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修証指歸(第一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11:41:56 閲讀: 399

第六章  意根與意識的區別

一、對於色身的信號意根先知

人想吃什麽說明體内缺什麽,這究竟是誰想吃,這麽了解身體的需要?身體是最誠實的,語言可能非常虛假。身體爲什麽是誠實的欺騙不了人?語言爲什麽可以造假容易騙人?身體上的神經元與意根聯繫非常密切,身體上任何微小的變化,意根依如來藏都知道,所以身體上的需求信號就會促使意根去解決,意根就會出現各種想法念頭。這是身體直接發出來的信號,意識要晚意根一步知道,也可能不知道。而語言是意識的功能作用,意識未必與意根的心理相一致,不一定代表意根的思想想法,二者不一致時,就是造假了。

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江山易改,指意識心的容易受熏性;本性難移,指意根的習性堅固難於改變性。只要意根不改變,什麽法也不能改,還是一如既往。本性不改,即使江山改了,還會變回來,還會再生出來。

五大種子永遠不變易,永遠恒常存在,包括識大種子見大種子。業種要想改,首先意根要改才行,意根不改,業種就不能改。所以要想消業,只有把意根的無明去除,才能消業。染污業是由意根的無明促成的,沒有無明就沒有染污業。而要去除意根的無明,必須要意根認識真理和真相,斷除我見和証得實相。個別業如果要消除,意根必須懺悔,只有意識懺悔沒有用。

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是什麽道理?

記性,就是不理解時的死記硬背,是意識的功能作用。記憶的内容如果還沒有熏染到意根,意根就不懂。如何有效熏染意根,讓意根明了,以後隨時隨地都能想得起來?那就要不斷的寫,寫就是實際操作,寫時非常慢,一邊寫,一邊熏習意根,這樣意根就容易懂了。

寫得慢,就是定,能專注意根就能消化吸收,以後遇到這些内容,就能明了,不用特意背誦。沒有理解特意背誦的内容,容易忘,不可靠,後世更不能想得起來。意根明了,後世也能得到受用。

死記爛背,這是對於所學内容意根沒有理解,全靠意識強記背誦。意識背誦的再流利,意根也仍然不解。而對於所學的内容,意根和意識真正理解了,根本不用背,不用記憶,用的時候,自然能夠拿得出來,自然能夠發揮自如。理解力不好的人,喜歡背誦,智慧好的人,理解以後就不管了。意識用功與意根用功的區別太大了,意根的智慧是真智慧,意識的智慧是假智慧。

四、意根和意識的了別特點

意根了別範圍廣,掌管全侷、整體,把握宏觀,突出戰略性。而意識了別範圍有限,掌握侷部的、細微的、深入的,突出戰術性。意根有智慧的人適合做領導將軍,意識聰明的適合做參謀和部門領導,負責具體事物管理。二者結合起來,可上可下,可廣可細,既有戰略又有戰術,所向披靡。

有大將軍氣概的人,就是意根有智慧有經驗,搞科研的人意識心細入微。所以一個人的氣勢氣質風度涵養,多在於意根,多指意根。這個東西是學不來的,現學來不及的了,意識如果要裝,也裝不了多長時間。與生俱來的東西,就是一個人的特質特征,那不是現學的,不能偽裝。

對於佛教界的發展和總體走向,能準確把捉的人,一定是久學菩薩。由於久學,意根經歷的多,見多識廣,經驗豐富,比新學菩薩能了解很多佛教和修行歷史,能看透很多佛教裡的現象。所以什麽如法,什麽不如法,佛法裡的利弊看得很清楚,衆生的根基利頓也看得很清楚。這都是意根的功勞,當然也不離意識的分別思惟。

新學菩薩由於經歷的少,煩惱重,沒有什麽經驗,佛教裡的事情看不明白,衆生的根基利頓看不清楚,法的走向和利弊看不明白。往往看問題很片面很膚淺,不透徹,出現的錯誤就會多一些,看走眼的人事就會多一些。

五、意識比意根先覺悟

衆生因哪個妄心的想而沉淪生死?當然是因意根的妄想而沉淪生死。沉淪生死的幫兇是誰?意根的作案工具是六識,六識又助長意根的妄想和無明,這樣生死就無出期了。總得有個先行覺悟的,誰能先行覺悟?意識沒有先天性的執著,無明沒有那麽根深蒂固,分析思惟能力強,思想敏捷靈活,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遇到佛法就會最先覺悟。遇到染污的事情,意識接觸後,也是最先受熏染,然後影響意根。可見,意識很容易受到周遭環境的熏染,然後再去熏意根。

