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証指歸(第一部)
第五章 意根與意識的關係
一、意識與意根的修行關係
譬如一個人要上台演講,在台下準備十天半個月,每天不斷的練習預演,就是爲了台上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順利演講,把平時自己精心準備的内容不折不釦的宣講出去,以影響和打動大衆。在台下的準備相當於意識的修行,在台上的正式演講相當於意根的修行,所以修行意根遠比修行意識重要得多,意根的修行關係到成敗,是修行成就與否的標志。
因爲即使台下練習再好,台上發揮失利,也沒有人捧場,觀衆們不會在意台下如何用功,只在意台上的表演。同理,意識不管如何用功,如果沒有深入到意根,就沒有結果,預期目標沒有達到,因果就不領情,就改變不了什麽。但是沒有意識修行的基礎,不可能熏染意根,就談不到意根修行了。
二、意根離開意識,功能作用是否能減少
我們應該知道意根有極多的功能作用,在六塵的功能作用上,如果離開了五隂身和六識,意根縱使有千般意願萬條妙計,也難以展現難以發揮,沒有執行者沒有實施者故,沒有從屬沒有手腳故。所以從這點上來看,意根就是無記識,其善惡心行都無法實現,善行惡行都無法造作,身口意善惡種子不能存儲,善惡果報就不能實現。所以無始劫以前,沒有器世間和五隂身以前,意根縱使有無數無明煩惱,卻沒有無明煩惱業行,與如來藏一起處於杳杳冥冥中。所以意根離開意識,其功能作用還是有那麽多,只是無法展現,無法運作。
三、意根若離意識的別境慧是否無所作爲
如果意根離開意識的別境慧,就無所作爲了,這個意思是說沒有意識的慧心所的了別,意根就會什麽也做不了,無所事事。這就意味著意根不能離開意識,離開意識色身五隂都不能運轉了,一切法也不會出現了。這個問題其實不攻自破,意識沒有別境慧處於滅亡不了別的狀態,總共有五種情況:死亡時、昏迷時、睡著無夢時、入無想定時、入滅盡定時,而無論哪種情況,意根都會單獨有自己的功能作用,意根從來沒有停止運行過,除非在無餘涅槃裡。意根一旦無所作爲的時候,就不會再持身了,色身五隂的功能就會消失,這個人就會死亡了。
沒有意識的情況比如睡著無夢和有夢的時候,這時候的意根在干什麽?是否是無所事事,不觸塵境,不了別境界?顯然不是。意根屬於衆生的命根,這個命根也特別的在意和執著色身以及與自己有關的一切法,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仍然要執持和維護色身,了別色身的狀況,了別周遭的一切法,思量一些與己有關和無關的法,思量一些重要和不重要的法,思量一些有意義和無意義的法,攀緣不止,五遍行心所法以及其它心所法都會照常活動,心理活動並不停止。
在一切時中如來藏都會出生和變現一切法,意根有默容一切法的特性,祂一定會依靠著如來藏去觸如來藏二次幻化出來的法,把如來藏所見的法,當作是自己所見的,並且把這些法當作是自己所有的,而生起種種心行和想法,以至於讓夢境出現。夢裡的一切思想觀念都是意根的,一切心行也都是意根的,意識只起輔助意根的作用,所以一個人真正的修爲如何,從夢中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從意識不清醒醉酒的表現也能看得出來。
昏迷的時候沒有意識,意根卻不甘心這樣昏迷下去,發現身體稍微好一些的時候,就會掙紥著想醒過來。這說明意根在昏迷沒有意識的時候,有思想活動,心所法都在運行著,時刻關注著身根的情況,能了別身根的狀況,知道昏迷不好,也想辦法醒過來。有的人在昏迷時神識還會去找親近的人解救自己,傳遞信息,告訴親近的人自己在哪裡,是什麽情況。所以意根可以代表著一個獨立的人,有各種心行心所法,内心活動很多,只是操作的時候,需要意識和五識配合去完成罷了。總結起來說,意根在很多時候都不必依靠意識而有自己的各種功能作用,只是在具體了別六塵境界處理問題的時候,才需要意識。
四、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是否能單獨的了別和思量
