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佛法雜談(第二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4日

第五章  因緣果報篇

一、因果既空也不空

因果有既空也不空的雙面性,在於從哪個角度去看。不空的意思是,從世俗諦的角度來看,有因必有果,因果都是世俗相,比如說一個善業是因,有這個因,一定會有善果,一個惡業也是如此,惡業是因,有這個因,一定會有惡果,不善不惡業是因,有這個世俗法相的因,一定會有世俗法相的不善不惡的果。有因必有果,世俗法相歷然存在,這是因果不空的意思。

而從聖義諦諸法實相和諸法空相這個角度來看,善惡業因和不善不惡的業因,都是如來藏變現和執持的,是生滅變異的,本質是空的,善惡果報和不善不惡的果報也都是如來藏變現和執持的,是生滅變異的,本質也是空的。如果業因不是空的,那就永遠有業因,眾生要何時解脫?如果業果不是空的,眾生就會永遠受業果報,果報何時了?眾生果報不了,何時解脫成佛?生滅變異則為空,不生滅不變異則為不空,世俗法相全部是生滅變異的,所以全部是空的。

如果說不生滅不變異則為不空,是為因果不空的原因,那麼這個不生滅不變異的法,就是本心如來藏。除了如來藏以外,如果還有不生滅不變異的法,不管這個法是什麼,都是不空的。而除了如來藏以外,還真的找不到不生滅不變異的法了。凡是能找到的都是和如來藏本體有關的如來藏的體性。不生滅不變異的如來藏,能現起世俗諦的因,也能現起世俗諦的果,如來藏不空,因果必定會有,所以如來藏就是因果的因,如來藏不空,因果就不空,如來藏空,因果則空。

從甚深的唯識的角度來看,世俗諦的因,是如來藏的七大種子變現出來的,本質還是如來藏的屬性,世俗諦的果同樣是如來藏的七大種子變現出來的,本質仍然是如來藏的屬性,所以世俗諦全體都是如來藏的屬性,歸屬於如來藏,從世俗諦上應該能看到如來藏的身影。

二、因緣果報也是幻化不實的

眾生的因緣果報從哪裡體現出來?是從五陰身上體現出來的,從色受想行識上體現出來的,從十八界上體現出來的,五陰身是幻化的,十八界是幻化的,宇宙器世界是幻化的,一切人事物理全部是幻化的。既然因緣果報所依賴之體都是幻化的,本身也就是幻化不實的,因緣生因緣滅。種子是五陰身造作落謝的,五陰身虛妄無常,因緣果報就虛妄無常。

所以一切因果也是幻化的,除了如來藏其餘一切都是幻化出來的,是如來藏依照業種和各種因緣所幻化的,都不是實法。比如眾生造作的善惡業和所受的善惡報,都是在這些世間虛妄法上來造作和受報,五陰世間虛妄,這些業行和果報當然也都是虛妄的。

    比如說今世在這世間當了國王,或者上天當了天主,國王和天主五陰身是幻化的,宮殿寶座是幻化的,生存的宇宙器世間是幻化的,錦衣玉食是幻化的,所有的宰官大臣、身邊的侍從都是幻化的,國王和天主的一切都是幻化的。再比如說殺人或者被殺這些果報都是五陰來造作和承受的,這些惡報從哪裡來的?都是如來藏根據業種和因緣幻化出來的,都體現在五陰身上。受了善惡業報,生出了苦樂等等覺受,這些受也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都是生滅變異無常的,既然如此,一切因緣果報就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這就叫作無我無一切法。

知道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實的,就應該減少攀緣,減少造作,減少用心,盡量心空,因為你無論怎樣造作都是空的,無意義的,都是生滅法,無得無失,何不息心省心?有的人就說既然都是空的,那我何不多造作?我造惡業也是空的,就不必忌憚造惡業。但是如果造作了惡業,心就不能空了,心不空受惡報的時候那是極其苦惱的,到時候苦受也空不了,生不如死的痛苦著,沒有人願意這樣,所以心空就不會造惡業,減少一切操作心就逐漸清淨,也逐漸空了,這才能了苦得解脫。

三、眾生大多習慣於造不善業

很多人都是每日精進學習法義,可以說兢兢業業,卻偶爾在遇到謗佛、法、僧三寶的言論時讚歎一下,這一個讚就毀了自己修行的大部分福德和功德,以至於無論怎樣精進,進功都不大。無明能嚴重遮障修道,如果不想辦法懺悔自己的無明,到最後是善業大還是惡業大,都不好說。那麼多人為什麼不知道自己的無明很重呢?為什麼不知道自己是無智的,在佛法關鍵部分非要發表自己無知無智的見解呢?這樣的修行,到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怎麼不想一想?什麼叫作惡業?誹謗三寶是惡中惡,還有比這更惡的嗎?還不如造些殺生的惡業,果報還小一點。

