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0-11-29 11:41:56 阅读: 8548

第六章  意根与意识的区别

一、对于色身的信号意根先知

人想吃什么说明体内缺什么,这究竟是谁想吃,这么了解身体的需要?身体是最诚实的,语言可能非常虚假。身体为什么是诚实的欺骗不了人?语言为什么可以造假容易骗人?身体上的神经元与意根联系非常密切,身体上任何微小的变化,意根依如来藏都知道,所以身体上的需求信号就会促使意根去解决,意根就会出现各种想法念头。这是身体直接发出来的信号,意识要晚意根一步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而语言是意识的功能作用,意识未必与意根的心理相一致,不一定代表意根的思想想法,二者不一致时,就是造假了。

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江山易改,指意识心的容易受熏性;本性难移,指意根的习性坚固难于改变性。只要意根不改变,什么法也不能改,还是一如既往。本性不改,即使江山改了,还会变回来,还会再生出来。

五大种子永远不变易,永远恒常存在,包括识大种子见大种子。业种要想改,首先意根要改才行,意根不改,业种就不能改。所以要想消业,只有把意根的无明去除,才能消业。染污业是由意根的无明促成的,没有无明就没有染污业。而要去除意根的无明,必须要意根认识真理和真相,断除我见和证得实相。个别业如果要消除,意根必须忏悔,只有意识忏悔没有用。

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什么道理?

记性,就是不理解时的死记硬背,是意识的功能作用。记忆的内容如果还没有熏染到意根,意根就不懂。如何有效熏染意根,让意根明了,以后随时随地都能想得起来?那就要不断的写,写就是实际操作,写时非常慢,一边写,一边熏习意根,这样意根就容易懂了。

写得慢,就是定,能专注意根就能消化吸收,以后遇到这些内容,就能明了,不用特意背诵。没有理解特意背诵的内容,容易忘,不可靠,后世更不能想得起来。意根明了,后世也能得到受用。

死记烂背,这是对于所学内容意根没有理解,全靠意识强记背诵。意识背诵的再流利,意根也仍然不解。而对于所学的内容,意根和意识真正理解了,根本不用背,不用记忆,用的时候,自然能够拿得出来,自然能够发挥自如。理解力不好的人,喜欢背诵,智慧好的人,理解以后就不管了。意识用功与意根用功的区别太大了,意根的智慧是真智慧,意识的智慧是假智慧。

四、意根和意识的了别特点

意根了别范围广,掌管全局、整体,把握宏观,突出战略性。而意识了别范围有限,掌握局部的、细微的、深入的,突出战术性。意根有智慧的人适合做领导将军,意识聪明的适合做参谋和部门领导,负责具体事物管理。二者结合起来,可上可下,可广可细,既有战略又有战术,所向披靡。

有大将军气概的人,就是意根有智慧有经验,搞科研的人意识心细入微。所以一个人的气势气质风度涵养,多在于意根,多指意根。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现学来不及的了,意识如果要装,也装不了多长时间。与生俱来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特质特征,那不是现学的,不能伪装。

对于佛教界的发展和总体走向,能准确把捉的人,一定是久学菩萨。由于久学,意根经历的多,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比新学菩萨能了解很多佛教和修行历史,能看透很多佛教里的现象。所以什么如法,什么不如法,佛法里的利弊看得很清楚,众生的根基利顿也看得很清楚。这都是意根的功劳,当然也不离意识的分别思惟。

新学菩萨由于经历的少,烦恼重,没有什么经验,佛教里的事情看不明白,众生的根基利顿看不清楚,法的走向和利弊看不明白。往往看问题很片面很肤浅,不透彻,出现的错误就会多一些,看走眼的人事就会多一些。

五、意识比意根先觉悟

众生因哪个妄心的想而沉沦生死?当然是因意根的妄想而沉沦生死。沉沦生死的帮凶是谁?意根的作案工具是六识,六识又助长意根的妄想和无明,这样生死就无出期了。总得有个先行觉悟的,谁能先行觉悟?意识没有先天性的执著,无明没有那么根深蒂固,分析思惟能力强,思想敏捷灵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遇到佛法就会最先觉悟。遇到染污的事情,意识接触后,也是最先受熏染,然后影响意根。可见,意识很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熏染,然后再去熏意根。