六、表面的是意識隱蔽的是意根

意根爲什麽不容易被發現呢?因爲意根沒有語言文字,心行隱秘深邃,沒有意識那樣明顯的推論、猜測、思惟、分析、想象、幻想等等作用,但是意根作主性決斷力還是相當明顯的。定力不足時,智慧就不足,心思粗燥,意根作用再明顯也不容易觀察出來。

比如說喜歡撒謊的人,往往有兩個意圖,一個在表面運作,比較明顯,另一個在背後隱藏暗暗運作。一個人的真實意圖就是背後這個,不是表面那個,表面那個只是起打掩護作用,聲東擊西,背後那個隱秘,不輕易暴露出來,不讓人知。找到背後那個,就找到意根了,意根就是一個人的本質品性,代表人品人格,起關鍵作用。

很多人在人前,有兩個心聲,一個是能讓人看得出來,表現給人看給人評價的,另一個是不願意讓人知的實質性的,故意隱藏的。在人後一個人獨處,猶豫不決的時候,也有兩個意見,兩種想法,兩種打算,兩個心行,由於不統一,就進行内戰。如果決絕不下,就要長期内戰,這樣就難免内心崩潰,精神分裂,身體出現隱患,身心是互相影響和牽制的。

唯識也就是心理學,學好唯識,能察微知著,觀察人心理並不難,但知人的時候,不要輕易說出來,免得麻煩,不好相處。直心的人有什麽想法就直接說,不會九曲十八彎,腸子繞八圈;心曲的人,有想法隱藏著不直接說,領人繞圈子,給人轉迷糊以後,就進入自己設計的圈套中,達到自己的目的。

七、懺悔能否滅罪

懺悔也許能滅罪,也許不能滅罪。淺層次的意識懺悔,不能滅罪,作用不大,深層次的意根與意識一起懺悔才能滅罪,滅罪到什麽程度,要看意根的真誠程度。因爲意根的心行決定了業種,意根利用六識造業存入了惡業種子,必須意根自己親自懺悔改變心行,才能消除一部分或者全部惡業種子。意識懺悔不能消除業種的影響,業種仍然存在,未來世的苦受避免不了。

八、意根不會說服意識

意識可以批判意根,但意根卻不批判意識。因爲其一意根是作主識,有決定權,完全可以不理會意識的決定和態度,也完全可以扭轉意識。

其二,意根沒有語言文字的功能,不可能去批判、否定、說服意識,不會跟意識辯論。如果意根不滿意意識的思想觀點,或者是意識不理解意根的思想觀點,意識不服從意根的意志,意根有可能心裡感覺不舒服,或者是抓狂,或者是抑鬱,更有可能不理會意識的建議,自顧自的作決定。意根僅僅是需要意識的理解、支持與配合,這樣就會比較堅定一些,内心也會比較堅強一些,如果意識不理解,一般來說也要意識服從。

九、眼識意識的辨別受意根的支配

問:比較相近的兩種色彩,眼識意識看完之後,還不能確認,懷疑自己沒有看清楚,於是決定再看一看,以辨別清楚。這個疑和決定,是眼識的疑和決定還是意識的疑和決定,還是意根的疑和決定?在交通路口看見紅綠燈,於是就決定停車和開車,這個決定是眼識的決定,還是意識的決定,還是意根的決定?

答:眼識和意識的了別活動,是意根敺使才能出現的,是受意根支配指揮的,是意根了別色塵的工具。既然如此,意根就要明了眼識意識所了別的色塵,之後就要做抉擇做決定,六識就會有進一步的活動。比較兩種色彩是意根決定和支配的,兩個識辨別之後,確認不了,意根也就確認不了,意識對色彩起疑,意根就起疑,於是意根決定再次辨別。

了別和辨別色彩,雖然是眼識的本分事,但是眼識不能單獨出生和了別,必須與五俱意識一起了別,意識能了別色彩的深淺程度,色彩的名稱和内涵,看著舒服不舒服,光亮不光亮等等細相,眼識了別色彩的粗相,不知道名稱和光亮程度舒適度等等。所以對於色彩方面的五塵,意根也能觸和了別,只是了別不明白,需要借助於眼識和意識兩個工具。

