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日常開示滙總(增加三萬字的新內容)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3日

第十一章 弟子們的觀行體驗


一、只有在三昧狀態中才能證法

釋如願的四念處觀行體驗:這兩年主要是觀四念處,練習不淨觀和白骨觀,近半年來,身體不斷地出現各種反應,師公教我一些方法,比如敲打頭部,還教我艾灸和用生薑水洗頭。戴上艾灸帽子好多了,但還沒有恢復好,感覺頭頂風往裡鑽似的,現在感覺頭頂還有像雞蛋大的一小片,就像揪著頭髮似的發脹難受,又有點發熱,卻感覺輕安舒服,眼睛也好多了。

以前結婚時住的房子倒塌了,本來還覺得挺難過挺可惜的,又轉念想想,房子和人的身體沒有什麼兩樣,都會毀壞滅掉,於是就把心放開了。我到醫院看望老公公時,看到醫院裡住院的都是老年人,個個都靠插管子維持呼吸,由於我近來只要看見各種色身我就會起疑情,所以當下我就觀色身不淨,一直疑下去,忽然間我就愣神了,腦子裡顯現出這些老人都是一具具白骨,有躺著的,還有臥著似的,然後腦子裡又顯現出我父親火化時粉碎的白骨,像灰塵似的,過後又消失不見了。

仔細想想,親人只不過是這一世親而已,卻成為我們修行的障礙,認識到這點以後,當下親情就淡薄了,心能定下來精進修行。用心觀想,親人和房子這些事的本質也是空的、不真實的,想想就能放下,不執著不難過了。越是親眼見到一切人事變化無常,內心就越堅定,信心就越強,心空觀法義就越輕松,不起妄念。

快過年這段時間,家裡有些事情叫我幫忙,我老是聽過就忘記,還反復地聽錯又做錯,又記不住,就覺得頭腦反應越來越遲鈍,老誤事。不僅如此,還感覺頭頂進風了一樣,頭皮碰著水或遇到風,腦袋就像裂開似的難受。眼睛和鼻子流水不斷,眼睛發澁看東西累,耳朵還嗡嗡地響,我還以為是耳根壞了呢。不過也奇怪,身體雖然這樣,耳朵還嗡嗡響,其他聲音也聽不清了,卻好像身心裡裡外外都是佛號聲音,以前是心清淨才能聽著腦海裡的佛號聲,最近卻是越著急越想不起來,越發愣,就覺得有一股力量在推動著腦海裡佛號聲響似的,還更清晰響亮,緜緜不斷。

點評:在修行中身體出現的這些現象,表明通過修四念處,禪定非常深,處於念佛三昧和輕微的白骨觀三昧中,內心裡的念佛聲是自動自覺出現的,想不出現也難,這就是意根處於念佛的三昧狀態中,不受意識控制。並且同時也有很深的觀行智慧,定慧是等持的,這時候能很容易斷我見,或者是什麼時候斷我見了都不知道。

其中對房子和親人的感想屬於意識的理解和分析,不是實證,意識成分多於意根,因此不是現量。而在醫院裡出現的白骨觀,意根成分居多,也有意識的成分,三昧境界較淺,定力還不夠足,所以見到老人還需要在現場起疑情,不是立刻現出白骨。如果禪定再深入下去,三昧境界再深一些,白骨自動現前,則很容易斷我見了。所以斷我見和明心,都是在甚深的禪定當中,在三昧境界當中,智慧自動顯現,不用刻意思惟觀行,不受意識控制,就是證法的現量境界,以意識為主的是非量和比量境界。

頭部的現象表明氣脈快把整個頭部打通了,一旦打通身體就沒有障礙了。只是我不知道這是打通了任督二脈,還是中脈也快打通了,沒有數據判斷不了。但是這離斷我見不遠了,斷我見之後,禪定會更深,還會有更多的祥瑞景象出現。(24年2月14日)

二、初果向的脫胎換骨過程

釋如願的觀行體驗:最近這些天身體反應特別明顯,吃飯越來越少,還不覺得餓,頭頂那片還有點脹和癢,一抓頭皮很疼,眉心和頭頂心又脹脹的緊繃繃的,額頭像火烤似的燙,連眼睛都睜不開了,看東西覺得好乏好累。現在就怕出門、做事情或見人,身邊人叫我時老是反應不過來,無數次聽錯做錯,大腦一片空白,老不聽使喚。

