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与参禅证道(第一部)(第二版)
第一节 真心与妄心的区别
一、七识妄心所分别的境界
妄心有七个,第七识意根和前六识,真心只有一个第八识。意根是时时处处都在作主宰的心,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我应该这样,我应该那样,总是思量、执取、攀缘不断,时刻做主宰,这就是第七识意根的体性。而六识是分别六尘的,眼睛一见色尘,就知道是什么了,这个知是眼识和意识的知,二者共同了别色尘。耳朵一听声,就知道是什么声音,这个知就是耳识和意识的知。
这些知都是生灭无常的,能生灭变化的就是妄法。打妄想时的心是意识心,知道不打妄想的心也是意识心,这是意识心对自己的反观作用。打坐时,前际已断,后际不生,中间一段了了分明,清清楚楚,这个就是意识妄心,是意识妄心知道自己此刻有没有念头,只要有知就是妄。真心不知入定没入定,不知有没有念想。
楞严经中佛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这是第六意识的知,意思是说把第六识的知当作真实就是无明的根本,就是妄。又说:内守悠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这也是指意识心中无事,悠哉游哉的境界就是法尘境界,是意识所分别的,这个分别了知心就是妄心第六识意识心,不是真心。打坐坐到一无所知时,第六识也清楚知道自己一无所知,知道自己入定了,这个知就是妄心第六识的反观作用,不是真心。因为能分别和了知自己入定的这个定境法尘的心是第六识,真心不知,不能把这个心当作真心而认为自己悟了,这不是悟境。
对六尘有知都不是真心的知,真心永远不知六尘。法尘也是六尘之一,入定的境界就是法尘境,是意识心所了知的。即使修到三界当中最高的定非想非非想定,定中还有个想,这个想就是知,也是第六识。灭了知,不认这个知为我,就证得四果罗汉,马上就入无余涅槃,了生脱死,出离三界,得解脱。所以只要认某个知是真的,就不能证果,不能断我见,就是生死凡夫。
定中了别定境,知道已经入定的心是意识心,意识心暂时没有妄念,就能入定。当意识出了定,马上就有妄念产生,一会儿有念,一会儿没有念,变来变去的就不是真实的心,真实的心永远不改变,永远都是如此。况且定中无念的心,保持不了多长时间,早晚都会改变,都是暂时出现的一种无念现象。即使能入定八万大劫,意识心也要出定,一出定照样有念想,照样散乱,因此定中无念的意识心是生灭法。第六识的体性有一点和第八识相像,都是无形无相的,所以就不好分辨。必须把二者的体性都彻底分辨清楚,才不致弄错。这个地方至关重要,生死大事含糊不得,把经典学透彻以后就知道了。
二、离念灵知和无念真心的区别
六祖说的无念是:无者无妄想,念者念真如。这是指真心的无念,真心本来就没有任何念想,真心不会念三界世间里的任何一法。既然真心本来就是无念的,我们就不用把意识修成无念以后,就认为这时就是无念的第八识,这时的无念是通过努力修定后转变出来的,不是原本就一直无念的第八识。如果定力消失了,念头又出来时,第八识又哪里去了呢?第八识是变来变去的生灭性的一个识吗?当然不是,因此一会儿有念一会儿无念的心,根本就不是第八识,而是意识心。
第八识不是生出来的,是本来就有的,是不生不灭的,谁也生不了祂,反而是祂出生了一切法。这些道理都要懂,我们才能有机缘明心悟道,才能生出智慧,八个识的体性都证得了,没有不知道的了,我们才能成佛。尤其是证得了第八识,妄心七识就可以皈依祂,学习祂,七个识才能越来越清净,染污就能消灭,无明就能灭尽,那样才能成佛。
把各种法的相貌都弄明白,就知道哪个是生灭的,哪个是不生灭的,就不再执著生灭法,转依不生灭的真如自性,也就能破尽所有的无明。把所有生灭的法都弄明白,都找出来,不再认取生灭法,生死的问题就能解决。所有的法都落在了识上,八个识的根还是第八识,第八识就是中观,就是中道,没有第八识就没有一切法的存在和衍生。
三、离念灵知心到底是什么?