造惡業很容易,一句話惡業就成就了,甚至是一個字大惡業就成就了,甚至是一個表情一個符號,惡業就造出來了,沒有多少人會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妥,有什麼惡果。等到受惡報的時候,也根本不會聯想到是因為什麼而得到這樣的果報,根本不會去思考分析惡果的來源,更不會去懺悔造過的不善身口意行,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樣的身口意行是善的,什麼樣的身口意行是惡的,一般來說都是隨順著自己內心的無明煩惱,從來不會去違逆自己的不善心所,任由自己的煩惱習氣顯露出來,散發出來。

大多數人的覺悟性都很差,對於自己的心行不知不覺,沒有反觀能力,也不想反觀,只是一味的隨順和護短。這樣隨順的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每個人都有苦惱和苦痛,都有障礙,都不順心如意,命終會去三惡道受極大苦,從三惡道出來以後仍然不覺悟,以至於惡性循環不已,六道輪轉不停。

造善業其實也很容易,一句話就成就一個善業,甚至是一個字就能成就一個善業,乃至於一個表情一個符號就成就了一個善業,可是很多人卻不屑於做這樣的善業,因為沒有這樣的習慣。每日都是不善心所大於、多於善心所的現行,所以每個人都是惡業大於、多於善業,也所以盡管很多人都信佛學佛了,命終仍然會去三惡道受苦,不能保證人身,去三惡道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甚至更多。

四、成為鬼道眾生的根本因

鬼的特徵是貪吝,所以有貪吝心的人,命終必生鬼道,不管貪吝什麼。貪的範圍太廣了,眾生不僅僅在金錢和財物方面,在五陰世間裡不管對什麼法貪,都是貪,包括大眾都認為很正常的身口意行都是貪,都是當鬼的因。

餓鬼和惡鬼都屬於鬼道眾生,餓鬼的心性是非常貪和吝嗇的,所以就一無所有,非常貧困,吃不到飲食,喝不到水,近水,則水變成火,非常苦惱;惡鬼的心性是惡的,常常出來禍害其他眾生,包括人類。鬼道眾生大多數叫作鬼,是普通的鬼,區別於餓鬼和惡鬼。

有個老太太活著的時候經常與院子裡的三個老頭打麻將,三個老頭相繼死去了,最後老太太也死了。她投生鬼道一段時間以後,就給她女兒托夢要一副麻將,她女兒就給她燒去一副紙麻將,後來就托夢告訴女兒說自己還在與三個死去的老頭打麻將呢。他們還是比較有福的鬼,生前沒造過什麼大惡業,只是比較貪玩,死後就在鬼道繼續玩。含有生前搞音樂美術藝術的人,死後做鬼,然後又信佛,就附體在信佛人的身上到寺院修福做功德。搞藝術這些人也是貪,對藝術執著有感情,貪執不捨,死後就會做鬼,喜歡琴棋書畫等等都屬於貪。過去的文人墨客詩人作家散文家等等,大多數死後也做鬼了,都有貪習。喜歡什麼就會被什麼束縛住,不得解脫。

還有一種嚴重的貪,就是貪色貪愛貪感情,死後就做多情鬼和色鬼。很多人把情當作是每個人理所當然應該有的,對其他人生情還覺得很自豪,還要讚歎多情的人,讚歎什麼愛情感情之類的。其實情是最嚴重的貪,也是生死輪迴的主因。佛陀在楞嚴經中告訴我們,情重一定會下墮三惡道,九情一想沉下水輪,就是地獄;七情三想生於鬼道;情想均等,生於人間;情少想多,心能飛升,生於天上。想是代表理智的,心思輕,就會往高飛升,生於善道。情是沉重渾濁的,心思重,必下墮三惡道。

情從人間法律和道德的角度來說,不管合理不合理,從後果因果上來說都是不合理的,是不應該有的。情就是貪愛,有貪就有水,有水必下流。很多人一有了感情,就會吟詩作畫的抒發發達自己的感情,認為很美好很真摯,很浪漫,覺得多情就是善。實際上多情不善,害人害己同墮三途,遭受輪迴之苦,遭受多情之苦。很多苦受,是因為有情執才感召的,沒有情就沒有執,也就不會有苦受了。

正當的感情都有惡報和苦報,那麼不正當的感情,不應該生起的感情,損害他人利益的感情,不道德的感情,他人反感的感情,就更有惡報和苦報了。所謂正當就是法律允許和保護,道德規範也允許,不正當就是相反的,法律不允許不保護的,道德規範也譴責和不允許的。

