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4-10-31 19:47:25 阅读: 2667

第十二章  修行篇

一、供大家参考的修行功课

早晚各静坐至少半个小时,坐中可以背诵楞严咒或者心经,要慢慢的背诵,摄心的背诵。

每天能日行一善,如果做不到,每个星期行一善也可以。每天尽量修福,最好天天能供佛。其它的法,随缘随力修行。每天检查自己的戒行和心行,检查自己的起心动念,时常观照自心。读阿含经,明了五阴十八界的概念内涵,每天观行思惟一小段内容。读诵、背诵心经或者金刚经,能思惟一句话也好。行走坐卧时,心能缘于一法,或者背诵楞严咒,或者是心经,或者是念佛。有时间就思惟观行七个识的功能体性,再思惟第八识的功能体性。

每个人修行的内容和层次都不相同,自己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修行内容,不要空过任何一天。每天再回光返照,检查一下内心,看看烦恼是否轻微一点了;心境是否平静,没有波澜了;对世俗的追求和挂念是否减少了;是否不太喜欢享受了;是否渐渐的有了一点出离心;心地是否变得淳厚了;世俗智慧和佛法的智慧,是否增加了;对自己的修行是否信心很大了;每天心理攀缘是否减少了;内心是否清明愉悦了;处理事情是否周全了……

二、知识不等于证量,现代人知识很丰富,因为缺少福德和禅定,不能证得,也就没有受用,生死问题不能解决。过去人听经闻法实属不易,可是实证却很容易,一但遇到真正的佛法,明心见性的法,就有能力参究,实证很快,很多人都有证量,有佛法的真实受用。菩萨修行的果位,以实际证量为准,不以知识多少来决定。每种观行没有作好,即使学富五车,仍然不是相应的菩萨果位,因为没有证量,没有实际证得。

相反,即使没有多少文化和学识,没有学过很多的佛法,可是一接触到真正的佛法,就能思惟观行出来,以此为基础,还能观行出来更多的佛法,那他的证量就很了不得,比学富五车的人要高,生生世世都能得到佛法的受益。现在有好多人都说自己证果了,自己明心了,是否真是这样,还是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并没有实际证得,自己应该认真仔细的检查一下,生死大事含糊不得。

三、末法时期大多数众生都是口头禅,对所学的法都是理解的成分多,实证的少。定力不足,很难实证,侃侃而谈也没有用,那不是自己所有的证量。如果自己修不出来的内容,众生不愿意修的内容,都给否定掉,把菩萨六度暗暗的去掉几条,佛法都给掐头去尾,佛教正法灭掉的就快了,众生就会长期处在生死火坑里不能自拔。有的人不考虑佛陀的教诲,不考虑佛教事业的发展前途,只是一厢情愿随顺自己的不正观念,或者是为了迎合众生的心理,讨好众生,不能顺势引导众生如实修证,这样的话,魔王就高兴了。

现在口头禅还能泛滥,再发展一段时间,连口头禅都没有了,佛教彻底衰微。离佛法彻底灭亡还有八九千年,这么早就把戒定慧三学去掉两个,六度变成了四度,真让人汗毛直竖。我们回头看看佛教的发展历史,兴盛的时候是什么样,为什么兴盛;衰败时是什么样,为什么衰败。有智慧的人应该能看到,符合世尊教导的,完完全全遵守世尊教导的时代,佛法必兴盛。相反违背佛陀教导,断章取义,与佛教的法不一致,甚至相对立,佛教肯定衰微。

现在的佛法并不强大,如果再违背佛陀的教导,六度只修四度,未来连四度都不能修了;戒定慧三学,只要一学,将来就有可能一学也没有。诸位自己考虑,你是要为佛教添砖加瓦,还是要给佛教拆砖头。浮躁的时代,造就了浮躁的众生,众生的浮躁使得时代更加浮躁。可是有些人偏偏要推动众生的浮躁,究竟为了什么?

