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楞嚴經奥義

作者:生如法師更新時間:2023年11月18日

第八節  兩種根本顛倒

原文:爾時阿難。在大衆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矇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

釋:這時候阿難在大衆中從座位上站起來,偏坦右肩(右肩膀露出來,這是過去出家人穿衣服的方式),右膝著地左膝曲弓(這個叫胡跪),合掌恭敬對世尊說:我是佛最小的弟弟,一直承矇佛的慈愛,雖然現在出家了,還是仰仗佛對自己的憍寵和憐愛,所以一直廣學多聞,沒有真修實証,也沒有証得無漏。

阿難因爲愛樂佛,有個愛樂佛的心,他一直把這個心當作真實的自己,當作真實心。於是佛就問他:你的這個所謂的真實心在哪裡呢?阿難於是裡外中間的說了七處,這七處世尊一一都給破除否定了。阿難實在想不出真實的心在哪裡,所以再次請佛開示修行之路。

阿難的多聞是他無始劫以來熏聞佛法而積累成的善根,今世阿難隨著佛修行,作爲佛的侍者,隨佛四處聽經聞法,廣學多聞。聽經聞法之後他沒有真正實修,因爲他認爲佛嬌愛憐憫他,一定能把道果全部都給予他,不用自己去修;因沒有實修,所以未得無漏,煩惱以及習氣俱在。

這個漏就是指貪嗔癡煩惱,無漏就是沒有貪嗔癡煩惱。修學佛法、聞得佛法以後,要加修禪定,然後定中深細思惟觀行,通過觀行才能實際証得佛法,取得相應的果位。以後還要加修甚深的禪定,最起碼也要有初禪定,修出了初禪定才能斷除貪、嗔、癡、慢、種種煩惱;煩惱斷除以後,達到無漏,才能全具道力,不被貪嗔癡煩惱所逆轉,所有的善法都不能漏出去,這叫無漏。沒有貪嗔癡煩惱就不會漏善法;有貪嗔癡煩惱,善法不能長久,還要漏出去,故而無漏就是指斷除了貪嗔癡煩惱。

阿難隨佛修學,已經証得了初果,初果還是與貪嗔癡煩惱相應,他的意識和意根裡貪嗔癡煩惱都沒有斷除。初果和二果都有貪嗔癡煩惱,只有証得果位之後,再修到初禪,在初禪的作用力下,才能夠斷貪、斷嗔,以後再斷癡。貪嗔癡煩惱斷了,才能達到無漏,阿難只是多聞証了初果,二果都沒有証得,他沒有初禪定,三果四果更沒有証得,因此沒有達到無漏。當然阿難是爲了作佛的侍者故意不証更高的果位,故意不斷除煩惱,否則無法做佛的侍者。

原文:不能折伏。娑毗羅咒。爲彼所轉。溺於媱捨。當由不知。真際所詣。

釋:因爲阿難還有貪嗔癡煩惱,沒有達到無漏,所以不能折伏娑毗羅咒,被咒力所攝受,沉溺於摩登伽的婬捨。之所以受到這樣的磨難,就是因爲不知道自己的真心所致。

娑毗羅咒是一種外道咒,摩登伽婬女修外道法的母親念了這個娑毗羅咒,就把阿難攝入到婬女的房捨裡。阿難因爲沒有道力,故不能折伏這個外道咒而被咒所折伏,便不自覺的隨著這個咒進入了婬女的房捨裡;如果阿難斷除了煩惱,這個咒力對阿難來說就不起什麽作用。爲什麽阿難一聽到外道的邪咒,心就被咒所麻痺,從而不自覺的走入了婬女的房捨呢?是心麻痺了,意根本性當中的無始劫以來的貪嗔癡煩惱就起了作用。

所謂麻痺就是意識心暫時失去了思惟能力,失去了說服引導意根的能力,那麽意根這個時候完全按照煩惱習氣作主。因爲沒有意識心通過思惟觀行來控制、引導、說服意根,意根本身又有貪嗔癡煩惱,沒有達到無漏,這時意根本身的貪性就不自覺的顯現出來,隨著這個邪咒進入婬女的房捨。所以阿難說溺於婬捨,溺就是被咒力強行按著,沉溺在那個房捨裡不能自拔。

