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4-10-29 21:40:30 阅读: 2400

第四章  性障和烦恼篇(2)

三十一、如何抓住烦恼贼

修行到有一定觉悟的人,会经常回光返照自己,就能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我总是要冒出头来,这是好事,没有觉悟的人就发现不了。发现冒出头的那个我时,就观察这个我,看看他到底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是如何生起的,如何灭去的,如何运作的,心行如何,有什么目的。常常如此观察,必有重大发现。

这样修行的人,就不要刻意的压制自己,让烦恼冒出头,然后抓住它进行审判,搞清他的来龙去脉,就会大有收获。以后断烦恼也是这样,不要刻意压制烦恼,看烦恼起处,快速的抓住它,好好审判审查一番,定能改造。修行还是在娑婆世间里好修行,处处是擒贼的机缘,只要能擒住贼,就能识得他,自家宝藏就不会再损失了。

三十二、人心不平,是非纷争,为什么不平?心中有四相,相有好坏和凹凸,存于心中,所以心中不平。心本自平,不平的是那个见相的心,如何心平?把相抹平。如何抹平?观相平等一如,看透相的实质和本质。相的实质和本质是什么?不过七大种子组合而已,不过如来藏造就而已,岂有真实的相,而被我们所见?眼睛有翳病,见有高低、上下、美丑,病眼望空花,病去空花无。修行,就是除病见实相,除此无他!此为勉人,也为自勉。

那么遇到好争好斗之人怎么办?忍他,让他,再过几年看他;让他争,让他斗,让他第一,让他高大,把所有的相都让他置于心中。我们却要空掉所有的相,越空越好,越懦弱越好,越无我越好,四相空净,无挂无碍,心得解脱,常乐我净,成佛有余!这样,最后谁第一,谁得胜?智者无为,愚人有求!

一切争斗,都是与自心争,与自心斗,斗不着他人,只能斗自己。内心无明,见有他人,见有自我,见有利益可争。若无无明,不见自他,只见如来藏总持一切法,只见一真法界。

三十三、我们在面对是非,面对他人的过错时,在不能空掉和躲避这些境界,必须要解决这些人事时怎么办?应该观行人事境界的虚幻不实性,观行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事相。口中如果一定要谈论人事,也应该只是在意识心的层面来客观的作以评价,以如理的方式如理的解决,内心不要有所骚动,不要被人事情节所牵引,陷于其中而不能自拔,这样就会失去所有的觉照之力,我相、人相、众生相、事相全部现前,并且执以为实,心被事相所染污,染污的业种存入自己的如来藏中,后世果报自受,得不偿失。

岂有智者,以他人之过失,藏于自己心中,侵污自家田地,累及后世,不得清净。见他人之过失,回光返照自心,莫要责人而不责己。谁人修行谁人了,谁能代替他人修行,替人成就,而自己背负业果?无有此理!

三十四、学佛是用来觉照自心降伏烦恼的

很多人学佛学了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至今不知道学佛是为了什么,学了很多佛理,仍然不知道用之来觉照自心,降伏自心,改变自心,却偏偏用来觉照他人。以至于遇到烦恼的人事,心起大浪,久久无法平静,是非纷争不断,偏离了学佛修行的目的和方向。学的理仍然是理,遇到的事仍然是事,理事不能结合,也不能圆融,得不到自心的功德受用。如果学佛人看待事严重的脱离了理,变成了单独存在的事,所学的理,也就失去了意义。

那么应该如何面对娑婆世界的人事纠纷和烦恼呢?学过大乘法的人,都知道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幻化出来的,没有实际存在的人事物理,都是如来藏这个魔幻师依缘输出七大种子生成的。就像绘画师泼墨挥洒出的一幅幅画像,我们不要把画像当作真实之物,也不要把画像中的人物和风景当作真实,而去贪厌,所有的画像只不过是彩墨喷绘出来的,是一堆颜料的堆积而已,岂有智者去执著分别一堆堆的颜料,而生心动念。真正的智者也不应该面对如来藏用七大种子所堆积起来的人事物理和山河大地,而生执念。