中国震旦的佛法,灭就灭在狂禅里,自以为说的头头是道,天花乱坠,可是里面没有实质的内容,没法实际修证到,也就没有一丝毫解脱的功德受用,智慧方面也只是狂慧和乾慧。可是众生不懂,大多数是外行人,只会看热闹,认为谁讲得天花乱坠,谁就有道,跟随着学习不管多久,也永远是原来的那点知见,不得增进。学习三年五年、十年八年,还在原地踏步的,说明你学的佛法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佛法,学习起来日日都有进步,提升很快。

六祖之前的学人还都讲究个坐禅,六祖之后的学人,手捧着六祖坛经,天天口若悬河,不再坐禅实修,不再参究佛法,好像坛经是自己讲出来的一样,好像自己都已经实证到了一样,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修的,只管到处卖弄唇舌,以为这就是道。结果呢,禅宗就这样衰落得没有了踪影。这就是历史,吸取教训吧!记住一点:不管你学了多少佛法,读了多少书,那些都不是自己的,不能作为自己的谈资,到处卖弄,这比乾慧还乾慧,这样不仅能断送自己的前途,也能断送佛教的前途。

只要自己没有实际证到,就不要认为自己有道了,慢心炽盛,四处辩论,有什么意义?应该掂量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真实的智慧,能得多大的真实受用,能得到什么程度的解脱。能准确掂量自己,就是智慧,也是降伏自我、降伏慢心的过程。不要再去掂量别人,好好掂量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都去曲意逢迎众生的缺陷和弱处,佛法就被搞得支离破碎;断枝抽叶的结果,就促使真正佛法灭亡,没有实质了。佛教的前途,也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上,不要认为跟自己无关,而不管不顾,执意妄为。

四、对于有些名词概念,我们不用太用心思搞研究,执著名相,徒浪费精力和宝贵时间,只要能把名词的真正意涵弄清楚就行,然后依义不依语,把理和事思惟透彻,讲明白。那些名言词汇的表相表面意思不用太在意,得义亡言,取其根本义,不必在文字词汇上没完没了的纠结,深刻理解佛法的究竟义、真实义,是最重要的。纠结那些词汇名言,类似于搞研究,佛法最忌讳搞研究,实证者闷头作事修行,语言的杂枝杂叶尽量剪除,都不用去理会,修行的思路才能明了,才能快捷入道。

龙衔海珠,游鱼不顾。把重点主要的法抓住,其他的都不去分神。断完我见,就知道后边那些事了,何必太过研究自己目前还没有用的事。聪明者先入门再说,在门外研究门里事,浪费很多时间。很多人就愿意扯那些语言葛藤,没完没了的缠缚自己,不得出离,实在是没智慧。

五、很多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在禅宗公案面前,没有办法。也有一些人自以为有道,讲解禅宗公案,全部都落入世俗法里,俗人倒是很喜欢读,不知道那里面究竟有什么滋味。

有些人学佛法,钻在文字壳里,肢解文字,词语词汇,研究来研究去,好像明白点表面意思,就以为有道了,然后四处粘贴,慢心大发。其实学佛修行,不是钻文字壳,功夫在诗外,在菩萨六度上多用心修行,降伏烦恼,提高心性修养,培养福德,增强禅定,这些方面都用功修行,就能不断完善作菩萨的条件;不是整天埋首于文字堆里,去研究那些文字。如果学佛只是文字功夫,那么研究生博士生,都能成为大乘明心见性的菩萨,事实上却不是这样。

还有人强调不用三皈依,不用受五戒,只要认真参究文字,就能明心见性。那么外道都是聪明伶俐的人,外道不用信佛,只要研究佛法,就能解悟佛法。然而,他们永远不能成为大乘实义菩萨,即使知道一些答案,也不是大乘菩萨,没有生起智慧,没有菩萨心性之故。聪明伶俐之人到处都是,钻研一阵子佛法,就能明白一些表面内容,然而他们由于不具备菩萨心性,永远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不会受到佛菩萨和护法善神的加持和庇护,因此也不能真正证悟。

