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根修證指歸(上部)
第十七章 意根雜說
一、無餘涅槃以後意根就有一個出生的時間
問:俱解脫的阿羅漢,有能力滅了意根,讓五陰十八界消失。那麼俱解脫阿羅漢滅了意根之後,有可能再從如來藏中生出意根嗎?假如可能的話,那麼意根不是變得有一個開始點了嗎?
答:無餘涅槃以後,再出生時,意根當然會有一個開始點。在無餘涅槃之前卻沒有開始點,因為無始劫以前心中就有一念無明,因此意根一直沒有滅過。
入無餘涅槃時,意根滅去了,是誰滅了意根,有滅意根者嗎?如果有滅意根者,這個就是一個我,一個作主者,此人就沒有斷我見和我執,不能入無餘涅槃。在臨涅槃時,如果意根心裡想:我要滅掉自己,有這個心念,就沒有斷掉執著,就不能入無餘涅槃。如果是如來藏要滅掉意根,如來藏就有作主性,有七識那種我性,就不是無我性的如來藏了。那麼意根是如何滅去的呢?臨終時,意根萬念俱灰,心所法都不出現,如來藏無可奈何,無法再輸送種子,意根自我就自動消失不出現了,這就是無餘涅槃。
二、點石成金的原理
所謂“點石成金”的神通力,是意根發指令,如來藏把出生石頭的種子改變了,改變成能組合成金子的種子,石頭就變成金子了。意根能讓自己的如來藏把石頭轉化成金子,有可能讓眾生如來藏共同執持的外塵如石頭變成金子嗎?或者,有可能讓別人的如來藏把石頭轉化成金子嗎?答案是有可能,也完全能夠。眾生通過內在力,能夠把外界共同的物質據為己有,為自己所用。比如一切能吃的飲食,一切能穿的衣服,一切能用的物品,這些物質或者是被自己所毀壞,或者被自己單獨所用,或者被自己所改變。石頭變金子就是公共的石頭被自己所改變,成為自己單獨所擁有的物質了。
點石成金主要依靠個人的禪定力,同時也要依靠福德力,如果福德不足,縱使能把石頭變成黃金,個人也享用不到。福德是成就一切事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條件,一個真正的修行人永遠不會嫌棄自己的福德多,永遠不滿足於自己的福德,也不會隨意消耗自己的福德。
三、初地菩薩永伏性障如阿羅漢是什麼意思
性,指眾生的本性,眾生的根本之性是意根之心性,意根之心所法。正因為意根之心性不善,才一直遮障著眾生證得無上菩提,所以消除意根心性之障礙,才能成就佛道。
初地菩薩開始一點點斷除意根的所有煩惱習性,但不可能完全斷除。在不能完全斷除的情況下,有些影響三界生死的性障是要降伏下來的。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意根的煩惱現行如果完全斷盡,就會如四果阿羅漢一樣斷盡人我執著,就會入無餘涅槃,不能成就佛道。佛要求初地至七地菩薩不入解脫道的正位,也就是不取四果阿羅漢的果位,以免不小心入無餘涅槃。
所以初地菩薩要留一點點貪愛,以保證還能在三界世間出生。但不能留嚴重的貪愛,只能留一點輕微的貪愛,對禪定之類的有點貪就行了,也可以有對大乘法的貪,就是永遠壓伏意根的貪,而不是完全斷盡,才能生生世世自利利他,直至成佛也不入無餘涅槃。
四、色身與識心的關係
色身休息不好為什麼會影響意根?身心互相依倚,這個心表面來看好像是指六識,好像是指意識,實際是意根依靠色身,利用色身來感知境界,之後就會有所造作。表現比較明顯的是在沒有六識的時候,意根完全的依靠色身而活,當自己的能力達不到時,就喚醒六識來替自己辦事,於是就出現了身口意行。
色身狀態不好能影響六識和意根,身根只是四大組成的木頭一樣的東西,沒有任何覺受,有覺受的是身識,不是身體。如果身體有感覺,死人的身體也應該有感覺,木頭石頭也應該有感覺。所以能感覺的一定是識心,不是物質色法。
身心互相影響,因為身體的四大狀態不同,如來藏依之變現的內六塵就不同,尤其是觸塵不同,識心了別之後的覺受就不同,思想行為就不同,作出的決策就不同。同理,識心也能影響和改變身體的四大物質,意根認為自己能做某些事,意志力頑強,即使色身狀態不太好,也能做得很好,色身的狀況也能改變。
五、意根與身口意業行的關係
身業、口業和意業三者的關係是什麼?哪種業容易防守,哪種業最不容易防守?哪種業粗糙易斷,哪種業細微難斷?應該先斷哪種業?