在交通路口看見紅綠燈也是眼識和意識所了別,由意根支配和指揮,意根在兩個識了別的基礎上,作自己的了別,於是決定停車和開車,以及左轉和右轉。這些決定當中,首先是意識的決定,供意根參謀,意根起自己的思量,做決策,但並不一定完全聽從意識的意見和看法。

十、意根對色身的主宰作用

一個人遍體鱗傷,疼得昏了過去,可是醒過來之後還是要繼續疼痛,意根爲什麽還要選擇醒過來呢?因爲意根怕死,非常執身,總是希望自己有五隂活動,不希望五隂功能滅失。當六識出生的因緣條件具足時,意根一定會作主生起六識,産生五隂身活動。特別疼痛時,身根受到的損傷比較大,阻止意識繼續了別和出生,意識就不得不滅去,當身根稍微恢複一些,意根就想了別身體情況,於是意識和五識就出生了;或者說有其它比較強烈的塵境出現,意根想要了別,六識也就出生了,於是就從昏迷中醒過來。由此可見,意根對五隂身是多麽的執著。

還有人高興得樂死的,大樂時爲什麽能死亡?意識控制不住的樂,心裡覺得不應該這樣的樂,可沒辦法,控制不住,那就是意根的樂。當樂的心行過大時,心臟的血液卻遠遠供應不上,致使身根無法正常運作或者毁壞,那麽六識也就不能正常活動,以至於滅去,意根發現身根毁壞不能用,六識不能再出生了,於是就決定離身,棄身離體,五隂就死亡了。橫死之人,意根沒有準備,更不想離身,可是身體被毁得七零八落,也沒有完整的色身了,意根再不能執身,就迅速的捨棄了色身,進入中隂身階段。

十一、自信的差別

從自己的自信裡找意根的自信,比較一下,意識的自信和意根的自信有什麽差別,然後在意根的自信和不自信裡,觀察意根的証自証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將來自學自修的能力就強,不必總去背書,背來背去,也不知道背得對不對,沒有能力依法,就不得不依人,致使道業很難有進展。

十二、鬼神附體時意根意識都有什麽反應

一開始意根不願意,表現爲不舒服,意識懵然不知何事。後來意識漸漸明白了,就想對策,與意根一起開始強烈反抗,直到趕走侵略者。意根知道被附體,自己是無可奈何的,必須想辦法讓意識明白,才能對付附體者。意識一旦覺醒,就會想辦法解脫,趕走附體。如果是業力大,與附體者怨結深,也可能互相之間糾結一輩子,甚至後世也會在一起糾結。

十三、聰明反被聰明誤

意識聰明伶俐,而意根煩惱重,這不是好現象。意識如果覺得自己很聰明,就不會檢查自己的内心,不知道反省,那就無法發現自己内心的煩惱,也就無法克服自己,越過障礙,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這樣。

十四、意根作主識的特點

内心的焦慮焦躁等等情緒化的東西,都是意根的,外在表現爲意識和五識的狀態,也就是由六識來顯示和發泄。内心的沖突多數表現爲意根與意識的沖突,二者認知不同,理解力不同,思想觀念不同,就會出現沖突。

意根有什麽,我們就有什麽,意根沒什麽,我們就沒什麽。意識並不是作主識,祂有什麽沒什麽,只要不影響意根,都沒有什麽用。 意根如果沒有欲心所,就什麽事也不打算做,就會無欲無求,心就清淨了。意識不管有什麽欲望,也影響不了意根,意根不受影響,什麽事也不會做。可是意根就是有貪有欲,叫作貪欲,斷除貪欲,就是具有初禪定的三果人,後世能生色界天。

十五、意根代表真實意識代表虛假

意根的作用如此之大,遠遠超過意識,不管有沒有意識的時候都是如此。所以要看一個人真正的想法、態度和目的,不要看他嘴上意識說的有多好,要看他意根内心裡真正的想法和動機。有些人嘴上說得天花亂墜,實際上想法正好與此相反,這個人非常虛偽。我們平時與人打交道要善於觀察人,了解他的真實想法是什麽,不要只相信他表面意識所表現出來的,要觀察他的内心意根,意根是作主識,代表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也代表一個人真正的修養。