六、理论也是实修的一部分,而且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不可以把学理当作非实修。学理是获得正知见的主要途径。有了正知见的指导,才好采取正确的方法,走上正确的方向。解脱生死依赖于正知见和正慧,成就佛道依赖于正慧。世尊在世时,只是为弟子们讲法传法,偶尔教些禅定,并不领弟子具体如何修行。弟子们听过法以后,都是一个人找一个清净地方,观行思惟世尊讲的法理。思惟通了,就得法眼净,证果了。有很多人就是在世尊讲法的当下就证果,那是听的同时就思惟。所以世尊讲法前都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七、大乘佛法分为般若系和唯识系,般若部分是六百卷般若经,还有其它一些经文,是大乘法的基础,学到初地菩萨基本上就不用学了。大乘法最深的内容就是唯识,唯识全部学完,全部证得,就成佛。唯识上比较深的佛经都是涉及到唯识种智的,都是地上菩萨所修的内容,《解深密经》和《深密解脱经》是比较深的经典,再深的经典,娑婆世界可能就没有了,他方世界里肯定有。

要系统地学唯识,就要把八个识的体性都弄清楚,然后一一去证,证得以后再历缘对境地去观察这些识心,观察其互相和合运作的关系,这样智慧就能快速的发挥出来。阿含经里把根尘识三者关系讲得很清楚,三者的关系弄清楚,再懂得三者都是第八识所生,那么佛法就有一定的基础了。学大乘法不能轻视小乘,尤其小乘里的观行方法,修禅定的方法,修三十七道品的方法,对于我们修行大乘法帮助是非常大的,学好之后,入大乘见道也能很快。

八、听到一句话,或看到一个事物,十人有十种观点,百人有百种意见。为什么如此?各人识心不同,认知就不同;认知不同,感受就不同;感受不同,反应就不同;反应不同,言语行为造作就不同。因为识心没有达到一致的认知,各有各的认知程度,对于一件事情,就不可能有共识,没有共识,促成一件事的发展和成功就有很大难度。世间事很难做也在于此吧!

另一方面说,佛佛道同。为什么道同?因为每尊佛的修行都已经达到圆满了,既然是圆满,就是极尽,都是极尽了,程度肯定是一样的。而且是在任何一方面都是一样的,最主要的是在智慧上相同。那么每尊佛对于任何一件事的看法都是一样的,诸佛之间永远不会有分歧、有争执。那就是说,修行智慧越高的圣人,他们之间分歧的部分越少,共同的部分越多,越能和谐默契,达到共识。

所以我们修行的目标,是增进自己的智慧,把自己的知见变成见地(得道以后的知见称作见地),并且让见地越来越圆满,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变得圆融无碍。

九、正确的闻思才有正确的修证

炎热夏季,路人口渴见一水井,水清且深,找寻绳子与水罐,了不可得。无奈只能忍渴,不得清水来滋润,虽有井水,与己了不相干。学佛者也如是,口常说空,没有方法求证,徒喊口号,还在有中。常喊放下,不知放下什么,怎么放下,只能常执着了,只因没有方便的方法和手段。懂得解脱的方式方法很重要,不然就像站在水井边沿而口干舌燥。

佛法修行,闻思修证。首先多闻,听闻真正佛法,为佛所说,契合佛理。如果不符佛说,越多闻越增生死;其次是思惟,要如理如法正确地思惟,邪思邪解,更增生死。再次是修,按照佛理去修,闻的不正,思的错谬,一修就偏,不上正路;最后是证,闻的正,思的透,修的准,时节因缘具足,才能证得真。证得真才有真实受用,空喊放下,犹如不知目标何在,盲目开枪。多积福,严持戒,常修定,善修慧,解脱大道就在目前。

