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修定与参禅证道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修定法门 更新时间: 2020-11-29 10:30:44 阅读: 3382

第十章  有关证悟的正知见

第一节  悟后如何修行

一、悟后也要努力修定

证得第八识明心开悟以后,大小乘的理要继续深入的观行修证,禅宗公案由浅入深要不断参究,以增强明心时所获得的对第八识如来藏的总相智慧,生起更深细的别相智慧,观行出更多更细的第八识运作行相,了知更深细的第八识的功能体性。同时还要继续修禅定,一方面是为了能更好更深入的观行,一方面是为了降伏自己的性障和烦恼,为了将来修出初禅定以断除烦恼。禅定深入以后,福德也足够时,就要参究佛性,准备见佛性,证得如幻观。然后再发起初禅,有能力断烦恼,小乘方面就能证得三果,大乘方面能证得阳炎观,再过禅宗牢关,以后再证得如梦观,那么大乘的三贤位就修完了。

开悟以后,禅定、福德、智慧,菩萨六度都要在内门更深入地修行,大小乘的理,都要初步的通达,禅宗公案都要透彻通达,再深入学唯识,准备入初地,成为真佛子。

二、悟后的修行次第

开悟以后的修行,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修福修定,要眼见佛性,证得如幻观,出现身心世界如幻如化的觉受,淡薄一切贪嗔痴烦恼,进入十住位;然后继续往上修行,证得初禅定,断除贪嗔烦恼,成为三果,再深细观行般若,证得阳炎观,成为十行位菩萨;再参禅过禅宗三关,观行五阴诸法,证得如梦观,就有能力入初地,以后次第修行到八地直至佛地。这是一种修证的方式途径。

另一种途径是,可以不经过眼见佛性的阶段,只要九地菩萨之前能够眼见佛性就行,开悟以后努力观行修定,淡薄贪嗔痴,空五蕴,成为二果人;再发起初禅,成为三果人,深细观行般若,证得阳炎观,再参禅过牢关,继而再进行深细观行般若,证得如梦观,以后修学唯识种智,入初地、二地,直至八地九地,最后成就佛道。

证得如幻观相当于小乘的二果,知道身心内外都是幻化的虚妄相,不真实有,不再把五阴世间的一切法当作真实,从此贪嗔痴烦恼非常微薄,几乎没有,就会生起甚深禅定,甚至发起初禅定。明心以后逐渐感受到身心内外都是不实的如幻化的一般,从此贪嗔痴都非常微薄。再以后禅定会增进,就会达到初禅,断掉贪爱和嗔恚,成为三果人,两种烦恼断得干净,次第过禅宗三关,通达大小乘佛法,就入初地。这其中还需要有很多证悟细节,先不一一细说,因为我们现在离初地果位的距离还很远。

如果不明心,而是直接证得二果,让贪嗔痴烦恼淡薄下来,也不能证得如幻观,明心是证得如幻观的前提;如果不明心,即使修到四果也不能成为七住位菩萨,更不能成为十住位菩萨,因为没有观行般若,没有出生般若智慧。但是大阿罗汉们一旦明心,就不一定是七住位了,也许更高,他们在大乘法的修行上会非常快速。

第二节  解悟与证悟的差别

一、菩萨道的修行,禅定福德智慧都是很重要的,一定都要深入修行。这其中还涉及到降伏心性,培养菩萨性,发大愿,广利众生;随缘接引初机众生,自度度他,才能够渐具福德。其中的禅定,静坐中的定也要尽力随缘修,这是获得定力的重要途径,定力是很重要的,有定力就能实证一切法,能够切身体悟一切法的如幻如化、如阳炎、如梦幻,这样烦恼才能真正的得到降伏和灭除,大小乘的智慧证量才能得到增进。定力不够好时,无法参究佛性,不能亲证佛性,即使参究出佛性的内涵,因为定力不足,虽然有可能解悟佛性,不能亲自证得佛性,也就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烦恼不能有效的降伏。

定力不足时,对于佛法大多数都是理解的,不能真正证得,多是嘴皮子功夫,实际上什么事也做不到。有定时,才能真真实实的证知佛法,对于一切法才有切身的感受。定深,悟的就深,感触就会很深,心行就有极大的转变。有定和无定,差别很大,不要看一些人讲起佛法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可内心里并没有实证,没有真实的智慧,所说都是学语的多。

