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4-09-05 09:38:21 阅读: 4660

第三章  阿罗汉篇

一、众生界不增不减,阿罗汉入涅槃不断灭

佛说阿罗汉只断烦恼的现行,不断习气,习气是从初地菩萨开始断,到七地满心才能断完。八地菩萨已经没有烦恼习气了,但还有尘沙无明没有断尽,断尽即成佛。大迦叶是俱解脱大阿罗汉,闻乐还起舞,这是习气,不是烦恼的现行。难陀比丘是大阿罗汉,讲法时眼睛先看女众,后看男众,这是习气,不是烦恼的现行。还有位阿罗汉,叫恒河女神为小俾,这是慢习,不是我慢的现行。这些习气阿罗汉们还没有能力断除,也照样能入涅槃,但不能成佛。

因为他们无始无明和尘沙无明都没有破除,没有证得法界实相,就是说还有愚痴,法界之理不懂的还非常多。世尊慈悲,在他们入涅槃前,特意在他们心中种大乘种子,有了这个种子,因缘成熟时,种子发芽,阿赖耶识又会生出六根,又产生几个识心出来,五蕴十八界具足。出生以后,由于大乘种子的作用,他们就会寻求明心见性,继而开悟证得实相。所以阿罗汉不等于佛,远远不如佛世尊。有一法不知就不是佛。佛的名称是一切种智,阿罗汉是一切智,没有种这个字,就是还不懂阿赖耶识的种子功能作用,要成就佛道还得要很久远很久远,如果不入涅槃,回心大乘道,还能快些。

涅槃是灭尽五蕴十八界一切法,佛为什么还要给他们种种子呢?这个种子如果种到七个识心里,而七个识心是都要灭的,种种子还有什么用处呢?肯定涅槃当中有不灭的,佛才这样良苦用心。当然是阿罗汉的第八识不灭,种子种到那里去,有朝一日才会发芽结果,阿罗汉就从涅槃中出来,有个色身继续修行。

佛说过众生界不增不减,如果阿罗汉涅槃后,一无所有,第八识心也不在了,这个众生就会永远消失了,众生界就会减少。那么有一个人入涅槃,法界就少一个众生,有无数人入涅槃,法界就少了无数人;如果都学罗汉法入涅槃,就没有法界众生存在了,世界就是空无的。可能是这样吗?这样是与佛所说相违逆的。法界永远不增不减,众生数不会减少不会增加。阿罗汉入涅槃后,不是一无所有,不是断灭法。

佛的声闻弟子们随佛修学时,都是先知法住,后证涅槃,知道有一个法是常住不灭的,然后知道涅槃是灭掉五蕴十八界自己,都灭掉以后也不是断灭空,所以四果罗汉不害怕灭掉自己,敢于灭掉自己。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没有人愿意死后一了百了,一无所有了,众生都不愿意永远从法界当中消失。

二、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大阿罗汉,三明:漏尽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是贪嗔痴慢疑恶见的烦恼现行全部断尽,没有见惑和思惑了;天眼明,发起天眼通,天上地下大千世界都能观察到;宿命明,能知自他前后各八万大劫事。六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外道只能得前五通,不能得漏尽通。俱解脱兼具慧解脱和定解脱,慧解脱,禅定达到初禅定,有解脱生死的智慧,以智慧出离三界;定解脱,有四禅八定和神通,没有解脱智,寿终能够依靠禅定出离三界,得到解脱,具有慧解脱和定解脱的两种功德,就是俱解脱的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

三、阿罗汉的修行结果是断我见、断我执、证罗汉果。通过修行四圣谛法,观行五阴十八界的虚妄,证得五阴十八界确实不是我,就断了五阴为我的错误知见,证初果;贪嗔痴非常淡薄时,成为二果;继而修出初禅定,断贪爱,断嗔恚,成为三果;断除我慢,断除对色界无色界的贪爱,断尽五阴的执著,就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

菩萨们的修行结果是明心见性,证得真心自性,从而一方面证得五阴十八界的虚妄,一方面知道第八识在五阴身中的运作,这样智慧就打开了,有了根本无分别智。刚开悟时的果位一般是住位菩萨,以后再证得如幻观,阳炎观,如梦观,成为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再证得一分无生法忍慧,就入初地,入如来家,成为圣人,之前都是贤人。如果前世很多世都悟过,今世再开悟,就不一定是第七住位,也许要高些。所以开悟时,每个人所悟深浅不一,悟的越深,果位越高。

要想明心开悟,成为大乘菩萨,就要修行菩萨六度。六度可以一度一度修行,也可以齐修,各个时期修行的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应该着重修最基础的以及比较薄弱的部分。如果布施和持戒两方面比较弱,应该重点修这两度,后边的也应该同时修;如果定力比较弱,也要练习禅定,加强定力。持戒方面,五戒和菩萨戒都要尽量受持,先皈依受五戒,守持好了,再受菩萨戒。最后一个般若度,般若的熏俢应该贯穿整个修行过程。

四、要想成佛,不能只想出离,那将来就像阿罗汉一样离开三界,不能成佛,众生也没有人救度。下定决心,命令自己必须舍弃一切,这就是阿罗汉只知自利的思想,舍弃一切,就没有五蕴在世间继续修行,也不能成就佛道。要想成佛,有一点出离心就够了,如果生起强烈的出离心,那就是走小乘路,将来必入涅槃,灭掉一切法,什么也不要了,那么就不能成佛。世界也不要,思想也不要,那就没有五蕴世间,没有修行的工具和环境了。把自己这颗心和外物全部舍弃,是舍弃修道的工具,那就不能成佛。

