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4-10-31 21:06:16 阅读: 3710

第十三章  证果与明心篇

一、实,在在处处,满目青山无荒草。一茎叶一根草一缕丝,是实无虚,却无踪迹。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在在处处,何处不是?从前心盲眼更盲,如今满眼是金光。这是悟道者的感慨。

证果和明心的条件具足,遇到因缘,不管是什么因缘,都能证果和明心。如果遇见佛讲法更能证果和明心见性了,佛的威德和加持力是非常大的,佛讲法的法会磁场效应也是相当大的。况且佛世的修行人普遍都有甚深禅定,心地都很清净,都有出离心,烦恼都轻微,善根福德都深厚,所以一闻法,就能随着佛的音声观行思惟,立即就能证果和明心。

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跟佛世的众生根基没法比,善根轻鲜福又薄,内心浮躁,大都没有禅定,佛法再细,也不能入心,所以都无法真正的实证什么果位,最多理解理解,就很不错了。正因为众生普遍都没有禅定,无法具足禅定,所以就出现一种说法,不用修定直接就可以观行佛法,可是没有禅定如何有观行能力?能观行出什么?能观行多长时间?能观行到什么程度?每个人自己可以试验一下,有禅定之前的观行,与有禅定之后的观行,其效果差别有多大,可以说差别太大了,本质上就不是一回事。

一个法义,有禅定时思惟和没有禅定时思惟,就是天差和地别。所以很多人思惟佛法,根本不能真正理解,错会误会太多,根本不能理解真实义,要想实际证得和现量观行,那真是太难太难。即使这样,很多人还非常相信自己的理解力,动不动援引一段经文,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实经文的意思和自己的观点并不一致,自己错会很多,也不自知。

不少研究经典的人,根本不能如实理解透彻经典的真正义理,还觉得自己很能。其实佛法根本不是搞研究能研究得出来的,必须在甚深禅定中如理思惟观行参究,才能真正理解真正实证,研究不能实证。

一些人往往是看佛经里记载,众生在听佛讲法的当下就证果和明心了,那些人也没有修禅定,直接就证果了,好像是只要能闻法,稍微一思惟就能证果,不用特意修定。这个误会相当大,不知道那些闻法当下证果的人,都已经具足了禅定,善根福德都深厚,只差因缘了,遇见佛讲法这样最殊胜的因缘,当然会非常容易的证果和明心见性了。

这些人只能看见证果人的最后结果,看不到证果的人已经走过了多长的修行路程,听佛讲法之前是如何用功的,如何发心和行持的,如何努力修禅定的,这些必要条件都不看,专门截取最后证果这一段,这是最严重的断章取义。

现代人浮躁得都想走捷径,越简单越直接越好,佛所走过的路都不想走,以为自己的办法比佛还实用,还直接,不用那么辛苦。难道说一个凡夫比佛高明,比佛还有智慧吗?佛的修行都是绕弯子,自己走的路最直接,不用打基础,不用付出任何代价,不用辛苦修定降伏自心,研究研究就能取得很大成果吗?研究出的果都是纸糊的,风一吹就散坏了,遇火就化了。如今世间假果太多,盖的都是萝卜印章,抵不住风吹草动,死后果报自知。

众生因为无明与业力的不同,就会招感不同的果报,就有不同的色身正报和生存环境的依报。业报结束以后,再进入另一个业报之中。由于业报不同,色身不同,大脑组织结构不同,显现出来的智慧不同,行为表现就不同。

二、悟前最好多消业,悟了以后不至于被业力压垮和转掉,白白悟一回。开悟时福德不足,一旦悟时,业障很快就出现,各种魔障干扰都会出现。定力再不足的,就会被拉下水,退回去,以至于道心退失。即使不退道,色身以及各方面的变故都很大,需要承受的压力可不小。

开悟要稳稳当当的水到渠成最好,各方面条件都不具足,福德欠缺,着急悟,即使能非常勉强的悟了,魔障纷至沓来,一般人很难承受得了。最可怕的是在强大的压力下退道,再回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平时应该多修福,多消业,多忏悔,少享福。到关键时刻有福德支撑着,愿力大的有愿力支撑着,有佛菩萨和护法神护持着,才能度过难关。

