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識體性略說

作者:生如法師更新時間:2023年06月06日

第九章  意識的了別與五識了別的區別

一、前五識與第六識的區別是:第六識往往與前五識一起分別,生起了分析、思惟、推理、判斷、感知、研究等等心理活動,五識了別五塵的粗相,第六識了別五塵的細相。第六識不與五識在一起分別時是獨頭意識,打妄想的第六識是獨頭意識,思前想後的第六識就是獨頭意識,夢中的識心活動就是獨頭意識。比如看一個人,意識就要通過分析,了別到這個人有氣質、有修養、有文化、有德行,這個人的年齡大約是多大,是男是女,性格脾氣秉性如何,這些都是第六識所了別的内容。

意識一般情況下都與五識一起了別五塵,五識分別的是粗略的色聲香味觸,意識分別的是細的色聲香味觸,所謂細的色聲香味觸就是法塵。比如眼根觸色塵,第八識産生眼識,意根觸色塵上的法塵,第八識就産生意識,於是眼識就和意識一起分別色塵,這樣就能了別清楚色塵是什麽。比如看電飯鍋,眼識知道電飯鍋的顔色,意識知道電飯鍋的形狀、新舊、質量、具體大小、構成、材料等等。其實眼睛看色,是由眼識和意識共同來了別的,不是眼根有能見之性就能看見東西,死人雖然也有眼根,但卻沒有了眼識和意識,所以死人不能見色。見色的時候,能夠分別出色彩、明暗等等信息的是眼識,除此之外,能分別出物體的大小、方圓、長短以及其它法塵的識心是意識心。

二、眼睛的浮塵根與外色塵相接觸的時候,能夠攝取色塵四大微粒的其實不是眼根,而是如來藏。眼根就像一個攝像機一樣,只是一個工具和道具罷了。如來藏通過眼根這個工具,攝取外色塵上的四大微粒,如來藏把四大微粒攝取過來以後,經由眼根、眼球、玻璃體、視覺傳導神經,然後到達後腦眼根的勝義根那裡,並直接在那裡形成外色塵的影像。其中色彩屬於色塵顯色,法塵就是法處所攝色,包含了形色、表色、無表色,三種合起來就是法塵。

因爲色彩比較單純,簡單不複襍,所以眼識能比較快速的了別出來,而法塵就比較複襍,難於了知和辨認清楚,因此了別的時間相對就要長一些。第一刹那顯色與眼根相觸後,如來藏生出眼識;第二刹那意根和法塵相觸後,如來藏再生出意識,這樣就正好對應了第一刹那眼識了別、第二刹那意識了別的關係。然後眼識和意識再共同了別色塵,這樣了別到的就是完整的色塵(這是第三刹那之後的事了)。

爲什麽第一刹那一定是先出生眼識了別顯色,之後才能有意識了別形色、表色和無表色呢?因爲顯色一定要先形成先存在,這樣才能顯出形色、表色和無表色,這三種色法以顯色爲基礎,比如說形色當中的大小、方圓、長短,如果沒有顯色的色彩襯托,就不可能表示出大小、方圓、長短;表色是依顯色和形色才能顯現出來,以顯色和形色爲基礎;無表色要依顯色、形色和表色才能顯現出來,以顯色、形色和表色爲基礎。因此說,先有顯色,眼識就要先出生了別顯色,意識後出生了別法塵。

只要有定力,在觀察色塵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定是眼識先看見色彩,這個色彩或是青、黃、赤、白,或是黑,或是昏暗,或是空無、混沌。第二刹那會看到模模糊糊的形狀,然後再有形態,於是色塵的更多信息就都顯現出來了,所以意識所了別的内容又多又細。若有定力向外觀察時候,先是眼識看見,意識後見、後了別,也即是顯色先出來,然後産生眼識,第二刹那産生形色、表色、無表色,然後生出意識,意識後出生,說明這個形色、表色、無表色是後於顯色顯現出來的法塵。

