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楞嚴經奥義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13:54:38 閲讀: 544

第五章  第五卷二十五聖所悟圓通法門

一、原文:世尊普告衆中。諸大菩薩。及諸漏盡。大阿羅漢。汝等菩薩。及阿羅漢。生我法中。得成無學。吾今問汝。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爲圓通。從何方便。入三摩地。

憍陳那五比丘。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在鹿苑。及於雞園。觀見如來。最初成道。於佛音聲。悟明四諦。佛問比丘。我初稱解。如來印我。名阿若多。妙音密圓。我於音聲。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証。音聲爲上。

釋:世尊對諸大菩薩及阿羅漢們說:你們諸大菩薩和阿羅漢,在我佛法中出生,修成了四果無學,我現在問你們,你們每個人在最初發心修學想証悟十八界的時候,是以哪個界爲圓通法門,用什麽方法修行,証入了三摩地?

憍陳如五比丘馬上從座位上站起來,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們在鹿野苑及雞園,親眼看見如來您最初成道,爲我們講四聖諦苦空無常無我,我們在佛的音聲上証悟了四聖諦。佛問我們五個比丘對四聖諦理的修証情況時,我們說剛剛証解了四聖諦,於是如來就印証了我們是阿若多,於佛的微妙法音悟明秘密圓通。我們從音聲這個聲塵上,証得了阿羅漢果。佛問圓通法門,就像我們所証得的那樣,在音聲上証悟是最殊勝的。

憍陳如五比丘是從十八界中的聲塵界上悟得圓通的,其他二十四聖分別從各個塵界上悟得圓通。憍陳如五比丘,從佛剛開始出家去雪山修道時,就跟隨著佛陀一起修道。那時候佛陀是跟隨外道修四禪八定,所以憍陳如也一直跟隨佛陀修習四禪八定,沒有其它修行方法。當佛陀証得四禪八定以後,也沒有獲得解脫的大智慧,也沒有成佛,世尊就知道,只一味的修習禪定不能得解脫,這不是解脫成佛的修行方法,於是就捨棄了一味修定的方法。

那時候佛陀一日只吃一麻一麥,餓得皮包骨,佛陀就意識到單純的苦行也不能得道,於是捨棄苦行,到泥連河邊沐浴。出浴後就接受了牧羊女供養的羊嬭,喝完羊嬭以後,世尊就到菩提樹下重新參究佛法。憍陳如五比丘一看佛陀不修禪定,也不修苦行了,就認爲佛陀退道了。於是五比丘離開佛陀,到另一處單獨修行。

直到佛陀成道以後,找到五比丘,教導他們四聖諦理,他們馬上就証得了阿羅漢果。五比丘爲什麽証果這麽快呢?因爲他們跟隨佛陀修習四禪八定,有甚深的四禪八定禪定基礎,禪定非常好,戒律也守持的非常好,心細,思惟深透,一聽佛陀講法,瞬間就能在禪定中觀行出無我真諦,就証果了。所以說只有在戒定慧具足時,才能証果。

如果他們沒有禪定基礎,聞法之後,既要修習禪定,又要理解思惟佛法,然後才能在禪定中思惟觀行,指不定什麽時候能証果,直到禪定具足,思惟觀行才敏捷而深透。所以佛法的成就離不開戒,離不開甚深禪定,也離不開觀行智慧。佛陀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也離不開最初跟外道所修習的四禪八定,沒有四禪八定的基礎,佛陀不可能悟道成佛。

所以說苦行雖然不是道,但是離開苦行也沒有道,適當的苦行,能培養和保持道心,能培養和保持出離心,貪圖享受很難有出離心,很難有道。外道的四禪八定雖然不能解脫生死,但是離開四禪八定也同樣不能解脫生死,不能成就佛道。

二、原文:優波尼沙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亦觀佛。最初成道。觀不淨相。生大厭離。悟諸色性。以從不淨。白骨微塵。歸於虛空。空色二無。成無學道。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証。色因爲上。

釋:優波尼沙陀立即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之後,對佛說:我也觀察佛陀最初成道以後對比丘們講法,我選擇修白骨觀,觀色身的不淨,心裡生起了對色身很大的厭離心。悟到了一切色法的本性,都是從不淨的白骨色相化爲微塵,逐漸歸於虛空,悟到空和色都無,成就了四果無學位。如來給我印証爲尼沙坨(微細色)。觀行到最後,六塵的色相在心裡消盡以後,微妙的色相所含藏著甚深秘密,我從色相上証得阿羅漢。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觀察色身不淨最爲根本。

優波尼沙陀修白骨觀,觀色身的不淨,把色身觀成了白骨,又把白骨觀成了微細的色塵,最後微細的色塵消失,成爲了空無。這一切的觀行都是在甚深的禪定當中進行的,所觀行出來的白骨屬於定果色,他人不可見,只能自己在禪定中慧眼見,這個見不是肉眼見,否則他人也能見了。他在定中見到白骨以後,繼續觀行,把白骨觀行成最微細的微塵,接近於虛空的微粒,最後就化爲了無,心裡色和空都沒有了,全部都空了。這些境界都屬於定果色,是三昧境界,有定有慧,依此三昧境界,就能解脫出三界。

如果沒有禪定,就來觀行這些法,只能用意識想象一下,但永遠想象不出白骨和微塵,更不能把微塵化爲空,並且把空也空掉。所以定慧等持叫作實修,實修的結果才叫作實証。一切法的修証都是如此,沒有其它捷徑可走,禪定是躲不過去的。

優波尼沙陀把色相看成空,並不是看見微細色相變成了虛空,成了空無,而是他証得色身是空的,内心的認知改變了,思想觀念轉變了,大智慧境界出現了,出現了定慧具足的三昧境界。在証道的三昧裡有定有慧,在定境中出現了定果色,色法變成了空,空和色都消失,一片空無。但是出了定境以後,優波尼沙陀見色還是由四大種子組成的色,不會把色變成虛空,因爲色與空是對立的,色不能析成虛空,虛空不能合成色,再微細的色塵也不能變成虛空,成爲空無。

三、原文:香嚴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聞如來。教我諦觀。諸有爲相。我時辭佛。宴晦清齋。見諸比丘。燒沉水香。香氣寂然。來入鼻中。我觀此氣。非木非空。非菸非火。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由是意銷。發明無漏。如來印我。得香嚴號。塵氣倏滅。妙香密圓。我從香嚴。得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証。香嚴爲上。

釋:香嚴童子這時候就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之後對佛說:我聽見如來教我仔細觀察一切諸有爲相,我離開佛以後就開始一個人在寂靜處觀行思惟。有一天看見幾個比丘們在燒沉水香,香氣不知不覺的飄過來進入我的鼻子當中。我就觀察這個香氣,心裡思惟這個香氣不是從香木中來,也不是從虛空中來,不是從菸中來,也不是從火中來,香氣消失了以後也不附著在任何物上,沒有任何去處,香氣來的時候,也找不到一個來處。

想著想著,我的心念都沒有了,所有的意想都消失了,就証得了四果無學,漏盡成阿羅漢。如來印証我得了香嚴的稱號。從此以後,世間的塵氣在我的境界中就不存在了,微妙的香氣微密圓妙,我從香嚴上証得了阿羅漢。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以香嚴最爲上首。

香嚴童子在觀察香氣的時候,定力非常深細,思惟很靈敏細致,觀察入微,以至於發起了三昧。香嚴童子思惟:沉水香氣是從什麽地方過來的呢?如果是從香木上過來的,那麽香木所在之處應該都有這樣的香氣,可是香木不點燃的時候就沒有這樣的香氣;如果香氣是從虛空來的,那麽虛空常在,香氣應該常存才對,可是卻不是這樣;如果香氣是從菸中過來的,可是普通木材的菸中卻沒有這樣的香氣;如果香氣是從火中來的,可是其它的火中卻沒有這樣的香氣。最後確定香氣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香氣是空的,於是心就空了,所有的煩惱都脫落盡淨,証得了阿羅漢果。

証得阿羅漢果最低要具足有初禪定,最高要有四禪八定,有這樣深的禪定,心思是非常細密的,觀行都是現量觀行,沒有情思意解,沒有想象和揣測。意識的思惟作用非常少,意根的思量用得非常多,所以解靠意識,証一定是依靠意根。意識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解,意根不僅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所以是証;意識的解粗而略,無法細致入微,意根的証細致入微,深入表裡,知其來龍去脈。所有的三昧智慧境界都是意根與意識同証,定慧具足。

四、原文:葯王葯上。二法王子。並在會中。五百梵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無始劫。爲世良毉。口中嘗此。娑婆世界。草木金石。名數凡有十萬八千。如是悉知。苦醋鹹淡。甘辛等味。並諸和合。俱生變異。是冷是熱。有毒無毒。悉能遍知。承事如來。了知味性。非空非有。非即身心。非離身心。分別味因。從是開悟。矇佛如來。印我崑季。葯王葯上。二菩薩名。今於會中。爲法王子。因味覺明。位登菩薩。佛問圓通。如我所証。味因爲上。

釋:葯王和葯上兩位法王子以及在會中的五百梵天衆,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們兄弟兩人從無始劫以來,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做良毉,我們口中品嘗這個娑婆世界的葯草葯材和金石之類的東西,數起來有無量之多。所以我們能夠知道這些葯材的苦味、酸味、鹹味、淡味、甜味和辣味,以及這些味塵和合在一起的混合變異味。這些葯材是涼性的還是熱性的,有毒還是無毒的,我們全部都能知道。