三、断我见是第六住位,明心是第七住位,不断我见,就不能明心。不断我见而明心,两个我现前,慢心深重,就要大闹特闹了。

如果不证得五蕴我的虚妄,怎么能与无我相应?不用证就觉得相应,那就是意识的自认为,没有根据,属于情思意解。意识的错觉,正是我性的表现,不了解自己和实情,就会给自己戴高帽子,很多人都是这样,什么法也没有证得,却认为自己心空了,没有四相了,如梦如幻了,要涅槃了,有相戒不用修了,开始修心地戒了等等,很快就高大起来了。这是对佛法修证的极大误会。

四、要想法身活,就要消灭五阴为我的邪念,不立五阴我,法身就容易被发现了。但是在寻觅法身的过程中有参究的念头,压伏住了世俗法的贪嗔痴念头,这样努力用功,有朝一日就能见到法身。

但是没有经过参究过程的悟,究竟算不算悟道,究竟结果如何,佛也说了不算,由因果和阎王说了算。死神最能说明问题,权利最大。如果非常希望自己是证果明心的人,非常希望自己是圣人,而不顾事实真相,这还是很严重的我,我一定是如何如何的,这就是我。如果真断我见无我了,真明心证得五蕴空了,应该充分展现自己解脱的心,自己是什么果位有什么果位都不重要,都没关系,无我了果也无,有我才有果。

有人会说,断我见和明心都是初果,初果没有断烦恼,烦恼与凡夫一样,是没有解脱功德的。那断我见与不断我见有什么区别?证初果没有一点点解脱的功德受用,明心证得如来藏没有一点点的解脱功德受用,与凡夫一样。那什么叫作果德?一切果都有德,证果以后,没有果德,那就只是一个名称,一个名相,没有任何意义。这个名称即使是佛给的,也不是本来就有的不生不灭的,因此也没有实质的意义。但是实证和妄语,都有各自的因果。

在真正开始修道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功德受用,在修三十七道品的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功德受用,只是那时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因为没有断我见就没有解脱。但是断我见明心以后,就有不同程度的解脱功德,初果有初果的解脱德,二果有二果的解脱德,三果有三果的解脱德,四果有四果的解脱德。虽然断烦恼是三果以后的事,但是初果人的烦恼与凡夫是有很大区别的,学佛人在修道过程中与没有开始修道的人,其烦恼也有一定的区别。否则学佛修行有什么用?

那么多人都喜欢果,为什么喜欢果而不注重事实?因为有一个严重的我和我执在作祟。即使佛特意给一个果,而自己的德与这个果并不相应,事实上并没有真正证果,那么自己还非常在意和执著这个果,也是我见和我执,仍然是一个我。这样得个假果,心里还很欢喜,到处宣传,到处耀武扬威,说明我性还是很重,不出生死,这叫作自欺欺人。

真正修行人,应该不理会什么果的,应该注重内心是否有所改变,是否是真解脱了,修行是否有了功德受用。如果真有了功德受用,即使佛不给证书,所有人都不承认自己得果,实际上你自己还是有果有解脱证量,能得解脱的。反之,如果自己没有功德受用,没有真正的解脱证量,即使佛给发个证书,所有人都恭敬你是大德罗汉菩萨,但实际上自己仍然是凡夫,仍然处于生死业障之中。

每个人学佛修行求的都是真正的解脱,真正的道业,而不是虚荣,虚荣的东西不可靠,带来的仍然是虚荣,犹如肥皂泡。我们不要看着肥皂泡很美丽,不要喜欢泡影,要求实际,要得真实。说归说,实际做起来很难,只有在证果浪潮过去之后,佛教界才能开始务实,现在属于猛烈的追求果和荣耀时期,真正修行人难遇。繁华褪尽,真实才能显露出来。

五、二乘行者分为已见道和未见道的行者。已见道的行者因为证得了五阴十八界生灭变异没有真实性,没有我的主宰性,证得无我三昧,破除了四相,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获得了法眼净,因此心中对四相有空的感觉不真实的感觉,在人我四相上有为法越来越少。由于有道共戒的原因,内心自然贪欲减轻,人我是非减轻,能降伏烦恼。修出初禅定以后,烦恼断除,贪欲和嗔恚烦恼灭尽,这时与异性接触,没有爱欲心,内心是自在无碍的。但是由于有出家的戒律,要为众生示现做榜样,也为了不让众生误会,三四果人在言行举止上都遵守戒律,符合规范,内心却是无拘束的。