阿難遇到這種磨難,是因爲他沒有斷除貪嗔癡煩惱所造成的。爲什麽沒有斷除貪嗔癡煩惱呢?是因爲不知道自己的真實本際在哪裡,沒有証得自己的真心,沒有找到自己的主人,一直把妄心妄覺的作用,當成了真實的自己,就沒有斷除煩惱漏,所以才被惡咒所逆轉,於是就出現了這次磨難。多虧阿難故意有這次磨難,我們才能有幸聽聞到這麽殊勝的楞嚴經。

原文:惟願世尊。大慈哀湣。開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諸闡提。隳彌戾車。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及諸大衆。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釋:阿難就乞求世尊說:惟願世尊您大慈大悲,能哀湣我們,爲我們開示奢摩他路,令那些斷善根的一闡提人,摧毁邪知邪見,走上正途得以解脫。阿難說完以後就五體投地,所有在場的大衆們,都渴望著、盼望著世尊盡快開示奢摩他路,恭恭敬敬想聽世尊開示止觀成佛之路。

五體投地包括頭和四肢,禮佛拜佛有頭著地的,有頭不著地的。此時阿難是兩胳膊兩條腿,再加上頭,全部都匍匐在地上,整個身體全部貼在地上,叫五體投地。這說明阿難折服了自已的慢心,完完全全的信服於世尊、折伏於佛,在佛面前沒有了那個自我。

奢摩他路就是止觀之路,由這種止和觀的修行,就能証得清淨涅槃,証得無上的佛法,達到寂滅之地,獲得成就。成佛之路不離定和慧,不離止和觀,有止有觀,止觀雙運,就能夠証得佛法,最後能達到清淨涅槃的境地。

阿難請求世尊開示止觀之路,修行成就之路,如果能達到止觀境地,就能令諸闡提隳彌戾車。闡提的意思就是說這種人已經斷了善根,斷了成佛的種子,有善根才能夠信受大乘佛法,信受自心中有真實的如來藏不生不滅,信受萬法由真心自性所出生,而這種人恰恰不相信,而且還誹謗,因此就成爲外道,斷佛種性,不相信衆生心中有如來的智慧德相,不相信衆生身中有如來藏不生不滅,湛然長住,這種人不但不相信,而且誹謗,那麽他就是一闡提斷大善根之人,必墮地獄。

阿難說只要佛能開示這種奢摩他路,就能讓這種斷大善根之人隳彌戾車。隳就是摧毁,彌戾車是指邪見、惡見,隳彌戾車,能讓一闡提人,摧毁他們的惡見和邪見,獲得正知見。

原文: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耀。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

釋:於是世尊從面部上放射出種種光明,種種色彩斑瀾的光煇;其光晃動,極其耀眼,就像一百一千個太陽光照一樣耀眼。世尊放光以後,顯現出所有的佛世界,所有的佛國土都出現了六種震動,像這樣,十方世界如微塵一樣多的諸佛國土(十方是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方、下方總共十個方向)也都出現六種震動,這麽多的佛國土同時顯現出釋迦世尊的威神力,然後世尊又用神力把所有的十方世界諸佛世界,都合成一個世界。在所有的世界中,所有的諸大菩薩都住在自己的本佛國土,合掌承聽世尊演唱微妙法,開示的奢摩他路。

世尊觀察在場的大衆都來請法,就現出瑞相,以增強大衆信心,讓大衆信受世尊所講的大乘佛法,世尊現神通瑞相就是起這個作用。六種震動指震動聲音從西邊升起,從東邊落下;從南方升起,從北方落下;從上方升起,從下方落下,;再反方向的生起和落下,聲音總共有這六種震動的方式,就叫六種震動,是一種吉祥瑞相。

原文:佛告阿難。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

釋:佛對阿難說:一切衆生從無始劫以來,都有著種種的顛倒,思想觀念的顛倒,對於一切事理認知的顛倒。這些衆生因爲種種顛倒,業種自然而然的就收存到如來藏中,然後又開花結果,生成果實。這種現象就如惡叉聚一樣,三粒聚在一起,不可分離,衆生的煩惱、業行以及業種總是相連在一起,使得衆生生死死生輪轉無窮。

