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二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5-07-19 23:59:58 阅读: 1500

第十章  修行篇

一、如何修行才有益处

修行犹如到苞米地里掰苞米,你的目的是掰苞米,拿回来煮着吃,吃饱肚子,不是为了到苞米地里参观浏览,所以掰苞米才是首要之务。当然在动手掰苞米之前,你可以大致浏览观察一下苞米地里的情况,哪些熟了应该掰,哪些未熟不要掰,然后选择从哪里下手掰。而有的人却不是这样,成天在苞米地里晃来晃去,饿着肚子东摸摸西看看,就是不下手掰,这是蠢人也。

学佛人也是这样,在大致浏览阅读熏闻了一些佛法之后,你要着手真修实练,选择一个最近的最容易下手之处,扎扎实实的用功办道,能得一点是一点,能证多少算多少,不能长年累月一辈子总是处于多闻熏习阶段,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人之法,替人数钱,有自己的财宝才是王道,否则就会饿死做个饿死鬼。

要想有自己的道行,不做饿死鬼,就要从基础开始扎扎实实用功,三十七道品修一点是一点,去恶修善,烦恼降伏一点是一点,心地清净一点是一点,即使没有见道,这些修出来的也可以带到未来世受用,修总比不修有用得多,总比数他人宝强得多。高高兴兴的数别人的钱,沉浸于其中,等到用时,才发现一分钱都不属于自己,那时就悔之晚矣了。聪明有智慧的人,如何学法修行,心里应该很清楚了。

二、末法学人与古时修行人的区别

越到末世,众生福越薄,善根越浅,以至于在佛法修证上,逐渐是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而修行能真正证果者,更是凤毛麟角 。列子说:“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学法太杂乱了,由于不能深入,就不见头绪和章法。修行往往是知的越多,证的越少,因为没有禅定,就无法实证,而广闻多学不需要禅定就可以知解很多佛法,但实证就免谈了。现代人没法修禅定,如果再不多为众生讲一些正理,不少人就会到处广闻多学,学一些不如理的理论,如果指导实证的理都不对,那就更无法实证了。

我们最应该去参学的是古代那些修行者,要探究他们都是如何修道的,如何用功的,是不是都学一大堆理论,然后口若悬河的处处辩论,或者口若悬河的到处说教,当起了人师。自未有修证,焉能教他人修证,为何愿为人师?其中有没有彰显自我那个心?我们看古圣先贤们即使得道了,也都很谦逊和低调继续自修,不会轻易占据山头,或接师父递给的传法之棒,因为无我故,又有自知之明,有多贤圣人弘法,众生足以得度,自己道不坚固,何必非要强出头?而现代人正相反,不管什么道不道的,能出头就好。

三、古今学佛人的差别

古时的人根器都比较好,心性单纯务实,肯为修行付出代价,真修真干不计个人私利,能看得开放得下,烦恼轻微,贪欲少,出离心强。现代人浮躁不踏实,眼高手低,空腹高心,嘴比头脑厉害,全部用意识广闻多解,不能定中深入参究,浮在意识表面,不能深入内里,意根的究和意识的解差不多是天壤之别,解的多所以就慢心炽盛,烦恼不消,成为最重的修道障碍。

古时人佛法基础都牢固,细微之处修的都好,如今的现代人不理会基础佛法,认为四圣谛可有可无,好高骛远贪大舍小,由于没有基础的修行,烦恼不能降伏,心行不能转变,身口意行贪嗔痴烦恼很重,造成业障越来越重,而不是越来越轻微,学佛就没有进功。现代人都瞧不起外道,但除了佛法知见以外,其他任何方面都赶不上外道一半,人家外道都有出离心,心地淳朴单纯,禅定甚深,烦恼极其轻微,严于律己,道德品质等等各方面都优于现代学佛人。

外道们只是没有接触到真正的解脱法,一但接触到了,都有可能马上证初果到四果。现代人接触佛法一辈子,连个初果的影子都看不到,假证果的除外,怎么能跟外道相比?外道就是智慧不足,没有遇到相应的法,离证果解脱就差那么一点,很多外道遇到佛法,一听佛陀的法音,须发自落,袈裟著身,烦恼断尽。过去时代那么艰苦的生活条件,外道们都不在意,在深山老林里打坐入定,遇见佛陀讲法,就有几万人甚至更多人跟随佛陀出家修道,证果的也极多。