出家人是众生的依止,在外表上要讲究威仪,众生见了才能对三宝心生恭敬,才能种下善根。佛世时世尊创立僧团,一是为了众生离俗得解脱,二是做众生的依止,引导众生离俗归依三宝,种下解脱的种子。每个出家人不管是否见道,都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戒律,言行规范,具诸威仪。他们托钵乞食时,接触的众生多,更应该具诸威仪,免得被众生耻笑,造下恶业得恶果报。所以他们乞食时,走在路上,低头眼视前路,不左右顾盼,也不斜视,不会抬头直视面前众人,遇见斋主,当然也不会去分辨是男是女,是美是丑,接过钵饭转身就走,没有客套话。因为行者们一心想解脱生死,所以心不在六尘境界上,也不在世俗上,这样才能证道,才能保证不被世俗五欲六尘所羁绊。

声闻人在三果以后,烦恼是断除而不是伏除,因为是断除,才能不被五欲六尘所牵绊,而能脱离三界,得解脱。伏除烦恼是压伏烦恼,是在二果之前,尤其是在见道之前降伏烦恼,三果才能断除烦恼,伏除不能脱离烦恼,不能得解脱。

而大乘菩萨的修行,也离不开声闻行者所行,离开小乘的修行,不名菩萨,只能是凡夫。菩萨最开始在个人修道过程中,也都像声闻人一样,遵守戒律,具诸威仪,为众生做表率。由于遵守戒律,才能获得禅定,从而见道。菩萨也要从小乘断我见开始起修,不证果就不能大乘见道。小乘的戒定慧和见道得法眼净,大乘菩萨们都不能越过,否则既没有大乘菩萨,也没有小乘行者。

菩萨们在小乘见道证初果以后,还要继续加修初禅定,以断除五下分结,三缚结加贪欲和嗔恚烦恼。然后才有资格在大乘法中过禅宗三关,以及阳炎关和如梦观,进而有资格入初地。入初地以后,刻意不断尽烦恼,不取阿罗汉那种正性离生,也就是不取证四果阿罗汉的果位,保留极微小的烦恼不断,才能不入无余涅槃中,入无余涅槃就断了佛种。

菩萨再怎样急着开悟,也不能越过小乘各个关口。如果故意想越过去,那么这个人就不是一个真正修行人,更谈不上大乘菩萨了。一个具足四相和烦恼的菩萨即非菩萨,与凡夫等同。如果菩萨有着急开悟的心行,这个心就是有所求的心,不是无为心。有私人目的的心,一定有四相,有烦恼,那就是凡夫心。与凡夫心相应,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真正的菩萨一定是破相的菩萨,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者相,也没有证果相和开悟相。有这些相者,即为凡夫。

六、断我见在先明心其后

一切法的修证,最初都是从降伏身见,断除身见开始。在众生无始劫以来最初接触佛法时,都是从认识五阴的色阴开始,不知道修了多少劫,善根福德深厚了,才接触到大乘菩萨法,逐渐认识到自身当中有个真心如来藏是自己的本心。但这时仍然没有降伏身见和我见,何况断除。

断除我见既然在明心之前,那就是菩萨的七住位之前,断除我见假我倒下之后,真心才能被发现,这时明心就是住位的第七住果位。所以一定是断我见在先,证得真心在后。即使大乘菩萨参禅,在参究的过程中,也都是要逐渐的降伏身见和我见,再断除身见和我见。没有明心之后身见我见还仍然存在的道理,如果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说明此人并没有明心,没有经过真正的参禅阶段,也没有深入的参究,他的果位来得有些蹊跷,或者说来路不明。

七、在哪里造业,就要在哪里真诚忏悔,发誓不再犯,在多少人面前造业,就在多少人面前真诚忏悔。如果恶业的影响非常大,学法已经到了相当程度,可以采取实相忏悔。实相忏悔分为两种,一个是按照小乘的无生理忏悔,定中观察五阴的不真实性,五阴所造作的身口意业行的不真实性,证得初果或者是初果向,得到法眼净就能忏悔清净。

另一个是按照大乘法的如来藏无生理忏悔,观行刚才的身口意行是如何出现的,最后证得自己的身口意行都是如来藏一点点出生的,没有身口意行的真实性,五阴是虚妄的,依五阴而有的身口意行也就是虚妄的,业就消了。当然必须具足未到地定,才有希望实证如来藏,之后才能观察出身口意究竟是如何由如来藏出生的。一旦证得佛法,三恶道业皆消除,包括无始劫以来的三恶道罪业。但是这非常不容易,需要相当好的善根、福德、禅定、智慧,以及因缘。

