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心所法
第四章 五別境心所法
一、五別境心所法欲、勝解、念、定、慧,不僅是成就出世間法的關鍵,也是成就世間法的關鍵,一切法的生、住、異、滅都由五別境心所法引生,沒有五別境心所法,一切法也就不能成就了。比如欲心所,衆生只要有所求有所願,不管是出世間法的事,還是世間法的事,都是一種欲望,這些欲望能引起八個識心的作意觸受想思,思心所出現以後,所欲所願就會出生、增長和滅亡。其中起來也快,滅去也快,容易受環境影響熏染的,是意識的欲望;而深層次的欲望、希求、希冀、願望等等,意識控制不住的、把握不了的、根深蒂固的,是意根的欲望。五識也有各自的欲求,想要多觸多作意五塵境界的欲,也叫作貪求、希求、求取,但者只是五識出生正在了別了當前五塵之後的心行,不與當前五塵相對時,就沒有欲,不會去想了別其它的五塵境,心思非常單純。
比如說,想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一種欲望,有意識心的欲,也有意根的欲。意根的欲望叫作深切信願,如果沒有意根的深切信願,說明只有意識想往生,那就沒有真誠心,不能感應十方諸佛菩薩來迎接,也不能感應自己的如來藏加持和配合,因此不能往生。因爲往生與否由意根作主,意根不欲往生,意根貪戀娑婆,就不能往生極樂世界。
想成佛,想參禪,有意識心的欲,也有意根的欲,如果沒有意根的欲望,六識根本就精進不起來,參禪、學法、成佛這些事情都不能成就。在世俗法中想升官發財、想成就某種事業,有意識的欲望,也有意根的欲望。如果意根沒有欲,有不想做的事情,意識無論怎樣欲,怎樣想造作,怎樣希求,都沒有用,因爲意識不能作主,由意根作主的緣故。
再比如說勝解心所法,有意識的勝解,有意根的勝解,也有五識的勝解。通常情況下,意根因爲了別六塵境界的智慧不足,很難勝解六塵境界,必須借助於六識來了別六塵的具體情況,六識了別以後再把情況傳達給意根,如果意根對於六識傳達的信息不能勝解的話,那就不能快速作出抉擇,不能作出正確如理的抉擇,那麽六識就要常常做錯事。如果意根勝解了六識的了別信息,就能作出正確、如理、適時、快速而準確的抉擇。如果意根勝解不了的事情,就不能作正確的抉擇,也不能隨順意識作抉擇,因爲理解不了勝解不了六塵境界。緣故如果對如來藏了別的業種不能勝解的話,就不會有先知先覺,就不會提前做準備,去警覺意識。
五識也能夠對各自所了別的境界有勝解力,其後才能生起認知的智慧,才有抉擇力,如果五識不能勝解,就不能對境界進行抉擇,不能執取五塵,不能對五塵進行造作。在觀行斷我見和參禪時,如果意根不能勝解五隂無我之理,不能勝解般若之理,不能勝解如來藏之法,那就不能斷我見,也不能明心見性,也不能斷除煩惱解脫生死,也不能出離三界,更不能轉識成智而成就佛道。
再比如念心所,每個人的心裡都會念著某些法,有念世俗法,也有念著佛法的。其中有意識的念,有意根的念,也有五識的念,以意根的念爲主。意根一念,萬法就出現,等於牽一發動千鈞一樣,意根不動念,萬法寂然不生。意識的念有受境界影響産生出來的,更有受意根指使、牽引而産生出來的,受意根的念支配。五識的念由意根的念引生,也同樣受意根的念支配。意識的念和五識的念生滅變異非常迅速,也很膚淺;意根的念往往深沉而長久,可以念念不停留,念念不改變,比如想念某個人,念著某件事和某種法,可能比較頑固一些。
再比如定心所,可以定在佛法上參禪、念佛、打坐,也可以定在世俗法上,搞科研和某種項目的攻關等等。這裡的定有意識的定,有意根的定,也有五識的定。意識有定,能夠細心思惟和觀行、仔細分析研究和推理,但是意識的定也是意根定的結果,是意根不執不攀緣不散亂的結果,也是意根牽制和調控的結果。
五識的定也同樣是意根牽制和調控的結果,只有意根定在五塵境界上想了別清楚,五識才能定在五塵境界上,才能把五塵境界了別清楚。如果意根不能定於佛法上,不能定於科研和攻關上,意識就無法專心於佛法和科研,就不會出成果。因此意根的定是根本定,非常重要,只有意根心定以後,其思量才緜密細致深入,才能探究出事理的本質和境界,才能証悟獲得智慧,以至於能夠轉識成智。