意根有恒審思量的特性,恒代表常常、總是、永遠、不間斷,審就是審查、審慮,思量就是思慮、度量、衡量、思索。意根有這個性質,就表明意根是一個決策者,是一個作主者,對於一切法都說了算。那麽意根的這個功能是如何起用的呢?是意根通過五遍行心所法以及五別境心所法以及善惡心所法來起用的。
意根既然是一個作主的識,對一切法都說了算,祂必須有相當的判斷力,才能作主作抉擇。而意根如何判斷、依靠什麽來判斷和抉擇呢?意根要依靠自己的思量性來判斷和抉擇。如果意根自己單獨不能思量,那就沒有辦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沒辦法抉擇什麽,就沒辦法做主宰,也就不是一個作主識了。意根自己單獨的思量,有時候也依賴六識傳遞過來的信息,依靠意識的思惟分析邏輯推理等等,但無論怎麽樣,意根得到了六識的信息,也要自己親自思量審查,作出判斷。
有時候意根在白天得到了大量的信息,來不及思慮,來不及思量,就會在晚上沒有六識的打擾,自己把那些信息不斷的過濾,不斷的思量,有時就會出現夢境,讓意識在夢境裡幫忙。如果晚上意根把事情考慮明白了,得出了結論,第二天早上一睜開眼,意識就明白了,有可能也會回憶出夢境裡的情況。
據說元素周期表就是在夢中解開的,很多科學難題都是夢中解決的。很多時候有些事情意識想不明白,就不考慮了,卻不知道什麽時候,自己就突然間明白了,這就是意根思量的結果,沒有動用意識自己單獨解決的。有些科學家因爲熱愛科研事業,廢寢忘食的日夜探索,即使睡著了,半夜也會醒過來繼續思索,或者弄出夢境來思索,都是意根在思索思量參究,不分白天黑夜,念玆在玆。這就是意根在用功,是意根的精進。
如果意根的心所法不完備不具足,根本不能做出這麽多的事情,搞出那麽多的發明創造,參究出那麽多深奥的問題。心所法不具足,是無能爲力的。
五、昏迷欲醒的狀態証明意根是作主識
有個腦受傷的病人由於腦幹出血,深度昏迷不醒,身體完全不能動,沒有意識。經過治療止血之後,神經開始跳動,人卻沒有醒,還是昏迷;再之後身體有觸覺,喂食流食,舌能吞咽,卻還是沒有醒,有微弱的意識,卻不能思考分析。那麽在昏迷的前期和後期,沒有意識的佐助,意根都起什麽作用維持了色身的微弱功能作用?
不少人都說,意根像個傻子一樣,什麽都不是,可事實上,恰恰是這個傻子用自己獨特的功能作用維持著生命體的存在。沒有意識的時候,色身意根第八識組成的生命體,仍然是衆生我,所以這個我,主要指意根還是意識?哪個更重要?誰也不能說:六識沒有了只剩下意根,那就沒有我了,意根不是我。那麽六識意識滅掉以後,剩下的是否可以忽略不計?不算作一個人頭?
在昏迷時,意識不會想我應該動動眼珠、扯扯嘴角、神經抖動抖動。這時即使有意識也是非常微弱的,沒有什麽思惟功能,也了別不了境界,都是意根強大的功能作用,想要色身有所覺知,試圖有所活動,吞咽口水和流食。那麽意根都有什麽心所法,也就不難辨別了,不要再說意根什麽都不是,什麽功能都沒有,什麽心思都沒有,什麽念頭想法都沒有。如果意根沒有什麽想法,昏迷的人還能清醒過來嗎?還能努力掙紥著讓色身活動起來嗎?
一個人有頑強的生命力,能適應一切生活環境,能享受五隂世間,不僅要感謝如來藏,還要感謝意根的堅強不屈的執著或者是毅力。這一切主要是意識享受,所以應該是意識來感謝如來藏和意根,讓自己有見聞覺知性,能享用五隂世間。
反過來,意根也要感謝意識,有意識這些助手爲自己做事,爲自己了別六塵境,從而自己就擁有了世間一切法。所以昏迷時意根著急,千方百計的讓意識醒過來,有個健全的五隂活動。這就証明了一切法都爲意根所用,意根把一切法都當作我和我所有的。還有人說意根離開意識就無所作爲,可是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都做了些什麽?沒有轉識成智,誰也觀察不出來。
六、行蘊當中真實作主的還是意根
我們每天都是如何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如何把色身切換到任意一個處所的?這都是受意根的作意所敺使,受意根的思想觀念和目的所敺使。而意根的想法,也受意識的想法、思想、觀念所影響和帶動。那麽有些人就說,明明是我意識想干什麽就干什麽,怎麽是意根作主決定的呢?表面上看來,好像意識想干什麽就干什麽了,可是實際上意識的想法要經過意根的同意和接納,然後再由意根作主抉擇,之後就體現出了意識的想法和目的。
