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佛法襍談(第二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5日

第十二章  法義篇

一、弄清名相的重要性

修學第一步弄清楚名相是很重要的,如果連名相都搞不清楚,佛法的門檻就進不去。等把明相弄清楚以後,在自己心裡再去除名相,得其義可以忘言。但是與人交流或者指導大衆修行,不用名相還真不好辦,別人就會不知道你在說什麽。如果都得其義了,那麽名相也就沒有什麽用了,簡單的表達,互相都會知道說什麽,也不會有什麽誤會。

二、唯識法裡的概念解釋

五法:相、名、分別、正智、如如;三自性:遍計執、依他起、圓成實;八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第八識;二無我:人無我、法無我。這些法都可以歸於五法中,遍計執歸於名,依他起歸於相,圓成實歸於如如,前七個識歸於分別,第八識歸於圓成實,二無我歸於正智。

六個識的依他起性也是名,七個識都是名,都有分別性。五隂是名,一切法除第八識都是名,五根六塵是相。七個識是分別,証得佛法以後有正智,第八識屬於如如。

正智也是妄心七識具有的,見道就有正智,只是在於什麽程度的正。不顛倒了,就是正。不顛倒的程度不同,就有不同程度的正。

三、無生忍和無生法忍的區別

無生忍,忍於五隂身爲如來藏所生所執持,忍於五隂身空幻無我,忍於如來藏不生不滅,能生萬法,住於五隂身中,生生世世變生自己五隂。按照其証量程度,僅限於三賢位中,未入聖位。

無生法忍是在無生忍基礎上,証入諸法也都無生,証諸法唯識性,降伏我執(未斷),始入聖位安住不退。

四、一念無明和無始無明是什麽意思

一念無明顧名思義,就是其思想觀念是無明的染污的,爲什麽是無明和染污的?因爲心中有我,以五蘊十八界爲我和我所,不知這個所謂的我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其思想觀念全部圍繞著我和我所而展開,堅固的執著這個所謂的我,生死也就是堅固的。以有我的思想觀念去指導身口意行,當然身口意都是染污業,由此染污業,必然生死輪轉不休。所以一念無明能緒諸生死,無法得解脫。

但是一念無明也是無始無明之一種,無始劫以來一直都存在著的,沒有一個開始的時間。如果有開始時間,那麽在這個時間之前,就沒有一念無明,衆生就是阿羅漢,處於無餘涅槃中,在涅槃中沒有衆生,也沒有阿羅漢。所有無明都是無始劫以前先天就存在著的,都是無始無明,由於後天環境的熏染,才使得無始無明增加或者減少。

一念無明斷盡以後,還有無始無明需要斷盡,才能成佛。無始無明是衆生無始劫以來一直以爲五蘊世間是真實的,不知道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假相,不知道是空的,由此才有我執和法執,才有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不能解脫。斷除無始無明需要參禪,實証如來藏,實証一切法的真如性,一步步証得一真法界性,所有的一切法都証得了真如法性,就會完全轉識成智,成就佛道。

五、什麽是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是生命分成一段一段的,這一段時間有多長是不一定的,八地菩薩以前都是這樣。可以觀察畜生們的生命期限,從人間的幾個小時幾分鍾到幾千年幾萬年,鬼道衆生的生命期限,地獄衆生的生命期限,人的生命期限,各層天的天人生命期限,阿修羅的生命期限,以及各層次菩薩的生命期限,不管能活多長時間,最終卻都是要死亡的,不是永遠不死的。生命既然是有期限的,就是有段落的,就叫作分段生死。

分段生死之後是變易生死,八地菩薩至等覺菩薩妙覺菩薩都有變易生死,其生命雖然可以無限期的長,但終有一死,因爲還有極其微細的無明沒有斷盡。無明能感召生滅變易,致使生命不牢固,分段生死中的衆生無明最重,生死和苦難也就最重。就像人有念頭就會有喘息,就會有息脈,就會有風動,就會感召到風災,無念頭就無風動、喘息、心臟脈搏的跳動,就會遠離一切災難。無明滅盡就不會有任何一種生死,這時就成佛。

六、什麽是証量?

