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根修證指歸(上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4日

第五章  意根與意識的關係

一、意識與意根的修行關係

譬如一個人要上台演講,在台下準備十天半個月,每天不斷的練習預演,就是為了台上一個小時半個小時的順利演講,把平時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不折不釦的宣講出去,以影響和打動大眾。在台下的準備相當於意識的修行,在台上的正式演講相當於意根的修行,所以修行意根遠比修行意識重要得多,意根的修行關係到成敗,是修行成就與否的標志。

因為即使台下練習再好,台上發揮失利,也沒有人捧場,觀眾們不會在意台下如何用功,只在意台上的表演。同理,意識不管如何用功,如果沒有深入到意根,就沒有結果,預期目標沒有達到,因果就不領情,就改變不了什麼。但是沒有意識修行的基礎,不可能熏染意根,就談不到意根修行了。

二、意根離開意識,功能作用是否能減少

我們應該知道意根有極多的功能作用,在六塵的功能作用上,如果離開了五陰身和六識,意根縱使有千般意願萬條妙計,也難以展現難以發揮,沒有執行者沒有實施者故,沒有從屬沒有手腳故。所以從這點上來看,意根就是無記識,其善惡心行都無法實現,善行惡行都無法造作,身口意善惡種子不能存儲,善惡果報就不能實現。所以無始劫以前,沒有器世間和五陰身以前,意根縱使有無數無明煩惱,卻沒有無明煩惱業行,與如來藏一起處於杳杳冥冥中。所以意根離開意識,其功能作用還是有那麼多,只是無法展現,無法運作。

三、意根若離意識的別境慧是否無所作為

如果意根離開意識的別境慧,就無所作為了,這個意思是說沒有意識的慧心所的了別,意根就會什麼也做不了,無所事事。這就意味著意根不能離開意識,離開意識色身五陰都不能運轉了,一切法也不會出現了。這個問題其實不攻自破,意識沒有別境慧處於滅亡不了別的狀態,總共有五種情況:死亡時、昏迷時、睡著無夢時、入無想定時、入滅盡定時,而無論哪種情況,意根都會單獨有自己的功能作用,意根從來沒有停止運行過,除非在無餘涅槃裡。意根一旦無所作為的時候,就不會再持身了,色身五陰的功能就會消失,這個人就會死亡了。

沒有意識的情況比如睡著無夢和有夢的時候,這時候的意根在幹什麼?是否是無所事事,不觸塵境,不了別境界?顯然不是。意根屬於眾生的命根,這個命根也特別的在意和執著色身以及與自己有關的一切法,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仍然要執持和維護色身,了別色身的狀況,了別周遭的一切法,思量一些與己有關和無關的法,思量一些重要和不重要的法,思量一些有意義和無意義的法,攀緣不止,五遍行心所法以及其它心所法都會照常活動,心理活動並不停止。

在一切時中如來藏都會出生和變現一切法,意根有默容一切法的特性,祂一定會依靠著如來藏去觸如來藏二次幻化出來的法,把如來藏所見的法,當作是自己所見的,並且把這些法當作是自己所有的,而生起種種心行和想法,以至於讓夢境出現。夢裡的一切思想觀念都是意根的,一切心行也都是意根的,意識只起輔助意根的作用,所以一個人真正的修為如何,從夢中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從意識不清醒醉酒的表現也能看得出來。

昏迷的時候沒有意識,意根卻不甘心這樣昏迷下去,發現身體稍微好一些的時候,就會掙紮著想醒過來。這說明意根在昏迷沒有意識的時候,有思想活動,心所法都在運行著,時刻關注著身根的情況,能了別身根的狀況,知道昏迷不好,也想辦法醒過來。有的人在昏迷時神識還會去找親近的人解救自己,傳遞信息,告訴親近的人自己在哪裡,是什麼情況。所以意根可以代表著一個獨立的人,有各種心行心所法,內心活動很多,只是操作的時候,需要意識和五識配合去完成罷了。總結起來說,意根在很多時候都不必依靠意識而有自己的各種功能作用,只是在具體了別六塵境界處理問題的時候,才需要意識。