在後腦勝義根那裡,分成很多區域,其中一個區域是眼的勝義根,顯色就在那裡變現;一個區域是耳的勝義根,聲音的粗的形態在那裡變現;一個區域是鼻的勝義根,粗略的香塵在那裡變現,這些粗略的五塵都是由四大微粒所形成的。另外還有五塵上的法塵出生的處所,是法處所攝色所産生的處所,這個處所和前五個勝義根的處所是否在一個區域裡,目前還沒有觀察出來,也沒有理論和科學依據來証明。後腦這個位置特別的複襍,分成好多個區域,我們看不見,科學家們用高度精密的儀器可以細致的觀察到。如來藏變出來的色聲香味觸在不同的區域産生出來,在色聲香味觸的基礎之上所産生的法塵,五塵上的法塵,有可能在另一個區域上産生。

如果沒有色聲香味觸的粗糙五塵,就沒有由此五塵爲基礎所顯現的細微法塵。與粗糙五塵在一起的細微法塵就叫作法處所攝色,也屬於色法,但是比粗糙的五塵要細微。粗糙的五塵,是由實實在在的地水火風四大物質顆粒所形成的,但由粗糙五塵顯現出的法處所攝色卻是非常細微的。這個細微度可以用一個類比來說明:我們的色身是由粗糙的四大所形成,中隂身、鬼神、天人的色身是由細微的四大所形成,細微的四大所形成的色身,和粗糙的四大所形成的色身,就有很大差別,粗糙的色身就感覺粗重和沉重,不能飄動,不能飛行,沒有神通,沒有神足通;而微細的色身就與之相反,這也就相當於顯色和五塵上的色(法處所攝色)的差別。

例如一面鏡子,前面不管有什麽物,它都能一一顯現出來,鏡子不能用來比喻勝義根,但可以用來比喻如來藏。如來藏就像一面鏡子,所有五塵來了,祂都能“照”出來,比如眼前的色塵,不管遠近,四面八方的聲音,周圍的香塵,不管粗細、香臭、遠近,如來藏同時全部攝住,全部能夠“照”出來。色、聲、香、味、觸五塵以及無量之多的五塵類,如果和我們相對,如來藏都能同時全部攝受過來,全部映照出來,都能同時形成影像,這就是如來藏的作用。

三、在各種層次的定中觀察六識了別境界,包括昏沉定中,是五識先了別,還是五俱意識先了別,這時就能很清楚的証得是五識先了別,五俱意識後了別。定中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心裡沒有準備,過了好一會兒,意識才能分辨出是何種聲音,給聲音定義取名字,再了別聲音的其它内容。再比如模模糊糊的睜開眼睛,先看見一片茫茫然的色彩,再後是形狀,再後是更細的内容。

四、廣百論釋論:眼謂眼光,是眼用故,不離眼故,亦得眼名。若此眼光,行至色處,何故遠色,見不淹遲。如何月輪,與諸近色,舉目齊見,無遲速耶。未見世間,有行動物,一時俱至,遠近二方。由是因緣,應立比量,照遠色見,不至遠色,照近色見,時無異故。

釋:眼就是眼識,是眼根所用的,不離眼根,所以取名爲眼(識)。如果眼識能去到色塵之處,那爲什麽說遠處的色塵,眼識見到並不比近色晚呢?爲什麽天上的月輪與眼前的近色,抬眼都能一齊看見,沒有快慢之別呢?從來沒有看見過世間能動轉之物,能同時去到遠近兩個處所。(那麽眼識就沒有動轉,並沒有去到色塵處,就是說,眼不到色,而有見。爲什麽如此?)因爲這個緣故,應該立論爲這是比量所見,眼識照見遠色有見,而不到遠色;眼識照見近色而有見,也不到近色,見遠近色,沒有時間上的差異。

眼識究竟爲什麽遠近色同時見?眼不到色,色不到眼,而能有見;耳不到聲,聲不到耳,而有聞性,實不可思議。如果用勝義根來解釋,就很容易懂了,六識所見都是勝義根裡的六塵,内六塵都在勝義根裡,哪有遠近之說。不管多遠多近的色塵,只要傳導到勝義根裡,就不分遠近,都是影子。識心識別就能同時了別到影子,不是了別的實質的物質外色塵;如果了別外色塵,才有遠近之說。而如來藏能了別外色塵,但是外色塵對於如來藏來說,也沒有遠近之別。

