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第五章 意根与意识的关系
一、意识与意根的修行关系
譬如一个人要上台演讲,在台下准备十天半个月,每天不断的练习预演,就是为了台上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顺利演讲,把平时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不折不扣的宣讲出去,以影响和打动大众。在台下的准备相当于意识的修行,在台上的正式演讲相当于意根的修行,所以修行意根远比修行意识重要得多,意根的修行关系到成败,是修行成就与否的标志。
因为即使台下练习再好,台上发挥失利,也没有人捧场,观众们不会在意台下如何用功,只在意台上的表演。同理,意识不管如何用功,如果没有深入到意根,就没有结果,预期目标没有达到,因果就不领情,就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没有意识修行的基础,不可能熏染意根,就谈不到意根修行了。
二、意根离开意识,功能作用是否能减少
我们应该知道意根有极多的功能作用,在六尘的功能作用上,如果离开了五阴身和六识,意根纵使有千般意愿万条妙计,也难以展现难以发挥,没有执行者没有实施者故,没有从属没有手脚故。所以从这点上来看,意根就是无记识,其善恶心行都无法实现,善行恶行都无法造作,身口意善恶种子不能存储,善恶果报就不能实现。所以无始劫以前,没有器世间和五阴身以前,意根纵使有无数无明烦恼,却没有无明烦恼业行,与如来藏一起处于杳杳冥冥中。所以意根离开意识,其功能作用还是有那么多,只是无法展现,无法运作。
三、意根若离意识的别境慧是否无所作为
如果意根离开意识的别境慧,就无所作为了,这个意思是说没有意识的慧心所的了别,意根就会什么也做不了,无所事事。这就意味着意根不能离开意识,离开意识色身五阴都不能运转了,一切法也不会出现了。这个问题其实不攻自破,意识没有别境慧处于灭亡不了别的状态,总共有五种情况:死亡时、昏迷时、睡着无梦时、入无想定时、入灭尽定时,而无论哪种情况,意根都会单独有自己的功能作用,意根从来没有停止运行过,除非在无余涅槃里。意根一旦无所作为的时候,就不会再持身了,色身五阴的功能就会消失,这个人就会死亡了。
没有意识的情况比如睡着无梦和有梦的时候,这时候的意根在干什么?是否是无所事事,不触尘境,不了别境界?显然不是。意根属于众生的命根,这个命根也特别的在意和执著色身以及与自己有关的一切法,没有意识的时候,意根仍然要执持和维护色身,了别色身的状况,了别周遭的一切法,思量一些与己有关和无关的法,思量一些重要和不重要的法,思量一些有意义和无意义的法,攀缘不止,五遍行心所法以及其它心所法都会照常活动,心理活动并不停止。
在一切时中如来藏都会出生和变现一切法,意根有默容一切法的特性,祂一定会依靠着如来藏去触如来藏二次幻化出来的法,把如来藏所见的法,当作是自己所见的,并且把这些法当作是自己所有的,而生起种种心行和想法,以至于让梦境出现。梦里的一切思想观念都是意根的,一切心行也都是意根的,意识只起辅助意根的作用,所以一个人真正的修为如何,从梦中的表现就能看得出来,从意识不清醒醉酒的表现也能看得出来。
昏迷的时候没有意识,意根却不甘心这样昏迷下去,发现身体稍微好一些的时候,就会挣扎着想醒过来。这说明意根在昏迷没有意识的时候,有思想活动,心所法都在运行着,时刻关注着身根的情况,能了别身根的状况,知道昏迷不好,也想办法醒过来。有的人在昏迷时神识还会去找亲近的人解救自己,传递信息,告诉亲近的人自己在哪里,是什么情况。所以意根可以代表着一个独立的人,有各种心行心所法,内心活动很多,只是操作的时候,需要意识和五识配合去完成罢了。总结起来说,意根在很多时候都不必依靠意识而有自己的各种功能作用,只是在具体了别六尘境界处理问题的时候,才需要意识。
