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證指歸(上部)
第一章 意根的我見我執(2)
十三、意根的遍計所執性
大迦葉行頭陀行,樹下一坐,從來不在一棵樹下打坐超過三天,到第三天必換一棵樹,因為要避免對樹產生執著,從而有生死繫縛。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心都已經解脫了,隨時隨地都可以入無餘涅槃,為什麼還如此地看管自己的心呢?能看管的心是意識,覺悟性強,理智性強。被看管的心是意根,覺悟性和理智性差,具有遍計所執性,很容易對所遇的法生起執著,凡夫的意根可以說遇什麼法就執著什麼法。
意根為什麼這麼容易執著呢?意根從無始劫以前就無明深重,不知法理,不見法的實質和本質,只知法的表相,執取假相為究竟。又因為無明愚癡,不知自己愚癡,執取自己的見解不肯捨棄,因此意根很難度化,不容易扭轉其認知和習氣習慣。說起意根的習氣和習慣,意根只要接觸與自己的心相應的事物,超過三次就容易形成習慣。所謂的習慣,就是意根的慣性力量,願意和喜歡順前所思所做所想,不會靈活變通。意根的有些習慣,也並不是意根所喜歡的,接觸多了,就會形成機械化的思想和心行。
為什麼意根有機戒化的慣性?因為意根愚癡,不善思惟,對於接觸成熟多時間長的法,就會自動接受下來,然後執取照做,從而形成了習慣和自然性。對於意識六識,就是不自覺的就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想了什麼,控制不住。因為意根執拗,怎麼能容易控制呢?況且如果意識也不覺悟,沒有控制的想法和念頭,就更突出了意根的習氣和慣性。
十四、意根習慣的形成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意根本沒有習慣,接觸多了常做也就成了習慣。一旦意根養成了習慣,就不會輕易的去除和改正,哪管是無意義的事,意根一但習慣了,以後照做不誤。祂不會思惟說,這件事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去做,是否值得付出多大的代價,祂全然不顧,從這點來看,意根是愚癡的,智慧低劣。
從意根的愚癡性和容易形成習慣性來看,意根具有遍計所執性,如果是智慧性的,就不會有遍計所執性,有智慧就不執,更不會遍計所執。因為意根的愚癡性,對於善法反倒不容易形成習慣,也不容易生起執著。當然執著善法也是生死繫縛,不能解脫,但修行是有次第的,以善治惡,是修行的初步,惡法去除,善法也不留,心空與道相應,道力具足。
無始劫前,意根所處的環境是惡法多,善法少,或者沒有善法,所以意根與惡法相應,與善法不相應,祂就習慣於惡法,不習慣於善法,用善法熏染比較困難,但是要想脫離苦海輪迴,再困難也要堅持熏染善法,只要堅持就是勝利。
十五、意根的遍計所執性能不能去除
執,就是滯、不通、阻礙、障礙、結縛、生死、不自在,因此有執就不能涅槃解脫;無執,就是融通、軟、柔靭、通達、豁然、貫通、光明。
意根一旦惡也不執,善也不執,不善不惡也不執,所遇一切法都沒有障礙,心融通解脫無礙,成佛有餘。近硃者赤近墨者黑,意根無明重執著重的時候,遠離惡法,親近善法,才能不熏染惡法,逐漸去除惡法,不執惡法;親近善法,才能熏染善法,心善解脫。每個人的意根都執著些什麼法,平時多加以觀察,只要知道自己在執著什麼就好辦,早晚會改正去除執性。
意根的遍計所執性包括執著與五蘊十八界有關的人我,和執著微細的法我。凡夫兩種執著都比較嚴重,以執人我為主,對法我的認識不多也不深,因此還談不到有多執著。阿羅漢辟支佛的意根斷除了人我見,因此隨後也就斷除了人我執,不再執著五蘊十八界人我。而十地菩薩斷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見,因此也隨後斷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執,當菩薩把法我執斷盡時,菩薩無明斷盡,就成佛。
