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如來藏(第一部)
第二章 如來藏的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是講如來藏心體本具的中道之理,含有八個不和無量個不的中道性。具體内容爲: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空不有,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真不假。無量個不在楞嚴經第四卷中世尊講過一些,在三界世間十八界上就是非大非小,非長非短,非青非黃,非男非女,非人非鬼,非佛非衆生,非在三界非不在三界,非東非西,非南非北,非上非下,非這樣非不這樣,非那樣非不那樣。在五蘊上的體現就是:非吃非不吃,非喝非不喝,非坐非不坐,非說非不說,非走非不走,非臥非不臥等等。
非,不是的意思,即,就是的意思。如來藏即是這些法又不是這些法,不在這些法裡又不離這些法,這就是中道。真正的中道,是不在兩邊,不離兩邊,也不在中間。只有如來藏具有這個體性,所以如來藏是中道心,七識妄心總是在兩邊,非是中道性。
如來藏非如此,非不如此,比如說如來藏沒有口,祂不能說話和吃飯,但是如來藏又不離五隂的說話和吃飯這些事。同理,如來藏什麽都沒有,祂什麽都不做,但是如來藏非不做這些事情,一切法都不離如來藏的參與,都是如來藏所做的。如來藏非男女,非不男女,如來藏沒有男女相,但是男女相是由如來藏所變所執持,衆生造男女業行時,如來藏記錄收存業種,緣熟時再輸出業種,衆生就有了男女相。衆生在母胎裡,如來藏根據男人的業種變男身,根據女人的業種變女身。如來藏本來不是男也不是女,而變現出的五隂就分爲男相和女相。衆生如果造純淨善業,色身就不分男女相,比如色界以上的天人就不分男女,其它佛國土的衆生也不分男女。
如來藏非人、非鬼、非佛、非衆生,因爲如來藏沒有相,說祂是什麽都不對,說祂不是什麽也不對,因爲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出生和顯現出來的,哪一法不是祂?如果深細而全面的講如來藏法,如來藏的體性,如來藏的功能,如來藏的中道性,幾大劫也講不完。只有衆生修行証得了祂,這些法自己就能慢慢地觀察出來,智慧就有所增進,這叫悟後所得的別相智或後得智。剛開悟時往往是悟得如來藏的總相智,就是心經般若經裡講的如來藏體性的輪廓,以後慢慢地就能知道如來藏在各個方面的比較詳細的個別體性和功能作用,這是別相智,別相智圓滿通透了,就有道種智。
其内涵義理如下:
一、不垢不淨
(一)如來藏的本體是清淨的,稱作自性清淨心,祂沒有污染,沒有煩惱,沒有習氣,沒有無明,但能記錄五隂身的善、惡、無記三業,收藏三業業種,前七識所造作的染污業種存在祂心體當中,使得如來藏整體也有了染污性,如來藏自身的清淨性與七識業種的染污性和合起來,就成爲了不垢不淨的心體阿賴耶識。就象一隻干淨的盃子,人爲地加入了污水,使得盃水不干淨了,倒出來的就是污水,但盃子本身始終是清淨無染的。用另一個比喻來說,如來藏比喻爲一個新房子,房子本身是清淨的,但是卻裝進了一堆污物和垃圾,使得房子成了垃圾房,從房子裡拿出去的東西就是肮脏污穢的。新房子猶如如來藏,垃圾房就如阿賴耶識,二者是一個房子,因爲所存物的關係,名字就有不同,這就是如來藏的不垢不淨體性。
要想恢複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本來面目,七識就要不斷地熏習善法,從而汰除染污種子,變得究竟完全清淨,如來藏就成爲佛地的無垢識。修行就是通過善法的熏習,先斷除煩惱,再斷習氣,進而破盡塵沙無明惑,種子全部清淨以後,衆生就成就佛道。
(二)如來藏本來就是自性清淨心,因爲存了七識心的不淨業種,祂才成爲不垢不淨的如來藏,由於執藏了染污業種,如來藏就要依據業種變生衆生染污的七識心,染污的身口意行,變現出衆生的種種惡業果報。如來藏出生這一切法,有祂自己獨特的運行槼律,按照祂所收存的業種來顯現一切法,不是我們七識能夠主動去運用和支配的。即使我們不想用祂,不想讓祂現出各種惡業果報,祂也得照樣按照因果槼律運行。如來藏造什麽變什麽,祂自己也不能作主說的算,祂也不能隨意亂造什麽法,要變造什麽樣的法,都是要依據衆生緣熟的業種來決定。