而我们长年累月的接触佛法,几十年下来八正道都修不出来,最基本的欲界定都没有,心里都是贪嗔痴烦恼,人我是非天天不断,一点苦不肯吃,一点享受不肯舍,财色名食睡样样都抓取,口里的理论能上天,身体所行近恶道。如果所谓的大乘学佛人都是这个样子,就是在辱没大乘法、毁灭大乘法,没有几个人能觉悟到这个事情。

四、学佛修行不是那么容易的

学佛修行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无始劫以来的无明烦恼业障相当深重,我执法执相当严重,都解除破除掉相当不容易,非大力大勇大智不能为,非十方诸佛菩萨的历劫加持不能为,非护法神长久护持不能为。如果有人说修行非常容易,只要在某方面做一做,稍微摄入一点,就能成佛了,就能入如来家了,或者就能开悟了,其它的都不用修,不用深入系统的修什么,不用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打基础,不用持戒,不用修定,不用付出什么代价,不用太辛苦,生活和学佛都快快乐乐的就能成办了。那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个人根本没有成就什么,因为他肯定没有付出过什么,不肯摆脱世间五欲的束缚,贪爱执着还很严重。

持戒不行,禅定不行,基础的修行都不行,没有真正修习过什么,肯定也没有真正得到过什么。所以才说修行一生就能成佛,即身成佛,即生成佛,一句佛号往生就能成佛,戒定慧里不用戒不用定,只要般若慧就行,有慧就能直接成佛。对于这些说法,我们都要警惕,不能上当,没有走过那条路的人,往往都会说那条路很好走,真正在路上走的人,会如实了解路上的风景,会对人说如实语。

把佛法说得很简单,把修行说得很容易的人,我们都要警惕,没有经历过的,凭想象觉得都很容易,比如夜晚看着头上的月亮,觉得离自己很近,自己走到哪里,月亮就能跟到哪里,仿佛伸手可得。可是搭上云梯坐上飞机奔向月亮的时候,就知道无论飞出多远,月亮离自己还是那么远,总是那么远,感觉是很近,感觉毕竟是感觉,朦朦胧胧的,实际与感觉相差太大了。

学佛修行也是,感觉很容易就能成佛,就能证悟,实际上一旦上路开步走的时候,无明业障牵缠,哪一步都不那么好走,需要我们不断的丢掉一些世俗里的包袱,舍弃世俗里的一些享受,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换得来一些成就,不舍不可能得。真正的好东西,没有能便宜得来的。

五、修道人的习惯是反世俗习气的

有一句话叫作:道之所珍,俗之所弊,俗之所贵,道之所避。修道正是反世俗的行为,只有反世俗,才能突破世俗的禁锢获得解脱。如果一味的顺从,这不是修道,与世俗无别,就不能脱俗出世。

修道人由于历劫久修,会养成有别于世俗人习气的特有习惯,比如节俭、勤奋精进、不爱重贪执身体,不贪吃贪喝贪睡贪享受,大多数行为可能都与世俗人相反,很多世俗人就会感到奇怪,看不习惯,认为自己对而修道人非,于是就想去纠正。

如果习惯于修道人的生活,对于修道人的习性就不奇怪了,而对于世间人的世俗贪婪习气就会奇怪了。反世俗才是正常的,合乎世俗才是不正常的。现在来看,到底谁正常谁不正常呢?什么才是正常呢?