十六、發呆發愣是意根的思量狀態

發愣、發呆、失神、愣神,愣是呆而不動的意思,神是指意識,愣神就是意識不起思惟分析作用了。因爲意識已經把法的表面膚淺的意思弄明白了,再深一步的問題就解決不了,就不得不把問題交給意根來解決,意識只負責盯住問題就行了。很多重大和深入的問題意識都解決不了,只好依賴意根宿世的固有的經驗和智慧,前期意識把淺顯的問題弄明白傳遞給意根,意根了解個大概,就會單獨的思量進一步的問題。

比如見到老同學老同事,意識認出來這個人,知道是誰,可就是說不出名字,無法稱呼這個人,以至於無法打招呼。這時意識就不能有什麽動作了,意根只好搜索這個人的名字,不斷的思量尋思,同時讓六識張口結舌,眼睛瞪著對方,什麽也不要做。在愣神的時候,有時候意識也有一些微弱的思惟活動,以輔助意根的思量,但意識的思惟不會強大,否則意識的思想活躍,就從愣神的狀態出來了。

十七、意根與意識的分工

紙上談兵是意識的事,實際作戰是意根的事;學理論明理是意識的事,實際操作是意根的事;學習研究棋法是意識的事,棋磐上對壘是意根的事;學習曲譜是意識的事,上台演奏是意根的事;學習繪畫藝術是意識的事,繪出圖畫是意根的事;學習金融是意識的事,從事金融工作是意根的事;學大廚面點理論是意識的事,成爲廚師炒菜做飯是意根的事;學駕駛技術是意識的事,開車上路是意根的事。

學習數理化知識是意識的事,工作當中實際應用是意根的事;學習毉學理論知識是意識的事,治病救人是意根的事;學習辳業技術是意識的事,田裡種地是意根的事;學習建築設計是意識的事,實際設計圖紙、建築房屋是意根的事;學習政治是意識的事,當上領導成爲政治家是意根的事;學習佛法是意識的事,証悟成佛是意根的事。意識與意根如何分工合作、各司其職是戒定慧的事,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學問。

十八、涅槃裡和無想定、滅盡定裡六識的滅有什麽區別

涅槃裡不僅六識滅,主要還有意根的滅。無想定裡六識雖然滅,意根還在,也有五遍行心所法在運行,屬於有心狀態。滅盡定裡六識滅了,意根還在,但意根的五遍行心所法滅去了受想功能,屬於半有心,全無心時就涅槃了。

六識滅分爲暫時滅和永久滅,無想定和滅盡定六識暫時滅,是因爲意根暫時不攀緣境界。可是意根並沒有放棄五蘊世間,所以還會讓六識出生從定中出來。在睡眠時六識滅,是因爲意根需要色身休息,這是暫時的,意根心不滅,就會讓六識出生再醒過來。

昏迷時,是因爲色身出現障礙,勝義根不能正常接收六塵,六識不能繼續了別,可意根還想擁有六識的功能和色身的功能,當色身阻礙消失的時候,意根還會促使六識出生。死亡時四大分離,六塵境界無法傳入勝義根,無法繼續維持六識的功能作用,意根無奈才離開五蘊身,生出中隂身繼續使用六識的功能作用,這是意根的被動行爲。

而涅槃狀態的出現,是因爲意根沒有任何心行了,六識無法再繼續運行下去,六識就滅了,意根自己也滅了,這是意根的主動行爲。

六識猶如境界風,能把阿賴耶識的大海吹起七識的波浪。意識分別的境界,傳入意根,意根就會受到熏染,起心動念,從而使得心海波濤浪湧不平靜了。所以意識不再繼續分別了,意根就清淨下來,逐漸趣向了涅槃。

衆生生到極樂世界也是這個道理,意識在極樂世界長期接觸不到類似娑婆世界的染污境界,心就會清淨下來,不再熏染意根惡法,意識清淨,意根也就清淨了。意根清淨了,與極樂世界相應,就會從蓮花中出來見佛聞法,悟無生。