四、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是否能單獨的了別和思量

意根有恒審思量的特性,恒代表常常、總是、永遠、不間斷,審就是審查、審慮,思量就是思慮、度量、衡量、思索。意根有這個性質,就表明意根是一個決策者,是一個作主者,對於一切法都說了算。那麼意根的這個功能是如何起用的呢?是意根通過五遍行心所法以及五別境心所法以及善惡心所法來起用的。

意根既然是一個作主的識,對一切法都說了算,祂必須有相當的判斷力,才能作主作抉擇。而意根如何判斷、依靠什麼來判斷和抉擇呢?意根要依靠自己的思量性來判斷和抉擇。如果意根自己單獨不能思量,那就沒有辦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沒辦法抉擇什麼,就沒辦法做主宰,也就不是一個作主識了。意根自己單獨的思量,有時候也依賴六識傳遞過來的信息,依靠意識的思惟分析邏輯推理等等,但無論怎麼樣,意根得到了六識的信息,也要自己親自思量審查,作出判斷。

有時候意根在白天得到了大量的信息,來不及思慮,來不及思量,就會在晚上沒有六識的打擾,自己把那些信息不斷的過濾,不斷的思量,有時就會出現夢境,讓意識在夢境裡幫忙。如果晚上意根把事情考慮明白了,得出了結論,第二天早上一睜開眼,意識就明白了,有可能也會回憶出夢境裡的情況。

據說元素周期表就是在夢中解開的,很多科學難題都是夢中解決的。很多時候有些事情意識想不明白,就不考慮了,卻不知道什麼時候,自己就突然間明白了,這就是意根思量的結果,沒有動用意識自己單獨解決的。有些科學家因為熱愛科研事業,廢寢忘食的日夜探索,即使睡著了,半夜也會醒過來繼續思索,或者弄出夢境來思索,都是意根在思索思量參究,不分白天黑夜,念玆在玆。這就是意根在用功,是意根的精進。

如果意根的心所法不完備不具足,根本不能做出這麼多的事情,搞出那麼多的發明創造,參究出那麼多深奥的問題。心所法不具足,是無能為力的。

五、昏迷欲醒的狀態證明意根是作主識

有個腦受傷的病人由於腦幹出血,深度昏迷不醒,身體完全不能動,沒有意識。經過治療止血之後,神經開始跳動,人卻沒有醒,還是昏迷;再之後身體有觸覺,喂食流食,舌能吞咽,卻還是沒有醒,有微弱的意識,卻不能思考分析。那麼在昏迷的前期和後期,沒有意識的佐助,意根都起什麼作用維持了色身的微弱功能作用?

不少人都說,意根像個傻子一樣,什麼都不是,可事實上,恰恰是這個傻子用自己獨特的功能作用維持著生命體的存在。沒有意識的時候,色身意根第八識組成的生命體,仍然是眾生我,所以這個我,主要指意根還是意識?哪個更重要?誰也不能說:六識沒有了只剩下意根,那就沒有我了,意根不是我。那麼六識意識滅掉以後,剩下的是否可以忽略不計?不算作一個人頭?

在昏迷時,意識不會想我應該動動眼珠、扯扯嘴角、神經抖動抖動。這時即使有意識也是非常微弱的,沒有什麼思惟功能,也了別不了境界,都是意根強大的功能作用,想要色身有所覺知,試圖有所活動,吞咽口水和流食。那麼意根都有什麼心所法,也就不難辨別了,不要再說意根什麼都不是,什麼功能都沒有,什麼心思都沒有,什麼念頭想法都沒有。如果意根沒有什麼想法,昏迷的人還能清醒過來嗎?還能努力掙紮著讓色身活動起來嗎?

一個人有頑強的生命力,能適應一切生活環境,能享受五陰世間,不僅要感謝如來藏,還要感謝意根的堅強不屈的執著或者是毅力。這一切主要是意識享受,所以應該是意識來感謝如來藏和意根,讓自己有見聞覺知性,能享用五陰世間。

反過來,意根也要感謝意識,有意識這些助手為自己做事,為自己了別六塵境,從而自己就擁有了世間一切法。所以昏迷時意根著急,千方百計的讓意識醒過來,有個健全的五陰活動。這就證明了一切法都為意根所用,意根把一切法都當作我和我所有的。還有人說意根離開意識就無所作為,可是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都做了些什麼?沒有轉識成智,誰也觀察不出來。