我們學佛以後要多看管自己的心,能降伏的貪愛和情執就盡量降伏,能克制的就盡量克制,畢竟貪愛不是善法,是惡法,屬於煩惱。有不少人認為多跟人結緣,後世就能度得了,於是就不管不顧的跟異性頻繁打交道,生出不正當的感情也不克制,任由其發展,以為這樣就結善緣了,可以互相度脫了。實不知,自己在一大劫之內,不一定有能力度脫異性,情感糾葛會讓自他墮在惡道受多劫苦受,多少劫從惡道出來以後,還是沒有能力度脫異性,因為沒有斷除貪愛煩惱,必因貪愛而墮惡道。有度眾生的心是善,但還要明理和懂法,否則善就變成惡,不僅沒度得了眾生,還被眾生所度,得不償失。那些拿此當借口的人,更應當懸崖勒馬,因果不曾饒過任何人。

總結起來,在娑婆世界,只要對任何一種法一種境界起貪愛,心喜,歡喜,粘著,不肯捨棄,都屬於貪,因此貪一般都要墮落在鬼道以酧嘗業果,因果是不虛的,有因必有果。

五、獄卒和閻羅王是否有果報

問:萬事皆有因緣果報,那麼地獄裡面每日行刑掌刑的鬼卒得何果報?森羅殿裡審判司刑的閻羅王又得何果報?

答:地獄裡獄卒和閻羅等等,都是眾生惡業所感召的,都是自己的惡心所現的幻影,沒有地獄業的人到地獄裡就看不見獄卒,並不會受到獄卒的懲罸,沒有惡業的人也遇不到閻羅王對自己的審判。有的眾生之所以會成為獄卒和閻羅等等,也是他們自己的業力所致,這並不是一份正業,雖然是伸張了因果和正義,有一定的意義,但作惡眾生不喜,緣分就不善。如果能讓眾生悔恨罪業,能發誓洗心革面時,才與眾生結一些善緣。所以很多表面看來的善與惡,實質都是不一定的。

再比如人間監獄裡的獄警管理犯人有罪嗎?瑜伽師地論裡面講,獄警不是正業。這樣的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明白的,因果的問題是很複雜的問題,一個人做什麼樣的工作,也是由業力決定的。在任何與眾生打交道的工作中,都存在著善業和惡業,完全在於當事人如何正確處理。教師行業非常好,也是度眾生,但是就有不少人造作了惡業。講經說法是度眾生的事業,但是就有很多講法之人造作了地獄業。當醫生治病救人,這個職業好不好?這都是不一定的,病人為什麼有病呢?極大多數都是業果酧嘗,果報而已,這個果報是應該受的,而且確實是還有一些曾經所傷害的眾生來追索討債,可是醫生卻截斷了因果的酧嘗,也使得債主不能如願所得,醫生就會背負一定的因果。

出家僧眾給居士們做超拔超度也是一樣,善惡都是不一定的。譬如前世甲把乙打死了,今世乙來討債,要把甲打死,然後你把甲救度了,乙沒有討到債,也沒有報仇,這對乙來說是公平的,乙也許會反過來報復。如果超度時也可以順便超度乙,可是乙不想被超度,就希望甲受惡報,那麼超拔超度就干預了因果。譬如甲欠乙一千萬元,乙向甲討債,而你從中加以干預,沒讓乙討到債,乙這一千萬元加利息該怎麼辦?他會不會向你討要?如果為自己的父母親人超拔和超度,這是自己的本分,是報恩之舉,為自己的父母親人背負業障是應該應分的事,為對自己有恩的人背負業障也是應該應分的事。

表面的善,實際上是不是善,有沒有善果,一般人都不能開眼見證得到,在佛經裡記載,超拔超度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佛陀合所有出家人的力量,超度大目健連在地獄中的親生母親,再沒有第二例。佛經裡從來沒有記載諸佛菩薩以及阿羅漢辟支佛為眾生超拔超度這樣的事,也沒有記載出家僧眾為眾生超拔超度這樣的事,過去的僧團裡從來沒有這樣的事。過去的寺院裡,出家人非常多,從來沒有聚集在一起,敲打唱念為居士做超拔超度這樣的事,佛的戒律也不允許。那時候的出家眾都是以個人修行為主,有能力弘法的人可以講法,其餘的事都不可以做,尤其是涉及到金錢等等世俗利益的事情更不允許做。

六、臨命終時的覺受

楞嚴經講,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這裡說臨命終時未捨暖觸,臨是接近還沒有過去的意思,就是還沒有死亡的意思。既然沒有死亡,至少有意識和意根的存在。而佛說未捨暖觸,那就是還有暖觸,就有暖觸的覺受,身識也存在。這時候四大還沒有分解,或者是剛剛開始分解,色身的一切覺受都存在,都能感知到,六識都在還沒有滅去。這時候是什麼感受呢?佛比喻眾生四大分解時如生龜剝殼,那有多痛苦和疼痛?