十九、意識的了別慧大於意根的原因

意識的了別智慧大於意根,一個是因爲意識所緣比意根少很多,祂不是作主識,一切事都不用作主,所以沒有那麽多的牽掛,容易專注思考問題,了別境界比較清晰。意根所緣、牽掛和了別的法有很多,凡是如來藏出生的法,意根都能緣得到,古往今來一切與己有關的事情,身根上每刹那的微小變化意根都能了別到,都能知,即使與己無關的,由於攀緣的習氣,也要去攀緣掛念。因此心念不容易集中,了別智慧就弱,對法的認識就不清晰。

意識智慧大於意根的再一個原因是,意識只存在一世,受環境熏很輕微,沒有意根那麽多的煩惱和無明,也沒有那麽多的業障,遮障少,所以意識比意根聰明。如果意根所緣比較少,心裡的無明不是很深重,無始劫以來沒有累積無量的生死業障,那麽意根就能像意識那樣有智慧,即使証據不足,也能判定出一個合理的結論,從而証得真理。可是意根不是這樣,所以才讓我們修行實証那樣的困難。

二十、意識的想隂能影響意根並受意根支配

想隂屬於融通妄想,由於妄想幻化出某些境界,身體就隨著妄想而出現了變化。身體並沒有接觸到妄想出的境界,僅僅是心裡想念,身體就出現變化,說明身體是隨著心想而動的,是受心指揮的。這樣不由自主的身動是多麽虛妄不真,是誰在指揮控制著身體,猶如魔術師在幻化和操縱似的?是意根,身體和識心是相通的,互相能融合在一起,心念力能敺使身體,決定身體的動轉。哪個心的念力這樣大這麽有力度?是意根的心念能做主宰,有力度,能改變色身。意識的心念只能影響和改變意根,不能直接運轉色身和改變色身。

想隂主要指意識的想,而意識的想一是由意根支配決定,二是能影響帶動意根。想明白的不屬於証悟,很多理都可以想明白,但就是不屬於實証,所以想明白之後還需要去實証。

高興時手舞足蹈,或者身體虔誠的禮拜,身體和心有什麽關係呢?識心想起傷心事,爲什麽眼睛會流淚呢?想起讓自己生氣的事,手爲什麽會握拳,心臟會突突的跳呢?心情鬱悶,身體爲什麽會得病呢?心情愉快,爲什麽身體病好了呢?這些想隂都屬於融通妄想,也屬於是胡思亂想,非常的虛妄,沒有什麽實事。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二十一、意識明一套意根暗一套

有一些人做事表面一套暗地一套,或者是說一套做一套。明面上給人錯覺的都是意識的想法,暗地裡實際做的都是意根的思想;說的都是意識的想法,做的都符合意根的想法。所以我們平時與人打交道要善於觀察,不要看對方口頭上說的多好,要觀察他意根内心真正的想法。有些人嘴上說得天花亂墜,實際上想法卻與此相反,這個人非常虛偽不誠實。

如果一個人想要給你某些東西,要觀察他是真想給你,還是假給有其它想法和目的;如果意根不願意給,但行爲上意識不得不給,那麽後果可能不太好,他會想辦法討回去的。我們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要觀察他是否真正願意接受,意根同意,還是只有意識願意接受而意根並不願意接受。不要只相信他表面意識所表現出來,要觀察他的内心意根。意根是作主識,代表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也代表一個人真正的修養。

二十二、意識與意根互熏煩惱

問:當我觀察到心裡要生起一個煩惱的時候,之後意識就真的感覺煩躁了,意識所想到的全是負能量並且非常消極,抑鬱就出現了。這個煩惱是不是意根産生的?

答:從你敘述的情況來看,確實是意根先有煩惱,然後促使意識在煩惱處出生,了知煩惱,感覺煩惱,然後就表現出煩惱和情緒,這是意根對意識的熏染。意識在了知法以後,可能要産生自身的煩惱,之後熏染意根,讓意根也染上煩惱,這是意識對意根的熏染。

意識的産生是意根和法塵相接觸,接觸以後想造作才産生意識,意識的煩惱由那裡來的呢?一個是由意根而來,一個是由對境界起心而來。意識的煩惱如何由意根而來呢?意根觸塵境以後生起煩惱,想要發泄出去,或者是表現出來,就會調控意識,促使意識發泄煩惱情緒和造作煩惱業,於是意識就表現爲煩惱,如嗔恨、貪愛等等。