所謂的証量,通常來說,就是証得大小乘法的程度,實証到或者是觀行到大小乘法的程度。証是証得,量是度量和程度、水準的意思。

修行禪定,也涉及到証量,叫作禪定的証量。學習任何法都有証量之說。沒有証得什麽,當然就沒有証量了。

七、萬法唯識

世界上任何一個科目,都是唯識科,都是佛科心科;任何一個法門,都是唯識法門,都是佛法心法;任何一個教,都是唯識教,都是佛教心教;任何一個宗,都是唯識宗,都是佛宗心宗;任何一個派別,都是唯識派,都是佛派心派,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唯識,都是佛法。

八、襍思

一外道與佛辯論,立一論題:我不受一切受。佛說:你不受一切受的受,你還受嗎?外道無語。回去路上思量:我無論怎麽說都敗了,佛是勝者,我應皈依。於是回去找佛剃度出家,隨佛學法。

 有人說:我不取相分別。請問:你這句話是取相分別否?我不取相分別這句話,你還分別否?對方顧左右而言他。敗是無疑問的,但卻不能勇敢的承認,不如外道誠實。有人說:我本來就是佛。請問:你什麽時候坐在供桌上受過世人禮拜供養?你什麽時候從供桌上爬下來,何因緣爬下供桌,以至於如今這般落魄?

從今生追溯無始劫以前,你從來都沒有做過佛,一天一刻都沒有。無始劫又無始劫以前,你的無明一點都沒有破除過,從來都是生死業障凡夫,從來都在六道裡生死輪回,沒有斷絕過,從來都是與純大苦聚集在一起。所以結論就是:你本來不是佛。圓覺經曰,黃金從金鑛中提鍊出來以後,不會再融合襍質,變回金鑛,黃金永遠是黃金。成佛以後,無明滅盡,不會再有無明,而變回衆生。成佛永遠作佛,不作衆生。成佛所依靠的本心,可以說本來是佛,可是你五隂七識卻是衆生,不是佛,靠著佛當生死業障衆生,就如坐在河邊卻忍受強烈的口渴,不得水喝,怪誰?

九、爲什麽會感覺時間有快慢的區別

專注一件事,旁無他顧的時候,就會覺得時間過得快,如果心散亂,有所顧慮和期盼,就會覺得時間過得慢。覺受依心境而變換,就是不真實的,不可靠的法。痛苦的時候,也覺得時間過得慢,因爲希望痛苦快點結束,有所期盼,與時間有關,就感覺時間過得慢。快樂的時候覺得時間過得快,因爲心關注在快樂的事情上,專注也是心在所對的事情上,時間就不知不覺的過去了。

痛苦的時候希望時間快點過去,這是希望停止痛苦,快樂的時候希望時間不要過去,這是希望多享受快樂的覺受。修行的人就希望時間過得慢一些,好多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修鍊自己,提升自己道業。在定中,時間能停滯下來,沒有了時間,真舒服,可是定外的人事還需要照顧,只能出定。要想減少痛苦的覺受,就多 念佛念咒念經,時間就過得快了,多考慮衆生苦,自身的苦就會被忽視,時間過得就快了。

十、什麽是氣

氣包括心氣和物質四大的身氣。心氣體現的是意根的氣息,是意根的心所法,比如心高氣傲、心氣滿滿、氣宇軒昂、意氣風發、骨氣、志氣、傲氣等等。身氣包括腎氣、肺氣、胃氣、脾氣、肝氣、心氣,五臟六腑都有氣,乃至於全身上下經絡裡都有氣。氣能帶血運行,叫作血氣,身體就靠血氣滋養運營,一旦血氣供養不上了,六識就無力運行下去,五隂活動就減弱,或者是血氣運行亂了,六識就亂,甚至會瘋狂。