没有实际证得,所说仅仅是理论罢了,这样的话要改变内心是非常困难的,烦恼仍然很重,内心不得解脱的功德受用。有定就不一样了,可以不用学很多的佛理,只要接触佛法,仔细思惟,就能贯通,并且能触类旁通,自然就有很多感悟,其思想境界转进的也能很快。没有定,心散乱,不能深细观行思惟佛法,就会遮障自己对佛法的真正认知和感悟。所以奉劝大家不管悟前还是悟后,都要修好禅定。

二、如何亲证避免解悟

所谓的亲证就是意根亲自证得了,不是靠意识单独的推理和猜测。所谓的解悟,只是意识理解了如来藏的某些体性,隐约感到了或者是猜测推理得到了如来藏的大致所起的功能作用,就认为自己证得了如来藏。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证得如来藏,不是通过现观如来藏的运作而得知了如来藏在五阴上所起的功能作用,因此就不知道如来藏确实在何处出现,真正起何种功能作用,更不能现前观察如来藏是如何运作的,因此不是证悟。真正证得如来藏的人,是能够现前观察如来藏的运行,从而真真切切的知道如来藏的体性、功能、作用,知道如来藏是如何现起五阴的,就如观手中物那样的清楚。

正教量,就是佛陀所教导的所有正真之理,我们听闻之后,能够达到初步的理解和信受。但是因为没有证得,心里还不是真正的了知,不能现前证实这些法的正确性。那么这些法对于自己来说就不是现量,也没有办法真正去奉行和执持,不能实际去操作和运用,也就不能真正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要想让佛的正教量变成自己的现量,就要通过参禅实际亲证如来藏法,这样自己的内心就能深刻认知这些法,内心就有了真正的依托和归宿,从而内心就可以发生巨大的转变。从此以后就能逐步地现前观察如来藏法,就能获得更多更深的智慧,使佛陀的真理成为自己真正的智慧认知,成为自己的见地。

亲证,需要通过参禅、参话头、参公案等方法来亲证,这需要修出禅定力,在具足相应的定力情况之下来参究如来藏,才有可能证得。前提还要福德具足,戒定慧具足,心性调柔,忍辱柔和,与大菩萨的心性渐渐相应,与贤人的心性渐渐相应,才能脱俗,成为圣贤。

三、照见五蕴皆空中照的含义

照见五蕴皆空的照,是在初禅或者在未到地定当中,证得了五蕴都是如来藏所生,五蕴非实有,五蕴非我之理。这个照的境界既有禅定又有智慧,定慧等持,这就是证悟的甚深智慧的显现。不是意识在缺少定力的情况下,心思浮躁的情解思惟,解悟佛法。

这个照字,是说明意识心非常的深细,观慧非常的强,心能止,慧才深。照这个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非常的准确,这是真实的用功下手处,正好照应了世尊所说的具足了戒定慧三无漏学,才能实修实证,发起如实智。所以一定是在甚深禅定中来参禅,从而证得如来藏,明悟真如之理。

四、知识不等于证量

知识不等于证量,现代人由于通讯发达,很容易获取丰富的佛法知识,但因为缺少福德和禅定,所以不能实际证得所学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真实受用,无明烦恼和生死问题无法解决。过去人由于科技通讯不发达,听经闻法非常不易,可是因为心清净有禅定,再加上那时佛法纯正,实证却很容易,一但遇到一点佛法,稍微观行就能证得,有证量的人不少,很容易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

菩萨修行的果位,是以实际的证量为准绳,不是以知识多寡来决定。每一种必须要有的观行都没有实际观行过,即使学富五车,智慧仍然不能与通达佛法的菩萨相提并论,因为没有证量,没有实际证得故。相反,即使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学过多少佛法的人,接触一点佛法就能通过自己的思惟而观行出来;以此为基础,还能观行出更多的佛法,他的证量就很了不得,智慧就比学富五车的人要高深,还能生生世世得到佛法上的受益。现在有好多人都说自己已经证果,已经明心了,实际上都是理论上的知识,不是实际证得的,烦恼如故,身心没有改变,没有受用故。所以在末法时期,实修实证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五、找到自性如来藏才算开悟

