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二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4-11-15 19:11:51 阅读: 1294

第十二章  法义篇

一、弄清名相的重要性

修学第一步弄清楚名相是很重要的,如果连名相都搞不清楚,佛法的门槛就进不去。等把明相弄清楚以后,在自己心里再去除名相,得其义可以忘言。但是与人交流或者指导大众修行,不用名相还真不好办,别人就会不知道你在说什么。如果都得其义了,那么名相也就没有什么用了,简单的表达,互相都会知道说什么,也不会有什么误会。

二、唯识法里的概念解释

五法:相、名、分别、正智、如如;三自性: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第八识;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这些法都可以归于五法中,遍计执归于名,依他起归于相,圆成实归于如如,前七个识归于分别,第八识归于圆成实,二无我归于正智。

六个识的依他起性也是名,七个识都是名,都有分别性。五阴是名,一切法除第八识都是名,五根六尘是相。七个识是分别,证得佛法以后有正智,第八识属于如如。

正智也是妄心七识具有的,见道就有正智,只是在于什么程度的正。不颠倒了,就是正。不颠倒的程度不同,就有不同程度的正。

三、无生忍和无生法忍的区别

无生忍,忍于五阴身为如来藏所生所执持,忍于五阴身空幻无我,忍于如来藏不生不灭,能生万法,住于五阴身中,生生世世变生自己五阴。按照其证量程度,仅限于三贤位中,未入圣位。

无生法忍是在无生忍基础上,证入诸法也都无生,证诸法唯识性,降伏我执(未断),始入圣位安住不退。

四、一念无明和无始无明是什么意思

一念无明顾名思义,就是其思想观念是无明的染污的,为什么是无明和染污的?因为心中有我,以五蕴十八界为我和我所,不知这个所谓的我是苦空无常无我的,其思想观念全部围绕着我和我所而展开,坚固的执著这个所谓的我,生死也就是坚固的。以有我的思想观念去指导身口意行,当然身口意都是染污业,由此染污业,必然生死轮转不休。所以一念无明能绪诸生死,无法得解脱。

但是一念无明也是无始无明之一种,无始劫以来一直都存在着的,没有一个开始的时间。如果有开始时间,那么在这个时间之前,就没有一念无明,众生就是阿罗汉,处于无余涅槃中,在涅槃中没有众生,也没有阿罗汉。所有无明都是无始劫以前先天就存在着的,都是无始无明,由于后天环境的熏染,才使得无始无明增加或者减少。

一念无明断尽以后,还有无始无明需要断尽,才能成佛。无始无明是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以为五蕴世间是真实的,不知道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假相,不知道是空的,由此才有我执和法执,才有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不能解脱。断除无始无明需要参禅,实证如来藏,实证一切法的真如性,一步步证得一真法界性,所有的一切法都证得了真如法性,就会完全转识成智,成就佛道。

五、什么是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是生命分成一段一段的,这一段时间有多长是不一定的,八地菩萨以前都是这样。可以观察畜生们的生命期限,从人间的几个小时几分钟到几千年几万年,鬼道众生的生命期限,地狱众生的生命期限,人的生命期限,各层天的天人生命期限,阿修罗的生命期限,以及各层次菩萨的生命期限,不管能活多长时间,最终却都是要死亡的,不是永远不死的。生命既然是有期限的,就是有段落的,就叫作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之后是变易生死,八地菩萨至等觉菩萨妙觉菩萨都有变易生死,其生命虽然可以无限期的长,但终有一死,因为还有极其微细的无明没有断尽。无明能感召生灭变易,致使生命不牢固,分段生死中的众生无明最重,生死和苦难也就最重。就像人有念头就会有喘息,就会有息脉,就会有风动,就会感召到风灾,无念头就无风动、喘息、心脏脉搏的跳动,就会远离一切灾难。无明灭尽就不会有任何一种生死,这时就成佛。

六、什么是证量?

