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杂谈(第二部)(第二版)
第九章 修行篇(2)
十四、大乘学人的误区
有一些修大乘法的人不注重基础修行,不注重基础的阿含经解脱道,把大乘与小乘截然的割裂开,认为此是此,彼是彼,互相联系不大,以至于割裂佛法的现象很严重。就像学中学课程的人自视清高,不屑于小学的课程,不知道小学的课程不学完就不能毕业升入中学修习,没有小学的基础,中学的课程就跟不上学不好,中学也不能毕业。
学大乘的这些人藐视三十七道品八正道等等实修之法,把这些法都当作小乘人修的小乘法,认为可有可无,所以直接越过去而去修如来藏法,因为没有戒定,学了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身心都没有一点转变,没有真实的受益,却像佛油子似的侃侃而谈,学问之高都可以考个状元了。然而所学得的理论,犹如空中楼阁,理在高空,人在地下匍匐,二者不搭界,这样的话如何能顺理成道?好高骛远的结果是哪个法都修不成,徒浪费时间,命终因其无修无证,随业风飘流,不能自主。
我们都应该静下心来理智的思考一下,大乘学人不应该具足七觉支吗?没有择法觉支犹如盲人摸象,没有喜觉支,说明所学没有入心,不入心心就不生喜,心无喜,身就不轻安,身不轻安,心就不定,心不定就不空,何来的智慧可谈?大乘学人不应该修四正勤吗?恶不断,善不增,心不转变,仍然是一个具缚的业障凡夫,一品烦恼没有断,如何能进趣初果向甚至初果?没有初果,如何大乘明心?
大乘学人不修八正道吗?没有正见,修什么道?不能正思维何以参禅?没有正语,何以守心守五戒?没有正精进,就会背道而驰;没有正念,何以正心?心不正,如何入道?没有正定何以有正慧?只有身心皆正,才能入于正道,所以说不修行三十七道品的人,修行还没有入门,大小乘人都不算,如今世间能遇到一个修道人很难很难,人心都很浮躁,喜欢走捷径,追求短期效益,众生前世根基浅,福德欠缺所致,再加传法者的煽动,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如果不改良,佛教无人才可出。
十五、修行的误区
学佛修行当中,不知不觉就会陷入误区,有些人会陷入的误区,认为既然都是空的虚幻的,有什么都无所谓,受既然是空的,那受就受吧,苦既然是空的,那苦就苦吧,烦恼既然是空的,那烦恼就烦恼吧,生死既然是空的,生死就生死吧,轮回既然是空的,轮回就轮回吧。
而有些人就会进入另一个误区里,认为既然修福这件事是空的,那我还修福还布施干什么?既然禅定是空的,那我还修禅定干什么?既然菩萨道是空的,那我还修六度干什么?既然成佛是空的,那我追求成佛干什么?反正都是空的,修不修都一个样。有些人学了如来藏法,就进入另一个误区,认为如来藏从来都不持戒,那我持戒干什么?如来藏从来都不修禅定,那我修禅定干什么?如来藏从来都不修福,那我修福干什么?如来藏从来不轮回,我还怕轮回干什么?如来藏本来就是佛,那我还要成佛干什么?
这些人却从来都不说,如来藏从来都不贪欲,我还贪欲干什么?如来藏从来都不烦恼,我还烦恼干什么?如来藏从来不杀盗淫妄酒,那我还杀盗淫妄酒干什么?如来藏从来没有无明,我为什么还要有无明?既然认为空了,那就空掉一切法,一个月少给半个月工资,就不要去计较了。为什么要有选择性的空?空掉责任,而不空利益和贪欲,这是什么空?