多作此观行,常常觉照,就不会让自心陷于人事纠纷之中而不能自拔,以至于得不到学佛修行的真实利益,白白的用功于各种佛学理论知识的积累,画饼不能充饥。

三十五、每个人今生今世都经历过苦难、苦恼、波折、挫折,可是意识仍然不觉悟,遇到佛法,佛讲了苦谛的真实义,意识仍然不觉悟,还贪着苦,不肯出离。意识都如此,何况意根?众生愚痴、无明就是如此,亲身经历多少苦难,也不知反省自救,佛来救度也不接受。无明薄、善根深厚、烦恼轻微的人,遇到烦恼,就要想办法解决和躲避,愚痴人就会继续忍受,深陷其中也不肯自拔。记吃不记打。

意识知道自救吗?如果意识知道,佛陀来娑婆世界讲苦圣谛,也就没有必要了,可是佛陀讲完苦圣谛,对于我们末法时期的劣根人又有什么用?意识和意根有一个懂得自救,懂得苦,懂得要出离苦,也就用不着佛陀来救度了。可是现在佛陀再亲自来,作用也不大,众生无明太深重,愚痴不可救拔。

地藏经中描述:佛告阎罗天子: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是大菩萨,于百千劫,头头救拔如是众生,早令解脱。是罪报人,乃至堕大恶趣,菩萨以方便力,拔出根本业缘,而遣悟宿世之事。自是阎浮众生结恶习重,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阎浮众生结恶习重,从地狱里旋出旋入,出出进进,像回家一样频繁。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菩萨们都够有耐心的了,众生都不觉得惭愧!何等下劣!

三十六、如何忏魔除去罪魇

有很多人修学佛法以后,由对世间法上的利益追求,转入对修学佛法上的利益的追求,实际还是对自我的追求和执著,内心的我不断,我执不断,增益我见与我执。我要更多更多的弟子,我要更大更大的权利,我要更高更高的名声,我要更多众生的更多恭敬,所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心理感受舒服。可是这个心舒服的觉受有实在意义吗?众人追捧,我就舒服,这个舒服的觉受是意识心的感觉,这个意识心是生灭幻化的,本是虚妄,不能长久存在的,生来灭去,日夜都要断灭的。

真正的修行人,应该常常静下心来,时刻反观自心,我到底追求的是什么?我抓钱财,抓钱财的目的是什么?我现在贪图享受贪图觉受,其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过失?我有各种欲望,这些欲望最后的结局是什么?看清自己的内心,并且要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搞清楚自己修学佛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如何如理如法的通过修学佛法达到这个目的,而不会与自己最终的目标背道而驰。如果内心无所求,就能快速达到目的,我还追求什么?经常要问自己要什么?争来夺去图什么?能不能得到解脱?有没有实际意义?所追求的一切是否是如来藏幻化的影像?是不是求来还要失去,或者失去的更多?这样不如理的作意和追求,是束缚自己的枷锁更多,还是解脱的功德受用更多?

一个人想得到的越多,往往失去的就越多。我们学佛就是要减轻心灵的负担,不能被世间的虚妄相迷住了双眼,看别人要看得清楚,看自己更要看得清楚,时常这样反观自己。学佛如果都在相上贪,不在心上用功,因相上的贪着,在世间上你争我夺,出卖自己的灵魂,违心做事,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和心灵的负累。把佛法作为了争夺世间利益的工具,个人贪欲的工具,压倒他人的工具,实是罪过,祸患无穷。修行人如果不是想办法减轻自己和众生心上的烦恼,反而在烦恼上又增加了层层的枷锁,又造作种种的不善业,这样殃及佛教和众生,求升反堕,得不偿失,实在是无智之举,应速速悔改,除去罪魇。 