身口意三種業行,都受意根支配和調動,身業是六識的行為造作,口業是六識的行為造作,意業分為意識的心行心所法和意根的心行心所法。身行口行受心支配,無心不能造身口業。身口業由六識造作,六識受意根指使。但意識明理可以壓伏意根,強制不造身口業,所以身業最容易斷,口業次之,二者用意識壓伏就行了,難斷的是意識的心行,最難斷的是意根的心行。
意根非常不容易壓伏降伏,更不容易斷除煩惱,因此意根的意業肯定是貪瞋癡不斷,只不過意識明理,知道因果,會降伏壓伏身口不造作惡業。如果意根煩惱重,身口也壓伏不了,一定會造作惡業。所以身體不造作殺盜婬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口不造作兩舌妄語綺語惡口也稍微容易一些,最難的是意根,貪瞋癡念頭無法降伏和壓伏,更難斷除。
有一些人一看身體守戒比較困難,口守戒也比較困難,於是就找借口說我守意業就行了,只要心清淨意業不犯就行了,身口無論怎樣都不算犯戒了。這是最顛倒的愚癡想法和做法,如果連身體的造作都控制不了,更不能控制意根的煩惱念頭,如果口業的造作都制止不了,就更不能制止意根的煩惱念頭了。意根的煩惱念頭如果能止住了,那是三果以上聖人才能做得到的,一個凡夫怎麼能直接守意根的意業,讓意根清淨不犯戒呢?
小乘的五戒、八關齋戒和出家比丘戒比丘尼戒,一般來說都是以戒身口惡業為主,只要身口不犯,心裡邪思邪想也不算犯戒。大乘的戒如梵網經菩薩戒主要是戒心地,修心地,順便也戒身口。而瑜伽師地論裡的菩薩戒,是已經斷除煩惱以後的地上菩薩所應遵守的心地戒,一切都以眾生利益為首為重,只要能夠利益眾生,身口可以與小乘戒行不一致,與清淨的意根心地一致就行,意根不違背小乘戒律就行,這樣一切為眾生的心行就是大乘菩薩心行,符合大乘菩薩戒律的規範。如果貪瞋癡煩惱沒有斷除的凡夫和賢位菩薩,就無法受和守瑜伽師地論中的菩薩戒,有私心煩惱故。
六、身口意同時由意根支配和控制
一個問題縈繞在腦海裡,久久不能解決。在一個比較閑的時間裡,意根決定好好思索一番,於是意識和意根兩個就開始苦思冥想。可是為什麼苦思冥想的時候,手還會配合拖著下巴,眼睛還會配合微微閉上,這樣身體才會安靜下來不再亂動?當苦思冥想終於得到答案,解決了問題時,為什麼雙手要配合著拍巴掌,手舞足蹈,臉上要心花怒放?
當意根明了當下這個問題很重要的時候,就會專注思考,而顧不上攀緣其他法塵,意根是前六識的作主識,當意根安靜的時候,身體就安靜了。修不出禪定的人,應該好好檢查一下自己的意根,裡面都裝著什麼東西,趕快把意根掏空。降伏不了意根,就不要想有禪定,也不要想能真正精進的修行。
不少人都以為自己很不錯,那也許是意識不錯,意根還不是,骨子裡還不是不錯。真正能看得明白自己的人並不多。有一些人不敢探索自己的內心深處,怕檢查出什麼不好的思想觀念,很多好人的意識要比意根好,說明什麼?很多壞人的意根要比意識好,說明了什麼?說明了環境的熏染力量是很大的,意識容易受到善惡的熏染。意根比意識好,這種現象是否存在?在比較惡劣的環境下,意識受到了惡熏,就可能要比意根壞,有些壞人骨子裡是不壞的,被環境逼迫而已。
七、心想成佛就能成佛嗎?