六、表面的是意识隐蔽的是意根

意根为什么不容易被发现呢?因为意根没有语言文字,心行隐秘深邃,没有意识那样明显的推论、猜测、思惟、分析、想象、幻想等等作用,但是意根作主性决断力还是相当明显的。定力不足时,智慧就不足,心思粗燥,意根作用再明显也不容易观察出来。

比如说喜欢撒谎的人,往往有两个意图,一个在表面运作,比较明显,另一个在背后隐藏暗暗运作。一个人的真实意图就是背后这个,不是表面那个,表面那个只是起打掩护作用,声东击西,背后那个隐秘,不轻易暴露出来,不让人知。找到背后那个,就找到意根了,意根就是一个人的本质品性,代表人品人格,起关键作用。

很多人在人前,有两个心声,一个是能让人看得出来,表现给人看给人评价的,另一个是不愿意让人知的实质性的,故意隐藏的。在人后一个人独处,犹豫不决的时候,也有两个意见,两种想法,两种打算,两个心行,由于不统一,就进行内战。如果决绝不下,就要长期内战,这样就难免内心崩溃,精神分裂,身体出现隐患,身心是互相影响和牵制的。

唯识也就是心理学,学好唯识,能察微知著,观察人心理并不难,但知人的时候,不要轻易说出来,免得麻烦,不好相处。直心的人有什么想法就直接说,不会九曲十八弯,肠子绕八圈;心曲的人,有想法隐藏着不直接说,领人绕圈子,给人转迷糊以后,就进入自己设计的圈套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七、忏悔能否灭罪

忏悔也许能灭罪,也许不能灭罪。浅层次的意识忏悔,不能灭罪,作用不大,深层次的意根与意识一起忏悔才能灭罪,灭罪到什么程度,要看意根的真诚程度。因为意根的心行决定了业种,意根利用六识造业存入了恶业种子,必须意根自己亲自忏悔改变心行,才能消除一部分或者全部恶业种子。意识忏悔不能消除业种的影响,业种仍然存在,未来世的苦受避免不了。

八、意根不会说服意识

意识可以批判意根,但意根却不批判意识。因为其一意根是作主识,有决定权,完全可以不理会意识的决定和态度,也完全可以扭转意识。

其二,意根没有语言文字的功能,不可能去批判、否定、说服意识,不会跟意识辩论。如果意根不满意意识的思想观点,或者是意识不理解意根的思想观点,意识不服从意根的意志,意根有可能心里感觉不舒服,或者是抓狂,或者是抑郁,更有可能不理会意识的建议,自顾自的作决定。意根仅仅是需要意识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这样就会比较坚定一些,内心也会比较坚强一些,如果意识不理解,一般来说也要意识服从。

九、眼识意识的辨别受意根的支配

问:比较相近的两种色彩,眼识意识看完之后,还不能确认,怀疑自己没有看清楚,于是决定再看一看,以辨别清楚。这个疑和决定,是眼识的疑和决定还是意识的疑和决定,还是意根的疑和决定?在交通路口看见红绿灯,于是就决定停车和开车,这个决定是眼识的决定,还是意识的决定,还是意根的决定?

答:眼识和意识的了别活动,是意根驱使才能出现的,是受意根支配指挥的,是意根了别色尘的工具。既然如此,意根就要明了眼识意识所了别的色尘,之后就要做抉择做决定,六识就会有进一步的活动。比较两种色彩是意根决定和支配的,两个识辨别之后,确认不了,意根也就确认不了,意识对色彩起疑,意根就起疑,于是意根决定再次辨别。

了别和辨别色彩,虽然是眼识的本分事,但是眼识不能单独出生和了别,必须与五俱意识一起了别,意识能了别色彩的深浅程度,色彩的名称和内涵,看着舒服不舒服,光亮不光亮等等细相,眼识了别色彩的粗相,不知道名称和光亮程度舒适度等等。所以对于色彩方面的五尘,意根也能触和了别,只是了别不明白,需要借助于眼识和意识两个工具。