三十七、有为法不一定都是有漏的

四果罗汉的身口意行是有为法,地上菩萨的身口意行是有为法,却是与无漏相应的,无漏就是无烦恼性。但是习气免不了。

佛的身口意行完全彻底的无漏,却是有为法,佛度众生,现无量佛国土,都是有为法,都是无漏的。如果有为法不能无漏,众生学佛修行就无用。

当六七识断除了烦恼,其心行与无漏相应,六七识转识成智以后,更是与无漏相应,其智慧也是无漏的,不仅心行上无漏。

三十八、证果以后三恶道的业消除了,但是这些业要在人中受报,人中无论怎样受报,都比三恶道轻微。在人中最大的恶报,就是短寿,被人杀死或者是折磨致死也比三恶道苦受轻微。有六识心就有感受,就能感受苦乐和不苦不乐。圣人也是如此,只是圣人少于用心,心不在五欲六尘上,苦乐受很轻微。如果在意六尘,苦乐受也多一些。

有烦恼就有业行,就会做错事,开悟和证果以后,也是这样。如果烦恼轻微,做的错事就少,断除烦恼,错事就更少。断除烦恼以后,还有烦恼习气,也要有一点轻微的错误。直到八地菩萨我执断尽,烦恼习气断尽,那时就没有关于我的业行了。四地菩萨以上,有了四禅八定,有了神通,就没有什么苦受了,他们轻易也不来人间,尤其是七八地菩萨,根本没有必要来人间。

三十九、饮食对禅定的影响

饮食也是影响禅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身体里如果摄取过多的营养物质,超出了身体所需,身体就会有所反应;之后就影响识心,识心的反应就有些躁动不安,心念不清净,情绪不容易控制,或者是需要强制控制。这些营养不仅包括鱼肉类、烟酒类和葱蒜类等荤腥物质,也包括素食。如果素食营养过剩,也会造成身体和情绪上的过激反应,身体和心理负担增加,心不容易清净,就会影响禅定。

所以很多人抱怨禅定难修,那就要检查自己的饮食结构,是否是营养过多过剩。现在由于物质生活丰富多彩,人们贪着口腹和营养,过于爱惜色身和美味,以至于造成身心不清净,贪和嗔都不容易降伏,烦恼重,禅定当然就无法成就,佛法的观行和实证就难上加难。那么学佛虽然广博多闻,理论娴熟,口若悬河,其内心的实证终究不成就,只成个知解宗徒和理论杂家。

世尊在楞严经中要求弟子们断除荤腥,降伏欲心和嗔心,使得道业快速增进。但在现代社会中,物质生活太丰富,即使是素食,也同样影响身心的清净,增长欲心和嗔心,道业无法快速增进。这应该引起我们广大的学佛弟子的关注,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以利于修行。

四十、心软化的前提是要明得修行之理,学了佛法中的正确知见,知道世间一切法都是假相,并且历缘对境去磨练这个心消融这个心,心才能慢慢软化。要想证得无我,首先知道自我虚妄,观行自我是如何的虚妄,真认可了,才能证得无我。然而还有烦恼没有断,需要继续深入地观行,烦恼才能淡薄。欲界的需求减少了,证初禅,才开始一点一点地断除各种烦恼。在这之前,都是压伏烦恼,不是断。

断我见,证无我以后,才有能力破除意根对自我的执著,才是一个没有自我的人。而破除五阴十八界我的虚妄见以后,就有能力在身口意的各种活动中,发现一个真实而不虚妄,时刻都在起作用的真心如来藏。证初果与明心只差一个阶位,这其中,福德和智慧大大不同。后者需要的福德要大,智慧要深,要有无我智再加大乘智慧。说的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心,就会不知不觉地满足了这些条件,成为真实义的菩萨。只要努力不懈,都能成就。

四十一、佛法本是一剂清凉药,能让人心清凉得解脱。在什么情况下,这剂清凉药变成毒药,服之增加生死,趣向地狱三恶道?

