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佛法襍談(第二部)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1月15日

第七章  依法不依人篇

一、真正的依法不依人是連佛也不依

《大寶積經》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原文:佛言。(如來)是知道者。是識道者。是說道者。是開道者。是大導師。如來。應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間之人無知無信。常與諸根而爲奴僕。唯見掌中。不觀大利。易事不修。難者恒作。難陀。且止。如斯智慧境界。汝今應以肉眼所見而觀察之。知所見者皆是虛妄。即名解脫。

難陀。汝莫信我。莫隨我欲。莫依我語。莫觀我相。莫隨沙門所有見解。莫於沙門而生恭敬。莫作是語。沙門喬答摩是我大師。然而但可於我自証。所得之法。獨在靜處。思量觀察。常多修習。隨於用心。所觀之法。即於彼法觀想成就。正念而住。自爲洲渚。自爲歸處。法爲洲渚。法爲歸處。無別洲渚。無別歸處。

釋:佛說,如來是深知所修之道的人,是講說道者,是開發修道之道者,是世間的大導師、如來、應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間之人既無知也沒有信根,常常作六根的奴僕,只能看見手掌中的小利,看不見更大的利益,修道這樣容易的事不去修,生死苦業這樣困難的事卻永恒的造作。

難陀,先停下來不要說了,像這樣的智慧境界,你現在應該來觀察用肉眼所見到的法,就會知道所見到的一切法都是虛妄的,這樣就叫作解脫。難陀,你不要信我所說,不要隨順我的想法,不要依著我的語言,不要觀察我的相貌,不要隨順沙門所有的見解,也不要恭敬沙門,也不要說沙門喬達摩是我的大師。

但是你一定要對於我所自証的所得到的法,單獨在寂靜之處多多思量和觀察,要經常的多多的修習,對於所觀察的法,如果你能夠很用心的修習,就會對於所觀察的法觀想成就。自己親自觀想成就的法,就是親自証得的,從此以後就會用正念住在法中,這樣的話,你自己就可以做洲河的陸地,你自己就是所皈依之處,你自己所証得的法就是洲河中的陸地,就是所皈依處,沒有別的陸地,沒有別的可皈依之處。

這段話佛說的非常精彩,就是告訴弟子一定要實証,依靠親自証實的法,不要盲目相信和依靠沒有實証的外法,不管是什麽法,不管是誰說的法,都要拿來觀察和檢驗,觀察過後能夠實証了,才可以相信和依止。就是連佛自己所說的法,都要不斷的對其進行觀察和思量,實証之後才可以完全依止。這就叫作依法不依人,連佛陀也可以不依,一定要依法依真理依事實,如果沒有經過檢驗,就是盲目而依,不開智慧。

於此相對比,末法時代衆生福薄無智,一定要依人,只要此人出了名,有了名氣,就會無原則的靠上去,以獲得歸屬感,對於法卻沒有能力加以檢擇和辨別,完全是情執。那些總是拿著某某論視爲絕對真理的人,應該醒一醒了,依著名人的人名而判斷法的正誤,就是完全的依人,不是正信。正信就是佛陀所說的要去觀察和思量,要去檢驗和實証,如果是事實,才可以當作真理而依,如果檢驗不了實証不了,那就甚勿開口評判,免得造下謗三寶惡業。

二、智慧低的人很難真正依教依法

如果自己的智慧低的話,即使依教,也無法會依,因爲看不懂教,不知教法的真正含義和指向,往往會誤會教法,錯解教法。這樣依錯解的教法,再去比對其他人所講,參照物錯誤,比對出的結果當然就是錯誤的,就不能如實判斷他人所講正真與否。

如果智慧低,想依法也沒辦法依,同樣是判斷不了法理的真實含義和指向,對於法理不是錯會就是朦朦朧朧不懂,對其他人所講法義看不懂,無法真正理解,這樣就無法如實判斷其他人所講正真與否,自己就得不到法益,再喜歡強出頭到處評判,就容易造下誹謗業,不僅阻礙自己的道業,還有愚癡誹謗的惡報。所以在自己智慧還不足的時候,埋頭學習和修行,不要去評判任何法任何人,做一個明智之人,不造惡業,不受惡報。

三、依法不依人的問題

如果有實証,能現量觀行,就依靠諸法的事實真相,不依任何一個人。只有事實真相才是真正的法,究竟的法,然而事實真相卻不是一般人所能知能証的,一般人只好依著人的言論。然而人的言論都有缺漏和不足,即使佛的言論,也有表面的意思(語)和究竟的意思(義),一般人弄不清楚,那就依不了究竟義。