所谓的证量,通常来说,就是证得大小乘法的程度,实证到或者是观行到大小乘法的程度。证是证得,量是度量和程度、水准的意思。

修行禅定,也涉及到证量,叫作禅定的证量。学习任何法都有证量之说。没有证得什么,当然就没有证量了。

七、万法唯识

世界上任何一个科目,都是唯识科,都是佛科心科;任何一个法门,都是唯识法门,都是佛法心法;任何一个教,都是唯识教,都是佛教心教;任何一个宗,都是唯识宗,都是佛宗心宗;任何一个派别,都是唯识派,都是佛派心派,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唯识,都是佛法。

八、杂思

一外道与佛辩论,立一论题:我不受一切受。佛说:你不受一切受的受,你还受吗?外道无语。回去路上思量:我无论怎么说都败了,佛是胜者,我应皈依。于是回去找佛剃度出家,随佛学法。

 有人说:我不取相分别。请问:你这句话是取相分别否?我不取相分别这句话,你还分别否?对方顾左右而言他。败是无疑问的,但却不能勇敢的承认,不如外道诚实。有人说:我本来就是佛。请问:你什么时候坐在供桌上受过世人礼拜供养?你什么时候从供桌上爬下来,何因缘爬下供桌,以至于如今这般落魄?

从今生追溯无始劫以前,你从来都没有做过佛,一天一刻都没有。无始劫又无始劫以前,你的无明一点都没有破除过,从来都是生死业障凡夫,从来都在六道里生死轮回,没有断绝过,从来都是与纯大苦聚集在一起。所以结论就是:你本来不是佛。圆觉经曰,黄金从金矿中提炼出来以后,不会再融合杂质,变回金矿,黄金永远是黄金。成佛以后,无明灭尽,不会再有无明,而变回众生。成佛永远作佛,不作众生。成佛所依靠的本心,可以说本来是佛,可是你五阴七识却是众生,不是佛,靠着佛当生死业障众生,就如坐在河边却忍受强烈的口渴,不得水喝,怪谁?

九、为什么会感觉时间有快慢的区别

专注一件事,旁无他顾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快,如果心散乱,有所顾虑和期盼,就会觉得时间过得慢。觉受依心境而变换,就是不真实的,不可靠的法。痛苦的时候,也觉得时间过得慢,因为希望痛苦快点结束,有所期盼,与时间有关,就感觉时间过得慢。快乐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快,因为心关注在快乐的事情上,专注也是心在所对的事情上,时间就不知不觉的过去了。

痛苦的时候希望时间快点过去,这是希望停止痛苦,快乐的时候希望时间不要过去,这是希望多享受快乐的觉受。修行的人就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比如修炼自己,提升自己道业。在定中,时间能停滞下来,没有了时间,真舒服,可是定外的人事还需要照顾,只能出定。要想减少痛苦的觉受,就多 念佛念咒念经,时间就过得快了,多考虑众生苦,自身的苦就会被忽视,时间过得就快了。

十、什么是气

气包括心气和物质四大的身气。心气体现的是意根的气息,是意根的心所法,比如心高气傲、心气满满、气宇轩昂、意气风发、骨气、志气、傲气等等。身气包括肾气、肺气、胃气、脾气、肝气、心气,五脏六腑都有气,乃至于全身上下经络里都有气。气能带血运行,叫作血气,身体就靠血气滋养运营,一旦血气供养不上了,六识就无力运行下去,五阴活动就减弱,或者是血气运行乱了,六识就乱,甚至会疯狂。

心气能带动和影响身气,身气能提升和影响心气,二者互相影响,对禅定的影响也很大,心气不平和,禅定不起,身气不调和,禅定不出现,所以要调理心气和身气。调理心气一靠理,讲道理,让心气平和安稳,二要身体素质好,气血畅通,禅定才能出现。调理身气一是靠供给充足必要的四大养分,二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三是靠心气意念的调理,心气平和,身气慢慢也会平和,这叫心平气和。如果身气乱和不足,心气也会乱和不足,二者相辅相成。

除了心气和身气之外,还有一个业障气。所谓的业障气其实就是一种过去世业行势力,或者叫业的惯性和力量,这个是最难调理和克服的,多数时候只有被动承受的份儿。如果一个人觉悟性比较强,发现自己的业障所在,发现自己的不良习性,就要想办法扭转和克服,一是通过忏悔的方式,忏除业障,二是通过发愿的方式压过业障,三是要培养新的好习惯。

十一、离开分别心是否等于是死人

首先说离开分别心,并不等于死人,因为这个分别心是指意识心,离开意识心的时候,有好多种情况,最平常最普遍的情况就是睡觉的时候没有了分别心,可是人却不死。虽然离开意识分别心不会死亡,很多事情却做不了了,就不会有日常生活,那就耽误事儿了,这种情况比死人也强不了多少,遮障严重。

很多事情经常做,做得非常熟悉了,可以不用意识心去分析思考,就能快速直接的完成,比如抬腿走路,不用思考先迈哪只脚,吃饭时饭到嘴边就会张嘴吃等等,但没有意识这些事极其熟悉的事都做不了,所以说意识的功能作用对于没有神通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很多时候意识看似不分别,但了别性却是一直在起用,众生才能有种种的身口意行,才能生存。

十二、皈依三宝的究竟意义是什么?