心氣能帶動和影響身氣,身氣能提升和影響心氣,二者互相影響,對禪定的影響也很大,心氣不平和,禪定不起,身氣不調和,禪定不出現,所以要調理心氣和身氣。調理心氣一靠理,講道理,讓心氣平和安穩,二要身體素質好,氣血暢通,禪定才能出現。調理身氣一是靠供給充足必要的四大養分,二是通過調整呼吸和運動,三是靠心氣意念的調理,心氣平和,身氣慢慢也會平和,這叫心平氣和。如果身氣亂和不足,心氣也會亂和不足,二者相輔相成。

除了心氣和身氣之外,還有一個業障氣。所謂的業障氣其實就是一種過去世業行勢力,或者叫業的慣性和力量,這個是最難調理和克服的,多數時候只有被動承受的份兒。如果一個人覺悟性比較強,發現自己的業障所在,發現自己的不良習性,就要想辦法扭轉和克服,一是通過懺悔的方式,懺除業障,二是通過發願的方式壓過業障,三是要培養新的好習慣。

十一、離開分別心是否等於是死人

首先說離開分別心,並不等於死人,因爲這個分別心是指意識心,離開意識心的時候,有好多種情況,最平常最普遍的情況就是睡覺的時候沒有了分別心,可是人卻不死。雖然離開意識分別心不會死亡,很多事情卻做不了了,就不會有日常生活,那就耽誤事兒了,這種情況比死人也強不了多少,遮障嚴重。

很多事情經常做,做得非常熟悉了,可以不用意識心去分析思考,就能快速直接的完成,比如抬腿走路,不用思考先邁哪只腳,吃飯時飯到嘴邊就會張嘴吃等等,但沒有意識這些事極其熟悉的事都做不了,所以說意識的功能作用對於沒有神通的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很多時候意識看似不分別,但了別性卻是一直在起用,衆生才能有種種的身口意行,才能生存。

十二、皈依三寶的究竟意義是什麽?

在釋迦佛的本生故事經裡,有好幾個經都記載釋迦佛生生世世修行的足跡和軌跡,介紹了釋迦佛生生世世的出身、家族情況,以及修行路上的同修道友和衆弟子們。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好幾部經裡都介紹釋迦佛與阿彌陀佛等等很多位佛多生多世都是親眷親兄弟的關係,或者是同在一個佛國土修道,互相幫助輔佐護祐。還有介紹釋迦佛很多世都與今世的十大弟子在一起,是師徒關係,名字相近相似或相同。也介紹了釋迦佛今世的妻子與釋迦佛前世的因緣,釋迦佛的母親與釋迦佛前世後世的因緣。

這些故事情節說明了什麽呢?說明了諸佛之間的緣,佛與弟子之間的緣,佛與家親眷屬之間的緣。人們之間結了善緣,就有了凝聚力,會把這些人凝聚到一起。而有一個非常強大的緣一個極其強大的團體可以依靠,生生世世與這個強大的團體在一起,生死就有了依靠,心中就有了主宰。

三寶就是救命的稻草,衆生只有緊緊抓住這個救命稻草,才能救得了自己的命。除了三寶,衆生沒有可依的,什麽也靠不住,在生死的路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孤單的承受自己的業力。跟諸佛菩薩結緣,生生世世與諸聚佛不離佛。

法華經上佛給弟子們授記成佛,這些弟子在一起共修結緣,所走的道路大致相同,修行層次也大略相同,成佛時就是前後次第成佛。緣就是這樣的重要,有智者一定要抓住三寶的緣,抓住優勝團體的緣,以此緣促成自己生生世世的所依,托著自己步步高升。