以贪嗔痴的烦恼心去学法,学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无我的解脱功德,而是为了增加自我的砝码,以压倒一切人,凌灭一切人,驾驭一切人,控制一切人。

因此在佛法学得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性也就越来越强烈,就情不自禁的拿着佛法的刀杖砍杀一切,以至于烦恼和业障越来越增胜,贪嗔痴越来越严重,我性越来越强壮,这样在佛法中造作恶业之后,最终就趣向地狱,趣向三恶道,不但不得解脱,反而增长生死苦厄。

有些人追求明心见性,就是想当人上人,就是想超越于一切,站在一切人的肩膀上。这样的人不仅不能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反而增加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增加我执,生死系缚得越来越紧,这是颠倒众生。

最能救度众生生死烦恼的只有佛法这一清凉剂,如果把佛法知识当成自己获得世间法的砝码时,佛法就成为了烦恼散。那么这样的人,再也无药可救,学佛还不如不学。

四十二、初地菩萨之前比较容易造作的恶业,大约是改变佛陀修证的标的和轨道,所说法义不是佛意,扭曲佛的教法,贻误众生的法身慧命等等。还有互相争夺一些世俗利益的,以及造作一些诽谤业等等。关于这点,有几部佛经里记载了菩萨所造恶业的因缘果报,果报也很惨烈。

初地菩萨之前,都没有断除烦恼,还有轻微的烦恼有时要现行出来。严重的时候,也会造作比较大的恶业,这样大的恶业都与佛法修证方面有关,世俗法上的大恶业一般是不会造了,比如杀人放火之类的,这样大的恶业没有断我见的人也不会造,不学佛的人,也不会造。

四十三、真想解脱的学佛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仔细检查自己内心的各种觉受,检查自己在贪爱着什么,对什么事情在意,对什么事情花费着心思和精力。检查出来以后,就要分析这是什么心理,有什么意义,结果是什么。然后想办法对治自己的贪爱和觉受,修行就会扫除遮障,道业进步就快了。

我们无始劫以来的贪习很重,自己很不容易发觉,因为习惯了,习以为常了,只有过来人去掉贪习降伏贪习的人才能发觉自己和他人的贪心。就像久居香庭不觉香,久处粪缸不觉臭,香庭外的人才能闻到清香,粪缸外的人才能嗅出臭秽。

贪的范围很广,凡是欲界里的法,只要喜欢都是贪。那些擅长诗词歌赋的文豪,挥洒自如的画匠,几乎都去鬼道潇洒去了,因为那都属于贪,何况其他方面的,情情爱爱的更是贪,离不开鬼道受生。经常画马的,画得神似,死后投生马腹;经常写鬼类小说的,写得极神,死后投胎做鬼;脑子里经常想什么,死后就去与什么作伴。画匠画马非常专注,心与马相应,来世就托生为马;经常写鬼神小说的人,心都投入鬼神之中,与鬼神相应,死后就会做鬼;我们现在念佛,心与佛相应,就会出生在佛的身边。心与善相应,就会托生善道,心与恶相应,就会托生恶道。

鬼道的业报结束,还有一些福德,就去畜生道受生,畜生道业报结束,还剩一些福德的人,才会再回到人间受生。所以得人身的时间非常短暂,在三恶道的时间非常长,每个众生都是苦受多,乐受极少。所以我们还是为未来世着想,少享福,为后世多留一些福,福大才能尽快投生为人。

善根福德深厚的人在佛身边,受佛督导和熏染,修行非常快。没有佛,在断除烦恼的菩萨身边,在阿罗汉身边,修行也非常快,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心中的大贪心细一些还可以观察到,细微的贪极多,几乎没有人能观察得到,除非断烦恼的人。得人身的机会是多么微少,得人身的时间多么短暂,得人身证果得解脱多么稀少不易。已经得人身的我们,该如何把握这个难得的时机,精勤修证,得微少解脱,这是我们应该经常深思的问题。

四十四、智慧不足的时候,没办法依现量作判断,能判断准确需要有很高的智慧,有相当好的择法眼。很多人都把自己意识的理解当作是现量观察,如果是证据不够确凿的,就不可能是现量观察出来的,没有现量观察智慧的人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使在世俗法中也是这样。所以提个现量观察,要依现量判断,这也是非常难的事情。

很多人不能实事求是的观察到自己并没有现量观察智慧,对很多的法都不能现量观察,尤其是比较高深的法,更不能现量观察。但是众生往往都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有现量,这就没办法了。就像很多人都会说我学的法是正法,其他人学的都是邪法,我的师父是正师,其他师父都是邪师,我的观点都正确,别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有此严重的我执我所执,而从来不反思自己的错执。