八、缺少定力和福德,即使勉强明心了,以后的进步都会很慢,定不足而明心了,觉明时间非常短,后续的禅定就不容易生起,贪嗔痴烦恼不能减轻;因为定力不足,观行的智慧也不容易生起,很多法就观行不到。证果和明心,一定要在极好的定力下去获得,然后禅定就能迅速地生起来,借此机会,不久就能修到初禅,过了这个时候,初禅定就不容易生起,二果三果不容易获得,禅宗二三关就不容易过去,那么今世想进入初地,就没有指望了。

九、禅宗三关,是智慧增进的关口。第一关证如来藏,第二关见如来藏性也就是佛性,在六尘上都能见到如来藏所起的作用。第三关是牢关,过了这一关,生死大事就能解决,有能力入涅槃。禅宗的参禅了毕,再往下就要学方广唯识了。

禅宗证悟时就相当于小乘的初果,第三关就相当于小乘的三四果,取大乘果同时就有小乘果,而证小乘果,不一定有大乘果,说明大乘包含小乘。罗汉见空是见人我的空,知道五阴十八界是空,不是我,还没有证得如来藏。菩萨见空,是证得如来藏是真实的,是空性心,同时知道如来藏所产生的五阴十八界法是空,二者都证空,内容不完全一样。

十、烦恼垢及染污垢,在断我见或者明心见性以后才能修断,在这之前都是压伏烦恼,表面上虽然不现起,其实烦恼还在隐藏着。在断我见或明心见性之后,知道五阴确实不是真实的我,内心的我就松动了,禅定才能现起并且渐渐深入。修出初禅定以后,贪嗔痴烦恼才能一个一个的断除,意根对于自我的执著才能一点点的灭除,心地的烦恼污垢去除以后,心就变得清静了。

断了我见以后,知道五阴十八界法全部是虚妄的,以后再参禅证真心时,就不再把虚妄法当作真实的,最重要的是不再把意识心的各种细相当作第八识来悟,不会错悟。找到第八识时,就能观察祂是不是生灭的,是不是属于十八界里的法,有没有变异性,有没有无常性,发现祂确实是真实永远不变的,与七个识的体性大不相同;而且还能观察到第八识是如何产生五阴,如何与五阴七识配合产生万法,这样就可以确认这个心就是第八识真心,这才是真正的明心证悟。

在断我见的当下,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断除烦恼呢?这不一定,要看断我见之前烦恼降伏的程度禅定的修行程度。如果烦恼还是很重,总是要现行出来,定力又不是很好,烦恼的断除就需一定的时日,因此断除烦恼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世尊在世时,有人在听世尊讲法之前就已经修到很高的禅定,烦恼已经得到有效的降伏,他们在听法后心中确认五阴非我的当下,所有的烦恼一时全部脱落,当下成为阿罗汉。如果我们修行没有禅定的功夫,即使断了我见成为初果人,断烦恼也需要很长时间,也许一辈子也不能断烦恼,仍然只是个贪嗔痴烦恼具足的初果人。

十一、真要证得如来藏也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历劫以来,都执着五阴十八界的假相不放,执著七识的功能作用为我,为真实,那就遮蔽了自己的自性,让我们不识真法,只认假相。如果我们能先断我见,再参禅寻觅如来藏,就能比较容易一些。那就要修小乘法《阿含经》,断我见,成为初果、二果以后,把五阴十八界的假相一一排除,然后在这些假相里寻找真相。

在五阴生灭的虚妄法里,要寻找那颗不生不灭的明珠,断我见以后才能容易找到。因为把假相都排除掉,就能显出真相。在没断我见之前,就容易把五阴这些妄相当作明珠,如果把五阴当作明珠,那个真正的自性如来藏这颗明珠,就不容易找得到,真假混在一起不好辨别。等我们把五阴十八界都排除掉以后,就容易找到自性清净心,很快就进入佛门里了。

十二、佛的摄受力类似于催眠

勇施犯重悟无生事,是讲勇施菩萨出家受具足戒以后,犯了杀戒和淫戒两个重戒,命终应该堕入地狱受苦。由于他害怕自己的果报,就去找文殊菩萨救度,文殊菩萨领他去见佛,佛就给勇施菩萨分析,是否有勇施比丘这个人,是否有勇施比丘所杀的这个人,是否有杀人这件事,勇施菩萨当下思惟之后,就明心开悟悟无生,成为真正的菩萨,不仅仅是断我见证初果。勇施菩萨遇见佛是非常幸运的,不但消了业不会下地狱,还证悟成了菩萨,三恶道业都免。

