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5-07-21 00:51:32 阅读: 3127

第七章  意根的了别性

一、意根的了别范围

意根了别的范围极广,一切法都能了别,不管这些法变动与否,有些法长久不变动,意根仍然能了别,细小的不变动的法也能了别。如果有意根不了别的法,就不能出生六识再去细微具体了别。

意根不仅了别胜义根内的法,也了别胜义根外的法。内六尘境界都能了别,才能出生六识去了别六尘。意根了别色尘之后想要具体了别是什么色彩是什么东西,就会出生眼识意识;意根了别声尘之后想要知道是什么声音,就要出生耳识意识具体了别,对于其它色声香味触法也是这样。

粗重的五尘意根也能了别,比如说面前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意根如果对紫色的花朵感兴趣,就会在紫色的花朵上出生眼识意识专注了别,意根越感兴趣,了别时间越长,越专注。眼识意识能专注观赏紫罗兰一两个小时,说明意根对紫罗兰非常感兴趣,一直在触紫罗兰,一直在了别紫罗兰,否则眼识意识就会消失不见,不再欣赏紫罗兰了。对其它几尘也是如此。

为什么非要说意根只了别变动的变化的法尘呢?不变动的法尘六尘意根都能了别,否则就会失去觉照作用,六识就不能出生。一大堆色彩出现,意根选择紫色的话,就会让六识一直专注的欣赏,而看见粉色的花,再也不去看第二眼,意根既然有这样的抉择,说明意根是知道各种色彩的差别的。那么意根就能触全体六尘,也有一定的对六尘的胜解力,能让六识专注欣赏,说明意根也一直在触,所以意根也有定,意根如果没有定,跑到其他尘境上了,六识马上就在原来尘境上消失不见。

在一大堆鲜花中,去寻找自己非常喜欢的紫罗兰,说明意根有欲望,有欲心所,意根如果不想见到紫罗兰,就不会出生六识去寻找紫罗兰。意根有不到之处,六识就不会出现。

二、六识的了别由意根作主

有人说意根只缘法尘,可是五识去了别五尘这件事,是由谁主导的,是什么原因生起的?六识的出生以及在六尘上的了别活动都是由意根指挥控制的,是意根想要在六尘上有所造作才出现的。五识了别五尘同样也是由意根作主决定出来的,比如说眼识总是随着某种色彩运转,这是由谁决定指挥的?是意根对某种色彩比较感兴趣,眼识才随着这种色彩运转;耳识总是追逐着某种粗燥的声尘,关注着轰隆轰隆的响动,这是由谁决定和指挥的?还是由意根操控的,意根觉得声音特别,想了别清楚,所以就会让耳识一直关注了别。

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意识)不知道的法就不存在,实际上存在的法不一定让你意识知道。意识不知道的法,意根却知道,意根能缘得到,能有粗略和概况的了知。有些法是无法让意识六识知道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因为意识没有智慧感知,一个是因为意根没有智慧促使意识知道,一个是缘不具足意识无法知;有些法是没必要让六识知道的,因为意根不想仔细了别和处理。无数人都是把六识当作自己,其实真正的假我自己还是意根,不是六识。

我思故我在,这是指意根,深层次的思,内心的那种思想观念,都是意根的。一般人都说我知故我在,这种知就指六识,六识不知时,意识就觉得自己不存在了。但是不管六识知不知道,内外六尘都存在着,无数法都存在着,即使六识能知,也知不了多少法,了别的范围有限。

三、不管法尘重大与否意根都能了别

不能如实现量观察意根运作的人,就会对意根有诸多误解。楞严经中佛说意根默容一切法,这一切法的范围极其广泛,如来藏能变现什么法,同时就能了别什么法,意根随着如来藏就能缘什么法。这是佛经的意思。

有人说意根只缘重大的法尘而且还得是变动的,不重大不变动的就不能缘,是不是这样呢?意根如果有不缘的法,六识就更不能缘了,只要意识了别出来的法,都是意根所触所了别的。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意识不管法尘重大与否、动与不动,都能了别出来,比如蚊子的嗡嗡声,自己的心跳声,耳朵里的细小声音,肚子里的声音,这么微细的声音,意识都知道了,就是意根攀缘出来的。