众生难度就难在愚痴性上,因为愚痴而不知道自己愚痴。愚痴的范围极广极广,极细极细,细到九地菩萨十地菩萨还有深细的愚痴无明需要破除。一切的烦恼都是由愚痴引发出来,包括贪,包括嗔,包括慢,包括疑,包括所有的邪见。所以愚痴灭尽,烦恼就灭尽,无明就灭尽,那在佛法上再也不用学什么了,彻底毕业。

三恶道众生,还是畜生道众生最难度,因为有极重的愚痴性,因为愚痴,吸收不了什么法义,又不会反思。鬼道众生和地狱道众生,虽然恶业重,但是能听懂人语,能思考,就有办法去救度。

如果一个人没有现量智慧,想要依正教量,那也是不容易的。佛经白纸黑字,有多少人误解,有多少人错解?即使是原封不动一字不差的复述经文,声音发出来,抑扬顿挫,就能把经文的意思改变了。现在的大藏经里,有很多都是现代人又重新整理校对的,标点符号都给点错了。古文佛经的标点符号一般都是句号,现代人校对以后,就改成现代文的标点符号,然后经文的意思就扭了,看不出原意了。总之一句话,愚痴智慧就不足,智慧不足什么事也做不好。

四十五、慢心的危害性

很多人禁不住赞扬和批评,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我心,才出现慢心。三四果以前人人都有慢心,只不过因缘不具足的时候,慢心随眠隐藏着。等到有因缘现前的时候,慢心就要现行出来。几乎是人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只是时间长短不同深浅不同而已。

最卑微的人,一旦自己得势,往往是心最慢的人。因为卑微自卑也是慢心我心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我心,就不会觉得自卑了。所以有多自卑,就有多慢。

几乎所有的慢,都表现为世俗法方面的。比如有的人因为富贵多金而慢,有的人因为有地位高而慢,有的人因为有权势而慢,有的人因为相貌而慢,有的人因为有如意的家亲眷属而慢,有的人因为阅历广而慢,有的人因为有某种特长而慢,有的人因为自己聪明才智而慢,很多人因为色身的缘故而慢,多数人因为头脑智慧而慢。这些慢的种类颇多,都是内心里有我有我所,身见我见重而导致的。

慢心最障道,慢心最容易入魔。有的人一脸麻子自己看不到,却成天紧盯着别人的脸,天天检查别人,这就是内心有自有他的原因。

四十六、诽谤正法不能往生和解脱的原因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往生极乐世界的条件):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五逆罪是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杀父、杀母。正法是能够让众生解脱的正确的法义,包括大乘和小乘法。

为什么犯了五逆重罪不能往生极乐世界,甚至不能证果不能明心不能解脱?为什么诽谤正法不能证果不能明心不能解脱?

首先来说出佛身血,因为佛的业种已经彻底清净,感召不到任何恶业和恶缘,没有任何恶报。所以任何众生都不能杀佛,也不能伤害到佛,让佛的色身上流出血液。为什么还有出佛身血之说呢?佛的血脉就是法脉,就是佛法的流传,出佛身血就是让法脉失传断流,不能正常传播。佛法能让众生出离生死得解脱,出佛身血就是非常严重的了,这个恶业的果报就是无间地狱业,造这种恶业的人不能得解脱不能离开生死苦。

阿罗汉是断尽一切烦恼的解脱圣人,由于其解脱德人天都应该供养,叫作应供。八地以上菩萨的解脱证量相当于四果大阿罗汉,初地到七地菩萨的解脱证量相当于三果圣人,留一丝惑业,不取解脱果,不入解脱正位,以保证不入无余涅槃。尊重、供养阿罗汉的果报就是断除烦恼、得解脱、解除生死。那么反之,杀阿罗汉就不能解脱烦恼,不能得解脱,不能出离生死,所有能出离生死苦的解脱路全部都闭塞不通,因此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能证果,不能明心见性。

