭示出來了。

意根忙不忙?祂是被動接收大量信息還是主動接收大量信息?有主動也有被動的,主動接收大量信息叫作廣泛攀緣,被動的接收是迫不得已,因爲業種成熟了,如來藏必須變現並且傳遞過來,比如疾病和車禍之類的信息,祂是錯不過的。主動思考,比被動接受,更能提升智慧。所以是誰提問,誰思考,誰解決問題,誰提升智慧?知道要解決什麽問題,就知道是誰應該解決問題了。要解決的篩選信息和關注信息問題,這是意根的職責。

二、五識了別五塵爲什麽要由意根抉擇?

問:我身體癢時,忍不住想去撓,隨即意識到,這都是身識觸塵,哪有癢?不要造作。於是不作意此處,癢隨即就消失了。如果繼續作意,癢還在,又不作意,癢又消失了。來回兩次,中間間隔稍久一點,再不作意,癢就徹底消失了。癢是真消失了嗎?

答:根塵相觸生識,識出生就了別塵境,了別了之後,生出受覺,感覺到冷熱觸痛癢等等,之後産生苦樂憂喜捨的情緒,這是十二因緣裡的六入、觸、受的運行次第。根塵是否要相觸,由意根決定,比如身體癢時,意根不作意癢處,轉移注意力,這樣的話意識和身識就不能在癢處出現了,癢這個觸塵就不被了別,受覺也不會出現,就不知道癢不感覺癢了。這是意根注意力轉移,導致六識不在此處出生,就不了別此處,並不是沒有癢。如果意根不轉移注意力,身根與癢的觸塵相處,身識和意識就出生了別癢的觸塵,就會覺得癢,之後意根就會選擇撓癢癢,於是身識和意識就撓癢癢。

這說明意根是作主識,主導根塵相觸,主導六識的生滅去來,主導六識的了別,主導身口意行。這同時也說明五根眼耳鼻舌身是否要與五塵色聲香味觸相觸,都要由意根作主決定,五識的了別也要由意根作主決定。這裡就有問題了,意根爲什麽要主導五識的出生和了別呢?五識了別五塵爲什麽由意根抉擇呢?既然意根能有這樣的抉擇,祂必然首先了別了五塵,然後才能去取捨,作判斷作抉擇。那就說明意根能了別六塵,不是只單單了別法塵,否則五根如何能觸五塵,五識如何能出生呢?

三、不因心念而能圓明了知的是哪個識心?

楞嚴經中有一句話:如此會中摩訶迦葉,久滅意根,圓明了知不因心念。問:大迦葉久滅意根,是指滅的哪個識?如何叫作滅?

答:一個有他心通的人,能隨時隨地感知到他人的心念,只要對方有心念。如果對方比較深沉,沒有心念,或者對方有禪定,不隨意起念,就感知不到對方的心念,他心通就沒有用了。這個心念是指哪個心的念?

他心通了知的是意識心的心念,因爲意識心的心念有語言文字或者是聲音,聲音也包括心聲,這樣的話意識的心行就有了形相,容易了別到。而意根的心念沒有語言文字和聲音,沒有明顯的行相,不容易被了別到,了別意根的心行要通過身口意行來了別,通過身根和意識的造作來了別。

那麽大迦葉久滅意根,是滅的什麽,而能圓明了知,不因心念?當然這個心念是指意識的心念,大迦葉圓明了知不是通過意識的知,是意根直接知,知六塵内外境界,直接代替六識的知。因此大迦葉滅的是意識和意識的心念,而不是滅的意根,如果滅了意根,大迦葉的五蘊就不存在,入無餘涅槃了。