我們所要作的,就是修妄心七識,不用管真心如來藏怎樣運行,以及祂給我們變生什麽,其實我們也根本管不了,控制不了。我們自己如果把妄心修好了,心行由惡轉善,由無明轉變爲明,多行善業不造無明業,善業種子存在如來藏裡,緣熟時如來藏輸出這些善種,自然就造出清淨美滿的世界,生出我們莊嚴的色身和清淨的心行。要想讓如來藏出生我們所滿意的一切法,妄心七識就要多造善業,不造惡業,多存善種,剔除惡種。修行就是把自己的七識心改變了,斷惡修善,最後心地變得清淨無染,才能讓一切法都完美無缺,達到究竟,如來藏就會從不垢不淨,轉變爲清淨無垢的無垢識。
二、不生不滅
(一)如來藏從無始劫前就本然的法爾如是的存在著,祂不是被誰創造出來的,不是被生出來的。祂在未來時劫永遠也不會滅去,任何人任何物也不能毁壞祂,祂就是金剛不壞體,因此如來藏就是不生不滅的。修行是要改變祂所含藏的業種,並不是改變祂的自體性。祂的體性不變,本體不生不滅,所含藏的種子有生滅。
如來藏雖然是不生不滅的,七識妄心所造作的一切法卻都是有生有滅的,五隂七識本身也是有生滅的。比如妄心修的八正道,在很多種情況下,不能一直堅持修下去,沒學佛時,不修八正道,修八正道以後,還會退轉,修完八正道,也就不用再修了,所以修八正道就是生滅法。如來藏不修八正道,祂根本不學佛、不修行,也不想成佛、作佛,祂不受戒、不守戒、不犯戒、不修定也不修慧,因爲祂本自具足一切法,什麽也不欠少。
七識妄心有修行和不修行的現象存在,住於兩邊,有生有滅;如來藏不住兩邊,非修行非不修行,祂就沒有生滅。如來藏非不修行,在五隂七識修行時,祂幫助輸出五隂七識修行所需要的所有種子,同時收藏修行的業種,記錄修行整個過程和結果,將來就能實現修行的因緣果報,修行就離不開如來藏。如來藏也不在中間,因爲沒有一個什麽法叫作中間,如果真有個中間法,這個法也是邊。如來藏任何法都不住著,祂是無所住的心,當然不住中間和中道。
四聖諦法也是妄心七識修的,非是中道。五隂有苦、有集、有滅、有滅道,如來藏沒有苦集滅道,如來藏非苦集滅道,非不苦集滅道。爲什麽如來藏非苦集滅道?因爲苦集滅道法是依如來藏而有,衆生造業受苦報,是如來藏把業種輸送出來,衆生才有苦受。衆生由於貪愛而造業,集藏了未來世的苦種,業種存在如來藏裡,如來藏有集藏業種的功能作用。
如果沒有如來藏收藏業種,衆生任意造業,也不會有果報。包括修八正道的善業,也是存在如來藏裡的,衆生依如來藏才能修八正道。沒有如來藏,連五隂身也沒有,何況修行。五隂身全靠如來藏執持著,各種修行全靠如來藏配合著,否則五隂什麽也不能做。所謂的滅也是如此,修道以後滅了苦的業種,也是滅如來藏裡存的苦業種,所以一切法都與如來藏有關。
緣覺的十二因緣法也如是,無明種子是存在如來藏裡的。身口意行是如來藏執持的,六識是如來藏生的,投胎、住胎、變生胎兒,都是如來藏所爲。六入是如來藏所生,生長五隂身是如來藏所爲,六根、六塵是如來藏所變,受隂、想隂、行隂、識隂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辟支佛修十二因緣法,如來藏輸送種子幫助他修十二因緣法,幫助記錄收存善業種。思惟觀行時都是如來藏配合輸送識種子,緣覺辟支佛滅了無明,也是滅了存在如來藏裡的無明。
如果離開如來藏來談十二因緣法,那就是戯論。因爲離開如來藏,就不存在其中任何一個緣,何況是十二個緣。所以因緣法也不是中道,因緣法是生滅法,其中所依賴的如來藏才是中道法。所謂的名色緣識,識緣名色,這個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所以這個識是中道法中道性,離開識就不成立因緣法。大乘法依如來藏而說,圍繞如來藏而講,小乘法也同樣離不開如來藏,離開如來藏就沒有苦空無常無我,沒有苦集滅道,沒有五隂的存在,也就談不上修行和輪回了。