那意根一定是先触先了别的,只是了别不细致,意识六识才被出生帮助了别。所以不管法尘重大还是微小,意根随着如来藏都能缘得到,也都能了别。只有意根认为比较重要和有用的或者是习惯于了别的法尘,才让六识出生了别。六识没有出生来了别的部分,意根还是能够缘得到,了别得到,只是意识不知道罢了。

即使法尘不变动,意根也能一直了别,比如意识眼识看一个不动的景色可以看一天半天,那么意根就对这个景色触一天半天而不动,意根并不是只触经常变动的法尘,也不是只缘法尘,不缘五尘。比如意根首先接触到一大堆色彩,只对个别色彩感兴趣,于是就在自己感兴趣的色彩上出生眼识意识来共同了别,其他的色彩却不去了别。

真正想学佛有所成就者,一定要依止真理和事实真相,不要依人依权威。

四、为什么不喜欢听的声音却挥之不去呢?

为什么意识不喜欢听的声音,却挥之不去呢?有的时候想静静的思考问题,可是耳边总是能听到细微的杂音,还有虫鸣等等,觉得有点吵,分散注意力。为什么意识不喜欢听的声音,却挥之不去呢?这是意根的习惯性攀缘,毫无目的性的攀缘所致。意根的习惯太厉害了,意识没办法管得住,只有长期修定,把心沉浸在非常感兴趣的事情上,才能屏蔽意识不想了知的法。

当禅定很深,意识很专注时,意根攀缘的法意识不喜欢不愿意了别,意根知道后,也就逐渐不再攀缘,知道意识不理会祂,祂就稳定下来,注意力也集中了。修定的原理就是这样,意识不再顺从意根,意根就不得不收敛围着意识转,这样二者都定下来了。

如果修得太急,意识违拗意根太严重,意根就会非常闹心,非常不舒服,有时就要发脾气,感觉很抑郁,那么意识就要放缓节奏,不要太强扭意根,选一个意根感兴趣的法来沉浸其中,把意根的习惯改变,然后再走上修定的正轨。

五、意根处理境界离不开意识

蚊子突然落在脸上,你不自觉的在脸上打一巴掌,过后才知道是蚊子盯在脸上了,自己是在打蚊子。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为什么能做得出来?是谁做的?

蚊子落在脸上,是很轻很轻的,意识一般都发现不了。但是发现不了,也自觉的打了蚊子,当然这完全是意根指使的。可见,不管多么微小的六尘境,意根都能首先了别到,对于涉及到自身安危的尘境,立刻决断处理,于是六识出生处理危急自身的事情。那么意根在没有意识帮助了别判断的情况下,仍然能分别重大和细小的尘境,能分别对五阴身有益处和害处,能快速的采取行动,其智慧也不低。意根了别境界时,可以不用意识,但是处理境界时,一定离不开意识,意根不能处理任何事,必须有意识的协助才行。所以很多时候,意识或者是六识的身口意行,正体现了意根的思想和德行修养,体现了意根的心行。

意识身识对于蚊子咬的处理有时是打,有时候是挠痒,有时候是摸,有时候是抠,各种动作都不一样,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动作?这都是意根作主指挥造作出来的,意根对于触尘有判断力和抉择力,各种情况的触尘都能了解,因而情况不同,抉择不同,意识身识的造作就不同。

六、意根了别的法远远多于意识

问:有时候在走路时,看不见后边有人跟着,却能知道后边有人,这是怎么知道的?背后的人和物,是否是大脑里的内相分?色尘能否不通过眼根传导,就能进入大脑胜义根?

