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修定与参禅证道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修定法门 更新时间: 2024-03-06 17:50:11 阅读: 3662

第六章  修定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节  观呼吸的问题

一、问:打坐观出入息,到后来只有观的念头存在,没有观的对象出入息,入定差不多一个小时,这样修对吗?

答:能观,是见分,所观,是相分。只要有能观,就有所观,观的结果,叫作自证分。心里有观,却没有呼吸,那就有其它的相分存在。如果只有独头意识的观,却不知道观了什么,这是意识没有反观力了,说明是入定了。观呼吸的目的,是为了摄心,为了把心定在一处,一得定,二出生观慧,以证得法。那么观里没有呼吸,却观的很好,心很定,也达到一定的目的了,没有什么不对。当定力很好的时候,再把心移动到观呼吸上,继续观呼吸,以证得呼吸生灭变异无常,非我非我所。

不管什么样的禅定,外道定也好,内道定也好,摄心为戒,只管拿过来用,心摄住以后,再在定中观行佛法,都无可非议。佛陀所修的四禅八定就是外道定,然后在四禅定中思惟佛法,证得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没有与外道共的四禅八定,诸佛都不能成佛,凡夫不能证得菩提成为菩萨。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修定是为了有观行慧,有观行慧能证得佛法,出生大智慧。不必在意什么定,怎样定,定下来就好,总比凡夫心处处攀缘好。目标定下来,奔着目标而去,不用在意走水陆和旱路,是直路就行。外道的色身与学佛人的色身是一样的,学佛人的心与外道不学佛人的心是一样的,如果为了降伏其心,世俗的心理学生理学,同样适用于学佛人,调伏心最重要。

修定是为了观行,观行是为了出生智慧。而出生智慧不在乎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能入无心定一个小时,没有思惟,可是出定以后,身心舒畅,觉受非常,一天当中身体舒服,心情舒畅,不生烦恼,思惟灵敏,反应敏捷,应对人事都很有智慧,也有修养和涵养,品德提高,何乐而不为?禅定就是用来调伏身心世界,提升人品修养的,即养心又养道,何乐而不为?  

二、问:是不是定加深时呼吸会变的缓慢和短,呼吸间隔的时间长?而且最近观行思惟法义、经常出现观行到半路就没有语言文字的卡在那里,感觉跟前面的思惟的内容有点接不上。

答:禅定越来越深的时候,意根因为有定,就放松了对身体的控制,也不太控制呼吸了,对呼吸不太执著,呼吸就越来越轻微舒缓,呼吸时间加长,中间好像停止了似的,误会为呼吸间隔时间短。因为呼吸轻微,就错误觉得呼吸要断了似的,实际上是呼吸一口气儿需要的时间长了,非常缓慢了。感觉是非常的慢,非常的轻,非常的深。感觉要断的时候,内心紧张,就会加快呼吸,才感觉呼吸短。四禅定里才能断掉呼吸,在四禅之前仍然有呼吸,只是有可能感觉像是要断了似的,中间间隔拉长了,这个时候思惟也要断,思惟很缓慢,感觉很累,空却大脑才感觉舒服。

在定中思惟定深的时候,意根不愿意攀缘什么法,意识就运行的非常缓慢,感觉意识要灭,就不想有语言文字了,觉得多余和烦累。心行越来越缓慢时,就不愿意想问题,妄念也少,有妄念也累。意识无所造作,意根的作用就突出出来了,因为意识思惟活跃时,意根的作用就掩盖住了。禅定深时,意根的作用就突出出来,就会发现这个时候心里没有语言文字。但是意识没有语言文字,意根出来也是没有语言文字的,意识不动和少动的时候意根的作用就非常突出和明显了。 

第二节  静坐中身体方面的问题

一、定中为什么面部容易痒

问:打坐修定观呼吸,心比较定时,感觉呼吸非常微弱,慢慢过段时间,鼻子附近,鼻翼两侧、嘴唇都特别痒,痒得受不了,这是什么原因?