和合僧团,僧:梵文 Samgha,详称僧伽,指出家修行的男性佛教徒,意为众、大众、团契,广义也包括女众,男女出家众统称僧尼。僧伽是四人以上的一群依佛法的出家人所组织的一个宗教团体。如果没有出家身份和资格,就不属于僧尼,人数再多也够不成团体。至于圣义僧,必须是真正证果真正明心见性的僧人,意识假证果假明心的人仍然属于凡夫僧人,没有意识操控的时候,完全显露的是没有证果和明心的意根的本性,必随意根的思想见解和烦恼而生死轮回。

和合是指按照六合敬的宗旨在一起居住,六和敬就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如果意见观点不一致,就不是和合;如果都不遵守三皈五戒、八戒、比丘戒、比丘尼戒和菩萨戒,所修戒律内容不一致,不符合佛陀所制,就不是和合;如果色身不能居住共同处所,东西南北各处杂居,不是和合;如果内部之间互相争吵,互相谩骂,互相攻击拆台,是非纷争不断,更不是和合;如果见面在一起时都不舒服,内心气恼不悦,多有隔膜,也不是和合;如果众生之间利益不均,不管是什么样的利益,一方只做牺牲付出,没有回报,另一方只是索取和占有,同样不是和合。若违反其中一条,都不能构成和合僧团。

真正的和合僧团,能代替佛陀流传正法于千古,救度众生于生死火海之中,破坏之,则是破坏度众生出生死的舟筏,果报则是不能得解脱出生死苦,因此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能证果和明心。对于不和合的僧团则无此过,不和合的僧团能带给众生烦恼和苦果,让众生烦恼之上又增加烦恼,增加系缚和枷锁,生死更苦甚。

父母带给自己肉身,有此色身能遇正法修学,能有机缘得解脱,永久脱离生死,因此父母恩重如山,粉身碎骨也难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众生不但不供养,反而杀之,杀父杀母之罪,其重无比,死后无间地狱不得解脱,因此杀父杀母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能证果和明心。

正确的佛法,众生依之修学,就是解脱的因,能得解脱了生死。如果诽谤这些法义,那就是不信正法,信尚不足,岂能修学?不能修学,何能解脱?法如度生死海的舟筏,破坏了舟筏,众生凭何能度生死海?诽谤了正法,不但自己不信,也阻止了其他人信受,其罪甚大,自己必不能出离生死得解脱,因此不能往生极乐世界,不能证果,不能明心。

能让众生解脱的法,包括小乘四圣谛、十二因缘,也包括大乘的如来藏系列法,如般若方广唯识,五识六识七识和八识的理论,包括戒定慧三无漏学。四圣谛和十二因缘,让众生得小解脱,不能永久究竟解脱,大乘如来藏法能让众生永久真正究竟解脱。而第七识意根的法,能保证众生小解脱,也能保证众生大解脱,以至于究竟解脱。所有的解脱,不管什么程度,都在于意根的解脱,意根不解脱,都是假解脱,烦恼不能断,生死不能了,苦海不能出,不能涅槃清凉寂静。

犯五逆罪者少之又少,而诽谤正法越来越多,随处看见,普遍如此,因此劝导大众自己禅定智慧不足,证量不够,应该时时处处谨言慎行,没有资格当评委的时候,默默修持自己,尽管暂时不能证果和明心,没有唯识种智,也要做个世间智者,不给自己招灾惹祸,不给自己解脱路上设置路障。

四十七、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娑婆世界里有十亿个南瞻部州地球,心量就应该扩展到所有地球的生命轮回上,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死轮回,也要考虑六道所有众生的生死问题。心应该站在一个制高点上观察一切法,不要再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地球上,更不要局限在自己个人私利上。如果只局限在自己眼前的小利益,其心量和智慧就过于狭隘了,被自己五受阴所迷惑和遮止住了,这样后世只有生死苦痛,没有一丝快乐了。

慢心重的人观察一下,自己在十亿个地球里是否渺小到不能再渺小了?拥有一项技能,懂得一些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权势地位和资产等等,又算得了什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半瓶子的最容易慢,因为有一点,还不足,就有空间晃荡。满了的人,因为眼界开阔,见识广大,眼里装的是广阔天地,心量也大,就不把自己太当回事了。其实我们每个人在十亿个地球里能算老几?即使修到几地菩萨,也得问自己:我算老几?十方世界八地菩萨数不胜数,十地菩萨数不胜数,自己算什么?

