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证指归(上部)
第十七章 意根杂说
一、无余涅槃以后意根就有一个出生的时间
问:俱解脱的阿罗汉,有能力灭了意根,让五阴十八界消失。那么俱解脱阿罗汉灭了意根之后,有可能再从如来藏中生出意根吗?假如可能的话,那么意根不是变得有一个开始点了吗?
答:无余涅槃以后,再出生时,意根当然会有一个开始点。在无余涅槃之前却没有开始点,因为无始劫以前心中就有一念无明,因此意根一直没有灭过。
入无余涅槃时,意根灭去了,是谁灭了意根,有灭意根者吗?如果有灭意根者,这个就是一个我,一个作主者,此人就没有断我见和我执,不能入无余涅槃。在临涅槃时,如果意根心里想:我要灭掉自己,有这个心念,就没有断掉执著,就不能入无余涅槃。如果是如来藏要灭掉意根,如来藏就有作主性,有七识那种我性,就不是无我性的如来藏了。那么意根是如何灭去的呢?临终时,意根万念俱灰,心所法都不出现,如来藏无可奈何,无法再输送种子,意根自我就自动消失不出现了,这就是无余涅槃。
二、点石成金的原理
所谓“点石成金”的神通力,是意根发指令,如来藏把出生石头的种子改变了,改变成能组合成金子的种子,石头就变成金子了。意根能让自己的如来藏把石头转化成金子,有可能让众生如来藏共同执持的外尘如石头变成金子吗?或者,有可能让别人的如来藏把石头转化成金子吗?答案是有可能,也完全能够。众生通过内在力,能够把外界共同的物质据为己有,为自己所用。比如一切能吃的饮食,一切能穿的衣服,一切能用的物品,这些物质或者是被自己所毁坏,或者被自己单独所用,或者被自己所改变。石头变金子就是公共的石头被自己所改变,成为自己单独所拥有的物质了。
点石成金主要依靠个人的禅定力,同时也要依靠福德力,如果福德不足,纵使能把石头变成黄金,个人也享用不到。福德是成就一切事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条件,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永远不会嫌弃自己的福德多,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福德,也不会随意消耗自己的福德。
三、初地菩萨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是什么意思
性,指众生的本性,众生的根本之性是意根之心性,意根之心所法。正因为意根之心性不善,才一直遮障着众生证得无上菩提,所以消除意根心性之障碍,才能成就佛道。
初地菩萨开始一点点断除意根的所有烦恼习性,但不可能完全断除。在不能完全断除的情况下,有些影响三界生死的性障是要降伏下来的。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意根的烦恼现行如果完全断尽,就会如四果阿罗汉一样断尽人我执著,就会入无余涅槃,不能成就佛道。佛要求初地至七地菩萨不入解脱道的正位,也就是不取四果阿罗汉的果位,以免不小心入无余涅槃。
所以初地菩萨要留一点点贪爱,以保证还能在三界世间出生。但不能留严重的贪爱,只能留一点轻微的贪爱,对禅定之类的有点贪就行了,也可以有对大乘法的贪,就是永远压伏意根的贪,而不是完全断尽,才能生生世世自利利他,直至成佛也不入无余涅槃。
四、色身与识心的关系
色身休息不好为什么会影响意根?身心互相依倚,这个心表面来看好像是指六识,好像是指意识,实际是意根依靠色身,利用色身来感知境界,之后就会有所造作。表现比较明显的是在没有六识的时候,意根完全的依靠色身而活,当自己的能力达不到时,就唤醒六识来替自己办事,于是就出现了身口意行。
色身状态不好能影响六识和意根,身根只是四大组成的木头一样的东西,没有任何觉受,有觉受的是身识,不是身体。如果身体有感觉,死人的身体也应该有感觉,木头石头也应该有感觉。所以能感觉的一定是识心,不是物质色法。
身心互相影响,因为身体的四大状态不同,如来藏依之变现的内六尘就不同,尤其是触尘不同,识心了别之后的觉受就不同,思想行为就不同,作出的决策就不同。同理,识心也能影响和改变身体的四大物质,意根认为自己能做某些事,意志力顽强,即使色身状态不太好,也能做得很好,色身的状况也能改变。
五、意根与身口意业行的关系
身业、口业和意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哪种业容易防守,哪种业最不容易防守?哪种业粗糙易断,哪种业细微难断?应该先断哪种业?