第八识遍一切时,遍一切地,遍一切处,遍一切界,遍一切法。遍一切时的意思是说,第八识刹那刹那存在着,从来没有离开过众生,没有离开过第七识意根,也没有离开过五阴。遍一切地的意思是说,三界九地的众生都有第八识的存在,凡是众生都有第八识,生存在三界九地里的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即使出三界入了无余涅槃,仍然有第八识,只是没有了众生自已。
遍一切处的意思是说,第八识遍六根,也遍六尘,在众生的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都有第八识的存在和显现。遍一切界的意思是说,在六根上有第八识,在六尘上有第八识,在六识上也有第八识。遍一切法的意思是说,只要是存在的法,不管能不能被认知到,都有第八识的住持;不管是色法还是心法,都有第八识的执持;不管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都有第八识的住持;只要有存在的法,一切的人事物理,都有第八识的住持。
很多人都不明白,离念的灵知心到底是第六识还是第八识,现在我们就来分析看看这个离念的灵知心的本来面目是什么。离念的意思是这时候刚好没有念头和妄想,灵知的意思是灵灵觉知,知道自己离念,知道自己没有念头,知道自己暂时没有妄想和思想,在离念的状态下,甚至还能了知其它的境界。那么这个离念的境界到底有几个识呢?既然第八识是遍一切时的,这时肯定有第八识的存在,否则就没有五阴的存在了,也没有七个识的存在,也不会有离念状况的存在。
这时候有没有第七识呢?当然有,如果没有第七识,众生就会入到无余涅槃里,根本不可能出现离念灵知的状况。这里有没有第六识呢?当然也有,除了在五种情况下是第六识是断灭的,那就是:睡着无梦时,昏迷时,死亡时,无想定时,灭尽定时,而离念灵知不属这五种情况,那就说明第六识心也存在。而且还能了知自己无念的法尘境界,这就说明离念灵知时还有知的心正是第六识。至于离念灵知时有没有前五识,只要能了知色香味触五尘存在,就是五识的了知。
既然在离念灵知时,至少有第八识、第七识和第六识这三个识,甚至还有前五识,如果有人说在这时候开悟了,到底是悟的哪个识呢?这里就有很大的差别,悟对了,就是悟到第八识,悟错了就是悟到第六识。第七识一般人不容易悟到,第八识也是不容易悟到,这需要特殊条件。这个特殊的条件就是,佛所说的菩萨六度条件。如果不具足六度条件,就不可能悟到第八识,不能明心而成为真实义的大菩萨,就不能脱离凡夫位,从而让未来永远不堕三恶道。
如果这个人的修行,福德不足,也没有持戒,心性还不够好,忍辱不够,在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般若的修学方面都不够精进,禅定也不具足未到地定,佛法知见也不具足,第八识的体性也不了知,那么可想而知,这个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悟得第八识。如果有人认为在这个时候悟了,那就要仔细检查一下,自己悟的到底是哪个识?把八个识的体性都学懂学通了,再来判断自己和他人的所悟,就知道悟的是什么了。
四、如何区分意识的知和真心的知?
问:如果修到未到定和初禅的时候就可以明心见性,那么这时怎么分清是意识心的知还是真心的知?明心明个什么心,见性见个什么性?
答:禅定是明心见性的其中一个条件,如果其他条件不满足,即使有未到地定和初禅定也不能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妄心七识证得真心和佛性,是六七识的知和证。明心时现前观察到了第八识在五阴身中运作的粗略情况,明了五阴身的由来。
明心时的知和明,是妄心的知和明,知和明的对象都是第八识,而真心第八识不知不明开悟明心之理,真心不找自己,不证自己,不明自己。意识心是一个极好的修行和生活工具,祂能了别一切法,明了一切法,如果没有意识心,加无法引导意根参禅参究第八识,意根就什么事情也不知不明。学佛修行时就要充分利用意识心,用祂去分析、思惟、判断、推理、求证,引导意根参究,最后实证一切法,现量观察一切法。参禅和观行时不要灭去意识,意识若灭去,意根就无法参禅和观行,没有了向导,就会无所适从。
五、前念已断后念未生,中间的状态是什么?
前念已断后念未生时,并不代表七识断灭和七识没有出生,恰恰是七识都存在着运行着。其中第七识除了四果罗汉入无余涅槃时能断灭,其他人都没有能力断,凡夫没有能力断灭,地上菩萨以及诸佛虽然有能力断灭,但都不愿意断,所以第七识不断。当我们偶尔没有念头,或者在念头生起的中间状态时,意识心或者五识心并没有断灭,还存在运行着,这时还是有一个知存在着,知道自己这时暂没有念头,这个知就是以意识为主的生灭的妄心,如果把这个心当作是第八识,那就错悟了。
在这个状态中,眼识照样能见色,耳识照样能闻声,鼻识照样能嗅香,舌识照样能觉知口中的味道,身识照样能觉知身体是否舒适,意识照样能知道自己有没有念头。这时六个识都在,意根也在,第八识是必然存在的,可见无念时,八个识都在。那么前念已断,后念不生,这中间到底是什么?这是心不攀缘法尘的暂时的定,里面还是有意识的存在和意根的存在,不是只有第八识。因此在此时悟,不一定悟得第八识,如果意识无念,不知道不认识第八识,那就更不能悟了。