一個好的團隊非常重要,團隊就是緣,無緣就不要談什麽了,不相關有什麽好談的呢?就像現在的肺病災疫所死去的近二十萬人,他們沒有三寶的緣,孤獨的死去,再孤單的投生,沒有所依,沒有所靠,漫無目的,淒淒慘慘,孤孤單單,六道裡漂泊,沒有出期。是不是很慘烈?所以皈依三寶是非常重要的,三寶不僅是衆生生命的依止,也是衆生解脫的舟載,在三寶這棵大樹才好乘涼,心得寂靜涅槃。

十三、什麽時候才能做得到不取相分別

初果斷我見以後才能破除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但仍然離不開對衆生五隂相的取著和分別,開悟以後不取相也非常難,尤其是禪定退失以後,極大多數時候仍然要取相分別,八地以前的菩薩根本不能做到完全不取相分別。凡夫一個小小的考驗都承受不住,無論怎樣訓練自己不著相不取相,凡夫就是要在相上轉。凡夫盡管口中經常說自己要不取相分別,可是每一分鍾都在取相分別,根本做不到不取相不分別。

因爲禪定和智慧証量嚴重不足,想要不取相分別,根本不可能,意識強行壓制一分鍾也許能行,兩分鍾就堅持不住了,不取想分別很難很難做得到,想一想是很容易,說一說也容易,可是要做到就一定要証得到所有相都是不實的才行。証得多少才能做到多少,想是沒用的,口說更沒用,凡夫即使再修一個無量劫,能做到多少程度的不取相分別都不好說。阿羅漢同樣也做不到完全不取相分別,因爲阿羅漢大乘法都沒有証得,因此就不得不取相分別。如果阿羅漢能做到不取相分別,就不會取著娑婆世界的苦,而一心要躲開娑婆世界的境界去取無餘涅槃了。

十四、一切法都有相

法有色法和心法,有真法和妄法。色法有色法的自相和共相,心法有心法的自相和共相,妄法有妄法的自相和共相。真法有自己本體之相,沒有共相。

色法的共相是四大組成的物質,有質礙性,不空,可傳播,可擴散,有磁場效應,可觸可見,生滅變異。色法的自相是,色聲香味觸,各有各的相貌和特征,不能混淆,因此所觸所見的根識不同;即使都是同一種類的色法,有各有其相貌特征,各有不同的用,如花草樹山,桌椅板凳。

心法的共相是,都有識別性了別性,都有心所法,都是無形無相的,都是識種子形成的,除了第八識,都是生滅變異的。各個心識各有自己獨特的識別對象,各有其對應的法可見。第八識沒有共相,才是獨一無二的法,才是脫離世俗的,才是不生滅不變異的,不增不減的,才是衆生所依止之處。

十五、七地滿心的時候,修一個更殊勝的三昧,有三昧樂,就不會離開三界入無餘涅槃了。初地到七地菩薩之間,由於斷除了對五蘊世間的貪愛,不喜樂於五蘊世間法,一旦斷盡執著,三界世間就沒有可係縛意根的法了,於是菩薩就會無餘涅槃。所以這個期間,要留一點煩惱惑業,對某些輕微的法保留一絲貪,以此來係縛意根不出三界。

對佛道鍥而不捨,對度衆生鍥而不捨,就不會入無餘涅槃。這也是輕微的執,但暫時必須保留。華嚴經中有菩薩的十無盡願,菩薩入初地之前,必須要發這個願,才能保証永遠修學佛道,不棄捨衆生,才能不入涅槃,最終成就佛道。

心離我執和法執,才是自在解脫的,越執心量越小。八地菩薩心無執,無爲自在,隨願任運自然,心廣大無礙,神通道力也最大,能以菩薩身而現佛身,現佛國土,廣度無量衆生。

三果以前,不用發這個願,也不能入無餘涅槃。因爲都有貪嗔癡煩惱係縛自己在三界中,對五蘊世間有貪愛,不會離開三界生死係縛,還要受業報的苦惱。貪愛越重,嗔恚越重,愚癡越重,苦惱就越多,生死係縛的越嚴重。每個人執著自己,貪愛自己,是害自己的罪魁禍首,卻不自知,還在不斷我我我,實在是可憐可憫。