(二)如來藏是生萬法的因,但孤因又不能生萬法,必須是如來藏依靠各種緣,有萬法的種子,才能生萬法,同時也要依賴意根的執取。缺少一緣,如來藏都不能生萬法和一法,必須緣熟,緣具足,一切法才得以出生,這是生萬法的條件。而如來藏本身是不用生的,祂本來就有,不用什麽來出生祂,也根本沒有能生祂的法存在。
如來藏爲天地之始,萬物之先,法爾如是,沒有道理可講。因此,如來藏就是獨立自主的,不需要依賴他緣,就能自己單獨存在。如果是被出生的,祂就得依賴出生祂的理體而存在,不能獨立。這些道理很深細難懂,久修之後才能有些悟入。
在佛地,世尊的真如心要出生世尊的五蘊身,也需要各種緣。講出三藏十二部經典,也需要各種緣,制定戒律,需要各種緣;度各類衆生,需要各種緣,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各種緣,孤因不生法,法依緣而生而現。世尊到娑婆世界來,也需要很多的緣,在沒有來人間時,世尊就要觀察娑婆世界衆生的緣是否成熟,何時成熟,衆生修行的緣成熟了,世尊降生的緣就成熟。世尊還得要派先遣部隊來到人間,等候世尊降生,配合世尊一起弘法。世尊成道後,宣說三乘法也是需要很多緣,不是世尊自己能夠決定要如何就如何的,都得看衆生的緣,以及其它相關的緣。因此如來藏所出生的一切法都是生滅性的,不是中道法,只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才是中道法。
(三)阿賴耶識到底是不是生滅的
阿賴耶識本身不生不滅,而所含藏的七識的業種是生滅的,七識的業種存在阿賴耶識裡,使得阿賴耶識裡的種子生滅變異不停,因此整體的阿賴耶識就具有了生滅性,祂是不生滅的本體與生滅的業種和合組成的心體。但是業種無論怎樣變異,阿賴耶識心體始終不變。比如一個盃子,裝滿了水,裡面的水總會發生變異,但是盃子本身是不變的。盃子和水和合成爲盃水,那我們才能說,這盃水是干淨的,那盃水是不干淨的,無論干淨與不干淨,都無關盃子的事。阿賴耶識就像盃子,七識就像盃子中的水,所以說阿賴耶識是生滅與不生滅的和合體,有生滅變異性。
現在末法時期衆生普遍存在斷滅思想,因爲如來藏阿賴耶識之理很難理解,更難尋覔到,所以衆生往往就認爲如來藏阿賴耶識只是一個名詞概念,心體並不真實存在。但是這個阿賴耶識,卻是非常實在的,因爲祂是實在的,所以五隂才是不實在的,佛才講阿含經,讓衆生斷除五隂我見,不認五隂爲實在的我。世間法當中有實在的法,也有不實在的法,如果認爲阿賴耶識是生滅的,不是實在的,那麽就要認取五隂當中的某些法是實在實有的,比如認有某種程度禪定的無念的意識爲真實的,是不生滅的,這是衆生根本的邪見。如果五隂和意識是實在的,那麽佛陀就不會講四聖諦法,讓衆生斷除五隂我見,來否認五隂的真實存在性。所以阿賴耶識本體是不生不滅的,其含藏的種子是生滅變異的。
三、不增不減
衆生如來藏的功能作用不增加也不減少,祂不會通過修行增加什麽,不會因爲不修行而減少什麽,因爲祂不修行;祂不會因爲持戒變得更清淨,使得染污更少,因爲祂既不受戒,不持戒,也不犯戒,自體也沒有染污性;祂不會通過學習,變得更聰明,因爲祂不學習;祂也不會因爲不學習或年老,而變得愚癡,祂也不老;祂也不會因爲勤懇或嬾惰,就變得富貴或貧窮,因爲祂所含藏的地水火風種子,及前七識的種子不增加不減少,其功能作用永遠如此。
相反,前七識的功能作用,總是有所增加和減少,心所法也不斷發生變化。前七識可能要變得聰明或愚癡,可能要增加或減少善業種和惡業種子,可能要變得清淨或污穢,可能要明白或忘記一些事情,七識時刻都在發生著增減變化。以此就可以判斷出:我們認識事理、了知一切法的識心,是真心還是妄心,妄心要經歷從不認識真理到認識真理,由無知到覺悟的階段,而真心永遠不改變。
四、不來不去
(一)如來藏無形無相,祂沒有來來去去的生滅法相,有形有相才能有來去相。祂無始劫以來就存在著,本然就在,沒有什麽法能變生、出生祂,所以祂沒有來處。當衆生五隂滅去,世間法也滅去時,如來藏不滅,祂永遠存在,所以如來藏也不去,祂沒有所去之處。又因爲如來藏遍五蘊、遍六根六塵十二處、遍十八界、遍一切法、遍一切時,時時維持著五隂和十八界的活動,所以如來藏在五隂身上沒有來和去,在六根上沒有來去,在六塵上沒有來和去,在六識上沒有來和去,在三界世間裡都沒有來和去,所以如來藏不來也不去。