但是另一方面,菩萨戒里佛也要求菩萨一定要认识到菩萨的尊贵,菩萨不能轻贱自己,要好好保护自己,不能让自己随便处于危险境地。因为一个发了菩提心的菩萨,从发菩提心开始直至成佛,能利乐无数众生,无边无际的众生会因菩萨的发心而被救度出生死火坑。

我们算一算,十亿个地球上,究竟有多少众生?人类有多少,鬼类有多少,地狱众生有多少,畜生道众生有多少,大畜生如大鹏金翅鸟有多少,一直到最微小肉眼见不到的细菌众生有多少,任何人绝对想象不出来,不要说计算了,无数台电脑也算不出来。单独一个众生身体上的细菌就数不清了,何况空中的,所有众生身上的细菌众生。所以我们每位菩萨都任重而道远,好好保重自己,只是不要有太重的慢心。我们都曾经被很多佛菩萨救度过,因此就要发心同样的救度其他有缘众生,以报佛菩萨的救度之恩德,报无数众生养育自己和亲人的恩德。

四十八、如何断除贪爱烦恼

修行是为了断除贪爱,贪爱是在六根触六尘处生起,那就要在六根触六尘处止住贪爱。在眼根触色尘时,心不生起贪爱,就止住了贪爱;在耳根触声尘时,心不生起贪爱,就止住了贪爱;在鼻根触香尘时,心不生起贪爱,就止住了贪爱;在舌根触味尘时,心不生起贪爱,就止住了贪爱;在身根触触尘时,心不生起贪爱,就止住了贪爱;在意根触法尘时,心不生起贪爱,就止住了贪爱。按照内心的贪爱习气,本来应该生起对色声香味触法的贪爱,因为修行有力度,就制止了贪爱的现起,止住了贪爱,这就是修行之功,没有贪爱,就是修行之德,于是修行就出生了功德。德,就是品德,德行,是心的善的行相,有善就趣向于解脱,有善就近于自在,贪嗔痴烦恼就是束缚,不解脱,不自在。

功德不是容易出现的,因为无始劫以来的贪嗔痴烦恼根深蒂固,习气深重,不容易降伏和拔除,要经过长久多劫的思惟观行,观行贪爱之苦,一点点的降伏贪爱,如果不知道贪爱之苦,就不能降伏贪爱。因为众生都喜欢乐,都趣向于乐,躲避苦,如果现前观察到了苦,才会选择躲避苦,消除苦患。所以修行的第一步,要观察苦,认识苦,感知苦,才能把心从触六尘处缩回去,不深入到六尘之中,就不出生贪爱苦。没有第一步的观苦、知苦,就没有第二步的断集,也没有第三步的慕灭,也就没有第四步的修道。所以一个人能发起道心是非常不容易的,贪爱习性使然。

四十九、那么多人成天说大道至简,简在哪里?简在这里,只要放下自我,剔除自我,就达到无我了。但是做起来就不简单了,为什么?习气根深蒂固,自心遮障太严重了,以至于很难放下自我,就是连看破自我都是那样的难,更别说放下了。

学佛修行的目标就是要证得无我和解脱,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追求个人自我的利益呢?这不与自己初衷背道而驰吗?学佛不能证得无我之果的原因,就是心中有个我,不与无我相应。有我就是绊脚石和拦路虎,何不尽快除去?