开悟必须以找到自性如来藏识,以如来藏为证悟标的,知道祂是如何配合七个识产生五阴活动,产生世间万法的,所悟的内容要符合六祖说的五个何其自性。不是明白某些道理就算开悟,那些道理书中都写着,他人常议论,不是自己通过找到自性而悟得的,不算是悟,而是表面的理解推理比量思惟,有的连理解也谈不到。

我们不能把佛法中所讲的理论直接拿来作为自己修证的结果,那是佛的智慧结晶,佛的智慧总结,跟我们自己没有关系。学佛语或者学祖师大德的话语,不是自己从内心深处所感悟所证悟出来的,都不属于开悟。真正的修行人,要自己运用已知的佛法理论去重新证得这些佛法理论的真实性,从而变成自己的内心的东西,生出自己的真实智慧,而不能直接拿他人修行的结论当成是自己的结论,整天挂在口头上,那就是口头禅,口头禅没有一点实际的功德受用。

第三节  明心的误区

一、 有一部分人学佛,认为安住于当下就是万事大吉,佛法就修成就了。他们不知道这仅仅属于修定的方法,而且与外道方法相近,根本不能证得佛法而出生智慧。学佛修行不是让心静安稳就算行了,这不是解脱,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解决生死问题需要在禅定中心静安稳的情况下对五蕴自身进行观行思惟,去了解和认识五蕴世间的真实相,去认识到五蕴世间的生灭无常无我性,从而看破五蕴世间,放下自我,才能得到解脱。

现在毫无目的盲修的人非常多,不知道如何是真正的修行,也不知道修行究竟是为了什么。于是各种发明创造就出来了,有的人说:修行就是安住于当下,不起念想就能明心见性,就能成佛。殊不知,这样就是外道的修行方法,最多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外道,但现在的人根本没有过去时的外道有定力有出离心,所以连外道定也修不成,别说明心见性的般若大智慧了,连影子都见不到。所以修行不能只图安心安稳,还要起正思惟,以出生解脱智慧为目标来修行。

二、明心一定是妄心明了如来藏

问:学禅宗的人说,身心俱空或身心脱落时,就是明心见性。这时他知道了那个(知)。如果明心见性是意识心在分别的话,他怎么能明心?怎么能见性?

答:第一,有人说开悟时身心俱空,身心脱落,这是什么人说的,具体是什么意思,此人是否开悟,如何判断此人悟与不悟,依的是什么,是法义还是名声?第二,他知道自己明心见性了,他是如何判断自己已经明心见性的,依据是什么?你根据什么相信他对自己明心见性的判断是正确的?第三,真正明心见性时,到底是意识明心和见性,还是如来藏自己能够明白自己明心见性,如来藏能够自己见自己的性用吗?如来藏是否能明白自己,是否能够知道自己是如何与五阴七识配合产生万法的?

第四,如果是如来藏知道这些事,明白了自己,就破无始无明了,那么在这之前的如来藏就是无明的,这就与心经所说的无无明相违背,与般若经相违背。第五,如果是如来藏自己明心见性,明白自己,那是如来藏自己的事,与五阴七识无关,五阴七识意识没有明心见性,没有明白,仍然是无明,没有破无明。没有破无明,五阴仍然是凡夫,不是明心见性的贤圣,那就没有明心见性。第六,因为什么说明心见性以后意识就没有分别,没有妄想了?没有分别和妄想是什么情况,什么境界?意识的体性是什么?第七,身心俱空身心脱落,是明心见性的境界还是感应,还是禅定境界?

这里的问题,如果要问起来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学佛如果真正想有所成效,就应该不要盲从,要仔细又仔细,反反复复地深思再深思,多方求证,多学经典,踏踏实实。要舍得付出自己的身心,一定要多难为自己,多跟自己过不去,不要太顺应自己的无明习气,不要太宝爱自己,不要认为自己一切都对都好。

