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根修証指歸(第一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11:39:59 閲讀: 815

第一章  意根的我見我執

一、意根的我見

意根是六根之一,十八界之一,五蘊與十八界有一一對應關係。當每個人表達出我我我的時候,意根的我就冒頭了,六識所表現出來的都是意根我的心行,體現的都是意根的心性。會觀察人心理的人,能觀察出一個人的本質也就是意根的心行,不會觀察人的人,只能觀察六識外表造作的假相,容易被假相所迷惑。現在看來,分不清意根與意識,還真的難斷我見。

在觀行六根的時候,就能觀行到意根,祂是生起意識之根,同時也是作主識。只要觀行這個作主識的不斷變異性、不固定性、不自在性、能滅性,就知道了意根不能永遠存在,其心行不斷變異,也是無常的,因此也不是我。

確認意識的功能作用不是我,首先是意識反觀自己,意識確認,再經過禪定中深細觀行,意根參與對意識的觀行,再進行思量參究,最後意根也確認意識的功能作用不是我,非我不異我。 還有一個時時處處作主的意根我,也要確認其虛妄無我,也是空的無常的。能依之生起意識的意根,也是非我的,先是意識確認,最後意根自己確認。在這之前要觀行五識的功能作用,確認其生滅無常無我,這樣幾個識心的我見我所見就斷除了,我所見也是不容易斷除的。

這一切法的觀行確認,主要是讓意根確認,意識確認是第一步。因爲就是意根把一切法當作我,才去指揮六識執取,執取之後意根就把六識的執取作用當作是自己的作用,認爲我如何如何了,這個我就出現了現前了,明晃晃的。

意根無始劫以來一直把五蘊當作我,把色蘊當作我,就說身體是我(身我見),或者說我的身體(我所),然後就會貪愛色身,保養色身,護持色身,爲了色身而促使六識不惜一切代價造作一切業行,包括惡業行。

意根把受蘊當作我,有時當作我所,認爲受蘊就是我,我就是受蘊,受蘊是我所有的,我有受蘊的功能作用。於是爲了受蘊,指揮六識不惜一切代價造作一切業行,包括惡業行。

意根把想蘊當作我,或者當作我所,認爲想蘊就是我,我就是想蘊,我有想蘊的功能作用,想蘊的功能作用是我的。我能想,所想的法就是我的。於是指揮操控六識不惜一切代價造作一切業行,包括惡業行。

意根把行蘊當作我,或者當作我所,認爲行蘊就是我,我就是行蘊,行蘊是我所有的,我有行蘊,我能行,我行的就是我所有的。於是爲了行蘊,指揮操控六識不惜一切代價造作一切業行,包括惡業行。

意根把識蘊當作我,或者是我所,認爲識蘊就是我,我就是識蘊,識蘊是我所有的,我有識蘊。我能識別,所識別的就是我所有的。於是爲了識蘊不惜一切代價造作一切業行,包括惡業行。

二、觀行不到意根如何斷我見?

觀行五蘊斷我見,要知道意根是六根之一,也要觀行其無我性,才能斷我見証果。佛陀在楞嚴經裡教導我們觀行意根的方法,很究竟徹底,只是很難。越究竟的方法越難修,越簡單的方法越方便,越不究竟。所以有能力的人不要貪圖便宜快捷省力,不要怕付出世俗方面的代價,回報最重要,最有價值。世俗法再好也是苦惱,捨去苦惱,換回永不消失的珍寶,何樂而不爲。

現在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出現了,意根爲五蘊十八界之一,觀行時也要把意根的虛妄無我性完完全全的觀行出來。大多數人都觀行不到意根,或者說極大多數人,或者說幾乎所有人都觀行不到,那怎麽能斷我見呢?怎麽斷除意根的我見?

三、觀行無我時心煩意亂說明是觸動到意根了

有的人爲什麽在思惟五隂無我到一定的時候,就開始心煩意亂,觀行不下去了?這是因爲意根有些感覺到了五隂是無我的,自身是不實在的,祂害怕真的無我了,害怕自己消失不見了。這正是意根無始劫以來執我的習性使然,從前沒有接觸過無我這樣的内容,現在通過意識的思惟,明白一點,還沒有完全明白無我之理,害怕意識再思惟下去,自己就沒有了,抓不到了,於是就會心煩意亂,不讓意識再思惟觀行。

從這個現象看出,斷我見就是要斷意根的我見。在深細思惟觀行的過程中,意根都參與,意識的思惟觀行内容意根都知,然後自己再思量這些内容。意根在薰修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理解無我之理,理解第八識之理,之後就能証得。意根對於佛法有一定的勝解力,否則意識熏染不了意根,學佛也就沒有用了。意根開悟以後,就會逐漸獲得大智慧,轉識成智,獲得平等性智,智慧圓滿就成佛。