我這段時間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會不自覺的忘記,走路時在等綠燈那一刻只要心一沉下來,大腦就空白一片,愣愣地發呆,想不起來自己在幹什麼,覺得好像在夢遊似的,大腦和身體不受控制不靈活。有時候背誦楞嚴咒緩解一下這些反應,然後再看周圍的人、樓房和車,就像看著一個無際的大頻幕裡的影像似的不實在。現在額頭眉心中間緊繃發熱,要是打坐閉著眼睛就好多了,觀行法義時頭腦清淨,心不起雜念,家人和我說說話,我就覺得吃力費勁。

以前聽師公您講觀行法義時聽不懂,現在有禪定了再觀行四念處,才慢慢明白一點自性的妙用,在觀察做事上觀察眾生五蘊身十八界這工具上,就能發現自性顯現妙用的功能作用。對一些話頭,如念佛的是誰,拖死屍的是誰等等,我能慢慢地深細思維起疑情,內心會生起應激反應,眼淚會不自覺地流下來。以前學佛都是用簡單的意識心,聽聽想想看看,對這樣學出來的法沒什麼感覺,現在有禪定時再思維就不一樣了,內心觸動很大,深深感知到這身體就是一具死屍,生生世世六道輪迴,換身體就像換衣服一樣,現在對人事物都沒興趣,不願意分別是非好壞了,心裡時時刻刻都在觀行法義上。

點評:這是見道之前的身心轉變過程,在逐漸地脫胎換骨,脫離凡夫身心與聖賢境界相應。現在處於初果向層次上,這個修行過程是必不可少的,沒有這個身心轉變過程,永遠都是凡夫,都在意識境界裡,意根沒有受熏。在身上的轉變是由禪定引起的,心靜到一定程度,渾身氣血都通達充沛,換去了舊有的業障身。

在心上的轉變是漸漸不與世間有法相應了,對人間境界相沒有了興趣,逐漸與空相應,與無我相應,逐漸脫離了凡夫胎,換掉了凡夫骨,斷我見是早晚的事。在智慧上不僅在小乘法上有所成就,在大乘法上也有很大進展,對自性法有了初步的現觀能力,沒有一絲的意識的情思意解成分,心中光明越來越大越來越亮。這樣的話,在斷我見之後,再專一參禪,明心也指日可待。

從釋如願的身心狀態可以看出,小乘法的修行已經過了四加行的暖法修行階段,也過了頂法修行階段,到達忍法修行階段,有了忍法善根,往後再過世第一法階段,就會斷我見,證得初果。在大乘法的修行上已經達到了四加行中的暖法修行階段,有了暖法善根,在小乘斷我見之後,大乘的四加行修行還會自然增進,此世明心有希望。

從這些最真切真實的修行上看,惟如的整個身心境界裡,有貪瞋癡煩惱的顯現嗎?有對五蘊世間的抓取和貪戀嗎?有一絲對世間五欲享樂的表現嗎?都沒有。所以事實證明,只要真修實修,只要出現禪定,特別是未到地定,就會降伏煩惱,斷除最粗重的貪欲,對人間的貪,對天界的貪再斷除,就是初禪定了,證果以後出現初禪定,完全有希望證得三果。所以只要發心真修行,想要成就,也不是那麼困難的,不需要太聰明伶俐,聰明伶俐世智辨聰往往耽誤事。所以修行是要連續的,不能熄火,要連續加溫,乘勝追擊,一旦熄火,此生就停留在目前的狀態,不好進步了。

能踏踏實實做功夫的人,一般都不是很精明表面聰明伶俐之人,也不是喜好言談之人,也不是喜好表現自我之人,外表雖然顯得有點愚笨,但老實肯干就是最大的優勢,結果卻是得到真實不虛的利益了。相比之下,那麼多自稱證初果二果的人,有這些修行過程嗎?幾乎是沒有一點,身心世界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平淡如水,仍是原來的那個舊貌舊殼子,沒有新鮮的。沒有禪定,所謂智慧都是意識的知見,透不過意識,達不到意根內心那裡,還是那副老胎老骨,具足一切煩惱,卻能油嘴滑舌,能說不能做。(24年2月28日)

三、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生起疑情?