十、如何修行一佛乘法

佛法当中实际上只有一佛乘法,即使小乘解脱道的法义,也是成佛之法,一佛乘法当中的一部分,这是成佛必须要修证的内容之一。小乘法通达,大乘般若法也通达了,才能进入初地,入如来家,成为地上菩萨。那就是说,大根基众生,前世已经断我见证悟很多次了,可以直接修学大乘佛法,悟得甚深的唯识之理,同时也就能通达小乘解脱道法义,不用特意修学小乘法就能达到小乘的无学。

但是这样的根基是极少见的,一般众生还是应该首先修学小乘解脱道法义,把小乘解脱道的基础打牢固,断我见之后,再求大乘法上的明心见性。小乘断我见以后,修到慧解脱的四果阿罗汉,彻彻底底的证得人无我时,才能通达小乘解脱之理。断我见以后,要想断烦恼,必须降伏五盖,修出初禅定,才能渐渐断除贪嗔痴慢烦恼,成为心解脱慧解脱的阿罗汉。而降伏五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多人一辈子都降伏不了,即使断我见和明心见性,也没有降伏得了五盖,一旦降伏了五盖,就有能力入初禅定,断除烦恼,也有能力入如来家,这是修行佛法所要走的修行路线。

十一、明理才能放下

无色界天人没有色身,常在定中,不出定,他们的识心活动非常微弱,没有思惟思考力,更没有参究佛法的识心活动,心理也没有情绪,没有想象幻想,没有回忆,没有打算,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欢乐,总之,这些心理活动全部都免了。这样的话,他们要想断我见,要想明心,真的是没有门路。有的人就学色界天人和无色界天人的定功,总想入定,学来学去,也只是在无明中流转,不会断除愚痴性,三恶道业仍然免不了。我们有色身就为修证佛法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有色身就能有身口意行,就能修证佛法,有色身不好好利用来思惟观行佛法,参禅悟道,却成天喊着放下色身,结果命终就给自己放到三恶道去了,好个放下,真的就放到下边去了。

很多人手里捧着三藏十二部经,捧着大乘经典,却生各种邪解和误解。读经是为了解经,解经以后,才能证经。有错误知见要及时纠正,只是不要偏执自己所解一定正确才好,就怕自己智慧不足,却死认自己的理,不肯走出误区,还要带他人进入误区。可是现实中,这样的人非常多,打也打不回头,当你劝导这些人时,有的人还要回头反咬一口。从种种迹象来看,娑婆世界众生心里的无明,实在是深重又深重,很多人只能等他的无明减轻一些以后,才能度化。

十二、修行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的过程。我们历劫以来对于世俗法非常熟悉,念念都是世俗的五欲六尘,而对于出世间法熏习很少,很陌生。通过修行,让我们的心从世俗法中渐渐脱离开来,减少对世间法的用心,把重心慢慢转移到出世间法上来。在做世间法中不忘佛法,不脱离佛法,时刻与佛法对号入座,知因达果。使世间法与佛法融合到一起,打成一片。最后就能做到念念是佛法,念念是菩提,用觉悟的心观照一切,再融化觉悟和观照,达到无上觉,正等正觉,圆满菩提果。

十三、七觉支当中第二个就是择法觉支,修到这时就有择法眼,能知道所接触的法是否正确,所接触的法师是否有道,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不会走错路。这是证果开悟之前应该要具备的觉悟性,否则就不能证果,不能开悟,不能得道。

还没有修到有择法觉支,没有获得择法眼时,修行还不得力,福德定力智慧都欠缺,不知师有否有智慧,智慧如何,不知法对与错,正与邪,头脑混沌不开,遇正法不知学,遇邪法不知避,以至于不能获得正知见。没有择法眼的一些人,疑盖不除,疑法又疑师,对于法和师都不能确定,这样修学就不会进步和成功。疑心重不是善法,福德欠缺才如此。有能力辨别时,才能除疑,道业才能增进。