答:心比较定时,由于意识的注意力集中,缘于一境,那么也牵制意根缘于此法尘上,对其他法尘就少缘或者不缘,对身根的控制力就弱了,身体里的气脉就会运行起来,经络不通有阻碍之处,就会出现障碍,显现出一些病状,气脉通过去就没有了。如果观呼吸时,意识的注意力在鼻翼左右,气脉也被牵引到那里,因为那里有毛病,有阻碍,气脉一时通不过去,就觉得痒。当意识定于一处,意根也牵引着,就不再执身,就可获得身心的轻安和舒适,出现各种胜境,心情很愉快。

二、定中后背为什么是笔直的?

问:我们打坐修定的时候,脖子不歪、腰挺直;但是如果不是入定,而是睡着,身体就歪了。入定与睡着时第七识都在,区别的就是入定的时候第六识在,睡着的时候第六识说不定暂停。可见,身体等五根还是第六识控制,第七识不控制;如果第七识还控制的话,睡着了应该还是笔直的。是这样吧?

答:第八识有持身的功能作用,意根有控制色身的功能作用,六识也有持身的功能作用。如果六识消失,就不能持身,不能保持身体的直立状态,所以身体要东倒西歪。意根控制身体不是全部都能控制,需要六识配合,六识是意根的工具。有六识和无六识,意根对身体的控制程度就不同。有六识时,意根能指挥六识的身行,和六识共同控制身根,就能保持身体的笔直状态。睡着时就不行了,意根肯定要让六识灭失,让色身充分休息,这时意根就不能指挥六识保持色身的某种状态。

无想定里,也没有六识,灭尽定里也没有六识,身体却不会东倒西歪,可见意根是持身的。意根若不持身,第八识就离开,众生就死亡。睡着时东倒西歪,是因为意根想让身体休息,不让六识持身,自己也少于攀缘;入定时有定支撑就不一样了,所以长期入定不睡觉,身体也受不了。

三、问:这两天打坐念佛,原先是念着念着,念头就在眼前消失念不出来了,昨天开始感觉这念头从肚脐下面消失,这样下去会不会出偏差?

答:这只是注意力问题,注意力在哪里,就感觉念头在哪里。意守丹田,气到丹田,身体气脉通,心念清净,容易不起念头。所以不会出偏差。

四、问:静坐中为什么会出现身体高大的现象?

答:有粗浅的禅定时,身体出现一些膨大的现象,这是意根执身减轻所出现的现象,心跳出人间,稍微与欲界天人相应的反应。只要抛弃人间的境界,淡化人间的五欲执着,必然就有天人的境界出现。

色界初禅定之前的定,都属于未到初禅的定,分为多种层次,心不同,定的粗浅层次就不同,但多多少少都与欲界天人境界相应,越远离人间的五欲,定越深,身体变化越大,身心觉受越舒服。所以我们应该知道,离开人间的欲望,就会更自在一些,一切感受都是美好的。贪着人间的六尘境界五欲生活,该有多么的不智,人间的生活该有多么的下劣和不堪。

无数人都贪着喜爱人间的花花草草、山河大地、人事物理,以拥有人间的权利、地位、财色、家亲眷属而自豪自傲,其实与天人的殊胜境界相较很低劣粗陋,根本没有任何可值得骄傲傲慢的,目光短浅没有见过大世面的人才会如此。

五、问:在禅定中气脉有什么作用?