四、意根是否有反觀力証自証分

有人說意根沒有証自証分,沒有反觀力,祂從來都不知道自己的過往,都是依靠意識的觀察才能知道自己的過往。此言太差矣了,因爲只有意根和如來藏生生世世連續不滅,意根是有知的,能知如來藏變起的一切法,祂又與業種相應,從無量個前世過往到今世,所經歷的一切法不曾忘卻過,所知道的法要遠遠多於意識,一生一世的意識所知的信息太少太少了,與意根無法相比。而過往的經歷此世的意識又沒有經歷過,意識如何能成爲意根的依靠?反倒是很多信息意識倒是要依靠意根才能知,尤其是過去世的信息,意識全部要依靠意根才能知,沒有神通者如此,有神通者同樣也是如此,沒有例外。

比如說一個人在一個場合遇到另一個人,就覺得這個人很親切很熟悉,就像久別的親人一樣,瞬間就覺得心潮翻湧,不能自制,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事實上這兩個人前世是家人,緣分很深,今世見到就感到分外親近,這絕不是意識了知後感覺到的,意識什麽也不知道,只能依靠意根才能知道,是後知後覺的那個,而且還是在意識有智慧的時候才能知道,意識無智慧時即使熱淚盈眶,也不知是爲何,懵懵懂懂的。意識不知爲什麽竟然會熱淚盈眶,當然是意根不能控制自己就熱淚盈眶了,如果意根不激動的話,即使意識激動了,也不會熱淚盈眶,演戯者除外。

再比如,一個人一見另一個人就感覺心裡不舒服,意識又不知道原因,但意根是知道的,只是無法表達出來讓意識明了:原來這個人經常在背後說自己的壞話。這些事意識沒有見到,肯定是不知道了,感覺不舒服當然是意根提醒給意識的結果。

再說意根有沒有反觀力証自証分呢?當然有,這是毫不含糊的。有修爲的人,意根會時時反觀、省察自己有沒有做錯事,有沒有傷害別人,言行是否得體和合槼等等;沒有修爲的人,意根在遇到重大、緊急的事情和非常重要的人時,也會反觀省察自己所說所做是否得當,會不會有什麽不好的後果等等。只有極其愚癡的人,意根才有可能沒有反觀和省察力,經常是無知無覺,惹了大禍也不知道。

意根的反觀是意根的反觀,意識的反觀是意識的反觀,二者不能互相代替,因爲二者都分別有自己的心所法,不會互用,只不過互相之間有影響罷了。意根不可能把意識的反觀當作是自己的反觀而加以確認,自己不再省察反觀了,即使有這種情況,那也是在意根智慧不足的特殊情況下,過後意根一旦能反觀自己了,多數會後悔自己從前所作的抉擇。再比如說一個人做了一件事,做完之後就忘記了,不再想這件事。可是不久之後,遇到一個緣就想起了這件事,於是一拍大腿說:我那件事做錯了。這個後悔是意識的後悔還是意根的後悔?是意識反觀發現做錯了,還是意根反觀發現做錯了?

這裡沒有意識分析的時間和機會,意根就非常快速地決定拍大腿,表示後悔。越快速地拍大腿,越是意根的反觀後發現了錯誤,雖然拍大腿是意識和身識共同造作的行爲;越是狠地拍大腿,意根越是後悔。就像熱水燙到手時立即甩手,沒有意識分析的時間,如果等意識分析之後再甩手,手早就被燙得不像樣子了,甩不甩手都沒有用了。如果什麽事都要用到意識,很多事就像黃瓜菜一樣涼,沒法補救了。做錯事,深刻反省懺悔,真誠懺悔,誠摯懺悔,真心懺悔,這些都是意根的懺悔、反省和反觀,意識的懺悔根本不真誠,說了卻不做就是指意識的言而無信,這種不能作主性。

五、意根有証自証分的証據

第一,從反悔和後悔的行爲當中,可以証明意根有証自証分。反悔這種行爲是因爲先前意根無智慧分辨的時候,盲目聽信了意識的分析和指引,草率地作出了抉擇,過後意根發現不是那麽回事,當初的抉擇作錯了,於是心生悔意。意根發現自己作出的抉擇錯了,這就是意根証自証分的功能作用,自己觀察自己之後,發現了自己的錯誤抉擇。

