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如來藏(第二部)
第二十七章 如來藏與五蘊十八界的關係
生也沒有來,死也沒有去;生無可生處,死無可去處。
說生實不生,談死實無死;大海一漚泡,終歸於大海。
一、八識大樹圖
世間一切法由八個識和合在一起共同組成,一切法相當於一棵古老而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參天大樹。其中植入到深深的土壤中的樹根相當於如來藏,根基牢固龐大而不可摧毀;粗大結實的樹干相當於第七識意根,一直伸向高空;繁茂的樹枝相當於第六識,大多數樹枝與密密麻麻的樹葉子連接在一起,樹葉子相當於五識。離開如來藏樹根就沒有第七識的樹干,離開第七識的樹干就沒有第六識的樹枝,離開第六識的樹枝就沒有五識的樹葉子。而沒有五識的樹葉子可以有第六識的樹枝,沒有第六識的樹枝可以有第七識的樹干,沒有第七識的樹干可以有如來藏的樹根。
這些文字加上大樹的結構圖,完全可以代表眾生的五蘊身。無明比較重的凡夫眾生,往往一葉障目,喜歡漂亮的色彩,滿眼都是紅黃綠的樹葉,其餘一切精華全都不見。這些眾生在世俗裡醉生夢死,只知五欲享樂,沒有思想,沒有理想,也沒有追求。
稍微聰明一些的凡夫眾生,眼中不僅有色彩斑斕的樹葉,也能訢賞樹枝的俏麗迷人。這些人沉浸於各種思想、哲學理論的探討追求中,卻看不到樹枝樹葉隨著季節不斷出生和凋零,不斷的生住異滅,不能永恒,所探討研究出的理論也就不斷的更新再更新,找不到究竟的歸宿和來源。
目光深邃又比較現實一些的眾生,順著樹葉樹枝深入內裡,找尋樹干,試圖挖掘潛意識,尋找心靈的奥秘。一部分終究因為福德欠缺,心力不足,只能看到一些樹干的輪廓。另有一些聰慧者,撥開遮眼的枝葉,見到了主干,深觀雄壯的樹干,發現枝葉六識所有的養分,全部由主干意根傳輸上去,沒有意根主干,就沒有六識枝葉。
智者並不止步知足,再順主干往下尋究,終於找到生命的源泉,永恒不死的樹根——如來藏;終於明白,這才是養分的發源地,樹干只不過是養分的傳輸紐帶和橋梁。找到了生命的源泉,智者心有歸宿,依靠著樹干,坐在樹根上,棲息乘涼,訢賞枝葉風景,好不自在。
可憐有那一部分人,截去樹干,加工建築房屋大廈,留世百年;樹枝劈成小段,燒火取暖,留形三兩年;樹葉落地,無人打掃,秋後腐爛於地,不見蹤影;只留樹根,孤零一臥。
二、五蘊在第八識裡還是外?第八識在五蘊裡還是外?
首先來說第八識是否有裡有外,裡是什麼樣的,外是什麼樣的。第八識本身是無形無相的識心,沒有裡外,五蘊既不在第八識裡,也不在第八識外。如果在第八識裡,第八識就有了形相,就不是識心了;如果在第八識外,第八識如果有外,就有了邊界,那就有了形相,也不是識心了。第八識外沒有法,如果有法就不屬於第八識所生,那麼第八識外的法的來源就成問題,一切法都歸屬於第八識所有,沒有超出第八識之外的,包括虛空。楞嚴經中佛說:一切法都是真心妙明中物。五蘊也是第八識心中物,由第八識出生和執持,雖然不在第八識裡,但歸屬於第八識。第八識心體裡無一切法,但是一切法卻又不離第八識,也不與第八識相鄰。第八識叫作一真法界,一切法都在一真法界裡,全體即真如。
第八識也不在五蘊的裡和外,在五蘊裡,第八識就有了形質,在五蘊外,就與五蘊無關,五蘊就不能存在。
三、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成聖人。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聖人若知,即是凡夫。
如來藏本自具足一切法,這些法包括有為法和無為法、凡夫法和聖人法。有為法是七識造作出來的三界世間法,是如來藏出生的五陰十八界法;無為法是如來藏在五陰身中運作的時候所顯示出來的清淨性和如如性,也代表如來藏心法。
如來藏具足五陰十八界世間一切法,可是凡夫卻不知,因為七識有無明遮障自心,把五陰十八界法當作實有之法,不知道這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凡夫眾生修學大乘法,一旦證悟了如來藏時,就知道了原來五陰十八界一切世間法屬於如來藏當中的法,如來藏本自具足一切法的種子,因緣具足,就要依據種子出生一切法,五陰自我就是虛幻出來的,所以是非我。這時此人就從凡夫轉變為聖賢。六祖在五祖講金剛經時,因為明了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法這個理,明了五個何期自性,而成為聖人。