如來藏沒有來去,沒有生滅,沒有增減,沒有垢淨,但是祂所産生的法卻有生滅,有來去,有變化,有增減,有垢淨。只有這一個沒有生滅,其餘都有生滅。包括應身佛、化身佛能出生,也能涅槃滅去;所有菩薩摩訶薩的色身也是要出生和滅去。所以佛和菩薩們到這個世間來,本身就有不生滅的如來藏和生滅的五蘊,佛菩薩就是在世間的生滅法中來來去去。因爲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生滅的,佛菩薩到這個世間就要接觸這些生滅法,利用這些生滅法來度衆生。
如果沒有這些生滅法,佛菩薩只剩下如來藏,那就什麽也不能做。單獨一個如來藏的存在,就是阿羅漢的涅槃境界,佛一再告誡菩薩不要取這樣的涅槃,取這樣的涅槃就是走歧路,很難成佛。佛自己也不取這樣的涅槃,佛証得的是無住處涅槃,祂不會住在涅槃裡,而是隨緣變現無量個色身五蘊,來度化衆生。佛變現出來的色身五蘊卻是生滅性的,隨時可以滅去,然後再在其它有緣世間廣度無量衆生,沒有停止之時,釋迦佛的無數個色身,就是生了滅,滅了再生,永無窮盡地利樂衆生,無有疲厭。
(二)真心沒有來和去,雖然真心到處出現遍一切處,因爲祂無形無相,沒有來去相。又因爲祂遍一切法,所以就不能說,祂從這一法來,到另一法上去,如果這樣說,那祂就有不遍之法了,這就有過失了。真如沒有來和去的現象存在,誰也不能看見祂來和去,風可以有來去,空氣可以有來去,因爲它們是有形有相的色法。而虛空就沒有來去,因爲虛空無形無相,沒有辦法來去,真心就像虛空一樣,不來也不去,遍一切法地存在著。
真心來了,也沒有來相,祂一直和意根在一起,住胎時,也沒有住相;五隂死亡時,真心離開五隂,也沒有離相。真心來無所來,去無所去,不來不去,名爲如來。如來,心不動地來,沒有動相地來;如去,心不動地去,沒有動相的去,祂始終表現爲如,如如不動,恰如其性,有動相,即非如。
如,就是原來,就是如一,與原來保持一致,保持原樣,不變動。因爲如,因爲不動,祂就能遍一切法,含一切法,執持一切法。從此可見,祂真是大悲,一法也不捨。捨法,就沒有法,有法,祂就不捨法。真心的如,是因爲祂無形無相,祂不像霧和空氣一樣有動轉來去,祂沒有來去相,不動而如。又因爲祂沒有心行,沒有主觀,沒有意志,沒有觀念,沒有思想,不做主宰,不對六塵境界,所以說祂如如不動,法爾如是的如。
(三)如來,好像來了,其實沒有來;如去,好像去了,其實也沒有去,這就是不來不去的、諸法實相的究竟如來義。如來變現世間一切萬有,與世間萬有和合在一起,祂好像來到世間萬有當中,其實是不來,因爲祂無形,就沒有來去相。祂沒有形色、質量、廣博、方圓相,祂就沒有來去,隨緣現身,卻無身可現。世間相滅,真如離去,祂也沒有去相,只因無身。若有來去,如來到此,就不能到彼。而如來同時存在世間所有相中,平等顯現,遍布於五蘊、七識、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天上地下同時顯現,七識心所在處,就有祂的影子,從無空缺。
如來雖然在世間顯現,卻不在世間中過活。要想找到這個如來,就要在諸相當中,尋覔一個不是世間相、不是七識相、沒有任何一個相的心。這個心在平等運行一切法,又對於諸法相如如不動,不起心行,沒有貪厭,沒有嗔癡,不執於我,無量功德聚於一身。這個如來,與衆生同體,等施衆生,無有限礙,無求無取,不依他緣。
(四)沒有任何些微法在如來藏之外,因此如來藏緣一切法時,也是緣自心,不來不去,不動自心道場而遍周自心法界。法法皆真如,如來藏不用從此法到彼法上去,也就沒有來去相。意根隨著如來藏天上地下,如來藏不來不去,意根也就不用來和去,一切法上也都有意根,意根也沒有來去相。
比如說如來藏要到極樂世界,可是極樂世界也在自己的如來藏中,極樂世界與如來藏沒有空間距離,無有隔礙,也就沒有時間差,甚至全部宇宙虛空也在如來藏中,那麽如來藏還用去極樂世界嗎?那就不用了。意根隨之,也不用動,彈指間就到極樂世界。因此說衆生命終往生極樂世界,實則不往,生則雖生,也只是生個相,其性還是如來藏性,誰能出如來藏之外?
