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第一章 意根的我见我执(2)
十三、意根的遍计所执性
大迦叶行头陀行,树下一坐,从来不在一棵树下打坐超过三天,到第三天必换一棵树,因为要避免对树产生执着,从而有生死系缚。俱解脱的大阿罗汉心都已经解脱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入无余涅槃,为什么还如此地看管自己的心呢?能看管的心是意识,觉悟性强,理智性强。被看管的心是意根,觉悟性和理智性差,具有遍计所执性,很容易对所遇的法生起执着,凡夫的意根可以说遇什么法就执着什么法。
意根为什么这么容易执着呢?意根从无始劫以前就无明深重,不知法理,不见法的实质和本质,只知法的表相,执取假相为究竟。又因为无明愚痴,不知自己愚痴,执取自己的见解不肯舍弃,因此意根很难度化,不容易扭转其认知和习气习惯。说起意根的习气和习惯,意根只要接触与自己的心相应的事物,超过三次就容易形成习惯。所谓的习惯,就是意根的惯性力量,愿意和喜欢顺前所思所做所想,不会灵活变通。意根的有些习惯,也并不是意根所喜欢的,接触多了,就会形成机械化的思想和心行。
为什么意根有机戒化的惯性?因为意根愚痴,不善思惟,对于接触成熟多时间长的法,就会自动接受下来,然后执取照做,从而形成了习惯和自然性。对于意识六识,就是不自觉的就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控制不住。因为意根执拗,怎么能容易控制呢?况且如果意识也不觉悟,没有控制的想法和念头,就更突出了意根的习气和惯性。
十四、意根习惯的形成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意根本没有习惯,接触多了常做也就成了习惯。一旦意根养成了习惯,就不会轻易的去除和改正,哪管是无意义的事,意根一但习惯了,以后照做不误。祂不会思惟说,这件事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去做,是否值得付出多大的代价,祂全然不顾,从这点来看,意根是愚痴的,智慧低劣。
从意根的愚痴性和容易形成习惯性来看,意根具有遍计所执性,如果是智慧性的,就不会有遍计所执性,有智慧就不执,更不会遍计所执。因为意根的愚痴性,对于善法反倒不容易形成习惯,也不容易生起执着。当然执着善法也是生死系缚,不能解脱,但修行是有次第的,以善治恶,是修行的初步,恶法去除,善法也不留,心空与道相应,道力具足。
无始劫前,意根所处的环境是恶法多,善法少,或者没有善法,所以意根与恶法相应,与善法不相应,祂就习惯于恶法,不习惯于善法,用善法熏染比较困难,但是要想脱离苦海轮回,再困难也要坚持熏染善法,只要坚持就是胜利。
十五、意根的遍计所执性能不能去除
执,就是滞、不通、阻碍、障碍、结缚、生死、不自在,因此有执就不能涅槃解脱;无执,就是融通、软、柔韧、通达、豁然、贯通、光明。
意根一旦恶也不执,善也不执,不善不恶也不执,所遇一切法都没有障碍,心融通解脱无碍,成佛有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根无明重执着重的时候,远离恶法,亲近善法,才能不熏染恶法,逐渐去除恶法,不执恶法;亲近善法,才能熏染善法,心善解脱。每个人的意根都执着些什么法,平时多加以观察,只要知道自己在执着什么就好办,早晚会改正去除执性。
意根的遍计所执性包括执着与五蕴十八界有关的人我,和执着微细的法我。凡夫两种执着都比较严重,以执人我为主,对法我的认识不多也不深,因此还谈不到有多执着。阿罗汉辟支佛的意根断除了人我见,因此随后也就断除了人我执,不再执着五蕴十八界人我。而十地菩萨断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见,因此也随后断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执,当菩萨把法我执断尽时,菩萨无明断尽,就成佛。