在释迦佛的本生故事经里,有好几个经都记载释迦佛生生世世修行的足迹和轨迹,介绍了释迦佛生生世世的出身、家族情况,以及修行路上的同修道友和众弟子们。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几部经里都介绍释迦佛与阿弥陀佛等等很多位佛多生多世都是亲眷亲兄弟的关系,或者是同在一个佛国土修道,互相帮助辅佐护佑。还有介绍释迦佛很多世都与今世的十大弟子在一起,是师徒关系,名字相近相似或相同。也介绍了释迦佛今世的妻子与释迦佛前世的因缘,释迦佛的母亲与释迦佛前世后世的因缘。

这些故事情节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诸佛之间的缘,佛与弟子之间的缘,佛与家亲眷属之间的缘。人们之间结了善缘,就有了凝聚力,会把这些人凝聚到一起。而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缘一个极其强大的团体可以依靠,生生世世与这个强大的团体在一起,生死就有了依靠,心中就有了主宰。

三宝就是救命的稻草,众生只有紧紧抓住这个救命稻草,才能救得了自己的命。除了三宝,众生没有可依的,什么也靠不住,在生死的路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孤单的承受自己的业力。跟诸佛菩萨结缘,生生世世与诸聚佛不离佛。

法华经上佛给弟子们授记成佛,这些弟子在一起共修结缘,所走的道路大致相同,修行层次也大略相同,成佛时就是前后次第成佛。缘就是这样的重要,有智者一定要抓住三宝的缘,抓住优胜团体的缘,以此缘促成自己生生世世的所依,托着自己步步高升。

一个好的团队非常重要,团队就是缘,无缘就不要谈什么了,不相关有什么好谈的呢?就像现在的肺病灾疫所死去的近二十万人,他们没有三宝的缘,孤独的死去,再孤单的投生,没有所依,没有所靠,漫无目的,凄凄惨惨,孤孤单单,六道里漂泊,没有出期。是不是很惨烈?所以皈依三宝是非常重要的,三宝不仅是众生生命的依止,也是众生解脱的舟载,在三宝这棵大树才好乘凉,心得寂静涅槃。

十三、什么时候才能做得到不取相分别

初果断我见以后才能破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仍然离不开对众生五阴相的取着和分别,开悟以后不取相也非常难,尤其是禅定退失以后,极大多数时候仍然要取相分别,八地以前的菩萨根本不能做到完全不取相分别。凡夫一个小小的考验都承受不住,无论怎样训练自己不着相不取相,凡夫就是要在相上转。凡夫尽管口中经常说自己要不取相分别,可是每一分钟都在取相分别,根本做不到不取相不分别。

因为禅定和智慧证量严重不足,想要不取相分别,根本不可能,意识强行压制一分钟也许能行,两分钟就坚持不住了,不取想分别很难很难做得到,想一想是很容易,说一说也容易,可是要做到就一定要证得到所有相都是不实的才行。证得多少才能做到多少,想是没用的,口说更没用,凡夫即使再修一个无量劫,能做到多少程度的不取相分别都不好说。阿罗汉同样也做不到完全不取相分别,因为阿罗汉大乘法都没有证得,因此就不得不取相分别。如果阿罗汉能做到不取相分别,就不会取着娑婆世界的苦,而一心要躲开娑婆世界的境界去取无余涅槃了。

十四、一切法都有相

法有色法和心法,有真法和妄法。色法有色法的自相和共相,心法有心法的自相和共相,妄法有妄法的自相和共相。真法有自己本体之相,没有共相。

色法的共相是四大组成的物质,有质碍性,不空,可传播,可扩散,有磁场效应,可触可见,生灭变异。色法的自相是,色声香味触,各有各的相貌和特征,不能混淆,因此所触所见的根识不同;即使都是同一种类的色法,有各有其相貌特征,各有不同的用,如花草树山,桌椅板凳。

心法的共相是,都有识别性了别性,都有心所法,都是无形无相的,都是识种子形成的,除了第八识,都是生灭变异的。各个心识各有自己独特的识别对象,各有其对应的法可见。第八识没有共相,才是独一无二的法,才是脱离世俗的,才是不生灭不变异的,不增不减的,才是众生所依止之处。

