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奥義
第二節 迷人忽悟喻
原文:富樓那言。若此妙覺。本妙覺明。與如來心。不增不減。無狀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爲相。如來今得。妙空明覺。山河大地。有爲習漏。何當複生。
釋:富樓那問佛,如果這個本覺妙眀真心,在佛不增,在衆生不減,本爲無漏,沒有無明,爲什麽無緣無故地就生出山河大地這些有爲法相呢?如來已經完全回歸到自心的圓妙覺明中,沒有一點有爲習漏,怎麽還能生出山河大地有爲有漏的法呢?
這要分兩點說明,第一,衆生心能夠産生有爲法相,不是無緣無故,都是因爲無明所造的業種子存在真心如來藏中,緣熟,真心如來藏必然要根據業種産生有爲有漏法相出來,與衆生業種相應,與衆生的無明相應。另一方面來說,衆生無明不滅,七識有漏習氣總是要現行出來,就會感應到有爲有漏法出生。
第二,佛已經証得了圓滿的本覺妙明,回歸到本覺妙眀中,一切習漏斷盡,則不會再出生任何有漏有爲法。但佛爲度化衆生,可以方便示現有爲法,叫作無漏有爲法,這是爲了方便接引衆生入道。佛的自心本覺仍然有有爲法性,有四大種子存在,佛不滅這些有爲法,可以根據衆生的緣,用四大種再現這些有爲法出來,以此利樂衆生無窮。雖然現出這些有爲法,佛不是因爲無明習漏,而是因爲悲心大願,不捨衆生所致。而衆生所現的有爲法相,是因爲無明的緣故,因爲迷了的緣故,迷了,就是無明。
原文:佛告富樓那。譬如迷人。於一聚落。惑南爲北。此迷爲複。因迷而有。因悟所出。富樓那言。如是迷人。亦不因迷。又不因悟。何以故。迷本無根。雲何因迷。悟非生迷。雲何因悟。佛言。彼之迷人。正在迷時。倏有悟人。指示令悟。富樓那。於意雲何。此人縱迷。於此聚落。更生迷否。否也世尊。
釋:佛陀告訴富樓那:譬如一個迷路的人,在一個村落裡,迷惑的把南當作北,這樣的迷惑是因爲自己的迷惑才有的,還是因爲明白了不再迷惑而有的?富樓那說:這個迷路的人既不是因爲迷惑也不是因爲覺悟了才迷路的。爲什麽這樣說?因爲迷惑本身是沒有根本、沒有原因的,怎麽能是因爲迷才迷的呢?覺悟了就不會迷惑了,迷惑怎麽能是因爲覺悟引起的呢?
佛說:那個迷路的人,正在迷惑時,忽然有不迷的識路人指示他正確的路途,讓他明了正確的方向,富樓那你怎麽看,這個人縱然原來迷惑不識南北,現在對於這個村落還會迷惑不識路嗎?富樓那說,不會迷惑了。
佛講解用這個比喻這個理,說明迷本無根,沒有産生迷的原因,有原因就不迷了。而破除這個迷,卻是有因緣的,是因爲他人指出走出迷茫的方向,迷就消失了,從此以後就不會再迷了。迷,就是無明,就是不知、不懂,它沒有來處,沒有存無明的地方,知了懂了,無明就消失,消失了迷惑也沒有去處。
衆生依各自的本覺而有無明,無明即是本覺性、如來藏性。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都是依如來藏而有。那麽諸佛已經斷盡無明了,將來還會不會重新再迷,又在六道裡輪回呢?當然不會,迷的時候,就像含著襍質的黃金,悟的時候,就去掉了襍質,提鍊出黃金,黃金提鍊出來以後,就不會再去摻襍襍質,也就永遠沒有襍質了。就是說,諸佛斷盡無明,成道以後就不會再出生無明,不會再回到衆生的迷惑顛倒狀態成爲衆生了。
原文:富樓那。十方如來。亦複如是。此迷無本。性畢竟空。昔本無迷。似有迷覺。覺迷迷滅。覺不生迷。亦如翳人。見空中花。翳病若除。花於空滅。忽有愚人。於彼空花所滅空地。待花更生。汝觀是人。爲愚爲慧。
釋:富樓那,十方如來也是這樣,一旦徹底覺悟,就不會再迷惑顛倒了。這種迷並沒有根本,其性質畢竟是空的。往昔的時候,本來沒有迷,看似好像存在著迷惑之後的覺悟,其實一個人覺悟了迷惑之後,迷惑就消失不見了,沒有迷惑就是覺悟,沒有真實的東西叫作覺悟,覺悟不會出生和引起迷惑。也如眼睛有翳病的人,就會看見虛空中有花點飄動,眼睛翳病如果消除了,花點就會在空中滅去了。如果有個愚癡的人,在哪個滅去花點的地方,等待著花點再次出現,你看看這個人的愚癡還是智慧。
原文:富樓那言。空元無花。妄見生滅。見花滅空。已是顛倒。敕令更出。斯實狂癡。雲何更名。如是狂人。爲愚爲慧。佛言。如汝所解。雲何問言。諸佛如來。妙覺明空。何當更出。山河大地。又如金鑛。襍於精金。其金一純。更不成襍。如木成灰。不重爲木。諸佛如來。菩提涅槃。亦複如是。
釋:富樓那說:虛空本來沒有花點,是識心虛妄的看見了花點的生和滅。可見花點在空中滅去,已經是顛倒了,還想讓花點再出現,這人真是瘋狂愚癡。怎麽能還說這個狂人是愚癡的還是有智慧的呢?佛說:就像你所理解的那樣,那你怎麽來問我說,諸佛如來的微妙覺明的空性,爲什麽還要出生山河大地再現有爲習漏呢?猶如金鑛,其中摻襍了一些精細的黃金,把黃金提鍊出來以後,再也不會有襍質了。又比如把木頭燒成灰,灰再也不會重新變成木頭了。諸佛如來,証得了菩提涅槃也是這樣,不再出生有爲習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