四、我執法執是如何出現和滅除的

無始劫以前,只有意根和如來藏,沒有六識和五隂身,也沒有世界。那時候意根就有無明,這個無明沒有業種,因爲沒有六識去爲意根造業。所以稱意根是無記的,祂單獨無法造業,必須有造業的工具才能造業。意根在後邊垂簾聽政,只負責拿著指揮棒指揮就行了,前線交際的事就交給了六識。表面看好像是六識造業,實際上都是意根坐鎮指揮的,不明就裡的人就把功過算在了六識頭上。

而我執與法執也屬於無明,沒有業種,無始劫以前就存在著,不是造業造出來的。但是意識後天在環境當中的熏染,也會增加意根的我執和法執,強化意根的自我執著。這些無明只有通過修道才能逐漸滅除。因爲無始劫以前就有無明,因無明而無緣無故造作業行,沒有無明就不想造作業行了,佛菩薩的清淨大願除外。

因無明造作而形成的業種,叫作無明業,無明業又能輾轉熏染強化意根的無明。這些無明業行是能夠通過受報而滅除的,但無明必須通過証道才能消除,証得什麽程度的道,就消除什麽程度的無明。

五、觀行無我時歎氣說明意根的無奈

問:我觀想五蘊非我時,忽然歎了一口氣,有種失落感。歎氣這個現象是在無意的時候發出的,顯然不是意識的作用,應該是意根的作用,意根長久以來堅固的我執認定五蘊就是自己,可是結果不是這樣,意根心裡産生了落差,從而就歎氣了。是這樣嗎?

答:這確實是意根無可奈何的歎氣,祂有點不喜歡五蘊無我這個理,更不想否定自己無始劫以來的見取和執取,可又沒有辦法,因爲五蘊無我也可能是事實,可能真的是如此。意根還沒有思想準備去接受這個道理,就不得不歎口氣。

六、意根如何才能斷盡我執

意根之所以有我執,是因爲有我見,之所以有我見,是因爲有一念無明。意根因爲一念無明的緣故,把第八識變現出來的一切法都當作我和我所有的,不知道都是第八識的,於是就有了我見和我所見。因爲意根有了這樣的惡邪見,知見不正,就執著第八識所出生和變現的五蘊十八界爲我和我所有,不肯放棄,煩惱熾燃,生死不斷。

要想斷除意根的我執,首先就要斷除意根的我見,有我見才能有我執,斷除我見之後,才能慢慢斷除我執,見錯了才有執著。如果意根的見正了,知道五蘊十八界苦空無常無我,是不可把握的,就不會再執著五蘊十八界了,才能心清淨得解脫。

意根斷除我見,對五蘊無我的認知分爲不同層次,因爲無明不同,禪定不同,觀行智慧不同,我見斷除的深淺就不一。分別有四果的斷我見,有三果的斷我見,有二果的斷我見,也有初果的斷我見,每個果位,斷我見的深淺程度也不同,獲得的智慧也不同。就像一個學校裡學生們的水平參差不齊,同年級同班級的學生水平也參差不齊一樣。

初果斷我見之後,再繼續觀行熏習五蘊苦空無常無我之理,智慧禪定越來越深,我見斷得越來越徹底,因此對五蘊的執著越來越輕微,我執斷盡就成爲四果大阿羅漢。我見斷盡我執斷盡的人,一念無明也就斷盡了,命終能入無餘涅槃。

所以我見是我執的根源,斷我執之前一定要斷除我見。意根在四果時斷盡我執,我見是什麽時候開始斷的呢?一定是初果就斷除意根的我見了,斷我見之後意根對五蘊的執著性才能一點點的松動減輕,煩惱也就越來越輕微,到一定時候就會証得二果。由於執著減輕煩惱輕微,五蓋得到有效的降伏,初禪定才能發起,然後以初禪定中的功德受用,就斷除了貪欲和嗔恚煩惱,成爲三果人,之後我慢我執斷盡,成爲了四果人,與世間緣盡時就會入無餘涅槃。

如果意根不斷我見,就不能成爲初果,也沒有初果的解脫功德受用,就不能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觀行成爲煩惱輕微的二果人;不能成爲二果人,就不能發起初禪成爲三果人;不能成爲三果人,就不能成爲斷盡煩惱的四果人。小乘修行次第就是如此,大乘菩薩也不能越過而不修,大乘菩薩的修行也要遵循此理此次第此程序。