惡叉聚是印度的一種果實,這個果實好像是三個果實結合在一起,不可分離,這叫惡叉聚。衆生因爲自己知見顛倒,造下業行,然後業種收存,業種又現行出來生成果報;衆生顛倒的知見,加業種,再加果報,這三種就像惡叉聚一樣,不可分離。只要你有邪見就造惡業,造了惡業就有業種,有業種就有果報,那麽邪見、業種、果報就像惡叉聚一樣,生生世世相隨。這是衆生生死流轉的根本原因,因爲有惡邪見。

原文: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

釋:所有修行人雖然想出離生死輪回,但是因爲知見顛倒,錯亂修習,不得佛的正法滋潤,不識修行的正理,因此就沒有得成無上正覺,仍然是在心外求法;甚至有的人只修成了聲聞緣覺和外道,降伏了識心,得個禪定境界,命終升天享樂;或者修得了一些福德後世做了魔王及魔王的眷屬。

稍微好一些的人,因爲不識本心,不求取無上涅槃,只能得個聲聞緣覺菩提,斷除五隂十八界的各種虛妄相而已,不能成就圓滿的佛道,不能圓成一切種智。這樣由於不識本心的錯亂修習,就像煮沙子,想讓它成爲美味佳肴,縱然修行像灰塵那樣多的劫數,也做不成美味佳肴。因爲沙不是飯本,因地修行不真,果地就不是真正的目的地,早已曲向它途了。爲什麽是這樣呢?

原文: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

釋:佛說:衆生沒有走上無上菩提大道,沒有修成佛,根本原因是由於衆生不知道兩種根本,錯亂修習。錯亂修行的人本來想成佛,想出離生死輪回,但因他們知見顛倒,修行方法不對,最終沒有修成就。就像有人把沙子淘淨了,放到鍋裡,本來想煮熟了以後自己能夠當飯吃飽,結果沒有成飯,因爲煮的是沙子,不是米,沙子永遠是沙子,不會成爲米飯。如果誰想要把沙子煮成爲最美味的佳肴,來填飽肚子,就算經過微塵數劫那麽長,始終是不能成就的,這就是由於知見不正,錯亂修習所導致的結果。

我們現在學佛也是如此,正知見是很重要的,知見不正,依著邪知見來修行,縱經塵劫,仍然不得成就。爲什麽有的學佛人,學了一生一世,三生三世,又有的修了很多劫,仍然沒有修行成就,是因爲他最初所接觸的知見是邪知見,不能讓他走上修行的正路,因此他不能修行成就,修不成佛。

佛說衆生總共有八種顛倒,把無我當作我,把無常當作常,把不淨當作淨,把苦當作樂,這是四種。另外四種,與此相反,衆生把我當作無我,把常當作無常,把淨當作不淨,把樂當作苦。

第一種顛倒,衆生把無我當作我。五隂無我,不是我,生滅變易,沒有我性,衆生卻認爲五隂是真實的,永遠常恒不變,是我以及我所擁有的。這是衆生的我見邪見,由於有這個我見,内心就有結縛,我見結、見取見結、戒禁取見結,因爲有這些結,就把自己綑綁在六道中不得出離,生死苦惱不斷。

第二種顛倒,把無常當作常。五隂無常,十八界無常,見聞覺知無常,而衆生卻當作是常恒不變的,追逐不捨,以至於三界有不斷,六道裡的生命體不斷,業行不斷,苦惱就不斷。

第三種顛倒,是把不淨當作淨。衆生的色身不淨,種子不淨,入胎不淨,住胎不淨,飲食不淨,識心染污不淨,而衆生卻以爲是淨,貪愛不捨,執取不捨,因此生死輪回不斷。

第四種顛倒,是把苦當作樂。衆生無始劫流轉於六道,生死死生,輾轉無窮,受盡煎熬,苦不堪言。可是衆生無智,從不覺悟,喜貪六道,愛樂自我,貪執五隂,執著十八界,不肯捨離,猶如糞池裡的蟲,貪執糞池,猶如火宅中的愚童,貪於玩樂。

與此相反的四種顛倒,第一種顛倒,是把常當作無常。真如佛性是常,大涅槃是常,衆生卻以爲無常,把祂當作假名字,當作虛妄不真實有,當作相對待法,當作生滅,當作意識心的神我,因而否定祂,拋棄祂。因此不能努力地去尋求大涅槃,也就不能証得涅槃,其結果仍然是生死輪回無期。