答:气脉,是心静下来以后身体的气机发动现象,它在身体中有规律运行,疏通筋骨、脉络、肌肉和内脏。它就像是一个探病器,比医院中的各种检查仪器还要灵敏,还要准确。仪器只能查出已经存有的病状,但有时还不准。而气脉能够检查出身体中隐藏的各种疾病,这些疾病如果不静坐就发现不了,可能要在几年以后或者要在晚年才能发作或者显现。当气脉运行到隐藏疾病的地方,就因堵塞而过不去,身体就会出现病痛,气脉能慢慢给予调整,稍微疏通一下,气脉就过去了,但病不一定马上就完全好。    

气脉的运行能够探测出疾病来,身体有疾病堵塞的地方气脉就过不去,堵在那里,那个地方就痛,病消了就不痛。或者病没有好,心乱时气机就不能发动,没有气脉的运行,身体也不痛了,但病没有消。严重的疾病,气脉要经过好多次的反复调整,不知要经过多久的时间,疾病才能彻底根除。人的色身因为业障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在衰老,隐藏的疾病就会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自己都发现不了,还自以为很健康。

人体有三脉七轮,气脉就按照这些脉络来运行。任脉从头顶,经过五脏六腑内脏器官一直到会阴。督脉从会阴经过后背,到头顶。这样循环一圈就是气功讲的小周天。然后气脉循环到会阴再经过中脉,走身体中间的脉络,到头顶,从头顶出去后,整个经络脉络都打通了,身体百病皆消。身体素质越好,心就越静,气脉运行就越顺畅,身体就越健康。气脉运行的状况,每个人不尽相同,这期间要经历很多病痛的折磨,如果采取相应的对治措施,就能让身体尽快好转起来。 

第三节  静坐中心念的问题

一、问:如何处理打坐中出现的问题?

答:在打坐修定时,如果心中有事,不空净,心里一直攀缘不停,这时要想心清静坐得安稳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意根喜欢到处攀缘,心里惦念某些事,心中就妄念不断,所有事都是意根攀缘出来的。所以要想修好禅定,先要把心里的念头打扫打扫,先检查一下自己心里有什么事情还没有放下,有什么事情还惦记着。凡是心中惦记着的事情,先把它给处理好安排好,然后心里就不要再惦念了,全部放下,不要让自己受到这些事情的影响。处理好之后再盘腿打坐,心就能清净了。只要意根心里惦记着一件事,意识心再想静下来,也不太容易,这件事就能影响到你。

打完坐以后,如果体内有残留的气,有气脉不通阻滞的地方,要想办法把气排出去,最好观想气从头顶出去,然后再搓搓手,搓搓头顶,感觉哪个地方不舒服时,气可能停留在那里,你就按摩按摩那个地方,然后观想气从那个地方散出去,按摩按摩、疏通疏通,拍一拍身体,气出去,身体就舒服了。

打坐的时候如果容易昏沉、容易入睡,要想改变这种情况,一是要减少饮食,不要吃得太多,或者吃完饭消化到一定时候再打坐,不要吃饱了就去打坐。打坐修定的人一定要少食,一般七分饱就可以了,吃太多影响禅定,头脑容易昏沉,心就不清明了。而且少食对身体也好,减少身体里胃的负担,如果胃总在工作运动,就要不停地摩擦,容易磨损受损耗,导致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被损耗,所以还是少食为好。少吃一些饮食,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多吃反而对身体不好,让身体的脏器负担过重,内脏器官消耗就快,人就老得快、寿命就不太长了。

二是要错过容易昏沉的时间,如果每天都有容易昏沉的某个时间段,那个时候就不要打坐,换个时间再坐。三是打坐昏沉的时候,如果心比较沉闷,可以修观想,观想一个有趣的境界,自己非常感兴趣的情景,把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心活跃起来。由于对这件事情感兴趣,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集中到这一件事上来,你就有精神,能克服昏沉,然后再按原来的修定方法接续修行。

每当昏沉时,说明你的观慧不足了,那就要修观想。如果你的心太活跃时,心不能止下来,可以用调整呼吸的方法,把呼吸引到下丹田,气息一到丹田的时候,思惟就不再活跃,没有妄想了,那个时候入静入定都比较快。这些方法可以随时随地调用,当出现各种症状时,要善于用相应的方法来调整对治。还要注意随时随地总结经验,当经验累积多了,你就能有办法调整对治,那么修定就没有障碍,入定比较快。

  二、问:观想时觉得妄念越来越多是怎么回事?