比如開車,每一刹那都是由意根決定如何開,開向哪裡,其中意根也是刹那刹那受意識的思惟分析打算判斷所指引的,意識指引之後,如果不符合意根的想法,意根可能不會聽從意識的指引,只有意根覺得意識的想法合理時,才會接受意識的指引。
在這個過程中,意識的心行比較明顯,意根的心行比較隱秘,因而智慧不足的人觀察不到意根的心行,只能粗略的觀察一下意識的心行。那麽智慧不足時的認知觀點和看法都不足以爲憑,那就不要認爲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
七、意根爲什麽要思念和想念
意根是因爲什麽有思念想念呢?還不是因爲意根記憶了一些事情,比較惦記的才會去想念,比較重要想要進一步解決的,才會去思念。一切法靠意根的念而出生,意根念第八識才能配合,才能出生意根所念的法。意根不念,第八識就不管,六識就不出生,那就不能解決什麽問題。意識所念所想所思惟的法,所了別的法,都是由於意根的念而引生出來的,沒有意根的念,意識就不能出生,何況還有其他心行。
有些時候,意識出生以後想念某些法,但是這些想念和想法如果沒有熏習到意根,意根不念的話,意識所念的法就不成就。比如背佛經,意識念得很熟,可是意根不入心,意識就背不下來,能背下來就是回憶,意根沒有記住,意識就不能回憶。意識的回憶,是由意根來引導的,意根無法引導佛經内容,意識就不能背誦。如果意根對念經不感興趣,意識念一會兒就念不下去,心長草了。意根比五識要靈活機動,比意識也靈活機動很多,祂是現起萬法的動力。所以祂的功能作用一定要遠遠超過於五識,超過於意識,才能辦得到。
八、意識說服力強大時就能扭轉意根
意識的正見起作用的時候,是意識有強大的說服力,降伏了意根所致,也是意根正見不足,需要正見指導決定的。意識與意根,相當於兩個人,觀察兩個人之間的交往關係,就知道意識與意根各自的體性作用了。當意根正需要建議時,給予適當的建議作參考,會很願意接受。當意根很固執的時候,意識說什麽也不願意聽,更不能接受,意識就不會堅執自己的看法。當然扭轉意根的固執性,還在於意識不斷反複的強調灌輸,一開始意根肯定不願意聽,不接受,時間長了就不會太固執了,這時候再給祂進一步的勸導,就能扭轉祂。
九、意根與意識猶如眼睛與眼鏡的關係
意根與意識的關係,猶如眼睛與眼鏡的關係。眼睛有些東西看不清楚,就需要帶眼鏡幫助了別,眼鏡幫助了別的内容,眼睛就以爲是自己了別的。而有些比較粗糙的容易分辨的東西,眼睛自己就可以了別,不用戴眼鏡,不需要眼鏡的幫助,相當於意識不用出生。眼睛自己單獨了別不用珮戴眼鏡輔助的時候還是很多的,意根自己能單獨了別的法確實是很多的,這部分内容意識並不知道,不知道卻不等於意根沒有了別那些法。所以對於一切法,意根有絕對的主動權控制權,一切法都要爲意根服務,爲意根所用,包括意識。
如果眼睛有污垢,只清洗眼鏡,能保証眼睛清晰的了別東西嗎?意根無始劫以來一直有無明,因爲無明有種種邪見,只讓意識斷我見明心見性,只去除意識的無明,能保証萬法的假主人心地清淨嗎?能保証主人智慧性的處理對待一切法嗎?
看不清東西,是治療眼睛還是修理眼鏡?很多人學佛,都只停留在修理眼鏡階段,不肯或者無法再進一步治療眼睛。清洗完眼鏡,還要清洗眼睛,否則照樣看不清東西。意識明了,還要讓意根明,否則還是愚癡。
既然意根與意識是如此的關係,那麽衆生的心行心性主要就指意根的心行心性。意根的無明,意根的明,意根的心所法,是極其重要的。意根的心所法如果沒有無明,都是明,就不用再修行,意識對意根也沒有熏染作用了,老牛到家,牧童完成任務可以休息了。
十、智慧廣大時才能知道各識都是在互用的
我一定要好好利用意根,意識說這句話時,意根就已經這樣決定了,才讓意識如此堅決的表達出來。意識要利用意根,意根知道不知道意識要利用自己?無始劫以來,我們卻都一直在利用意根,意根也在利用如來藏和意識,只是互相都不知而已,如果知了,那個智慧就了不得。
十一、意根受驚嚇就會目瞪口呆
震驚得說不出話是怎麽回事?嚇得目瞪口呆是怎麽回事?氣得無語是怎麽回事?