五、覺知疼痛時,有四個識心運作:身識、意識、意根、第八識,四個識和合運作,才能覺知腳疼,缺少一個不成事。具體感覺疼痛的是身識和意識,意根和第八識不感覺疼痛。怎麽樣才能區別開這四個識呢?如果能區分開,就有大智慧。

感覺疼痛的感覺屬於受隂,當受隂盡時,才能不感覺疼痛。修到受隂盡,必須四禪以上,明心見性以後,要修到四地菩薩以上的境界了。玄奘法師的印度唯識師父,還頭疼得想走人,觀世音菩薩就來阻止他,說教完玄奘法師唯識再說,並且告訴他過去世的因果。現在世人有修到玄奘法師印度師父那種智慧程度的人嗎?即使修到,也沒有到受隂盡的程度,可能也沒有到色隂盡的程度,那談什麽沒有痛覺呢?

沒有痛覺的人,一個是生來報得的果報,福盡就消失。一個是他類衆生給與的加持的,更是生滅不可靠。再一個是修四禪八定修出來的,也是生滅法。但是四地以上的菩薩能保持住,不是明心見性和証果的聖人,根本就保不住。

六、什麽叫作眼的餘光?幾個識心的功德有什麽區別?

所謂眼的餘光是不正眼看色,眼角稍帶著掃瞄到面部兩旁的色相。眼看色時,眼識的大部分注意力用在眼睛的正前方,眼的餘光也看色時,眼識極少部分的注意力用在眼睛周圍方向的色塵。注意力越集中,眼識了別的越清晰,這也是由定生慧的道理。餘光看的色,看不清楚,眼識只是輕微地了別一下,注意力不集中,眼識的勢力弱,了別的就不清楚,了別出來的色塵是模模糊糊的。

眼識的了別是現量了別,意識與眼識同時看色時,有時要通過比較和推理分析才能知道是什麽色,意識了別就有比量和非量了別。正在看色時,意識也可能要回到過去或者想象著未來,但是眼識只能看現前的色,不能緣過去和未來的色,因此眼識的了別純粹是現量了別,當前有色則能見色,沒有色就見不到色,眼識不能想象出來色。意識可以有比量和非量的了別,非現實的了別結果有可能不符合事實,所以意識通過比較得出的結論,通過思惟想象得出的結論並不完全可靠。

楞嚴經中世尊講六個識的功能作用時說,眼識只有八百功德,只能看三分之二,腦後方就看不見了,其見色功德不圓滿;耳識有一千二百功德,周圍和身後的聲音都能聽得到,隔著障礙物也能聞聲,沒有障礙,耳識的功德是圓滿的一千二百功德;鼻識和身識的功德都不圓滿,也只有八百功德,舌識圓滿一千二百功德,所以娑婆世界衆生耳根最利,舌識也利。意識也是一千二百功德,前際、後際和現際,意識都能緣到,都能思惟和想象出來。

衆生有業障,智慧受侷限時,幾個識心所分別了別的都可能是錯誤的,都不可靠。六個識心是由意根和如來藏統攝起來的,如來藏是不觀的心,祂是隨意根和業緣而顯現一切法。如來藏既隨意根又不隨意根,既觀又不觀,既知又不知,祂不落兩邊,叫作般若中觀智,這樣的般若中觀很難理解,証得如來藏以後,中觀智就能漸漸出生了。

在一切法的現行中,如來藏往往要聽從意根的指揮而隨順著出生一些法,祂不像個老板的樣子,倒像個侍者和隨從;而意根好像是老板,什麽事都是祂作主說了算。其實業緣現前時,意根也毫無辦法,完全處於如來藏現起的逆緣之中,不能掙脫。在衆生位時,意根和如來藏誰也作不了五隂身的主,衆生的五隂要隨著業緣而出生和流轉生死,自身也不能作主,衆生就是這樣毫無主宰地流浪於六道生死之中。