答:背后的人物,不能通过眼根传导到大脑胜义根里,因为眼根不对脑后,楞严经里佛说眼根在一千二百功德当中只有八百功德,意思是说,眼根能接触正前方的色尘,左右各能接触三分之二,其余的就接触不到了。因此知道身后有人跟着,这个知是独头意识所知的独影境法尘,并不能知道色尘。这个独影境法尘是意根接触并了知的,意根认为这个重要,就警觉意识知道。极多的法,意根都知,但是无法表达,意识又没办法知道意根所知,所以意识就不知,有的人就说我不知,其实意根是知的,意根知而意识不知的法有极多,所以意根知一切法,意识没有神通和大智慧所知的法就有限。

打喷嚏是突然间的事情,意识没有心理准备,那就是意根发动的。鬼来了,意识不知道,但是身体会打冷战,这是意根引发的。大事情要来临时,意识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会莫名其妙的高兴或者闹心,这是意根发动和暗示的。

七、现量了别的内涵

现量了别,一是指识心了别的智慧境界,二是指识心了别的方式。识心的现量了别是有一定智慧性的,智慧程度不同,现量了别就有差别,识心所面对的相分越直接就会越真实越符合事实,越容易有现量了别,认知越准确越如实,越不容易了别错误。识心的现量智慧深,触到境界法时当时即知,马上就知,不用分析,不用研究,不用琢磨,不用打听,不用臆测,而且知的准确无误。如果不能立时即知,就说明智慧不足有缺陷;如果比量非量很久也不知,就是愚痴无智慧;如果知的不正确有误差,智慧就浅。

第八识能现量了知一切法,准确无误,包括久远劫以后的事情,只要了别了业种,就能当时即知,不用比对研究分析臆测打听琢磨,因为第八识没有无明,智慧深广无边。一切法都是第八识亲自变现,亲自所缘,了别就不会有差错。如果第八识了别出现差错,那么因果就不可想象,五蕴身就不能正常运转,生命就不会有序的进行下去。这种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第八识了别一切法必须是现量了别。

第七识意根所对应的相分是带质境,来自于第八识出生的本质境,是依第八识的见分而见,接近于真实,所以意根所了别的是现量境,但是了别结果却是非量,有不同程度的误差。佛地的意根因为完全彻底转识成智了,了别结果都是现量,没有非量。

五识所对应的相分是性境,也比较真实,不随心转,所以五识是现量了别。但如果眼根出现业障,五识的了别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了别的结果可能会出现非量。

意识所对应的相分是似带质境假带质境,与本质境相差比较大,所以意识了别就有现量、比量和非量,需要的智慧很深很细致。意识了别的结果现量和非量都有,往往会影响意根的认知和抉择,容易熏染意根。

与如来藏比,七识都是非量了别,结论都有错误。七识所谓的现量,是在一个范围之内,是相对的现量,假现量,不是绝对的现量。因为世俗谛并非真的是世俗谛,实质是圣义谛,所以七识不知此理,对世俗谛的现量了别结果也是非量。

实际上一切认知都符合事实的,只有第八识心,以及成佛以后的七识心。在成佛之前,因为还有无明,七个识心就有不同程度的非量认知,越接近于佛陀的智慧,非量认知越少,现量境界越多,越是凡夫越是非量,没有或者少有现量。即使见眼前的山河为山河,也不是现量,还是非量,因为只见假相,不见相的实质。

八、现量与非量的概念

现量,现是现在当前、眼前、实际、真实、如理如法的事理,量是估量计量量度。现量就是对所缘的法有符合事实符合真理的计量估量量度,见法时当时就见就知,就能判断出来,不用意识想象、幻想和比对,不用特意加工。

非量,与现量相对,不是自己的智慧境界,不能如理如法的正确认知,了别出现错误,需要意识思惟、分析、想象、幻想、回忆等等才能知。非量还有一个含义,就是错误的估量考量衡量计量,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

九、七个识的三量

七识心对于六尘的了别,分为现量、比量和非量三量。量是估量计量量度的意思,正确如理的量度是现量,比较着量度是比量,不能如理如实如法的量度就是非量,智慧所不能及是非量。

现量了别是了别当前的、现有的、正在运行的、存在着的、实际的、实法、真法。比量了别,是通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法相互比较的方式了别,对事理的确定一定要有参照物,否则无法辨别,可见比量了别智慧不足。而现量了别没有参照物,完全靠现有的智慧当下了别判断。