在交通路口看见红绿灯也是眼识和意识所了别,由意根支配和指挥,意根在两个识了别的基础上,作自己的了别,于是决定停车和开车,以及左转和右转。这些决定当中,首先是意识的决定,供意根参谋,意根起自己的思量,做决策,但并不一定完全听从意识的意见和看法。

十、意根对色身的主宰作用

一个人遍体鳞伤,疼得昏了过去,可是醒过来之后还是要继续疼痛,意根为什么还要选择醒过来呢?因为意根怕死,非常执身,总是希望自己有五阴活动,不希望五阴功能灭失。当六识出生的因缘条件具足时,意根一定会作主生起六识,产生五阴身活动。特别疼痛时,身根受到的损伤比较大,阻止意识继续了别和出生,意识就不得不灭去,当身根稍微恢复一些,意根就想了别身体情况,于是意识和五识就出生了;或者说有其它比较强烈的尘境出现,意根想要了别,六识也就出生了,于是就从昏迷中醒过来。由此可见,意根对五阴身是多么的执著。

还有人高兴得乐死的,大乐时为什么能死亡?意识控制不住的乐,心里觉得不应该这样的乐,可没办法,控制不住,那就是意根的乐。当乐的心行过大时,心脏的血液却远远供应不上,致使身根无法正常运作或者毁坏,那么六识也就不能正常活动,以至于灭去,意根发现身根毁坏不能用,六识不能再出生了,于是就决定离身,弃身离体,五阴就死亡了。横死之人,意根没有准备,更不想离身,可是身体被毁得七零八落,也没有完整的色身了,意根再不能执身,就迅速的舍弃了色身,进入中阴身阶段。

十一、自信的差别

从自己的自信里找意根的自信,比较一下,意识的自信和意根的自信有什么差别,然后在意根的自信和不自信里,观察意根的证自证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将来自学自修的能力就强,不必总去背书,背来背去,也不知道背得对不对,没有能力依法,就不得不依人,致使道业很难有进展。

十二、鬼神附体时意根意识都有什么反应

一开始意根不愿意,表现为不舒服,意识懵然不知何事。后来意识渐渐明白了,就想对策,与意根一起开始强烈反抗,直到赶走侵略者。意根知道被附体,自己是无可奈何的,必须想办法让意识明白,才能对付附体者。意识一旦觉醒,就会想办法解脱,赶走附体。如果是业力大,与附体者怨结深,也可能互相之间纠结一辈子,甚至后世也会在一起纠结。

十三、聪明反被聪明误

意识聪明伶俐,而意根烦恼重,这不是好现象。意识如果觉得自己很聪明,就不会检查自己的内心,不知道反省,那就无法发现自己内心的烦恼,也就无法克服自己,越过障碍,聪明反被聪明误就是这样。

十四、意根作主识的特点

内心的焦虑焦躁等等情绪化的东西,都是意根的,外在表现为意识和五识的状态,也就是由六识来显示和发泄。内心的冲突多数表现为意根与意识的冲突,二者认知不同,理解力不同,思想观念不同,就会出现冲突。

意根有什么,我们就有什么,意根没什么,我们就没什么。意识并不是作主识,祂有什么没什么,只要不影响意根,都没有什么用。 意根如果没有欲心所,就什么事也不打算做,就会无欲无求,心就清净了。意识不管有什么欲望,也影响不了意根,意根不受影响,什么事也不会做。可是意根就是有贪有欲,叫作贪欲,断除贪欲,就是具有初禅定的三果人,后世能生色界天。

十五、意根代表真实意识代表虚假

意根的作用如此之大,远远超过意识,不管有没有意识的时候都是如此。所以要看一个人真正的想法、态度和目的,不要看他嘴上意识说的有多好,要看他意根内心里真正的想法和动机。有些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想法正好与此相反,这个人非常虚伪。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要善于观察人,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不要只相信他表面意识所表现出来的,要观察他的内心意根,意根是作主识,代表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也代表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十六、发呆发愣是意根的思量状态