自從奉事供養如來以後,逐漸了知這些味性既不是空也不是有,既不是屬於身心上的,也不離身心而有。我們參究味塵出生的因,所以就開悟了,承矇如來印証我們兄弟二人,並且取名爲爲葯王菩薩和葯上菩薩。在此大會中,我們是作爲法王子來參與法會的,因爲辨別味塵的起因而覺悟諸法,悟明諸法的真實相,登上了菩薩之位。佛問我們修學的圓通法門,就像我們所証得的那樣,是以辨析味塵出生的因,爲第一圓通法門。

葯王葯上二菩薩是從六塵中的味塵入道,修到了法王子的階位,成爲離佛最近的等妙覺菩薩。在長期接觸品嘗葯材味道的過程中,起了疑情,想探究味塵的由來,探究來探究去,找不到味塵的來處和去處,於是証得了味塵是因緣和合所出生的法,非空非有,空非真空,有非實有,是如來藏依緣幻化的産物。於是般若大智慧出生,被佛印証和授記,成爲法王子,即將成佛,繼承佛位。一切萬法,如果在甚深的禪定中去探明起因,因緣時節成熟的時候,都會証得小乘的空和大乘的空,明了其中空有不二,非一非異的微妙關係,從此再也不被諸法所迷惑。

五、原文:跋陀婆羅。並其同伴。十六開士。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於浴僧時。隨例入室。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今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佛問圓通。如我所証。觸因爲上。

釋:跋陀婆羅與他的同伴十六名菩薩大士,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們是在威音王佛那時候聞到佛法出家修行的,在一次僧人們洗浴的時候,我也隨著按照次第進入浴室。在洗浴的時候,忽然間就悟到了水的因緣,它既不能清洗塵灰,也不能清洗身體,在洗浴的中間並沒有什麽事發生,水是水,塵是塵,身體是身體,互不相觸、互不妨礙,沒有相生相克之事。於是証得一切法空,並沒有什麽法能夠得到和擁有。

我把一切法都看空已經成了習慣,生生世世不能忘記,遇到任何法心裡都是空,一直到今世跟隨佛陀出家修道,証得了四果無學的果位。佛給我取名叫作跋陀婆羅,因爲洗浴時的妙觸,而心地開明,坐到佛子的寶座。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那樣,以觸塵作爲最上的圓通法門。

爲什麽水不能洗塵也不能洗身體呢?因爲諸法無自性,無情物的色法更是無自性,因此水並沒有洗塵洗體的功能作用,塵被清洗下來,並不是水的功德,身體變得清潔了,並不是水的功德。水與塵了不相觸,水與身體了不相觸,同理,身體與塵也了不相觸。既然色法之間本沒有交界,那就不能互相改變什麽。可是結果呢?塵確實是被洗下來了,身體確實被洗干淨了。這也確實是神奇的事,所以跋陀婆羅証得了諸法本性,就把這神奇事叫作妙觸,並且把這妙觸的証量宣明了出來,讓衆人知,以啓發衆人都能証此妙觸。

但是要想証得這個妙觸,要有甚深的禪定,離開禪定就沒有任何証量,情思意解出來的沒有實際功德受用,說食不飽。禪定深的時候,疑情才能深,能隨時隨地在疑情中,遇到相應的緣,歛念深思,就能悟道。之後,知其然,也會知其所以然,三昧現前,大智慧生起,甚至大神通顯現,實証者皆如此。

六、原文: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於往劫。於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聞法修學。佛滅度後。供養捨利。燃燈續明。以紫光金。塗佛形像。自爾已來。世世生生。身常圓滿。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者。即我眷屬。同時發心。

我觀世間。六塵變壞。惟以空寂。修於滅盡。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我以空法。成阿羅漢。世尊說我。頭陀爲最。妙法開明。銷滅諸漏。佛問圓通。如我所証。法因爲上。

釋:大迦葉和紫光金比丘尼等人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過去某個劫,出生在這個世界中,遇到一尊佛出世,名叫日月燈如來,我與此尊佛親近,聽聞佛法跟隨佛修學佛法。日月燈佛滅度以後,我就供養佛的捨利,並且爲佛燃燒長明燈,延續佛前的光明,又用紫光色的金子塗畫佛像。從那時候以來,我生生世世色身常常布滿紫金光色,這位紫光金比丘尼就是我那時候的眷屬,跟我同時發心供佛修道。

我常常觀察世間,六塵境界是無常不可靠的,總是在不斷的變壞,所以我對一切境界心常空寂,漸漸的修出了滅盡定。在滅盡定中身心不動,經過百千劫猶如一彈指的時間。我因爲能空掉一切法,成爲了阿羅漢,世尊說我是頭陀第一。我以微妙的開啓我智慧的光明,消滅一切煩惱漏。佛問我修行的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那樣,空法爲最上第一。

大迦葉阿羅漢有三個特征:一,由於用紫金塗佛像,生生世世全身都是紫金光色;二,生生世世行頭陀行,少欲知足;三,心常空寂入滅盡定中。大迦葉在深定中觀察六塵的無常生滅,所以心是空寂的,對於世間沒有任何希求和乞求,滅去執取心,才能入滅盡定中,不但意識不知一切法,意根對一切法也是無受無知,能隨時隨地入無餘涅槃而不入。現在還在雞足山入定,等待五億多年以後彌勒佛下生,把釋迦佛的金縷袈裟轉交給彌勒佛。

心空是最有力量的,能降伏一切法,不被一切法所降伏。爲什麽心能空掉一切法?因爲一切法本身是空的,所以心根本求取不到任何法,這樣就不得不空。既然心都空了,還有什麽法能係縛得了空了的心呢?還有什麽法能征服得了空了的心呢?誰都奈何不了心空的人,一切法在心空的人面前都失去了威力,無所能爲,而心空的人能爲一切法,成就一切事業。

七、原文:阿那律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樂睡眠。如來訶我。爲畜生類。我聞佛訶。啼泣自責。七日不眠。失其雙目。世尊示我。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我不因眼。觀見十方。精真洞然。如觀掌果。如來印我。成阿羅漢。佛問圓通。如我所証。鏇見循元。斯爲第一。

釋:阿那律陀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之後,對佛說:我剛出家的時候,總是喜歡睡眠,如來就呵責我,說我像畜生似的貪睡。我聽到佛的呵責,懺愧自責,七天不睡覺,熬壞了雙眼,世尊您就教我修行樂見照明金剛三昧。金剛三昧修出來以後,我不用肉眼就能看見十方世界的景象,非常精細真實,洞徹無礙,就像觀察自己手中的庵摩羅果一樣,如來印証我成爲了阿羅漢。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那樣,由原來眼睛向外看物,反過來向内看,觀察能見色的根源,証得了色空我空,成爲四果無學,這是我所修証的第一法門。

阿那律陀修這個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每天用心眼反觀能見色到底是什麽,是如何見的色,禪定越來越深,觀行智慧越來越深,最後找到了根源,三昧出現,天眼通隨即現前,成爲四果。修行時戒定慧完全具足,非常精進,金剛三昧必然現前。這就是實修的樣板,不是像有些人那樣精進學一些知識就滿足,以爲到家了,慢心熾盛卻一無所是。靠意識積累的知識,猶如空中樓閣,死後什麽也沒有,意根一貧如洗的與如來藏一起去到後世,能有什麽?

八、原文:周利槃特迦。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佛湣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証。返息循空。斯爲第一。

釋:周利槃特迦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對經文和偈頌不能很好的誦持,記憶力不好,最開始遇見佛時,聽見佛講法,我就跟隨著佛出家修道了。我想背誦一句偈子,在一百天當中,背得了前邊的内容,就忘記了後邊的内容,背得了後邊的内容,就忘記了前邊的内容。佛憐憫我的愚癡,教我安居在一處,專門調出息和入息。

我就開始觀呼吸,越觀呼吸,呼吸越微細,以至於漸漸呼吸斷盡,進入四禪定。出定後再觀察呼吸的生住異滅,以及一切身行刹那的生滅,一切行蘊的刹那生滅,心就豁然開明,証得了諸行的空和五蘊的空,心對五蘊世間再也沒有滯礙了,於是煩惱斷盡,成爲四果大阿羅漢。住在佛座下,被佛印証爲無學位。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反觀自己的呼吸漸漸深入,頓入空無,証得諸行都是空,這是我修証的第一圓通法門。

周利槃特迦對於法理比較愚鈍,沒有憶持力,佛知他的根性,教他觀呼吸方法,証果方法不是從理論入手,而是在實際的身行上入手,觀呼吸心逐漸止在呼吸上,禪定越來越深,心越來越細,呼吸也越來越細,細到一定程度就斷了,於是周利槃特迦就觀到了呼吸的生住異滅的現象,再逐漸觀行到五蘊身運行的生住異滅的現象,就証得了五蘊諸行法的空,証得了阿羅漢果。

所以實修是要身體力行,一定要心止一處才能起觀行的智慧,定慧等持,才能証得三昧,得法眼淨,超越生死得解脫。觀行力不足的人,應該多修習禪定;修行不得力的人,仔細尋找原因,適當的調整自己修行的方向和方法,一門深入的修行,才能有所成就。真修行根本不是耍聰明能成辦的,必須腳踏實地,步步有腳印,不下決心修出禪定,一切都是空中樓閣。