十六、一切法都不归我所有
世间一切法可以为我所用,却没有一样属于我所有,因为我不是这一切法的主人,一切法不是我生出来、变化出来的,我也主宰不了一切法,所有权不在我这里,我只有使用权。所以对于世间一切法就应该抱着随缘的态度,能用则暂时用一用,不能用就不要强求,反正我一无所有,永远都是一无所有,有用的就行了,何必苦苦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法。只有不求时,只有心空时,大福德才现前,殊胜的世俗才源源不断而来,但也只为我所用,也不归我所有。
十七、如何走向解脱
认一切法为真为有,即被一切法绑缚,遂有生死,不得解脱。所以应当时时处处观察一切法的生灭变异的无常性和空性,法观察得越深细,越会觉得法的现起与灭去,无来无去,无所从来也无所去,无主宰,空,这样解脱智慧就会越来越深,但也没有解脱者。一边造作世间出世间有为法,一边感受有为法的空和无为,心不废有也不着空,既空既有,不空不有,非有非不有,非空非不空,不落断常与一异中,辗转成就佛道。只有心空法空,才能渐渐跳出世间烦恼深渊。心空的同时也不废有,才能逐渐趣向佛法大道,走向解脱的终点。
只要心与空相应,就已经在解脱的路上了,心越能把法看空,离终点越近,空的法越多越解脱,空的程度越深越解脱,究竟空、彻底空、全部空,就到终点了,究竟涅槃。我空法空,早晚都得空,宁愿早空早成就,不要执有取诸法,不要姑息自己。烦恼早晚都要丢掉,早丢早解脱,晚丢多受苦。
十八、逻辑思惟力能生发出智慧力
什么是智慧?智慧就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具有严密逻辑思惟能力,就能圆满地解决问题,没有漏洞,这就是智慧。什么是逻辑?逻辑就是思惟的方法、思惟的次第、思惟的角度、思惟的深度、思惟的层次,通过这些思惟,能够找出问题的着手处和着眼点,一步步深入,从而抓住问题的根本,直达问题的核心,全方位地、彻底地解决问题,没有遗漏,这就是智慧力。
运用好逻辑思惟,能生发出无穷无尽的智慧,解决无穷无尽的问题,如果掌握不好逻辑思惟,就要仔细观察我写的每一篇短文,或者在群里的发言,要留意我对每个问题的思惟方式、方法和角度,留意我是如何层层递进地阐述问题,揭露问题的实质,以及语句、段落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
把解决问题的次第弄清楚,犹如抽丝剥茧一般,智慧增长就会非常快速,这就是带有逻辑性的。比如说前些天咱们一起讨论的超拔超度那个问题,观察我那个思惟次第,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就知道我的思想脉络是很清晰的,有条不紊,最后就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其实在阐述问题的过程当中,还不知道最后的结论究竟是什么,只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把问题展开来,如果过程没有差池,到最后结论就是正确的。最初着手处、着眼点以及次第都正确,这是很关键的,这样能直达问题的根源,抓住根本问题,这就是逻辑思惟力,具备这种能力,智慧就生发出来了,以此方法思惟问题,任何问题都能够如理如法地解决。
十九、觉醒之后天下无事
有人回忆说:我曾经临在天亮之前做个梦,梦里弄丢了两个很重要的包裹,周围都是混乱的陌生人,就觉得这两个包裹很难找回来了,这时候心里还没有慌乱,反而很镇静很清醒很理智,好像知道自己在做梦,就决定快速醒过来,于是心里一使劲,就把眼睛睁开醒过来了,心里清明得很,很安详的躺了一阵,回想刚才的梦境,就知道梦里丢失了包裹,根本没有这回事,我并没有丢失什么。这个梦很清晰,至今记忆犹新。每个人的梦中尽管什么事都能发生,一旦醒过来,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可见清醒没有梦时内心确实舒坦,无挂碍无负担。