发愣、发呆、失神、愣神,愣是呆而不动的意思,神是指意识,愣神就是意识不起思惟分析作用了。因为意识已经把法的表面肤浅的意思弄明白了,再深一步的问题就解决不了,就不得不把问题交给意根来解决,意识只负责盯住问题就行了。很多重大和深入的问题意识都解决不了,只好依赖意根宿世的固有的经验和智慧,前期意识把浅显的问题弄明白传递给意根,意根了解个大概,就会单独的思量进一步的问题。

比如见到老同学老同事,意识认出来这个人,知道是谁,可就是说不出名字,无法称呼这个人,以至于无法打招呼。这时意识就不能有什么动作了,意根只好搜索这个人的名字,不断的思量寻思,同时让六识张口结舌,眼睛瞪着对方,什么也不要做。在愣神的时候,有时候意识也有一些微弱的思惟活动,以辅助意根的思量,但意识的思惟不会强大,否则意识的思想活跃,就从愣神的状态出来了。

十七、意根与意识的分工

纸上谈兵是意识的事,实际作战是意根的事;学理论明理是意识的事,实际操作是意根的事;学习研究棋法是意识的事,棋盘上对垒是意根的事;学习曲谱是意识的事,上台演奏是意根的事;学习绘画艺术是意识的事,绘出图画是意根的事;学习金融是意识的事,从事金融工作是意根的事;学大厨面点理论是意识的事,成为厨师炒菜做饭是意根的事;学驾驶技术是意识的事,开车上路是意根的事。

学习数理化知识是意识的事,工作当中实际应用是意根的事;学习医学理论知识是意识的事,治病救人是意根的事;学习农业技术是意识的事,田里种地是意根的事;学习建筑设计是意识的事,实际设计图纸、建筑房屋是意根的事;学习政治是意识的事,当上领导成为政治家是意根的事;学习佛法是意识的事,证悟成佛是意根的事。意识与意根如何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是戒定慧的事,也是一个相当大的学问。

十八、涅槃里和无想定、灭尽定里六识的灭有什么区别

涅槃里不仅六识灭,主要还有意根的灭。无想定里六识虽然灭,意根还在,也有五遍行心所法在运行,属于有心状态。灭尽定里六识灭了,意根还在,但意根的五遍行心所法灭去了受想功能,属于半有心,全无心时就涅槃了。

六识灭分为暂时灭和永久灭,无想定和灭尽定六识暂时灭,是因为意根暂时不攀缘境界。可是意根并没有放弃五蕴世间,所以还会让六识出生从定中出来。在睡眠时六识灭,是因为意根需要色身休息,这是暂时的,意根心不灭,就会让六识出生再醒过来。

昏迷时,是因为色身出现障碍,胜义根不能正常接收六尘,六识不能继续了别,可意根还想拥有六识的功能和色身的功能,当色身阻碍消失的时候,意根还会促使六识出生。死亡时四大分离,六尘境界无法传入胜义根,无法继续维持六识的功能作用,意根无奈才离开五蕴身,生出中阴身继续使用六识的功能作用,这是意根的被动行为。

而涅槃状态的出现,是因为意根没有任何心行了,六识无法再继续运行下去,六识就灭了,意根自己也灭了,这是意根的主动行为。

六识犹如境界风,能把阿赖耶识的大海吹起七识的波浪。意识分别的境界,传入意根,意根就会受到熏染,起心动念,从而使得心海波涛浪涌不平静了。所以意识不再继续分别了,意根就清净下来,逐渐趣向了涅槃。

众生生到极乐世界也是这个道理,意识在极乐世界长期接触不到类似娑婆世界的染污境界,心就会清净下来,不再熏染意根恶法,意识清净,意根也就清净了。意根清净了,与极乐世界相应,就会从莲花中出来见佛闻法,悟无生。

