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二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5-07-21 12:14:07 阅读: 4049

第五章  因缘果报篇

一、因果既空也不空

因果有既空也不空的双面性,在于从哪个角度去看。不空的意思是,从世俗谛的角度来看,有因必有果,因果都是世俗相,比如说一个善业是因,有这个因,一定会有善果,一个恶业也是如此,恶业是因,有这个因,一定会有恶果,不善不恶业是因,有这个世俗法相的因,一定会有世俗法相的不善不恶的果。有因必有果,世俗法相历然存在,这是因果不空的意思。

而从圣义谛诸法实相和诸法空相这个角度来看,善恶业因和不善不恶的业因,都是如来藏变现和执持的,是生灭变异的,本质是空的,善恶果报和不善不恶的果报也都是如来藏变现和执持的,是生灭变异的,本质也是空的。如果业因不是空的,那就永远有业因,众生要何时解脱?如果业果不是空的,众生就会永远受业果报,果报何时了?众生果报不了,何时解脱成佛?生灭变异则为空,不生灭不变异则为不空,世俗法相全部是生灭变异的,所以全部是空的。

如果说不生灭不变异则为不空,是为因果不空的原因,那么这个不生灭不变异的法,就是本心如来藏。除了如来藏以外,如果还有不生灭不变异的法,不管这个法是什么,都是不空的。而除了如来藏以外,还真的找不到不生灭不变异的法了。凡是能找到的都是和如来藏本体有关的如来藏的体性。不生灭不变异的如来藏,能现起世俗谛的因,也能现起世俗谛的果,如来藏不空,因果必定会有,所以如来藏就是因果的因,如来藏不空,因果就不空,如来藏空,因果则空。

从甚深的唯识的角度来看,世俗谛的因,是如来藏的七大种子变现出来的,本质还是如来藏的属性,世俗谛的果同样是如来藏的七大种子变现出来的,本质仍然是如来藏的属性,所以世俗谛全体都是如来藏的属性,归属于如来藏,从世俗谛上应该能看到如来藏的身影。

二、因缘果报也是幻化不实的

众生的因缘果报从哪里体现出来?是从五阴身上体现出来的,从色受想行识上体现出来的,从十八界上体现出来的,五阴身是幻化的,十八界是幻化的,宇宙器世界是幻化的,一切人事物理全部是幻化的。既然因缘果报所依赖之体都是幻化的,本身也就是幻化不实的,因缘生因缘灭。种子是五阴身造作落谢的,五阴身虚妄无常,因缘果报就虚妄无常。

所以一切因果也是幻化的,除了如来藏其余一切都是幻化出来的,是如来藏依照业种和各种因缘所幻化的,都不是实法。比如众生造作的善恶业和所受的善恶报,都是在这些世间虚妄法上来造作和受报,五阴世间虚妄,这些业行和果报当然也都是虚妄的。

    比如说今世在这世间当了国王,或者上天当了天主,国王和天主五阴身是幻化的,宫殿宝座是幻化的,生存的宇宙器世间是幻化的,锦衣玉食是幻化的,所有的宰官大臣、身边的侍从都是幻化的,国王和天主的一切都是幻化的。再比如说杀人或者被杀这些果报都是五阴来造作和承受的,这些恶报从哪里来的?都是如来藏根据业种和因缘幻化出来的,都体现在五阴身上。受了善恶业报,生出了苦乐等等觉受,这些受也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都是生灭变异无常的,既然如此,一切因缘果报就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这就叫作无我无一切法。

知道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实的,就应该减少攀缘,减少造作,减少用心,尽量心空,因为你无论怎样造作都是空的,无意义的,都是生灭法,无得无失,何不息心省心?有的人就说既然都是空的,那我何不多造作?我造恶业也是空的,就不必忌惮造恶业。但是如果造作了恶业,心就不能空了,心不空受恶报的时候那是极其苦恼的,到时候苦受也空不了,生不如死的痛苦着,没有人愿意这样,所以心空就不会造恶业,减少一切操作心就逐渐清净,也逐渐空了,这才能了苦得解脱。

三、众生大多习惯于造不善业

很多人都是每日精进学习法义,可以说兢兢业业,却偶尔在遇到谤佛、法、僧三宝的言论时赞叹一下,这一个赞就毁了自己修行的大部分福德和功德,以至于无论怎样精进,进功都不大。无明能严重遮障修道,如果不想办法忏悔自己的无明,到最后是善业大还是恶业大,都不好说。那么多人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无明很重呢?为什么不知道自己是无智的,在佛法关键部分非要发表自己无知无智的见解呢?这样的修行,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怎么不想一想?什么叫作恶业?诽谤三宝是恶中恶,还有比这更恶的吗?还不如造些杀生的恶业,果报还小一点。