五、不空不有
(一)如來藏具備空性和不空性兩方面的體性。空性,是說祂無形無相,看不見、聽不著、嗅不到、嘗不到、摸不到,祂無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無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這六識,也就是無十八界;又無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又無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有、生、老病死這些十二因緣法,無苦集滅道這四聖諦,又無智慧,又無所得。總之祂什麽也沒有,是一個空的心體,叫作空性心。如來藏又具備不空的——有的體性,祂有真實的功德作用。因祂含藏衆生無量的業種,和能出生五隂三界世間的大種子,就能變現十方世界、宇宙器世間,能變現衆生的色身五隂。
(二)任何一法都是如來藏出生,不僅是萬法,億億法、無量法都是如來藏出生。除了如來藏之外,都是億億法中的法,不管是虛空,還是十方諸佛國土,沒有一法能超出如來藏這一真法界之外。億億法就像孫悟空,如來藏好比如來佛,孫悟空永遠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如果要問如來藏是如何來的,心經中講如來藏不來不去,不生不滅,本來就有。這些道理不是諸佛制定的律則和真理,而是十方諸佛共同發現了這個真理,才爲大衆宣說出來,讓衆生都能証得此理。
楞嚴經中佛說:十方虛空生汝心内,如片雲點泰清裡。這已經明白地告訴我們,虛空是由如來藏所生,而且在如來藏心中所佔的位置極其渺小,虛空僅僅是如來藏所出生的萬億法中的一種,世間無一法不由如來藏所造,這是如來藏不空的一面,所以說如來藏不空不有,即空即有。
(三)如來藏其本性爲空,無有一個相存在,這是指如來藏空的一方面,祂又有不空的一方面,祂含藏萬法的種子,能出生萬法,空有雙具。悟後既要修學祂的清淨無爲的體性,也要修學祂的不空的體性,修學祂的清淨無漏的有爲功德性。這樣才能生起大智慧,漸具後得無分別智,進而得道種智,入如來家,並且地地增進,直至成佛,這一切全靠修學如來藏不空的部分,祂所含藏的種子部分,這是唯識增上學。
如來藏的存在,只能以意識心去認知去証得,如來藏自己不能認知自己,祂沒有這個功能,即使如來藏能認知自己,意識和意根還是不能認知如來藏。所有的修行以及認知,大多數以意識心爲主,沒有意識心,衆生就不能分別,不能取捨,也不能修行。意識心如果不分別不認知了,衆生或者是處於死亡狀態,或者是入無想定、入滅盡定狀態,或者是處於昏迷狀態。
証悟是識得如來藏是哪個、在何處、如何運作、如何變生各種法、怎樣配合七個識運作的。六祖說: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五個何期,就是真實証悟之後的體會。那麽其他人証悟時,即使不能悟得這樣深,也要悟得如來藏的總體功能作用,否則就是理解性的悟,不是証悟。
(四)大乘真如的有
大乘經典中都說有個“有”的存在,這個“有”就是真如如來藏,是佛法修証的根。沒有這個根,就沒有一切法;萬法由於這個“有”、這個根而存在,當然這個“有”是極其重要的。千經萬論不離其中,都離不開這個“有”,離開這個“有”來談佛法,就是外道法。内道和外道的根本區別就在於這個真如的“有”,外道不信有真如佛性,更不能証得這個“有”。外道只有一無所有的斷滅空,有一法也沒有的空無;佛法卻不是這樣,佛法講世間存在的一切法都依這個真如而存在,沒有祂就沒有一切法。