意識煩惱的第二個來源處,就是在意識接觸和了別了塵境以後,可能會生起煩惱。當意識出現煩惱想要有所造作的時候,把想法傳遞給意根,意根受到蠱惑但沒有起煩惱,就會被動的同意意識去造作煩惱業,發泄情緒;如果意根受到意識的蠱惑和感染,也生起了煩惱,就會主動的促使意識造作煩惱業,發泄情緒。如果意根不受意識的蠱惑,就不會允許意識造作煩惱業。

所以衆生在起煩惱的時候,有時候是意識單獨的煩惱,有時候是意根單獨的煩惱,有時候是意根和意識共同起的煩惱。意識單獨起煩惱,能夠很快就退去和消失,容易轉化,意根如果自行起煩惱,很難平複下來,不容易勸服和轉化,不容易降伏下來。如果意根和意識共同起煩惱,一定要造作煩惱業了,這時候沒有控制情緒者,將會一發不可收拾。

二十三、哪個意的念管用?

練氣功時意念導氣運氣聚氣用氣,全部是意根的意念。意根意念氣聚手心勞宮穴,氣強到一定程度,再意念伸手把氣打出去,功夫到者,山崩牆塌,火車停滯,汽車倒走,這純粹是氣功了。但是氣功也好,什麽功也好,全部是訓練意根的念力作用,念強心力強,氣強能量強,然後可以爲所欲爲,所向披靡。

有人就會說了,意根沒有念,都是意識念。那好,你意識念試試,如來藏看得上你管你否?念的有用否?能實現作用否?意識念的氣功,什麽功力也沒有,什麽用也不頂,花拳綉腿,擺設而已。

氣隨念走,是隨意根的念走,不是隨意識的念走。否則人人意識可念,可是練好氣的人卻極少,而且需要練相當長時間才能練成功。爲什麽要練這麽長時間?因爲是用意識訓練意根,意識容易,意根不容易。衆生主要的差別在意根這裡,意識都會想都會念,可是沒有用。

二十四、思考是哪個識的作用?

思考分爲淺層次思考和深層次思考。淺層次的思考是意識單獨思考,有點走馬觀花式;深層次的思考是意識與意根共同思考,這需要定力了,定力不足,思考只在意識表面,深入不到意根那裡,也就不能真正思考明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心中的疑問還是不能解決。

二十五、意識與意根心行的區別

衆生的心理狀態分成意識層面與意根層面的,一淺一深兩種層次。意識本身是被動的,祂要想作主宰,必須把意根給影響過來,熏染成功之後意根才會順應意識的想法作出相應的決定。如果意識不能成功熏染意根,意根就順著自己以往的習慣來作主,意識的思想和建議不起作用。

意識所有的心行造作是因爲什麽産生出來的呢?意識因爲什麽而生?因爲意根觸法塵後需要作細致分析判斷,如來藏就配合出生了意識,意根想造作的時候,必然讓意識出生來幫助祂造作,因爲意根自己在某些法上無法造作,這時就需要意識來替自己造作。

比如從生氣這件事來看意識和意根心行的區別,意識生氣的時候所表現出來的行爲是因爲什麽産生的?是因爲意根生氣産生的,意根想要發泄或者表現出自己的憤怒,就借用意識或者是六識來表達内心的氣憤,此時六識就表現出忿怒的身行和語行。生氣時有諸多表現,比如面部表情猙獰、語言上惡口、身體上的握拳揮拳和手指著對方等等,這些都是意識和身識共同造作出來的,都是順應意根的心行而造作的,表達的是意根的心行。

但是造作嗔業後二者的反應有明顯區別,意識相對明理,馬上就能夠反觀這些行爲是好是壞,覺得剛才的行爲確實不對,爲什麽不對,一想就能想明白。雖然意識想明白了,但是意根還沒有明白過來,心裡還照樣在生氣,氣鼓鼓的。意識此時就勸說:算了別再生氣了,本來是自己不對。可是意根還不理解,照樣生氣。

當意根特別憤怒的時候,意識根本控制不住,比如意根氣到極點想要打人的時候,意識這邊覺得打人不好,那邊身體卻控制不住的去打人。意識無法控制意根,祂就要按照自己的習氣來造作,毫無辦法。六識就只能充當幫兇,代替意根來造作這些行爲,這就是意識無法說服意根時隨順意根的心行所表現出的行爲。