第二,從意根的心行轉變上來看,意根有証自証分。意根通過學佛修行,經過意識的不斷熏染,逐漸認識了真理,認識到了自己從前的愚癡,發願修正自己,走成佛之路。在修行過程中不斷地提高自我認識,就是意根的証自証分的功能作用;不斷地修正自己,就是意根的証自証分功能作用;自己改變自己的心行,改變心所法,就是意根的証自証分的功能作用。

若意根沒有反觀力,沒有証自証分,則意根無法修正自己。意根是靠意識熏染和引導這不假,但是最終認識真理,改變自己的一定是意根自己,不是意識。若意識能改變意根,就不用熏染意根和引導意根了,直接改變就好了。熏染的意思是意識的思想觀念被意根接受同意了,意根也具有同樣的思想觀念,以被改變的思想觀念作出正確的抉擇和行爲,身口意行就發生了改變。

意識只能改變意識自己,不能改變意根;意根若不想改變自己,意識去強行改變是不可能的,若意識能強行改變意根,那麽學佛修行,甚至成佛就很容易了。但是改變自己一定是主動行爲,不是被動行爲,被動可以一時,絕不能永久,否則任何人都可以被諸佛菩薩改變,脫離六道輪回苦,走上成佛之路,個個都離成佛不遠了,事實卻不是如此。這個理仔細思惟就能明了,並不難理解。

六、諸法無主無作者

佛說十善業道經原文:諸法集起。畢竟無主。無我我所。雖各隨業。所現不同。而實於中。無有作者。故一切法。皆不思議。自性如幻。

釋:世間一切法的積集生起,畢竟是沒有主宰者,沒有主人的,也沒有我性和我所性。雖然這些法都是隨著各自不同的業種和業緣而生,但所現起的法相卻不同。而在這些法現起和滅去的過程中,確實沒有造作者,所以說這一切法都是不可思議的,法的自體性如幻化出來的一樣。

法集,是業行召集在一起,形成了業種,業種成熟以後,在業緣的輔助下,諸法出生了。而法的出生,並沒有誰在其中作主宰,來操控諸法的生住異滅,沒有掌控者。這些法沒有我性,是無我的,也不歸我所有。比如色蘊的集起,是誰讓色蘊集起的?如來藏沒有集起的心行,不主宰色蘊,意根也是幻化的,不主宰色蘊,業種業緣也是幻化的,都沒有集起的心,而色蘊卻莫名其妙地出現了。色蘊是我嗎?不是我,因爲它沒有自主性,是空的;色蘊是我所有的嗎?也不歸我所有,因爲是空的。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都如此,六根、六塵、六識也都如此。

甲乙丙丁衆生,雖然都隨各自的業行業種出現在六道輪回中,但是所現的相貌身份、地位、福德、種族等等卻各不相同,然而確實在現相當中,沒有一個造作者,並沒有誰把衆生的六道輪回相造出來。所以甲的天堂相不可思議,天相的自體性如幻如化,沒有實質的天人;乙的人相不可思議,人的自體性如幻如化,沒有實質的人;丙的地獄相、丁的餓鬼相都是如此,不可思議,自性如幻如化,沒有實質。

這些法用意識理解可能不太難,但是意識只能理解個粗況,不知内在細節,也就是說意識不能知具體原因和法的具體運作情況。猶如霧裡看花模模糊糊、影影綽綽。只有在禪定中用意根深深思量,才能悟透,一切細節盡覽無餘,知其所以然,從此實証了法,徹法底源,再也不會霧裡看花,隔靴搔癢。對於任何法,意根越思量越有趣味,越想探明,越有智慧,越有禪定,整個人會變得如癡如醉,這就是探索真理的樂趣。拋棄意識浮淺的解,學會意根深深的思,就會越來越有智慧,頭腦思路和邏輯越來越清晰,人越來越沉穩睿智,一切難題將不再是難事,都會迎刃而解。