十五、七地满心的时候,修一个更殊胜的三昧,有三昧乐,就不会离开三界入无余涅槃了。初地到七地菩萨之间,由于断除了对五蕴世间的贪爱,不喜乐于五蕴世间法,一旦断尽执著,三界世间就没有可系缚意根的法了,于是菩萨就会无余涅槃。所以这个期间,要留一点烦恼惑业,对某些轻微的法保留一丝贪,以此来系缚意根不出三界。

对佛道锲而不舍,对度众生锲而不舍,就不会入无余涅槃。这也是轻微的执,但暂时必须保留。华严经中有菩萨的十无尽愿,菩萨入初地之前,必须要发这个愿,才能保证永远修学佛道,不弃舍众生,才能不入涅槃,最终成就佛道。

心离我执和法执,才是自在解脱的,越执心量越小。八地菩萨心无执,无为自在,随愿任运自然,心广大无碍,神通道力也最大,能以菩萨身而现佛身,现佛国土,广度无量众生。

三果以前,不用发这个愿,也不能入无余涅槃。因为都有贪嗔痴烦恼系缚自己在三界中,对五蕴世间有贪爱,不会离开三界生死系缚,还要受业报的苦恼。贪爱越重,嗔恚越重,愚痴越重,苦恼就越多,生死系缚的越严重。每个人执著自己,贪爱自己,是害自己的罪魁祸首,却不自知,还在不断我我我,实在是可怜可悯。

十六、讲法不着边际的是什么人

如梦观观成就以后,直接证得十回向菩萨果位,快入地了,娑婆世界几乎没有这样的人,包括古时候。如幻观修成就,直接就是十住位的菩萨,没有明心能否成为这样的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修成就了,直接证得等觉菩萨位,我这辈子都修不了,好多年别人让我讲,我猜想了一下,讲到一少半,说什么也讲不下去了,总不能胡编乱造吧?其他人要想修这个,那就过一个无量劫再说吧。再说圆觉经的修行方法,没有初地菩萨的证量,根本想都不要想,我都不一定能修出来。

没有实证过的人,讲法都是跳跃式的,修行也是不着边际的,为什么?没有经验,凭借自己的想象和猜测,凭感觉。修一辈子都摸不着门路,走过的路,才知道具体路线,才有次第。

十七、汝意不可信

培根:“只有亲眼见过,才能做判断。”笛卡尔:“只有理性分析过,才能做判断。”休谟:“亲眼见过和理性分析,都不能做判断。”康德:“把亲眼见过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就可以做判断。”

佛陀:“知道了亲眼见过是错觉,知道了理性分析是戏论,才有可能做出有意义的‘判断’。”众生无始劫以来,亲眼见过数不清的人事物理,哪一样认知对了?如果认知对了,不会再有贪嗔痴烦恼,不会再有生死轮回苦。有多少人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如果理性分析正确无误,怎么可能还有贪嗔痴烦恼和生死轮回苦?佛说:汝意不可信,证阿罗汉果才可信汝意。而即使证得了阿罗汉果,还有那么多的无明,仍然不能完全信汝意。

无数人都是相信自己意,可是自己那个意,今天是如此,明天是如彼,经常更换自己的意,直到临终时也没有做对过几件事,那他的意可靠吗?相当不可靠,可是自己就是自信,直到死亡为止。多数人学佛,今天看这个好,学几天否定掉,过一阵又看那个好,再学几天,然后否定掉,直到七老八十也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法门,却仍然很自信。如果真自信,认可一个就不要再否定,不要再更改,五六十岁还确定不了一种修行法门和路线,这辈子还有什么希望吗?

十八、我之咒愿

我已经给大家搭建好了登上佛法高峰的天梯,这个天梯是获得一切大智慧的最直接最秘密的通道,临近日月最近最近,几乎伸手可得。大家在体力心力允许的情况下,自己登上去,居高临下观察佛法的运作情况,就能获得大智慧。在世俗法上我提供了这个秘密通道,我该收取多少专利费和使用费才公平合理呢?其实我无论收取多少费用都嫌少,世界上所有珠宝都给我,我也不够本。既然现在收取多少费用都不合适,况且我也不太会花钱,也用不着那么多钱,那我就要放长线钓大鱼,收取最大最大的利益。