点评:这个人做的梦很短,容易醒,可是生死大梦却很长很长,不容易醒,人们在梦里往往都在迷茫着、贪嗔痴着,业行不断,都以为一切人事物理都是真实的,悟道觉醒以后才发现,原来都是梦,实际上什么事也没有,能醒过来真好。可是要如何尽快觉醒呢?需要在梦里心地清明,知道是梦,不留恋梦境,有觉醒的发心,有定力,有智慧,有善根,有福德。尽管在梦里暂时还出不来,但一定要多行善业和清净业,不要造恶业,因为恶业对心地遮障很重,使心混沌,辨别不了目前是梦境,就不会发心出离幻梦。
在生死大梦中,一切法都是幻化出来的,看似真,实质却是假,心不清明的时候,以假为真,造作种种业行,尤其是恶行,导致流连于梦境中醒不过来。对于梦里的人绝对是有必要做一些善行清净行,尤其是清净行,能使心清明,看透梦境的本质,不迷执,出离的愿力强,定力足,智慧深,就会迅速觉醒,活在太平盛世中,清心寡欲,云淡风轻,无所事事,一片闲。所以不要无事找事,身心时刻不得闲,贪嗔痴烦恼恶业重重。世间没有什么事可执的,没有什么事放不开的,没有什么事可挂碍的,心里的事都是梦中事,执也没用,财色名食睡一样抓不到手,世间不过一场梦,很多人为了名利忙得不亦乐乎,确实很不值。
二十、背诵楞严咒的益处
修行越到关键之处,越有魔来干扰,越殊胜之处,越有魔来干扰,修行层次越高,干扰越大,修行无关痛痒的反倒没有魔来干扰。所以修习越关键的法,修习越深的法,越要小心谨慎。尤其是有人喜欢神通,魔就会给你神通,然后被魔控制,不脱魔掌。楞严咒就是护身符,一定要常常念诵,最好能随时背诵,魔就拿你没办法。学佛人如果都能念诵背诵楞严咒,魔王就会退出娑婆世界,佛法就会延续下去,楞严经不被毁灭。
楞严咒有加持力,咒中都是诸佛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护法神的名字,等于念佛一样,或者比单纯的念佛效力还要大,因为有护法神具体护持和执行。具体表现在加持念咒者戒定慧的修行,和遮挡一部分业障,消除一部分业障,大的不可抵抗的业障不容易着身,使得修行顺利,在不知不觉之间戒律清净了,禅定提升了,智慧增长了,心清净了。念咒越专注效力越大,心越诚效力越大。如果不能专注,在行走坐卧做事情中念咒,心有些分神了,不能专一其心,但只要心诚,加持力仍然很大。即使是散心念咒,也有加持力,只要心里口里念咒了,都能得到护持。
如果修行不顺利,心散乱不能集中,应该有计划的每天行走坐卧背诵楞严咒。每个人学佛的最初,都应该念诵一定数量的楞严咒,直到修行如顺水推舟一样,才可以停止。这是在依靠诸佛菩萨四圣和护法神的加持力的作用,然后才会生起自己的心力,自力他力相结合,修行才能走上正轨。加持力能促使自己的心性改变,心性改变了,性障就消除。还有过去业行种子的障碍,大的业障由护法神遮止,小的业障自己受点业报无所谓,也是应该受,躲不过去的。大的业障在将来能承受的时候再受,那时就觉得也无所谓了,或者大的业障将来变得不太大了。心越空,对于业报越有承受力,会坦然接受,承担责任,偿还业债那是理所当然的。
二十一、如何能快速背会楞严咒
楞严咒的加持作用非常大,能增加福德,戒律圆满守持不犯,心念专一无杂念,精进于佛法的修行,让道心坚固,有择法眼,远离魔扰,具体读诵楞严经第七卷世尊开示持楞严咒的种种益处。因此学佛人在最初学佛的时候,能够每天都诵持背诵楞严咒是非常有必要的,在佛菩萨和护法神的加持下,能省去很多干扰和违缘,转世俗心为修道心,修行进步很快。