意根受到的震動比較大,過於激動,反應強烈時,就沉浸在境界裡,沒時間和心情指揮意識說話和表白,覺得語言很乏力,或者是不知道說什麽好,意識暫時先歇會兒,意根顧不上祂。意根受到驚嚇時,顧不上五根和六識了,眼顧不上看,耳顧不上聽,鼻顧不上嗅,舌顧不上嘗,身顧不上觸,意識顧不上思,口顧不上說,呆呆愣愣的,在消化受到的驚嚇,做不出什麽反應。
意識受到驚嚇,意根沒有受到驚嚇時,表現與平常差不多,意根還能繼續調控五根六識該做什麽就做什麽,不會表現得呆呆愣愣的。當意根生氣時,心沉浸在事件當中,只顧生氣,沒有精力和心情調控意識去表達什麽。意識生氣而意根不生氣時,意根調控五根六識該干什麽還干什麽,不會受到什麽影響。
十二、意根指揮意識的思惟活動
第八識只要變現出法,意根必依第八識而緣而了別。意根雖然沒有問題,大腦有問題,意根就不能通過大腦神經系統正常指揮全身運動,意識也受影響。大腦正常以後,意識的思惟才能正常。後世大腦正常,意根的指揮控制才能正常,意識思惟活動也能正常。
十三、意根緣内法塵才有意識的産生
十一種色法,五根、五塵、法處所攝色(色法塵),一定是先於六識出生,否則六識就無法出現。六識出生以後,可以推動獨影境的出現,獨影境也是意根妄想出現的,讓意識了別,並且推動幻化獨影境的進一步出生和幻化。根塵相觸,後生識心,意識不會在内法塵出現之前出生。意根緣外法塵時,不能出生意識,沒有意識出生。
意根受無明的遮障,了別一切法時,不知其實質,不知其真實相,不能破除無明出生智慧,就使得六識的功能受阻受限。當意識修學佛法時,不斷的熏習意根,意根明理之後,就會証知五隂世俗法都是生滅變異不實的,是空的無我的,進一步再証知五隂身和一切法的實質都是如來藏。
十四、一對器官爲什麽必須協調一致才能有所造作
如果兩隻手要一起動作的時候,必須要協調一致,動作要相同,才能做得出來,否則就困難。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兩隻腳、兩條腿也是這樣,必須動作協調一致、目標一致或相似,才能容易完成,否則就不容易完成不一致的動作。這是爲什麽?兩隻手的動作,是大腦給出的指令,大腦由意根指揮控制。當意根想用手做某件事時,就會發出指令,兩隻手就要同時協調去做。如果意根想要用左右手同時做兩件不同的事,大腦傳導的指令就要分成兩部分,意識身識就要分流,神經系統配合起來就要吃力,除非經過一段時間的特殊訓練。
而兩隻眼睛無論怎樣訓練,也無法各觸各作意各了別,很難分開。兩個鼻孔也很難分開,一個呼一個吸,特殊訓練過的也許可以。兩隻耳朵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分開活動。兩隻腳兩條腿分開各自單獨不協調的活動也比較困難。之所以困難,是因爲屬於一個根,一個神經傳導系統,一個大腦指令。難易在於意根的注意力和精力是否充沛夠用,也在於六識的精力是否夠用。
把意根與意識的功能作用分開,能更好更清晰的了解意根和意識的各自性能,混在一起,哪個識的性能也了解不清楚。意根與意識的功能作用分開以後,單獨觀察意根,就能知道意根都有哪些特性,有哪些煩惱,有哪些習氣,有哪些心所法,不用再去咀嚼別人的話頭,自己就有能力觀察出真實情況。
十五、意識能影響意根的決定
清淨四大有生成義,能生成物質色法,物質色法是被如來藏生成的,依衆生的業緣而生起,生滅變異。具體還是三能變識和合運作的結果,不完全由如來藏當中的業種決定,也有後天因素,後天因素就離不開意根和意識。比如說如果意識活在世間,處處不如意,就會感到世間百般無聊,意根了知以後就可能有不想活的想法,於是有可能想辦法自殺。意識如果不在意色身,意根就會決定不給自己加強營養,於是色身就會羸弱。意根和意識的意念可以指揮一切,改變一切,我們的意念力強,也可以改變外界的事物。
十六、如何正確合理的引導意根
意識學習五隂世間的苦空無常無我法,思惟時就會熏染引導意根,不要再攀緣這些生滅無常法。學習各種法義時,都要思惟熏染意根,一旦意根懂得法理,就會越來越減少攀緣和執著。意識經常作正確如理如法的思惟觀行,就是引導意根的有效途徑。
十七、明心開悟需要具備的條件
明心首先的一點是,六七識應該處於正常狀態,比較安詳,内心平和,具足定力,有甚深的思惟觀行的智慧,五隂身的問題比較了解熟悉,斷我見之後或者是接近於斷我見,才能有機會明心。
極大多數人在正常狀態下,都無法有清晰的思路,不能斷我見,也不能明心,那麽在極不正常的狀態下,更不可能有清晰的思路,不能斷我見明心。比如在昏死狀態,睡著無夢和有夢狀態,中隂身狀態,死亡後中隂身未生起狀態,極度氣憤狀態,極度虛弱狀態,艱難困苦狀態,迷迷糊糊狀態,發瘋狀態,精神錯亂狀態等等,意識不能有正常思惟,如何能悟?