造恶业很容易,一句话恶业就成就了,甚至是一个字大恶业就成就了,甚至是一个表情一个符号,恶业就造出来了,没有多少人会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有什么恶果。等到受恶报的时候,也根本不会联想到是因为什么而得到这样的果报,根本不会去思考分析恶果的来源,更不会去忏悔造过的不善身口意行,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样的身口意行是善的,什么样的身口意行是恶的,一般来说都是随顺着自己内心的无明烦恼,从来不会去违逆自己的不善心所,任由自己的烦恼习气显露出来,散发出来。

大多数人的觉悟性都很差,对于自己的心行不知不觉,没有反观能力,也不想反观,只是一味的随顺和护短。这样随顺的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每个人都有苦恼和苦痛,都有障碍,都不顺心如意,命终会去三恶道受极大苦,从三恶道出来以后仍然不觉悟,以至于恶性循环不已,六道轮转不停。

造善业其实也很容易,一句话就成就一个善业,甚至是一个字就能成就一个善业,乃至于一个表情一个符号就成就了一个善业,可是很多人却不屑于做这样的善业,因为没有这样的习惯。每日都是不善心所大于、多于善心所的现行,所以每个人都是恶业大于、多于善业,也所以尽管很多人都信佛学佛了,命终仍然会去三恶道受苦,不能保证人身,去三恶道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更多。

四、成为鬼道众生的根本因

鬼的特征是贪吝,所以有贪吝心的人,命终必生鬼道,不管贪吝什么。贪的范围太广了,众生不仅仅在金钱和财物方面,在五阴世间里不管对什么法贪,都是贪,包括大众都认为很正常的身口意行都是贪,都是当鬼的因。

饿鬼和恶鬼都属于鬼道众生,饿鬼的心性是非常贪和吝啬的,所以就一无所有,非常贫困,吃不到饮食,喝不到水,近水,则水变成火,非常苦恼;恶鬼的心性是恶的,常常出来祸害其他众生,包括人类。鬼道众生大多数叫作鬼,是普通的鬼,区别于饿鬼和恶鬼。

有个老太太活着的时候经常与院子里的三个老头打麻将,三个老头相继死去了,最后老太太也死了。她投生鬼道一段时间以后,就给她女儿托梦要一副麻将,她女儿就给她烧去一副纸麻将,后来就托梦告诉女儿说自己还在与三个死去的老头打麻将呢。他们还是比较有福的鬼,生前没造过什么大恶业,只是比较贪玩,死后就在鬼道继续玩。含有生前搞音乐美术艺术的人,死后做鬼,然后又信佛,就附体在信佛人的身上到寺院修福做功德。搞艺术这些人也是贪,对艺术执著有感情,贪执不舍,死后就会做鬼,喜欢琴棋书画等等都属于贪。过去的文人墨客诗人作家散文家等等,大多数死后也做鬼了,都有贪习。喜欢什么就会被什么束缚住,不得解脱。

还有一种严重的贪,就是贪色贪爱贪感情,死后就做多情鬼和色鬼。很多人把情当作是每个人理所当然应该有的,对其他人生情还觉得很自豪,还要赞叹多情的人,赞叹什么爱情感情之类的。其实情是最严重的贪,也是生死轮回的主因。佛陀在楞严经中告诉我们,情重一定会下堕三恶道,九情一想沉下水轮,就是地狱;七情三想生于鬼道;情想均等,生于人间;情少想多,心能飞升,生于天上。想是代表理智的,心思轻,就会往高飞升,生于善道。情是沉重浑浊的,心思重,必下堕三恶道。

情从人间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说,不管合理不合理,从后果因果上来说都是不合理的,是不应该有的。情就是贪爱,有贪就有水,有水必下流。很多人一有了感情,就会吟诗作画的抒发发达自己的感情,认为很美好很真挚,很浪漫,觉得多情就是善。实际上多情不善,害人害己同堕三途,遭受轮回之苦,遭受多情之苦。很多苦受,是因为有情执才感召的,没有情就没有执,也就不会有苦受了。

正当的感情都有恶报和苦报,那么不正当的感情,不应该生起的感情,损害他人利益的感情,不道德的感情,他人反感的感情,就更有恶报和苦报了。所谓正当就是法律允许和保护,道德规范也允许,不正当就是相反的,法律不允许不保护的,道德规范也谴责和不允许的。