如何能快速背会楞严咒呢?这就在于记忆力如何了,如果在读诵楞严咒的时候,能够专心一意,心无杂念,全部注意力都在楞严咒上,在读熟楞严咒的时候就差不多会背诵了。如果在读咒的时候,念头多,心念不能专一,注意力就会分散,咒语就记不住了,读多久都很难背诵下来。为了不掺杂杂念,可选择快速朗读或读诵,一气呵成。但是这有个弊病,就是容易伤气,短时间可以不受影响,出世间就会有影响。如果真能专注读诵,短时间内是可以背诵下来的。为了集中注意力,可以选择敲木鱼作为辅助方法,没有木鱼的可以用手敲桌子,鼓点要匀,要有韵律,把兴趣引发出来了,注意力就会集中,喜欢读诵,就会很快达到背诵的程度。
二十二、改变人性就是改变习性
有人说,要了解人性就多看看动物世界,动物世界看明白了,也就明白了一部分人性。这句话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六道由低到高的排序是:地狱、鬼道、畜生道、人道、天人道,阿修罗道。其中阿修罗众生分布在以上五道里,可以算作五道里。众生轮回,畜生道与人道相邻,习性相近,由畜生道转到人道以后,人性与畜生性就相近相似,只要没有断我见的人,都会再回到畜生道中,具足畜生性。这话很难听,上次讲到烦恼问题涉及到畜生道问题时,就没有人愿意接话,我就知道大家都避讳这个问题。但避讳不能解决问题,面对问题才能明理,从而解决问题。
习性,体现在意根这里,人由畜生过度到人类,意识改变了,意根并没有改变,骨子里还与畜生或者是鬼类众生一样,那么后世轮回就还会轮转到三恶道中,具足三恶道众生性。
所以任何人都不要太在意做人时这点福报,名利权势地位种族,一去三恶道,还是什么也不是,普通人都不如。所以遇见了佛法,还是要重点修意根,改变意根。意根一旦改变了,心性属性就改变了,与三恶道众生有了区别,果报就不同了。
要想改变自己,就要了解自己,要想了解自己,不仅要观察自己,观察自己的同类,还要观察畜生类和鬼类,因为相近,大致差不多,都了解了,也就充分了解了自己,而了解了自己,才能有办法改变自己。
二十三、杂学不是正精进
我们学佛修行是要解决实际的根本的生死问题,不是为了学理论的,理论知识掌握一些够实修用的就行了,别再往里深钻,心思要用到关键处,只要意根智慧开发出来,原来不懂的法都会明了,原来不知道的知识都会清楚,然后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来,传递出去,就变成了别人需要的理论知识,于人于己利益无量。
周利盘陀伽证得四果阿罗汉之后,仍然不会讲法,嘴笨,但事都做到了,有解脱智无生智,就是表达不出来,知识面也不足。虽然如此,不障碍他是圣人,有解脱三界生死的智慧,苹果吃到肚子里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比那些能写出一百本书的夸夸其谈的贪嗔痴烦恼具足的凡夫强大多少倍?
很多人不懂得学佛修行,天天津津乐道于到处收集知识,不管是有用没用的都努力收集,净捡一些芝麻,收集之后再忘记一些。无尽宝藏不去开发,金钥匙不知道拿到手里,看似努力用功,其实是邪精进,越精进离道越远。
有些人就是喜欢研究万花筒中的花样图案,第一种图案还没研究出来,就换成了第二个图案,一万个图案转换,追逐各个花样,结果把眼睛晃花了,也没研究明白。无智的人就是不知道研究制造万花筒,有了万花筒一切花样图形自己随心掌握岂不快哉?世界上知识无量,成爆炸式发展,天天追逐能得到什么?发大菩提心,努力变成知识库,一切知识从自己心中源源不断地汩汩而出,众生都能依靠你这个知识库汲取知识营养,那是多美的一件事?
为什么有人修行没有多长时间,禅定就很深,观行智慧也好,三昧不失,而有些人修行了几十年,禅定不出现,智慧力弱?痴狗逐块,外面的什么东西都去关注,都感兴趣,每天各大平台里转,什么知识都学,到现在都一无所成。往往越一无所成的人越自信,凭什么自信呢?