十六、講法不著邊際的是什麽人

如夢觀觀成就以後,直接証得十回向菩薩果位,快入地了,娑婆世界幾乎沒有這樣的人,包括古時候。如幻觀修成就,直接就是十住位的菩薩,沒有明心能否成爲這樣的菩薩?耳根圓通法門修成就了,直接証得等覺菩薩位,我這輩子都修不了,好多年別人讓我講,我猜想了一下,講到一少半,說什麽也講不下去了,總不能胡編亂造吧?其他人要想修這個,那就過一個無量劫再說吧。再說圓覺經的修行方法,沒有初地菩薩的証量,根本想都不要想,我都不一定能修出來。

沒有實証過的人,講法都是跳躍式的,修行也是不著邊際的,爲什麽?沒有經驗,憑借自己的想象和猜測,憑感覺。修一輩子都摸不著門路,走過的路,才知道具體路線,才有次第。

十七、汝意不可信

培根:“只有親眼見過,才能做判斷。”笛卡爾:“只有理性分析過,才能做判斷。”休謨:“親眼見過和理性分析,都不能做判斷。”康德:“把親眼見過和理性分析結合起來,就可以做判斷。”

佛陀:“知道了親眼見過是錯覺,知道了理性分析是戯論,才有可能做出有意義的‘判斷’。”衆生無始劫以來,親眼見過數不清的人事物理,哪一樣認知對了?如果認知對了,不會再有貪嗔癡煩惱,不會再有生死輪回苦。有多少人具有理性分析的能力?如果理性分析正確無誤,怎麽可能還有貪嗔癡煩惱和生死輪回苦?佛說:汝意不可信,証阿羅漢果才可信汝意。而即使証得了阿羅漢果,還有那麽多的無明,仍然不能完全信汝意。

無數人都是相信自己意,可是自己那個意,今天是如此,明天是如彼,經常更換自己的意,直到臨終時也沒有做對過幾件事,那他的意可靠嗎?相當不可靠,可是自己就是自信,直到死亡爲止。多數人學佛,今天看這個好,學幾天否定掉,過一陣又看那個好,再學幾天,然後否定掉,直到七老八十也沒有找到自己滿意的法門,卻仍然很自信。如果真自信,認可一個就不要再否定,不要再更改,五六十嵗還確定不了一種修行法門和路線,這輩子還有什麽希望嗎?

十八、我之咒願

我已經給大家搭建好了登上佛法高峰的天梯,這個天梯是獲得一切大智慧的最直接最秘密的通道,臨近日月最近最近,幾乎伸手可得。大家在體力心力允許的情況下,自己登上去,居高臨下觀察佛法的運作情況,就能獲得大智慧。在世俗法上我提供了這個秘密通道,我該收取多少專利費和使用費才公平合理呢?其實我無論收取多少費用都嫌少,世界上所有珠寶都給我,我也不夠本。既然現在收取多少費用都不合適,況且我也不太會花錢,也用不著那麽多錢,那我就要放長線釣大魚,收取最大最大的利益。

我現在發個咒願:凡沾我一滴法恩者,未來三大無量劫步我之履,效我之道,行我之行,不記任何個人利益,行菩薩萬行,度脫一切可度之衆。三大阿僧祇劫之後,也要不辭辛苦,不記代價,度脫一切可度之衆,不得有半點不願和違逆。

咒願已發下,誰也跑不出去,想跑已經晚了,即使是從前跑走的,也逃不脫我這咒願的威力。一切人等,不管願不願,一律在我咒力之中,自覺不自覺的去履行咒願,不管有多久遠劫,都不得逃脫。你可以懈怠一天一年一生一世,但是你不可能在我咒力之下永遠懈怠下去,咒力不允許,直至成佛,直至度盡苦衆生。