四、没有意识的时候意根是否能单独的了别和思量
意根有恒审思量的特性,恒代表常常、总是、永远、不间断,审就是审查、审虑,思量就是思虑、度量、衡量、思索。意根有这个性质,就表明意根是一个决策者,是一个作主者,对于一切法都说了算。那么意根的这个功能是如何起用的呢?是意根通过五遍行心所法以及五别境心所法以及善恶心所法来起用的。
意根既然是一个作主的识,对一切法都说了算,祂必须有相当的判断力,才能作主作抉择。而意根如何判断、依靠什么来判断和抉择呢?意根要依靠自己的思量性来判断和抉择。如果意根自己单独不能思量,那就没有办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没办法抉择什么,就没办法做主宰,也就不是一个作主识了。意根自己单独的思量,有时候也依赖六识传递过来的信息,依靠意识的思惟分析逻辑推理等等,但无论怎么样,意根得到了六识的信息,也要自己亲自思量审查,作出判断。
有时候意根在白天得到了大量的信息,来不及思虑,来不及思量,就会在晚上没有六识的打扰,自己把那些信息不断的过滤,不断的思量,有时就会出现梦境,让意识在梦境里帮忙。如果晚上意根把事情考虑明白了,得出了结论,第二天早上一睁开眼,意识就明白了,有可能也会回忆出梦境里的情况。
据说元素周期表就是在梦中解开的,很多科学难题都是梦中解决的。很多时候有些事情意识想不明白,就不考虑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突然间明白了,这就是意根思量的结果,没有动用意识自己单独解决的。有些科学家因为热爱科研事业,废寝忘食的日夜探索,即使睡着了,半夜也会醒过来继续思索,或者弄出梦境来思索,都是意根在思索思量参究,不分白天黑夜,念兹在兹。这就是意根在用功,是意根的精进。
如果意根的心所法不完备不具足,根本不能做出这么多的事情,搞出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参究出那么多深奥的问题。心所法不具足,是无能为力的。
五、昏迷欲醒的状态证明意根是作主识
有个脑受伤的病人由于脑干出血,深度昏迷不醒,身体完全不能动,没有意识。经过治疗止血之后,神经开始跳动,人却没有醒,还是昏迷;再之后身体有触觉,喂食流食,舌能吞咽,却还是没有醒,有微弱的意识,却不能思考分析。那么在昏迷的前期和后期,没有意识的佐助,意根都起什么作用维持了色身的微弱功能作用?
不少人都说,意根像个傻子一样,什么都不是,可事实上,恰恰是这个傻子用自己独特的功能作用维持着生命体的存在。没有意识的时候,色身意根第八识组成的生命体,仍然是众生我,所以这个我,主要指意根还是意识?哪个更重要?谁也不能说:六识没有了只剩下意根,那就没有我了,意根不是我。那么六识意识灭掉以后,剩下的是否可以忽略不计?不算作一个人头?
在昏迷时,意识不会想我应该动动眼珠、扯扯嘴角、神经抖动抖动。这时即使有意识也是非常微弱的,没有什么思惟功能,也了别不了境界,都是意根强大的功能作用,想要色身有所觉知,试图有所活动,吞咽口水和流食。那么意根都有什么心所法,也就不难辨别了,不要再说意根什么都不是,什么功能都没有,什么心思都没有,什么念头想法都没有。如果意根没有什么想法,昏迷的人还能清醒过来吗?还能努力挣扎着让色身活动起来吗?