七、意根執五蘊的功能作用而不是概念

意根也有証自証分。在觀察的時候,是意識先觀察,意根根據意識的觀察,再做自己的觀察,再思量,於是就會有自己的知見,得出自己的結論,一切都以意根的結論爲主。意根依靠第八識見得第八識幻化出來的一切法,然後對這一切法生起自己的知見看法。意根不能了解的法,就要通過六識來了解,然後根據六識了解的内容,再做思考判斷,得出自己的觀點和結論。

意根對於我和我所的概念不是清晰的,甚至沒有什麽具體的概念,祂只看中功能作用,執取五蘊十八界的功能作用,包括執取自己本身的功能作用,而沒有意根自己的概念。這點與意識的差別很大。當意根不認取五蘊我的時候,也包括不認取意根自己的功能作用。但是在初果的時候,對於無我的認知不如二果時清晰深透,二果不如三果清晰深透,三果不如四果清晰深透。所以初果時得法眼淨,執取性雖然比從前降低減輕了,但不如二果三果時執取性輕微,四果時干脆沒有執取性,不再取著五蘊十八界了,包括不取著意根自己的功能作用。

八、意根因爲什麽能斷盡我執

意根因爲學習了佛法,逐漸認識到了五隂無我之理,在真理和智慧陽光的照射下,心裡的堅冰才會一點點的融化,最後滅盡。這個階段需要很長時間,嚴格說從証得五隂無我時開始,不嚴格說,從接觸了四聖諦法,能如理觀行時就開始了。

首先要証得五隂無我,之後才能慢慢的破我執,這是修行次第。証得五隂無我的程度不同,意根減輕執著的程度就不同。斷我見以後,意根對五隂的執著是越來越輕的,輕到一定程度,我執才能立刻就斷。凡夫衆生和初果人意根的執著很重,不是一次性斷除的,是一點點減輕的,就像久積的堅冰,在陽光的照射下,先是一點點的融化,最後才消失不見。意根斷除執著也是這樣,先減輕,最後才能消失不見。這些法,如果沒有禪定,就沒有適當的思惟觀行,那就無法理解,心裡不能與法相應時,必然不感興趣。如果連意識的理解都談不上,那就不要談實証了。

禪定不足時,所有的思惟,只能導致意識的解,不能實証。如果自己認爲意識的解是究竟的,那麽就無法實証了,所以有時候多知多解,也不是好事。禪宗祖師們最反對參禪人多知多解,認爲知解是障道的根源。而現在人,幾乎百分之百的人都追求多知多解,以知多而爲傲。所以如今實証者寥寥無幾,知解宗徒卻遍地開花,佛法一旦泛濫,必迅速滅亡。

九、學佛成就的標志就是心空

如果認爲一切法都是真實存在的,心就不能空,這個觀念就是無明。有一個法你認爲是真實的,這個法就會障礙你,成爲你心中的塵埃,這個思想觀念就是無明惑;乃至於說喜歡成佛,認爲成佛這個法也是真實的,這仍然是無明。所有的無明都破盡,空去一切法,心中一法不留,才與如來藏等同,才能成佛,修到最後有一個想成佛的心,心中有成佛這個法,也成不了佛。修到内心裡萬法皆空,無相、無願、無作,才是真正的成就。

八地菩薩之前的心有爲的成分多,到八地菩薩時心就真無爲,空了,内心才真正的無爲無所作,隨緣任運供養三寶,爲衆生、爲佛教做事業時心也都是空的,佛才給授記成佛。心不空時,七地菩薩之前,盡管有爲善法造作得很多,非常精進地供佛、供法、供僧,佛也不會給授記成佛,因爲心裡還是有爲,法還是沒有空淨,與如來藏的無爲不完全相應,無明還明顯,佛就不給授記。雖然這個菩薩生生世世供佛,把三千大千世界的珠寶全部供養給佛法僧三寶,佛都不給授記,何況是造作那些世俗的有爲法。

但是通過做這些有爲法能增加自己的福德,用來獲取成佛智慧的資糧增加了,才能使得智慧增長,所以不能說一切法皆空,我就什麽福德也不修,那你心裡還是空不了,還是有我。沒有福德的支撐,真正的空的智慧就不會出現,就算認爲某某法空,但也不能証得,所以不是真正的空,在行爲造作上心還是不空。

既然修行是要認識和証得一切法空,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不要認爲做的越多越有功德,不是這樣;在度衆生的時候,不要認爲攝受的衆生越多越有功德,也不是這樣。實際上是通過度衆生這些菩薩事業,一方面能增加自己的福德,一方面能增長自己的慈悲心,一方面能不斷的消除自我,滅除我心,讓自心越來越空,越來越能看破,越來越不著相,心空到一定的程度,才是真正的成就,才有大作爲。