一切的执着都因错误的知见而有,一旦破除错误的知见,执着随后就会逐渐断除。因此意根有无明就有邪见,也就有遍计所执性。意根的无明断除一部分,遍计所执性就会减少一部分,以至执着越来越少越来越轻微,最后灭尽成佛。可见,意根的遍计所执性通过不断深入的修行就能够灭除。
十六、众生为什么不解脱
因为末那识恒执赖耶见分所见的法为我和我所有,被法所系缚,所以不解脱。阿赖耶识见什么法,就如镜子般显现出什么法,显现出来的法,被末那识缘到以后,就认为这些法都是我和我所有的,于是生起了贪爱和执着。如果末那识明确认识到这些法明明都是阿赖耶识的,并不是我的,末那识就断除了无明,断除了人我见和法我见,获得了正见,就不再执取这些法为我和我所有,于是就解脱于一切法,成佛了。
十七、断我执的人是否还有念头
断我执之后,还有一些有关切身生存方面的念头,与人打交道时不可能没有念头,遇到各种境界时都会生起如何处理的念头,为众生随缘讲法也会生起念头,这些念头比较清净轻微,都是随缘性质的,没有刻意想造作的念头,不是很执自我什么的念头。佛陀到世间来也有念头,那些念头都是清净的无我无私的,没有什么执著的。因为几个识的心所法里都有念心所法,识心运作免不了有念头出现。
但断我执的人与没有断我执的人念头有很大区别,念头能够体现出一个人有没有执著,执著的人念头强烈,不执著的人念头轻微,心境是随缘轻松。断我执的人对未来世没有什么念想了,不会安排后世为后世打算,当然今世是随缘活着应付周遭的一切,没有什么追求了,活一天算一天,不与人争,对于度众生的事同样是随缘,有缘时讲点法,无缘时也不想,总之,所有的念头大多是被迫生起的,很少主动生起什么念头。
在应付的心态之下,意识的念头明显,意根很淡。由于意根的念头淡而少,导致意识的念头也少而轻微,被动的时候多。由于意根没有什么大的心思想法,就没有梦境,平时心安气闲,心境平和。
十八、器官被移植以后意根仍然会执
问:器官移植时,内脏出来以后,六识不在内脏上活动了,那么内脏一蹦一跳的是什么功能作用?把内脏移植到别人身体中,会有什么现象?
答:内脏离体以后,就与六识无关了,但与意根和如来藏还有关系,意根还执为我,如来藏的执持作用还存在,内脏的神经系统暂时还会活动,内脏看着就是一蹦一跳的。器官移植,相当于父母把本属于孩子的宝贝东西送给其他小朋友一样。如果两个小朋友关系不错,父母把自己的宝贝送给小朋友还能接受,也许心里要忍一忍,并且能忍得住,不会反对和要回来。如果两个小朋友关系不好,那么就不会允许父母把自己的宝贝送给对方,就会耍脾气大闹起来,或者去夺回来。
这里主要是意根的问题,器官移植成功与否,多数在于意根,意根不执著自己的器官,移植成功把握就大;如果意根很执著自己的器官,移植后就会出现排斥反应,移植就不会成功。即使健康的正常人,如果意根不再执取自己的色身,完全放弃色身,有可能马上就死亡,所以生死在于意根。
器官移植以后,两个人的如来藏共同合作一小段时间,意根差不多完全放弃自己的器官时,那个器官就成为移植人的了,器官就由移植人的如来藏单独执持维护。如果移植大脑,意根没有了住处,就会跟着大脑过去,就等于把全部意根都移走了,那么移植的人大脑就改换了,不再是原来那个人的思惟模式了,情绪等等也都改变了。
病人在移植器官以后,会出现排异反应,除了基因等等各种因素之外,其中一个原因是捐献器官的人意根排斥。大多数捐献器官都不是本人主动的,生前没有表态说死后愿意把器官捐出去,而是家属作主把死者的器官捐出来的。如果死者不愿意,那么器官到病人身体里以后,死者意根干涉排斥,就会出现排异反应。或者死者生前虽然同意捐献器官,但是在临死还没有死透的时候,就动刀摘器官,死者非常痛苦,就会起嗔心后悔,那么器官到病人身体里,死者意根可能有抵触情绪,病人就会出现排异反应。
十九、肉离体以后还能动是意根执的缘故
问:一个人意外断指后,因意根执着,在一定时间内及时接上,就能恢复使用功能。可是当器官或部分肉体离开主身后,还能有鲜明的生命特征(如扭曲,跳动等),有点难理解了。意根通过什么来让那个器官或部分身体保持活动的呢?就如同没有了浮尘根,意根和如来藏是怎么掌控离体器官或被切割的肉体呢?如来藏可以凭空通过意根给离体器官输出种子吗?还是这个跳动只是无意识的神经性反应?