十四、真正通达唯识以后,才能达到弥勒菩萨那种程度,这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最基本的也得证得第八识,再以后还要配合禅定的修证,还要断除烦恼,断除烦恼习气,慢慢的一切法就能都证得了,无明就能破尽。瑜伽师地论里的所有法,都是要求实证的,基础的法没有证得,上一层次的法,就不能证得,再上一层次的法,更不能证得。

所以学唯识,一定要发大心要明心见性,踏踏实实地走菩萨路,内门和外门的菩萨六度,都要修行圆满;要发愿做一个真正能够利益众生的大心菩萨,在佛力的加持下,才能修完唯识学,到达妙觉菩萨的果位,只等成佛。学佛不是只学理论,其中还要学佛的清净大愿,学佛对众生的慈悲喜舍的心量,学佛的戒定慧,学佛的甚深禅定,把佛所具备的一切功德都学来,都做到,我们自己才能成佛佛。

十五、世尊在世时为弟子传授佛法,都是把目前应该修学的法,讲出来以后就不管了,剩下的事,由弟子独立去完成。那时弟子们都是听完世尊讲法以后,自己找个安静无人打扰处,在定中观行思维。世尊从来没有带领弟子具体修行过,没有带领打过佛七,也没有打过禅七,什么七也没有打过,都是弟子自己思惟观行佛法,独自修行,没有共修过。

修学佛法,要想受益最大,就得要自己多思惟多观行,尽量不要别人把法讲得太细,如果自己观行的少,受益就小。每个人付出多大的代价,就会得到多大的利益。多观行,多思惟,不要怕出错,错了再回过头来,往其它方向努力,各个方面都观行到了,智慧也就生出来了。观行出智慧,观行是自己的事,最好不让他人代替。要有大志气,不要现成的东西,自己要多花费精力和心血,多思惟,自修自得,他修他得,不修不得。修行实证以后,才能获得大智慧,得到真正解脱的功德受用。

十六、生活工作修行等等的压力就是心的感受。心每天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感受苦感受乐感受不苦不乐。压力是一种逼迫感,是一种苦受。所有的受都是根尘接触而产生的,六根触六尘就会有受。佛在杂阿含经中说,要去贪爱,减少受觉,或灭掉受觉,就要减少触或灭掉触。我们不能灭掉触,尽量减少触,最好的办法是观行六尘的虚妄和无常性。

六尘分外六尘和内六尘,外六尘我们根本接触不到,触到的都是内六尘,它们是外六尘的影子,是自己的如来藏所变现的假象,并不真实。既然是假象,不是实相,我们就要反过来调整自己的心,让我们的心减少对六尘境界的执著性攀缘性,这样把境界看淡了,心里的苦受就减少了,压力就减轻了。

只有修心,增长智慧,认清境界,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世界,处处是苦受,处处是压力,只能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说服自己,认清境界,减少攀缘,这是真修行。外面的境界我们没有能力改变,通过修行改变我们自己的心,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六尘,让境界能够随我们的心而转,这是地上菩萨的境界。最起码也不能让我们的心总是随着境界而转。修行是我们生生世世的事情,不修行生生世世有苦受,每生每世,我们只抓住了业,什么也没有抓住,结果都是一场梦一场空。善于让压力变成动力,努力修行,好好游戏。

十七、内心总是有所求而无法清净时,要把追求世俗法的心转向求佛法,不求或者少求世俗法,心就会清净无杂念了,不求五阴在世间的享乐,心就能清净下来,心地染污就能减少。多学习我们的自性清净心,祂在一切法上都是无所求的利益五阴众生,造作无数有为法,心地却无为无漏,我们就应该多多的依止于祂的清净性,心地就能逐渐清净了。