九、原文:憍梵鉢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有口業。於過去劫。輕弄沙門。世世生生。有牛齝病。如來示我。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得滅心。入三摩地。觀味之知。非體非物。應念得超。世間諸漏。内脫身心。外遺世界。遠離三有。如鳥出籠。離垢銷塵。法眼清淨。成阿羅漢。如來親印。登無學道。佛問圓通。如我所証。還味鏇知。斯爲第一。

釋:憍梵波提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回答佛說:我從前造過惡口業行,在過去一個時劫裡譏笑過一個出家人,說他吃飯像牛嚼草似的,從此就受了五百世牛的果報,以後生生世世吃飯就像牛嚼草一樣。後來遇見佛的時候,佛教給我一個修行方法,叫作一味清淨心地法門,我按照佛的教示修行,就滅了心行,看一切法都是空,不起心念。

於是入到三摩地中,觀察對味塵的知性,既沒有自體也不是什麽物,是空的,這個念頭一起就超越了世間的所有煩惱,心得清淨了,在五隂身内身心都得脫落,沒有了身心世界,對五隂身外的世界也得心空,沒有了世界。這樣内心就遠離了三界的有法,就像鳥出離了牢籠,煩惱污垢都消除了,一切塵境都消失了,法眼清淨,成爲四果阿羅漢。如來親自印証我達到了無學位。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接觸到味塵,就觀察對味塵的知性,然後把知性觀空,我以這個法門爲第一圓通法門。

凡是証果之人,無不是在定中深細極深細的思惟觀行,証得五蘊空十八界空,從而身心俱空,破除四相。只不過空的程度不同,破除的相層次不同,証果的果位有所不同而已。根本沒有不持戒不修定不會觀行能証果的,証果的人三十七道品都滿足,沒有依靠意識的思惟推理分析而証果的,沒有証果以後仍然煩惱深重,到處造惡業如凡夫一般的。心空之人不見法,不見有什麽法值得去造惡業的,所以心還在著相不空之人就一定沒有斷我見,初果向也不是,何況初果。

憍梵波提過去造作的口業,譏笑出家人,感召到那麽大的惡業果報,現在很多人煩惱都深重,對出家人造作的惡業遠遠大於譏笑諷刺很多倍,後世的果報肯定要遠遠大於憍梵波提很多倍。這些無知的人該怎麽辦,自己考慮掂量清楚,但是很多人因爲無知是不會認真去考量掂量的,只有去受這些惡業果報了,所以三惡道衆生前僕後繼,永遠不會斷絕。

十、畢陵伽頗蹉尊者修行經驗

原文:我初發心,從佛入道,數聞如來。說諸世間。不可樂事。乞食城中,心思法門,不覺路中。毒刺傷足,舉身疼痛。我念有知,知此深痛;雖覺覺痛,覺清淨心,無痛痛覺。我又思惟:如是一身寧有雙覺?攝念未久,身心忽空。三七日中,諸漏虛盡,成阿羅漢。得親印記,發明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証,純覺遺身,斯爲第一。

釋:我剛開始發心出家的時候,跟隨著佛入道修行,經常聽佛講一些世間不可樂著的事情。有一次在城市中乞食,心裡思考著修行的法門,走在路途上,不小心被毒刺刺傷了腳,全身都覺得疼痛。我的心念當時就有一個知,知道這種深深的疼痛。意識雖然知道自己(身識)很痛,可是也知道自性清淨心並不痛,祂沒有痛覺。

我又思惟到:我一個身體難道有兩個覺知嗎?這樣疑情生起,攝持住了心念不往外馳散,不久,身心突然都空了。以後在二十一天當中,所有的煩惱都空盡斷盡了,成爲四果阿羅漢。後來得到佛陀親自印証,修到了無學位。現在佛問我能夠通達佛法的修行方法,像我所修証的那樣,内心裡只有覺觀,思惟一個法義,忘記了色身的存在,這樣住在禪定中,智慧出生,証得了無我,得阿羅漢果。

感覺身體疼痛的知以身識爲主,身識知疼痛的觸塵。還有一個知,是意識的知,意識一方面知身識的知,知道身識現在深深的疼痛著;一方面知疼痛的細相,主要是心痛不舒服的痛覺苦惱,再知意識自己的心痛,就是意識的証自証分,是反觀自己的知。因爲尊者一心在修行上,雖然身體很痛,但是他的心念卻是清淨的,在痛中思惟一個不痛的,疑情生起,於是就住在深深的疑情中,禪定就出現了。在禪定中他經過深細的思惟參究,既然一身中沒有兩個知覺,那麽身體上的知覺就是不痛的真心如來藏的,不是意識和身識的,意識身識以及五隂身都是空的,於是証得了五隂無我。

之後由於他的專注力覺知力,初禪生起,在二十一天裡次第斷除了煩惱,成爲無漏的大阿羅漢。這就是証果和明心的修行過程,實修實証的過程。戒定慧三學具足,尊者的戒行肯定是圓滿的,禪定生起,最後解脫智慧才能出生,得証解脫。

他的修行經驗介紹裡,沒有一絲理解的成分,都是實際修行的體悟。不像現在的某些人,全靠意識心對接觸的法義的理解,把理解的東西當作証悟。連解悟的邊都不沾,就認爲自己証悟了。這樣所謂的証悟,悟後的見解,仍然是理解出來的,沒有一絲毫是自己現前觀察體悟出來的。

如今世間人的根器,與過去時代的修行人根器已經相差十萬八千裡了,沒有一點點禪定功夫,卻大談理論,好像都是自己証得的。糾正了多少年,還是原來的老樣子,這都是我執的表現。

十一、原文:須菩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得無礙。自憶受生。如恒河沙。初在母胎。即知空寂。如是乃至。十方成空。亦令衆生。証得空性。矇如來發。性覺真空。空性圓明。得阿羅漢。頓入如來。寶明空海。同佛知見。印成無學。解脫性空。我爲無上。佛問圓通。如我所証。諸相入非。非所非盡。鏇法歸無。斯爲第一。

釋:須菩提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無始劫以來,心都一直無礙地通達一切法,自己回憶無始劫以來投生的次數像恒河裡的沙子一樣多。這次投胎最初在母胎裡時,就知道世間是空寂的,如是乃至於也知道十方世界都是空寂的,無一法存在,我也輾轉教導衆生証得諸法空性。

承矇如來的教導和加持,我悟得了自性覺體的真空,悟得這種空性越來越圓明時,於是就成爲了大阿羅漢,頓時就悟入了如來寶明空海之中,與佛的知見相一致,被佛印証爲四果無學位。在心地的解脫功德上,和心性所達到的空的程度上,我在佛弟子中第一。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那樣,一切的有相都化爲了非有而空掉,並且能化空的心和所化空的法都消盡、都空掉,原來的有法現在反過來都沒有了、都空了,我是以這個法門爲第一圓通法門。

須菩提無始劫以來心得無礙,心地沒有任何遮障,具足了六神通,包括宿命通,所以在母胎裡,就知道一切法都無,是空的。當然這個知一定是意根知,無始劫以前意根就証得空,所以不管在什麽情況下,什麽身份,須菩提都知道空。那麽在母胎裡意識出生之後,由於沒有遮障,意識也知道萬法空,意根先知,意識後知,這樣才是真知究竟圓滿的知。

須菩提所悟得的空,大小乘都包括了,所以須菩提既証得了四果阿羅漢,又頓悟如來寶明空海,與佛知見同。從這裡看出須菩提至少是八地菩薩,已經証悟了兩個無量劫還多。其實據佛經記載,須菩提是佛再來者,佛的十大弟子都是佛身示現阿羅漢相,與佛陀共同度化娑婆世界衆生。

十二、原文:捨利弗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心見清淨。如是受生。如恒河沙。世出世間。種種變化。一見則通。獲無障礙。我於路中。逢迦葉波兄弟相逐。宣說因緣。悟心無際。從佛出家。見覺明圓。得大無畏。成阿羅漢。爲佛長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問圓通。如我所証。心見發光。光極知見。斯爲第一。

釋:捨利弗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無始劫以來,無論見到什麽法,知見都是清淨的,沒有染污。像這樣帶著清淨的見地受生有恒河沙數那麽多次,世間和出世間所發生的種種變化,我一見到,就知其因緣,通達其根源沒有任何障礙。今世我在還沒有出家時,有一天走在路上,遇見了迦葉波三兄弟在一起談論佛說的因緣法,我一聽就悟到了心是無邊無際的。於是我就隨同世尊出家,我的見地越來越圓滿明妙,對一切法都無所畏懼,成爲了四果阿羅漢。

我作爲佛的長子,隨從佛的教導而出生,從佛的法中化生出來。佛問我圓通法門,就像我所証得的,心的見地發出大智慧光,大智慧光引導著我的見地越來越圓明。這就是我的第一圓通法門。

捨利弗被稱爲佛弟子中智慧第一,處處都能顯示出捨利弗的大智慧,其見地純正圓明,通達沒有障礙,見法即知底源,不落到世俗相中,不沾染世俗知見。帶著這樣的清淨大智慧受生已經無量劫了,那說明捨利弗的証量遠遠超過了八地菩薩,據佛經中記載,捨利弗等佛的大弟子都是古佛再來,配合釋迦佛弘化娑婆世界有緣衆生,共唱一台大戯。

