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佛法杂谈(第一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综述 更新时间: 2024-10-31 21:32:15 阅读: 3843

第十五章  善根福德篇

一、所谓的福,是为他人、为团体做事,付出代价而得来的。只要向外付出,就能得到回报。既然是向外付出,利益了他人,本身就是德,佛法中常常把二者连在一起,但是世俗法和修学佛法上的福德,还是有差别的。比如雷锋修福,为众生做善事,这种福德只能在世俗法中享用。因为他没有在佛法上种善业、种因缘,与佛法还是无缘的,他在佛法上还不能得到利益,没有种子就没有收成。

而学佛的人,不仅在世俗法上种福,也在佛法上种福,皈依三宝,供养三宝,勤修戒定慧,这既是修福,也是修德。这种福德不仅能在世俗法中享用,也能在佛法上享用。福德使得我们在佛法上的修行非常迅速,道业增进很快。福德是我们成就佛道的基础,是道粮,是资粮。没有福德,学佛修行就一事无成。所以菩萨修行,要修菩萨六度,第一度就是布施修福。开悟前要布施修福,悟后也要布施修福,入初地以后,还要布施修福,道业才能不断地增进,可见福德有多么的重要了。

二、所谓布施,最主要是布施自己的悭贪心,有悭贪心,必获贫穷的果报。谁最贫穷呢?当然是饿鬼最贫穷,饿鬼肚大如鼓,而咽喉像针眼一样小,一切饮食都不能入口,只能挨饿。口渴了,看见河水,想过去喝,因为福薄的缘故,河水立刻变成火,喝不到口里,只能忍受口渴的煎熬。这样贫穷的果报,怎么能当菩萨,行菩萨道呢?

菩萨是大福德之人,生生世世在人中、天上做菩萨,果报很殊胜。在人中做人王,在天上做天王,做转轮王,做大鬼王,永远不会下三恶道,除非慈愿力,要度恶道众生。菩萨的果报,都是生生世世累劫布施的结果。那么,悭贪心就不与菩萨心相应,有悭贪心或悭贪心重的人,就不能做菩萨。无论如何参禅用功,也不能明心开悟。所以要当菩萨,首先就要行布施行,修集自己的福德,用福德资粮庄严自己。

布施行修好的菩萨,心心念念都想利益众生,替对方着想,习惯于布施。如果有哪一天,没有布施众生、利益众生,心里就不安。菩萨即使与众生还没有见面,就会想:“我能带给他什么?”这样的菩萨,就是大福德的菩萨,生生世世物质生活优越,总是做众生的首领。由此看来,修行不能小看布施,不能不做布施,布施就是最实际的修行,名为实修。行菩萨道的人每天都要检查自己是否修布施行了,这样的话,道业就会增进很快。

三、众生在佛法上只要种了一点点善根,就会作为种子,存在心中,永不消失,直至将来成就佛道。这点种子就像一颗非常大的大树种子一样,种子虽然只是一个微小的颗粒,但种下去以后,慢慢地就会长成了参天大树, 实在是不可思议。

在佛法中种善根也如是,佛在法华经中说,众生念一句南无佛,乃至一低头、一微笑、一合掌,皆共成佛道。从前有个老人要求出家,阿罗汉们不允许,说他八万大劫中没有种过善根。释迦佛知道后说: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以前种过善根,可以出家修道。阿罗汉的神通观察不到八万大劫以前的事情,那时这个老人是个樵夫,一只老虎追他,他爬上树,就喊了一声南无佛,以此善根,八万大劫以后的今天,就可以出家修道,老人出家以后,精勤修行,不久就得证了道果。

佛在经中说过,在释迦佛的佛法中种了善根的众生,在将来弥勒佛降生时,生为人身,在弥勒佛的三转法轮中,都能得道。前提条件是得为人身,如果在三恶道,机会就不大了。所以众生不管皈依三宝与否,只要他念了佛、经、咒, 对佛点点头、笑一笑、合十作礼,都已种下善根,都与佛法结缘,将来必定得度。