昏死過去的時候,爲什麽不能明心開悟?因爲沒有意識,沒有思惟,意根恐慌,不能參究就不能開悟。睡著無夢的時候,爲什麽不能明心開悟?因爲沒有意識,不能引領意根參禪,因此不能開悟。如果意根被熏非常成熟,睡著以後,能單獨參究,也許能參究出來,但必須等到醒過來以後,警醒意識,意識也明了了,才是開悟。睡著做夢的時候有意識,爲什麽不能明心開悟?因爲意識不能清晰思惟,不能引領意根參究,因此不能開悟。除非意根被熏成熟,夢裡也能參究,但是這樣的特例太稀少,不是普遍性。
死亡以後,中隂身沒有出生之前,爲什麽不能明心開悟?因爲沒有意識思惟和引領,意根又恐慌,不能參究,就不能開悟。在中隂身裡,爲什麽不能明心開悟?因爲一般的業障凡夫,在中隂身裡極度恐慌,不知未來,沒有平靜的心情參究,沒有禪定,也無法一心參究,因此不能開悟。在中般涅槃裡能不能開悟?中般涅槃,那是三果人証得的涅槃,三果人有初禪以上的禪定,一般來說有四禪以上的禪定,才能証得中般涅槃。如果沒有發成佛之心的三果人是不能參禪的,如果能在入中般涅槃之前就參禪,明心開悟了。在無餘涅槃裡,能不能明心開悟?無餘涅槃裡沒有六七識,沒有參禪者就沒有開悟者,因此不能開悟,第八識不能代替六七識開悟。
極大多數衆生家裡出一件小事,心裡都不平靜了,不能正常學佛修行,何況還能思惟佛法參禪?更何況在中隂身裡,在中隂身沒有出生之前,在夢裡夢外?出一點小事,打字手都哆嗦,還能明心?有人來罵,馬上不忍回罵過去,還能明心?平時造惡業多,煩惱重的人,全部是沒有禪定的人,心不清淨,容易激動,在特殊時期更缺少禪定,不能思惟佛法,何況參禪?因此在特殊時期都不能明心開悟。
如果有四禪定在中隂身裡能明心嗎?在人身上有四禪定,出定時可以明心,因爲這個人平時不在四禪定中,定力也相當好。在中隂身裡,定力也相當好,中隂身不會影響到他,因此可以開悟。四禪八定的好處是,能讓人時時刻刻心有定力,處理一切人事,平平靜靜,周周全全,四平八穩,思惟清晰。
十八、定深時意識推理意根可以思量
能推理推論的心是意識,在推理推論的時候,浮在上面表面的推理思惟是意識,可是同時意根也在背後深深的思量著,兩個識都在同時運作著,離開意根,意識也就不能推理了。定力好一些的時候,意根比較有力度,有比較專心的思量活動,這樣才能推導出正確合理的結論,意根也會非常堅定的認可這個結論。
十九、意識爲什麽能處於一念不生的定中?
有人說回憶完全是意識的功能作用,沒有意根什麽事。意識確實能回憶,可是意識是因緣所生法,有因有緣,意識才會出生,因緣不具足,意識就不能出生。是什麽因緣促使意識出生並且回憶呢?意識爲什麽能回憶呢?當然是意根想起從前的事,獨影境出現,根塵相觸,意根欲有所爲,第八識隨順意根的心行,意識才會出生並且去回憶,否則意識就不能出生。所以意識能否回憶,在於意根是否緣過去的事,是否想弄明白一些事。如果意根不念過去的事,沒有什麽心行,意識就不會出生,更不會去回憶,去思惟,也不會出現各種情緒。
如果意根沒有什麽心行,不想造作什麽法,意識就可以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如果意根有心行,想要造作什麽法,意識必然會隨順意根的心思造作,不可能處於一念不生的狀態。所以意識一念不生的定,完全由意根決定,受意根操控,意根攀緣其它法,意識就沒辦法定下來。
在意識一念不生之時,意根也同樣可以一念不生,或者生念也不至於影響意識,沒有想要造作什麽的想法,意識也仍然可以一念不生。
二十、意識運行的背後秘密和主因
意識既然是因緣所生法,就沒有自主性,不會由自己作主處於一念不生狀態,也不會由自己作主去生心動念,祂所有的活動都由意根作主和支配。意法因緣生意識,根塵相觸生意識,但是即使意根與法塵相觸,如果意根不作任何抉擇,意識還是不會出生,更不會有所造作。
所以說離開作主識離開意識的根,而談意識如何如何,都是妄談,不究竟,也不靠譜,甚至會出現許多錯誤而不自知。出現問題的關鍵,就是因爲定力不足,沒有現量觀行,無法深透觀察出意根與意識的關係,無法深刻的觀察出意識運行的背後秘密和主因,忘記了意識的不自主性,而把意識背後的主宰者忽略掉了。所以任何人傳法談法都不要太自信了,盲目自信就是自大。
二十一、意根是六識的染淨依
六識沒有自性,自己不能決定自己什麽,不能做自己的主宰,因爲六識是被出生的法,所以無體、不自在,其表面的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賦予的,都來自於如來藏。一切法如果有自性,也都來自於如來藏,客觀上說也都是如來藏的自性。
六識染污的源頭在意根,來自於意根,意根染污六識必然染污,意根清淨六識必然清淨,意根是六識的染淨依。一切法的出生現起一定是有七八二識的伴隨,是七八二識運作的結果。
二十二、意根是連接如來藏與意識的中轉站
意根是連接如來藏與意識的中轉站,從如來藏那裡拿東西給意識受用和了別。意根不僅是中轉站,本身也能記憶自身所經歷的無量劫的事情,這些事情同時也作爲種子存在如來藏裡,意根與種子總是相應的,協調一致的。當需要某件事時,意根就促使意識回憶,意根再把事情丟給意識,意識就回憶出來了,並且還能著手處理。
二十三、意根能否爲意識提供妄想種子
意識的妄想確實是由意根引發出來的,是由意根提供的妄想内容和方向,是受意根調控的,體現了意根的願望和心意。但是這個種子以及所有的種子,還是由如來藏提供的,只有如來藏裡能夠蘊藏用來妄想的識種子和法種子,意根裡不能儲藏任何種子,因爲意根不是實體,又生滅變異,不能自在和自主。如果意根能提供種子,就有兩個能藏心體,那就亂套了。事實上是意根有了妄想的打算和決定,如來藏了知就會配合輸出妄想所需要的種子,包括意識的識種子,於是意識才能夠妄想。意根只要先行妄想攀緣就可以了,就會促成妄想的出現,祂是妄想的動力和源泉。最終的源泉還是如來藏,一切法最終還是由如來藏中流出。
二十四、意識明理才能控制意根習氣
問:有時候知道自己的心行不好也不如法,可是控制不住,表現出了不好的心行。過後雖然愧疚,下次有同樣的事情發生時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怎麽辦好呢?