十九、意识的了别慧大于意根的原因

意识的了别智慧大于意根,一个是因为意识所缘比意根少很多,祂不是作主识,一切事都不用作主,所以没有那么多的牵挂,容易专注思考问题,了别境界比较清晰。意根所缘、牵挂和了别的法有很多,凡是如来藏出生的法,意根都能缘得到,古往今来一切与己有关的事情,身根上每刹那的微小变化意根都能了别到,都能知,即使与己无关的,由于攀缘的习气,也要去攀缘挂念。因此心念不容易集中,了别智慧就弱,对法的认识就不清晰。

意识智慧大于意根的再一个原因是,意识只存在一世,受环境熏很轻微,没有意根那么多的烦恼和无明,也没有那么多的业障,遮障少,所以意识比意根聪明。如果意根所缘比较少,心里的无明不是很深重,无始劫以来没有累积无量的生死业障,那么意根就能像意识那样有智慧,即使证据不足,也能判定出一个合理的结论,从而证得真理。可是意根不是这样,所以才让我们修行实证那样的困难。

二十、意识的想阴能影响意根并受意根支配

想阴属于融通妄想,由于妄想幻化出某些境界,身体就随着妄想而出现了变化。身体并没有接触到妄想出的境界,仅仅是心里想念,身体就出现变化,说明身体是随着心想而动的,是受心指挥的。这样不由自主的身动是多么虚妄不真,是谁在指挥控制着身体,犹如魔术师在幻化和操纵似的?是意根,身体和识心是相通的,互相能融合在一起,心念力能驱使身体,决定身体的动转。哪个心的念力这样大这么有力度?是意根的心念能做主宰,有力度,能改变色身。意识的心念只能影响和改变意根,不能直接运转色身和改变色身。

想阴主要指意识的想,而意识的想一是由意根支配决定,二是能影响带动意根。想明白的不属于证悟,很多理都可以想明白,但就是不属于实证,所以想明白之后还需要去实证。

高兴时手舞足蹈,或者身体虔诚的礼拜,身体和心有什么关系呢?识心想起伤心事,为什么眼睛会流泪呢?想起让自己生气的事,手为什么会握拳,心脏会突突的跳呢?心情郁闷,身体为什么会得病呢?心情愉快,为什么身体病好了呢?这些想阴都属于融通妄想,也属于是胡思乱想,非常的虚妄,没有什么实事。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二十一、意识明一套意根暗一套

有一些人做事表面一套暗地一套,或者是说一套做一套。明面上给人错觉的都是意识的想法,暗地里实际做的都是意根的思想;说的都是意识的想法,做的都符合意根的想法。所以我们平时与人打交道要善于观察,不要看对方口头上说的多好,要观察他意根内心真正的想法。有些人嘴上说得天花乱坠,实际上想法却与此相反,这个人非常虚伪不诚实。

如果一个人想要给你某些东西,要观察他是真想给你,还是假给有其它想法和目的;如果意根不愿意给,但行为上意识不得不给,那么后果可能不太好,他会想办法讨回去的。我们如果想要别人的东西,要观察他是否真正愿意接受,意根同意,还是只有意识愿意接受而意根并不愿意接受。不要只相信他表面意识所表现出来,要观察他的内心意根。意根是作主识,代表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也代表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二十二、意识与意根互熏烦恼

问:当我观察到心里要生起一个烦恼的时候,之后意识就真的感觉烦躁了,意识所想到的全是负能量并且非常消极,抑郁就出现了。这个烦恼是不是意根产生的?

答:从你叙述的情况来看,确实是意根先有烦恼,然后促使意识在烦恼处出生,了知烦恼,感觉烦恼,然后就表现出烦恼和情绪,这是意根对意识的熏染。意识在了知法以后,可能要产生自身的烦恼,之后熏染意根,让意根也染上烦恼,这是意识对意根的熏染。

意识的产生是意根和法尘相接触,接触以后想造作才产生意识,意识的烦恼由那里来的呢?一个是由意根而来,一个是由对境界起心而来。意识的烦恼如何由意根而来呢?意根触尘境以后生起烦恼,想要发泄出去,或者是表现出来,就会调控意识,促使意识发泄烦恼情绪和造作烦恼业,于是意识就表现为烦恼,如嗔恨、贪爱等等。