一切的執著都因錯誤的知見而有,一旦破除錯誤的知見,執著隨後就會逐漸斷除。因此意根有無明就有邪見,也就有遍計所執性。意根的無明斷除一部分,遍計所執性就會減少一部分,以至執著越來越少越來越輕微,最後滅盡成佛。可見,意根的遍計所執性通過不斷深入的修行就能夠滅除。
十六、眾生為什麼不解脫
因為末那識恒執賴耶見分所見的法為我和我所有,被法所繫縛,所以不解脫。阿賴耶識見什麼法,就如鏡子般顯現出什麼法,顯現出來的法,被末那識緣到以後,就認為這些法都是我和我所有的,於是生起了貪愛和執著。如果末那識明確認識到這些法明明都是阿賴耶識的,並不是我的,末那識就斷除了無明,斷除了人我見和法我見,獲得了正見,就不再執取這些法為我和我所有,於是就解脫於一切法,成佛了。
十七、斷我執的人是否還有念頭
斷我執之後,還有一些有關切身生存方面的念頭,與人打交道時不可能沒有念頭,遇到各種境界時都會生起如何處理的念頭,為眾生隨緣講法也會生起念頭,這些念頭比較清淨輕微,都是隨緣性質的,沒有刻意想造作的念頭,不是很執自我什麼的念頭。佛陀到世間來也有念頭,那些念頭都是清淨的無我無私的,沒有什麼執著的。因為幾個識的心所法裡都有念心所法,識心運作免不了有念頭出現。
但斷我執的人與沒有斷我執的人念頭有很大區別,念頭能夠體現出一個人有沒有執著,執著的人念頭強烈,不執著的人念頭輕微,心境是隨緣輕松。斷我執的人對未來世沒有什麼念想了,不會安排後世為後世打算,當然今世是隨緣活著應付周遭的一切,沒有什麼追求了,活一天算一天,不與人爭,對於度眾生的事同樣是隨緣,有緣時講點法,無緣時也不想,總之,所有的念頭大多是被迫生起的,很少主動生起什麼念頭。
在應付的心態之下,意識的念頭明顯,意根很淡。由於意根的念頭淡而少,導致意識的念頭也少而輕微,被動的時候多。由於意根沒有什麼大的心思想法,就沒有夢境,平時心安氣閑,心境平和。
十八、器官被移植以後意根仍然會執
問:器官移植時,內臟出來以後,六識不在內臟上活動了,那麼內臟一蹦一跳的是什麼功能作用?把內臟移植到別人身體中,會有什麼現象?
答:內臟離體以後,就與六識無關了,但與意根和如來藏還有關係,意根還執為我,如來藏的執持作用還存在,內臟的神經系統暫時還會活動,內臟看著就是一蹦一跳的。器官移植,相當於父母把本屬於孩子的寶貝東西送給其他小朋友一樣。如果兩個小朋友關係不錯,父母把自己的寶貝送給小朋友還能接受,也許心裡要忍一忍,並且能忍得住,不會反對和要回來。如果兩個小朋友關係不好,那麼就不會允許父母把自己的寶貝送給對方,就會耍脾氣大鬧起來,或者去奪回來。
這裡主要是意根的問題,器官移植成功與否,多數在於意根,意根不執著自己的器官,移植成功把握就大;如果意根很執著自己的器官,移植後就會出現排斥反應,移植就不會成功。即使健康的正常人,如果意根不再執取自己的色身,完全放棄色身,有可能馬上就死亡,所以生死在於意根。
器官移植以後,兩個人的如來藏共同合作一小段時間,意根差不多完全放棄自己的器官時,那個器官就成為移植人的了,器官就由移植人的如來藏單獨執持維護。如果移植大腦,意根沒有了住處,就會跟著大腦過去,就等於把全部意根都移走了,那麼移植的人大腦就改換了,不再是原來那個人的思惟模式了,情緒等等也都改變了。
病人在移植器官以後,會出現排異反應,除了基因等等各種因素之外,其中一個原因是捐獻器官的人意根排斥。大多數捐獻器官都不是本人主動的,生前沒有表態說死後願意把器官捐出去,而是家屬作主把死者的器官捐出來的。如果死者不願意,那麼器官到病人身體裡以後,死者意根干涉排斥,就會出現排異反應。或者死者生前雖然同意捐獻器官,但是在臨死還沒有死透的時候,就動刀摘器官,死者非常痛苦,就會起瞋心後悔,那麼器官到病人身體裡,死者意根可能有觝觸情緒,病人就會出現排異反應。
十九、肉離體以後還能動是意根執的緣故
問:一個人意外斷指後,因意根執著,在一定時間內及時接上,就能恢復使用功能。可是當器官或部分肉體離開主身後,還能有鮮明的生命特徵(如扭曲,跳動等),有點難理解了。意根通過什麼來讓那個器官或部分身體保持活動的呢?就如同沒有了浮塵根,意根和如來藏是怎麼掌控離體器官或被切割的肉體呢?如來藏可以憑空通過意根給離體器官輸出種子嗎?還是這個跳動只是無意識的神經性反應?