身口意三种业行,都受意根支配和调动,身业是六识的行为造作,口业是六识的行为造作,意业分为意识的心行心所法和意根的心行心所法。身行口行受心支配,无心不能造身口业。身口业由六识造作,六识受意根指使。但意识明理可以压伏意根,强制不造身口业,所以身业最容易断,口业次之,二者用意识压伏就行了,难断的是意识的心行,最难断的是意根的心行。
意根非常不容易压伏降伏,更不容易断除烦恼,因此意根的意业肯定是贪嗔痴不断,只不过意识明理,知道因果,会降伏压伏身口不造作恶业。如果意根烦恼重,身口也压伏不了,一定会造作恶业。所以身体不造作杀盗淫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口不造作两舌妄语绮语恶口也稍微容易一些,最难的是意根,贪嗔痴念头无法降伏和压伏,更难断除。
有一些人一看身体守戒比较困难,口守戒也比较困难,于是就找借口说我守意业就行了,只要心清净意业不犯就行了,身口无论怎样都不算犯戒了。这是最颠倒的愚痴想法和做法,如果连身体的造作都控制不了,更不能控制意根的烦恼念头,如果口业的造作都制止不了,就更不能制止意根的烦恼念头了。意根的烦恼念头如果能止住了,那是三果以上圣人才能做得到的,一个凡夫怎么能直接守意根的意业,让意根清净不犯戒呢?
小乘的五戒、八关斋戒和出家比丘戒比丘尼戒,一般来说都是以戒身口恶业为主,只要身口不犯,心里邪思邪想也不算犯戒。大乘的戒如梵网经菩萨戒主要是戒心地,修心地,顺便也戒身口。而瑜伽师地论里的菩萨戒,是已经断除烦恼以后的地上菩萨所应遵守的心地戒,一切都以众生利益为首为重,只要能够利益众生,身口可以与小乘戒行不一致,与清净的意根心地一致就行,意根不违背小乘戒律就行,这样一切为众生的心行就是大乘菩萨心行,符合大乘菩萨戒律的规范。如果贪嗔痴烦恼没有断除的凡夫和贤位菩萨,就无法受和守瑜伽师地论中的菩萨戒,有私心烦恼故。
六、身口意同时由意根支配和控制
一个问题萦绕在脑海里,久久不能解决。在一个比较闲的时间里,意根决定好好思索一番,于是意识和意根两个就开始苦思冥想。可是为什么苦思冥想的时候,手还会配合拖着下巴,眼睛还会配合微微闭上,这样身体才会安静下来不再乱动?当苦思冥想终于得到答案,解决了问题时,为什么双手要配合着拍巴掌,手舞足蹈,脸上要心花怒放?
当意根明了当下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时候,就会专注思考,而顾不上攀缘其他法尘,意根是前六识的作主识,当意根安静的时候,身体就安静了。修不出禅定的人,应该好好检查一下自己的意根,里面都装着什么东西,赶快把意根掏空。降伏不了意根,就不要想有禅定,也不要想能真正精进的修行。
不少人都以为自己很不错,那也许是意识不错,意根还不是,骨子里还不是不错。真正能看得明白自己的人并不多。有一些人不敢探索自己的内心深处,怕检查出什么不好的思想观念,很多好人的意识要比意根好,说明什么?很多坏人的意根要比意识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环境的熏染力量是很大的,意识容易受到善恶的熏染。意根比意识好,这种现象是否存在?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意识受到了恶熏,就可能要比意根坏,有些坏人骨子里是不坏的,被环境逼迫而已。
七、心想成佛就能成佛吗?