總之,只有實証才有辦法依一部分事實,將來再逐漸依靠全部事實真相。大智者一定如此,諸佛都是依靠事實真相,尤其是第一尊佛威音王佛全部依靠實証的真理,沒有人可依。所以我們還是要想辦法修出禪定,在定中觀行,爭取實証。依著人畢竟是不可靠的,佛告誡過弟子汝意不可信,証阿羅漢果才能信汝意,即使摘引佛經,也不一定正確。如果菩薩的論如瑜伽師地論與佛經不一致,那就以佛經爲準。然佛經也分層次,依義不依語也很難,沒有實証很難懂得真實義。可見佛臨終時囑咐的四個依,當時該是以一種什麽心境講出來的,内心該有多麽擔憂?

如果佛沒有印証哪位菩薩是什麽証量,可以完全百分之百依止,那就不能完全依止、百分之百依止,畢竟菩薩沒有具足佛的智慧,其智慧還有缺漏,即使彌勒菩薩也曾被佛呵責智慧欠缺。所有菩薩所說法,當然都可以依止,但是不能百分之百依止,菩薩論裡肯定有一些缺漏和不足,沒有法眼的人觀察不出來。即使瑜伽師地論,也不是彌勒菩薩本人親自來人間所講,而是中間經過了一個菩薩的口轉述,這個菩薩的証量如果不是非常高,其轉述也會有誤。所以一句話,十個人轉述,可能就有十個意思。所以每個學人還是要用心於觀行斷我見,再明心見性比較穩妥。

四、依法不依人

依法就是依靠事實和真相,這是極其困難的事,因爲智慧不足,無法証得和檢驗事實,說法能與事實不相沖突,是極其重要的,與佛說不相沖突是非常重要的。實証,就是要証得事實,與事實相符合,這是修行最關鍵之處。所謂的証據就是你親自檢驗過了,確定不移了,才可以信從;如果檢驗不了或者沒有能力檢驗的法,就不能作爲你所依的法和事實。

依人,就是以有名聲的人爲主,依人而確立法的是非,不是純粹從法理法義和事實的角度來判定法的是非,如果把人名遮蓋住,對於這個人所說的法,極大多數人就會無所適從,無法抉擇,這樣依人過失極大。學佛修行要依法依事實,而不是要依人,除了佛陀,其他人都不能百分之百依從,否則佛陀臨終交代、諄諄教導的依法不依人,就成了空話,我們就違背了佛陀的教導和良苦用心。

佛陀如果沒有印証哪個人所講如何如何,或者是百分之百正確,那就要謹慎抉擇和判定。只有佛陀一人講法百分之百正確,可以百分之百依止,其他人包括彌勒妙覺菩薩都不是百分之百正確。每個衆生,每個菩薩,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和錯誤,沒有智慧沒有充分的証據時,就不要輕易加以評論,有智慧時就拿出自己的現量觀行來說明問題。

並且不管評論任何一個人,都要証據具足而確鑿,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來,把問題闡述清楚,如果不能,就是沒有現量觀行,沒有証據,那就背後私下用功,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提高自己的觀行智。如果沒有証量,沒有現量觀行智慧,就選擇緘默,不作品評,如果非要有所說,由於沒有依據容易錯評,評論錯了,果報也很大。

如果自己不能現量觀行,就不得不依有名聲的人的言論,但這是屬於依人,不是依法。很多人只相信名聲和權威,是不得已的事,因爲沒有智慧辨別,只能依名聲權威。如果有名聲權威者法義有錯漏,後世人就得永遠跟著錯漏下去,誰也不能對法義有任何彌補和糾正,佛法就是這樣被扼殺停滯下來。世俗科技界學術界,從來不依人,科技總是在飛躍發展,日新月異,可是佛教裡搞的這些依人的槼則,致使幾千年的佛教都無法發展下去。

五、觀察智慧的可貴和稀有

“很多高智商的人往往更傾向於依賴直覺,而不是理性思考來進行決策。”這句話是世間人的認知,我們衆多的學佛人怎麽就沒有人有這樣的觀察力和認知呢?包括所有的佛學大師們。

社會上那些搞哲學和心理學、社會學的人,其觀察智慧非同一般,遠遠高於我們學佛群體中的修行者。爲什麽佛教團體裡的人智慧這麽衰呢?各個辯論家們專業非專業的,其思惟觀察力慘不忍睹,只知道依人,依不了法,觀察力那麽弱,如何能依法?如果社會上各類精英都來學佛修行,佛教該是什麽情景?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