五、佛教中的果位,是以证得智慧的境界来划分的,因为是智慧解脱,智慧成佛。比如修习小乘的四圣谛法,断我见,获得人无我的智慧为初果,获得解脱的一切智的智慧为四果罗汉。中乘的缘觉修习十二因缘法,同样是证得人无我的智慧,但是这种无我的智慧要高于阿罗汉们。缘觉辟支佛修习因缘法,能够思惟推算到众生生老病死的根源和来源,根源是无明,来源是第八识。这个智慧要远远高于修四圣谛法的罗汉们,而且独觉佛还能够在没有佛和法住世的情况下,自己独自觉悟,智慧更是高深。

他们都是获得解脱,出离生死,但是智慧境界差异极大,所以中乘辟支佛的果位要高于小乘阿罗汉的果位。还有更高的大乘菩萨的果位,大乘菩萨们明心时,也证得了人无我智,不仅像缘觉们一样知道了众生的来源是第八识, 而且证得了第八识这个自性清净涅槃,这个智慧更高深,是声闻缘觉们所望尘莫及的。

大乘菩萨们不仅如声闻缘觉们一样证得人无我,还能证得法无我,不仅能够如声闻缘觉一样断除烦恼,还能够断除烦恼的习气。同样都是获得解脱,其智慧境界不可同日而语。大乘菩萨们不仅能像声闻缘觉一样断除分段生死,获得有余和无余涅槃,也能断除变易生死,最终达到无生死的大涅槃——佛地的无住处涅槃。那就是说菩萨们能够获得四种涅槃,声闻缘觉只能获得两种涅槃。菩萨的智慧深广无边, 所以获得大菩提果,声闻缘觉的智慧有限,所获得的是中菩提果和小菩提果。智慧是一切力量的来源。

六、阿罗汉涅槃以后,任何一个世俗法都不会留下,意根一灭,带走万法,都不存在了。剩下的第八识,没有任何相,佛眼也觑不见。既然除了第八识如来藏,都是不牢固的,不久住的,早晚要灭去,我们何必那么贪执,随缘度日有多好?

七、四果阿罗汉回到世俗界,就从四果退回到三果,重新出家远离世俗以后,又成为四果阿罗汉。四果阿罗汉能退,三果当然也能退。禅定也能消失,心行也会退。乃至于二果能退回初果。四果阿罗汉断除执著,还会退回,生起执著,何况三果。

佛经中有具体事例为证,没有证得那个果位,不能体会。身在低位看不明白高位,也评论不了高位。掌握事实真相,只有亲身体会。就像现在很多人,明明处于凡夫阶段,成天辩论佛地的境界,争得面红耳赤,都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

八、供养的含义比较广,奉持是供养,给与所需是供养,依教奉行是供养,尊重是供养,信受是供养,礼拜是供养,读诵是供养,忆念是供养,赞叹是供养。

阿罗汉断尽烦恼和我执,其心超越了欲界色界无色界,是世间第一,当然值得世间人天大众供养。菩萨断除烦恼,留惑润生,自利利他,舍己为众生,更值得人天大众供养。所有众生都应当供养佛菩萨和阿罗汉,只要有供养的能力,并且懂得供养。一条狗也可以供养佛菩萨和阿罗汉,狮子老虎都可以供养,做佛菩萨阿罗汉的侍卫和随从,尊重礼拜,听从教导,都是供养,得福无量。乃至于细菌为佛菩萨的饮食发酵,也是一种供养,只是细菌无知无心,其所得福甚微。鬼神更可以供养三宝,在三宝田地中种福,以乘三宝加持力而得脱恶道,获得解脱果。

九、当对境界没有贪时,就是三果人,已经断除了贪和嗔烦恼的现行。对境界没有执著时,就是四果阿罗汉,断除了意根的我执和对三界的贪爱。三果以前心再清净,也是压伏烦恼,不是断烦恼,烦恼藏在内心里,少有表现,但是重大事情出现时,一定藏不住,一定会表现出烦恼,让烦恼现行。能真正全面检查出自己烦恼的人,非常少,所以往往就认为自己没有烦恼了,或者是认为自己是二果了,其实离二果差得很远。

十、阿罗汉因为灭除了三界世间的生死业种,不再留恋三界,命终时不仅灭掉五阴身,意根的思心所也不决定继续留存,如来藏就不再出生意根的识种子,于是意根就灭去,只剩下一个如来藏,成为了无余涅槃的那种状况。

如果阿罗汉在涅槃之前熏修了大乘佛法,听闻了佛陀讲的大乘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乘法的种子就种下了,存在如来藏里。阿罗汉的如来藏叫作异熟识,异熟识里的大乘种子早晚要成熟,要生根发芽。在无余涅槃里,异熟识一旦了别到大乘种子的缘熟了,异熟识就依缘而出生意根的识种子,意根就出生了,于是意根还是要有个色身作为依托,于是异熟识为祂出生了中阴身,在中阴身里,意根还是要想依托个真正的色身,于是就依业种和缘投胎,出生在三界中。长大以后,大乘法缘熟,就投身到大乘法的修学当中,生生世世作菩萨,最后终于成就佛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