楞严经:心想登高,足心酸涩,色身为坚固第一妄想。心想登高,意根就以为自己真的站在高山顶上,心里害怕,就促使脚心酸涩。同理,色身也是意根妄想出来的,是最最坚固妄想的产物。
那么心想成佛是否也能成佛呢?关键是意根修不到想成佛的地步,准确点说,意根对成佛的信心是不足的,如果信心十足,肯定也能成佛,只是早晚的事。我们现在是信心一点点的增强,离成佛就会一点点的接近。真想成佛的人,修行的精进度非常大,能不顾一切阻碍,放弃一切世俗法,专心修道。
八、意根的证自证分
当我说师父是好师父的时候,有意识的证自证分,如果我非常肯定的这样认为,毫无疑问,同时就有意根的证自证分。而意根的证自证分,属于现量了别自己,如果证据不充分,心里没底气,也就不会毫无疑问,意识的证自证分未必是现量的。意根的自证分是现量的,意识的自证分却未必是现量的。现量的,事实充分,绝无疑问,丝毫不怀疑;非量最容易起疑不信,比量心里也不落底,还是有疑不绝,因此不属于实证。
参禅后的结果里,有意识意根的见分和自证分,也有相分。参禅的结果,是意根的自证分,不是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用来证明自己的,不是用来证明其他法的。很多时候,意根即使证自证分现前,也未必正确无误,如果受意识错误引导的多,意根的证自证分就是错误的。比如在世俗法里的很多知见和观点,意识就认为自己对,意根也非常肯定的认为自己对,事实上却是错误的。比如无始劫以来意根一直认为五阴是我也是我所有的,意识也这样认为,结果证明这是最大的邪见,即使现在再自信,将来也会推翻自己的见解。
九、如何才能观察到第七识的四分
第七识的法一般来说都属于唯识种智范畴,理非常深奥,需要修到六七识都转识成智的地上菩萨,才能现前观行意根的心所法和四分,这很难。
要观察第七识的见分、相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首先得要证得第七识,然后才能现前观察祂。没有转识成智的智慧时,多数都是分析推理,不能现量观察,这个阶段是以熏习这些法义为主,地上菩萨才以现量观察为主。要知道第七识都对应于哪些法,祂在哪里,如何运作的,才能观察祂的四分。意根的证自证分就是意根的反观能力,这更难观察,没有唯识种智就不要想了。
观察第八识也需要首先证得第八识,明心开悟具有别相智以后,才能现前观察到第八识的运作,才能观察到第八识的四分。没有证得第八识的时候,对于第八识等于是相似的理解,观察不了。
十、熏染的力量
环境熏染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身边有人口痴,总看着他说话,慢慢可能就被熏染有点口痴,外貌生活习惯亦是如此,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一定要多近善法和善人,如果有能力,才去近恶人度恶人。情绪也都是传染的,我们应该多接触乐观积极向上的有正能量的人,自己就能被感染乐观向上,积极进取。
十一、不按次第修行徒劳其功
现在学佛人修行没有章法和次第,方法五花八门,想怎么修就怎么修,都是想当然。比如有的人在修如梦如幻观,可是没有证悟的人无法现前观察如来藏的运作,最基本的未到地定没有,初禅定更别想了,这怎么能修出如梦如幻的观行?超越那么多级修行,到底是多大的根器?如梦观修完就是十回向位,马上就能入初地了,禅宗三关过了,生死关过了,那是小乘三果人的证量,到此佛道已经修行了无量劫,其善根福德相当大。
没有证果,没有明心,没有初禅定,那需要修无数劫才能过这个关口,其中还要经过未到地定、断我见、二果、初禅定、三果、明心、如幻观、阳炎观、牢关,然后才能成就如梦观。跳跃这么多层次来修行如梦如幻观,连意识的理解也很难做到,即使意识能理解一些,想要证得如梦观也需要无数劫的时间,再来人除外。
还有人在修平等观,看一切人事物理都平等平等,真如一相。这是什么境界?什么叫作平等?依据什么才有平等?平等法有三种:一种是如来藏的平等,对待一切人事物理都平等平等,不区分高下,因为如来藏不分别一切法;一种是证得一切法空的阿罗汉的平等,看待一切众生都是空的无我的,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把一切众生都观空;一种是转识成智以后的地上菩萨,其意根证得了如来藏,转依成功以后就获得了平等性智,看一切众生都是如来藏性,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平等对待一切众生。没有证悟大小乘法的凡夫,如何修地上菩萨的平等观,把一切众生一切事理都看成真如一相?其中的差距几乎相差了无量劫的时间,如此修行没有什么益处,白费功夫。
还有人修行心无所住,要在世间一切人事物理的交集中,心都要做到无所住。可是这个无所住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做得到的,是要证得某个理,依靠着某个理,才能渐渐的心无所住,这需要很长时间,断除烦恼以后,证得平等性智以后,才能逐渐做得到。如果没有相当好的证量,没有实证佛法,要依靠什么做到心无所住?地上菩萨能做到无所住也不是很容易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一个凡夫怎么能做得到无所住?