二十六、意識與意根業行的區別

如果要區分意根造業與意識造業有什麽不同,那就要看這個業是符合意根的心行還是符合意識的心行。一般來說意識所造的業行都符合意根,因爲是意根促使意識來造業,意識造的業就是意根造的業,意根讓意識造業意識才能造業,意根不讓意識造業就不能造業,這是在一般情況下。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意識力量非常強大,扭轉了意根,會迫使意根按照意識的想法來作主造作業行,意根就不得不服從意識的意志作抉擇。這時候意根作主造的業就符合意識的心行,意識把如何這件事的道理分析得頭頭是道,理由很充分,就把意根扭轉過來了。

此時意根的力量不如意識強大,意根就隨著意識的心思作決定,表面上是意根作主,實際上是意識作主了,身口意行符合意識的心行,這個業就是以意識爲主造的業。如果意根完全被意識說服控制,意識說這樣好,意根就完全同意贊同,那麽這時候意根指揮六識造的業,就屬於意根和意識共同造的業。

如果意根的力量強於意識的力量,意識的觀點、意見、看法意根都不同意,那麽意根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意來作主抉擇,表現出的行爲就符合意根自己的習氣,祂促使六識所造的業行,就符合意根自己的心行,這種情況就屬於意根造的業。

這裡的層次分成好幾種,不是像我們想像的表面行爲那麽簡單,具體的情況要具體的分析對待。要觀察業行是符合意識的心行,還是符合意根的心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分析:看意識和意根的心行是否一致,當心行一致時六七識都同樣的善,或是都同樣的不善,這時所造作的業行就符合二者共同的心行;如果不一致,那就看是以意根爲主造的業,還是以意識心行爲主造的業,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區分。

二十七、意識疑和意根疑的區別

意識疑,疑的程度比較淺,只在表面,不是真正的疑,比如一解釋,心裡明了了,疑就消除了。意根的疑程度比較深,因爲意根是作主識,是主人,主人的一切心行和抉擇都起作用,有結果。意識不是主人,祂的疑不能起主要作用,也容易消除。比如說意根對自己所造作的善法起疑,這是真疑,這樣就會把之前善法的心行和業行觝消一部分或者全部,從前所造作的善法功德就沒有了或者減少了。因爲意根後邊有如來藏配合,意根的心行如來藏都知道,意根要是懷疑不相信有那些功德,如來藏就把這些善法的功德記錄給減輕,功德就減少。

所以疑心重也不好,疑是一種煩惱,在我們需要斷除的三縛結當中屬於疑縛。有疑不決,生死不了,所以我們要解決心中的疑,解決對於解脫之法的不明和不抉。意根如果懷疑自己已經做的功德,功德就要打折釦,所以我們造作了善業,就不要有所懷疑,要從内心認可這是善業,將來肯定就能如實得到善果。

在我們臨終的時候,如果心裡念念都是今世所造作的惡業,如來藏就會配合讓這個惡業種子提前成熟,我們就會隨惡業所牽去受惡報。我們應該調整心念,心裡一直想著此生所造作的所有善業,所造的惡業在臨終之前都要努力懺悔清淨,實在懺悔不了的,到臨終之前也不要把惡業在心裡形成一種強烈的念頭,盡量不要去想它,而想善業,那麽如來藏就有可能(不是完全)不讓惡業種子成熟,而成熟善業種子。

這就是說臨終時的心念就是心願,如來藏都會配合你,讓這個念和願實現。所以臨終時只要我們都是善願,想往生極樂的願,如來藏就會配合讓我們往生極樂。如果我們臨終的那個念不好,與這輩子的惡業相應,那麽惡業果報就現前,我們就可能去三惡道。如果臨終對極樂世界或者是對阿彌陀佛起疑,就去不成極樂世界,勉強能去,也是去極樂世界的邊地疑城,不見佛不聞法,直至疑心疑業消除,所以臨終的念是最重要最有用的。

二十八、意根默容一切法的含義

默,就是默默的、無聲息的、在暗地裡、悄悄的。這是意根的特性,意根就是這樣默默的不被人知,無聲息的、靜悄悄的、在暗地裡。容,是容許、共容、一起、容納、容忍。這說明意根是容納一切的,容許一切法存在的,與一切法共存的,共同運轉的,容忍容受一切法現行的。這個意思也在說,有一切法的存在,就有意根,意根永遠與一切法在一起共同運轉。