有些人如果打开他的后脑勺子,就会发现,那里都是一堆乱线头子,杂乱无章,思惟没有什么逻辑性,上一句话和下一句话都对不上茬,还出去乱学那些没有逻辑性的东西,脑子越学乱线头子越多。人的思惟路线和方式是有熏染性的,跟什么人学就会学出那个人的思惟特性。没有辨别力的时候,随便乱学,本来自己智慧就弱,再熏染杂乱思惟方式,自己的思惟就更不能走直线,说话绕来绕去,说不到根本和重点。思惟路线不对,能证果和明心吗?
人家修得好的人,长处定中和观行中,别说外边杂乱的东西不学不看,就是师父我说话人家都没心思听,我这边说,人家心里在观行,毕竟做功夫要紧,生死大事要紧。而几十年修不出什么的人,每天都忙着杂乱无章地吸取各种杂乱的知识,忙得不亦乐乎,你究竟有什么可乐乎的?大脑堵得一塌糊涂,一根清晰的线都没有。
二十四、持戒算不算修行?
甲说:修行的最终目的就是破我执,进而破法执。而破我执、法执就要有般若智慧。如果要成就般若智慧,就必须有禅定助缘,没有禅定助缘心就会散乱,即使熏习过般若智慧,也使不上力,所以要有定功。而禅定的基础在戒,只有透过持戒,才能遮止、不去做一些不好的业,使身、口、意三业保持清净,这时就有了力量用般若智慧破除内心的贪嗔痴、我执等。
甲的意思是持戒有助于禅定,保持清净心,不造恶业,在禅定的力量下断除贪嗔痴烦恼,破除我执和法执,这样的持戒算是修行。但我觉得单单不造恶业的持戒还是不够的,虽然说从初发心学佛的角度来说,这样已经很好了,但还是没有进入修行阶段,因此还不算是修行。
修是修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和身口意行,行是身体力行,具体操作,对于善法善业有所造作,只不作恶还不行。众生的身口意行都具足了贪嗔痴烦恼,具足了无明,这些无明烦恼需要用善法来对治,善来恶去,有善就有福,福德一是有助于持戒,二是有助于生起禅定,降伏烦恼,三是有助于生起智慧,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清净身口意行,让身心世界都得到转变。仅仅是持戒不作恶,还不能具足善法,不能有大福德,因此还不算修行。
乙说:持小乘戒,不是真正的修行佛道,顶多算是一个修行的保障,持菩萨戒才是修行。修行佛道就好比一艘船行于苦海,船行的方向、路线是第一重要的。佛世尊开示的修行路线图第一重要,法船第二重要。仅仅持小乘戒,为什么不算修行佛道呢?譬如只保护自己的小船不触礁,不漏水,孤零零地飘荡在苦海里,自利不了,利他又不能,这怎么算是自他兼利的修行呢?
乙的观点是仅仅持小乘,还不算修行,持大乘戒才算是修行。但是大小乘只要有纯正的发心都是修行,只不过各自的目标不同,小乘在中途就下车了,而大乘是在终点站下车。持戒是不是修行,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心行而持戒,持戒所指向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持戒是为了人天福报,得了人天福报或者是造恶业,或者是福尽又堕落,这样的持戒仍然能导致堕落,那就不是修行了。外道们也持戒,很多人五戒绝不犯,心也清净,最终仍然是外道,不走佛道,这样的持戒也不算修行。
小乘修行的目标是断我见,修成无我,改变五蕴是我的思想观念,解脱五蕴束缚。如果能以无我无私的心持戒,就能断我见趣向解脱,得涅槃果证,那么这种持戒就属于修行。相反,以有我之心,不行无我之事,心中处处计较着我,这样的持戒就不是修行,得不到无我的果德,得戒福以后还会堕落。大乘以无我之心行利他之事,发大菩提心,这样的持戒是修证的基础,能改变心性,增长定慧,导向明心证悟,所以算作修行。
二十五、精进学法算作是修行吗?