但是皈依三宝以后,修行才能快速,尤其是内心中的真正皈依,不是走形式。真正的皈依,是在内心深处,把三宝当作依靠,深心依赖,信受不疑。他的信根已经建立起来了,信行圆满,就会进入住位修行。真正的皈依,也会得到三宝护法的最大加持力,道业进步会很快。

我们在同事和亲属当中,看到有缘人时要善巧方便地为他们种点善根,种下成佛的种子。如果是小孩子,可以告诉他说:你念一声佛,我就给一颗糖;或者告诉孩子说你拜一拜佛,就能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这样就能引导孩子们在佛法上种善根,种种子。成人可以在他们遇到挫折和病痛时,稍微讲点因果,要观察对方能接受到什么程度,不能过份,过份反而不好了。

四、永明延寿禅师曾给自己定课:日行一善。他的一善,要求的标准比较高,我们做不到。但是为了尽快地积累福德资粮,培养菩萨的精神品质,早具菩萨性,早日见道,我们可以把标准定低一些,说一句话利益了他人,让人认识到一个正理、正知见,解决他人心里的疑难、苦恼,这个善行就已经完成了。种子种到了如来藏中,遇缘就受报,不一定要来世。两个人的如来藏分别做记录,两人的意识心不一样,意根的执著不一样,所做记录也有差别。利益他人的心发出来了,本身就有福,何况亲自去做。想做真正菩萨的人每天都应该问自己:我今天利益他人了吗?

五、检查自己的福德具足不具足,要看自己的修行是不是顺利,有没有什么阻碍;修行能不能随己意愿,有充分的时间和环境条件;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否能够做主,不受限制;自己要持戒,是否就能够圆满地持戒,想要精进,是否就能精进,想修定,是否没有障缘;智慧是否在一直增长,所修的法是否得心应手;遇到的深法,能不能堪忍,是否感到意乐,愿意随顺。

如果菩萨六度的修行都是顺利无阻,那么福德基本上是够用的,可把精力转到其它不足的方面,把六度波罗蜜都具足圆满。如果对于佛,对于真正的如来藏法,对于真正的僧,信心还不具足,内心有疑,不能肯定,信位菩萨的条件还没有满足,还需要修对三宝的信心,具足信根,生起信力,然后就转入十住位修行六度波罗蜜。

六、舍利弗供养释迦佛,与释迦佛供养舍利弗,谁得的福德大?两个人同样布施一元钱给同一个人,谁得的福大?一个人供养两个人都是一元钱,供养谁得的福大?怎样衡量这些福德?一个人以不同的心境供养同一个人,什么时候得福大?

布施的时候,心越无为越无所求,得福越大。佛布施的时候,心最空,最无所求,得福最大。虽然舍利弗布施的是佛这个最殊胜的福田,但是也不如心空福大,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证得小乘法的无为,与证得大乘法的无为,其无为的层次有很大差别。同样证得大乘法,其智慧程度不同,无为的层次也不同。世间的一切差别相,就是心的差别。只要把心修好,一切都不用管,自然而得,越不想得得的越多,越想得得的就越少。

七、真正有善根的人,因为福德很大,今世有隔阴之迷,不自觉地就享受自己的福报。佛菩萨以及护法神,就会阻止他来享受自己的福报,一是怕他不入佛门修行,二是福享多了,福德受损,就没办法在佛法上有所受益,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所以我们学佛修行,不能只图快乐,要想办法多培养自己的福德资粮,戒定慧资粮,圆满这些资粮,我们才能够得到相应的道果,得到真正的法益。否则每天都是卖弄自己的口舌,说食不饱。佛法再好也不是你的,即使本来是佛,你也只能当个凡夫,生死轮回不断。

积累福德不太容易,心里贪吝的惯性势力很大。那么平时多注意不要消耗福德,或者少消耗福德;更要注意,不要损减福德,尽量多为别人付出,不要让别人为你自己付出;多恭敬他人,不要轻视蔑视他人;为人不要处处占上风,要多说柔软语;尤其不要惹父母、师长气恼,多孝顺父母、师长,这样得福又多又快。得福最大的方面就是供佛修福,所以我们每天都应该要坚持供佛、修法、敬僧。

八、问:梁武帝修建佛寺供僧,达摩祖师说没有功德,那就是福德了,怎样才会有功德呢?