如來藏是出世間法,沒有無明煩惱,因此具足聖性,具足聖人法,具足無為法。祂無始劫中自心永遠是清淨無為的,沒有一絲無明,沒有一絲煩惱,沒有一絲我性;祂出生一切法,而不執著一切法,在一切法的運作中總是顯示出自體的清淨性、如如性、無煩惱性、無無明性,永遠不隨萬境轉。而如來藏自體本具的聖性,祂從來不自知,也不了知自己是凡是聖,是有為還是無為。
如果能了知如來藏具足清淨無為的聖人法,了知如來藏的真實而如如性,這個能了知的心就是具足有為性的妄心,妄心即是世間法,世間法就是凡,出世間的如來藏是聖。如果有人說如來藏知道自己具足清淨無為性,如來藏馬上就變成世間生滅的妄心,成為一個凡夫,不是出世間的如來藏心體了。然而,如來藏永遠沒有這種了知性,永遠是所謂的出世間的聖人,所以祂具足聖人法而不自知。
四、我們能夠知道一切事物的心,叫作能知,這種能知性,如果沒有阿賴耶識,根本就不存在。所知,我們所知道的六塵萬法,如果沒有阿賴耶識,也不能出現,我們也就沒辦法了知六塵境界。能知是七識心,所知是被知的六塵境界,二者都是阿賴耶識所出生的。所以阿賴耶識稱作所知依,我們依靠著阿賴耶識,才有能知和所知,才有活活潑潑的五陰世間的存在。
六根是阿賴耶識所生,六塵是阿賴耶識所變,六識也是阿賴耶識所生,眾生的假我五陰十八界整體都是阿賴耶識所變生和執持的,根本沒有五陰自己什麼事。都是阿賴耶識自己在玩轉一切,都是魔幻師自己在玩耍,一個幻象一個幻象地變現。這個觀行完全觀到,深刻細致地現觀到這個理,那已經到初地了。然後每個眾生到自己面前來,看到的都是幻象,沒有實質的眾生,父母在面前,沒有真正的父母,家親眷屬在面前,沒有真正的家親眷屬,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沒有實質的一切法。
三界世間靜悄悄,空蕩蕩,全部都是阿賴耶識這個魔幻師在舞弄著一切,都是阿賴耶識這個繪畫師在潑墨揮灑,描畫出眾彩斑斕的五陰世間。
五、自性依五陰十八界萬法而顯現,沒有五陰時,祂就無法顯現出來,名為隱。意思是說,離開五陰十八界,誰也找不到自性如來藏,就連諸佛也找不到,這就是阿羅漢的無餘涅槃境界,一無所有,一無所是,那個境界沒有任何樂趣,沒有任何意義。
自性雖然無形無相,但不是名言,不是假名,祂有真實的體存在,所以才叫作實相。那麼自性可以這樣說,有緣即顯,無緣而隱。性和相本不一不異,如果是一,相滅,自性無,實際是相滅,自性不滅;如果是異,二者就沒有關係,所以性和相,是不一也不異的關係。
六、有情眾生色身是由單獨的如來藏出生和維持的,四大種子形成色身物質色法,識種子形成七識,單獨的如來藏一方面不斷輸出四大種子維持色身的運轉;另一方面,如來藏又要輸出識種子,不斷配合意根的思心所,出生六識的身口意行,這樣五陰身就刹那刹那存在和運轉。
無情物是四大種子變現出來的,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的結果。花草樹木的種子,同樣也是如來藏裡的四大種子生成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出生和維護的。花草樹木的種子沒有生成義,表面的現象好像是花草樹木的實物種子生出來的,實質是如來藏裡的四大種子生成的,因此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眾生的色身同樣也是四大種子出生的,與構成花草樹木的四大種子是一樣的,也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