七、意識耐心和意根耐心的區別

任何一種心境和情緒,以及心理活動,對人事物理的認知、見識、分別等等識心的功能作用,都分爲意識和意根的兩種,層次淺深不同,二者之間有一定區別,不完全一致和相同。

比如耐心,分爲意識的耐心和意根的耐心兩種,二者也許都有耐心,也許只有一個有耐心。當意根沒有耐心時,意識的耐心不長久。比如做一件事情時間長了,意根沒有了耐心,不想再繼續做了,但意識那邊還在假裝堅持著。所謂的假裝是意識與意根兩種心理不一致,各有各的想法,卻暫時還在維持著目前的狀態。實際上意根在打算別的事情,當打算好了,就會抉擇去辦別的事,意識就不能作主繼續堅持,那麽意識的耐心就終止結束了。

當意識沒有耐心,而意根有耐心時,盡管意識在心猿意馬,心裡有各種打算,但因爲意根在堅持不變,不作其他的抉擇,意識就不得不繼續下去,沒得選擇,因爲不能作主。當二者都有耐心時,做事情的態度保持不變,就會幾年如一日、幾天如一日地做同樣一件事,心不疲倦,心不懈怠。

八、死亡的真相

心死亡和腦死亡有什麽區別?爲什麽身首異處的瞬間還能眨眼睛?爲什麽頭身分離的瞬間還覺得自己有四肢和身軀,只是感覺不聽使喚而已?爲什麽人都覺得身體最重要之處在大腦,有危險下意識就抱頭?

心死亡是心臟、脈搏不跳動了,血液不輸送了,呼吸停止了。腦死亡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沒有反射活動了,眼耳鼻舌身都沒有任何一點反應,沒有神經活動,眼的瞳孔發散,對光沒有反應,檢查耳鼻舌都沒有任何反應,身是肌肉無力沒有彈性了,大小便控制不了了。這些現象說明大腦勝義根完全失去作用了。心死亡時,腦不一定死亡,因爲大腦那裡還可能有氣血供應,六塵可以傳送到勝義根裡,可以有微弱的六識存在,而腦死亡,一定是心死亡了。腦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但是對腦死亡如果檢查不到位,也可能會錯判,沒死卻認爲已經死亡了。

在身首異處的瞬間,還有氣血供應大腦勝義根,六塵還能傳送到大腦勝義根,意根還可以控制中樞神經系統活動,指揮五根六識,所以這時候還可以眨眼睛。由於這時候六塵信息還停留在勝義根裡,身體的信息也在勝義根裡,意根意識就習慣性的認爲身體還存在,意根還想控制身體活動,當感覺控制不了的時候,才知道身體脫離頭部(自己)了。意根知道的事情很多,一部分是意根本來的功能,大部分都純屬是經驗,經歷的太多了,天生就知道,祂又不會表達這些知,所以意識都不了解。無明,是意根的多,還是意識的多呢?

如果不是自然的死亡,那麽怎麽死才是最痛快、時間極短、痛苦最小呢?那就是直接砍頭,大腦活動所需要的氣血只有勝意根裡這些,消耗完就死亡了,非常快。氣血沒有了,六塵不再傳輸進勝義根,六識就消失,痛苦就停止了,人也死了。如果砍身體其它部位,離大腦和心臟内脏越遠,氣血供應大腦的時間越長,死亡越慢。最殘忍痛苦的死亡,就是淩遲處死,一刀一刀地不在要害部位砍,六識不滅,就會源源不斷地感覺疼痛。

最舒適的死亡是怎麽死法呢?由善業福業支撐著升入天道的死是很舒服快樂的,身心柔軟,顔貌瑰麗,勝於活時,天境現前,天樂相迎,天香繞室,心一歡喜,氣息即絕,神識天上現。更舒適的死亡是諸佛菩薩相迎,中隂身乘於蓮花彈指間往生極樂世界或其他佛國土,但這需要更多更大的善業和福業支撐,一般人修不出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