十三、原文: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爲法王子。十方如來。教其弟子。菩薩根者。修普賢行。從我立名。世尊。我用心聞。分別衆生。所有知見。若於他方。恒沙界外。有一衆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於爾時。乘六牙象。分身百千。皆至其處。縱彼障深。未合見我。我與其人。暗中摩頂。擁護安慰。令其成就。佛問圓通。我說本因。心聞發明。分別自在。斯爲第一。

釋:普賢菩薩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已經曾經爲恒河沙數的如來作過法王子,十方如來都教導自己具有菩薩根性的弟子修行普賢行,這個普賢行是從我開始立名的。世尊,我能用心聽,來分別衆生都有哪些知見。如果在其它佛國土恒河沙那麽遠的界外,有一個衆生心中生起了想要修學普賢行,我當時就乘著六牙象,化現出百千萬個分身,都到那個人所在之處。

縱使那個人業障很重,怎麽也看不見我,我也要在暗中爲他摸頂,以此來安慰他保護他,讓他所修的普賢行得以成就。現在佛問我修行的圓通法門是什麽,我就來說說我能修出圓通的根本原因,就是用心來聞,明了衆生内心的想法願望,能夠自在的分別衆生的心念,這就是我修行的第一圓通法門。

十四、原文: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提。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耑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菸。身心内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菸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爲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世尊記我。當得菩提。佛問圓通。我以銷息。息久發明。明圓滅漏。斯爲第一。

釋:孫陀羅難陀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回答佛說:我剛出家時,跟隨佛陀入道,雖然戒律守持的很好,但是禪定不太具足,心常常有散亂的現象,所以沒有斷除煩惱,沒有達到無漏。世尊教我和俱絺羅觀行鼻頭出入息時散發出來的白氣,我最初開始在定中仔細的觀行,經過二十一天,就看見鼻子中吸入呼出的氣息像菸霧一樣,對於身心心裡都明明了了,能圓滿洞察大千世界到處都是空虛的清淨的,猶如琉璃一樣清澈透明。

這時鼻間的氣息變成了白色,心量打開了,智慧湧現,煩惱斷盡。所有的出息和入息都化作了光明,照耀十方世界。我就這樣証得了阿羅漢果,世尊授記我將來會成就佛道。佛問我圓通法門,我觀呼吸,觀察深細時把氣息熄滅了,氣息斷滅久了以後,内心的智慧就出生了,認清了鼻耑的氣息以及五蘊十八界都是空的、虛幻的,智慧圓滿了煩惱就斷盡,我以此方法爲第一圓通法門。

孫陀羅難陀在最初觀氣息時,已經証得了初果或者二果,但是禪定並不是很好,心有散亂,沒有初禪定,就不能証得三果。觀鼻耑氣息以後,禪定越來越深,定力出現,觀察深細入微,就觀察到了鼻耑的氣息像菸霧一樣。定力不足就不能發現這個現象,平時看不見的空氣和氣息,這時就看見了,是非常微細的如菸霧一般,說明氣息也是物質色法,由各種四大微粒組成,只是太微細,沒有甚深禪定的人心粗不能見到。能見得到微細的法,就是大智慧,因爲開啓了大智慧,就在内觀透了身心,在外洞明了世界,知道了世界身心的虛幻不實。神通出現,煩惱斷盡,成爲四果大阿羅漢。

十五、原文: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曠劫來。辯才無礙。宣說苦空。深達實相。如是乃至。恒沙如來。秘密法門。我於衆中。微妙開示。得無所畏。世尊知我。有大辯才。以音聲輪。教我發揚。我於佛前。助佛轉輪。因獅子吼。成阿羅漢。世尊印我。說法無上。佛問圓通。我以法音。降伏魔怨。銷滅諸漏。斯爲第一。

釋: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之後,對佛說:我無始劫以來智慧超群,辯才無礙,爲衆生宣說五蘊世間的苦空無常無我四聖諦,能深深的了達諸法的真實相。因爲有這樣的大辯才,就連像恒河沙一樣多的如來秘密法門,我都能在大衆中非常微妙的開示出來,於這樣甚深的法無所畏懼。世尊知道我有大辯才,示教我充分發揚我的無礙辯才,用音聲來說法教化衆生,這樣我在佛前就能夠幫助佛轉法輪度衆生。因爲我善能獅子吼,就得成了四果大阿羅漢,世尊印証我在佛弟子中說法第一,沒有超過於我的。現在佛問我修証的圓通法門,我是以我說法的聲音來降伏怨魔,消滅了一切煩惱。這就是我修証的第一圓通法門。

富樓那不僅智慧甚深,語言表達能力超強,因此無始劫以來一直幫助佛轉法輪。他斷除煩惱証得四果大阿羅漢,也能宣說如來秘密法門,因此其修証程度相當於八地以上菩薩的証量。佛的這些大弟子都是有來頭的,都是諸佛菩薩來倒駕慈航,故意示現聲聞衆,以助佛弘法。

這些大弟子都有大神通而不輕易示人,顯現與普通人差不多,甚至在飢荒時乞不到飲食,富樓那寧可吃牛糞,也不用神通變現飲食,佛也不允許目犍連他們用神足通飛到到北俱蘆洲去乞食。其實這些大阿羅漢們完全可以不吃飯,但爲了表法,示現與普通出家人相同,度化這些比丘,所以都不能用神通。這也是爲後世的出家衆著想,免得後世的出家衆沒有神通而被衆生譏笑,讓衆生們造惡業。

十六、原文:優波離。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親隨佛。逾城出家。親觀如來。六年勤苦。親見如來。降伏諸魔。制諸外道。解脫世間。貪欲諸漏。承佛教戒。如是乃至。三千威儀。八萬微細。性業遮業。悉皆清淨。身心寂滅。成阿羅漢。我是如來。衆中綱紀。親印我心。持戒修身。衆推無上。佛問圓通。我以執身。身得自在。次第執心。心得通達。然後身心。一切通利。斯爲第一。

釋:優波離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回答佛說:我親自跟隨佛陀,半夜裡翻越城牆去雪山出家修道。我親眼所見如來六年的辛苦修行,親眼見到如來降伏一切魔障,制伏了一切外道,解脫對世間種種貪欲的煩惱漏。我承矇佛陀的教戒,嚴守戒律,乃至於出家人應該具足的三千個威嚴的儀表,八萬個微細的梵行,心性上的惡業和過去生造作的惡業種的遮障,全部消除,心得清淨,身心得到了寂滅,成爲了阿羅漢。

我在如來比丘衆中持戒第一,是比丘戒律的楷模和表率,佛親自印証我身心清淨,在持戒修身方面,大衆推崇我爲第一。現在佛問我圓通法門,我是因爲首先約束身體,於是色身就得到了自在,無論如何都不犯一切比丘威儀戒律。約束身行之後,再次第約束心行,於是心就通達了五蘊世間,最後我的身心對於世間一切法就通達無礙了。我是以持戒修身修心爲第一圓通法門。

在佛陀在世的正法時期,持戒圓滿就能証果,直至成爲四果阿羅漢,在末法時期,由於衆生根器漏劣,以及生存環境的染污,只有持戒一法是不能証果了,必須戒定慧齊修,都圓滿了才能証果。如果不遵守戒律,就更不能証果了,心地渾濁不清淨,是無法出生禪定和智慧的。

十七、原文:大目犍連。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初於路乞食。逢遇優樓頻螺。伽耶那提。三迦葉波。宣說如來。因緣深義。我頓發心。得大通達。如來惠我。袈裟著身。須髮自落。心光發宣。如澄濁流。久成清瑩。斯爲第一。

釋:大目鍵連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第一次在路上乞食,遇見優樓頻螺、伽耶那提和三迦葉波三兄弟,他們一邊走一邊討論世尊講的因緣法的深義,我一聽馬上就悟道,通達了因緣法。是如來恩賜我四果大阿羅漢,我頓時就袈裟披身,須髮自落,内心大智慧光顯現了出來,就像洗刷污濁的水流一樣,久久施功,濁水才變得清淨了。這就是我成就的第一圓通法門。

大目犍連自我介紹的修行法門或者叫作體會,是最簡單的,爲什麽這麽簡單呢?因爲前世都修過了,意根都已經証過無數次了,今世的新意識在聽聞相關法要的當下,歛念須臾就証得了,不用再熏意根這麽麻煩。他的意根生來就與四果大阿羅漢相應,修爲極高,沒有煩惱,智慧深利,只差意識了。

初果人再來人間,由於意根在前世已經証過了,新的意識沒有証過,再証時,要比凡夫快,但是跟阿羅漢們比,還是很慢的。因爲意根証得無我的智慧還是很淺,無明還是很重,對意識的熏染就輕微,意識的無明就重。因此再接觸佛法,還需要修習一段時間才能再次証果,但比沒有証過果的人要快。事實証明,在修証的過程中,不僅意識的學習很重要,意根的薰修更是重要。後世時意根就能熏染和帶動意識,之後意識學習新法深法再熏染和帶動意根,二者互相熏染和帶動,道業進步就很快。