別境中的慧,既有意識的慧,也有意根的慧,五識也有慧。七個識的慧有一定的差別,意識的慧容易生起,但真正的慧也要依靠相當的禪定才能獲得;五識的慧比較單一,只能把五塵境界了別清楚,能有如實認知功能,僅此而已,但也要依靠自身的定才能生起。而意根的慧既可以在佛法上出生智慧,也可以在世俗法上出生智慧,要想慧深而透,必須依靠甚深的禪定,否則也不能有甚深的智慧,不能生起如實智,更不能轉識成智。
所以說五別境心所法,六七識都有,五識也有,是成就世出世間一切法的關鍵,是非常重要的心所法。七個識如果沒有五別境心所法,很多法都無法現起,不但不能成就道業,世俗法也不能成就。
二、修定如果不降伏意根,意根到處攀緣,心意散亂,就沒有定。有五別境心所法,代表識心功能強大,識別力強,地上菩薩斷除煩惱,意根意識轉識成智,心所法就轉變,煩惱心所法去除一部分,善十一心所法增加。別境心所法,代表別別出現,並不是時時出現,不管修到什麽時候,別境心所法永遠是別境現行,在個別時候和個別境界上現行,不能普遍時時現行。
如果別境心所法普遍現行,心就忙亂,時時有欲望,處處有念想,心就不能安寧了,定心所除外。意根不能總有欲,不能總有念頭,不能總有了別慧,這樣就沒有定了。意根總有勝解時,那個智慧是相當廣大深細了,大約在八地菩薩以上,但是九地和十地菩薩還有愚癡和無明沒有斷除淨盡。意識和五識也不能總有五別境,不能總了別境界,不能總有念,不能總有欲,否則心亂如麻,定力消失,二禪以上的深定也不能總有,否則欲界衆生就無法正常生活了。
佛地,八個識都是二十一心所法,無垢識與意識意根五識的心所法完完全全一樣,不可想象。凡夫意識心所法與五十一個相應,但不一定五十一個心所法都能現行,除了五遍行心所法,其它心所法斷斷續續的現行,有的心所法沒有機會現行。五十一個心所法中,煩惱心所法佔了大部分,如果心所法不改變,此人根本就不叫修行了,修行也沒有什麽意義。轉識成智,就是識心的心所法轉變,惡的去除,善的增加,功能增強,修行成就以後就是這樣的結果。
三、意識思惟的内容,屬於什麽法?是從哪裡出生的?意識所思惟的法,從如來藏當中來,正是由意根攀緣出來的,由意根推動出來的,由意根所引生。因此是意根先緣法,意識後緣法。如果是這樣的話,一定是意根先証法,意識後証法。意識思惟五隂具體如何虛妄,這個過程是如何出現的呢?意根觸五隂這個法之後,想了解其中之理,第八識隨順意根出生意識,意識就思惟分析,整個過程和結果都傳導給意根,意根需要起自己的思想籌量和考証,認証其中虛妄無我之理,確定以後就是証得。有的時候,意識得不出一個結論,就把思惟的内容交給意根,由意根參究參研,最後得出一個最終結論。無論怎樣,都是意根結果認証確認,才能拍板定侷。
如果一個人有定,意識就可以在刹那刹那之處定於一念,觀於一塵,意識與意根慧力都能很強。如果意根散亂,不能定於法上,其勝解力弱,就不能出生智慧,不能得出一個正確合理的結論和決定。意根的想心所和思心所,也是出生智慧的緣。
意識觸法塵之後,五遍行和五別境心所開始運作,善惡心所法也可能要運作。意識整個思惟過程,就是各種心所法運作的過程,意根整個的思量過程,也是所有心所法的運作過程。意識思惟的内容要經過意根的親自再思量,才能得出最終的結論,一切結論必須且必然是意根的決定,意識決定的要意根審批通過,才徹底放心,不會反悔了;如果意根沒有經過充分的思考而不得不同意意識的結論,那麽意根必然有疑藏於心中,過後就要反悔。
四、六識有貪厭的心行,說明六識有欲心所;意根有貪厭的心行,就說明意根有欲心所。識心對於所緣境有領納性,能了別其祂識的了別内容,進而互相配合,說明識心有勝解心所,才有智慧出生,不能勝解,智慧就不足,無法正確抉擇;識心能念著法,說明有念心所;識心能定於法上,有了別慧的生起,說明有定心所;識心有分別的智慧,有相應的理解力和抉擇力,說明有慧心所。
五、佛地的八個識都有二十一個心所法,都是無我性的。欲心所,就是有要達成的目標,這個目標不一定是有我性的,也有無我性的一面,聖人的欲心所法就是無我的,沒有私心私欲的,是善欲,爲了衆生爲了佛教生起各種想法,要實現一些目標。我性體現在見惑和思惑上,體現在無明上,無明斷盡,七識徹底無我。