凡是习惯于世俗生活的人,任何事都能自觉不自觉的随顺于世俗法,其实还是没有修到有反观能力的时候。世俗人贪,自己也随着贪,却不知道是贪;世俗人执,自己也执,却不知道是执;世俗人喜欢享受,自己也喜欢享受,还以为很正常,那就是不正常的。太习惯于世俗法,一点没有违拗的想法,觉得都很自然,这个人离修行还很远很远。与修行人接触,如果觉得修行人不合世俗规范,没有人情味,甚至总想要修行人随顺自己的世俗习气,这个人离修道还很远很远。一个人在修行上稍微上点路,就会觉得世俗法不太对,感觉别扭,这时候才开始有点觉悟了。

衣带渐解人憔悴,这是古时候形容修道参禅行者的语言。真用功修行,身体上肯定会到影响,少吃少喝少休息,甚至彻夜不眠,精进办道。这样参禅功夫才能连续起来,进展才快,有朝一日才能明心开悟。如今的人都爱惜自己的身体,舍不得让身体受苦,那就只有让心受苦了,而且是生生世世受苦,苦不堪言。

六、根器不同的人修行进程是不同的

甲:末法年代,有成果的人,都是乘愿再来的。没有成果的人,只能打好修行基础,建立良好正确的修行习惯,从长计议。

乙:再来菩萨也得有个几年的修行时间,才能再次出成果。不是再来菩萨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是短短时间就能出成就的。每个人只能跟自己比,能比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有一个比较大的进步,修行就是有成效的。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中间过度阶段,需要圆满种种见道的因缘条件,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当然意识见道就非常简单容易了,不需要中间过程,不需要圆满见道条件,只要脑子好使就行了。

七、借助假相修行才能有所成就

有人说,既然世间一切法都是幻化的假相,都是无生的,那我们就没必要再去努力做什么了,做什么也没有意义。这样说对不对?这样说当然不对,在假相上努力修行,正是为了证得世间法都是无生的,证得了以后才没有世间法的束缚,才能得解脱,只有借助假相修行才能成就,没有成就之前就需要非常努力的在假相上修行。在学佛路上所做的一切善行,都是为了证道,为了证得无生,为了证得无相和实相,证得之后才真正知道了无生,才能解脱成佛。

有为是为了无为,所以在有能力无为之前,有意义的有为该做的都要努力去做,做什么都是为自己而做,都是自己得利益,是自己收获无为的果实。表面上好像是自己利益了别人,别人得到自己的帮助,是自己护持了三宝,利益了三宝和众生,实际上还是自己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如果三宝不得利,众生不得利,那么自己所做一切都没有利益,都是无用功。所谓的利益,是在利益了三宝和众生的基础上才能出现的,他人没有得到利益,自己就不会得福得功德得智慧。

比如说布施众生得千倍以上回报,如果对方不接受,一倍的回报也没有,对方没有受益,什么回报也没有。就像布施虚空一万元钱,虚空无受无益,等于自己丢失了一万元钱一样,丢钱有什么回报,自己一分钱的回报都没有,何况千倍万倍的;就像布施大海一万元钱一样,大海无受无益,还会毁坏一万元钱,那么自己等于白白糟蹋了一万元钱,故意毁坏印刷的纸币还有罪;就像布施大火一万元钱,大火烧毁,布施不但无益还有罪。

有一些人对于自己的布施念念不忘,总觉得自己有恩于人,可实际上正是对方有恩于自己,若不是他人愿意接受自己的惠施,自己凭什么得到千倍万倍的回报?凭什么一点点的累积那么多见道的福德资粮?佛陀为了让众生多积累福德,临涅槃时特意让几个阿罗汉弟子留形住世,接受众生供养,给众生提供培植大福德的机会。那些阿罗汉其实不愿意受人供养,一是嫌麻烦,二是消耗自己的福德。可是自己作为佛陀的弟子,一是要尊重佛陀的安排,二是要利益众生。所以他们才不入无余涅槃而住世。

有的人做法布施,发个帖子接引有缘人进入正规修学,觉得好像是给师父做事一样,好像是其他人得利益了,自己付出点时间和精力,感觉吃亏了。不懂得自己法布施的结果是什么,有多殊胜,最后会得到多大的利益也许都数不清,算不过来。正因为自己做的这些功德和福德,让自己在今世后世修学过程中,快速成就佛道,免遭无量劫的生死轮回苦。这个果报虚空一样多的财宝都换不来,所得果报不能尽说,而得到自己法布施利益的人,远远不如自己有福德功德和智慧。三宝和众生得到自己布施的利益越大,自己的福德功德就越大,将来智慧就最高。只要目光不短浅,应该作以如实的观察,考虑自己的未来和最大利益。