世尊为勇施菩萨讲无生理的时候,就是用的催眠法。勇施菩萨当时极度恐慌、害怕、羞愧,心乱如麻,佛却能稳定他的心绪,引导他思惟人无我,引导他思惟背后的造作者,最后勇施菩萨的意根确认无我之理,证得了造作者,既断我见又明心。遇见佛为自己催眠,那要有多大的善根和福德。我们都应该多修福,将来遇见佛,给自己催眠,就能成为地上菩萨,成为圣人。

还有大涅槃经里,世尊为阿奢世王解心结时讲的断我见部分内容,相当的好。阿奢世王杀父以后,受了现世报,内心相当惶恐不安,见佛以后,佛为他消业,就问阿奢世王,你父亲这个人是真正有的吗?你是真正有的吗?有杀父这件事吗?阿奢世王听后思惟,说没有,之后就证得了无根信,没有证初果和初果向,还是因为杀父的业障遮止的缘故。有了无根信也能消地狱业, 命终可以生极乐世界。这也是佛对众生用的催眠法,有福德之人才能遇到。所以说福德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些人只为自己,不愿意修福,自私就是傻,自己不会得利益的。

十三、唯识的见道是在证三果四果以后

唯识见道主要是指证得一分唯识种智,小乘的修证是在三果以后,接近四果的时候,大乘的修证是在禅宗三关和如梦观以后。初地菩萨必须是小乘三果人,烦恼断除了,也许还有一点我慢和对五阴或者是三界世间的执著没有断除。

一般人学唯识法同样可以悟道,而且一旦开悟,其见地深细而究竟。从禅宗那里悟道,智慧稍微粗燥浅薄一些,因为般若智慧没有唯识智慧深细。

初地以上菩萨至七地菩萨,为了留惑润生,不可以入小乘四果阿罗汉的正位,不可以取证四果,否则必然涅槃。菩萨留一点点贪爱有利于在娑婆继续修行和弘法,其余的就没有任何必要了。

十四、任何一种理论,自己了解了之后,也理解了,懂得了,知道了,也会运用了,能对答如流了,能讲给他人听了,也能讲得明白了,心里清清楚楚了。

然,等于实证到了吗?等于是自己的理论、知见,等于是自己的见地吗?达到理论烂熟于心,并不难,对答如流,举一反三,也不难。难的是能走到求证阶段,去一步步的实证,而最难的是能顺利走过实证阶段,真正实证得到。

十五、众生要证得四果,成为俱解脱的大阿罗汉,非是一件简单的事。一般人能证得初果就已经是可喜的成就了,能免除三恶道业,永远不去三恶道。对于这样的成果,即使付出世间所有一切,都是非常非常值得的。如果用金钱交换这样的果报,无量亿也换不来,这是无价宝。对于在地狱三恶道的众生,他们即使拥有地球所有的资产,也未必能换得来一个人身。一个人无始劫以来的执著,用一生的时间灭去,相当于坐飞机一样,坐飞机也没有这样快。

断除世间贪执的三四果人学佛之前,在世间里生活往往看不惯世间里的一切,有时感觉很苦恼,自己的行为举止又处处与普通众生不同,好像异类分子一样,往往不理解为什么是这样。学佛以后才能明白,原来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的身口意行与其他人没有什么区别,众生贪嗔痴,自己也同样的贪嗔痴,众生的烦恼有多重,自己的烦恼也有多重,那么这个人今世证得初果也难,四果就别想了。

十六、涅槃有四种:第一种是自性清净心涅槃,菩萨明心时证得。这个涅槃是自性本心的不生不灭性、清净性、寂静性。

第二种涅槃是有余依涅槃,三四果人证得的,就是说罗汉有色身存在时,还有余苦可依,色身还会有一些苦受,比如病苦、天热之苦、蚊虫叮咬之苦等等,菩萨阿罗汉也能证得这种涅槃。

第三种涅槃是无余依涅槃,四果罗汉证得,命终时灭掉自己五阴,入涅槃,灰身泯智,再也没有任何苦受,苦就没有可以依赖的五阴身了。菩萨阿罗汉也会证得这种涅槃,但不会入涅槃中,不会永远灭度自己。

第四种涅槃是无住处涅槃,是佛所证得的。佛不住涅槃,也不住生死,是大解脱,究竟的解脱,有解脱色,因为慈悯于众生,要化现无数色身度脱众生,永远不舍弃众生。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