没有念头时,或者至少有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三个识都在,这时是可以悟到第八识的。但是一般人没有能力悟到第八识,因为不具备开悟的条件,凡夫异生心性远远没有得到降伏,根本还没有资格当胜义菩萨,所以就不能在这当中明得第八识,从而得到证悟。因此,往往就把没有念头时的意识心认定是真心第八识,就成了错悟,是错误的误了。
真心与妄心是同时存在的,找到妄心容易,想要找到真心就很困难,这需要有一定的因缘条件,因缘条件不具足,无法证得真心第八识。没有证得第八识,就不能从第八识开始起修,找到第八识以后才能悟后起修。无念的意识与第八识特别容易混淆,很多人以为意识无念就是第八识,其实第八识不管你有念无念,祂一直都存在着,不是后来修行才变成有第八识。
古代祖师们参禅开悟时,有在见色时开悟的,有在听声音时开悟的,有在被棒喝时开悟的,也有是在被门挤时开悟的,悟的方式多种多样,非常灵活。无须一定要在没有念头时才能悟,其实没有念头时想要开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祖师们不允许弟子们修无念的定,无念的定即使修成了也不能悟。
多看禅宗公案就可以知道,大多数祖师的开悟是真悟,因此都是得道的人。现代的人善根福德都不足,往往传错佛法,让众生修行走弯路,我们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对与错无法辨别。如果没有念头时就是第八识,那么一会儿念头又出现时,是不是第八识就消失了?这样第八识不就变成生灭的了吗?了了分明,了就是知,分明就是明白,也是知,只要有知就是妄心,真心不知,不了了分明。
了了分明时的心能知道各种境界,不是不知道。能知道六尘境界的就不是真心,真心不知六尘境界,目前自己处于一种什么状态,真心不知道,这正是意识心所能知道和了别的,这才是证悟的关键。意识心有时是离念的,是灵知,这还是知,能知六尘的心就不是真心。大家应该与古代禅宗的法多比对一下,看看祖师们都是怎么悟的,在什么时候悟的,悟的内容是什么。
六祖悟时,知道了五个何期自性,如果悟个离念灵知心,无论如何也不能知道五个何期自性。和心经比对,真心不生不灭,永远不变,这个灵知心是生灭的,一会儿有一会儿无的,无法长期保持住的。所以灵知心是真心还是妄心,心里就应该了然了。这个问题太关键了,一定要小心,生死大事含糊不得,学法要小心谨慎,多方求证,万一学错,那可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啊!
六、真知真觉与妄知妄觉的区别
众生通过六根才有见闻觉知,通过眼根见色,通过耳根听声,通过鼻根嗅香,通过舌根尝味,通过身根觉触,通过意根知法。在六根门头的觉知,有前五识和意识心的妄觉妄知,也有真如的真觉真知。但是两种觉知的体性截然不同,觉知的对象和内容范围也不相同。知穿衣吃饭,知行住坐卧,知动知静,都是六识心的知,因为六识心对六尘有了知性;真如心不对应六尘,因此不知六尘。意识是生灭变异之法,那么知六尘境界之知就是生灭法,不是真如的不生不灭的知,真如从来而且永远也不知六尘。
有人认为了了灵知就是真如,其实不是,那是意识心的体性,是意识的知,因为知的对象是六尘境界,而且知的本身也是生灭变异性的知,不是真知,真知永远不生灭变异。意识心即使不动妄念时,也能了知六尘,知道六尘,而这个知,就是想阴和想心所,这正是妄心的作用,真如从来都不知道六尘。
眼见色时,有四个识能生起觉知的作用,即眼识意识意根第八识;如果在见色时认为自己开悟了,那就得检查自己是悟了四个识中的哪个识,是真识还是妄识,还是真妄和合体?如果菩萨六度条件不具足时,就不能悟得真如。
耳听声音,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的时候,都分别有四个识在参与了别,起觉知的作用,在这当中只有找到真正的第八识才能说自己悟了,认意识为真心,只能是错悟和误会,对别人说出来,就构成了大妄语业,未来世就有恶果报。所以学佛修行应该小心谨慎,不要错会佛法。
很多人开悟就是悟个灵知不昧的心,悟个没有念头一念不生的灵知不昧的意识心,确实需要保任,需要保持这个意识心一直没有妄想,一直没有念头,让意识与真正的第八识的体性相似相像,才能是一直属于开悟的状态,好像只有这样就是没有念头的真如第八识了。这种所谓的开悟要不断的修定,以保持无妄想和妄念,却不是六祖说的那枷常在定的真如第八识。这是把妄心当成了真如,找到了一个假真如,不是本来就没有念头的真如第八识,不是本来就不用修行的真如第八识。悟得第八识是不用保任的,第八识永远不跑掉,不丢失,任何时候都不起念想,祂打也打不走,灭也灭不了,何用你保任。
真如第八识自体的存在性是真实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祂。祂不以六尘相的形式存在,不以三界世间任何相而存在,祂的存在方式非常特别。众生无论如何思惟想象也想象不出来,所以明心证悟祂极其困难,悟个意识心却很容易,不需要多少的福德,不需要多少戒定慧,就能轻易发觉到意识心,所以假开悟的人非常多。如果是发现了意识心就是开悟,岂不是圣人遍地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