答:這是意識知道自己(意根)的心行不好,但是意識的說服力弱,說服不了意根,也就控制不住意根的習氣,還是按照意根的心行行事了。要想調控意根,就需要意識多明理,反反複複的說服勸導意根,那麽意根的習氣力量就會逐漸減弱。
要發現自己(意根)的不良習氣,意識就要有覺悟,要清楚了知,要知道如何不對,如何才是對的。這樣即使控制不住意根的習氣,也有很大作用,以後遇到同樣情況,心裡就會猶豫不決了,意識違背意根的次數多了,意根也就不會再執意錯誤的心行,這樣就成功的熏習扭轉了意根的不好習氣。
二十五、意根什麽時候才不做幕後的隱者
當意識沒有覺知的時候,意根是否有覺知呢?意根有覺知的時候,我們意識知道嗎?沒有意識的時候,誰來觀察意根?即使有意識的時候,極大多數衆生根本觀察不到意根,那麽意根的功能作用就會被埋沒和錯解。當意根反觀自己的時候,意識也觀察不出來,意根也表達不出來,那麽我們就沒法清楚如理如實的了解意根的功能作用,意根就不得不做幕後的隱者和作主者、指揮者、決策者。
意根什麽時候才不做幕後的隱者、作主者、指揮者和決策者而走到前台來呢?前台後台根據什麽而說?根據意識的智慧程度而說。意根要走到前台,條件是意識必須有很強大的智慧和觀察力,意識要有強大的智慧和觀察力,必須明心之後具足初禪以上的禪定力,這時果位是在入初地前後,一般來說是初地以後,煩惱斷除,意識和意根都轉識成智了。這時候並不是意根走到前台,而是意識終於具足智慧,觀察到了意根,意根的功能作用再也不被埋沒了。
二十六、爲什麽有一些人總把意根當傻子?
極大多數人的意識因爲沒有智慧,沒有妙觀察智,觀察不了意根,也就不了解意根,才把意根當傻子。轉識成智以後具有妙觀察智的意識才能現量觀察意根的運行,從而挖掘出意根的深細的體性功能作用和心所法。而轉識成智需要具有初禪定,斷除了煩惱,成爲初地以上的菩薩,具有唯識種智,意識沒有了遮障,才能清楚的觀察意根的運轉,這同時意根也轉識成智了,具有大智慧,心所法與地前菩薩都有差別。
二十七、意識觀察不到意根的心所法不代表意根沒有
意識與意根是觀察和被觀察的關係,但是意識觀察不到意根的心所法,並不說明意根的心所法不存在,因爲意識愚癡無明緣故。就如意識觀察不到第八識,並不証明第八識不存在。睡眠裡意根到底有什麽心行,一般人確實觀察不到。那不証明意根就沒有什麽心行,佛就能了知意根在任何時候的任何心行。
意根極多的心行,一般人的意識都觀察不到,但那並不說明,意根沒有那麽多的心行。修行就應該好好運用一下邏輯思惟,只有好好提高邏輯思惟能力,再加定中對法的思量,才能有效的提高智慧,不斷破除無明,觀察更多更深的法,証得更多更深的理。
佛地的八識心王,任誰也觀察不到,因此不能作爲自己辯論的依據。佛地之前的八識心王,地上菩薩能觀察少分,因此其他人也不可以拿來作爲辯論的依據。只要不是自己親自觀察出來的,都不可以作爲辯論的依據。
二十八、意識在定中思惟才能熏染意根
意識所緣的法包括獨影境的法塵,和與五塵同時顯現的法塵。獨頭意識的回憶妄想幻想等等所緣的都是獨影境,對於獨影境容易觀察判斷出是虛幻的影子。而眼睛見色時,意識觀察法塵不太容易斷定是影子。
因爲一心在觀行上,禪定出現了,意根不太執身也不太執法,就有了身體上的輕安舒適等等禪定境界。只要心比較專注有禪定,意識所思惟觀察的法義,就容易被意根接納,意根一接納下來,就有境界上的變化,各種禪定境界就會出現。
每天都這樣觀行,對於意識和意根都是一種智慧的提升,當然禪定也會得到增強。一開始觀行的時候,非量比量成分多一些,到最後現量的成分就會越來越多,心裡越來越能認可五蘊世間的虛妄不實。觀行都有一定的過程,定力增強的同時觀行智慧也會增強,智慧增強就會促使禪定增強。對於觀行出來的法,意識確認比較容易,意根不容易。意識單獨確認的沒有一點身心上的變化,意根確認什麽程度,就有什麽程度的轉變。
意識看一切好像都很虛幻不真實,遇到境界時,爲什麽會被境界帶跑,被境界轉了?就是因爲意識觀行的境界,還沒有得到意根的認可,沒有深入到意根心裡,以至於遇到做抉擇的時候,意根的抉擇與從前的習性一樣,把境界當真。
剛開始觀行的時候,觀行的深度、廣度都不夠,範圍比較狹窄,各個法不能連貫起來,就不能有效的熏染帶動意根。如果意根所緣比較少,心裡的無明不是很深重,無始劫以來沒有累積無量的生死業障,那麽意根就能像意識那樣有智慧,即使証據不足,也能判定出一個如理的結論,從而証得真理。可是意根不是這樣,所以才讓我們修行實証那樣的困難。
二十九、意識的知熏染了意根才有用