七、五識的了別性,五識依著第六識才有其了別性,繼而有簡單的分別、辨別性。比如,眼識最初看不清某種物,就要再作意,觸色塵,再領納色塵,再分辨色塵,最後取色塵之相,只是沒有名言;再生起思心所,起抉擇作用,決定是接納繼續看,還是躲避不看。眼識也能感覺簡單的苦樂受,但是沒有情緒色彩,也不細膩。耳識、鼻識、舌識、身識都是如此。因爲眼識有分辨能力,看物體時,才要翻來覆去的看,仔仔細細的看,以作最後的抉擇和判斷。當然這同時是有意識心的共同配合作用,五識不能單獨了別五塵境界,因爲五識只能了別五塵中粗糙的部分,更多的内容,需要五俱意識配合了別,才能了別出完整的五塵。

八、天親菩薩在百法明門論中言: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一者心法: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第八識,總共八個識。二者心所有法,略有五十一種:五遍行,五別境,善法十一,六個根本煩惱,二十個隨煩惱,善惡不定的有四。三者色法,略有十一種,五個有色根、五塵及法處所攝色。四者心不相應行法,略有二十四種。五者無爲法,略有六種:虛空無爲、擇滅無爲、非擇滅無爲、不動無爲、想受滅無爲、真如無爲。

色法十一包括:五根、五塵和法處所攝色。五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五塵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前五根是有色根,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也叫作浮塵根,在身體表面,與衆生眼根相對,衆生能見,屬於色法;後腦部位的五勝義根,也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屬於色法,五根之性爲生滅、變異、無常、非我。五塵,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所構成,與衆生眼根相對,衆生眼根能見,因此屬於色法,也是生滅、變異、無常、非我。

法處所攝色,在五塵上有五塵的法塵同時顯現出來,也屬於色法,叫作法處所攝色,也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構成。法塵依五塵而顯現,與意根相對,意根攀緣接觸,由意識具體了別,也是生滅、變異、無常、非我。意根觸五塵上的法塵之後,如來藏産生意識,就能識得法塵。那就是說意識這時是與前五識共同識別五塵的,五識識別五塵的粗略色,意識同時識別五塵上的細微法塵;五識了別的粗,意識了別的細。以上是極簡略概括敘說,細說就要分爲内根、外根、内塵、外塵、内法塵、外法塵等等,内容非常複襍。

九、眼識現起的條件

佛言:因緣所生法,我說即爲空。衆生見色、分別色塵是眼識的功能作用,眼識是因緣所生法,祂的現起、出生須具九緣,也就是九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眼識不出生,衆生就不能見色。眼見色這一法是依賴外緣而存在的,不是自己本身單獨就能存在的,因緣所生的法,就是虛妄的、空的、生滅的、不自在的。

眼識出生的緣有九種:眼根、色塵、空、明、作意、眼識種子、末那識、意識、阿賴耶識。

(一)眼根

包括眼的浮塵根和勝義根,勝義根若毁壞,即不能産生眼識見色,所以分別色塵的是眼識,不是眼根。眼根的浮塵根是接收色塵的受納器,勝義根是産生眼識的處所。眼球玻璃體是外眼根,也叫浮塵根,後腦部主管視覺的大腦皮層,這是内眼根,也叫勝義根。勝義根若受損傷,衆生就不能正常見色。

勝義根與色塵相觸生眼識,色塵是勝義根裡的内色塵,阿賴耶識通過眼的浮塵根與外界的色塵接觸,吸收色塵的四大微粒,經過視覺神經的傳導,落在大腦皮層,變生出與色塵一模一樣的影像。影像與勝義根接觸,阿賴耶識生出眼識,眼識就能見色,衆生還覺得見的是真色,不知見的是影子,是幻相。所以眼根是産生眼識的一個處所,是十二處之一。整個見色的過程描述出來需很長時間,而實際的運作比火箭還快無數倍,幾乎沒有時間間隔。其實還是有一個時間差。

