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父子合集經選講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般若經典 更新時間: 2024-11-19 17:42:58 閲讀: 485

第十六卷  六界差別品第二十六之一

六界就是地水火風空識六大,差別就是指六界各有各的界限,其功能作用不同,有一定的差別。《父子合集經》主要講釋迦佛如何度化祂的父親淨飯王的事跡。釋迦佛初成道的時候想要度他的父親淨飯王,就派人勸說淨飯王來見釋迦佛,淨飯王見到釋迦佛時,看到世尊正在爲無數人天大衆授記成佛,於是深受感動,世尊就借機勸說淨飯王要精進修行佛法,不要貪著王位和世間的五欲六塵。

世尊用種種夢境作比喻,開示萬法的虛妄性和空性,以此來勸化淨飯王,讓淨飯王明了五欲六塵如夢境般幻化不實,不應該再迷戀不捨,應該早日修道以求得解脫。淨飯王明了這些道理以後,不再貪著五欲六塵,潛心修學佛法,命終就往生極樂世界了。淨飯王身居王位而能做到不貪五欲六塵,極爲難得,都是佛的善巧方便度化的結果。 

第一章  淨飯王初次見佛

原文:爾時淨飯王。並諸營從眷屬等。見諸阿修羅王。乃至外道婆羅門。矇佛授記。發希有心。歎未曾有。世尊言音。美妙清澈。一切世間。聞者忻悅。時淨飯王。始見如來。以愛戀故。情意殷勤。

釋:淨飯王以及他的親信侍衛、隨從大臣等,在這個法會上,看到世尊給阿修羅王甚至一些外道婆羅門都授記成佛了,於是就發起了希有之心,贊歎說自己從來沒有遇見過這樣殊勝的大會,贊歎世尊講法時的音聲是那樣的美妙清澈,一切世間人聽後都會感覺很快樂和喜悅。因爲淨飯王從世尊離家去雪山修道成佛以後,第一次見到世尊,心中還愛戀著自己曾經的兒子,還有著很濃厚的情意。

原文:爾時世尊。知彼父王。心之所念。而告之曰。大王。我所說法。國中後善。其義巧妙。清淨一相。梵行圓滿。今正說者。所謂分別。六界差別。分位法門。王當諦聽。善思念之。時淨飯王。即白佛言。善哉世尊。願樂欲聞。爲我宣說。憶持信受。

釋:這時世尊知道曾經的父王心裡對自己還有著想念之情,就對淨飯王說:大王,我所說的法,從一開始到中間,再到最後,其中之義理全部都是善的,並且也很巧妙,使用了種種的譬喻讓衆生方便得以理解和信受。這些法義都是清淨之相,淨行圓滿,我正在講說的,就是所謂的分別六界的差別分位法門。大王你應當仔細聽,並且要善於思考這些法義。這時淨飯王就對世尊說:好啊!世尊,我非常願意聽聞世尊爲我宣說,我要記憶在心,並且信受奉行。

在此大會上,欲界六層天,色界十八層天,無色界四層天總共二十八天,這些天的天主以及非人都得到了佛陀的授記。淨飯王看到佛陀給那麽多人和非人甚至外道們都授記成佛了,自己從來沒有耳聞目睹過這樣的場面,於是就非常贊歎稀有難遇。

每個衆生成佛後都具備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其中一相就是“梵音”相——佛的音聲非常美妙清澈,幾百上千億人天來聽法都不用擴音器,所有人都能聽得到,而且不但人能聽懂佛所說的語言,甚至鬼神、畜生以及六道衆生都能聽懂;中國人能聽懂,其他國家的人也能聽懂;不同語言不同種族的人都能聽懂,其他佛國土的菩薩更能聽懂了,並且都能聽清楚佛所說的音聲。這就是佛德之一。

所有世間人,包括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所有衆生,一聽到佛陀的法音都非常歡喜快樂。自從世尊離家去雪山修道以來,淨飯王是頭一次得見世尊,他還有父子之情,還把佛當作是自己的兒子看待。他剛一見佛時,心裡的想法還是認爲他自己是父王,佛是他的兒子,佛應該給他行見面禮,淨飯王就站在那裡等世尊給他行禮,世尊也站在對面等著淨飯王給自己行禮,因爲世尊知道自己是三界至尊,淨飯王雖然是自己的父親,但也是一介凡夫。這時,世尊的弟子就對淨飯王說:世尊現在是三界至尊,你應該給世尊頂禮。淨飯王一聽就明白了,馬上給世尊頂禮。

梵行就是清淨行,身口意達到清淨,沒有欲染即爲梵行。清淨行圓滿即爲梵行圓滿,内心沒有貪嗔癡染污心行,心得清淨。世尊現在正在闡說的是六界差別分位法門,即地、水、火、風、空、識六大,這六個法門的分位、定義、差別、界限、功能等等。

淨飯王表示聽聞世尊講法後,要憶持在心,念念在法。憶持的前提是聞法,聽懂了爲勝解,勝解之後才可以憶持。如果不懂的話就容易忘記,回想時就想不起來,懂了以後把内容記住了,不用去背,提起來就知道是什麽意思,此即是憶持不忘。憶持不忘的前提是聽懂,聽懂的前提是仔細聽、諦聽,而諦聽就是專心聽,心有禪定。所以佛陀說法前都會告訴弟子們“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仔細地聽,認真地聽,之後再仔細地思惟,不是聽完就算了,而是聽完以後還要思惟思考,思考以後才能明白,明白了即是勝解,勝解了以後自然就能記住了。

聽法記不住不僅僅是記憶力不好的問題,也在於當時有沒有理解,聽完之後是否還進行了思惟,思惟得是否深入細致。如果做不到這些,就會記不住,不知所聽爲何。憶持的下一步就是信受,相信並領受,領受的下一步就是依教奉行,依教奉行做到了,學到的法就變成自己的了,這就是修行的次第。首先諦聽,然後思惟、憶持、信受、奉行。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