楞嚴經:心想登高,足心酸澁,色身為堅固第一妄想。心想登高,意根就以為自己真的站在高山頂上,心裡害怕,就促使腳心酸澁。同理,色身也是意根妄想出來的,是最最堅固妄想的產物。
那麼心想成佛是否也能成佛呢?關鍵是意根修不到想成佛的地步,準確點說,意根對成佛的信心是不足的,如果信心十足,肯定也能成佛,只是早晚的事。我們現在是信心一點點的增強,離成佛就會一點點的接近。真想成佛的人,修行的精進度非常大,能不顧一切阻礙,放棄一切世俗法,專心修道。
八、意根的證自證分
當我說師父是好師父的時候,有意識的證自證分,如果我非常肯定的這樣認為,毫無疑問,同時就有意根的證自證分。而意根的證自證分,屬於現量了別自己,如果證據不充分,心裡沒底氣,也就不會毫無疑問,意識的證自證分未必是現量的。意根的自證分是現量的,意識的自證分卻未必是現量的。現量的,事實充分,絕無疑問,絲毫不懷疑;非量最容易起疑不信,比量心裡也不落底,還是有疑不絕,因此不屬於實證。
參禪後的結果裡,有意識意根的見分和自證分,也有相分。參禪的結果,是意根的自證分,不是證自證分。證自證分是用來證明自己的,不是用來證明其他法的。很多時候,意根即使證自證分現前,也未必正確無誤,如果受意識錯誤引導的多,意根的證自證分就是錯誤的。比如在世俗法裡的很多知見和觀點,意識就認為自己對,意根也非常肯定的認為自己對,事實上卻是錯誤的。比如無始劫以來意根一直認為五陰是我也是我所有的,意識也這樣認為,結果證明這是最大的邪見,即使現在再自信,將來也會推翻自己的見解。
九、如何才能觀察到第七識的四分
第七識的法一般來說都屬於唯識種智範疇,理非常深奥,需要修到六七識都轉識成智的地上菩薩,才能現前觀行意根的心所法和四分,這很難。
要觀察第七識的見分、相分、自證分和證自證分,首先得要證得第七識,然後才能現前觀察祂。沒有轉識成智的智慧時,多數都是分析推理,不能現量觀察,這個階段是以熏習這些法義為主,地上菩薩才以現量觀察為主。要知道第七識都對應於哪些法,祂在哪裡,如何運作的,才能觀察祂的四分。意根的證自證分就是意根的反觀能力,這更難觀察,沒有唯識種智就不要想了。
觀察第八識也需要首先證得第八識,明心開悟具有別相智以後,才能現前觀察到第八識的運作,才能觀察到第八識的四分。沒有證得第八識的時候,對於第八識等於是相似的理解,觀察不了。
十、熏染的力量
環境熏染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身邊有人口癡,總看著他說話,慢慢可能就被熏染有點口癡,外貌生活習慣亦是如此,所以說近硃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一定要多近善法和善人,如果有能力,才去近惡人度惡人。情緒也都是傳染的,我們應該多接觸樂觀積極向上的有正能量的人,自己就能被感染樂觀向上,積極進取。
十一、不按次第修行徒勞其功
現在學佛人修行沒有章法和次第,方法五花八門,想怎麼修就怎麼修,都是想當然。比如有的人在修如夢如幻觀,可是沒有證悟的人無法現前觀察如來藏的運作,最基本的未到地定沒有,初禪定更別想了,這怎麼能修出如夢如幻的觀行?超越那麼多級修行,到底是多大的根器?如夢觀修完就是十回向位,馬上就能入初地了,禪宗三關過了,生死關過了,那是小乘三果人的證量,到此佛道已經修行了無量劫,其善根福德相當大。
沒有證果,沒有明心,沒有初禪定,那需要修無數劫才能過這個關口,其中還要經過未到地定、斷我見、二果、初禪定、三果、明心、如幻觀、陽炎觀、牢關,然後才能成就如夢觀。跳躍這麼多層次來修行如夢如幻觀,連意識的理解也很難做到,即使意識能理解一些,想要證得如夢觀也需要無數劫的時間,再來人除外。
還有人在修平等觀,看一切人事物理都平等平等,真如一相。這是什麼境界?什麼叫作平等?依據什麼才有平等?平等法有三種:一種是如來藏的平等,對待一切人事物理都平等平等,不區分高下,因為如來藏不分別一切法;一種是證得一切法空的阿羅漢的平等,看待一切眾生都是空的無我的,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把一切眾生都觀空;一種是轉識成智以後的地上菩薩,其意根證得了如來藏,轉依成功以後就獲得了平等性智,看一切眾生都是如來藏性,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平等對待一切眾生。沒有證悟大小乘法的凡夫,如何修地上菩薩的平等觀,把一切眾生一切事理都看成真如一相?其中的差距幾乎相差了無量劫的時間,如此修行沒有什麼益處,白費功夫。
還有人修行心無所住,要在世間一切人事物理的交集中,心都要做到無所住。可是這個無所住不是無緣無故就能做得到的,是要證得某個理,依靠著某個理,才能漸漸的心無所住,這需要很長時間,斷除煩惱以後,證得平等性智以後,才能逐漸做得到。如果沒有相當好的證量,沒有實證佛法,要依靠什麼做到心無所住?地上菩薩能做到無所住也不是很容易的,也不能完全做到,一個凡夫怎麼能做得到無所住?