六、行蘊當中真實作主的還是意根

我們每天都是如何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如何把色身切換到任意一個處所的?這都是受意根的作意所驅使,受意根的思想觀念和目的所驅使。而意根的想法,也受意識的想法、思想、觀念所影響和帶動。那麼有些人就說,明明是我意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怎麼是意根作主決定的呢?表面上看來,好像意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可是實際上意識的想法要經過意根的同意和接納,然後再由意根作主抉擇,之後就體現出了意識的想法和目的。

比如開車,每一刹那都是由意根決定如何開,開向哪裡,其中意根也是刹那刹那受意識的思惟分析打算判斷所指引的,意識指引之後,如果不符合意根的想法,意根可能不會聽從意識的指引,只有意根覺得意識的想法合理時,才會接受意識的指引。

在這個過程中,意識的心行比較明顯,意根的心行比較隱秘,因而智慧不足的人觀察不到意根的心行,只能粗略的觀察一下意識的心行。那麼智慧不足時的認知觀點和看法都不足以為憑,那就不要認為自己的觀點絕對正確。

七、意根為什麼要思念和想念

意根是因為什麼有思念想念呢?還不是因為意根記憶了一些事情,比較惦記的才會去想念,比較重要想要進一步解決的,才會去思念。一切法靠意根的念而出生,意根念第八識才能配合,才能出生意根所念的法。意根不念,第八識就不管,六識就不出生,那就不能解決什麼問題。意識所念所想所思惟的法,所了別的法,都是由於意根的念而引生出來的,沒有意根的念,意識就不能出生,何況還有其他心行。

有些時候,意識出生以後想念某些法,但是這些想念和想法如果沒有熏習到意根,意根不念的話,意識所念的法就不成就。比如背佛經,意識念得很熟,可是意根不入心,意識就背不下來,能背下來就是回憶,意根沒有記住,意識就不能回憶。意識的回憶,是由意根來引導的,意根無法引導佛經內容,意識就不能背誦。如果意根對念經不感興趣,意識念一會兒就念不下去,心長草了。意根比五識要靈活機動,比意識也靈活機動很多,祂是現起萬法的動力。所以祂的功能作用一定要遠遠超過於五識,超過於意識,才能辦得到。

八、意識說服力強大時就能扭轉意根

意識的正見起作用的時候,是意識有強大的說服力,降伏了意根所致,也是意根正見不足,需要正見指導決定的。意識與意根,相當於兩個人,觀察兩個人之間的交往關係,就知道意識與意根各自的體性作用了。當意根正需要建議時,給予適當的建議作參考,會很願意接受。當意根很固執的時候,意識說什麼也不願意聽,更不能接受,意識就不會堅執自己的看法。當然扭轉意根的固執性,還在於意識不斷反復的強調灌輸,一開始意根肯定不願意聽,不接受,時間長了就不會太固執了,這時候再給祂進一步的勸導,就能扭轉祂。

九、意根與意識猶如眼睛與眼鏡的關係

意根與意識的關係,猶如眼睛與眼鏡的關係。眼睛有些東西看不清楚,就需要帶眼鏡幫助了別,眼鏡幫助了別的內容,眼睛就以為是自己了別的。而有些比較粗糙的容易分辨的東西,眼睛自己就可以了別,不用戴眼鏡,不需要眼鏡的幫助,相當於意識不用出生。眼睛自己單獨了別不用珮戴眼鏡輔助的時候還是很多的,意根自己能單獨了別的法確實是很多的,這部分內容意識並不知道,不知道卻不等於意根沒有了別那些法。所以對於一切法,意根有絕對的主動權控制權,一切法都要為意根服務,為意根所用,包括意識。

如果眼睛有污垢,只清洗眼鏡,能保證眼睛清晰的了別東西嗎?意根無始劫以來一直有無明,因為無明有種種邪見,只讓意識斷我見明心見性,只去除意識的無明,能保證萬法的假主人心地清淨嗎?能保證主人智慧性的處理對待一切法嗎?