無情物只是由四大種子組成的,沒有識種子,也就沒有七識心,而且是很多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輸出四大種子維持著無情物的存在。沒有七識心,無情物就沒有五陰活動,如來藏不能配合無情物有心識活動,不能配合無情物有五陰活動。再者無情物有那麼多的如來藏共同執持著,那到底是哪個如來藏輸出識種子配合七識活動的?如果共同輸出識種子,無情物一定要大亂,沒辦法配合,即使有七識的話。所以在無情物上,佛也找不到如來藏是如何配合無情物運作的,在有情的五陰身中,就能找到如來藏,通過五陰活動七識活動,就能發現如來藏運作的蹤跡,這就名為明心證悟。
發現如來藏的運作,要越具體越好,最具體最明顯的運作,就是如來藏配合意根的運作。如來藏在色身上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誰也觀察不出來,可能除了佛,其餘人都不可能。在無情物上,眾多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那就更不能觀察出來。因此在無情物上就不能證得自己的如來藏,不能證得單個眾生的如來藏,那是無法悟道的。
七、現在佛教界內流行一種觀點說,要活在當下,把握當下。可是我們真的能接觸到當下嗎?我們所見的色、聽到的聲音、嗅到的氣味、嘗到的味塵、覺到的觸塵、了知的法塵,沒有一個是當下的現量,都是已經過去了的影子。猶如看電視一樣,我們看到的都是一格一格的膠片經過快速播放,所產生的一系列的動感的圖片,這些圖片是刹那生滅的,單個圖片本身也是靜止的。因為連續播放的太快,形成的圖像好像是連續的,裡面的人事物好像是連續地活動著,表面看來好像都是真實的,其實都是影子,而且是影子的影子。我們六根所對,六識所見,都是過去了的影子,沒有當下,更沒有真實。雖然說五識分別的是現量境,但是五識所分別的絕非是真正的現量境,也是過去了的生滅了的影子,幻化的既非真實,也非當下。
五根接觸到的也如是,絕非是真正的現量境,色聲香味觸五種信息達到五根,已經是生滅過無數次的四大微粒,根本不是微粒的原貌,不是最初發生和出現的色聲香味觸,這些微粒仍然不是最真實的。比如聲音從出發點,經過傳播渠道的傳播,能量逐步遞減,傳播到耳根時,其振幅和能量已經變弱了,期間經過的距離越遠,到耳根時的能量越微弱,再經過耳神經的傳導,到後腦勝義根處,四大微粒有可能又改變了,形成的聲音已經不是原本的聲音,也不是聲音的當下了,其它幾根也如是。
因此我們所要把握的當下,都是過去時的當下,對於現在來說,都已經發生過去了,而且正說個當下時,即已過去,每個當下,念念都不停留,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我們在每個當下所做的事,只能影響到未來的走向,不能影響當下和過去。所謂的真實,所謂的當下,都是如來藏接觸的,但是如來藏又不分別,不能描述出來,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既然如此,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當下的色聲香味觸法呢?那就不能再把這一切法當作真實了,也不要生起很強的執著性,當然能做到完全徹底不執著是最好的,那樣心就完全解脫了。
八、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如來藏有如來藏的體性,藴處界有藴處界的體性,二者截然不同。但是藴處界卻沒有自體性,其一切體性、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所給予的。若沒有如來藏則沒有藴處界,可是沒有藴處界照樣有如來藏。如來藏自己能夠單獨存在,不依賴外緣,如來藏要顯現出來就得依靠藴處界了,在藴處界活動當中可以找到如來藏。
藴:色藴、受藴、想藴、行藴、識藴;處:十二處,六根處加六塵處;界,十八界:六根界、六塵界加六識界。如來藏不離這些法所在處而顯現,但是可以離這些法而存在。六根、六塵、六識全體都是如來藏的真實作用,全部都是如來藏,而如來藏不是六根、六塵和六識。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就是這個意思,渠就是蘊處界,我就是如來藏,蘊處界就是如來藏,而如來藏不是蘊處界。
九、問:意動識動是否是風的作用?無情物上是否也有如來藏?