菩萨的福德大于阿罗汉万倍亿倍无量倍,因为菩萨生生世世与众生在一起,举手投足之间就可以利益众生,同时就获得了千万倍亿倍无量倍的福德和功德,所以菩萨是大富长者,其富贵世间所有人不能比。福德和智慧圆满具足时时候,就会八相成道成为天人师佛世尊。

八、现代与古代学佛人的区别

现代人的特征,所处环境复杂,六尘境界太吸引人,学法容易,知识丰富,意识非常聪明,极其聪明,禅定却不好修,不能修道和得道,所以只能称作是学佛人,很少有修道人。古代人所处环境单一,得法不易,知识少,理论少,心地单纯,禅定容易修,所以修道人多,得道人也多。丰富的知识,最终成为了修道的遮障,变成了所知障,理论充足了,道却不出现,死于理论之下,犹如临海而渴死。

古人问:你们现代人都是怎么死的?现代人回答:被理论压死的,被知识毒死的,聪明过头死的。还有一种死,是研究死的。

九、基础打牢才能实证

每个人学法在把修行所需要的理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不要在理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了,因为理论不管学多少,最终仍然是理论,不能变成自己最真实的智慧,以抵御生死得解脱。只有实证了佛法才能生起大智慧,才能得解脱。而要实证,就必须从基础的四圣谛法一点点起修,一点点实证,不能跳跃式的修行。

我们现在就应该从基础抓起,基础很重要,一定要把基础打好。因为基础打不好,学再深的法也学不究竟,只能形成一种知见,顶多达到理解的程度,不能实际证得。如果所学的理论证不得,就不会生出真实的智慧,只有亲自证悟的智慧,才能引领我们走出生死泥潭。

所以我们现在要从四念处观起修,先证得小乘的解脱,然后再用这种方法潜心于大乘的参禅,就可以证悟如来藏。之后观察如来藏的功能作用,再获得别相智,智慧再增长,过牢关以后再参究唯识,熏习如来藏种子的功能作用,具有一分唯识种智道种智,那个智慧就相当了不得了。但这么大的智慧,不是一生几生就能获得的,是生生世世甚至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的积累所成就的,是在最初的佛法基础非常牢固的基础上,一步步实证过来的。

十、放逸不精进道业就不增进

如果在修行中放逸了自己,就会在日常琐碎中迷失了自己,以至于道业无法进前,也许不小心还会倒退。能常常把握自己,反观自己,反省自己,反思自己,心无缝隙,烦恼就钻不进去,禅定智慧就会渐渐出生。道业没有往前进,肯定有问题。问题一直摆在那里,自己却发现不了,说明了什么?发现了问题,却不想解决,说明了什么?想解决却解决不了,说明了什么?世事最容易让人沉沦,想摆脱却是最困难的。心力不足,是缺少什么呢?

十一、如何最快的获得世间法的圆满具足

每个人几乎都追求世间法,希望自己在世间里最殊胜最美好,最有才干,最富贵,最有智慧,最有德行,最有修养,最受人尊重,一切都最圆满,包括家亲眷属,那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并且最快速的达到呢?那就是来修行,一心一意认认真真的修行,尽量舍弃自我的修行。只有修行一条途径,能够快速而圆满的满足自己的心愿,没有其它途径,其它途径都不能去除贪嗔痴,人的德行修养和世间法都不能得到圆满。只有修行修好了,人的福德智慧才华财富亲眷等等都会具足而圆满美好,包括审美力、语言文字口才、辩才无碍,种种修养都会得到提升。

佛陀是三界至尊,圆满具足一切法,包括世间法,在世间法里不管什么都是最,都是顶尖,无人过彼。菩萨与佛比不是最,但是与所有一切世间人比,却都是最,都超过于世间人,世间人所希冀和仰慕的,菩萨都具备具足,就看菩萨示现不示现用不用的问题了。我们应该像诸佛菩萨看齐,一定要把心尽量都用在修道上,不要再往世俗法用心了,得不偿失。修行功夫上去了,心会非常细致入微,感觉很灵敏聪慧,做什么都会有灵感,人有灵气,修道是获得殊胜世间法的最大最快捷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