而意識不是默容一切法,不能與一切法在一起共同存在和運轉。那麽許多法的出生和運行就與意識無關,不受意識指揮和控制,意識沒有控制一切法出生的權限。只有第八識和意根永遠與一切法在一起,共同運行,而第八識沒有指揮進行操控的心行和特性,沒有作主性,那麽就証明只有意根才能對一切有操控權限和作主權限,我心我性很重,所以生死業也重。

二十九、概念和經驗出於哪個識

概念只有意識心中才有,意識與概念相應,五識、意根和第八識都沒有法的概念,因爲意識與法的相貌相應,有思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其祂識都沒有。

經驗,是經歷相應法的過程中所累積的智慧認知,五識對五塵境有經驗,意識對法塵有經驗,六識的經驗都是一生一世的,有遺忘性。而意根積累的是生生世世的經驗,不滅,關鍵之時能快速起用,保護自身的安危和利益。而第八識雖然生生世世不滅,但祂沒有記性,沒有經驗之說,因爲其智慧是固定的法爾如是的,不增不減,所以就沒有經驗,不需要經驗,照樣能有序正常的運行一切法。

三十、意根任運與意識尋伺的關係

任運是指識心隨順自然隨順因緣而自動自覺的運行,不曾有人爲的干涉而受到阻止,使其停滯不行。八個識中只有第八識和意根是任運而轉的識心,六識都不是,六識要受意根的限制,不能運轉的時候非常多,所以六識不是任運而轉的識。

尋伺,是意識單獨或者帶著五識的尋覔、推敲、思惟、參究、研究等等行爲,以解決意根心中的疑問或者是什麽問題。所以意識或者六識的尋伺直接受意根指導,意根讓上東尋伺意識就上東尋伺,讓上西尋伺意識就上西尋伺,事先意識可以提建議供意根參考和抉擇。

雖然意根沒辦法自己單獨有五隂身的活動,但是意根有下屬有幫手能替祂做很多事,意根就要使用,領導事務繁忙,不能親自做具體事,就要安排下屬去做,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六識按要求完成意根的指令,也是責無旁貸的,其職責就是如此。

第八識沒有尋伺的行爲,也沒有尋伺的心行,因爲第八識是無爲不作主的心,祂心中無事,事事都與祂無關,也就沒有必要尋伺個什麽。意根在對一切法的運行當中,因爲無明和攀緣廣,對一切的認知非常粗燥,常常有弄不懂的事情,即使依靠六識,也有很多法不懂,爲了弄懂,就要起尋伺心去探究,就需要六識去完成探究的任務。所以任運而轉的意根,正是六識尋伺行爲的發起者、監督者和指揮者,結果由意根受用。

三十一、意識不是作主識

問:如八識槼矩頌講動身發語獨爲最,以及審慮思、決定思、動發思,都是講意識是作主識嗎?

答:這些都沒有講意識是作主識。動身發語的意思是,意識能與身識一起動轉身體,造作身業,意識能與身識一起出生語言聲音,造作語業,身業口業以意識的功能最大,以意識的功能爲主,身識爲輔,功能較弱。

審慮思、決定思、動發思,這是講意識的思心所功能,意識雖然有這些思心所的功能,雖然能夠做決定,但是祂的決定最終是否起到應有的作用,還在於意根是否接受和接受的程度。比如小孩子決定要買一個玩具,最終能不能買成,在於他的父母是否同意,因爲錢由父母掌握,父母有花錢的決定權。比如說一個參謀下屬決定要發動軍事演習,但是最終是否辦成這事,是由首長和司令總指揮決定的,參謀下屬僅僅是提個建議而已,聽不聽由領導說了算。

意識就是爲意根服務的,意根能夠作意識的主,意根不需要意識服務,就不決定出生意識,那就沒有意識的出現,那就談不到作主和作決定了。五識也有思心所,能作決定,但是五識的決定比意識的決定還弱,管不管用聽不聽,都在於意根。然後意根作主決定了,能不能辦得成,還在於第八識,如果沒有業種和福德,第八識也無能爲力。所以意根能夠作主成事出生什麽法,那也是有前提條件的,不是意根想干什麽就能干成什麽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