答:妄念本来就是虚妄的,你再去对治虚妄的法,对治的心本身还是虚妄的,对治的时候心就不清净了,然后再想把能对治的心灭掉,又多了一层虚妄,这样妄上加妄,何时了?

观想佛像,这是心的目标,是正行,你只管盯着目标,不要管目标以外的东西。就像本来要去北京,结果被一路上的风景所迷住了,不断的欣赏路边的风景,何时能到达北京?

没有禅定的时候,心散乱,因为心散乱,就发现不了自己心散乱。一旦把心收回一点,静下来一点,才能发现原来自己的心是散乱不清净的。有所发现才说明自己心觉悟了,发现不了自己有妄念,那个心就没有觉悟。是发现有妄念好还是发现不了妄念好?

就像愚痴的人,永远不知道自己是愚痴的,别人指出他的愚痴来,他不但不承认,还起嗔心报复人,这样是不是更愚痴?愚痴的人一旦觉悟了,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是这样的愚痴,知道自己愚痴,才会想办法对治,才会变得聪明。如果一个人连自己愚痴都不知道,那什么时候能变得聪明一点呢?

当一个人肯承认自己种种的不好,种种过错,才会是觉醒的人,一旦觉醒就会慢慢改正自己的缺点和过错,才能开始进步。如果连过错都不承认,怎么能指望他改正过错呢?那就只好一直带着过错,一错到底了。

三、问:打坐时出现幻觉怎么办?

答:一切法都是幻化不实的,即使我们感觉非常真实的法也是不实幻化的。那么打坐时出现的幻觉更是幻化,幻上加幻,那就不需要去做什么对待和对治,不理就好,幻化的境界会自动消失不见,幻觉也就没有了。

过去有人打坐入定,看见有人拿刀要杀自己,他把那个人当作了真实,为了自卫,就拿刀刺向那个人,出定以后发现自己身上有刀痕,还出血了,于是就明白自己被假象骗了,非常懊悔。还有人打坐把境界当真,入到境界中,结果入了魔。

在打坐修定中,应该有正确的理念,无论定中出现什么境界和感觉,全部都是幻化不真的,一律不理睬就安全无恙了。心静的人,打坐时不容易出现境界,心有所想和所执才容易出现境界,才有种种幻化的觉受。平时应该训练自己不着相,不着境,心空无念想,打坐时入定快,也不会出现境界。

四、问:入定时对外界是否有感知?

答:定可分为很多种层次,粗浅的定是欲界定,心稍微平和一些,清净一些,杂念少一些,色身轻灵一些,在这个定里仍然有六识能了别六尘,有六识对六尘的感知和思惟,也有身口意行为,那就能待人接物。欲界的未到地定中,心能专一思惟,能作到无杂念,心更清净,色身更轻灵,也有六识对六尘的感知和思惟,也有身口意行为,那就能待人接物。在色界初禅定中,心念更加清净专一,六识中没有了鼻识和舌识,剩下的眼耳身意四个识仍然能了别四尘,仍然有对四尘的感知和思想。处在这几种定中,都可以待人接物,烦恼轻微,思惟敏捷。二禅以上的定,就不能待人接物,因为五识没有了,身体不能动,不能了别色声香味触,不能有身行和口行。

修行当中有禅定现前时,心的功能得到开发和扩展,色阴的阻碍就变小了,原来闭着眼睛,眼前是黑暗的,现在闭着眼睛也能看见眼前的光明。实际上眼睛不管闭与不闭、睡与不睡,如来藏都要通过眼根传导色尘,只是在于识心的分别能力如何,是否被色阴所遮障。睡着时仍然有外色尘不断传导到胜义根中,譬如早晨有时候我们是被强烈阳光刺激醒过来的,这是因为先有胜义根里的色尘和法尘,后出生了眼识和意识,于是就醒过来了。打坐有定时,眼前并不黑暗,而是有一定的光明,至于是什么样的光明,亮到什么程度,就在于禅定的深浅程度。

五、问:为什么打坐的时候,容易把问题思考明白,意根容易受熏染?