十八、原文:烏芻瑟摩。於如來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而白佛言。我常先憶。久遠劫前。性多貪欲。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說多婬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觀。百骸四肢。諸冷暖氣。神光内凝。化多婬心。成智慧火。從是諸佛。皆呼召我。名爲火頭。我以火光。三昧力故。成阿羅漢。心發大願。諸佛成道。我爲力士。親伏魔怨。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心暖觸。無礙流通。諸漏既銷。生大寶焰。登無上覺。斯爲第一。

釋:烏芻瑟摩,來到佛前,合掌頂禮佛之雙足,對佛說:我常常回憶自己在久遠劫以前,心性多爲貪婬。有一尊佛出世,名字叫作空王佛,告訴我說,多於婬欲的人所生之處常常有大猛火聚集,被欲火所燒燃。並且教導我每天在禪定中周遍諦觀身體百骸四肢中的氣息,是冷是暖全部都要觀到。在這觀行當中禪定生起,心神凝聚起來,不再外散,婬欲心滅除了,智慧心就出生了。我善於把婬欲心轉化爲智慧火,從此諸佛都稱乎我爲火頭。

我以証得的火光三昧力的緣故,成爲了大阿羅漢。於是我就發願:在諸佛成道的時候,我要作爲一名大力士,親自降伏魔怨,護持諸佛。現在佛問我圓通法門,我以深細的觀行身心上的暖觸,暖觸遍觸身心,一切煩惱漏盡,心生廣大智慧火焰,登上無上的覺悟之道。這就是我修行的第一圓通法門。

有禪定和三昧,爲什麽能降伏和斷除貪欲煩惱呢?因爲禪定能改變身心,讓身心有樂觸,這種樂觸非常清淨殊勝,超過於人間的婬欲之樂,尤其是初禪定和三禪定。人有更殊勝的禪定樂,自然是不再喜歡粗陋的婬欲樂了。獲得三昧以後,身心之樂更殊勝更清淨,婬欲心就變爲了智慧火。所以禪定能降伏煩惱,三昧能斷除煩惱,要想解脫,二者皆不可少。

十九、原文:持地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爲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梁。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

或有衆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我先爲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捨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飢荒。我爲負人。無問遠近。惟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陷溺。我有神力。爲其推輪。拔其苦惱。

釋:持地菩薩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憶在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的時候,我作爲一名比丘,常常在一切比較重要的道路關口,以及田地間比較危險狹隘的地方,有什麽溝壑坑坎等等妨礙車馬通過的不平之處,我都會默默的填平。在那些地方,或者建一座橋梁,或者是親自背上一些沙土整平道路,以方便車馬通過不受阻礙。像這樣勤苦的爲衆生做事,經過了無量尊佛出現在世上。

我在這麽長劫的時間裡,除了整治道路,還爲人負重。比如有的衆生在非常熱閙的地方,想要找人幫助背負重物,我就先來到他身邊,幫助他拿東西,到了他指定的地方,我放下東西就走開,不會收取他任何酧勞費用。毗捨浮佛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時候,世間多是飢荒的,我作爲一個替人負重的勞力,不管要求我背東西的那個人住處有多遠多近,我都是只收一文錢。或者是有車牛被陷在泥濘裡,我用很大的力氣,爲他推出車輪,拔除他的苦惱。

原文:時國大王。筵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毗捨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即心開。見身微塵。與造世界。所有微塵。等無差別。微塵自性。不相觸摩。乃至刀兵。亦無所觸。我於法性。悟無生忍。成阿羅漢。

回心今入。菩薩位中。聞諸如來。宣妙蓮花。佛知見地。我先証明。而爲上首。佛問圓通。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爲第一。

釋:當時國内的國王設立了齋飯來宴請毗捨浮佛,我就在那個時候,把佛應該要通過的道路整治平整,以等待毗捨浮佛的到來。毗捨如來撫摸我的頭頂告訴我說:你應當把你的心地修理平整,那麽世間裡的道路就會都平整了。我聽到這樣的話,當時心裡就開明了,明了心地與世間大地的關聯,色身與世界的關係。慧眼觀見色身上的微塵與造就世界的所有微塵都是相同的,沒有任何差別,微塵的自性是互不相觸,互不相碰的,乃至於刀兵也碰觸不到微塵。我就在微塵的法性上悟得了無生忍,成爲了阿羅漢。

我現在早已經從阿羅漢回心到大乘菩薩位中,聽聞諸佛宣演妙法蓮花,開示佛的知見,我最先証明,成爲衆中的上首。現在佛問我圓通法門,我是因爲仔細的觀察組成色身和世界的二種微塵同等無差別,根本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微塵。微塵相在我心中消滅以後,智慧圓明,成就了無上佛道,這就是我修行的第一圓通法門。

持地菩薩在遇見毗捨浮佛的時候,爲什麽聽到毗捨浮佛的一句話就能心地開明,成爲阿羅漢呢?這是因爲持地菩薩在無數劫中都發菩提心,廣泛的利益衆生,積累了大福德,降伏了我性,禪定也甚深,悟道的因緣已經完全具足了,所以在聽聞毗捨浮佛說平自己的心地,世界之地就會都平複了,他馬上反思,悟到了色身與器世間的微妙關係,証得了四果阿羅漢。所以修行的人應該盡量的多累積見道的福德資糧,只要具足了悟道的資糧,在因緣成熟的時候,就會悟道,沒有障礙。

二十、原文:月光童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爲水天。教諸菩薩。修習水觀。入三摩地。觀於身中。水性無奪。初從涕唾。如是窮盡。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鏇複。水性一同。見水身中。與世界外。浮幢王刹。諸香水海。等無差別。我於是時。初成此觀。但見其水。未得無身。

釋:月光童子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憶往昔恒河沙劫以前,有佛出世,叫作水天佛,教導諸大菩薩們修習水觀,我入到三摩地中觀察自己的色身之中,水性湛然,無得無失。最初從鼻涕唾液開始觀察,漸漸周遍全身内外絲毫不漏,一直觀察到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觀察到凡是在身中循環往複的水性都是相同的。我看見水大在身中,與世界外懸浮著的寶幢王刹裡的水界,和世界裡所有香水海裡的水界,全部都一樣,沒有任何差別。我在那時剛剛修成了這個觀行,只修到了能見到身中的大水的程度,還沒有修到空去色身的境界,還有身的覺知和掛礙。

原文:當爲比丘。室中安禪。我有弟子。窺窗觀室。惟見清水。遍在屋中。了無所見。童稚無知。取一瓦礫。投於水内。激水作聲。顧盼而去。我出定後。頓覺心痛。如捨利弗。遭違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羅漢道。久離病緣。雲何今日。忽生心痛。將無退失。

釋:我那時出家爲比丘,在禪室中坐禪。有個弟子就從窗戶外往室内觀看,他只能看見室中滿滿的清水,除此之外什麽也看不見。由於他還是一個孩子,對於禪修的境界還不懂,就取來一片瓦扔到室内的水中,發出擊水的聲音,左右看看沒看到人就走了。我從禪定當中出來以後,頓時就覺得心口疼痛,就像捨利弗當初碰到危害鬼一樣。我暗自思惟,我現在已經証得了阿羅漢的道果,業障已經消除了,離開得疾病的因緣已經很久了,爲什麽我現在忽然間就感覺到心痛呢?我這阿羅漢的果位不會有什麽退失吧?

原文:爾時童子。捷來我前。說如上事。我則告言。汝更見水。可即開門。入此水中。除去瓦礫。童子奉教。後入定時。還複見水。瓦礫宛然。開門除出。我後出定。身質如初。逢無量佛。如是至於。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方得亡身。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今於如來。得童真名。預菩薩會。佛問圓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無生忍。圓滿菩提。斯爲第一。

釋:這時童子快速的跑到我跟前,把剛才投瓦片的事情跟我說了,我告訴他說,等你下次再見到室内有大水的時候,就開門進屋,進入水裡把那個瓦片拿出去,童子答應了。我後來又進入禪定當中,童子又看見室内大水,那片瓦還在原來的地方,於是童子開門把瓦片拿了出去。我出定以後,感覺身體輕快了,與當初的覺受是一樣的。

後來又遇到了無量尊佛,一直到遇到山海自在通王如來,才把色身忘記,空掉了色身。証得了色身與十方世界的所有香水海的性質都與真空相合,與真空無二無別。現在在世尊您這裡得個童真的名字,參與在菩薩的法會中。佛問我圓通法門,我是因爲觀察水性一味的流通,沒有障礙,証得了無生忍,圓滿了菩提大道。這就是我修行的第一圓通法門。

二十一、琉璃光法王子介紹自己修行証悟的體驗

原文:琉璃光法王子。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恒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聲。開示菩薩。本覺妙明。觀此世界。及衆生身。皆是妄緣。風力所轉。我於爾時。觀界安立。觀世動時。觀身動止。觀心動念。諸動無二。等無差別。我時覺了。此群動性。來無所從。去無所至。十方微塵。顛倒衆生。同一虛妄。

釋:琉璃光法王子馬上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的兩足,對佛說:我憶念往昔經過恒河沙劫以前,有一尊佛出世,名字叫作無量聲佛,爲菩薩們開示本來覺悟的妙明真心,告訴菩薩們,觀察此世界以及衆生身,都是虛妄的因緣風大的力量運轉出來的,沒有真實性。我在那時候,觀察世界的安立,觀察世間的動轉,觀察内心生起的念頭,這些動相無二無別,都是妙真如性。我這時就覺察到了這些法的動性,來無所來去無所去,沒有真實的來去,都是幻化相,在十方微塵一樣多的世界裡,所有的顛倒衆生都是同樣的虛妄。