不少人心生煩惱時,對自他影響都不好,意識知道不該如此,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意識控制不了意根,只能任由意根煩惱現行,聽意根擺布。意識知道不應該,可是知道的不細致,意根不知道,想不煩惱就做不到。意識要想不造作煩惱業,應該仔細思惟煩惱的後果熏染意根,意根明理以後,意識就能控制得了意根,就做得到不煩惱了。
意根帶著無明煩惱去後世,不是意識去後世,所以意識所學所知所解,無論如何都要落實到意根那裡,否則意識一滅,意根因爲無知無識因爲煩惱而投胎,就沒有好果報了。二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意識所知所解所學,如果不送到庫房裡,意識一滅,後世就沒有可用的種子,那豈不可惜?
三十、頭腦和牙齒各代表什麽?
俗語說:應該磨礪你的頭腦,不要磨礪你的牙齒。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麽?頭腦和牙齒各代表什麽?二者之間是什麽關係?
世人說話時,語言的産生,必須通過啓動牙齒,才能産生出來,語言是意識心的功能,浮淺輕浮,不一定有智慧。而頭腦大腦是思考出生智慧所依之根,代表一個人真正的智慧和見地,意根處在大腦之中指揮六識的身語意行,猶如總司令。總司令一動,牙齒等等全軍聽令,所以應該讓意根這個總司令增長智慧,磨礪意根頭腦,不要把精力用在牙齒這個工兵身上,用嘴皮子對付是沒有力量,不解決問題的。
磨礪意根爲根本,根本磨礪完善了,一切法都會完善起來。只用嘴對付用語言對付,還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意根不磨礪出來就不究竟。所以擁有一個智慧的頭腦,要比擁有鋒利的牙齒豐富的語言花言巧語,強很多很多。畢竟是頭腦才代表自己,牙齒語言不代表自己真正的智慧。沒有頭腦的人,出口就成惡業,而且還不自知,即使受報了也不知爲何,沒辦法對治和救度。
三十一、意根能否修証自己的善惡心行
意根如果要修正自己的心行,首先需要能反觀到自己的心行,並且能認識到自己心行的不足,然後還要願意修正。意根如何能反觀到自己的心行呢?通過意識對自己心行的觀察、分析、思考,得出一個結論,反餽給意根,意根就會思量這些信息,從而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心行。同時意識思惟說這樣的心行必須修正了,否則會造下惡業受惡報,或者道業會受到阻礙,增加許多苦受,意根知道了,就會決定改正自己。離開意識的正確如理的思考分析,意根無法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也就不能改正自己,意識是意根降伏無明煩惱的助手。
三十二、發生突發事件爲什麽能快速反應
發生重大事件和突發事件的時候,下意識非常快速的就作出了反應,就是因爲意根先見法,然後傳送到勝義根,六識再見,六識一出生就要完成意根的指令,來不及讓意識思惟和抉擇,就必須行動處理事件。意識處理完之後,還會莫名其妙,不知到底發生了什麽。意根反應如此之快,就是因爲先見法,先知法。
三十三、意識的禪定和智慧不足時怎麽辦?
意根能作意和觸如來藏變起的一切法,祂也能反觀自己,但意識沒有禪定和智慧的時候,就不知道意根有這些功能作用。意根能知無量劫前和無量劫後的事情,意識沒有禪定智慧,仍然不知道意根的這些知,所以才沒有神通。意根能上天和入地,意識沒有禪定和智慧,仍然不能跟著上天和入地。那就不要否定懷疑意根有那麽多的神奇功能作用。
當你對一些法不知道的時候,不要否定,要這樣想:我的意識沒有禪定,沒有智慧,沒有福德,暫時還不能了知這些事情,問題出在意識自己身上,不要去否定貶低自己不了解的人事物理。意識如實了知自己沒有禪定、沒有智慧這種情況後,就要想辦法改變這種情況,如果不能如實了知,就不能想辦法。想出辦法以後,就不要總暗示意根自己這不行,那也不行,而是要暗示意根我一定能彌補,一定能糾正,一定能行,一定能成佛。這是善熏如理如法的熏意根。
三十四、什麽是下意識反應
下意識反應非常快就完成了,並沒有意識的思惟分析的機會,意識五識立刻服從意根指令。因爲很多人都不知不懂意根,就把意根這種作用叫作潛意識或者是下意識反應。意根習氣太重的時候,遇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會有類似條件反射的現象出現,根本不給意識說理調教調控的機會,完全按照習氣應變。
任何身口意行都有意識,沒有意識,意根自己單獨不能有身口意行,否則人昏迷就昏迷,意根不會掙紥著要醒過來。意識和身識五識是平行並列的關係,同時出生共同完成身語意行,誰也無法指揮誰,都受意根指揮。
三十五、脫口而出是哪個識的功能作用?