答:意動識動的本身是識性的作用,是有七識心所法運行的緣故。風不能促使識動,只能促使物動。地水火風四大只能構成有相的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不能組成無相的心法。無情物上不是單個如來藏運行的,但是會受到共業眾生如來藏的執持作用,無情物才能有生住異滅的現象發生。
因為三界唯心,一切法都沒有自體性,都來自於如來藏,都是如來藏所生所執持,那麼就沒有一個法能超出如來藏之外。如來藏出生的五陰身是有情,叫作眾生,有壽命,有生命活動,殺之就有罪過。反之,沒有五陰作用的是無情物,破壞之,食用之,就不得殺生罪,因為物體沒有色受想行識五陰的生命活動。
十、如來藏是如何產生五蘊十八界的
十八界是如來藏出生的,與如來藏是不一不異的關係。如來藏輸出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形成了眾生的五根色蘊,形成了色、聲、香、味、觸,及法處所攝色六塵,包括眾生生存的宇宙器世間,所有的生存環境。如來藏輸出意根的識種子,維持著意根的存在和運行,再輸出六識的種子,產生六識,這樣就形成了眾生的五蘊十八界。我們觀察自己的五蘊身心,就知道都是後天出生的,後天形成的都是有生有滅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可能是生生滅滅的,這麼的不自在。真正的自己一定是能夠自己作主存在的,而且是沒有苦受的,那就是如來藏。
十一、眾生所接觸的一切塵境都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變現出來的
春雨緜緜,潤物細無聲。這是對春雨的感知,人們就把這種感受和知性,當作是我,把所感知的對象當作是我所有的,覺得我和我所都很真實很實在。於是就要執取執著這些感知性,為了這些感知造作各種身口意業,業種就存在如來藏裡。等到業種成熟時,如來藏把業種輸送出來,造業之人就為此受到善、惡和不善不惡的果報。起因就在於把這些感知當作真實,當作是我和我所擁有的,從而執取、貪厭所感知到的人事物,為了感知而造作業行。一切的業行都是因為我而有,起因於我,因此說有我罪即生。
我們所感知到的人事物是不是真實的,能不能被我們擁有,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比如說我們看到的春雨中的雨點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的,是如來藏產生的;雨點落地的聲音也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的聲塵,是如來藏生成的。這些外色塵和聲塵不是一個人的如來藏生成的,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生成的。雨點落地的聲音,其生成的過程非常複雜,聲音的現起與物質運動有關係,物質運動與四大的變化有關係。物質撞擊就會產生聲音,物質運動就會撞擊,四大種子生滅變異,造成極小微粒的不斷運行,物質就會運動,所以說所有一切現象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
聲音分成很多種類,瑜伽師地論第一卷對此有分類描述:有自己的如來藏單獨執持的聲音,比如說話聲、咳嗽聲、呼吸聲、內臟器官發出來的聲音;有身體與外界物質接觸摩擦產生出來的聲音,比如走路聲、拿東西的聲音、穿衣服的聲音、身體與物質的撞擊聲等等,是自己的如來藏與外界物質作用發出來的聲音。其它宇宙天籟之音,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幻化執持的。
聲音的內涵還有很多,聲音的屬性有很多,聲音的歸屬很難劃分,很複雜。這些都是如來藏的作用,極大多數是共業眾生的所有如來藏共同執持作用的結果,也都是地水火風四大的生滅變化產生出來的。
色塵、聲塵、法塵與眼根、耳根和意根相觸,如來藏生眼識、耳識和意識,然後就對雨點和雨點落地之聲塵有了感知,繼而有感受,那麼色塵、聲塵和法塵是如來藏出生的,眼根、耳根和意根是如來藏出生的,眼識、耳識和意識是如來藏出生的,所有這一切都是虛幻的,沒有哪個法是有自主性的,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根本都是無我的。
觀察到最後,我們就會發現到處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哪裡有五陰自己的真實性?根本沒有,所以任何一個法裡面都沒有我,都不是我所有的,全體即真如。任何人也找不出來,哪一個事物哪一個法不是如來藏七大種子的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的作用,都要歸功於如來藏。七識心還要依賴於如來藏廣造眾業,如來藏從來不分別,也不拒絕,有求必應,叫作千處祈求千處應。妙音觀世音就是指如來藏,祂哪兒有事就到哪兒,還叫作不來不去。