我们学佛以后要多看管自己的心,能降伏的贪爱和情执就尽量降伏,能克制的就尽量克制,毕竟贪爱不是善法,是恶法,属于烦恼。有不少人认为多跟人结缘,后世就能度得了,于是就不管不顾的跟异性频繁打交道,生出不正当的感情也不克制,任由其发展,以为这样就结善缘了,可以互相度脱了。实不知,自己在一大劫之内,不一定有能力度脱异性,情感纠葛会让自他堕在恶道受多劫苦受,多少劫从恶道出来以后,还是没有能力度脱异性,因为没有断除贪爱烦恼,必因贪爱而堕恶道。有度众生的心是善,但还要明理和懂法,否则善就变成恶,不仅没度得了众生,还被众生所度,得不偿失。那些拿此当借口的人,更应当悬崖勒马,因果不曾饶过任何人。

总结起来,在娑婆世界,只要对任何一种法一种境界起贪爱,心喜,欢喜,粘着,不肯舍弃,都属于贪,因此贪一般都要堕落在鬼道以酬尝业果,因果是不虚的,有因必有果。

五、狱卒和阎罗王是否有果报

问:万事皆有因缘果报,那么地狱里面每日行刑掌刑的鬼卒得何果报?森罗殿里审判司刑的阎罗王又得何果报?

答:地狱里狱卒和阎罗等等,都是众生恶业所感召的,都是自己的恶心所现的幻影,没有地狱业的人到地狱里就看不见狱卒,并不会受到狱卒的惩罚,没有恶业的人也遇不到阎罗王对自己的审判。有的众生之所以会成为狱卒和阎罗等等,也是他们自己的业力所致,这并不是一份正业,虽然是伸张了因果和正义,有一定的意义,但作恶众生不喜,缘分就不善。如果能让众生悔恨罪业,能发誓洗心革面时,才与众生结一些善缘。所以很多表面看来的善与恶,实质都是不一定的。

再比如人间监狱里的狱警管理犯人有罪吗?瑜伽师地论里面讲,狱警不是正业。这样的问题,不是几句话能说明白的,因果的问题是很复杂的问题,一个人做什么样的工作,也是由业力决定的。在任何与众生打交道的工作中,都存在着善业和恶业,完全在于当事人如何正确处理。教师行业非常好,也是度众生,但是就有不少人造作了恶业。讲经说法是度众生的事业,但是就有很多讲法之人造作了地狱业。当医生治病救人,这个职业好不好?这都是不一定的,病人为什么有病呢?极大多数都是业果酬尝,果报而已,这个果报是应该受的,而且确实是还有一些曾经所伤害的众生来追索讨债,可是医生却截断了因果的酬尝,也使得债主不能如愿所得,医生就会背负一定的因果。

出家僧众给居士们做超拔超度也是一样,善恶都是不一定的。譬如前世甲把乙打死了,今世乙来讨债,要把甲打死,然后你把甲救度了,乙没有讨到债,也没有报仇,这对乙来说是公平的,乙也许会反过来报复。如果超度时也可以顺便超度乙,可是乙不想被超度,就希望甲受恶报,那么超拔超度就干预了因果。譬如甲欠乙一千万元,乙向甲讨债,而你从中加以干预,没让乙讨到债,乙这一千万元加利息该怎么办?他会不会向你讨要?如果为自己的父母亲人超拔和超度,这是自己的本分,是报恩之举,为自己的父母亲人背负业障是应该应分的事,为对自己有恩的人背负业障也是应该应分的事。

表面的善,实际上是不是善,有没有善果,一般人都不能开眼见证得到,在佛经里记载,超拔超度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佛陀合所有出家人的力量,超度大目健连在地狱中的亲生母亲,再没有第二例。佛经里从来没有记载诸佛菩萨以及阿罗汉辟支佛为众生超拔超度这样的事,也没有记载出家僧众为众生超拔超度这样的事,过去的僧团里从来没有这样的事。过去的寺院里,出家人非常多,从来没有聚集在一起,敲打唱念为居士做超拔超度这样的事,佛的戒律也不允许。那时候的出家众都是以个人修行为主,有能力弘法的人可以讲法,其余的事都不可以做,尤其是涉及到金钱等等世俗利益的事情更不允许做。

六、临命终时的觉受

楞严经讲,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这里说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临是接近还没有过去的意思,就是还没有死亡的意思。既然没有死亡,至少有意识和意根的存在。而佛说未舍暖触,那就是还有暖触,就有暖触的觉受,身识也存在。这时候四大还没有分解,或者是刚刚开始分解,色身的一切觉受都存在,都能感知到,六识都在还没有灭去。这时候是什么感受呢?佛比喻众生四大分解时如生龟剥壳,那有多痛苦和疼痛?