既然這時候有感知,意識沒有滅,獨頭意識也可以現前,獨頭意識這時候幹什麼?專門接收如來藏發出來的信息,如來藏把自己這輩子所造作的一切善惡業行,全部都播報出來,像放電影一樣,而且是快速的播放,極快鏡頭,瞬間就能播放完,如來藏導出的速度極快。對於意識來說就像快速回憶一樣,也容不得獨頭意識想什麼,只接收就行了,然後意識馬上就明白了、知道了自己要隨著這些業行去向哪裡,但是已經沒法告知身邊的人了。

臨命終時意識雖然有些昏昏沉沉,但是對於如來藏硬塞給祂的錄像內容,仍然能非常清晰的作以了別,清清楚楚,而且還能判斷出來自己要到哪道裡去受報,不用誰來給自己講因果報應之理,完全不用了。

臨命終時意識和意根不得不接受後世的果報,這就是業力,一輩子業行的力量,不容意識反抗,也不容意根反抗,二者都要順從業力的安排和召喚,沒有怨言。即使在中陰身裡受到閻王爺爺的審判,也不會申辯和訴苦喊冤叫屈。為什麼?因為事實就擺在那裡,大家都能清清楚楚的看到,不用閻王爺去調查取證。在事實面前,還能有什麼話好說?乖乖服從閻王爺的安排,服從命運的安排。命運如何形成的?命由我造,自己造的業,當然要由自己來承受,不然怎麼辦?誰替你承受?親爹親媽親兒子也沒辦法替你承受,各人業各人受,誰也替不了。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自己一生當中,所做的大大小小的業行,如來藏事無巨細都給記錄在案,別的如來藏也都知道,意根依如來藏也會知道,等到別人的意識有神通時,別人就能完完全全知道自己所做所思所想的事情,瞞不了任何人,作惡根本不能瞞天過海。果報之事自然而然,也怨不得任何人,地獄三惡道也是自己如來藏根據自己的惡業來變造,跟別人沒關係,別人不能給自己變造出地獄。所以自己的命運完全由自己負責,別人不替受。人要自私,就要為自己負責任,對自己盡量好一些,別為自己去造作任何一點點的惡業,這樣的自私,佛也贊成,這是智者的自私。

為了避免惡報受苦,自己的身口意行都應該嚴格看管,身行方面不去損害侵犯任何人;口行方面不好聽的話、不應該說的話、傷害人的話、侵犯別人利益的話,尤其是誹謗三寶的話都不要說,說出來表面是傷人,實則是傷自己,千萬倍無數倍的果報,到時候特別難於承受,一句話完全可以入地獄受苦無量劫,果報就是這樣;意行方面不要有貪瞋癡,思想要純潔單純。這些因果法則不是佛制定和創造出來的,也不是菩薩和護法神制定和創造出來的,更不是自己的冤親債主死對頭制定和創造出來的,都是自己的如來藏所為。如果要埋怨,就去埋怨如來藏,看如來藏聽你抱怨不?

敢於造作惡業的人,不在乎造作惡業的人,輕易就造作惡業的人,都是無智的愚癡人,越愚癡膽子越大。愚癡的不計後果,不知後果,不畏果報,也考慮不了那麼多,只有順從自己的無明煩惱,心裡才舒服,造惡業是為了自己一時的舒服暢快,不管以後有多麼不舒服不暢快,智力不足,定力不足,就管不了這些,發作出來暢快就行。一講因果,煩惱重的人就不願意聽,說是編造的,拿這些嚇唬人罷了,佛經裡記述的所有真實因果事件都不願意相信。可是不信歸不信,果報照樣會出現,不管你信不信。

七、重罪輕報的原理

後世罪業今世承受,都屬於重罪輕報。修行越好,罪業越提前受,孽息少,非常劃算。今世如果出個車禍,你就想:太好了,後世不用下地獄受報了,或者不用突然夭亡不用短壽了。如果有人給你小鞋穿,或者冤枉委屈你,或者打你罵你,你應該這樣想:這個人對我真好,以後就不用得癌症等大病,不用出車禍等等事故,那些罪業就這樣消受了,多劃算。

修行感召來的小挫折,就會避免後世的大挫折,今世修行感召到的大挫折,就會避免後世更大的挫折和危難病苦死亡三惡道報等等,非常劃算。所以不管怎樣,請繼續努力用功辦道。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