釋如願的大乘疑情:現在我一般行走坐臥都是在定中,觀我心裡熟悉的法義,主要觀我腦海裡的白骨觀和我自己的白骨,對心外的人或事情不感興趣,也不去分別。有次女兒拉我去超市買零食,一路走到超市,我都是內觀,也聽不清楚別人的說話聲,沒有興趣去看周圍的人和物,女兒叫我挑選東西時,我就覺著身體像是在夢裡遊蕩似的不真實,覺得手和眼老不聽使喚似的,挑東西都挑不好,心不在焉。

有一次莫名其妙從腦子裡冒出一句:機關木人,機發相起。當時還沒有反應過來,就在心裡念叨著,好像師公的書裡講過這句話。以前我不理解是什麼意思,現在這句話突然跳了出來,我就用心思索這句話的含義,應該是用鐵人和木人,和牽著纏繞著繩子的影戲人,來比喻人的五蘊活動的吧?眾生的這五蘊色殼子活蹦亂跳地,都是如來藏自性在背後所起的功能妙用。在一切法上都顯現著如來藏的功能妙用,一切公案或參話頭都是在說眾生如來藏的自性功能妙用,所以定中看著一切就好像是在夢境裡一樣不真實,沒一點感覺。有時夜裡還在睡覺時,就被腦海裡背誦的咒語喚醒了。

我去年修白骨觀的時候,就有一些身心感受,看著以前再親近的家人,或者是外面再漂亮的人,也一樣像是一灘血肉似的肮脏,有時上厠所我也觀想人都是這麼肮脏的,身體九孔總是往外排脏污的東西,感覺人就不真實,想起了就沒意思覺得無聊,也就不再吃好的、穿好的了,好壞都無所謂。最近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夜裡,無論是醒著還是睡著了,我都在定中,法義在腦海裡不斷。

點評:修白骨觀完全可以斷我見,如果腦子能時時出現白骨,說明人是時時處於白骨觀中,就是時時處於三昧中,能自動自覺顯現出白骨來,斷我見是分分鐘的事,隨時隨地都可能會斷我見,也許已經斷我見了,自己卻感覺不到,因為沒有判別的智慧,心境和覺受也敘述不清。關鍵是釋如願應該把自己目前的狀態認識清楚,心念感受都了解明白,才好判斷她的智慧認知情況,是否是屬於斷我見狀態 或者是離斷我見還有多遠。在斷我見的當下,身心都有一些相應的境界,如果弄不明白,當普通事看待,就錯過了。

如果人能時時對外界的人事物不感興趣,這不僅僅是禪定的功德,也有智慧的功德,一般是對五蘊的觀行比較得心應手,心能夠隨順於空了,才能出現這樣的反應,或者是在斷我見之後,才能時時有這樣的反應,如果修行不到位,都不可能對人事物不感興趣不想分別。所以這種狀態有百分之九十以上屬於斷我見狀態,具體還有待於觀察和了解。

莫名其妙從腦子裡冒出一句:機關木人,機發相起。這是處於三昧狀態中,意根突然迸發出的大乘疑情疑念,說明大乘參禪的因緣自然成熟了,能這樣自動地出疑情,說明大乘的智慧也相當不錯,否則只能意識起疑情,意根不起疑情。意根之所以能生出大乘疑情,一是因為小乘基礎非常牢固,對於五蘊無我很確認,沒有疑惑,才會懷疑既然五蘊是空的,為什麼還會有五蘊的活動呢?二是因為大乘法的薰修已經成熟了。所以我見還存在甚至還比較重的時候,意根是不會起大乘疑情的,意識倒是可以,因為意識可以跳躍很多層次去非量緣法,意根做不到。

由此可見,真正的疑情,是在三昧中自發地生出來的,不是意識像念咒一樣念叨出來的,是因緣成熟時意根湧發出來的,是意根在知道五蘊是空的以後,想要弄明白五蘊身中的機關奥秘了,這是大乘修行到水到渠成的自然現象,不是意識刻意的勉強送疑情。只有是這種方式,參究才快,才有效率,不空耗時間,不會假悟錯悟。在這樣的三昧狀態中,明心開悟是指日可待的。

在三昧狀態中,確實像在夢中一樣,看一切都不真實,這個狀態就像是已經斷我見之後的狀態,以前在身心上發生過什麼重大的事情,自己給忽略了,現在我沒法準確判斷。行住坐臥都在禪定中,都在觀行,外境拉都拉不走,禪定相當牢固,心如銅牆鐵壁,這時候入道是分分鐘的事,大小乘都如此。至此,不出意外的話,此生開悟成聖賢菩薩是差不多定下來了。別人想入定都入不進去,推都推不進去,你是拉都拉不出來,這差別相當大,為什麼有這麼大差別呢?有很多因素,以後慢慢再揭示出來。