答:剛剛離體器官和身體上的器官一樣,都是由意根和如來藏共同維護的,如來藏提供四大種子滿足身根的需求,意根一旦認為離體器官沒用了,就會放棄,那麼如來藏就不再輸出四大種子,那些器官就沒有生命活力了。
四大種子在器官上不斷的生成和散滅,器官就會有四大特徵,有風的動轉性,有地的牢固性,有水的滋潤性,有火的暖性。種子組成的微粒不斷的生住異滅,促使微粒不斷的運動變化,就有了各種能量。比如動能、熱能、勢能等等。
剛剛離體的肉會動,是因為神經組織仍然有傳導功能作用,細胞功能沒有壞死,意根和如來藏都在維護著。意根越執著,肉動的時間越長。有的畜生已經死了很久了,身體被分解成一塊一塊的被賣掉,肉還在動,這個畜生非常執著自己的身體,誰買了它的肉,它都知道,將來一定會討債討回去的。眾生遇到一起,有報恩還債的,有冤冤相報的,恩恩怨怨關係特別複雜,沒有一個人沒有冤家的。
二十、意根的苦受
問:當畜牲的肉體被分解後仍在抽搐,此時意根的苦受是否特別嚴重?被分解的肉體還會有強烈的痛苦感嗎?
答:肉體無論被分解以及免疫被分解,都沒有苦受和樂受,有受的是識心五識和意識。意根不會有色身觸塵上的苦受和樂受,這是身識所感知的生理上的苦受,意識的苦受是精神上的。違逆其心,不順己意,意根不高興就是苦受。意根非常貪愛和瞋恚,因為其執著,越執著就越貪愛不捨,也越瞋恚。意根不希望死,不希望被殺被吃,所以有瞋心有苦受,如果自己被救,也會有感恩之心。所以意根會報恩、抱怨和報仇,意根心裡的瞋毒足以讓人不舒服,瞋願足以讓人受惡報和惡果。
二十一、意根的執著性
從活體當中剛剛取出的內臟,個個都是鮮活有生命力的,神經細胞都在動,生命特徵很明顯。為什麼內臟離體了還是鮮活的?因為有意根的執取,如來藏就會輸出種子維持內臟器官的存活。
從人類臨死亡時來看每個人意根的執身性,越執身的人死亡越慢,苦受越多越重,執身越輕微的人,死亡越快速,苦受越少越輕微。趣向地獄眾生除外。執身嚴重的人都是煩惱重的人,這樣的人善業輕微,往往是臨終沒有什麼瑞相,不知往何處去,就會嚴重執身,越執身心越苦。這是惡性循環,一般人沒有修行跳不出來。善業多而大的人,臨終往往有一些瑞相和好的徵兆,就心向善處不太執身,死亡就快速。
所以平時多訓練自己,盡量減少對於人事物理的執著,臨終就少有苦受,在平時日常生活中,苦受也會非常少。所以越少執著,越接近解脫,活得越輕松。不管執著什麼都是負累和負擔,執,本身就是愚癡的一種表現,有智慧的人能看得明白,放得下,不會去執著什麼人事物理,以增加自己身心的負擔。
二十二、意根的遍計所執性什麼時候能去除
眾生就是因為意根的遍計所執性,才有種種生死輪迴苦,去除意根的遍計所執性就會得涅槃。但是遍計所執性不是那麼容易去除的,需要斷我見,斷我執,證真如,法我執也都滅盡的時候,意根的遍計所執性才能完全徹底的去除,得大解脫。
二十三、凡夫眾生能否執著第八識為我
證得第八識的人才開始執著第八識為我,沒有證得第八識的時候,凡夫的意根沒有辦法執第八識為我。真正證得第八識開悟以後,經過後續不斷的修行,也要漸漸的斷除意根對第八識的執著,才能到禪宗第三關,才能得解脫。
眾生如果能執著第八識,就不再執著五陰為我了。如果不證得第八識,如何能執著第八識?每個人盡管去執著第八識,只要能稍微執著一點第八識,就會發起一點真如三昧,功德無量。
二十四、無餘涅槃是誰把意根滅了
到臨涅槃時,十七界滅盡,意根自動消失,沒有能滅意根者。如果有能滅意根者,那就還有一個我,有我就不能入無餘涅槃,無我才能滅度。如果還有一個能,能就是我,所就是我所,沒有誰把意根當作我所,無能無所,才能滅度,有能有所,無法滅度。
滅度也不是意根願意滅掉自己而滅,也不是滅掉了意根。而是因為意根不再執著任何一個法,不再對任何一個法有欲,意根不欲造作,無所希求,思心所不出現,如來藏也就無所造作,不再出生法,一個個法就會消失掉,最後如來藏見意根什麼心行也沒有了,就不輸出意根的識種子,意根自然滅掉。
二十五、意根能控制剛剛斷掉的蛇頭
問:蛇頭被打斷,蛇頭仍然能咬人。指揮條件反射的神經在蛇的肢體上,頭斷後,各個器官在一定時間內還是能單獨維持原有的動作功能,所以斬下的蛇頭一經觸碰,仍然會發生條件反射而咬人。用唯識原理如何解釋呢?