金刚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三藏十二部清净妙理,属于理论和知识范畴,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证之后,破除相应的无明,就没有用了,就要弃舍掉,如果留存于心,只能窒碍心识,不能心空无碍,徒增法缚。比如用药治好了病,就应该把药丢弃,否则执药反成病。而与法相对的非法就是无明,贪嗔痴烦恼。无明的范围极广,凡是错误的、不如理的、导致生死不绝的思想观念都是无明。这些非法更是要舍弃掉。我们整个的学佛修行过程,就是不断地破除无明的过程,直至无明灭尽,到了彼岸,再不需要修行,法理也要空尽。
这样法与非法的关系就很清楚了,二者是药与病的关系,是对治与被对治的关系。法是用来对治非法的,非法对治没有了,法也要舍弃,这样心就空了,清净了,常乐我净了。既然法是用来对治无明的,它就是修行的一种工具和方法,而修行的对象是无明烦恼,而不是法本身。法是理,无明烦恼是事,事体现在身口意行上,身口意行也是事,分为善、恶和不善不恶三种,恶灭心就变为纯善和清净。那么用理破事,圆融事,圆满种种事行事相,就是修行最初和最后的标的和宗旨。
到最后心中的法肯定是要消除的,事行是否也消除呢?无明烦恼的事行一定要消除,消除了无明烦恼以后,身口意行就会变得彻底清净,没有染污,这样就圆满了种种事行,成就了无上佛道。但诸佛成道是不入无余涅槃的,在无住处涅槃中,圆满清净的事行就要常常现起。因为诸佛因地发愿要广度无量众生,成佛以后就要圆满地实现因地所发的种种清净大愿,所以事行不能断,也不能灭,直至众生度尽。
这样就清楚了,有智慧能理事圆融,能圆满种种事行,才是真修行,能用以自豪和标示于人的应该是无无明的清净的身口意行,而不是学了什么法和学了多少法,因此方法和用具不必展示于人,结果很重要,将结果示人,才能激励人、教导人、引导人,走上破除无明的成佛之道。就像身体健康的人,只向人展示健康的身体就行了,没必要到处宣传自己有治癌药,有治白血病的药,无病才是令人自豪的。用法对治了非法,起到了其应有的作用,消除了无明,去掉了贪嗔痴烦恼,灭除了我法二执,这才是根本。如果不起作用,念佛也是非法,如果能起到作用,外道非法也是法。
现在有一部分人理论是理论,事是事,二者没有关系,那修行到底是在修什么?很多人都以为学佛就是学理论知识,多懂一些佛法,而懂佛法是为了什么却不知道,修行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不知道。如果学佛只是为了掌握理论知识的话,即使学富五车,变成了佛学博士,也仍然是无明众生,不能解脱一丝毫。理论知识并不能让众生成佛,执理废事,反倒变成了法执,被法所缚更增生死,这样的学法就是愚痴行,不算作修行。理论是为事服务的,事圆满了,理论就没有用了,应该舍弃了。哪有智慧人成天抱着理论而不顾事,本末倒置呢?
人是在事上解脱,不是在理论上解脱的。有些人真是颠倒,高捧着理论,却大造恶业,以为理论在手,目的达成,事行不管。而实际上,有用的是事,需要圆满的是事,事圆满了才是佛。为了把事圆融做好,才去学理论,用理论指导事行,改变事行,圆满事行。若不为此,埋首三藏十二部中,孜孜以求,所为何事?为学而学,岂不是无用功?那些学了一些法就傲视群生的人,是多么地愚痴颠倒啊!所学不能减轻贪嗔痴,反而增加了无明,莫不如不学,学来学去也只是个祸害,让众生误会佛法误会佛教,就是在造大恶业。总结起来说,不能圆融事行的学法,再精进也不算作修行。
二十六、什么是邪精进?