答:功德是性德,是心性方面所具备的德能,比如降伏烦恼是功德,修到心无漏是功德;获得智慧是功德,戒定慧三者都得到增进,趋向于圆满是功德,或者具足圆满,从而能够自受用,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利益,这是功德。一般来说,功德是不容易退失的,也是受用不尽的,直至成佛。而福德多数是自受用,能够享尽,能够灭坏,不是究竟的,也不能保证不利用福德而造恶业行。而功德能够让心渐转清静,让福德也会增长。如果福德与功德同时获得,福德就会牢固,不断得到增长。

虽然如此,也要修福德,福德不够,功德也难出现,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但是修出来的福德不要用在世间法的享受上,不求人天福报,以此福德全部回向成就佛道。要想多修功德,就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广行菩萨道,受持读诵三藏十二部经典,参禅习定,止观双运,定慧等持,断除我见,期求明心证悟,地地增上进修,圆成佛果。这些都是功德,而且是大功德,直至圆满功德,成就佛果。

九、修行人每天都应该往如来藏这个银行里存款,念经念佛念咒是存款,修定是存款,忍辱是存款,思惟佛法是存款,降伏烦恼是存款,皈依持戒是存款,听经闻法是存款,布施财物是存款,利乐他人是存款,菩萨六度万行都是存款。

贪图享受是取款,吃喝玩乐是取款,世间一切所需是取款,赚钱经营是取款,为己消耗是取款,违犯戒行是取款,侵犯他人是取款,贡高我慢是取款,与人争利是取款,得他利不思回报是取款,自我夸耀是取款,喜人赞叹是取款,受人供养是取款,不孝父母师长是取款,一切恶行是取款,总之,利己自私就是取款。

多生多世所修的福德,作一世帝王将相,就全部消耗殆尽,修行所得福德,升天享福一次就消耗无有。存款时心不甘情不愿,以为钱财进了他人私囊,自己吃亏,好不容易勉强存了款,修了福,结果一世半生就耗用殆尽,又成穷光蛋,从头开始集福。真懂修行的人,多存款,少取款,钱财够用就行,不用赚太多。无论赚多少钱,都是从自己的如来藏银行里提款,非从外得,命中本有,才能赚来,命中没有,任你努力,也是劳而无获。有多少怀才不遇的文人墨客,又有多少精明强干的能人,一生潦倒,内心忿忿不平,哀叹命运不公。实则前世未种福德,再有才干,无济于事。

种福惜福,智者所为,贪图享受,愚人所行。生活只要过得去就好,不与人比豪富,有钱有财用于利人,利人就是利己,一元钱布施出去,至少一千倍的存款进入自己如来藏银行里,布施三宝无量倍的存款进入如来藏银行里,何乐不为。是否富人,不看现世眼前的享受,要看如来藏银行里存款多少。就像有人,住高档房,开豪华车,穿高档衣,花天酒地,银行卡里无钱,不久就会穷困潦倒,此人不名富人。相反,大富长者,紧衣缩食,一切所有,利乐众生,虽不显富,存款无量。智者当思,臭囊一具,有何可乐,一切所行,为成佛道,无我无私,究竟为乐。普劝众生,行菩萨行,心无小爱,大爱无我,利乐众生,早圆佛智!