答:刚刚离体器官和身体上的器官一样,都是由意根和如来藏共同维护的,如来藏提供四大种子满足身根的需求,意根一旦认为离体器官没用了,就会放弃,那么如来藏就不再输出四大种子,那些器官就没有生命活力了。
四大种子在器官上不断的生成和散灭,器官就会有四大特征,有风的动转性,有地的牢固性,有水的滋润性,有火的暖性。种子组成的微粒不断的生住异灭,促使微粒不断的运动变化,就有了各种能量。比如动能、热能、势能等等。
刚刚离体的肉会动,是因为神经组织仍然有传导功能作用,细胞功能没有坏死,意根和如来藏都在维护着。意根越执着,肉动的时间越长。有的畜生已经死了很久了,身体被分解成一块一块的被卖掉,肉还在动,这个畜生非常执着自己的身体,谁买了它的肉,它都知道,将来一定会讨债讨回去的。众生遇到一起,有报恩还债的,有冤冤相报的,恩恩怨怨关系特别复杂,没有一个人没有冤家的。
二十、意根的苦受
问:当畜牲的肉体被分解后仍在抽搐,此时意根的苦受是否特别严重?被分解的肉体还会有强烈的痛苦感吗?
答:肉体无论被分解以及免疫被分解,都没有苦受和乐受,有受的是识心五识和意识。意根不会有色身触尘上的苦受和乐受,这是身识所感知的生理上的苦受,意识的苦受是精神上的。违逆其心,不顺己意,意根不高兴就是苦受。意根非常贪爱和嗔恚,因为其执着,越执着就越贪爱不舍,也越嗔恚。意根不希望死,不希望被杀被吃,所以有嗔心有苦受,如果自己被救,也会有感恩之心。所以意根会报恩、抱怨和报仇,意根心里的嗔毒足以让人不舒服,嗔愿足以让人受恶报和恶果。
二十一、意根的执著性
从活体当中刚刚取出的内脏,个个都是鲜活有生命力的,神经细胞都在动,生命特征很明显。为什么内脏离体了还是鲜活的?因为有意根的执取,如来藏就会输出种子维持内脏器官的存活。
从人类临死亡时来看每个人意根的执身性,越执身的人死亡越慢,苦受越多越重,执身越轻微的人,死亡越快速,苦受越少越轻微。趣向地狱众生除外。执身严重的人都是烦恼重的人,这样的人善业轻微,往往是临终没有什么瑞相,不知往何处去,就会严重执身,越执身心越苦。这是恶性循环,一般人没有修行跳不出来。善业多而大的人,临终往往有一些瑞相和好的征兆,就心向善处不太执身,死亡就快速。
所以平时多训练自己,尽量减少对于人事物理的执著,临终就少有苦受,在平时日常生活中,苦受也会非常少。所以越少执着,越接近解脱,活得越轻松。不管执着什么都是负累和负担,执,本身就是愚痴的一种表现,有智慧的人能看得明白,放得下,不会去执着什么人事物理,以增加自己身心的负担。
二十二、意根的遍计所执性什么时候能去除
众生就是因为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才有种种生死轮回苦,去除意根的遍计所执性就会得涅槃。但是遍计所执性不是那么容易去除的,需要断我见,断我执,证真如,法我执也都灭尽的时候,意根的遍计所执性才能完全彻底的去除,得大解脱。
二十三、凡夫众生能否执著第八识为我
证得第八识的人才开始执著第八识为我,没有证得第八识的时候,凡夫的意根没有办法执第八识为我。真正证得第八识开悟以后,经过后续不断的修行,也要渐渐的断除意根对第八识的执著,才能到禅宗第三关,才能得解脱。
众生如果能执著第八识,就不再执著五阴为我了。如果不证得第八识,如何能执著第八识?每个人尽管去执著第八识,只要能稍微执著一点第八识,就会发起一点真如三昧,功德无量。
二十四、无余涅槃是谁把意根灭了
到临涅槃时,十七界灭尽,意根自动消失,没有能灭意根者。如果有能灭意根者,那就还有一个我,有我就不能入无余涅槃,无我才能灭度。如果还有一个能,能就是我,所就是我所,没有谁把意根当作我所,无能无所,才能灭度,有能有所,无法灭度。
灭度也不是意根愿意灭掉自己而灭,也不是灭掉了意根。而是因为意根不再执著任何一个法,不再对任何一个法有欲,意根不欲造作,无所希求,思心所不出现,如来藏也就无所造作,不再出生法,一个个法就会消失掉,最后如来藏见意根什么心行也没有了,就不输出意根的识种子,意根自然灭掉。
二十五、意根能控制刚刚断掉的蛇头
问:蛇头被打断,蛇头仍然能咬人。指挥条件反射的神经在蛇的肢体上,头断后,各个器官在一定时间内还是能单独维持原有的动作功能,所以斩下的蛇头一经触碰,仍然会发生条件反射而咬人。用唯识原理如何解释呢?