意识烦恼的第二个来源处,就是在意识接触和了别了尘境以后,可能会生起烦恼。当意识出现烦恼想要有所造作的时候,把想法传递给意根,意根受到蛊惑但没有起烦恼,就会被动的同意意识去造作烦恼业,发泄情绪;如果意根受到意识的蛊惑和感染,也生起了烦恼,就会主动的促使意识造作烦恼业,发泄情绪。如果意根不受意识的蛊惑,就不会允许意识造作烦恼业。

所以众生在起烦恼的时候,有时候是意识单独的烦恼,有时候是意根单独的烦恼,有时候是意根和意识共同起的烦恼。意识单独起烦恼,能够很快就退去和消失,容易转化,意根如果自行起烦恼,很难平复下来,不容易劝服和转化,不容易降伏下来。如果意根和意识共同起烦恼,一定要造作烦恼业了,这时候没有控制情绪者,将会一发不可收拾。

二十三、哪个意的念管用?

练气功时意念导气运气聚气用气,全部是意根的意念。意根意念气聚手心劳宫穴,气强到一定程度,再意念伸手把气打出去,功夫到者,山崩墙塌,火车停滞,汽车倒走,这纯粹是气功了。但是气功也好,什么功也好,全部是训练意根的念力作用,念强心力强,气强能量强,然后可以为所欲为,所向披靡。

有人就会说了,意根没有念,都是意识念。那好,你意识念试试,如来藏看得上你管你否?念的有用否?能实现作用否?意识念的气功,什么功力也没有,什么用也不顶,花拳绣腿,摆设而已。

气随念走,是随意根的念走,不是随意识的念走。否则人人意识可念,可是练好气的人却极少,而且需要练相当长时间才能练成功。为什么要练这么长时间?因为是用意识训练意根,意识容易,意根不容易。众生主要的差别在意根这里,意识都会想都会念,可是没有用。

二十四、思考是哪个识的作用?

思考分为浅层次思考和深层次思考。浅层次的思考是意识单独思考,有点走马观花式;深层次的思考是意识与意根共同思考,这需要定力了,定力不足,思考只在意识表面,深入不到意根那里,也就不能真正思考明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心中的疑问还是不能解决。

二十五、意识与意根心行的区别

众生的心理状态分成意识层面与意根层面的,一浅一深两种层次。意识本身是被动的,祂要想作主宰,必须把意根给影响过来,熏染成功之后意根才会顺应意识的想法作出相应的决定。如果意识不能成功熏染意根,意根就顺着自己以往的习惯来作主,意识的思想和建议不起作用。

意识所有的心行造作是因为什么产生出来的呢?意识因为什么而生?因为意根触法尘后需要作细致分析判断,如来藏就配合出生了意识,意根想造作的时候,必然让意识出生来帮助祂造作,因为意根自己在某些法上无法造作,这时就需要意识来替自己造作。

比如从生气这件事来看意识和意根心行的区别,意识生气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因为什么产生的?是因为意根生气产生的,意根想要发泄或者表现出自己的愤怒,就借用意识或者是六识来表达内心的气愤,此时六识就表现出忿怒的身行和语行。生气时有诸多表现,比如面部表情狰狞、语言上恶口、身体上的握拳挥拳和手指着对方等等,这些都是意识和身识共同造作出来的,都是顺应意根的心行而造作的,表达的是意根的心行。

但是造作嗔业后二者的反应有明显区别,意识相对明理,马上就能够反观这些行为是好是坏,觉得刚才的行为确实不对,为什么不对,一想就能想明白。虽然意识想明白了,但是意根还没有明白过来,心里还照样在生气,气鼓鼓的。意识此时就劝说:算了别再生气了,本来是自己不对。可是意根还不理解,照样生气。

当意根特别愤怒的时候,意识根本控制不住,比如意根气到极点想要打人的时候,意识这边觉得打人不好,那边身体却控制不住的去打人。意识无法控制意根,祂就要按照自己的习气来造作,毫无办法。六识就只能充当帮凶,代替意根来造作这些行为,这就是意识无法说服意根时随顺意根的心行所表现出的行为。