十、学佛人福德不够,修行时就有杂事干扰,这是福德不足的表现。这时应该考虑修福,福德不足,修行进展缓慢,事倍功半。在世俗法里生存,福德不足,也会一事无成,学佛修行这种生死事,是天底下最大的,如来藏银行里没有存款,修行就不能顺利。想要办成多大的事,就要有相应多的存款,福德不足,无法实现什么愿望。想要成佛,就需要有佛那样大的福德;想成八地菩萨,就要有八地菩萨的福德;想要成为初地菩萨,就要有初地菩萨的福德;想要明心开悟,就要有十住位菩萨的福德。没有福德,寸步难行。

十一、修福与菩萨心性

有菩萨心性的人成就很快,这是多生累世修行的结果。为了修行更快速,我们都应该发大心,修自利利人的菩萨行。菩萨的心性就是无我的,无我与菩提相应,就能快速证得菩提;有我,就是障道的根源。如果一个人心心念念都是为着个人利益而修行,不关心佛教和众生,不关心他人,福德很难累积起来,智慧很难得到增长,修行就非常缓慢。有一些人劝他修福,就是不肯修,结果学了很久,花费了很多精力,知见还是很可怜,上不了正路。修福是学佛的起步,是证得佛法的基础,非常重要。可是还是有人不愿意修福,以为修福就吃亏了,不知道不修福才吃大亏。

布施修福,选择在什么处修福也是很重要的,想收获粮食,就要在稻田地里种种子,不能在菜地里种水稻的种子。在大乘法中修福,才能证得大乘法;在真正的佛法上种种子,才能收获大小乘法的果实。如果专门修福德的话,就要修布施行,包括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

布施不仅仅是供养三宝,包括对众生的三种布施:財布施就是钱财、物品的布施;法布施,如果自己没有证得佛法,可以作间接的法布施,这样积累福德也很快,能让更多的众生了解大乘佛法,自己福德很快就能集聚起来,知见树立得也快,见道就快;无畏布施是解决他人的苦恼和忧愁,让他人没有后顾之忧。这三种布施,做到一定程度,福德就能集聚到足够证果和明心见性,脱离凡夫位。

十二、菩萨为了道业不能轻易享福

菩萨不会轻易选择上天去享福,除非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菩萨在人间时,如果是为了度众生的需要,或者是为了护持佛法的需要,才现大富贵身。一般来说,都不现富贵相。因为福报消耗得很快,道业增进得就缓慢。过去悟道的禅师,都可以做国王,可是很少有人愿意当国王,那是怕自己的福报消耗得太快,也不利于修道,道业会受到很大的阻碍。现在的人,当个小科长,慢心就很重,不知道我们菩萨连天主都不愿意当。

真正的大富贵人,是指如来藏的银行里有数不清的存款,而不轻易从如来藏里提取出来享受。布施三宝、护持佛法除外,这是又往如来藏银行里存款,而且那是极高额利息的存款。如来藏里财富少或者没有财富的种子,也仍然属于贫穷人,尤其是没有善业种子和修持佛法的种子,更是贫穷人。所以学佛人在生活上只要过得去,就应该知足,不要想办法把财富都提取出来;如果不都提取出来,极大部分留在如来藏里,永远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拿不走,而且如来藏银行永远也不倒闭,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银行。因为祂不在世间里,如果祂在世间里,肯定也有倒闭的危险。

十三、布施也是报佛恩

每个人的我执都很重,通过学佛,认识到世间的真实相以后,我执才能慢慢消融。前世有人学佛时间长,有人学佛时间短,使得众生的根基有所不同。然而无论什么样的根基,只要进入佛法当中,都是先于其他众生觉悟的人,应该感到庆幸。我们后边,还有无数又无数的众生,连人身都得不到,更没有机会接触佛法,苦难无边无尽。到我们成佛时,都不知道他们是处于哪种生存方式的众生。所以我们学佛人应该生起悲悯心,不仅怜悯自己,也要怜悯众生,如果能发起救度众生的心,自己修行就会很快了。