答:剛剛斬斷的蛇頭,還有意根和第八識執持著,大腦的神經還連接著蛇身,所以意根還能夠控制全身,主要以控制頭部為主。因為意根就在大腦部,控制中樞神經系統,以控制全身。這時六識還沒有滅,頭部的活動,仍然有身識意識參與。如果神經斷了,意根無法再通過神經系統指揮身體,蛇身就不能動,只能指揮控制頭部。
六道生死輪迴的凡夫執身都很嚴重,不僅僅是蛇。有的動物頭掉了還能走路,半個頭還能活好幾個月。有的人成為植物人很久了,也不肯捨棄身體,也有人很久不能進食非常虛弱了,卻還要頑強的活下去。一般人稱這種現象為生命的意志,其實就是意根對色身的執著。
這裡面有沒有意識的執著?六識這些工具和助手,意根能用則用,實在用不了才放棄,這時就選擇離身而死亡。生命到最後還頑強,是意根執身,努力不讓六識滅去,努力用六識進行了別活動,努力讓意識保持清醒,六識就要掙紮著活動和活著,盡管很痛苦。
從這裡看出,所謂的我,就是指意根,意根在百分之九十多的程度上代表著五陰我,所以斷我見必須要斷除意根的我見,否則就沒有斷我見。意識斷我見沒有任何力量,意根還會讓意識有我見,意識擺脫不了意根的控制。
二十六、如何讓意根快速接受佛法改變自己
意根無量劫在欲界裡生存,對於五陰世間的世俗法已經非常熟悉了,意根對於佛法比較陌生不熟悉,因為無量劫的接觸,有世俗法的智慧;佛法對於意根來說比較新鮮不熟,智慧和經驗不足,無法作出正確合理快速的判斷,因此不容易接受佛法,也不容易理解佛法,更不容易依佛法修持自己,極不容易依佛法改正自己。這就有必要讓意識常常接觸佛法,正確合理的理解佛法,以此來熏染意根,讓意根熟悉佛法,對佛法感興趣,願意修學佛法,願意依佛法改正自己。讓意根對佛法的生處轉熟,對世俗法的熟處轉生,修行進道就會很快了。
二十七、如何破意根的法執
法執的範圍太廣了,凡是有所執都是法執,包括對五陰身的人我執,除了五陰身之外的更細微而寬泛的法,對其有執著都是法執。如何破法執呢?首先需要證得如來藏,修出唯識種智,然後觀察一切法是否真實存在,是否有其自在自主性,通過深細觀察發現一切法都是如來藏依某些緣出生的,都是生滅幻化的,沒有自身的真實性自主性自在性,實質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是一真法界中的一法,全部是如來藏運作的,根本沒有什麼可執著的,抓不住取不了。這樣心就會松動,不再執取了,法執就破。
世俗界沒有實質的有為相,那還要造作什麼呢?心究竟空了,就成佛。對每個法的無明執取性都滅了,也就沒有什麼可貪著執著的。破法執的路途非常慢長,從初地開始到成佛,兩大阿僧祇劫這麼長的路要走。一大阿僧袛劫破我執,兩大阿僧袛劫一直破法執,僅僅是斷我見就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可見修行的不易,意根的無明和執著多麼的深重。
所有的執著,我執和法執都是意根的執,意根是這樣的執著,所以破意根的執著。首先就要破意根的我見和法見,破意根的思想纏縛,那就要斷意根的我見和法見。一切法為真實的知見都要一點點的破除,之後執著才能減少和滅除。執著滅盡了,無明斷盡了,心全部空寂了就成佛。
修行成就的標志,就是在於心空的程度,在於無明知見破除到什麼程度。把一切法的法相都看空,觀察它如何是空的、無我的、不自在的、不真實的、生滅變異的,心就空了,就不想再造作無意義的有為法,內心裡無相無願也無作,與如來藏一致,就是如來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