(二)色塵

色塵是眼識所分別的對象,若無色塵,眼識就不能産生。色塵包括外色塵和内色塵,外色塵對於衆生來說是實有的,由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組成,眼根和眼識都不能接觸到,只能由阿賴耶識來接觸,因阿賴耶識有四大種子,與色相應。所以佛說:色不到眼,眼不到色,而能有見。阿賴耶識接觸外色塵後,如鏡子一般即刻現起和外色一樣的影像出來,這個影像稱作内色塵。它是一種微細的物質微粒,能通過神經傳導到後腦,阿賴耶識就産生眼識來分別這個影子。所以衆生所見的色塵是虛妄的、假的、空的、不真實的。

(三)空間

空間是出生眼識的一個條件,眼根與外色塵之間需有一定的空間距離,才能見色,否則就不能見色。把一個物體貼在眼睛上,就見不到物體了,因爲沒有焦點,不能成像,這和攝像機的原理是一樣的。這就証明衆生所見的色是和錄像機錄下來的影像一樣的虛假,不真實,衆生見不到真正的外色。眼也不能自見眼,不能見面、見口、見脖子,因爲沒有空間的距離,不能形成焦點,就不能成像。所以阿賴耶識就像攝像機,眼識是看錄像的人,意根是操控者。

(四)光明

眼識的生起必有光明這個助緣,不包括天人、阿修羅、鬼神、非人類,以及有天眼之人。其它衆生沒有光明就不能見色,衆生如果長期處於黑暗之中,眼根的功能就衰退,慢慢的眼根就退化喪失了,成爲無眼衆生,後代也就無眼。

(五)眼識種子

電燈發光必須有電流,電流由發電機發出,一個電子一個電子發出來,形成了電流,通過燈體就發亮了。眼識由眼識種子形成,種子存在阿賴耶識裡,由阿賴耶識輸出,一個種子一個種子接連不斷形成眼識,就有眼識見的功用,衆生才能見色塵。

(六)末那識

也就是意根、第七識。祂是時時處處作主的心,衆生要作什麽,不作什麽,何時作,何時不作,都由意根作主。意根像一個總經理,什麽事也不作,分別慧低劣,但能發布命令,前六識就照祂的命令去了別六塵,産生身口意行。比如說意根決定要買珠寶,身識就得拿起珠寶,眼識就分別,意識就分析判斷評價,這一切了別的過程都傳遞給意根,意根根據意識的分析,決定買不買,講不講價格。所有事情無論巨細,都由意根作主,前六識服從,第八識配合完成。意根如果不想看什麽,就沒有眼識去分別什麽色塵,或者視而不見,眼識和意識無心分別色塵。因爲意根對色塵不感興趣,祂可能專注在其它事情上。所以意根是産生眼識的一個緣。

(七)作意

作意是眼識想要觸知色塵,然後把注意力引到色塵上,眼識才能接觸色塵,對色塵産生領受、領納,然後才能了知色塵,只有連續不斷的作意,才能連續不斷的接觸,連續不斷的領受,連續不斷的了知,連續不斷的造作抉擇,眼識才能不斷的運行下去。如果沒有作意,眼識就不能産生了。

(八)第六識

眼識不能單獨現起,因祂只能分別色塵的粗相,如青黃赤白等顯色,這些是現量境界,其它細相由第六識同時分別,所以第六識是眼識起用的助緣。如看花時,眼識看花的顔色,外觀的粗相,意識分別花的形態、品種、名稱、生長狀態、美醜、韻味、情調、産地等細相。若無第六識,眼識則不現起。看人時,眼識分別人的膚色、衣服的顔色,意識則分別人的性別、年齡、皮膚的粗細、美醜、性格、脾氣、氣質、修養、内涵、文化、煩惱的輕重等,分別衣服的種類、質料、做工等這些細相。若無意識心來配合,眼識則不能單獨起用。