尽量多修福德,福德多了,道业才能进步,智慧才能增长。多少人不重视修福,致使学佛很久,佛法知见还是很浅薄,智慧不得一点长进,根本问题就是福德不足。那些积极修福的人,进步很快,智慧增进得很快。是修福对自己有利,还是不修福对自己有利,请大家三思。

佛是福慧两足尊,成佛只强调福德和智慧,二者相辅相成,不可缺一。福德和智慧是孪生兄弟,不可分离。每个人修到一定程度,福德不够用时,往往就会被卡在某处,从而停滞不前,有的人还会倒退。这是我对一些学佛人的观察所得。

修学佛法是有次第的,破相布施、不住相布施、不执著布施的果报,这些凡夫根本做不到。如果怕执著布施的果报,怕着相布施,而不肯布施,那就永远当无福的凡夫。只有明心以后,修到一定的果位,才能慢慢做到无相布施。在凡夫位,布施肯定是要着相的。但是着相不要紧,布施毕竟是能得福,有福德就能得道,这是最重要的。

我们修学大乘法,不能像阿罗汉一样,自顾自地只管自己,不考虑众生的苦。阿罗汉们都是自了汉。虽然能了自己的苦,有能力出轮回,却被佛呵责为焦芽败种,堕无为坑,不生长佛法根苗。如果都是像阿罗汉一样,这个世界众生谁来解救?我们都是依靠佛菩萨来救度的,阿罗汉不传法,菩萨再不传法,众生就会永远处于生死苦海之中,无有出期。

我们所得的滴水之恩,都是佛菩萨给的,众生在六道里轮回,都要靠菩萨来解救;如果菩萨不传法度人,我们就不会有得遇佛法的那一天。我们大家都不希望这样,那就应该将心比心,心里总要想着其他众生的苦,总要想办法帮助其他众生,解除苦恼。这才不枉佛菩萨们对自己的关照,不枉遇见能解救自己的佛法,也才能报佛菩萨的恩德。

十四、放生之后,生死轮回这件事能否改得了?诽谤三宝之后,命终要下地狱,放生能否躲开地狱的果报?欠别人一万元钱,放生之后,是否债消了?放生之后,能否证果和明心见性,能否往生极乐世界?前世今世杀的众生,怨结是否就解开了?

一种善行不能代替所有的善行,更不能代替清净行。清净行才能使心清净,从而消除染污心,改变染污业种,果报才能真正的改变。无所求是清净行,不贪不嗔不愚痴是清净行,离于无明是清净行。当然放生行善以后,与众生结善缘,福德增加,能支撑戒定慧的增进,心得清净,有助于证果和明心。福德增加,恶业也许暂时不现前,冤亲债主由于敬佩自己的德行,不再加紧追债,也不再障碍,学法修道就顺利了。

十五、佛法的修证需要极大的善根福德

佛法之难证难修,需要众生修行三大无量劫。佛法如果容易懂容易修容易证,众生就不会修行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满成就佛道;佛法如果容易懂,佛就不强调众生要有相当程度的善根福德和戒定慧了。三藏十二部经,有的人读了五遍,佛法的边却不沾,悟道的影子也远远望不到。众生无量劫迷惑颠倒,沉浸在虚妄的世间法里,真的不容易理解甚深的佛法。

佛讲法四十九年,涅槃时,还有无数众生对佛法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一知半解也没有。阿难就是看到众生的愚痴难度,错解佛法,才不得不在佛涅槃一百年时,自己也离开娑婆世界了,本来依靠禅定力和福德可以住世很久很久,代替佛陀教化众生。佛涅槃后,一个老和尚就教小和尚,把解脱道的法念成水老鹤,阿难让其改正过来,老和尚不改,反而说是阿难老糊涂了,记不清佛讲的法,于是阿难伤心难过,就离开娑婆世界了。