還有人跨越修戒,要在人間一切逆緣順緣中心不著任何戒相,泯滅一切相。如果連五戒都守不好,身行方面的戒行都做不好,殺盜婬酒都戒不了,素食也做不到,口行方面妄語兩舌惡口戒也守不住,內心貪瞋癡煩惱仍然很重,有相的戒不能守,如何能排除這些戒相,心裡不著戒相,去修無相的戒?在有相戒當中能守好身行和語行都不易,怎麼能做到無相,不要戒相?這是地上菩薩才能做得到的,凡夫如何修無相戒?
如果強行這樣修,只能自欺欺人,處處犯戒,卻認為自己心地達到無相,不在乎這些相了,其結果就是三惡道的果報。過去唐朝就有人當時就受惡報。有個已經真實證悟的禪師,智慧很高,心地清淨,就把佛菩薩的名字寫在褲腰上,而另一個人看見了,就挺感興趣,認為他這樣做就沒事,自己做也應該沒事,於是也學禪師把佛菩薩的名字寫在小褲褲上,穿在身上。禪師知道後想阻止,可是已經晚了,那人沒幾日就大吐血,惡報來得這樣快,真是始料不及,命終以後的果報將會更慘。因此學佛人心地還沒有清淨,沒有斷除煩惱,沒有轉識成智,根本沒有資格修無相戒,強行讓自己不著戒相,這只能讓自己墮入煩惱的深坑,除此沒有任何益處。
末世眾生就是因為太聰明太伶俐了,浮在表面,不能深入到意根,不能發揮意根的功用,意識什麼都懂,可意根什麼都不是,結果果報就隨意根轉。意識好高騖遠修初地至八地菩薩所修的法,意根的人格人品修為卻還沒有修好,到命終的時候,後世的命運如何抉擇?依意識還是依意根?意識修佛地的法,命終能做佛嗎?
十二、真正的精進是什麼狀態
真正的精進是不管白天黑夜,能一直不斷的用功,不會停歇。用功的人半夜都能思考問題,不用功的人,白天也不思考問題。意根白天晚上都不滅,可見真正精進是意根精進,祂在白天黑夜都能一直用功下去。而意識的精進是斷斷續續的,總能被一些事情所干擾,尤其是晚上意識睡著斷滅,就無法思考問題了。即使是在白天裡意根如果只注重世俗法,不想在佛法上用功,意識脫離不了意根的主導作用,就精進不了。所以只有意根精進起來,才是真精進。
十三、眾生為什麼沒有宿命通
眾生由於沒有宿命通,不知前世後世的因緣果報之事,有宿命通才能知道自己和他人前世後世的所有因因果果之事。因為眾生死後五陰改變,不是原來的了,六識改變,不是原來的了,前世的人事物,與自己有關的一切就都不知道了,因因果果的事也就更不知道了。因為此世的六識心在同一個五陰上,是相續有記憶的,六識能了別此世的人事物理,就能記住此世所經歷的一切法。而下一世,不是原來的五陰,六識是依賴新五陰又新生起的,沒有經歷過前世,對前世的人事物理就沒有記憶,無法回憶起前世的事情。
而意根是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延續下來的,經歷了無始劫的人事物理,累積著生生世世的習氣,與生生世世的業種相應。所以此世的五陰與前世的五陰在習氣煩惱上是相續的,如果不修行,今世再新熏一些惡習,習氣就會越來越重。第八識也是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延續下來的,未來世永遠也不滅,那麼這世的自己和前世的自己肯定有連帶關係,不是互不相干的,我們修行就要多為後世的自己著想。
宿命通的獲得,修到四禪以後才能獲得,修到四禪以後,修五種神通,就能隨修隨得。
十四、眾生生生世世所連貫著的是什麼
人死後,意根和如來藏不滅,又一起帶著業入胎出生,出生下一世的另一個你。意根從前世到後世不斷絕,所以世世有連貫的東西,那就是你。由於前世不懂因果,不管後世的你,任意妄為,造做苦業,使得今世的你受苦連連,今世再這樣繼續任意妄為,不明因果,後世還是苦惱不斷。苦的永遠是自己,不是別人,生生造業,世世後悔,卻不長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