(九)阿賴耶識

阿賴耶識是産生眼識的直接根源,直接出生眼識。祂是識種的倉庫,存儲和輸出識的種子,才有眼識作用。眼根和色塵接觸時,阿賴耶識就在接觸的地方輸出第一個種子,滅了又回到阿賴耶識裡,第二個種子輸出到第一個種子的位置,滅了,回到阿賴耶識裡,第三個出來到第二個種子的位置,又滅了,這樣形成眼識,象水流一樣不斷,才有分別作用。所以眼識乍一見色,還分別不清楚,需有多個種子出來,看一會兒,才能看清楚。阿賴耶識是産生眼識的最重要的緣因,因此可見,只要是因緣所生的法,必是可滅的,必是假的,必是空的,必是無我的,所以不可執著。

十、《大乘百法明門論解》卷2:

「言十觸者,身之所取,可觸之義,故名為觸。有二十六種,謂:地、水、火、風、輕、重、澁、滑、緩、急、冷、暖、硬、軟、饑、渴、飽、力、劣、悶、癢、粘、老、病、死、瘦、是也。初四乃實,餘皆依四大假立。或曰:『餘既是假,身識何緣?』曰:『即實緣故,既即實緣,何知輕等?五俱意識分別之也。』」

釋:身體上所感覺的觸塵,是身識和意識共同和合接觸和了別的。總共有二十六種,其中四大微粒組成的比較粗略的實法,是身識所了別的;依此所謂的實法而有的虛法,比較細膩一些,是意識所了別的,叫作法處所攝色。

身體輕安舒適等等各種觸塵,是身體中的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改變所顯現出來的,身識意識共同感覺輕安舒適,身識感覺粗略相,意識感覺細微相,細微相依粗略相而有,前者是五塵實法,後者是法塵虛法。

這二十六種觸塵,都是地水火風四大變化的結果,有五塵實法,也有法塵虛法,身識意識和合共同了別感覺。四大種子的變化所顯現出來的觸塵,依第八識、第七識、第六識、前五識而産生,說明心改變塵就改變,身心相倚,互相影響,互相依賴,修心就能改變身,改變物質色法。天地乃心所創造和改變,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是也。

心的改變,一個方面是通過修定而改變的,心住一境,緣於一念,或絕於念想,不再緣慮,意根少執於身,或不再執身,身體四大改變,身心輕安舒適;或産生更大的變化,出現神奇妙用,神通現前,皆是意根不執所致,複本還原,本有功能現前,得大自在。可見,意根執著,束縛自身與自心,不得自在解脫。那麽修行是修什麽?根本來說就是修意根,通過修意識和意識修行來改變意根,意根改變,一切法都改變。

十一、心裡念咒,口不出聲,聲塵就不存在。心裡念的咒屬於法塵,是獨影境,由獨頭意識單獨了別,不用耳識了別。因爲沒有聲塵,就不會出生耳識。獨頭意識了別時叫作心聽,念也由獨頭意識念。

但是在念咒時,有意根作主宰念,由意根督導意識念,有意根作主讓意識聽,由意根督導意識聽。這其中還有第八識提供一切所需,勤勞服務。三個識共同完成了心念心聽。

十二、問:耳根觸聲塵生耳識,識種子在聲源聲塵處生,還是在耳根處生,還是在勝義根後腦勺那裡生起?其它的識出生也如此嗎?

答:第八識在後腦勝義根那裡變現内五塵,勝義根與内五塵相觸,意根作意,第八識在勝義根處就出生五識;五識、五勝義根與内五塵,三者和合觸,産生五識的受。五識就能與意識共同了別勝義根處的内五塵以及法塵,就是黑匣子裡的六塵。五識不在黑匣子裡,也不在黑匣子外。第八識出生耳識,耳識的功能作用是了別内聲塵,耳識不能了別勝義根外面的聲音,所以耳識不在外;耳識又無形相,也不在内,卻如此起作用了。

十三、在沒有意識出生的情況下,前五識不能單獨出生。意根觸整體的一個法,包括五塵和法塵,如果意根同時觸五塵和法塵,同時了別五塵和法塵,需要六識具體了別時,則五識與意識同時同刹那出生。如果意根觸一個法時,最先了別五塵,第二刹那了別法塵,那麽五識就會先一個刹那出生,第二刹那意識出生,然後同時了別這個法。五識與意識同時了別,也同時出生,但不排除相差一個刹那。