一个人有顽强的生命力,能适应一切生活环境,能享受五阴世间,不仅要感谢如来藏,还要感谢意根的坚强不屈的执著或者是毅力。这一切主要是意识享受,所以应该是意识来感谢如来藏和意根,让自己有见闻觉知性,能享用五阴世间。
反过来,意根也要感谢意识,有意识这些助手为自己做事,为自己了别六尘境,从而自己就拥有了世间一切法。所以昏迷时意根着急,千方百计的让意识醒过来,有个健全的五阴活动。这就证明了一切法都为意根所用,意根把一切法都当作我和我所有的。还有人说意根离开意识就无所作为,可是没有意识的时候,意根都做了些什么?没有转识成智,谁也观察不出来。
六、行蕴当中真实作主的还是意根
我们每天都是如何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如何把色身切换到任意一个处所的?这都是受意根的作意所驱使,受意根的思想观念和目的所驱使。而意根的想法,也受意识的想法、思想、观念所影响和带动。那么有些人就说,明明是我意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是意根作主决定的呢?表面上看来,好像意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可是实际上意识的想法要经过意根的同意和接纳,然后再由意根作主抉择,之后就体现出了意识的想法和目的。
比如开车,每一刹那都是由意根决定如何开,开向哪里,其中意根也是刹那刹那受意识的思惟分析打算判断所指引的,意识指引之后,如果不符合意根的想法,意根可能不会听从意识的指引,只有意根觉得意识的想法合理时,才会接受意识的指引。
在这个过程中,意识的心行比较明显,意根的心行比较隐秘,因而智慧不足的人观察不到意根的心行,只能粗略的观察一下意识的心行。那么智慧不足时的认知观点和看法都不足以为凭,那就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
七、意根为什么要思念和想念
意根是因为什么有思念想念呢?还不是因为意根记忆了一些事情,比较惦记的才会去想念,比较重要想要进一步解决的,才会去思念。一切法靠意根的念而出生,意根念第八识才能配合,才能出生意根所念的法。意根不念,第八识就不管,六识就不出生,那就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意识所念所想所思惟的法,所了别的法,都是由于意根的念而引生出来的,没有意根的念,意识就不能出生,何况还有其他心行。
有些时候,意识出生以后想念某些法,但是这些想念和想法如果没有熏习到意根,意根不念的话,意识所念的法就不成就。比如背佛经,意识念得很熟,可是意根不入心,意识就背不下来,能背下来就是回忆,意根没有记住,意识就不能回忆。意识的回忆,是由意根来引导的,意根无法引导佛经内容,意识就不能背诵。如果意根对念经不感兴趣,意识念一会儿就念不下去,心长草了。意根比五识要灵活机动,比意识也灵活机动很多,祂是现起万法的动力。所以祂的功能作用一定要远远超过于五识,超过于意识,才能办得到。
八、意识说服力强大时就能扭转意根
意识的正见起作用的时候,是意识有强大的说服力,降伏了意根所致,也是意根正见不足,需要正见指导决定的。意识与意根,相当于两个人,观察两个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就知道意识与意根各自的体性作用了。当意根正需要建议时,给予适当的建议作参考,会很愿意接受。当意根很固执的时候,意识说什么也不愿意听,更不能接受,意识就不会坚执自己的看法。当然扭转意根的固执性,还在于意识不断反复的强调灌输,一开始意根肯定不愿意听,不接受,时间长了就不会太固执了,这时候再给祂进一步的劝导,就能扭转祂。
九、意根与意识犹如眼睛与眼镜的关系
意根与意识的关系,犹如眼睛与眼镜的关系。眼睛有些东西看不清楚,就需要带眼镜帮助了别,眼镜帮助了别的内容,眼睛就以为是自己了别的。而有些比较粗糙的容易分辨的东西,眼睛自己就可以了别,不用戴眼镜,不需要眼镜的帮助,相当于意识不用出生。眼睛自己单独了别不用佩戴眼镜辅助的时候还是很多的,意根自己能单独了别的法确实是很多的,这部分内容意识并不知道,不知道却不等于意根没有了别那些法。所以对于一切法,意根有绝对的主动权控制权,一切法都要为意根服务,为意根所用,包括意识。
如果眼睛有污垢,只清洗眼镜,能保证眼睛清晰的了别东西吗?意根无始劫以来一直有无明,因为无明有种种邪见,只让意识断我见明心见性,只去除意识的无明,能保证万法的假主人心地清净吗?能保证主人智慧性的处理对待一切法吗?