非量了别是了别非现前存在的、非实有的、想像的、虚构的、幻想的、虚法假法、非亲缘的、非亲证的、幻有的法。此种了别有两个极端,一种是有丰富想象力的智慧型的;一种是无边际的纯粹妄想型的,后者体现不出现量智慧。

五识都是现量了别,了别的都是现前存在的、实有的、不是虚构的法,五识不能想像,也不能比量,当前的法是什么样,就了别什么样,不能幻想。但是五识也有了别错误的时候,把色法上的色彩看错了,比如把红色看成绿色,这就是非量了别,只有在眼根等五根出问题的时候才会这样。因为五根损坏,显现出来的内五尘是失真的,五识了别失真的五尘,就好像了别错了,结果是非量。

意识可以现量、比量和非量了别,了别范围宽广,虚法假法都能了别,能想像、幻想和比较、思惟,但结果有现量也有非量。意根的了别比较深密难知,对六尘的了别智慧确实是不够细致,祂不能把两个法互相比较着了别,因此没有比量;意根也不能想像,不能幻想,不能无根据的猜测,祂不能作这些非量了别,所以只能现量了别,但结果往往是非量。意根是用现量了别的方式了别,只对当前存在的法、实有的法进行了别,但是祂的认知总是错误的,不符合真理,把一切法都当作我和我所,实际上都不是我和我所,所以祂在了别结果上是非量。

真正的现量了别只有第八识,没有一丝比量和非量,了别的都是诸法真实的相貌,非六尘境界,非世俗界的相貌。意根所想都非真理,所以要在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中,逐渐让其认识真理,实证真理,使其妄想非想都变为真实的现量智慧,去掉其非法所执,归还一切法给真正的主人,不占有一切法,意根就改造完毕。从此以后,消除了一切负累,从一切法的束缚中彻底解脱出来,登上佛的宝座。这时意识的使命就结束了,不用再学习什么法,不用再熏染意根。

意根既然不能非量了别,那么意识的非量了别又是如何出现和延续下去的呢?某件事情由意根决定之后,意识具体执行,执行的时候就会采取非量的形式,意根就把意识了别的内容当作现量进行思量抉择。比如观想佛光照耀自己的色身是非量,观想成功以后,色身真的健康了。如果真把佛光观想出来了,佛真的放光照耀自己,观想佛光就是现量,色身健康也是现量。观想由意根抉择,意识实行。在观想当中,是意识主观的想像,定力深时,意识观想到哪里,意根随之了别到哪里,意根以意识观的内容为现前境界而加以了别,属于现量了别,意识的观就是非量的思惟想象,其结果如实现前的时候,都是现量境界。

十、七识心了别的三种方式

非量了别是指识心了别的结果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的,还是说识心了别的方式可以想象、幻想、猜测、预测?是指识心了别的方式可以想象、幻想、猜测、预测。那就只有意识才能有非量的了别方式,五识必须现量了别,意根必须现量了别,第八识都是现量了别,了别的都是现量境界,因为一切法都是第八识当下变现出来的,对于第八识来说都是现前存在的法,因此都是现量境界。

不是现量境界的法,第七识意根无法缘到,无法认知,所以要想让意根接受和认可什么法,必须是现量的法,有事实依据,非常真实,理路清晰,有章法可寻,所以意根断我见比意识断我见困难得多,不可以想一想琢磨琢磨就了事,必须深透的思惟观行,意根不断的考量取舍,直到理由充足,道理清晰,呈现出是事实,意根才能认可。

五识也是现量了别五尘境界,目前没有的五尘,五识无法去想像着了别,无法幻想出什么五尘境界。而意识所想象幻想的回忆的展望的任何法,都必须是由第八识呈现出影像,可以说是无中生有,都是第八识幻化和执持的,所以第八识了别的都是现量法,不用去非量比量了别什么法。

意识了别时都有三量:现量、比量和非量。现量了别,是了别当下现前存在的法,目前不存在的法不了知,不用去回忆和想象比较,对于法不作加工,当下是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七识了别的结果却有现量和非量两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