內香塵、內味塵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變現和執持的;外味塵、外香塵,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執持的,這裡也有很多複雜的因素。內觸塵是自己的如來藏單獨執持變現的,外觸塵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執持和變現的,這裡也很複雜。同理,內色塵和內法塵是如來藏單獨變現的,外色塵和外法塵是共業眾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的。六根、六塵和六識都是虛幻相,都不真實,都是如來藏所出生的,就像變現出的風聲雨聲一樣,過而不能留。
我們現在聽到的聲音,其實是已經過去了的聲音,聲音發出來,傳到我們耳根就有一段時間了;如來藏再變識心出來了別,那又過一段時間了;作出反應回應過去,又過一段時間了。識心在其它五根上的分別反應,也都是在應對著過去的塵境,沒有當下。所以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過去式,都不是當下。因此說,一切法都沒有自性,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都不是我。
十二、色塵的本質是什麼
眼識所見的色塵都是刹那生滅的,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色塵一刹那生一刹那滅,又一刹那生一刹那滅,這樣連續不斷的組成了無數個斷續的色塵圖案,只是這些圖案太多連接的太快,以至於眼識發現不了色塵是無數圖案連續起來形成的。每個圖案是靜態的,連續起來就好像是動態的了,好像是在不斷演變著的。其實是斷續的,就好像電影膠片一樣,播放時,膠片轉動的太快,就形成了連續的情節,叫作電影電視。
既然叫作電影,就是用電播放形成的影子,裡面所有的人物和風景物品都是影子,不是真實的能接觸到的物質色法。眼識所見的一切色塵都是如影子般不真實,是一種類似真實的假相,而且是靜態的,看上去卻感覺是動態的。所以我們不要相信眼睛所見的一切色法有真實性,有真實的作用,影子畢竟是影子,不是實物。既然叫作電視,意思就是說,只有通上電才能看得到那些連續不斷出現的影子。那色塵如果要被意識看見,也需要通上電,這個電是指什麼呢?
十三、飲食的內外塵是如何生滅變化的
吃飯這個法不一定就是意根的執著,佛到人間示現有飲食活動,諸大菩薩們也吃飯,祂們對飲食都沒有貪著心,都不執著。有的眾生吃飯是意根的執著引起,並且貪著色聲香味觸法,有的眾生不執不貪,佛也不貪,菩薩也不貪,那吃飯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滋養色身,讓色身有正常的五蘊活動來度化眾生。普通人吃飯一方面是為了為了保養色身,另一方面有貪著性,顯現著自己的貪瞋癡。佛菩薩吃飯的過程當中沒有貪瞋癡煩惱,這是佛和普通眾生的區別。
飲食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的,即使不嚼碎也是刹那刹那生滅變化的,四大種子生出來,刹那又滅回如來藏裡,生出來又回去,總是這樣生滅變化。這個飲食都得咀嚼碎了,也是四大種子組成,碎了的飲食變成細小的微粒了,最後變成最小最小的微粒,也永遠是四大種子組合的,永遠是刹那刹那生滅變化的。
眾生舌根口腔牙齒接觸到的飲食是外塵,舌識身識感覺到的飲食是內塵,牙齒把外塵咬碎了,身識觸到的內塵也就碎了,最後外塵變成碎末進入腸胃裡,身識和意識接觸到的內塵也就進入到腸胃裡,最後腸胃裡的飲食都代謝沒有了,甚至排泄出體外,身識意識接觸的內塵就消失了。同理舌識和意識了別的內味塵在口腔裡進入到食道裡以後,就嘗不到內味塵了,但腸胃裡仍然有變異了的外味塵和內味塵,只是舌識嘗不到,代謝排出體外以後外味塵和內味塵全部都消失。這些外塵和內塵的關係是怎樣的,都是如何變化的?
十四、如來藏不是五蘊身和虛空一起組合成的
如來藏不是組合成的,祂不是組合體,組合的就是後天出生和形成的,就是生滅的。而如來藏是本來就有,不生不滅,任何法都不能組合成如來藏,反而是如來藏出生了一切法組合了一切法。如來藏不在虛空裡,又與五蘊不相離,五蘊的所有運作當中都有如來藏的配合。如來藏通過輸送七大種子出生了五蘊,五蘊身由如來藏輸送的六大種子形成。
如來藏出生五蘊十八界,是直接輸送種子變造的;而變造以後如來藏再顯現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萬法時,是在已經變造成的外六塵的基礎上,再次通過五根攝取六塵相分變造出內六塵,這樣我們就能了別六塵境界了。就是說我們了知的內六塵相分,是如來藏通過五根,依據外相分,把外相分又重新變造一次,這就是六塵顯現在心中的原理。
如來藏外無邊際,不包裹著身體,內不與身體重合,無形無相無法與有形相的身體重合,更不會包裹身體。因為如來藏沒有內外,就像虛空沒有內外一樣。如來藏不是世俗法,我們不能按照世俗法的理念來看待祂和認識祂,這樣尋覔祂時,就不會增加更多的遮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