原文: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衆生,如一器中。貯百蚊蚋。啾啾亂鳴。於分寸中。鼓發狂閙。逢佛未幾。得無生忍。爾時心開。乃見東方。不動佛國。爲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發光。洞徹無礙。佛問圓通。我以觀察。風力無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傳一妙心。斯爲第一。

釋:如是觀察乃至於三千大千一個世界内的所有衆生,就像在一個器皿中裝儲的一百多只啾啾亂叫的蚊子,在自己心中鼓動著發出狂閙的噪聲。 我遇見無量聲佛不久,就証得了無生忍,立時心地開明,就看見自己到東方不動佛國土作法王子,侍奉十方諸佛,身心都發出光明,照徹一切世間沒有障礙。佛問我修行的圓通法門,我是以觀察風力無所依止,証悟了菩提心,進入三摩地中,符合十方諸佛所傳的妙心,以此爲我修行的第一圓通法門。

十地以上菩薩爲法王子,不久就能成就佛道,承接佛的果位。這裡介紹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形成,是由所有衆生本覺妙明心中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所形成,根據所有衆生虛妄的業緣,産生了大千世界。衆生的色身也是本覺根據衆生個人的業緣,輸出四大種子所形成的衆生個人的色身。

大千世界的運轉是所有衆生本覺中的風力作用,而衆生色身的動轉施爲、身口意行是衆生自己的虛妄業緣以及本覺中的風力作用。而大千世界的安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變化、衆生色身的動轉施爲以及衆生識心産生的念想,這些動性都沒有兩樣,沒有差別。爲什麽沒有差別呢?因爲它們實質都是衆生本覺中的風力作用。爲什麽有風力的作用呢?就是因爲衆生有虛妄的業緣,有了業,因緣現前,必産生結果,結果就是動轉、流轉不止。而這個業造作出來以後,存在本覺中。風大也是本覺中的一個種子功能。

衆生沒有業,緣就不現前,本覺中的四大不起作用,就沒有世界的安立、建立和形成,衆生也不會有色身的産生。但是菩薩爲了成就佛道,廣度衆生,也不能滅去一切的緣,還要留一點東西來獲取色身成就道業。

十方世界像微塵一樣多的衆生都是顛倒的,同是一種虛妄的業緣所産生。衆生主要顛倒在對於自身和外界事物的認知不正確,從而産生不正確的身口意行,然後有了業存在本覺中,遇緣而有果報。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世界内所有衆生,就像在一個容器中所裝的百隻蚊子似的,嗡嗡亂叫。我們南閻浮提的衆生在地球上,也像蛐蛐一樣裝在一個盒子裡,啾啾亂鳴。其實都是在自心中鼓發狂閙,閙得很,亂得很。

衆生由於不肯息心,又對世界和自身産生不正確的作意思惟,内心中産生各種知見、看法、覺知、感想、意見、思想、觀念。因爲都是不正確的,各有各的不正確法,於是産生分歧、分諍,這個世間就紛亂複襍,爭鬥吵閙。這些紛爭、知見、感想、分別、妄見,都是衆生心上的浮塵,都是心上所現的影像,並不真實。

那麽這些影像是怎麽現起的呢?塵相是怎麽從心中産生出來的呢?琉璃光法王子通過修証,証知了這個理,証得了本覺妙明,獲得無生忍。之後經過深修,成爲十地等覺菩薩,能夠洞徹身心世界無有障礙。他的圓通修法就是觀察風力的來源,來無所來,去無所去,都是如來藏性、本覺妙明性。進入了本覺三昧定中,事與理都契合十方諸佛所傳的清淨妙心,不與本覺相違背。如果違背,就是錯悟,悟錯了。

二十二、原文:彌勒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經微塵劫。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明。我從彼佛。而得出家。心重世名。好遊族姓。爾時世尊。教我修習。惟心識定。入三摩地。歷劫已來。以此三昧。事恒沙佛。求世名心。歇滅無有。

釋:彌勒菩薩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憶往昔之前的像微塵一樣多的微塵劫裡,有一尊佛出世,叫作日月燈明佛。我跟隨那尊佛出家修道,可是心裡還是注重世俗的名望,喜歡交往有聲望的大家族。在那個時候世尊就教導我修習唯心識定,修習以後,就進入了三摩地中。我從此以後,歷劫以來就用這種三昧奉事恒河沙一樣多的諸佛,追求世間名利的心才消滅沒有遺餘了。

原文:至燃燈佛。出現於世。我乃得成。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如來國土。淨穢有無。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世尊。我了如是。惟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今得授記。次補佛處。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惟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爲第一。

釋:到燃燈佛出現在世間的時候,我才修成了無上妙圓識心三昧,証得了盡虛空界所有的佛國土,不管是清淨的還是污穢的,都是我的心變化所顯現出來的。世尊,我因爲明了這樣的唯心識的緣故,我的識性能夠流出無量的如來,因此今世就得到世尊您的授記,處於後補佛的妙覺位。現在佛問我修行的圓通法門,我是因爲仔細的觀行十方世界一切法都是唯識的,識心越來越圓滿明妙了,完全進入和依止於真心的圓成實性,不再依賴六識的依他起性和第七識的遍計所執性,於是得到了無生忍。這就是我修行的第一圓通法門。

二十三、虛空藏菩薩的修行法門

原文:虛空藏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與如來。定光佛所。得無邊身。爾時手執。四大寶珠。照明十方。微塵佛刹。化成虛空。

釋:虛空藏菩薩開始介紹自己修行的法門,他是在定光佛所証得了無邊身。無邊身的意思是說虛空藏菩薩的身體廣大得沒有邊際,虛空有多廣大,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有多廣大,所以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叫作無邊身,既能包含虛空,也能包容十方世界,因此他的名字叫作虛空藏。雖然虛空藏菩薩身體像虛空一樣廣大無邊際,但也是一個色身,既然有色身的存在,就有色身的功能作用;既然叫作色身,就有手,所以說虛空藏菩薩能手持四大寶珠。

這個四大寶珠,能照明十方微塵佛刹,一個佛刹就是一個佛國土,十方就是十方世界,十方代表著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上下,加起是十個方向,微塵就是說明數量極其極其的多,虛空中有數不清的微塵,一個微塵就代表一個佛刹,代表一個佛國土,那十方世界的微塵,就更數不清了,即使是一立方米之中的微塵,也數不過來,何況十方世界的微塵,這麽多的佛刹是數不清數量的了,佛國土也是無量無邊無際之多,這表明虛空藏菩薩的神力有多麽的廣大無礙。虛空藏菩薩手持四大寶珠,這個寶珠能照明十方佛刹,無邊之多的佛國土都能夠照得到。

然後化成虛空,什麽化成虛空呢?十方微塵佛刹都化成了虛空,這是虛空藏菩薩所用的神力。爲什麽十方微塵佛刹都能化成了虛空呢?因爲十方佛刹也是空幻的、不實的,雖然現象界上是有,實質上是無,也是空的,也是空幻的,所以虛空藏菩薩用四大寶珠照耀十方佛國土,立時十方佛國土都化成了虛空。這裡還有特別的含義,虛空藏菩薩的四大寶珠,代表著虛空藏菩薩的大智慧,菩薩用大智慧觀察十方諸佛國土,就明了十方諸佛國土都是不真實的,是如來藏依緣所幻化出來的,也是空的。

原文:又於自心。現大圓鏡。内放十種。微妙寶光。流灌十方。盡虛空際。

釋:十方諸佛國土化成虛空以後,虛空藏菩薩又於自心現大圓鏡,這個自心是指什麽心呢?不管祂現什麽,這個所現的現象都從哪裡來呢?都從菩薩的如來藏裡來,虛空藏菩薩是十地菩薩,十地菩薩還沒有成佛,沒有成佛時他的如來藏就不能叫無垢識,這個時候可以叫異熟識,八地菩薩以上的如來藏都叫異熟識,也可以叫作如來藏。

從虛空藏菩薩的如來藏心當中現出了大圓境,這個大圓境是用神力變化而來的,大圓境内放出十種非常微妙的、非常殊勝的寶光,十種寶光就從十個方向照到十方世界去了,十個方向就代表虛空當中的所有處所,全部是寶光相連,沒有一處沒有寶光照射,十方世界虛空無邊無際,心上所現的大圓境當中所放出的寶光,就同時照到了十方虛空,有虛空的地方,就有寶光流注。

原文:諸幢王刹。來入鏡内。涉入我身。身同虛空。不相妨礙。身能善入。微塵國土。廣作佛事。得大隨順。

釋:此外寶光還照到了諸幢王刹,也就是十方諸佛國土,所有的佛國土也都顯現在虛空藏菩薩内心所現的大圓境之中了,這是十地菩薩的廣大神力,無邊的神力所致。因爲大圓境是虛空藏菩薩的心所現出來的,那麽十方諸幢王刹也來到了虛空藏菩薩的身體當中。爲什麽呢?因爲虛空藏菩薩的身體無邊無際的廣大,也是盡虛空際,虛空有多大,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有多大,那諸幢王刹都來到了大圓境内,大圓境是他的心所現出來的,也就在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之内,也是在虛空之内,也在十方世界的虛空際之内。