答:因为打坐时,意识静下来时不再散乱妄想,心专注思考问题,就能明了问题解决问题。打坐时,意识专心思考问题,意根少攀缘,就能明了意识所思所想,容易受到意识的熏染,同时意根也可以思量意识所思考的问题,容易明理,理通的也快。

六、问:是不是没有正思惟的定就是邪定?有时候会碰到呆呆的转不动念头的情况,也思惟不了,也念不了佛,这样的情况是要离开的吧?

答:一般把外道修的定叫作邪定,外道入定以后不思惟解脱的真理,以为定中不起心就能得解脱,在定中不能出生解脱智慧。所以说长期入定不起思惟,不观行解脱之理,不参禅悟道,其定就不是正定。但是在短时间内在定中没有思惟不属于邪定,以为没有思惟的禅定能调伏身心,滋养身心,降伏烦恼,之后才能很好的利用禅定思惟观行佛法,证果会很快。

禅定很重要,能澄净自心,降伏烦恼和性障,能使心定于法上起思量,从而生起大智慧。定分很多种,也有各种层次上的转折。目前来说能有定已经是很可贵了,心稳定以后再找时机把心转换成能思惟佛法的定就行了,不必刻意厌弃和躲避枯定,好好利用枯定转变身心,再变换定的方式就可以了。一般人也无法每天十多个小时的正思惟,那是很累心的,适当的呆呆发愣,也是非常养心养身养神的。   

七、问:为什么有禅定时,识种子流注的越来越少,识心的了别越来越弱?是谁决定要了别,是谁决定少了别和不了别?

答:因为在禅定里,意根由于意识的牵引作用被束缚在特定的境界上,于是意根就不再处处攀缘其他尘境,这样如来藏就不会在其他尘境上出生意识和五识,六识的识种子流注出来的就减少了。当意根对特定的法尘也减少攀缘时,如来藏输出的六识种子或者是意识的种子越来越少,这样六识的了别就越来越弱,以至于灭去不了别,甚深禅定就出现了。

在禅定里为什么意根决定少了别和不了别?为什么不在禅定里意根就不这样决定?意根与禅定是什么关系?禅定主要是对于意根的约束作用,意根由被动的少攀缘到主动的少攀缘,对尘境越来越没兴趣,就决定少了别和不了别,六识心了别的就会越来越弱,最后就停止不了别。由此可见,对尘境的了别是由意根掌控的,约束和控制意根的攀缘性,就能出现禅定,那么禅定就是定意根的。如果禅定只把六识定住,不定意根,意根八处攀缘,八处强烈想了别,结果是六识就随着意根八处了别,强烈造作,那就没有任何禅定了。意根少攀缘不攀缘消停下来,就能出现禅定,内心平稳安和。

第四节  禅定与果位的问题

一、问:贪欲心压伏就能修出初禅,贪欲心断就是初果吗?

答:贪欲心属于五盖之一,降伏五盖,降伏贪欲心,能得初禅定。贪欲心断,是三果人。证初果以后,再加初禅定,二者结合,才能断除贪欲,缺少一个都不行,这个果位就三果,不是初果了。初果与初禅是断贪欲的必要条件。

二、问:不证如来藏是否能断我执?