答:刚刚斩断的蛇头,还有意根和第八识执持着,大脑的神经还连接着蛇身,所以意根还能够控制全身,主要以控制头部为主。因为意根就在大脑部,控制中枢神经系统,以控制全身。这时六识还没有灭,头部的活动,仍然有身识意识参与。如果神经断了,意根无法再通过神经系统指挥身体,蛇身就不能动,只能指挥控制头部。
六道生死轮回的凡夫执身都很严重,不仅仅是蛇。有的动物头掉了还能走路,半个头还能活好几个月。有的人成为植物人很久了,也不肯舍弃身体,也有人很久不能进食非常虚弱了,却还要顽强的活下去。一般人称这种现象为生命的意志,其实就是意根对色身的执着。
这里面有没有意识的执着?六识这些工具和助手,意根能用则用,实在用不了才放弃,这时就选择离身而死亡。生命到最后还顽强,是意根执身,努力不让六识灭去,努力用六识进行了别活动,努力让意识保持清醒,六识就要挣扎着活动和活着,尽管很痛苦。
从这里看出,所谓的我,就是指意根,意根在百分之九十多的程度上代表着五阴我,所以断我见必须要断除意根的我见,否则就没有断我见。意识断我见没有任何力量,意根还会让意识有我见,意识摆脱不了意根的控制。
二十六、如何让意根快速接受佛法改变自己
意根无量劫在欲界里生存,对于五阴世间的世俗法已经非常熟悉了,意根对于佛法比较陌生不熟悉,因为无量劫的接触,有世俗法的智慧;佛法对于意根来说比较新鲜不熟,智慧和经验不足,无法作出正确合理快速的判断,因此不容易接受佛法,也不容易理解佛法,更不容易依佛法修持自己,极不容易依佛法改正自己。这就有必要让意识常常接触佛法,正确合理的理解佛法,以此来熏染意根,让意根熟悉佛法,对佛法感兴趣,愿意修学佛法,愿意依佛法改正自己。让意根对佛法的生处转熟,对世俗法的熟处转生,修行进道就会很快了。
二十七、如何破意根的法执
法执的范围太广了,凡是有所执都是法执,包括对五阴身的人我执,除了五阴身之外的更细微而宽泛的法,对其有执著都是法执。如何破法执呢?首先需要证得如来藏,修出唯识种智,然后观察一切法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有其自在自主性,通过深细观察发现一切法都是如来藏依某些缘出生的,都是生灭幻化的,没有自身的真实性自主性自在性,实质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是一真法界中的一法,全部是如来藏运作的,根本没有什么可执著的,抓不住取不了。这样心就会松动,不再执取了,法执就破。
世俗界没有实质的有为相,那还要造作什么呢?心究竟空了,就成佛。对每个法的无明执取性都灭了,也就没有什么可贪着执著的。破法执的路途非常慢长,从初地开始到成佛,两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路要走。一大阿僧袛劫破我执,两大阿僧袛劫一直破法执,仅仅是断我见就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可见修行的不易,意根的无明和执著多么的深重。
所有的执著,我执和法执都是意根的执,意根是这样的执著,所以破意根的执著。首先就要破意根的我见和法见,破意根的思想缠缚,那就要断意根的我见和法见。一切法为真实的知见都要一点点的破除,之后执著才能减少和灭除。执著灭尽了,无明断尽了,心全部空寂了就成佛。
修行成就的标志,就是在于心空的程度,在于无明知见破除到什么程度。把一切法的法相都看空,观察它如何是空的、无我的、不自在的、不真实的、生灭变异的,心就空了,就不想再造作无意义的有为法,内心里无相无愿也无作,与如来藏一致,就是如来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