我现在发个咒愿:凡沾我一滴法恩者,未来三大无量劫步我之履,效我之道,行我之行,不记任何个人利益,行菩萨万行,度脱一切可度之众。三大阿僧祇劫之后,也要不辞辛苦,不记代价,度脱一切可度之众,不得有半点不愿和违逆。

咒愿已发下,谁也跑不出去,想跑已经晚了,即使是从前跑走的,也逃不脱我这咒愿的威力。一切人等,不管愿不愿,一律在我咒力之中,自觉不自觉的去履行咒愿,不管有多久远劫,都不得逃脱。你可以懈怠一天一年一生一世,但是你不可能在我咒力之下永远懈怠下去,咒力不允许,直至成佛,直至度尽苦众生。

文殊菩萨不成佛,以菩萨身教导出七尊佛世尊,甚至会再以菩萨身教导出无数佛世尊。但是一旦文殊菩萨成佛之时,祂所在佛国土,覆盖一切诸佛国土,一切诸佛国土都在文殊菩萨佛国土之中。而我现在不想收割,不想得到星点的回报,我要未来最大最大的回报。受我之恩者,必无量劫又无量劫的效我之行,报我之恩,一如我无条件的效佛之行,报佛之恩一样,没有怨言。即使有怨言,抱怨之后,仍然要不记代价,永远辛苦下去,不管成佛之前,还是成佛之后。

我之咒力,大于魔之咒力百倍千倍万倍,受我之咒,脱魔之咒,永不受魔扰。我之咒力摄伏魔之咒,魔力变佛力,一同加持行人上路,勇敢精进不退转!

十九、教师节说教育

无明渗透在世间每个角落,渗透在世俗界的方方面面,渗透在世俗一切法当中。当然也渗透在教育行业里了,没有无明的教育是佛陀的教育,无明非常少的教育是菩萨的教育,再其次是辟支佛和阿罗汉的教育。凡夫的教育当然充满了无明,只是为成就世间法而教育,不知道世间法都是幻化和虚妄的,都是空的,所以世间教育都在指向世间有法,不可能涉及到一点空。

教育使得无数人不断地适应社会生活,但是越适应越不容易心空,越不容易得解脱,因为世俗教育都是引导众生不断地贪爱,不断地执取。解脱的那些人就不再贪爱和执取世俗法了,内心里与社会格格不入,虽然表面上不得不敷衍。历史上所有的祖师大德,几乎没有人花费很多年的时间去学习世间文化,大多数都是早早的出家修道了,即使不能马上出家的,也是身在家,心在道,机缘成熟还是出家修道了。

佛教起源于印度,这是为什么?因为那时候的印度人人都想解脱,出家修道的外道非常多,由于不得法,暂时都不能解脱。佛陀看到众生解脱的因缘成熟,才八相成道,来到西印度,把佛种留下。而这个时代,学佛之人那么多,佛法普及面广,信佛学佛蔚然成风,学富五车之人渐渐增多,可是佛陀为什么不来度化?因为现在根本没有多少人真想解脱,真想心空的,都是着于世俗有的人,看着根器不错,实质上并不是。

佛法越泛滥,邪法越会趁机而入,众生分不清正邪,以邪为正的人可不在少数。佛法繁荣的背后是凋零,越繁荣根基越浅,营养都跑到表面上来了,根就会越来越枯萎。细水流长,才会源源不断。佛教也是,只有慢慢的稳稳的发展,才会久远,众生才会真受益,流入到佛教里的才是真人才,才是缘分深厚者,才是善根成熟者,才是佛教栋梁。鱼龙混珠,极大多数都是那个鱼,却沾沾自喜的以为自己是龙,错会太大。明明应该鲤鱼跳龙门,结果却是游过去的,还是鱼的身子骨,没有一点龙的影子。

二十、堕落的天使

最初地球空旷无人               

天使降落谗食了地肥

身重不能起飞羽翼被折

地球上遂有人类成为鼻祖

所以我的祖先是堕落的天使

而我并非天使

我是纯种的人类

是堕落天使的后代

经过了世世生生的轮回

早已经没有了天使的名号

更没有天使的尊容和神通力

因此我也是堕落的

为何天使们会堕落

只因贪吃地球上的地味

从此就在地球上生息繁衍

初时身轻如云心离欲念清净

后时贪欲渐染变化出男女二性

因此遂有后代繁衍

代代繁衍部落族群家国

遂有族长和王侯治理族国

人类的习俗渐渐形成固有化

耕田织布婚姻嫁娶财色名食睡

欲染炽盛贪求不过人中的物事尔

身陷囹圄何时再当天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