我们即使有所求时,在世俗法上不能过分,够用就好,贪求越多,越得不到佛法上的利益。即使修出很大的福报,也不要求人天福报,但求早日能得道,道业不断增进,多度有缘。少求世俗法,佛法上的追求却一定要有,而且还要发清净大愿,靠愿力来牵引我们更快的进步。贪求世法会堕落,贪求佛法即为善,这叫作努力精进。菩萨六度当中有一个精进度,精进度不具足,就不能得道。

十八、我们出生以后,父母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不仅一生受用不尽,后世多生都受用不尽,仅仅教给我们做饭这个本事,作为种子存留,再做人时,一看就会做,而且做得很好,多生多世受用不尽。父母教育我们好好学习,我们下一世就会主动爱好学习,不用督促。那么我们修学佛法,每学一点佛法,都会作为种子存留下来。

别小看这点种子,未来世它会长成参天大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以我们就不能贪着世俗法,不管怎样,这些世俗法都会灭去的,带不到未来世。过去无量世,我们所追求的世俗法都把我们放弃了,不是我们主动放弃它们,而是实在带不走了。今世也如此,到临终时这些人事物不得不别离,有个不得不的心,就要受生死轮回苦。不如把精力转到修道中来,世俗法过得去就好。不舍世俗的利益,佛法中的殊胜利益就不会得到,我们应该善于思惟抉择,做一个智者。

十九、我们学佛修行要踏踏实实的从脚下一步步起修,不要用高喊口号模式的,成天把口号挂在口边。那些口号多是十地菩萨圣贤人所修证的内容,如果没有修到相应的位阶,无论怎样喊口号,仍然无法从脚下挪动半步。比如如梦观,是十回向位菩萨所证得的,我们现在无论怎样高喊一切法如梦,如何理解一切法都如梦,内心都做不到看待世俗界一切都如梦幻,等到真正证得一切法如梦观的时候,已经是十回向位的菩萨,快入初地了。

对于如梦观的理解,如果没有修到十回向位,无论理解到什么程度,终究也是个理解,不是证得。这种理解也叫作慧,如果都追求和满足于这种智慧,那成佛简直太容易了,只要把成佛之前的各种观行理论都拿出来,顺次的学习理解,生起各种理解的智慧,那是不是说我们就有了十地等觉菩萨和佛的智慧了?

说食不能饱,真正想修行不应该采取空喊口号似的修行方式。语言说得很高大上,实际自己内心很渺劣。何不针对自己内心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切实可行的修行方法去修行,不要喊那些短时期内甚至长时期内都做不到的口号。佛法是用来实际观行和对治调伏自心的,不是用来玩弄口舌的,不能逞一时的口舌,而不注重实际而真正的修行。

比如说如来藏的那种无住,让我们七识心也要像如来藏那样对一切法无所住,这简直是太高远了。八地菩萨才能相应一部分,也不能完全相应,初地以上的菩萨才能相应一些,更不能完全相应。地前菩萨和悟前菩萨只能理解,让心不住法很难很难。说归说,做归做,实际没有修行到那个层次,说与做无论如何都不能统一起来,不能一致。因为没有证得,就不能做得到,理解之后能说,证得之后才能做,那时说与做才能统一协调。所以我们如果遇到一些人说一套做一套,那我们就应该知道,他们没有实际证得,不是证悟此法者。

再比如明心以后最浅的如幻观,如果没有很深的连续的禅定,不能有一丝丝的幻化观感,离开禅定这种感观不可能出现,定浅都不行,何况没有禅定。很多人成天口头挂着一切法如梦如幻,其实根本做不到如幻,理解的如幻毕竟不能真正起作用,事情临头的时候,内心觉受就一点也不如幻,更不会如梦了。我们都应该踏踏实实修行,不要玩口头禅。那些口头禅,作为一个自己修行的座右铭当然很好,作为一个追求的目标当然很好,但是还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起修,老老实实修福德和禅定,老老实实完成三十七道品,不要指望能越过三十七道品不修,就能完成大乘的各种观行,这是天方夜谭。