看不清东西,是治疗眼睛还是修理眼镜?很多人学佛,都只停留在修理眼镜阶段,不肯或者无法再进一步治疗眼睛。清洗完眼镜,还要清洗眼睛,否则照样看不清东西。意识明了,还要让意根明,否则还是愚痴。
既然意根与意识是如此的关系,那么众生的心行心性主要就指意根的心行心性。意根的无明,意根的明,意根的心所法,是极其重要的。意根的心所法如果没有无明,都是明,就不用再修行,意识对意根也没有熏染作用了,老牛到家,牧童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了。
十、智慧广大时才能知道各识都是在互用的
我一定要好好利用意根,意识说这句话时,意根就已经这样决定了,才让意识如此坚决的表达出来。意识要利用意根,意根知道不知道意识要利用自己?无始劫以来,我们却都一直在利用意根,意根也在利用如来藏和意识,只是互相都不知而已,如果知了,那个智慧就了不得。
十一、意根受惊吓就会目瞪口呆
震惊得说不出话是怎么回事?吓得目瞪口呆是怎么回事?气得无语是怎么回事?
意根受到的震动比较大,过于激动,反应强烈时,就沉浸在境界里,没时间和心情指挥意识说话和表白,觉得语言很乏力,或者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意识暂时先歇会儿,意根顾不上祂。意根受到惊吓时,顾不上五根和六识了,眼顾不上看,耳顾不上听,鼻顾不上嗅,舌顾不上尝,身顾不上触,意识顾不上思,口顾不上说,呆呆愣愣的,在消化受到的惊吓,做不出什么反应。
意识受到惊吓,意根没有受到惊吓时,表现与平常差不多,意根还能继续调控五根六识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表现得呆呆愣愣的。当意根生气时,心沉浸在事件当中,只顾生气,没有精力和心情调控意识去表达什么。意识生气而意根不生气时,意根调控五根六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十二、意根指挥意识的思惟活动
第八识只要变现出法,意根必依第八识而缘而了别。意根虽然没有问题,大脑有问题,意根就不能通过大脑神经系统正常指挥全身运动,意识也受影响。大脑正常以后,意识的思惟才能正常。后世大脑正常,意根的指挥控制才能正常,意识思惟活动也能正常。
十三、意根缘内法尘才有意识的产生
十一种色法,五根、五尘、法处所摄色(色法尘),一定是先于六识出生,否则六识就无法出现。六识出生以后,可以推动独影境的出现,独影境也是意根妄想出现的,让意识了别,并且推动幻化独影境的进一步出生和幻化。根尘相触,后生识心,意识不会在内法尘出现之前出生。意根缘外法尘时,不能出生意识,没有意识出生。
意根受无明的遮障,了别一切法时,不知其实质,不知其真实相,不能破除无明出生智慧,就使得六识的功能受阻受限。当意识修学佛法时,不断的熏习意根,意根明理之后,就会证知五阴世俗法都是生灭变异不实的,是空的无我的,进一步再证知五阴身和一切法的实质都是如来藏。
十四、一对器官为什么必须协调一致才能有所造作
如果两只手要一起动作的时候,必须要协调一致,动作要相同,才能做得出来,否则就困难。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个鼻孔、两只脚、两条腿也是这样,必须动作协调一致、目标一致或相似,才能容易完成,否则就不容易完成不一致的动作。这是为什么?两只手的动作,是大脑给出的指令,大脑由意根指挥控制。当意根想用手做某件事时,就会发出指令,两只手就要同时协调去做。如果意根想要用左右手同时做两件不同的事,大脑传导的指令就要分成两部分,意识身识就要分流,神经系统配合起来就要吃力,除非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训练。
而两只眼睛无论怎样训练,也无法各触各作意各了别,很难分开。两个鼻孔也很难分开,一个呼一个吸,特殊训练过的也许可以。两只耳朵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分开活动。两只脚两条腿分开各自单独不协调的活动也比较困难。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属于一个根,一个神经传导系统,一个大脑指令。难易在于意根的注意力和精力是否充沛够用,也在于六识的精力是否够用。