遇到非常熟悉的問題,就不用思考脫口而出,這顯示的是哪個識的功能作用?是六識的還是七識的?是第七識意根的功能作用,意根對於這個問題太熟悉了,以至於根本不用意識現思考,就促使意識脫口而出表達了出來。祂觸塵的時候,馬上就知道了塵境,作出決斷,有了反應,不容意識再思惟,不用意識再考慮,就獨斷專行作出了決定,六識立時服從。過後有可能要後悔,這是意識分析思惟以後,覺得剛才做得不對,太莽撞了,於是後悔。
三十六、意識與意根是否互緣
根塵相觸生意識,根塵識三者再和合觸,意識就了別法塵境,意根依之作總抉擇。意識與意根互觸,必然要互緣互知其心,互相配合,法才能不斷運行下去,才有身口意行的造作。如果意識與意根不互緣,則意識無法運行,意識出生就沒有用,以後意根再也不會抉擇讓意識出生了。意識出生的目的,就是配合意根服從意根需要的,意識當然一生出來就知道意根讓祂干什麽,於是就會自動自覺的按照意根的心意去做。當然中間免不了提些意見和建議,有時候還有自己的主張,與意根的心意不一致,内心就有矛盾,遇事抉擇不下。
三十七、意根主宰意識生滅的原理
問:意法爲緣,意爲增上緣,是助因,意識的種子才是生因,作意心所才決定意識的生起,爲什麽要說意根主宰意識生滅呢?
答:根塵相觸,是六識出生的必要和必須的條件,意法爲緣生意識,意根與法塵相觸,這是第八識出生意識的必要和必須的條件,緣代表條件,代表前提。如果沒有意根這個根,並且與法塵相觸,第八識就不能出生意識,因爲沒有前提條件,也就是沒有理由出生意識。那麽這就說明第八識出生意識和五識,必須要有前提條件,有個理由,第八識不會無緣無故出生六識,因爲第八識沒有我性,不自作主張,不操控什麽法,不作主宰,祂是隨緣的一種心行,有緣就出生法,無緣就不出生。
另外不管出生任何法,都是第八識生,因爲第八識有種子,用種子生,沒有種子的就不能生。意識的識種子是出生意識的一個因或者叫作條件,但是種子沒有心沒有心所法,因此種子本身不能出生任何法,是第八識用自體中含藏的種子出生法。
另外作意心所法不是識心,沒有主動性,不能決定意識的生起,意識的生起,一個是由意根的思心所決定的,一個是由第八識的思心所決定的,然後第八識就出生了意識。所以意識的出生有兩個重要的主宰者,一個是意根,意根不決定,意識就不能出生;一個是第八識,第八識思心所不決定,意識就不能出生。而第八識的思心所的決定,是由意根的思心所決定引起的,意根的思心所如果不決定,第八識的思心所就沒有決定。
三十八、意根是如何被成功熏習的
意根被意識成功熏習,一定是對接觸的境界法或者是意識傳遞給祂的信息,經過了自己的思量,並且思量通達明白了,才加以信任和確認,信受了以後,思想觀念就轉變了,就被這個法所轉。而意根能夠把法思量清楚通透,一定是在減少攀緣的前提下進行的,在干擾比較少的情況下進行的,有一定的專注力,才能有智慧思量通達,法才能入心。所以意根的智慧一定與禪定有關,禪定越深智慧越通透,,而意識思惟不一定需要多少禪定。意根熏習成功不在於意識對意根念叨多少遍,不管意識念叨多少遍,意根不起思量,或者思量不明白,意根還是沒有智慧認知,還是不能轉變。
如果意根沒有被熏染成功,其思想觀念就不能轉變,不能破除無明斷盡煩惱,就會依然故我。如果意識掌握的理比較強大,也可以降伏意根壓伏意根,但是一旦意識不太清醒時,學的理不起作用,就無法調控意根,意根的煩惱就會現行出來。這是衆生在斷除煩惱之前的時候,在這個時候衆生只能守持身口戒不犯,不能守持心意不犯戒,大乘心地戒無法嚴格守持或者是自動守持不犯,還不能持菩薩的心地戒,因爲其心沒有轉變。這是衆生學佛修行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因人而異,依衆生的善根福德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