三、意识不见一法时不是开悟境界

众生学佛修行时,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就是喜欢一门修定,认为修定修到心清净了,就是开悟见本心了。所以有人往往是修到心里偶尔有一点清净,没有念头的时候,就以为自己什么也不见了,他就把这种不见一法的空的境界当作是开悟。其实不见一法的见,是意识刚好无念,这时也不是不见一法,而是意识自己见到自己空了和无念了,这是意识的反观作用,是意识的证自证分。如果意识什么也不见了,那怎么能知道自己无念了和不见一法了?这是谁知谁见的?就是意识心知见的,意识不是不见一法。

有人恰恰说这时不见一法就开悟了,这种关于开悟的知见是一种断灭空的知见,认为连如来藏法也没有,也不存在,内心里空空落落的否定一切法的存在,就是开悟了。这种断灭空的知见是外道的一种邪见,其结果让众生不能证得实相心如来藏,不得开启法界实相的大智慧。

众生的知见不是落在有处,就是落在空处,总是在空有两边左右摇摆。其中关于“有”的知见就是常见,常见是认为五阴中的意识心是实有,能延续到未来世,是相续的心,把这种心当作是众生的本心,这样就会遮障自心,不见本心,不证法界实相。又有一部分众生的知见是落到一无所有的空上面,这种空见就像浮云又遮住了自己的心,也不能见本心。总在空有两头纠结不走中道的人,纵使修行的再久,也是生死系缚,不能得到解脱。

打坐入定时那个不知一法的心,是知没有一法的意识心,意识心非是本来就有的不生不灭真如心。如果错认一法也不知的心就是空性的如来藏心,认为这时候的心正好与如来藏心性是一样的,就是如来藏,那么就是认错了主人公。其结果不能破无明,不能了生死,不能得解脱。

四、证悟真心是成就佛道的先决条件

修行是佛力和众生自力的共同成就,而在自力当中,也是真心的力和妄心的力和合起来才能成就。那么就要在各种事情当中寻觅哪个是真心的力,是怎么起作用的,不要把一切事情当作是自然而然的,本来就这样的,时时刻刻对一切身口意起疑问开悟才能快。

找到真心之后,般若智慧就开发出来,后得的智慧就能逐渐显现出来,慢慢地就能出生道种智,那么佛地的一切种智,将来也一定可以获得。所以证悟真心,是成就佛道的先决条件,也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不管在十方世界哪个佛国土修行,都必须经历这个阶段。如果有哪个法门说,不用证悟真心如来藏就可以直接快速成佛,而且当生即可成就,那就要小心这样的法门,这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自己不走错路和冤枉路。在十方世界各个佛国土,每个人不管怎样修,修什么法门,都必须要经过禅宗明心见性这一关,所有的修法都要汇集到这一点,谁也越不过去。而且悟的内容必须符合佛说的真如第八识的体性,不可能各宗各门所悟不一样。

然而开悟不以思虑所得,但也离不开能思虑的意识心,在意识心修出定慧时,就能发现真心的妙用。是意识心能明了真心是哪个,在哪里,是如何运作的。离开了思虑的意识心,也就不能修行了。明心见性虽难,但只要修行的方法和方向都对,六度具足,迟早都能明心与见性。

第四节  如来藏不离世间法

一、佛法不离世间觉的含义

如来藏在五蕴十八界世间当中显现,祂总是不离万法而存在,不离世间法而运行着。要想找到祂,就要在五蕴十八界的活动中去发现祂运行的轨迹,在万法的显现中去感知祂,不离身口意行来证得祂。离开这一切的世间法,祂就无法显现,无法运转,就与无余涅槃的境界一样,你就没办法再找到祂。所以参禅是不离虚妄法而觅得真实法。

二、在行走坐卧中寻找如来藏

骑驴找驴,我们每时每刻都依赖着如来藏,生活在如来藏中,与如来藏紧密相连,未曾分开须臾,但我们现在却不认识祂,不知祂在何处,需要我们用特殊方法去寻觅祂证悟祂,这就是在骑驴找驴。早上如来藏与我们同时起床,晚上与我们同时睡眠,白天与我们同在一起。因为我们与祂太亲密了,联系的太紧密,离祂太近,太习惯于祂,所以才觉悟不了祂。当我们起心动念想找祂的时候,离开祂,也就没法找到祂,是祂帮助意识心在找,帮助意根心去证。祂是很奇怪的一个东西,世间里没有像祂一样的法,祂不是世间法,所以才是这样的难理解难寻觅。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