既然这时候有感知,意识没有灭,独头意识也可以现前,独头意识这时候干什么?专门接收如来藏发出来的信息,如来藏把自己这辈子所造作的一切善恶业行,全部都播报出来,像放电影一样,而且是快速的播放,极快镜头,瞬间就能播放完,如来藏导出的速度极快。对于意识来说就像快速回忆一样,也容不得独头意识想什么,只接收就行了,然后意识马上就明白了、知道了自己要随着这些业行去向哪里,但是已经没法告知身边的人了。

临命终时意识虽然有些昏昏沉沉,但是对于如来藏硬塞给祂的录像内容,仍然能非常清晰的作以了别,清清楚楚,而且还能判断出来自己要到哪道里去受报,不用谁来给自己讲因果报应之理,完全不用了。

临命终时意识和意根不得不接受后世的果报,这就是业力,一辈子业行的力量,不容意识反抗,也不容意根反抗,二者都要顺从业力的安排和召唤,没有怨言。即使在中阴身里受到阎王爷爷的审判,也不会申辩和诉苦喊冤叫屈。为什么?因为事实就摆在那里,大家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不用阎王爷去调查取证。在事实面前,还能有什么话好说?乖乖服从阎王爷的安排,服从命运的安排。命运如何形成的?命由我造,自己造的业,当然要由自己来承受,不然怎么办?谁替你承受?亲爹亲妈亲儿子也没办法替你承受,各人业各人受,谁也替不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己一生当中,所做的大大小小的业行,如来藏事无巨细都给记录在案,别的如来藏也都知道,意根依如来藏也会知道,等到别人的意识有神通时,别人就能完完全全知道自己所做所思所想的事情,瞒不了任何人,作恶根本不能瞒天过海。果报之事自然而然,也怨不得任何人,地狱三恶道也是自己如来藏根据自己的恶业来变造,跟别人没关系,别人不能给自己变造出地狱。所以自己的命运完全由自己负责,别人不替受。人要自私,就要为自己负责任,对自己尽量好一些,别为自己去造作任何一点点的恶业,这样的自私,佛也赞成,这是智者的自私。

为了避免恶报受苦,自己的身口意行都应该严格看管,身行方面不去损害侵犯任何人;口行方面不好听的话、不应该说的话、伤害人的话、侵犯别人利益的话,尤其是诽谤三宝的话都不要说,说出来表面是伤人,实则是伤自己,千万倍无数倍的果报,到时候特别难于承受,一句话完全可以入地狱受苦无量劫,果报就是这样;意行方面不要有贪嗔痴,思想要纯洁单纯。这些因果法则不是佛制定和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菩萨和护法神制定和创造出来的,更不是自己的冤亲债主死对头制定和创造出来的,都是自己的如来藏所为。如果要埋怨,就去埋怨如来藏,看如来藏听你抱怨不?

敢于造作恶业的人,不在乎造作恶业的人,轻易就造作恶业的人,都是无智的愚痴人,越愚痴胆子越大。愚痴的不计后果,不知后果,不畏果报,也考虑不了那么多,只有顺从自己的无明烦恼,心里才舒服,造恶业是为了自己一时的舒服畅快,不管以后有多么不舒服不畅快,智力不足,定力不足,就管不了这些,发作出来畅快就行。一讲因果,烦恼重的人就不愿意听,说是编造的,拿这些吓唬人罢了,佛经里记述的所有真实因果事件都不愿意相信。可是不信归不信,果报照样会出现,不管你信不信。

七、重罪轻报的原理

后世罪业今世承受,都属于重罪轻报。修行越好,罪业越提前受,孽息少,非常划算。今世如果出个车祸,你就想:太好了,后世不用下地狱受报了,或者不用突然夭亡不用短寿了。如果有人给你小鞋穿,或者冤枉委屈你,或者打你骂你,你应该这样想:这个人对我真好,以后就不用得癌症等大病,不用出车祸等等事故,那些罪业就这样消受了,多划算。

修行感召来的小挫折,就会避免后世的大挫折,今世修行感召到的大挫折,就会避免后世更大的挫折和危难病苦死亡三恶道报等等,非常划算。所以不管怎样,请继续努力用功办道。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