还有人跨越修戒,要在人间一切逆缘顺缘中心不着任何戒相,泯灭一切相。如果连五戒都守不好,身行方面的戒行都做不好,杀盗淫酒都戒不了,素食也做不到,口行方面妄语两舌恶口戒也守不住,内心贪嗔痴烦恼仍然很重,有相的戒不能守,如何能排除这些戒相,心里不着戒相,去修无相的戒?在有相戒当中能守好身行和语行都不易,怎么能做到无相,不要戒相?这是地上菩萨才能做得到的,凡夫如何修无相戒?
如果强行这样修,只能自欺欺人,处处犯戒,却认为自己心地达到无相,不在乎这些相了,其结果就是三恶道的果报。过去唐朝就有人当时就受恶报。有个已经真实证悟的禅师,智慧很高,心地清净,就把佛菩萨的名字写在裤腰上,而另一个人看见了,就挺感兴趣,认为他这样做就没事,自己做也应该没事,于是也学禅师把佛菩萨的名字写在内裤上,穿在身上。禅师知道后想阻止,可是已经晚了,那人没几日就大吐血,恶报来得这样快,真是始料不及,命终以后的果报将会更惨。因此学佛人心地还没有清净,没有断除烦恼,没有转识成智,根本没有资格修无相戒,强行让自己不着戒相,这只能让自己堕入烦恼的深坑,除此没有任何益处。
末世众生就是因为太聪明太伶俐了,浮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意根,不能发挥意根的功用,意识什么都懂,可意根什么都不是,结果果报就随意根转。意识好高骛远修初地至八地菩萨所修的法,意根的人格人品修为却还没有修好,到命终的时候,后世的命运如何抉择?依意识还是依意根?意识修佛地的法,命终能做佛吗?
十二、真正的精进是什么状态
真正的精进是不管白天黑夜,能一直不断的用功,不会停歇。用功的人半夜都能思考问题,不用功的人,白天也不思考问题。意根白天晚上都不灭,可见真正精进是意根精进,祂在白天黑夜都能一直用功下去。而意识的精进是断断续续的,总能被一些事情所干扰,尤其是晚上意识睡着断灭,就无法思考问题了。即使是在白天里意根如果只注重世俗法,不想在佛法上用功,意识脱离不了意根的主导作用,就精进不了。所以只有意根精进起来,才是真精进。
十三、众生为什么没有宿命通
众生由于没有宿命通,不知前世后世的因缘果报之事,有宿命通才能知道自己和他人前世后世的所有因因果果之事。因为众生死后五阴改变,不是原来的了,六识改变,不是原来的了,前世的人事物,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就都不知道了,因因果果的事也就更不知道了。因为此世的六识心在同一个五阴上,是相续有记忆的,六识能了别此世的人事物理,就能记住此世所经历的一切法。而下一世,不是原来的五阴,六识是依赖新五阴又新生起的,没有经历过前世,对前世的人事物理就没有记忆,无法回忆起前世的事情。
而意根是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经历了无始劫的人事物理,累积着生生世世的习气,与生生世世的业种相应。所以此世的五阴与前世的五阴在习气烦恼上是相续的,如果不修行,今世再新熏一些恶习,习气就会越来越重。第八识也是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未来世永远也不灭,那么这世的自己和前世的自己肯定有连带关系,不是互不相干的,我们修行就要多为后世的自己着想。
宿命通的获得,修到四禅以后才能获得,修到四禅以后,修五种神通,就能随修随得。
十四、众生生生世世所连贯着的是什么
人死后,意根和如来藏不灭,又一起带着业入胎出生,出生下一世的另一个你。意根从前世到后世不断绝,所以世世有连贯的东西,那就是你。由于前世不懂因果,不管后世的你,任意妄为,造做苦业,使得今世的你受苦连连,今世再这样继续任意妄为,不明因果,后世还是苦恼不断。苦的永远是自己,不是别人,生生造业,世世后悔,却不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