把意根与意识的功能作用分开,能更好更清晰的了解意根和意识的各自性能,混在一起,哪个识的性能也了解不清楚。意根与意识的功能作用分开以后,单独观察意根,就能知道意根都有哪些特性,有哪些烦恼,有哪些习气,有哪些心所法,不用再去咀嚼别人的话头,自己就有能力观察出真实情况。
十五、意识能影响意根的决定
清净四大有生成义,能生成物质色法,物质色法是被如来藏生成的,依众生的业缘而生起,生灭变异。具体还是三能变识和合运作的结果,不完全由如来藏当中的业种决定,也有后天因素,后天因素就离不开意根和意识。比如说如果意识活在世间,处处不如意,就会感到世间百般无聊,意根了知以后就可能有不想活的想法,于是有可能想办法自杀。意识如果不在意色身,意根就会决定不给自己加强营养,于是色身就会羸弱。意根和意识的意念可以指挥一切,改变一切,我们的意念力强,也可以改变外界的事物。
十六、如何正确合理的引导意根
意识学习五阴世间的苦空无常无我法,思惟时就会熏染引导意根,不要再攀缘这些生灭无常法。学习各种法义时,都要思惟熏染意根,一旦意根懂得法理,就会越来越减少攀缘和执著。意识经常作正确如理如法的思惟观行,就是引导意根的有效途径。
十七、明心开悟需要具备的条件
明心首先的一点是,六七识应该处于正常状态,比较安详,内心平和,具足定力,有甚深的思惟观行的智慧,五阴身的问题比较了解熟悉,断我见之后或者是接近于断我见,才能有机会明心。
极大多数人在正常状态下,都无法有清晰的思路,不能断我见,也不能明心,那么在极不正常的状态下,更不可能有清晰的思路,不能断我见明心。比如在昏死状态,睡着无梦和有梦状态,中阴身状态,死亡后中阴身未生起状态,极度气愤状态,极度虚弱状态,艰难困苦状态,迷迷糊糊状态,发疯状态,精神错乱状态等等,意识不能有正常思惟,如何能悟?
昏死过去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明心开悟?因为没有意识,没有思惟,意根恐慌,不能参究就不能开悟。睡着无梦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明心开悟?因为没有意识,不能引领意根参禅,因此不能开悟。如果意根被熏非常成熟,睡着以后,能单独参究,也许能参究出来,但必须等到醒过来以后,警醒意识,意识也明了了,才是开悟。睡着做梦的时候有意识,为什么不能明心开悟?因为意识不能清晰思惟,不能引领意根参究,因此不能开悟。除非意根被熏成熟,梦里也能参究,但是这样的特例太稀少,不是普遍性。
死亡以后,中阴身没有出生之前,为什么不能明心开悟?因为没有意识思惟和引领,意根又恐慌,不能参究,就不能开悟。在中阴身里,为什么不能明心开悟?因为一般的业障凡夫,在中阴身里极度恐慌,不知未来,没有平静的心情参究,没有禅定,也无法一心参究,因此不能开悟。在中般涅槃里能不能开悟?中般涅槃,那是三果人证得的涅槃,三果人有初禅以上的禅定,一般来说有四禅以上的禅定,才能证得中般涅槃。如果没有发成佛之心的三果人是不能参禅的,如果能在入中般涅槃之前就参禅,明心开悟了。在无余涅槃里,能不能明心开悟?无余涅槃里没有六七识,没有参禅者就没有开悟者,因此不能开悟,第八识不能代替六七识开悟。
极大多数众生家里出一件小事,心里都不平静了,不能正常学佛修行,何况还能思惟佛法参禅?更何况在中阴身里,在中阴身没有出生之前,在梦里梦外?出一点小事,打字手都哆嗦,还能明心?有人来骂,马上不忍回骂过去,还能明心?平时造恶业多,烦恼重的人,全部是没有禅定的人,心不清净,容易激动,在特殊时期更缺少禅定,不能思惟佛法,何况参禅?因此在特殊时期都不能明心开悟。
如果有四禅定在中阴身里能明心吗?在人身上有四禅定,出定时可以明心,因为这个人平时不在四禅定中,定力也相当好。在中阴身里,定力也相当好,中阴身不会影响到他,因此可以开悟。四禅八定的好处是,能让人时时刻刻心有定力,处理一切人事,平平静静,周周全全,四平八稳,思惟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