一個物,包括色和形以及質,色是顯色眼識了別,其餘的軟硬大小方圓質地等等由意識了別。任何一個物,都是法塵居多,以意識的了別爲主。從禪定中現量觀行來看,眼識先了別色彩顯色,第二刹那意識了別形色形狀,再了別表色無表色。耳識先了別粗重震動性的聲塵,意識第二刹那了別聲音的大小遠近,再了別聲音的粗細類別等等。五識與意識是並列關係,都是爲意根所用,爲意根服務。意根不需要,誰也不能出生。

十四、開悟時,也是獨頭意識找到和証得第八識如來藏,五識不參與見証。雖然是在眼識見色、耳識聽聲、鼻識嗅香時,意識証得了如來藏,但是如來藏的運行行相,只有意識單獨觀察得到,如來藏的運行行相不屬於五塵境界,與五塵無關,因此五識不能覺知。

十五、五俱意識了別的法塵,是法處所攝色,與五塵在一起,不能離開五塵,法塵與五塵和合在一起,才能構成完整的色聲香味觸,否則五塵也不能現起,五識也不能出現,五俱意識也不能了別法塵。在五俱意識了別法處所攝色時,有獨頭意識單獨了別其他内容,或者是反觀五俱意識的了別内容和狀態。五塵與法塵同時出現,法塵不是後出生變現出來的。比如眼睛裡的倒影和形象就是法塵,在還沒有傳輸到後腦勝義根時就存在了。因此說外五塵上有外法塵,與外五塵須臾不可分離。

五識不能單獨運作起了別作用,必須與五俱意識一起運作了別,只是五識種子僅僅先出生一個,不到一刹那時,意識種子出生,幾乎是同步,然後五識與意識共同運作了別六塵。因此說五識的五遍行心所法離開意識也不能單獨運作,意識的五遍行心所運作時五識的五遍行心所也同時運作。

法處所攝色屬於色法,色法都是性境,不隨識心而改變。比如一個人的相貌,不管對方識心如何,根本不發生任何改變。皮膚顔色屬於顯色,眼識了別的内容,不隨對方眼識的變異而發生改變,高矮胖瘦等等形色表色無表色也是如此。高矮胖瘦是形色,是法處所攝色,五俱意識了別内容,也是性境,不隨意識的錯會而改變。定力強的人,五俱意識了別法處所攝色時,獨頭意識就能作其他想,從而改變法處所攝色。

觀想需要很強的定力,主要依靠獨頭意識的非量比量了別作用,五俱意識的定力不夠好。定力主要指獨頭意識的強大作用力,無中生有,有中變無。心中想日,落日現前,日觀成就;心中想白骨,白骨現前,白骨觀成就。

十六、問:我一直在思維“法塵”的内涵。法處所攝色應當不僅是指意識所見的細的色相,還包括眼耳鼻舌身識所見的粗的色相。因色與心相對,有色塵的概念,卻無“心塵”的名相,而以法塵統攝,色佔一半,心佔一半,法包括色法和心法。

阿那律無眼所見的色,既有粗的色相,也有細的色相,如果不見粗色,細色又怎麽能見呢?無眼而見色,無眼根自沒有眼識,當然只有意識見色了,所見的法處所攝色,粗細皆分明。

答:法塵的概念内涵相當廣泛,一切法都是法,都叫作法塵。塵,就是世間相,猶如灰塵一樣,念念不停留,楞嚴經中世尊稱作客塵,是世間客人,不能常住世間,生來又滅去的,不是主人。

十一色法: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最後一個法處所攝色。法處所攝色包括:色塵處所攝的法塵,聲塵處所攝的法塵,香塵處所攝的法塵,味塵處所攝的法塵,觸塵處所攝的法塵。法處所攝色的法塵不能單獨出現,一定要與五塵同時出現,五俱意識所了別。所以識心了別到的法處所攝色,一定有五塵的粗略相同時出現,沒有這些粗略相,就沒有細相。