功德的多少與做事情的多少不一定成正比,與度衆生的多少也不一定成正比,關鍵是在做這些事情當中,心空到了什麽程度,達到了什麽程度的無爲。所以真正的菩薩不會成天絞盡腦汁的想要攝受和影響多少多少數量的信衆,認爲這樣才是最大的成就,不是這樣;而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對於一切法的認識程度,心空到什麽程度,這才真正代表你証得佛法的程度和深度,以這個爲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功德,判斷自己的菩薩果位。所以不要執著相,要通過相來觀察其中的用心,在相上心越空,越無爲,証法的程度越深,果位越高,所以修行千萬不要執著什麽相,抓取什麽相。

就算你一年開一百場法會,攝受了十萬百萬衆生,寫出一百本書,或者一年供養三寶一億十億百億,這些都是有爲法,以此來生起内心的執著和傲慢,就是我相,著在相裡,越執著心越不空,果位和証量越低。不明白這個理,就會在有爲法上瘋狂造作和攀比,我比所有人都強,比所有人都能,我是第一,我是唯一,這一切一切所謂的成就,全部落在了相上,全部是有爲的,全部是執著的,内心一點也不空,那這就是生死業,造作得越多,心越不空,越是無明,越不得解脫。

有些人做的事情雖然沒有那麽多,但卻有空的智慧,能看透一切事情的實質,不被現象所迷惑,不落入現象中而不能自拔。自身具有很深的空慧,自然就能帶動身邊的人也心空不執相,這樣度衆生的質量就高。如果菩薩心不空,隨學的弟子心如何能空呢?菩薩執相,後邊的人更執相,這樣就背道而馳,與道不相應。所以修道就是要破相,破自心無明,執相是法執,是生死的根源。

十、斷除意根的我見我執不需要現觀意根的運作

現量觀行意根的心行和運作以及心所法,需要修到意識和意根都轉識成智的程度,也就是最低是初地菩薩的程度。意識意根轉識成智,一是要斷除我見,斷除煩惱的現行,具有初禪以上的禪定,成爲三果以上的聖人;二是要明心証得真心自性,具有甚深的般若智慧,具有大乘菩薩的別相智;三是過禪宗第三關,証得有餘依涅槃;四是具有唯識種智。總體來說,要具有初禪以上的禪定,和大小乘的甚深解脫智慧。

這些觀行都是用意識去觀意根,同時意根也能隨意識起觀,而斷我見是讓意根意識都斷我見,只要能觀行証得意根也是能夠滅亡不可久住的法就能斷我見,不用現觀意根的心行和運作這樣特別深細的法。同理斷除意根的俱生我執,只要讓意根証得五隂十八界都非我非我所,在初禪定中依次斷除煩惱就可以了,意根的我慢我執等等都會斷除,從而成爲四果大阿羅漢,不需要現觀意根的運作和心行。

十一、佛法修証的根本目的就是解脫一切法縛

我們學佛修行從凡夫到成佛整個這一個過程,就是在不斷的去証得這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幻化的,都是影子,都是夢,都是無我的。到最後証得世俗界全部有爲法,所有的法都不真實,都不是我,那個時候我們就從這個生死大夢當中徹底醒過來,那個時候才究竟解脫而成佛了,再也不用修行了。所以修行過程是不斷的改變自己認知的過程,把一切法都當真,這樣愚癡無明的心,我們在修道的過程中要慢慢的改變,改變到最後,認識到所有這一切法都不是真實的,最後全部都証得確實如此,都不是真實的,那麽全部的心行就會都改變過來了,成爲沒有染污、沒有愚癡無明的心,七識心徹底轉識成智,就成佛了。

學佛修行的過程就是這樣的,在這個過程中,自心不斷脫離法的束縛,不斷解脫出法縛,越來越自在。凡夫之所以不得解脫不得自在,原因就是認假爲真,把三界世俗這些假象、幻化出的影子當作真實的,在其中執取、造作,然後被業行所拘執,心就不得解脫不得自在,就在這三界裡生生死死的苦惱著。通過修行破除這些無明,讓我們不再認假爲真,破除一切相,得大解脫。

理就是這樣一個理,看著不難,可是實際修行的過程要非常的漫長,因爲意根無明太多太重,我執法執也太重,所以破無明需要非常非常漫長的時間。

十二、意根的我執是執什麽?