没有戒和定的慧,都是理解的慧。理解的慧,就像一个凡夫通过学习和情思意解,能讲出十地菩萨等觉菩萨甚至成佛的法,实际上他并没有走过任何一段路,却能告诉你各段路的大略走法,细讲是绝对讲不出来的,除非胡说。那么他人依着他所讲的成佛之路,是否能走得很快,或者是能走否得通,都是一个问题。

而一个真正走过那段路的人,只要一指路,他人顺指而行,就能快速达到目的地,不走弯路,不用绕行,没有曲折,直线到达。

二十、正常情况下,修行是要次第修,一个阶段一个修行内容,修行层次不同,修行的内容也不同。凡夫有凡夫的修行方法,贤人有贤人的修行方法,圣人有圣人的修行方法。一个凡夫绝对不能使用圣人的修行方法,差距太大了,根本使不上力。

凡夫只能观行五蕴的生灭变异无常,观行四圣谛苦集灭道,或者参禅以求明心。凡夫不能观行八地菩萨所证得的境界,比如无所住无所着,比如空却一切法,比如不取相分别,比如任运自然等等。

凡夫和悟后的贤人,正处于有心和着相修善法阶段,虽然贤人已经初步破了一些相,但层次太浅。这时候就不着在相上,不在相上认知一切法,不仅做不到,还会狂妄自大,拨无因果。比如凡夫看到肉,应该想这是众生肉,出于慈悲心,不应该食众生肉,这是正确的修行方式。这时候不应该把肉看空看成无相,看成真如,然后想吃了也等没吃,于是大口吃起来,同时觉得自己入到真如境界里了,其实是入到贪欲境界里去了,这是错误的修行方法。

比如说凡夫见到男相女相,不应该说我把男女相空掉,都看成真如一相,于是心里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没有了男女相,就无所顾忌的交往,结果定力严重不足,双双走出了轨道。这种修行方法,也可以这叫作恶取空,罪过很大。一个异性如果对自己有特殊要求,而自己却要不执相,不着相,把对方看作空,看作真如的化身,于是就随缘。结果菩萨戒的十重戒犯了,那么地狱肯定是挂号的了。所谓的随缘,你一定要具备随缘的本事,内心证得了空,能真真正正的做到心空、不起心、不着相,没有初禅的定力和初地以上菩萨的智慧,任何人也只是想一想,说一说而已,根本做不到,还是要老老实实的持戒修行,不能跨越修行的界限和次第。

一个凡夫想要忏悔自己过去造作的罪业,应该取相忏悔自己的恶心恶行,以期改变恶的心行。可是却行大乘无相忏悔,强行自己认为一切烦恼都是菩提,都是真如相,又不能证得无相,这样认为以后,就觉得心安了。但是心安归心安,罪业仍然存在没有消除,果报不饶人。这样搞,就是恶取空,果报丝毫不爽。

我们学佛修行是有次第有章法的,不可胡来。菩萨能做的事情,凡夫不一定能做,对于异性随缘度化不是凡夫的能力所及,那是有甚深禅定的地上菩萨所为,凡夫也为,必去三恶道。

现在的佛法简直乱透了,多数人意识心都很聪明,地上菩萨以及佛陀的修行境界也能了解一些,于是就把地上菩萨应该修行的法,挂在口头上,认为自己也能做到,这可能吗?你又不是善财童子,没有善财童子的善根福德,又不肯踏踏实实修定观行。

我们修行应该改一改口头禅习惯,佛法要实修,然后才能实证,实修实证不是口号式的,要有实修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法,如果没有,那就不是实修,也不能实证。我们即使能讲出佛所说的话,也没有什么用,只是喊口号而已,脚下要一步步迈步才能有所希望。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