勝解心所法,就是對於所對應的法,有一種理解、意解、明了的意思。明了之後,才能做抉擇和決定,才能造作。念心所法,就是心中有念想,有心思。不管是念著經歷過的法,還是念著想要了知的法,都是念,包括參禪參究的念頭,思法的念頭,然後才能實現念想和心思。定心所法,一個意思是對法有了決定心,堅定不移於此種法,另一個意思是定在某種法上不動,專心了別造作。慧心所,就是智慧性的造作、智慧性的了別、智慧性的抉擇、智慧性的專注等等,一切識心活動都是智慧性的。
六、心王、心所是否各有其運行行相
心王的運行行相體現在識種子的流注和運行上,心所的運行行相體現在對法的了別、識別、造作的過程上,如五遍行心所法和五別境心所法,也體現在心行上,如善心所法、惡心所法,還有不善不惡的心所法。這些心所法不是從識種子帶過來的,與識種子不是一體的,各有各的運行行相,但是它們能完美地融合到一起,配合的天衣無縫。其實心王的運行行相就是心所法的運行,二者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不可分開。
心所法中,五遍行心所法和五別境心所法的運行,與識種子的運行和流注不容易區分,心所法比識種子的流注容易觀察出來,觀察識種子的流注需要極深的禪定和唯識種子的智慧。心所法是不斷變動著的,不僅能夠增加和減少,還能變得更完善,識種子的運行有時集中,有時分散,識種子分散在幾處,心所法就在幾處運行,所以說心所法是隨著識種子的流注而運行的,不能單獨運行。
比如說五別境心所法中的定心所,心王能夠定得下來,出現禪定,這個定既能增強,也能減弱和消失,定心所是不斷變化的,識種子越集中,定心所法越強。這些心所法與業種有一定的關係,但是心所法沒有單獨的種子,和前世的身口意行的種子是綑在一起的,因此心所法前後世有一定的連接性,比如前世修過禪定的人,今世稍微修禪定,定心所就容易出現。
再比如說勝解心所、念心所、欲心所,每個心所法都會産生變異,心所法不是固定的,能增加也能減少,還能産生變異,也是與業種業力有關係,但是又沒有單獨的業種。比如慧心所,肯定是隨著環境的熏習要不斷增加或不斷減少,是不斷變異的。可是心王的識種子卻是不變異的,識種的本身永遠是那樣的清淨,只不過種子流注的有集中也有分散的區別。種子集中時,定力好,了別勢力大,了別慧深。
七、意根了別的範圍極廣,一切法都能了別,不管這些法變動與否,有些法長久不變動,意根仍然能了別,細小的不變動的法也能了別。如果有意根不了別的法,就不能出生六識再去細微具體了別。爲什麽非要說意根只了別變動的重大的法塵呢?不變動的法塵六塵都能了別,否則就會失去覺照作用,六識就不能出生;細小的蚊子聲意根也能了別,否則耳識意識就聽不到蚊子聲了。
意根不僅了別勝義根内的法,也了別勝義根外的法。六塵境界都能了別,否則就不能出生六識。了別色塵之後想要具體了別是什麽色彩是什麽東西,就會出生眼識意識;了別聲塵之後想要知道是什麽聲音,就要出生耳識意識具體了別,對於其它色聲香味觸法也是這樣。
粗重的五塵也能了別,比如說面前有五彩繽紛的花朵,意根如果對紫色的花朵感興趣,就會在紫色的花朵上出生眼識意識專注了別,意根越感興趣,了別時間越長,越專注。眼識意識能專注觀賞紫羅蘭一兩個小時,說明意根對紫羅蘭非常感興趣,一直在觸紫羅蘭,一直在了別紫羅蘭,否則眼識意識就會消失不見,不再訢賞紫羅蘭了。對其它幾塵也是如此。
一大堆色彩出現,意根選擇紫色的話讓六識一直專注的訢賞,而看見粉色的花,再也不去看第二眼,意根既然有這樣的抉擇,說明意根是知道各種色彩的差別的。那麽意根就能觸全體六塵,也有一定的對六塵的勝解力,能讓六識專注訢賞,說明意根也一直在觸,所以意根也有定,意根如果沒有定,跑到其他塵境上了,六識馬上就在原來塵境上消失不見。
在一大堆鮮花中,去尋找自己非常喜歡的紫羅蘭,說明意根有欲望,有欲心所,意根如果不想見到紫羅蘭,就不會出生六識去尋找紫羅蘭。意根有不到之處,六識就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