第二種顛倒,是把我當作無我。佛地無垢識爲真實永不變異的我,大涅槃心爲真正的我,衆生卻棄之如弊履,認取離念靈知的意識心爲我,爲真實,爲能到未來世的心體,因此不能斷除我見,不能証取真正的涅槃。

第三種顛倒,是把淨當作不淨。大涅槃心,寂靜寂滅,清淨無染,不貪不嗔不癡,妙明湛然,離一切污垢。衆生卻認爲祂有生滅、染污、變異,棄之而認無明的覺知妄心,棄金卻拾土石,因此窮困他鄕,流離失所。

第四種顛倒,是把樂當作苦。涅槃寂靜,寂滅爲樂,無見無聞,無覺無知,無喧無閙,捨棄一切受。衆生卻以此爲苦,不喜寂靜,卻喜見聞,不喜寂滅,卻喜喧閙。因此惑業不斷,流轉泥犁,辛苦備至,難成佛道。

以上八倒,即爲八邪,邪見熾盛,心地污濁,窮劫修行,無有出期,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無有是處。

原文:雲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衆生。用攀緣心。爲自性者。

釋:衆生有哪兩種顛倒呢?阿難,第一種無始劫以來的生死根本,就是你和所有的衆生把能夠攀緣塵境的妄心,當作自己的真心自性。

所有的衆生都是把這個能夠攀緣於六塵境界的妄心七識,當作不生不滅的真心,認爲真實,這樣就是認賊爲子,自劫家寶,家財蕩盡,流浪生死。以七識妄心爲自己爲真實不滅,就是我見和邪見。因有我見,就把自己綑綁在六道中,不出三界,不出生死。

斷我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斷除認七個識心的功能作用爲我的錯誤知見,這個很難斷除,因爲衆生的意根長劫執著六識的功能作用爲自己的,不肯捨離,無明深重,貪染不已,也執意根自己的功能作用爲真實不滅的。若不長期熏習正確的佛法知見,不熏習四聖諦理,不熏習大乘般若法義,就不能有智慧有能力認可七識的虛妄,就不能徹底斷除我見,三縛結不斷,三惡道就不能免除。

不管是阿難還是其他修行的衆生,都是把能攀緣六塵萬法的攀緣心,當作自己的真實心,當作自己的自性,這樣顛倒來修行,根本就不能有成就。這是衆生無始劫以來,墮在生死當中不能出離的一個根本原因,把妄心當成真心。

原文: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衆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釋:佛說,第二種顛倒是,從無始劫以來衆生都有一個真實的菩提心,也叫涅槃心,不生不滅的清淨之體,沒有無明的真心自性。那麽你現在的那個本來就清明自在的識精,能出生一切法,但卻不屬於一切緣和法。所有衆生都不知道有此本覺明心,把祂遺失了,這樣的話,雖然大家每天都在精勤的修行,可是沒有覺知到自己有這樣一顆菩提涅槃清淨體,就以妄爲真,造作業行,生生世世落入六道生死輪回之中。,

無始劫以來就存在的菩提心、涅槃心,本來就是非常清淨的,沒有一絲染污,沒有一絲無明,相上雖然是無,體性作用是真實有。這個菩提心是本來就清淨的,不用你後天修行去變出一個清淨的心。衆生生活在世界上,所能遇到的一切境界法一切緣,都是這個清淨體所出生的,而不屬於這一切緣一切境界法的那個東西,就是每個衆生的菩提涅槃之體。但是所有的衆生都把這個本來就明了的清淨體給遺失了。或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一個真實的清淨心、涅槃心,無量劫來生死死生,從來沒有覺悟過這個心。因爲不覺悟這個妙明真心,認五隂爲我,才在無始劫中辛苦奔波於六道,白白地受於生死輪回,毫無益處。

落入六道生死輪回的原因是什麽,佛已經講了,是由不知兩種根本造成的。第一種根本就是把妄心當成真心;第二種根本就是本來自己都有一個真實的心,能明了一切法的本明心,可衆生不知道,遺失了,沒有証得祂,沒有找到祂,於是仍然在生死輪回當中不能出離。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