意根的我執是與生俱來的,叫作俱生我執,主要是執五蘊十八界爲我和我所有,爲有真實作用,執我、執人、執衆生、執壽命、執六塵境界、執六根作用、執六識的知和見、執受想行識、執色身。而對其他更微細的法的執著取名爲法執,執法爲真實的,爲我所有的,爲有實際作用的。當然對於很多法還不知道不了解的時候,就沒辦法執取。隨著修行程度的不斷加深,接觸的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微細,心裡的法執就會不斷的出現和增強,就要不斷的觀行去伏除和斷除。

意識也有執,只是沒有意根嚴重,是處於境界中才出現的對境界的執著。對六塵境界接觸的越多執著越多越重,叫作分別我執。意識的分別我執斷斷續續,時有時無,意識滅,執著就滅,意識明理時執著會降伏或滅亡。意識對境界的執取比意根的執著要輕微,。不那麽頑固,說捨就能捨掉,也許睡宿覺就忘了。意根的執著,睡一輩子覺都忘不了,消除不掉,頑固透頂,有些時候,越逆著越頑固。

十三、意根的遍計所執性

大迦葉行頭陀行,樹下一坐,從來不在一棵樹下打坐超過三天,到第三天必換一棵樹,因爲要避免對樹産生執著,從而有生死係縛。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心都已經解脫了,隨時隨地都可以入無餘涅槃,爲什麽還如此地看管自己的心呢?能看管的心是意識,覺悟性強,理智性強。被看管的心是意根,覺悟性和理智性差,具有遍計所執性,很容易對所遇的法生起執著,凡夫的意根可以說遇什麽法就執著什麽法。

意根爲什麽這麽容易執著呢?意根從無始劫以前就無明深重,不知法理,不見法的實質和本質,只知法的表相,執取假相爲究竟。又因爲無明愚癡,不知自己愚癡,執取自己的見解不肯捨棄,因此意根很難度化,不容易扭轉其認知和習氣習慣。說起意根的習氣和習慣,意根只要接觸與自己的心相應的事物,超過三次就容易形成習慣。所謂的習慣,就是意根的慣性力量,願意和喜歡順前所思所做所想,不會靈活變通。意根的有些習慣,也並不是意根所喜歡的,接觸多了,就會形成機械化的思想和心行。

爲什麽意根有機戒化的慣性?因爲意根愚癡,不善思惟,對於接觸成熟多時間長的法,就會自動接受下來,然後執取照做,從而形成了習慣和自然性。對於意識六識,就是不自覺的就說了什麽做了什麽想了什麽,控制不住。因爲意根執拗,怎麽能容易控制呢?況且如果意識也不覺悟,沒有控制的想法和念頭,就更突出了意根的習氣和慣性。

十四、意根習慣的形成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意根本沒有習慣,接觸多了常做也就成了習慣。一旦意根養成了習慣,就不會輕易的去除和改正,哪管是無意義的事,意根一但習慣了,以後照做不誤。祂不會思惟說,這件事是否有意義,是否值得去做,是否值得付出多大的代價,祂全然不顧,從這點來看,意根是愚癡的,智慧低劣。

從意根的愚癡性和容易形成習慣性來看,意根具有遍計所執性,如果是智慧性的,就不會有遍計所執性,有智慧就不執,更不會遍計所執。因爲意根的愚癡性,對於善法反倒不容易形成習慣,也不容易生起執著。當然執著善法也是生死係縛,不能解脫,但修行是有次第的,以善治惡,是修行的初步,惡法去除,善法也不留,心空與道相應,道力具足。

無始劫前,意根所處的環境是惡法多,善法少,或者沒有善法,所以意根與惡法相應,與善法不相應,祂就習慣於惡法,不習慣於善法,用善法熏染比較困難,但是要想脫離苦海輪回,再困難也要堅持熏染善法,只要堅持就是勝利。

十五、意根的遍計所執性能不能去除

執,就是滯、不通、阻礙、障礙、結縛、生死、不自在,因此有執就不能涅槃解脫;無執,就是融通、軟、柔靭、通達、豁然、貫通、光明。

意根一旦惡也不執,善也不執,不善不惡也不執,所遇一切法都沒有障礙,心融通解脫無礙,成佛有餘。近硃者赤近墨者黑,意根無明重執著重的時候,遠離惡法,親近善法,才能不熏染惡法,逐漸去除惡法,不執惡法;親近善法,才能熏染善法,心善解脫。每個人的意根都執著些什麽法,平時多加以觀察,只要知道自己在執著什麽就好辦,早晚會改正去除執性。

意根的遍計所執性包括執著與五蘊十八界有關的人我,和執著微細的法我。凡夫兩種執著都比較嚴重,以執人我爲主,對法我的認識不多也不深,因此還談不到有多執著。阿羅漢辟支佛的意根斷除了人我見,因此隨後也就斷除了人我執,不再執著五蘊十八界人我。而十地菩薩斷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見,因此也隨後斷除了不同程度的法我執,當菩薩把法我執斷盡時,菩薩無明斷盡,就成佛。