這時候虛空藏菩薩的身體像虛空一樣,虛空是能容納十方世界,能容納宇宙器世間,能容納所有的物質色法,虛空和物質色法不相妨礙,所有的物質色法都可以到虛空當中來,都可以存放到虛空當中,都可以安立在虛空當中。既然虛空藏菩薩的身體像虛空一樣,那麽十方諸幢王刹也都來到了大圓境内,也就到了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之内,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像虛空一樣,和十方世界的諸幢王刹不相防礙,沒有遮障,因爲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也如虛空一樣。

虛空藏菩薩介紹自己說:我身能善入微塵國土。既然十方微塵國土都到虛空藏菩薩色身當中了,那麽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能夠進入到十方微塵國土當中去,就是說十方微塵國土和虛空藏菩薩的色身互相交融,沒有障礙,互相融合在一起,沒有防礙,菩薩的神力就是這麽神妙,這樣就能廣行佛事,廣利衆生,大作夢中佛事了。虛空藏菩薩能隨順十方世界衆生的因緣,廣度無量衆生,十地菩薩的神力我們沒法想象,他爲什麽能有這麽大的神力,因爲他有極深妙的智慧,又有極甚深的禪定境界,無量無邊的神通道力就能由此而發起。

原文: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

釋:爲什麽虛空藏菩薩有這樣大的神力呢?虛空藏菩薩自己介紹說:“此大神力,由我諦觀,四大無依,妄想生滅。”虛空藏菩薩用深妙的智慧仔細的觀察、觀行,在定中生起智慧心,定中思惟叫諦觀,止觀雙運,定慧等持,才有諦觀。七地以上的菩薩念念都在定中,沒有不定時,諦觀的結果,証實了四大組成的色身,無依無住,沒有實質的色身和色法的存在,由此深妙的智慧發起了無量廣大的神通,獲得了無邊廣大的神力。

這種無邊的神力是由定和慧共同成就出來的,所以虛空藏菩薩諦觀的内容就是四大無依,四大就是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所形成的四大,然後如來藏用這個四大來廣造色聲香味觸法,廣造宇宙器世間,宇宙器世間由四大所造成,所有衆生的色身由四大所構成。楞嚴經中佛開示四大本如來藏性,實質也是如來藏,所以說四大所構成的一切法都是無依無住的,都是幻化的,沒有實質的物質色法的存在。

物質色法由如來藏的四大所生成,而四大也無所依,因衆生的妄想而生,由於衆生的妄想,如來藏依之,就隨順變造出四大組成的色法物質世界,這個妄想就是七識心的想,七識心的思,七識心的作意,七識心的作意觸受相思,於是如來藏就用四大來生成了十方世界,十方世界是四大所成,如來藏依著妄想心,依著七識心,産生了十方微塵國土。

原文: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於同發明。得無生忍。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爲第一。

釋:十方虛空與十方諸佛國土無二無別,都是空的,都是幻化的虛妄相,都是本心如來藏性,都是如來藏本體當中的種子功能作用,與如來藏是無二的。虛空藏菩薩証得了十方世界國土以及虛空,都與如來藏無二,都是空的,於是虛空藏菩薩就生起了甚深的無生法忍,獲得了更深妙的智慧。

由於這種深妙的智慧,虛空藏菩薩就發起了更加甚深的禪定,入到定慧圓融等持的三摩地中,就具有了以上所說的神力。然後能運用神力,身入虛空,等同虛空,融入十方世界,隨緣度衆。既然十方世界、虛空、四大都無所依,那麽虛空就能夠容納四大組成的物質色法和十方微塵世界,同時十方微塵世界也能全部都化成虛空。

虛空藏菩薩本身的虛空身是由四大組成,四大和虛空無二,都是如來藏性,是如來藏所化現出來的,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就可以像虛空一樣廣大無邊。虛空與佛國本同,佛國也是四大組成的物質世界,也與虛空一樣,都是如來藏所化現出來的,本質上也都是如來藏,所以佛國土的物質四大,也能化爲虛空。虛空也是如來藏性,物質四大也是如來藏性,十方諸佛國土微塵世界也是如來藏性,既然都是如來藏性,它們就可以互相沒有妨礙,全部都是空,就沒有妨礙了。

十方世界可以化爲虛空,虛空可以容納十方世界;無邊身菩薩的色身也可以化爲虛空,也可以容納十方世界微塵佛國土,這就是定慧圓明的大神力。此大神力由虛空藏菩薩定慧等持共同所成就的,無量無邊之多的神通,都是由定慧所共同成就的,由止觀所共同成就的,缺少一個,就不能成就了。

虛空藏菩薩由於於同發明,這個同就代表無二,和誰無二,都和如來藏無二,不管是四大的物質色法,還是虛空,以及十方世界諸佛國土,與如來藏都是無二的,本質是相同的,因爲本質是相同的,都是空,虛空菩薩就生出大智慧了。於同發明,所謂的發明,就是証得了、發現了、明了了、獲得了這種大智慧,明就是智慧,他悟得了四大無依,都是妄想出來的,都是生滅的。

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悟得了這一點,都是如來藏的本質,都是如來藏的空性,本質都是空,所以它們互相都沒有妨礙,虛空藏菩薩就這樣獲得了甚深的無生法忍,由獲得了無生法忍這種大智慧,就有大神力。他的大神力是無比的大,微塵一樣多的佛國土能融入到祂的色身當中,十方佛國土都能化成虛空,他的色身與虛空、十方佛國土、宇宙器世間的物質色法,互相沒有妨礙,沒有障礙,互相圓融。

原文:佛問圓通,我以觀察虛空無邊,入三摩地,妙力圓明,斯爲第一。

釋:因爲他已觀察到虛空是無邊無際的廣大,在觀察中就入了三摩地,這是由慧生定,再起神通。虛空沒有邊,爲什麽沒有邊?如果有邊,就是物質色法,虛空的本質也是如來藏性,物質色法和十方世界的本質也是如來藏性,本質是空的,是如來藏性。

菩薩觀此理,就入了三摩地,三摩地是定和智慧圓融之地,表示菩薩是由智慧境界而入到甚深的禪定境界,於是就獲得了廣大的神力和無邊的智慧,妙力圓明,斯爲第一。妙力就是虛空藏菩薩微妙的神力,圓滿的發明了出來,圓滿的獲得了奇妙的圓通道力。

虛空藏菩薩觀察虛空無二,佛國本同,斯爲第一。他的修行方法,一個是定,一個是慧,止觀同體,觀察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與如來藏不二,所以一切法都是空的,既然一切法都是空的,那麽互相就沒有妨礙,互相沒有障礙,能夠圓融容色,他的身體能容納虛空,和虛空一樣,又能讓虛空能容納十方世界,他的身體也能容納十方世界,他還能到十方世界,隨順著衆生,隨順著佛國土,廣行佛事,這就是虛空藏菩薩的修行法門。

二十四、虛空藏菩薩的無邊身

虛空藏菩薩因爲証得了物質色法、色身與虛空都是不二的,和誰不二呢?都是和如來藏不二的,虛空也是空,物質色法也是空,那麽衆生的色身與菩薩的色身也都是空。他証得了這一點以後,就生起了無生法忍大智慧,生起了甚深的禪定,發起了廣大的神通,他的色身和虛空就無礙了,和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也無礙了,色法和色法之間也都無礙了。

爲什麽色法和色法之間都無礙了呢?因爲所有的色法都是空的,都是如來藏所幻化出來的,沒有實質的物質色法,在禪定和智慧都生起來的時候,就能在心裡上空卻了色法,從而大神通就顯現出來了。比如有神通的菩薩,他發起神通的時候就能穿牆越壁,非常高大的須彌山,他轉眼間就能穿越過去,須彌山那麽堅硬的物質,那麽堅硬的寶,他的色身很容易就能穿過去。爲什麽能穿過去呢?因爲虛空藏菩薩証得了須彌山等種種物質色法都是空的,菩薩的色身也是空的,空和空之間沒有障礙,沒有阻礙,所以虛空藏菩薩能融入到虛空當中,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也能融入到虛空藏菩薩的色身當中,當然這些都要依靠極深的禪定,發起大神通才能做得到,沒有禪定一事無成。

那麽十方世界的衆生色身,當然也能融入到虛空藏菩薩的色身當中,雖然色身能互相融入,但是一個衆生確實有自己的如來藏,各有各的如來藏,祂們是不能混淆,也不能互用的,只是色身之間沒有阻礙,沒有障礙。這與衆生和色身上的細菌的關係不完全一樣,細菌是附屬在人的身上,和人的色身是有障礙的,不是重曡在一起的;可是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和其它衆生的色身之間,就沒有障礙,是重曡在一起的,互不妨礙,虛空藏菩薩的色身和十方世界的諸佛國土的物質色法,也沒有障礙。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証得甚深空性的人,一切物質色法對自己都沒有阻礙,也可以使用神力讓物質色法對其他人也同樣沒有阻礙。釋迦佛在出生到娑婆世界之前,入母胎時,因爲佛的神力無比的巨大,佛在摩耶夫人腹部的時候,可以隨意到十方世界諸佛國土去,可以隨意邀請十方世界的諸佛到摩耶夫人的腹部來聚會,十方世界的菩薩們,還有十方世界的護法神,都到摩耶夫人的腹部來聚會,那麽摩耶夫人的腹部和其它諸佛菩薩們的色身,互相都沒有障礙,這就是釋迦佛和諸佛菩薩的神力。