最後一段對修白骨觀感受的描述,顯示如願的白骨觀的修行效果很顯著,能時時觀眾生都是不淨,充分認識到了(或者是證到了)眾生五蘊的空和不真實性,心去除了貪念,吃穿都不挑剔不在意了,醒睡都能處於禪定中,三昧境界不斷,功夫相當好,斷我見之後的覺明境界就是這樣。這些狀態一般來說都是斷我見之後所處的狀態,在斷我見之前雖然禪定也相當好,未到地定具足,但是還會有間斷的時候,只有斷我見之後心空了,禪定才能連續不斷,時時處於三昧中。種種現象說明如願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是已經斷我見了,只是自己描述不太清楚。

大家要記住:除了在此種三昧中的智慧認知,都不是見道,離開三昧定境,大小乘都不能真見道。哪怕你有禪定,但不是時時處在禪定中,認為自己在沒有禪定時候的認知也屬於見道,那也是不可能的,定淺也不可能真見道,都是意識琢磨出來的,那不算數。

四、證悟之前的正確如理的參禪功夫

釋如願的參禪體驗:感恩師公這些天對弟子我的加持,讓我的功德受用好大好大!弟子受到的感應的太大了!

第一天回來晚上打坐,在禪定中就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感應和感受。我現在無論行走臥都在禪定中,那天我剛一上座打坐時,腦袋就瞬間轟的一下,就像有一大團氣流排出去似的,心裡感覺空蕩蕩的,就像有種東西對著我的腦袋猛的擊了一下,我就被震動得出定了。第二天第三天身體都在定中動不了,不能出定了,第三天一夜興奮的睡不著覺,我就有點擔心自己如果以後的幾天裡都是這樣,那得變成咋樣子了呢?這幾天我這大腿根部也酸脹起來,眼睛也睜不開,想起身走走就是動不了,站起身來就發飄站不穩,也怕摔倒,好像小腦沒有了平衡作用。

第四天少許好點,能活動了,腿也不酸脹了。到了晚上十一點多鐘,在定中一股有力量的氣流從鼻孔沖出來,就把我震動出定了。當時我就坐著緩緩神,想起師公教悔我的話,不要光坐著,要適當的活動活動,練練行禪,在接觸的境界上參究如來藏。於是就起來經行,同時觀想著如來藏出生的一切法都是虛妄法時,一刹那間就感覺腦子裡法義不斷來回轉,想出定身心都作不了主,對心外六塵境也感覺不到,只有腦海中的佛號聲不斷鏇轉播放著。像這樣大的感應和覺受,真的是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只能在禪定中受用或理解,定淺都感受不到的。

以上是幾天的感應和覺受,現在恢復過來了,身心輕松自在,能正常觀行法義了。現在腦海現出來的疑情或答案都來越明了清晰了,就是上個厠所都能不間斷地起疑情,疑我這像木頭似的五蘊身,都是誰的力量拖著到厠所裡來的,疑這股力量在眾生色殼子上怎麼樣起著祂的功能妙用,吃飯喝水時就不由自主問著,我這五蘊身能舉手抬足、穿衣吃喝,耑碗拿筷子的這些五蘊活動,都是誰在執持著的?(25年3月末)

評:釋如願這個參禪的功夫,絲毫不遜色於過去唐宋朝時期的諸多禪師們,也絲毫不遜色於佛陀時代參禪的大乘菩薩們,因為在證悟之前參禪的功夫都是同樣的,不管什麼時代,沒有更新沒有變化,也不能降低水準和層次。唯有不同的是,釋如願隨我修行,學的如來藏法太多,也太直白,不用再花費很多精力去整理和系統化,靠外力比較多,自力顯得不足;而古代禪師們所學到的般若法理比較粗略,遠遠沒有這麼多而細致,就不得不多用心參究,靠自力比較多,智慧開發的深。講得太直白是不利於弟子參禪的,很容易解悟,影響弟子的道業和智慧的生發。

但是為什麼釋如願卻沒有解悟呢?看她所起的疑情,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捅就破,都直接指向了中心點,指向證悟的標的,指向那輪永不消失的月亮。原因是釋如願的禪定功夫很深,很緜密,扯都扯不斷,魔來也干擾不了,任誰也打斷不了,所以她沒有用意識來解疑情,沒有用意識來推理、猜測、臆想、分析,只要定淺一些,把意識用上,可能不用費力就能解出結果,破了意識的疑情,意根的疑情卻破不了。