一切的執著都因錯誤的知見而有,一旦破除錯誤的知見,執著隨後就會逐漸斷除。因此意根有無明就有邪見,也就有遍計所執性。意根的無明斷除一部分,遍計所執性就會減少一部分,以至執著越來越少越來越輕微,最後滅盡成佛。可見,意根的遍計所執性通過不斷深入的修行就能夠滅除。

十六、衆生爲什麽不解脫

因爲末那識恒執賴耶見分所見的法爲我和我所有,被法所係縛,所以不解脫。阿賴耶識見什麽法,就如鏡子般顯現出什麽法,顯現出來的法,被末那識緣到以後,就認爲這些法都是我和我所有的,於是生起了貪愛和執著。如果末那識明確認識到這些法明明都是阿賴耶識的,並不是我的,末那識就斷除了無明,斷除了人我見和法我見,獲得了正見,就不再執取這些法爲我和我所有,於是就解脫於一切法,成佛了。

十七、斷我執的人是否還有念頭

斷我執之後,還有一些有關切身生存方面的念頭,與人打交道時不可能沒有念頭,遇到各種境界時都會生起如何處理的念頭,爲衆生隨緣講法也會生起念頭,這些念頭比較清淨輕微,都是隨緣性質的,沒有刻意想造作的念頭,不是很執自我什麽的念頭。佛陀到世間來也有念頭,那些念頭都是清淨的無我無私的,沒有什麽執著的。因爲幾個識的心所法裡都有念心所法,識心運作免不了有念頭出現。

但斷我執的人與沒有斷我執的人念頭有很大區別,念頭能夠體現出一個人有沒有執著,執著的人念頭強烈,不執著的人念頭輕微,心境是隨緣輕松。斷我執的人對未來世沒有什麽念想了,不會安排後世爲後世打算,當然今世是隨緣活著應付周遭的一切,沒有什麽追求了,活一天算一天,不與人爭,對於度衆生的事同樣是隨緣,有緣時講點法,無緣時也不想,總之,所有的念頭大多是被迫生起的,很少主動生起什麽念頭。

在應付的心態之下,意識的念頭明顯,意根很淡。由於意根的念頭淡而少,導致意識的念頭也少而輕微,被動的時候多。由於意根沒有什麽大的心思想法,就沒有夢境,平時心安氣閑,心境平和。

十八、器官被移植以後意根仍然會執

問:器官移植時,内脏出來以後,六識不在内脏上活動了,那麽内脏一蹦一跳的是什麽功能作用?把内脏移植到別人身體中,會有什麽現象?

答:内脏離體以後,就與六識無關了,但與意根和如來藏還有關係,意根還執爲我,如來藏的執持作用還存在,内脏的神經系統暫時還會活動,内脏看著就是一蹦一跳的。器官移植,相當於父母把本屬於孩子的寶貝東西送給其他小朋友一樣。如果兩個小朋友關係不錯,父母把自己的寶貝送給小朋友還能接受,也許心裡要忍一忍,並且能忍得住,不會反對和要回來。如果兩個小朋友關係不好,那麽就不會允許父母把自己的寶貝送給對方,就會耍脾氣大閙起來,或者去奪回來。

這裡主要是意根的問題,器官移植成功與否,多數在於意根,意根不執著自己的器官,移植成功把握就大;如果意根很執著自己的器官,移植後就會出現排斥反應,移植就不會成功。即使健康的正常人,如果意根不再執取自己的色身,完全放棄色身,有可能馬上就死亡,所以生死在於意根。

器官移植以後,兩個人的如來藏共同合作一小段時間,意根差不多完全放棄自己的器官時,那個器官就成爲移植人的了,器官就由移植人的如來藏單獨執持維護。如果移植大腦,意根沒有了住處,就會跟著大腦過去,就等於把全部意根都移走了,那麽移植的人大腦就改換了,不再是原來那個人的思惟模式了,情緒等等也都改變了。

病人在移植器官以後,會出現排異反應,除了基因等等各種因素之外,其中一個原因是捐獻器官的人意根排斥。大多數捐獻器官都不是本人主動的,生前沒有表態說死後願意把器官捐出去,而是家屬作主把死者的器官捐出來的。如果死者不願意,那麽器官到病人身體裡以後,死者意根干涉排斥,就會出現排異反應。或者死者生前雖然同意捐獻器官,但是在臨死還沒有死透的時候,就動刀摘器官,死者非常痛苦,就會起嗔心後悔,那麽器官到病人身體裡,死者意根可能有觝觸情緒,病人就會出現排異反應。

十九、肉離體以後還能動是意根執的緣故

問:一個人意外斷指後,因意根執著,在一定時間内及時接上,就能恢複使用功能。可是當器官或部分肉體離開主身後,還能有鮮明的生命特征(如扭曲,跳動等),有點難理解了。意根通過什麽來讓那個器官或部分身體保持活動的呢?就如同沒有了浮塵根,意根和如來藏是怎麽掌控離體器官或被切割的肉體呢?如來藏可以憑空通過意根給離體器官輸出種子嗎?還是這個跳動只是無意識的神經性反應?