答:断我执是断除对五蕴世间的执著,不涉及是否证得如来藏的问题,没有证得如来藏的人也能断我执,阿罗汉没有证得如来藏,就断我执了,辟支佛缘觉佛也是这样,不用证得如来藏,就断我执了。在初禅以上的禅定中,把五阴十八界彻彻底底观行透彻,断除一切烦恼,我执即断尽,对三界没有留恋了,命终保证能离开三界世间,不回来了。

当然证得如来藏的大乘菩萨也能断我执,断我执以后即使八地菩萨了,在此之前,菩萨都不会断我执,避免入无余涅槃。大乘菩萨的断我执,是在证得如来藏之后,再过如幻观阳炎观,过禅宗三关,过如梦观,进入初地,才有能力断我执,但是不能完全断,如果完全断,就会入无余涅槃。

没有初禅定,阳炎观禅宗三关,想都不要想,不可能过得去,甚至也不能到达第三关。有的人第一关都不是实证,然后天天观行如梦观,也没有禅定,观着观着,就觉得自己证得如梦观了,这个误会有多么大。一般来说,第一次证悟,到如梦观,需要经过几大劫时间,一生不可能修到如梦观,况且也不修禅定,所有的观行都不能入门。

入地以后就开始断法执,法执很深细,小乘的智慧无法断法执,只有证得如来藏的地上菩萨的智慧才有能力断法执。当证得每个细微的法都是如来藏出生执持的,都不是真实的,都是无我的时候,就断了一个法执。现在大家能不能明白什么叫作实修?什么是实,什么是修?所有人都说自己是实修,但是离开戒定慧其中之一,都不是实,也不是修。

三、问:阳炎观和如梦观分别相当于小乘的几果?

答:修到如梦观的时候,已经过了禅宗第三关,第三关相当于小乘三果,在初禅定里断除了贪欲和嗔恚两种烦恼。如梦观过后就入初地成为初地菩萨,具有了唯识种智。

修到阳炎观的时候,相当于小乘的二果或者是三果,证得自他所起的任何心绪都像沙滩上的水雾幻影一样不实,因为这时能现量观察到如来藏是如何如画家泼墨一样幻化出六七识心,六七识心的造作是那样的不真实,似有似无。

每一种观行,都需要禅定,在禅定中观行,才能证法,才能过各个关口,否则一个关口都过不去。证三果断除烦恼时必须有初禅定,第三关以后必须有初禅定。第二关以前和二果以前必须有未到地定,如果没有未到地定,什么法也不能证,只能解一解,不痛不痒的。

四、问:有人说有未到地定就可以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不必有初禅以上的禅定,是这样吗?

答:这句话显然不是佛说的,佛在阿含经里说初禅以后断除贪欲和嗔恚成为三果人,再断除我执,才能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三果人都必须有初禅定,更何况四果人,更应该有初禅定。有些人无法修定,就要千方百计否定修定,没办法,众生的业力太大。

初果以后修出初禅定,才能断除烦恼,没有初禅定任何烦恼都不能断除,不能断除烦恼就不能证得三果,那怎么能成为四果呢?有些人非常希望不用修定就能直接成佛。然,这是天方夜谭。

五、问:有人说打坐不能成佛,那么不打坐是否能成佛?

答:有些人片面理解打坐不能成佛的意思,认为既然打坐不能成佛,那就不打坐了。由只打坐修定的一个极端,走向不打坐的另一个极端。都走在极端上,当然就都不能成佛了。

我们都应该知道,成佛有很多很多的条件和因缘,而打坐修定就是成佛的因缘条件之一。只有一个打坐的因缘条件,根本不能开智慧,不能成佛,还需要极多极多的因缘条件。所以不能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打坐这一个修行内容上,还要学习和思惟理论,还要修行三十七道品菩萨六度等等。如果再把打坐这个因缘条件去除,不打坐了,那就又缺少一个成佛的因缘条件,更不能成佛了。

要想修行有成效,就要兼顾其它方面的修行,统筹安排,不可偏废一方。根据自己的修行情况,合理安排修行内容,应该修的法,都要修到位,不能顾此失彼,有所偏废。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