反反复复强调,让大家多修福,多培养善根福德,可是没有多少人愿意修福培养善根福德的,所以不懂佛法那就太正常了,佛法不是不肯修福的无福人能轻易理解和证得的。证得佛法需要大福德,有大福德才能有大智慧。小根小智,与甚深佛法确实是不相应的。世间法的成就都需要福德,何况出世间有关生死的大事,何况解脱自己无量劫的烦恼大事,更何况成就佛道这样不可思议的极大事。心里只有自己,只想自利的人,怎么能与无我性的如来藏大法相应。

十六、没有福德,定力很难修持上去,这边一打坐,就会有人事出现来干扰,于是就不得不去处理;这边刚要入定,那边干扰就出现了,还是不得不去了别和处理。反观检查一下,每个人都在哪些方面不断的消耗福德?能反观出来,就要注意不要轻易浪费自己的福德,以使道业快速增进。现代社会物质生活太发达,是不是说明如今众生的福德大,而佛世时众生的福德小?世人轻易的把福德种子套现出来,用来享受,那真是很无智。有智慧的人往往把福德留着用来修道,不套现成为世间法来享受和炫耀。

很多人都喜欢拿世俗法生灭的东西引以为傲,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诸如我是某某高官,我有某某地位权威,或者我是某某,巨富无比,我有某某才华,我有某某过人之处等等。这些都是世间虚幻法,不牢靠,不久即灭,有也是空。世人都难体会到空,只知道有。

过去禅宗祖师想找个徒弟接自己的宗门,拷问徒弟的见解,观察是否开悟是否有智慧,结果徒弟一开口说话,师父就知道没有悟,说道:你福薄,接吾宗不起。祖师的意思是智慧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福德不足。我们的思维紊乱不清晰,也要经常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十七、供养三宝的福德是最大的,对佛的供养,一是要每天真诚地供佛素食,别当假像供养,应该当作真佛来供养。这样所得的福德,与供养应化身佛的福德是一样大的。只要是素食,不管生熟,包括蔬菜、粮、油,都可以供佛。

第二种供养佛,是念佛。念佛的无量功德,不仅是念应化身佛的无量功德,最主要是念法身佛,念自性佛。人人都有自性佛,念外佛总不如念自性佛;求外佛,不如求自己佛,他什么都能提供给你。皈依外佛,不如皈依自性佛,自性佛能带领你走出轮回,到涅槃彼岸。

只要每天探求真如的体性,学习祂的功德,了解祂,寻觅祂,参究祂,都是念佛,最后就能成就念佛三昧,明心见性。所有的供养无过于此,所有的念佛方法,都没有这种殊胜。念佛成佛,念法身才能成佛;只念外佛,不能成佛。供养法,就是要每天学习、读诵佛的经典,思惟佛经义理,探求真实义,按照世尊教导的去做。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胜。供养僧,僧是和合义,对僧宝身口意行要清净,如理如法地四事供养,听从僧人的正确如法教导,不违出家师父如理之教,维护僧团和合,护持僧团弘扬正法,以利天下大众。

十八、供养三宝之福无量无边大

出家人戒律中有个一坐而食,吃饭的时候饭盛好了,要坐着吃,直至吃完为止,吃完就起立走人。如果中间站起来再去盛饭,或者走动一圈回来再吃,就不允许了,不能二次三次的去盛饭吃,只要身体站起来,就表示已经吃完饭了。佛世出家人日中一食,因为乞食很浪费时间,日中一食能节省很多时间来修行。如果每天乞食两次三次,不仅浪费大量时间,也被世人和外道讥笑,说出家人成天乞食吃饭,贪吃而没有修行。三是多吃饭,肠胃经常蠕动消化,心不清静,影响修行,多吃也消耗自己的福德,道业修不上去。综合几个因素,僧团制定日中一食的戒律。