阿那律沒有眼根,肉眼不能見色,他見色都是用天眼,有神通的天眼見色,無色不見,與肉眼見色有很大區別。阿那律因爲無眼,就沒有勝義根裡的顯色,也就不出生眼識,沒有眼識和意識見色。但因爲阿那律修出了天眼,他見色就用天眼見,比肉眼所見要廣大和微細得多。

十七、在各種層次的定中觀察六識了別境界,包括昏沉定中,是五識先了別,還是五俱意識先了別,這時就能很清楚的証得是五識先了別,五俱意識後了別。比如定中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心裡沒有準備,過了好一會兒,意識才能分辨出是何種聲音,給聲音定義取名字,再了別聲音的其它内容。再比如模模糊糊的睜開眼睛,先看見一片茫茫然的色彩,再後是形狀,再後是更細的内容。

十八、巨大的聲音,能夠震壞耳骨,使耳朵變聾。這說明聲音是一種物質色法,有物質色法的沖擊力量,那就有觸塵,與物質的耳朵相觸,從而震壞耳朵。聲音的粗燥相與耳根相觸,有耳識先分別粗燥的聲音,意識後分別細相的聲音。我們往往是耳識先感覺耳根的震動聲,這是五塵,然後意識才能知道具體是什麽聲音,以及其它細法。

十九、鬼王有一千只眼睛,眼識種子流注在一千只眼根處,一千只眼睛都能同時見色。有一千隻手和腳,身識種子同時流注到一千隻手一千只腳上,一千隻手一千只腳,就能同時有作爲。比如一個人的渾身上下,從頭到腳都屬於身根,身識種子流注到身根各處,全身上下裡外都能同時有所作爲。人的心念有很多,意識種子流注到各個法塵處,意識就可以廣泛分別,廣泛作意和觸受想思,廣泛造作業行。

大悲千手千眼,哪個是正眼?正眼不見色。

二十、識觸塵時,根塵識三者和合觸,結果是什麽?結果是眼識了別了色,耳識了別了聲,乃至於意識了別了法。

三者和合觸,這件事非常重要。根不觸塵,就沒有識,識不觸塵,識就沒有任何作用。各個識都是觸什麽樣的塵?把各個識所能觸的範圍弄清楚,然後思惟沒有六識還能作什麽?無色界衆生沒有色身五根,爲何還有意識?這些問題弄清楚了,將來悟時就是証悟。否則定力不夠,理論又不通透,無法深細觀行,修行到最後最多是一個解悟。現在解悟的人越來越多,幾乎沒有什麽功德受用,煩惱還是照樣很重。

根觸塵,生識;根不觸塵,就不能生識。命終四大先分解,這時還有識,還能了別到色身四大分解的狀況,就會感覺非常痛苦。

每個人的色身都是自己的第八識所執持的,自己色身的改變也是自己的第八識作用的結果。那麽一個人怎麽能去殺另一個人,從而改變另一個人的色身狀況?沒有意識,五識也不能生起。了別六塵是意根的決定,由意根作主宰,意根一定是觸法塵的,意根不決定,不作主宰,第八識就不生五識;而意根主宰了,就是觸法塵了,一定生意識,意識也是五識的俱有依。

二十一、如來藏在後腦勝義根處變現起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一定是前五塵先變現出來的,前五塵是粗略的色、聲、香、味、觸,先變起一個粗略的五塵,供前五識來了別;在粗略的前五塵之外,再變起細微的法塵,叫法處所攝色,根與塵一相觸,就産生了六識,根塵識三者再和合觸,六識就能了別六塵。

既然先變出粗略的色聲香味觸,五根當然就先觸五塵,肯定是前五識先出生,先了別五塵,然後才是下一刹那微細的法塵變現出來,意根與法塵相觸,意識才能出生來了別法塵,意識一定是在前五識後面才出生的。這就是第一刹那,前五識先了別粗略的色聲香味觸,第二刹那才是意識了別微細的法處所攝色;那麽第一刹那是五識,第二刹那是意識,第三刹那是五識和意識和合運作共同了別,再以後都是兩個識和合運作共同了別六塵法,一直到在這個法的了別活動結束爲止。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