二十六、意识与意根业行的区别

如果要区分意根造业与意识造业有什么不同,那就要看这个业是符合意根的心行还是符合意识的心行。一般来说意识所造的业行都符合意根,因为是意根促使意识来造业,意识造的业就是意根造的业,意根让意识造业意识才能造业,意根不让意识造业就不能造业,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意识力量非常强大,扭转了意根,会迫使意根按照意识的想法来作主造作业行,意根就不得不服从意识的意志作抉择。这时候意根作主造的业就符合意识的心行,意识把如何这件事的道理分析得头头是道,理由很充分,就把意根扭转过来了。

此时意根的力量不如意识强大,意根就随着意识的心思作决定,表面上是意根作主,实际上是意识作主了,身口意行符合意识的心行,这个业就是以意识为主造的业。如果意根完全被意识说服控制,意识说这样好,意根就完全同意赞同,那么这时候意根指挥六识造的业,就属于意根和意识共同造的业。

如果意根的力量强于意识的力量,意识的观点、意见、看法意根都不同意,那么意根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来作主抉择,表现出的行为就符合意根自己的习气,祂促使六识所造的业行,就符合意根自己的心行,这种情况就属于意根造的业。

这里的层次分成好几种,不是像我们想像的表面行为那么简单,具体的情况要具体的分析对待。要观察业行是符合意识的心行,还是符合意根的心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看意识和意根的心行是否一致,当心行一致时六七识都同样的善,或是都同样的不善,这时所造作的业行就符合二者共同的心行;如果不一致,那就看是以意根为主造的业,还是以意识心行为主造的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区分。

二十七、意识疑和意根疑的区别

意识疑,疑的程度比较浅,只在表面,不是真正的疑,比如一解释,心里明了了,疑就消除了。意根的疑程度比较深,因为意根是作主识,是主人,主人的一切心行和抉择都起作用,有结果。意识不是主人,祂的疑不能起主要作用,也容易消除。比如说意根对自己所造作的善法起疑,这是真疑,这样就会把之前善法的心行和业行抵消一部分或者全部,从前所造作的善法功德就没有了或者减少了。因为意根后边有如来藏配合,意根的心行如来藏都知道,意根要是怀疑不相信有那些功德,如来藏就把这些善法的功德记录给减轻,功德就减少。

所以疑心重也不好,疑是一种烦恼,在我们需要断除的三缚结当中属于疑缚。有疑不决,生死不了,所以我们要解决心中的疑,解决对于解脱之法的不明和不抉。意根如果怀疑自己已经做的功德,功德就要打折扣,所以我们造作了善业,就不要有所怀疑,要从内心认可这是善业,将来肯定就能如实得到善果。

在我们临终的时候,如果心里念念都是今世所造作的恶业,如来藏就会配合让这个恶业种子提前成熟,我们就会随恶业所牵去受恶报。我们应该调整心念,心里一直想着此生所造作的所有善业,所造的恶业在临终之前都要努力忏悔清净,实在忏悔不了的,到临终之前也不要把恶业在心里形成一种强烈的念头,尽量不要去想它,而想善业,那么如来藏就有可能(不是完全)不让恶业种子成熟,而成熟善业种子。

这就是说临终时的心念就是心愿,如来藏都会配合你,让这个念和愿实现。所以临终时只要我们都是善愿,想往生极乐的愿,如来藏就会配合让我们往生极乐。如果我们临终的那个念不好,与这辈子的恶业相应,那么恶业果报就现前,我们就可能去三恶道。如果临终对极乐世界或者是对阿弥陀佛起疑,就去不成极乐世界,勉强能去,也是去极乐世界的边地疑城,不见佛不闻法,直至疑心疑业消除,所以临终的念是最重要最有用的。

二十八、意根默容一切法的含义

默,就是默默的、无声息的、在暗地里、悄悄的。这是意根的特性,意根就是这样默默的不被人知,无声息的、静悄悄的、在暗地里。容,是容许、共容、一起、容纳、容忍。这说明意根是容纳一切的,容许一切法存在的,与一切法共存的,共同运转的,容忍容受一切法现行的。这个意思也在说,有一切法的存在,就有意根,意根永远与一切法在一起共同运转。