出家人乞食,同时也为了众生有福田可种,为众生提供修福的机会,得解脱的机会。众生布施的越多,福德越大,得解脱的机会越多,解脱的几率越大。不会因为出家人乞食,就让众生变得贫穷了,恰恰相反,众生会越来越富贵。也不是因为出家人每天都乞食一次,佛教就逐渐灭亡了。佛教灭亡,有众多因素,主要是众生的善根福德越来越少了,众生无福遇到佛法得解脱,加之波旬对于佛教的破坏,佛教必然日趋衰落,最后灭亡。众生布施出家人,佛制不允许拒绝,要让众生种福得福,否则众生无福,永远流落六道贫穷受苦。自己能有福田可种,也应该感谢佛陀和僧人,感谢三宝,要不然何时得解脱?

佛在经中说,供养佛陀的功德无量无边之大。尤其是在佛陀刚刚成道时第一顿饭和临涅槃时最后一顿饭,如果有机会供养,这个人就能最快速成佛,超越于其他人。佛陀成道后第一顿饭是牧羊女供养的羊奶,佛陀临涅槃时最后一顿饭是一个铁匠纯陀供养的。当时有极多人哀求世尊要供养佛陀最后一顿饭,佛陀都不许,直到铁匠纯陀提出供养的请求,佛陀才点头答应。然后佛陀就授记铁匠成佛之事,这是佛陀前世曾经答应纯陀在佛陀临涅槃时供佛最后一顿饮食。可见能有机缘供养佛陀和三宝,其福不可思量。

十九、菩萨六度当中什么法是先导

六度当中,般若为主导,为根本,为中心,布施为先导,福德是基础。世、出世间任何法,没有福德,做不成功。布施是修福,有了福,才能很好地持戒、修定、修忍辱,才能观行成功,才能明心见性。福德是基础,持戒是助缘,禅定是前提。观行是正行,观行才能获得般若智慧。没有福德,想持戒,就有破你戒的,持戒总是阻碍重重,不能圆满。福德具足,修行就没有障碍。福和德总是连在一起的,不为自己就是德,不求世俗法的享乐就是德,利乐众生就是德,有德就有福。

佛说六度,第一度是布施修福,这个不具足,不可能获得般若智慧。如果先有般若智慧,那我们就不用修行了,还用观照做什么呢?六度的概念、修行的内涵要懂,经常观察自己做到哪一样了,什么还不具足,想办法圆满六度的条件。 佛的另一种是悲心是后天通过修行修出来的,是佛的意识心也就是妙观察智所表现出来的对众生的悲悯心,这种心能够随着佛的意识心妙观察智的出现而出现,随着妙观察智的暂灭而不现,是生灭变化的,不是永远都能存在的,既然不是长存的心,是佛的无垢识出生虚幻出来的,因而是虚妄的。

佛的两种悲心都不动转,菩萨的意识心的悲心还有动转,凡夫的意识心偶尔的悲心全部随境转,不是随时都有,也不能恒常存在,也不究竟,更不具智慧性。佛生悲心,不随境界流转,不认境界为真,不分对象,真正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没有你我他它的分别对待,看众生一律平等。

众生对待人往往是不平等的,以自我为中心点,一点一点地向外扩展,越是外围的人,生起的慈悲心越少,或者根本没有慈悲心;有的人即使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也不生起一丝慈悲心。所以众生私心比较重,我心比较重,很少考虑别人,或者根本不考虑,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与佛的无缘大慈相去甚远。

二十五、关于即身成佛的问题,无论是即身成佛,还是即生成佛,都是最后身菩萨妙觉菩萨的事,凡夫无分。即身成佛,是像弥勒菩萨那样的妙觉菩萨才能即身成佛,但是也得选择时节因缘,除此再也没有即身成佛的了。