邪精进与正精进相反,所努力的方向不正确,而方向不正确,则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正精进努力的方向是证得无我,证得空,越来越无我,越来越空,直至彻底究竟,围绕着这个目标修行戒定慧三无漏学。而邪精进的人心中我盛,着有不空,无论修什么都是为了那个所谓的我的世俗利益,着于世俗的有,对于名闻利养心有希冀和追求,与道背道而驰。这样的话,尽管日夜不息地打坐念经念佛,学法甚至弘法,都以自我为中心,以自身利益为中心,只要自己得利,与自己有关的人得利,别人好不好无所谓,甚至还要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样的修行,越精进离无我之道越远,离空越远,离法界实相越远,最后还容易修成魔。
没有清净大愿正愿的精进,虽然不算邪精进,但也不是正精进,一切修行愿为先导,无愿不成事,有愿事半功倍。愿如加速器,愿如深坑中的梯阶,愿如泥中的牵引绳,愿能摆脱业力的纠缠,直达涅槃彼岸。小愿为自身,大愿为众生,邪愿为假有,正愿为真空,为清净。大愿和正愿发不出来,修行尚浅,一旦善根福德积累得深厚了,自然愿起,有愿皆成。
二十七、劝修
一到过年,农村就要杀猪宰羊了,最后一顿给猪喂食的时候,猪吃得还那么欢快,丝毫不觉得这是有生之年最后一餐,吃了一辈子无所事事,养出肥膘却丧失了性命,越愚痴的畜生,越没觉悟。人也如是,人类的一切灾难都摆在眼前,明晃晃的,丝毫没有遮掩,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人人跑,什么也靠不住,在灾难四起之时,却还有心游山玩水,看山看水又看雪,能玩则玩能乐则乐,犹如猪在享受最后一顿晚餐。人与猪的区别在哪里呀?
不要觉得一辈子很长,那是错觉,在天人看来只几分钟几天时间而已。不要觉得自己还年轻,黄泉路上无老少,白发人送黑发人常常在发生。不要觉得自己没事,遇上大灾大难的有不少都是很自信的人,都是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才留下悔恨的眼泪,却为时已晚。
遇到佛法了,还不觉悟,还不想努力修行,改变生死悲苦的命运,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药可救?我说谁,谁应该知道,如果还不知道,简直是蠢笨如猪了,知道还不改,还有什么好话可说呢?
二十六、实修比单纯的学理论更加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理论爆炸,学习知识变得很容易,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了,难就在难在实修这块。一是没有多少实修事例经验可借鉴,二是没有实修实证过的人予以指导,三是必须突破重重阻碍,亲力亲为,没有人能代替,四是众生根基普遍都不太好,业障这关难过,无法下手把修行落到实处。
我们这里都以实修为主,不以前期的理论知识为主,不耍嘴皮子功夫,不去四处辩论争胜。一旦进入了实修阶段,有了实修的基础和窍门,即使今世没有证得什么,也不容易下三恶道,后世再接触佛法,就会自动进入实修状态,修行就会很快。望大家珍惜这个机缘,莫再攀缘世俗无益之事,更不要追求世俗里的享乐,世间里没有什么可乐的。希望大家都长点心,在认知里多提升点智慧含量。
二十七、修行是让境界空还是让自己空?
境界都包括什么法?境界就是尘,尘是一切与我的识心相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包括人事物理一切法,包括自他五阴身,根尘相触生识,有识就有分别,就会起心动念。那么修行是空境界还是空我?是我先空,我空了境界就空了,不是境界空了我就空了。
境界若无,我就无,境界若有,我就有。这叫什么修行?若这样也叫作修行,那么外道修出四禅八定空了境界相,却只留我,他们是否断我见了?谁比还外道空?修境界者,原来是随境界转者,随境界转的就是凡夫。我空了,还有尘吗?尘随着就空了。你若不空,一切境界起,你若心空,一切境界化为无。
二十八、不过如此
移山填海,伟大工程,挥沙运石,众志成城;
高楼大厦,宏伟壮观,安居乐业,人生荣华。
天上看之,如蚁造穴,群蚁合力,搬沙运土;
穴成群居,安蛋孵卵,天灾毁之,移穴再造。
你之伟大,我也不差,历劫如此,循环往复;
碌碌一生,终归寂灭,回首一望,无尽苍穹。
众情执之,浑然不觉,迷之争之,不过尘沙;
身生身灭,尘幻埃亡,唯一不化,不如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