而意识不是默容一切法,不能与一切法在一起共同存在和运转。那么许多法的出生和运行就与意识无关,不受意识指挥和控制,意识没有控制一切法出生的权限。只有第八识和意根永远与一切法在一起,共同运行,而第八识没有指挥进行操控的心行和特性,没有作主性,那么就证明只有意根才能对一切有操控权限和作主权限,我心我性很重,所以生死业也重。

二十九、概念和经验出于哪个识

概念只有意识心中才有,意识与概念相应,五识、意根和第八识都没有法的概念,因为意识与法的相貌相应,有思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其祂识都没有。

经验,是经历相应法的过程中所累积的智慧认知,五识对五尘境有经验,意识对法尘有经验,六识的经验都是一生一世的,有遗忘性。而意根积累的是生生世世的经验,不灭,关键之时能快速起用,保护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而第八识虽然生生世世不灭,但祂没有记性,没有经验之说,因为其智慧是固定的法尔如是的,不增不减,所以就没有经验,不需要经验,照样能有序正常的运行一切法。

三十、意根任运与意识寻伺的关系

任运是指识心随顺自然随顺因缘而自动自觉的运行,不曾有人为的干涉而受到阻止,使其停滞不行。八个识中只有第八识和意根是任运而转的识心,六识都不是,六识要受意根的限制,不能运转的时候非常多,所以六识不是任运而转的识。

寻伺,是意识单独或者带着五识的寻觅、推敲、思惟、参究、研究等等行为,以解决意根心中的疑问或者是什么问题。所以意识或者六识的寻伺直接受意根指导,意根让上东寻伺意识就上东寻伺,让上西寻伺意识就上西寻伺,事先意识可以提建议供意根参考和抉择。

虽然意根没办法自己单独有五阴身的活动,但是意根有下属有帮手能替祂做很多事,意根就要使用,领导事务繁忙,不能亲自做具体事,就要安排下属去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六识按要求完成意根的指令,也是责无旁贷的,其职责就是如此。

第八识没有寻伺的行为,也没有寻伺的心行,因为第八识是无为不作主的心,祂心中无事,事事都与祂无关,也就没有必要寻伺个什么。意根在对一切法的运行当中,因为无明和攀缘广,对一切的认知非常粗燥,常常有弄不懂的事情,即使依靠六识,也有很多法不懂,为了弄懂,就要起寻伺心去探究,就需要六识去完成探究的任务。所以任运而转的意根,正是六识寻伺行为的发起者、监督者和指挥者,结果由意根受用。

三十一、意识不是作主识

问:如八识规矩颂讲动身发语独为最,以及审虑思、决定思、动发思,都是讲意识是作主识吗?

答:这些都没有讲意识是作主识。动身发语的意思是,意识能与身识一起动转身体,造作身业,意识能与身识一起出生语言声音,造作语业,身业口业以意识的功能最大,以意识的功能为主,身识为辅,功能较弱。

审虑思、决定思、动发思,这是讲意识的思心所功能,意识虽然有这些思心所的功能,虽然能够做决定,但是祂的决定最终是否起到应有的作用,还在于意根是否接受和接受的程度。比如小孩子决定要买一个玩具,最终能不能买成,在于他的父母是否同意,因为钱由父母掌握,父母有花钱的决定权。比如说一个参谋下属决定要发动军事演习,但是最终是否办成这事,是由首长和司令总指挥决定的,参谋下属仅仅是提个建议而已,听不听由领导说了算。

意识就是为意根服务的,意根能够作意识的主,意根不需要意识服务,就不决定出生意识,那就没有意识的出现,那就谈不到作主和作决定了。五识也有思心所,能作决定,但是五识的决定比意识的决定还弱,管不管用听不听,都在于意根。然后意根作主决定了,能不能办得成,还在于第八识,如果没有业种和福德,第八识也无能为力。所以意根能够作主成事出生什么法,那也是有前提条件的,不是意根想干什么就能干成什么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