看不清東西,是治療眼睛還是修理眼鏡?很多人學佛,都只停留在修理眼鏡階段,不肯或者無法再進一步治療眼睛。清洗完眼鏡,還要清洗眼睛,否則照樣看不清東西。意識明了,還要讓意根明,否則還是愚癡。

既然意根與意識是如此的關係,那麼眾生的心行心性主要就指意根的心行心性。意根的無明,意根的明,意根的心所法,是極其重要的。意根的心所法如果沒有無明,都是明,就不用再修行,意識對意根也沒有熏染作用了,老牛到家,牧童完成任務可以休息了。

十、智慧廣大時才能知道各識都是在互用的

我一定要好好利用意根,意識說這句話時,意根就已經這樣決定了,才讓意識如此堅決的表達出來。意識要利用意根,意根知道不知道意識要利用自己?無始劫以來,我們卻都一直在利用意根,意根也在利用如來藏和意識,只是互相都不知而已,如果知了,那個智慧就了不得。

十一、意根受驚嚇就會目瞪口呆

震驚得說不出話是怎麼回事?嚇得目瞪口呆是怎麼回事?氣得無語是怎麼回事?

意根受到的震動比較大,過於激動,反應強烈時,就沉浸在境界裡,沒時間和心情指揮意識說話和表白,覺得語言很乏力,或者是不知道說什麼好,意識暫時先歇會兒,意根顧不上祂。意根受到驚嚇時,顧不上五根和六識了,眼顧不上看,耳顧不上聽,鼻顧不上嗅,舌顧不上嘗,身顧不上觸,意識顧不上思,口顧不上說,呆呆愣愣的,在消化受到的驚嚇,做不出什麼反應。

意識受到驚嚇,意根沒有受到驚嚇時,表現與平常差不多,意根還能繼續調控五根六識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會表現得呆呆愣愣的。當意根生氣時,心沉浸在事件當中,只顧生氣,沒有精力和心情調控意識去表達什麼。意識生氣而意根不生氣時,意根調控五根六識該幹什麼還幹什麼,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十二、意根指揮意識的思惟活動

第八識只要變現出法,意根必依第八識而緣而了別。意根雖然沒有問題,大腦有問題,意根就不能通過大腦神經系統正常指揮全身運動,意識也受影響。大腦正常以後,意識的思惟才能正常。後世大腦正常,意根的指揮控制才能正常,意識思惟活動也能正常。

十三、意根緣內法塵才有意識的產生

十一種色法,五根、五塵、法處所攝色(色法塵),一定是先於六識出生,否則六識就無法出現。六識出生以後,可以推動獨影境的出現,獨影境也是意根妄想出現的,讓意識了別,並且推動幻化獨影境的進一步出生和幻化。根塵相觸,後生識心,意識不會在內法塵出現之前出生。意根緣外法塵時,不能出生意識,沒有意識出生。

意根受無明的遮障,了別一切法時,不知其實質,不知其真實相,不能破除無明出生智慧,就使得六識的功能受阻受限。當意識修學佛法時,不斷的熏習意根,意根明理之後,就會證知五陰世俗法都是生滅變異不實的,是空的無我的,進一步再證知五陰身和一切法的實質都是如來藏。

十四、一對器官為什麼必須協調一致才能有所造作

如果兩隻手要一起動作的時候,必須要協調一致,動作要相同,才能做得出來,否則就困難。兩隻眼睛、兩個耳朵、兩個鼻孔、兩隻腳、兩條腿也是這樣,必須動作協調一致、目標一致或相似,才能容易完成,否則就不容易完成不一致的動作。這是為什麼?兩隻手的動作,是大腦給出的指令,大腦由意根指揮控制。當意根想用手做某件事時,就會發出指令,兩隻手就要同時協調去做。如果意根想要用左右手同時做兩件不同的事,大腦傳導的指令就要分成兩部分,意識身識就要分流,神經系統配合起來就要吃力,除非經過一段時間的特殊訓練。

而兩隻眼睛無論怎樣訓練,也無法各觸各作意各了別,很難分開。兩個鼻孔也很難分開,一個呼一個吸,特殊訓練過的也許可以。兩隻耳朵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分開活動。兩隻腳兩條腿分開各自單獨不協調的活動也比較困難。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屬於一個根,一個神經傳導系統,一個大腦指令。難易在於意根的注意力和精力是否充沛夠用,也在於六識的精力是否夠用。

把意根與意識的功能作用分開,能更好更清晰的了解意根和意識的各自性能,混在一起,哪個識的性能也了解不清楚。意根與意識的功能作用分開以後,單獨觀察意根,就能知道意根都有哪些特性,有哪些煩惱,有哪些習氣,有哪些心所法,不用再去咀嚼別人的話頭,自己就有能力觀察出真實情況。