有智慧者,就不要一边追求无我之果,一边还以自我为中心,维护袒护各种我,追求小我的私利,与道相逆相违,这样就不聪明了。何至于如此矛盾?还不是无始劫以来的执我的烦恼习气造成的,如果自己不知不观察自心里的这种烦恼污秽,不想办法对治,总是随顺于我心我性,那何时能得到无我解脱?是解脱自在舒适,还是自我束缚自在舒适?两者比较,选择哪个?那么多人都是想的明白,做的糊涂,所以才不能证得无我之理,得不到解脱之果。

学佛修行需要有福德善根,没有在佛法中种过善根福德的,自然就不能在佛法有所受益。那些不皈依三宝,也不皈依佛的人,纵然世智辩聪,也不得智慧解脱。所以世俗人再聪明伶俐,也仍然不具佛法上的智慧,不是佛法中人。佛法只能度那些皈依于佛教,信重于佛教,愿意在三宝中种植善根福德之人。不愿意皈依三宝的人很难度化,他们即使来学法,也是搞研究,拿佛法作为消遣,不能证果和开悟以求得佛法上的利益。因为没有信根,也就没有五根,没有五根就没有五力,也就不能具足三十七道品,因此无法深入观行证果和明心,成为佛法中人。

五十、纵观一切众生,无不是贪爱六尘上的乐触,不肯放弃对六尘的触受。实际上贪爱都是苦受,没有乐受,可是众生都处于贪爱苦中而不自知。无数学佛人,学佛的目的还是为了享受世俗生活,追求于乐受,可是结果都是苦,只是无始劫来没有智慧认识到此理,盲目的追求乐,却没有真正享受到乐,这就是愚痴。愚痴烦恼最难摆脱,世尊苦口婆心的劝导,众生仍然处于愚痴无明之中,修行容易吗?非常不容易。所以才说,最初断我见之难,难于登天,应该看到这点,实事求是,不要自大。

五十一、修行的目的,不能盯着果位,果位是副产品,以降伏烦恼,去除无明为目标,以获得大智慧无量智慧为目标,以救度众生为目标,有这样的目标就纯正没有障碍了。

戒定慧实质就是戒心定心,使心生智慧。戒就是戒除烦恼,戒除我性,戒除遮障,这是戒的根本作用。戒除遮障,心不起非,才能有定,思惟深透,从而发起智慧。

五十二、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破除一切无明,得到解脱。没有无明就没有烦恼,没有生死,没有束缚,一切烦恼因无明而来。如果把修行与其他方面挂钩,那就是无明,不得解脱。

而要想去除无明断除我心得解脱,离不开帮助他人共同得解脱。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获得福德资粮,获得一切无我的见道资粮,培养自己无我的解脱心,培养自己慈悲喜舍菩提心,所以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二者之间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

有多少人学佛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知识,用掌握的知识理论,来获取世间的名闻利养,获取他人的恭敬,获取能够支配他人的权势,获得一个更强大的我。这样就增加了无明,更加束缚,更加不解脱,这样的知识理论,就是烦恼。而实证之后,却不如此,自心有相应一部分的解脱和轻安,同时也能带给其他人清凉,改善周围环境,能够利乐他人,自他都得利益。

众生的无明几大劫说不尽,如果有空能一点点的数落出来,会有多少人惊讶不已,自己原来怎样也想不到,内心都是无明。找不到什么法不是由于无明而生起的,谁都有无明,什么时候都有无明,任何事情上都有无明,无明广泛而普遍的存在。能找出明来都很困难,当有人认为自己没有无明都是明时,那就是无明。愚痴漫天遍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无始劫以后,太多太多了。

五十三、如果没有修持,光是给别人讲,就像没有耳根的聋子给别人放音乐,音乐虽然好听,但自己一点也听不到,没有修持佛法的人也是如此。就像大海里的舟子(船夫),经常载人渡过大海,但有可能他自己会在大海里丧命,没有修持佛法的人也是这样。

五十四、现代人都不知道踏踏实实的修行,成天张口就说,到处说说说,不管说的是什么,究竟为什么,又图个什么?学佛修行难道就是为了彰显自我,让别人以为自己有修行懂得多?一些人想象力挺丰富,就是太欠缺实修实证,经常猜测佛法,而不是实际观行,还很自信。没有禅定的思惟都属于猜测,思惟离自己修证很遥远的佛法,也属于猜测,拿自己猜测的佛法跟人辩论,都属于彰显自我那类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