答:剛剛離體器官和身體上的器官一樣,都是由意根和如來藏共同維護的,如來藏提供四大種子滿足身根的需求,意根一旦認爲離體器官沒用了,就會放棄,那麽如來藏就不再輸出四大種子,那些器官就沒有生命活力了。

四大種子在器官上不斷的生成和散滅,器官就會有四大特征,有風的動轉性,有地的牢固性,有水的滋潤性,有火的暖性。種子組成的微粒不斷的生住異滅,促使微粒不斷的運動變化,就有了各種能量。比如動能、熱能、勢能等等。

剛剛離體的肉會動,是因爲神經組織仍然有傳導功能作用,細胞功能沒有壞死,意根和如來藏都在維護著。意根越執著,肉動的時間越長。有的畜生已經死了很久了,身體被分解成一塊一塊的被賣掉,肉還在動,這個畜生非常執著自己的身體,誰買了它的肉,它都知道,將來一定會討債討回去的。衆生遇到一起,有報恩還債的,有冤冤相報的,恩恩怨怨關係特別複襍,沒有一個人沒有冤家的。

二十、意根的苦受

問:當畜牲的肉體被分解後仍在抽搐,此時意根的苦受是否特別嚴重?被分解的肉體還會有強烈的痛苦感嗎?

答:肉體無論被分解以及免疫被分解,都沒有苦受和樂受,有受的是識心五識和意識。意根不會有色身觸塵上的苦受和樂受,這是身識所感知的生理上的苦受,意識的苦受是精神上的。違逆其心,不順己意,意根不高興就是苦受。意根非常貪愛和嗔恚,因爲其執著,越執著就越貪愛不捨,也越嗔恚。意根不希望死,不希望被殺被吃,所以有嗔心有苦受,如果自己被救,也會有感恩之心。所以意根會報恩、抱怨和報仇,意根心裡的嗔毒足以讓人不舒服,嗔願足以讓人受惡報和惡果。

二十一、意根的執著性

從活體當中剛剛取出的内脏,個個都是鮮活有生命力的,神經細胞都在動,生命特征很明顯。爲什麽内脏離體了還是鮮活的?因爲有意根的執取,如來藏就會輸出種子維持内臟器官的存活。

從人類臨死亡時來看每個人意根的執身性,越執身的人死亡越慢,苦受越多越重,執身越輕微的人,死亡越快速,苦受越少越輕微。趣向地獄衆生除外。執身嚴重的人都是煩惱重的人,這樣的人善業輕微,往往是臨終沒有什麽瑞相,不知往何處去,就會嚴重執身,越執身心越苦。這是惡性循環,一般人沒有修行跳不出來。善業多而大的人,臨終往往有一些瑞相和好的征兆,就心向善處不太執身,死亡就快速。

所以平時多訓練自己,盡量減少對於人事物理的執著,臨終就少有苦受,在平時日常生活中,苦受也會非常少。所以越少執著,越接近解脫,活得越輕松。不管執著什麽都是負累和負擔,執,本身就是愚癡的一種表現,有智慧的人能看得明白,放得下,不會去執著什麽人事物理,以增加自己身心的負擔。

二十二、意根的遍計所執性什麽時候能去除

衆生就是因爲意根的遍計所執性,才有種種生死輪回苦,去除意根的遍計所執性就會得涅槃。但是遍計所執性不是那麽容易去除的,需要斷我見,斷我執,証真如,法我執也都滅盡的時候,意根的遍計所執性才能完全徹底的去除,得大解脫。

二十三、凡夫衆生能否執著第八識爲我

証得第八識的人才開始執著第八識爲我,沒有証得第八識的時候,凡夫的意根沒有辦法執第八識爲我。真正証得第八識開悟以後,經過後續不斷的修行,也要漸漸的斷除意根對第八識的執著,才能到禪宗第三關,才能得解脫。

衆生如果能執著第八識,就不再執著五隂爲我了。如果不証得第八識,如何能執著第八識?每個人盡管去執著第八識,只要能稍微執著一點第八識,就會發起一點真如三昧,功德無量。

二十四、無餘涅槃是誰把意根滅了

到臨涅槃時,十七界滅盡,意根自動消失,沒有能滅意根者。如果有能滅意根者,那就還有一個我,有我就不能入無餘涅槃,無我才能滅度。如果還有一個能,能就是我,所就是我所,沒有誰把意根當作我所,無能無所,才能滅度,有能有所,無法滅度。