如果我們牢牢的執著自己的色身是真實的,是真實的物質色法,那麽這個色身就有阻礙有障礙,和其它的物質色法,和十方世界都有阻礙有障礙,那麽我們就不能夠穿越物質色法,不能透過物質色法,物質色法和我們的色身就不能無礙的融合到一起,這是因爲我們的心有障礙。當我們的心生起智慧的時候,認爲物質色法是虛妄的,我們自己的色身也是虛妄的,實際上並不存在,沒有實質的物質色法,都是空的、幻化的、不真實的,加上禪定的証量,就能改變物質色法,穿透物質色法,與物質色法重曡也沒有阻礙。

當我們把色法空掉的時候,自己的色身和其它的物質色法就沒有了隔礙,沒有了障礙。當我們把色身空掉,想到另一個空間去的時候,色法的牆壁高山對我們來說,就不會成爲阻礙,因爲牆壁這種物質色法也是空的。修到心裡把自己的色身空卻,不知道有色身存在的時候,色身就像不存在一樣,就可以穿山越水,毫無阻礙。當四禪八定生起來的時候,就能把色身空卻,五神通現前,六神通現前,色身和其它物質色法就沒有障礙,就能穿牆越壁。這些事例証明了一切色法並不是真實的,通過修定修慧,就能空卻這些色法,自己就能不被自身色法和外界色法所拘礙了,身心都是非常自在的,最後就能像虛空藏菩薩那樣,與十方世界融爲一體。

二十五、如何理解虛空藏菩薩像虛空一樣的無邊身

(一)問:既然虛空藏菩薩証得了物質色法、色身和虛空都不二,可以任意十方世界遨遊,那麽他分辨衆生的差異,分辨色法的差異,這種能力是如何的呢?是不是神通現起和了別衆生色身差異不可能同時存在?

答:虛空藏菩薩雖然身體像虛空一樣廣大,與虛空無障礙,可是他証得的畢竟是虛空身,雖然沒有形,也屬於色身,那他就同時有眼耳鼻舌身意,他就能有眼識見色,既用肉眼,也有天眼,同時也用法眼,他的幾種眼都很殊勝,都要超勝於普通人,見的更真實,分辨得更清楚。

他因爲証得了法眼,大智慧要遠遠超勝於凡夫的智慧,凡夫都能分辨出一般的色法,虛空藏菩薩就更能在色法上有超強的分辨能力。他有大神通,同時也能了別衆生的差異,既能見實質,也能見表面現象,不會失去如凡夫一樣的膚淺能力。

(二)問:虛空藏菩薩所証得的色身、色法的“空”,能否作如下理解:其一是指色身色法是如來藏幻化的,與如來藏不一不二,此空可以理解爲如來藏;其二色身色法的“空”就是愣嚴經中所說的“目眚,矚燈光中所現圓影”,是虛幻的,如夢中物一樣?

答:這裡的空,其一是指空性心如來藏,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非常的不實在,就像魔幻師幻化的山河大地一樣。其二義是指沒有實質,就像虛空一樣;就像燈光中的圓影,本不存在。因此物質與物質可以重曡,可以互相包容,色身可以穿牆越壁,與物質色法不相妨礙。

還可以從另一方面理解,物質色法是由四大微粒構成,四大微粒由四大種子刹那刹那生滅幻化出來的,那麽物質色法就是刹那生滅幻化的,哪裡有真實的物質色法呢?因爲沒有真實的物質色法,物質之間才能重曡,互相包涵,互相容納。

虛空藏菩薩的無邊身,要這樣理解,人和畜生的色身,是實質的肉身,因此功能就受到很大的阻礙,沒有神通。而鬼神道的衆生,他們的色身就不是肉身,色身是微細的物質色法,他們就不太會受到色身的阻礙,有小神通。天人的色身更是微細,因此神通就比鬼神更大一些。

那麽大菩薩的色身由於禪定和智慧以及福德非常廣大殊勝的緣故,他們的色身就要比天人的色身更加的微細,神通道力也就更加的強大。色身越微細,越沒有實質性,越虛靈,阻礙越小,德能越廣大。天人的色身比較虛靈,福德比較大,色身也就更廣大一些,那麽有甚深禪定和智慧,有大神通的菩薩的色身就要比天人的色身更廣大,更虛靈,更能容納其他物質色法。

這樣就能知道我們的修行方向是什麽,是要空心,也要空身,空一切物質色法,不要貪著色身和色法,不要把任何一種色當成實有的,這樣心就廣大了,色身也就廣大了,心能包容一切法,色身也就能包容一切色法。

二十六、大勢至菩薩圓通法門

原文: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爲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釋:大勢至法王子和與他相同類的五十二位大菩薩,立即從座位上起立,頂禮佛足,對佛說:我回憶古往昔時恒河沙劫以前,有尊佛出世,名字叫作無量光佛。在無量光佛後面又有十二尊佛在一劫當中相繼出世,最後一尊佛名字叫作超日月光佛,那尊佛教我修習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具體的修學原理和方法是這樣的,譬如有兩個人不在一起,一個人一心想著另一個人,而另一個人心裡並不想這個人,只想逃避,這樣的話,這兩個人也許能相遇,也許不能相遇,也許能見面,也許不能見面。如果兩個人都互相想念的話,兩個人的憶念力深,一定會見面相聚。因爲這樣互相想念,從今世一直到後世,兩個人就會形影不離,不再分開了。修習念佛三昧就是像這樣的念佛,才能成就。

原文:十方如來。憐念衆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爲。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衆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爲第一。

釋:十方如來悲憐念著衆生看護衆生,就像母親想念孩子一樣。如果孩子避母而逃,不想見母,那麽母親再如何想念孩子也沒有用,還是不能見面。如果衆生的心能夠想念著佛憶念著佛,在現前以及將來,一定能夠見到佛,離佛不遠,不用再用其它方便方法,自己就能心開見佛,悟無生忍,成就念佛三昧。就像做染香工作的人,身上常有香氣,這叫作香光莊嚴。

我原本在成菩薩之前是以念佛的心獲得了無生忍,開悟成爲了菩薩。我現在在娑婆世界,攝受念佛人來歸於清淨的國土。佛問我修行的圓通法門,我沒有其它的選擇,是利用念佛的方法,把全部的六根都統攝收攝起來,心念專注憶念於佛,只一個想佛的清淨念不斷的縈繞於心,這樣就進入了三摩地,成就了念佛三昧。我是以這種修行方法作爲第一圓通法門。

這裡所念的佛,寓意爲衆生自己的自性清淨心,衆生自己的本來佛,無始劫以來由於無明迷失了,現在爲了不再流浪生死,要找回迷失的本心佛,靠自性佛這盞明燈指引渡出生死苦海,因此衆生要時時想念本心佛,憶念本心佛,才能見得到祂,從此不再迷茫找不到歸家的路。而本心佛從來沒有離開過衆生,從來都是關照著衆生,只是衆生自己不知,如果能憶念本心佛,在佛光的指引下,一念回心,就會赫然發現本心佛一直在自己身邊陪伴著自己。從此心花開放,心有寶珠,獲大饒益。

二十七、看二十五聖所修的結果,就知道意根完全可以代替前六識,這是聖人修行的事實,他們不一定是菩薩,羅漢就可以做得到。前提條件是要具足禪定,具足三昧力。

世尊一再在楞嚴經中強調,六根本一根,因無明妄想,分爲六。得道以後六消一也亡,都是本覺的功能作用。佛經當中,還是楞嚴經講得最深最透,世尊處處引導我們明心見性,認識一切法的本質,找到歸家之路。

背佛經總比背菩薩的論要好很多很多,畢竟佛經比論更可靠,不會誤導人,除非翻譯者的証量和水平所限,和輾轉流通時誤傳。而菩薩的智慧遠遠不如佛的智慧,所說都有差池,沒有完全正確的,有百分之八九十正確,都是難能可貴的。

二十八、從楞嚴經二十五聖的修行來看,過去的修道人修行都很務實,學習的理論並不是很多,他們稍微熏習了一些理論,馬上就去禪定中實際觀修,修行都是以禪定和觀行爲主,修定和參究佔據了修行的百分之八十還多,修行非常踏實,所以他們很快就能証理,獲得三昧,成就的很快。古時候的修行風氣是証理的多,說理的很少。

如今的人卻相反,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精力都用來學理論知識,複述背誦能力強,卻沒有獨自修行的能力,不喜歡修定,心思繁亂得也修不出禪定,觀行只靠意識的情思意解,認爲自己懂得多就有道了,知道一個相似的答案就是証得了,全然不知知解宗徒和說食不飽的後果是什麽。然後著書立說,廣收徒衆,絲毫不考慮會不會誤人子弟,把衆生引向歧途。這是末世衆生思想浮躁,思惟淺薄的結果,放眼望去,都是說理的說客,幾乎見不到証理的道者。衆生越不具福德,這些現象越嚴重。這些事說多了惹人恨遭人罵,想要複古遵從古人修行足跡太難太難,沒有幾個人能意識到佛教存在著很大的危機,不良現象有多嚴重。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