十五、意識能影響意根的決定

清淨四大有生成義,能生成物質色法,物質色法是被如來藏生成的,依眾生的業緣而生起,生滅變異。具體還是三能變識和合運作的結果,不完全由如來藏當中的業種決定,也有後天因素,後天因素就離不開意根和意識。比如說如果意識活在世間,處處不如意,就會感到世間百般無聊,意根了知以後就可能有不想活的想法,於是有可能想辦法自殺。意識如果不在意色身,意根就會決定不給自己加強營養,於是色身就會羸弱。意根和意識的意念可以指揮一切,改變一切,我們的意念力強,也可以改變外界的事物。

十六、如何正確合理的引導意根

意識學習五陰世間的苦空無常無我法,思惟時就會熏染引導意根,不要再攀緣這些生滅無常法。學習各種法義時,都要思惟熏染意根,一旦意根懂得法理,就會越來越減少攀緣和執著。意識經常作正確如理如法的思惟觀行,就是引導意根的有效途徑。

十七、明心開悟需要具備的條件

明心首先的一點是,六七識應該處於正常狀態,比較安詳,內心平和,具足定力,有甚深的思惟觀行的智慧,五陰身的問題比較了解熟悉,斷我見之後或者是接近於斷我見,才能有機會明心。

極大多數人在正常狀態下,都無法有清晰的思路,不能斷我見,也不能明心,那麼在極不正常的狀態下,更不可能有清晰的思路,不能斷我見明心。比如在昏死狀態,睡著無夢和有夢狀態,中陰身狀態,死亡後中陰身未生起狀態,極度氣憤狀態,極度虛弱狀態,艱難困苦狀態,迷迷糊糊狀態,發瘋狀態,精神錯亂狀態等等,意識不能有正常思惟,如何能悟?

昏死過去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明心開悟?因為沒有意識,沒有思惟,意根恐慌,不能參究就不能開悟。睡著無夢的時候,為什麼不能明心開悟?因為沒有意識,不能引領意根參禪,因此不能開悟。如果意根被熏非常成熟,睡著以後,能單獨參究,也許能參究出來,但必須等到醒過來以後,警醒意識,意識也明了了,才是開悟。睡著做夢的時候有意識,為什麼不能明心開悟?因為意識不能清晰思惟,不能引領意根參究,因此不能開悟。除非意根被熏成熟,夢裡也能參究,但是這樣的特例太稀少,不是普遍性。

死亡以後,中陰身沒有出生之前,為什麼不能明心開悟?因為沒有意識思惟和引領,意根又恐慌,不能參究,就不能開悟。在中陰身裡,為什麼不能明心開悟?因為一般的業障凡夫,在中陰身裡極度恐慌,不知未來,沒有平靜的心情參究,沒有禪定,也無法一心參究,因此不能開悟。在中般涅槃裡能不能開悟?中般涅槃,那是三果人證得的涅槃,三果人有初禪以上的禪定,一般來說有四禪以上的禪定,才能證得中般涅槃。如果沒有發成佛之心的三果人是不能參禪的,如果能在入中般涅槃之前就參禪,明心開悟了。在無餘涅槃裡,能不能明心開悟?無餘涅槃裡沒有六七識,沒有參禪者就沒有開悟者,因此不能開悟,第八識不能代替六七識開悟。

極大多數眾生家裡出一件小事,心裡都不平靜了,不能正常學佛修行,何況還能思惟佛法參禪?更何況在中陰身裡,在中陰身沒有出生之前,在夢裡夢外?出一點小事,打字手都哆嗦,還能明心?有人來罵,馬上不忍回罵過去,還能明心?平時造惡業多,煩惱重的人,全部是沒有禪定的人,心不清淨,容易激動,在特殊時期更缺少禪定,不能思惟佛法,何況參禪?因此在特殊時期都不能明心開悟。

如果有四禪定在中陰身裡能明心嗎?在人身上有四禪定,出定時可以明心,因為這個人平時不在四禪定中,定力也相當好。在中陰身裡,定力也相當好,中陰身不會影響到他,因此可以開悟。四禪八定的好處是,能讓人時時刻刻心有定力,處理一切人事,平平靜靜,周周全全,四平八穩,思惟清晰。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