滅度也不是意根願意滅掉自己而滅,也不是滅掉了意根。而是因爲意根不再執著任何一個法,不再對任何一個法有欲,意根不欲造作,無所希求,思心所不出現,如來藏也就無所造作,不再出生法,一個個法就會消失掉,最後如來藏見意根什麽心行也沒有了,就不輸出意根的識種子,意根自然滅掉。

二十五、意根能控制剛剛斷掉的蛇頭

問:蛇頭被打斷,蛇頭仍然能咬人。指揮條件反射的神經在蛇的肢體上,頭斷後,各個器官在一定時間内還是能單獨維持原有的動作功能,所以斬下的蛇頭一經觸碰,仍然會發生條件反射而咬人。用唯識原理如何解釋呢?

答:剛剛斬斷的蛇頭,還有意根和第八識執持著,大腦的神經還連接著蛇身,所以意根還能夠控制全身,主要以控制頭部爲主。因爲意根就在大腦部,控制中樞神經系統,以控制全身。這時六識還沒有滅,頭部的活動,仍然有身識意識參與。如果神經斷了,意根無法再通過神經系統指揮身體,蛇身就不能動,只能指揮控制頭部。

六道生死輪回的凡夫執身都很嚴重,不僅僅是蛇。有的動物頭掉了還能走路,半個頭還能活好幾個月。有的人成爲植物人很久了,也不肯捨棄身體,也有人很久不能進食非常虛弱了,卻還要頑強的活下去。一般人稱這種現象爲生命的意志,其實就是意根對色身的執著。

這裡面有沒有意識的執著?六識這些工具和助手,意根能用則用,實在用不了才放棄,這時就選擇離身而死亡。生命到最後還頑強,是意根執身,努力不讓六識滅去,努力用六識進行了別活動,努力讓意識保持清醒,六識就要掙紥著活動和活著,盡管很痛苦。

從這裡看出,所謂的我,就是指意根,意根在百分之九十多的程度上代表著五隂我,所以斷我見必須要斷除意根的我見,否則就沒有斷我見。意識斷我見沒有任何力量,意根還會讓意識有我見,意識擺脫不了意根的控制。

二十六、如何讓意根快速接受佛法改變自己

意根無量劫在欲界裡生存,對於五隂世間的世俗法已經非常熟悉了,意根對於佛法比較陌生不熟悉,因爲無量劫的接觸,有世俗法的智慧;佛法對於意根來說比較新鮮不熟,智慧和經驗不足,無法作出正確合理快速的判斷,因此不容易接受佛法,也不容易理解佛法,更不容易依佛法修持自己,極不容易依佛法改正自己。這就有必要讓意識常常接觸佛法,正確合理的理解佛法,以此來熏染意根,讓意根熟悉佛法,對佛法感興趣,願意修學佛法,願意依佛法改正自己。讓意根對佛法的生處轉熟,對世俗法的熟處轉生,修行進道就會很快了。

二十七、如何破意根的法執

法執的範圍太廣了,凡是有所執都是法執,包括對五隂身的人我執,除了五隂身之外的更細微而寬泛的法,對其有執著都是法執。如何破法執呢?首先需要証得如來藏,修出唯識種智,然後觀察一切法是否真實存在,是否有其自在自主性,通過深細觀察發現一切法都是如來藏依某些緣出生的,都是生滅幻化的,沒有自身的真實性自主性自在性,實質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是一真法界中的一法,全部是如來藏運作的,根本沒有什麽可執著的,抓不住取不了。這樣心就會松動,不再執取了,法執就破。

世俗界沒有實質的有爲相,那還要造作什麽呢?心究竟空了,就成佛。對每個法的無明執取性都滅了,也就沒有什麽可貪著執著的。破法執的路途非常慢長,從初地開始到成佛,兩大阿僧祇劫這麽長的路要走。一大阿僧袛劫破我執,兩大阿僧袛劫一直破法執,僅僅是斷我見就有很長的路需要走,可見修行的不易,意根的無明和執著多麽的深重。

所有的執著,我執和法執都是意根的執,意根是這樣的執著,所以破意根的執著。首先就要破意根的我見和法見,破意根的思想纏縛,那就要斷意根的我見和法見。一切法爲真實的知見都要一點點的破除,之後執著才能減少和滅除。執著滅盡了,無明斷盡了,心全部空寂了就成佛。

修行成就的標志,就是在於心空的程度,在於無明知見破除到什麽程度。把一切法的法相都看空,觀察它如何是空的、無我的、不自在的、不真實的、生滅變異的,心就空了,就不想再造作無意義的有爲法,内心裡無相無願也無作,與如來藏一致,就是如來佛。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