正因為釋如願沒有使用意識去解疑情,不走捷徑,只用意根去老老實實地參究,所以開悟的人看著像窗戶紙一樣的疑情,她自己卻看不破,只因為她太實誠了,不偷工減料,在這樣深而緜密的功夫裡,是不能偷工減料的,意根自己疑情重的時候,根本不會給意識解的機會。

所以只要功夫深,意根疑情重,法義即使講的再直白,也能避免解悟,即使明確告知密義,因為有疑情,意根還會去參究去證明,去行證,而不允許意識信解。這樣的話,只要功夫到位,意根有疑,以前解悟的可以轉為證悟,把明明白白的佛法,變成證明題,明知答案而要有求解過程,在真實的參究過程當中會成熟菩薩心性,從而生起見道的功德和智慧。

釋如願是不是把參禪的用功方法過程都講清楚了吧?也把參禪的標的指得明明白白了,就差明說了吧?指月的指頭明晃晃地在指向月亮吧?但是即使這樣,對於許多人來還是沒有用,摸不著頭緒,原因是什麼呢?功夫都沒有,意識猜測都困難,即使猜測出來了,也不夠準確,對自己身心都沒有什麼影響,煩惱照樣煩惱。

最主要的是,小乘的出離心沒有,大乘的菩提心也發不起來,佛法修證只是這些人生命中一部分的內容,世俗界裡的很多事務仍然佔據著重要地位,意根不能看重修行,功夫怎麼能做得出來?各人修行各人受用,互相代替不了,所以明說參禪的最後結果,對別人也沒有幫助。不是說別人明說,你就能解悟了,證悟更不可能。(25年4月4日)

五、君若蘭對五蘊的觀行思路和體驗

一隻蒼蠅落在腿上,感覺癢、厭煩。其實腿即色陰,四大假合;癢即受陰,受陰皆苦,無來無去;取相、推理即想陰,蒼蠅也是假象,癢只是一種覺受,也是假象,為蒼蠅、覺受取名相,加意義就是想陰。決定驅趕、意識運行的過程、覺受的那個時間過程即行陰,行陰緣識產生,也是隨緣而來,隨緣而滅。了別這一切的是識陰:識由如來藏種子產生,也是隨緣而來,隨緣而滅。

五蘊因緣和合,變化無常,變化不恒定即空。執著就有苦,苦受也是假象。這一切不恒定、無主宰即無我性。

再看蒼蠅爬腿,腿癢還在,內心厭惡感消失,隨手輕輕一揮,蒼蠅飛去。事件剛發生過,又似乎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五蘊了不可得,無我在、無我所在。我觀蒼蠅爬腿,空對空,哪裡可得?此時內心不刻意,一片安靜。

這是弟子為了通過事例把理論弄清楚的思路,所以很粗淺。理論理清晰後,弟子會一點點不貪多的深入觀。就像師父說的,面對現象,意識盡量少加入,直接觀。把握核心,繼續精進。

評:觀行的思路清晰,具體觀行時,一方面要具足禪定,一方面精力要集中在一個點上,突破一個點,才能以點帶面的證得整體五蘊無我。要想有最真實的觀行,有最真實的體驗,在觀行時,應該盡量按照四念處經裡教的方法如實觀行,有什麼就觀什麼,覺知到什麼就觀什麼,不用去想象和代入。四念處經裡教導如何觀行呢?是不動意識的、面對諸般現象的直接體驗和觀察,依據事實,不要腦補,大家好好品一品這樣的觀行境界。如果做不到這點,就要深修禪定,如果定力不足,就會都落在分析上了,直感就少,現量也很少。

在現代佛教修行中,幾乎所有的團體弘法者都教的是意識觀行、意識體驗、意識感覺、意識體會、意識分析,根本涉及不到意根的修行。結果得到的就不是真實的體驗和觀行,不是客觀的觀行,是加上了主觀意識的分析、理解和想象,虛幻的成分非常多,隨行者根本分不清這是不是真觀行、真參究、真修行,只覺得這樣思惟比較容易,不用太費功夫,容易出成果,所以假證果才普遍存在,其實修行哪有如此簡單和容易?哪有那麼多凡夫根性的能轉變成聖賢?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