众生修行都是有次第的,不可能跳跃很高的层次,从凡夫一跃而为佛,除非是已成佛者表法示现;但是也不会在有佛住世之佛国土示现,一国土无二佛故。凡夫众生应该先修阿含解脱之理,证解脱果,然后再修学大乘般若和唯识之理,循序渐进,一辈子能明心见性,已经是相当好的根基了。一般的众生断个我见,证个初果,都已经难上加难,摸不着头绪,即身成佛的事就不要想了。一般众生学个如来藏法,都学不明白,不可能一辈子把如来藏里的所有种子功能作用都证到而成为一切种智。一般的众生连个四禅八定之前的未到地定,都修不出来,何况修出四禅八定和灭尽定,获得无量的神通道力,无量无数的分身,根本是不可能的。

一般众生连度自己都很难,何况能度无量无边之多的众生,作为自己佛国土里的弟子,更是不可能。不能度众生,就不能有无量数的弟子,没有弟子,一个人不能成就一个佛国土。当国王都有辅佐的大臣和千军万马,来建设和维护国家;作佛就需要更多的大菩萨来辅助弘法度众;没有度过众生,就不会有大菩萨弟子作为左膀右臂来辅助自己弘法。所以娑婆世界的众生还是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修行,不要好高骛远,而耽误自己的道业。

二十六、修行不是只活在当下,只管当下,最重要的是要考虑未来。让未来不再受轮回之苦,不再迷茫无知,不再有无明。如果只活在当下,心中没有未来,就看不清楚前方,容易走错路。而且这个当下念念生灭,说一个当下,就已经成为过去。哪里有当下呢?过去无数个当下已经消失了,这个当下正在灭亡,以后的当下还没有来。你要哪个当下呢?过去的识心已经灭了,现在的识心念念在灭,未来的识心还没有来,你要得哪个心呢?三心不可得,不可得的那是识心,是无常虚妄的心,能生灭的怎么能得到呢?怎么能抓住呢?

但有一个心,不是后得的,先天就有。即使你不要祂,祂也不离弃你,你上天随你上天,下地狱也随你去,你到哪里,祂都随从。你受苦受恶报,祂也不嫌弃,从无始劫以来,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你,这个心有多么好啊!修行就是要证这个心,明了这个心,探索其中的奥秘,才能开发大智慧,有了大智慧才能成佛作祖。

二十七、所谓的世界,不过是一种感觉罢了。不同的心境,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那么这些感觉都是什么东西?什么也不是,幻化罢了。那怎么办?改变不如实不如理的感觉,为如实如理的感觉,就回归真实,回归觉性,回归一真,回归涅槃,回归寂静。

二十八、对于实修的人,不需要特意讲意根,他们就能实证。对于不实修的人,一定要告诉他们解悟与证悟的区别,让大家不要满足于解,一定要实证。这是对末法时期浮躁的众生特殊待遇,众生心极其浮躁,不肯下苦功,不肯持戒,不肯修定,即使想持戒,想修定,由于环境因素,也无法做得到,因此不能观行,不能实证。只能天天看看书,意识理解理解,解到一定时候,对外就说自己证悟了。因此有必要在这特殊时期讲一些特殊的法。对特殊众生要特殊讲法,这才是对应众生的根基,解决众生实际和根本的问题。

二十九、任何人都有可能错解佛经佛意,但是只要不肯定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没有大过失了,也不一定会误导他人。学佛过程中,肯定是一错再错,任何人都难免,关键是对自己的观点抱持着什么态度,到什么程度可以自信自己的观点正确,这个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没有错误的,只有佛一人,弥勒菩萨讲法,佛也不会百分之百肯定。

开悟的菩萨讲法也会有错,不开悟时讲法错误就会更多,一般性的错误都没关系,关键是最关键之处,不要有错误,因为关键之处涉及到随学的众生能否证悟的大问题,这是众生生命转折点,在这个转折点上,一定不要有错,只要目标方向没有问题,其余的都是小问题,可以纠正扭转。我们学佛,就是要努力勤求证悟,证悟以后,随所学法,随学随得,往往会事半功倍。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