文殊菩薩不成佛,以菩薩身教導出七尊佛世尊,甚至會再以菩薩身教導出無數佛世尊。但是一旦文殊菩薩成佛之時,祂所在佛國土,覆蓋一切諸佛國土,一切諸佛國土都在文殊菩薩佛國土之中。而我現在不想收割,不想得到星點的回報,我要未來最大最大的回報。受我之恩者,必無量劫又無量劫的效我之行,報我之恩,一如我無條件的效佛之行,報佛之恩一樣,沒有怨言。即使有怨言,抱怨之後,仍然要不記代價,永遠辛苦下去,不管成佛之前,還是成佛之後。

我之咒力,大於魔之咒力百倍千倍萬倍,受我之咒,脫魔之咒,永不受魔擾。我之咒力攝伏魔之咒,魔力變佛力,一同加持行人上路,勇敢精進不退轉!

十九、教師節說教育

無明滲透在世間每個角落,滲透在世俗界的方方面面,滲透在世俗一切法當中。當然也滲透在教育行業裡了,沒有無明的教育是佛陀的教育,無明非常少的教育是菩薩的教育,再其次是辟支佛和阿羅漢的教育。凡夫的教育當然充滿了無明,只是爲成就世間法而教育,不知道世間法都是幻化和虛妄的,都是空的,所以世間教育都在指向世間有法,不可能涉及到一點空。

教育使得無數人不斷地適應社會生活,但是越適應越不容易心空,越不容易得解脫,因爲世俗教育都是引導衆生不斷地貪愛,不斷地執取。解脫的那些人就不再貪愛和執取世俗法了,内心裡與社會格格不入,雖然表面上不得不敷衍。歷史上所有的祖師大德,幾乎沒有人花費很多年的時間去學習世間文化,大多數都是早早的出家修道了,即使不能馬上出家的,也是身在家,心在道,機緣成熟還是出家修道了。

佛教起源於印度,這是爲什麽?因爲那時候的印度人人都想解脫,出家修道的外道非常多,由於不得法,暫時都不能解脫。佛陀看到衆生解脫的因緣成熟,才八相成道,來到西印度,把佛種留下。而這個時代,學佛之人那麽多,佛法普及面廣,信佛學佛蔚然成風,學富五車之人漸漸增多,可是佛陀爲什麽不來度化?因爲現在根本沒有多少人真想解脫,真想心空的,都是著於世俗有的人,看著根器不錯,實質上並不是。

佛法越泛濫,邪法越會趁機而入,衆生分不清正邪,以邪爲正的人可不在少數。佛法繁榮的背後是凋零,越繁榮根基越淺,營養都跑到表面上來了,根就會越來越枯萎。細水流長,才會源源不斷。佛教也是,只有慢慢的穩穩的發展,才會久遠,衆生才會真受益,流入到佛教裡的才是真人才,才是緣分深厚者,才是善根成熟者,才是佛教棟梁。魚龍混珠,極大多數都是那個魚,卻沾沾自喜的以爲自己是龍,錯會太大。明明應該鯉魚跳龍門,結果卻是遊過去的,還是魚的身子骨,沒有一點龍的影子。

二十、墮落的天使

最初地球空曠無人               

天使降落讒食了地肥

身重不能起飛羽翼被折

地球上遂有人類成爲鼻祖

所以我的祖先是墮落的天使

而我並非天使

我是純種的人類

是墮落天使的後代

經過了世世生生的輪回

早已經沒有了天使的名號

更沒有天使的尊容和神通力

因此我也是墮落的

爲何天使們會墮落

只因貪吃地球上的地味

從此就在地球上生息繁衍

初時身輕如雲心離欲念清淨

後時貪欲漸染變化出男女二性

因此遂有後代繁衍

代代繁衍部落族群家國

遂有族長和王侯治理族國

人類的習俗漸漸形成固有化

耕田織布婚姻嫁娶財色名食睡

欲染熾盛貪求不過人中的物事爾

身陷囹圄何時再當天使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