緣覺的十二因緣法也依於這個“有”而有,沒有真如這個“有”,十二因緣法也不成立,離開真如之體而說一切法是有是空都是戯論。緣覺們修行因緣法,推生死的源頭,推到真如如來藏,就推不過去了,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就知道沒有一個法能離開如來藏而能出生和存在的,哪個法也不能越過如來藏,於是得出一個結論:識緣名色,名色緣識。那就是說五隂身的生死由如來藏而有,如來藏産生名色五隂,名色五隂緣於如來藏而有。十二因緣法,無明緣行,意思是沒有無明,就不會有身口意行,但是無論是無明還是身口意行,如果沒有真如如來藏,也是不存在的,離開如來藏沒有無明,也沒有衆生,更不會有衆生的身口意行。身從無相中受生,就是從無相的如來藏中生,不是從一無所有中來,不是沒有處所就能來,這當中就有生命的源頭如來藏,拋開這個,別談受生,不會有生命的出生。
聲聞的四聖諦法也依於真如這個有而存在,否則也是戯論。苦集滅道四聖諦,依如來藏而有苦,依如來藏而召集苦,依如來藏而修道,依如來藏而滅苦。阿羅漢們能夠証果,並且敢於滅掉自己,就是因爲信受佛說有一個生死依,死後不是全部滅去,還有不滅的生死依存在。羅漢們都知道有個生死依,涅槃以後並不是斷滅,這樣才能証果,涅槃時才能滅除自我。世尊在世時,如果有人說斷滅法,說涅槃以後一無所有,世尊就會叫來那個人,當面指責糾正他,讓他信受身中有不滅的生死依如來藏。
現世的學佛人對於真如之理,多數沒有明了,沒有弄懂。沒有明了時,對於真如的空與不空部分,總是含糊不清,對於空相和空性,也是含糊不清,這些理搞不清楚,不可能証得真如。沒有証得真如,也不懂真如的人,當別人談論真如時,往往都要生出錯解。如果錯解以後,口中再錯誤評論,那就是謗法行爲,與事實不符,就是謗,這種謗,很容易産生,後果很嚴重。如果証得了,對於真如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就能夠表達清楚,沒有証得就含糊不清,前後顛倒,自語相亂。沒有証得的人,因爲不知真如到底是什麽,是怎樣的無相,沒辦法弄懂這些理,就認爲真如的無相就是無。因爲不懂,沒有証得,別人談論真如時,不解其義,就說著相著有、心裡沒有空。這樣就恰恰說明了自己對於真如的所知甚少,多數都認斷滅空的空,不認空性的空。
能夠把真如之理講清楚,講細致,講祂的不空部分,産生萬法部分,儲存種子部分,是大智慧的成就。如果把真如如來藏的存在說成是假有,就等於否定了真如的存在,就是斷滅空論。假有的法不能有真實的功德和作用,而真如確實含藏無量之多的種子,具有無量之多的功德,因此才說祂真實不虛。菩薩開悟以後能逐漸的了知如來藏中的種子功能,這樣智慧才能逐漸增長,如來藏中的種子功能都証得了,就是佛所証得的一切種智。
真如如來藏所産生的一切法、一切相都是夢幻泡影,而真如不是夢幻泡影,是真實有,不知此理,就不能証真如,不能悟道。真實有的法才能証得,探求祂才有意義,一無所有的法探求到最後也是空,就像芭蕉一樣,剝開它的皮,剝到最後是一無所有,那就什麽也得不到,追求它也沒有意義。而真如不是芭蕉,探求祂,會有無量的智慧生起,終究要成就佛道。否則一路空下去,就是外道的空,到頭來一無所獲。
即使阿羅漢的那種空,佛也不希望菩薩去修証,不希望菩薩們把一切法都滅掉不用。菩薩應該走自利利人的菩薩道,不能一味的追求空;菩薩們的修行都依於真如而修,追求開悟,証真如,然後依止於真如,修証自己,最終成佛。總起來說,佛法世俗法都依真如而有,真如理甚深極甚深,難於了知,沒有証得時,都要小心口業,千萬別肯定說什麽,不要把自己的知見當成結論,錯誤的部分要自食其果,大家要慎之又慎之!
(五)虛空的概念,世尊在《楞嚴經》中講過,它就是虛無和空無,沒有色之處就稱爲虛空。虛空也稱色邊色,是一種沒有色相的色,其本身也是虛妄的,是如來藏所顯,不出如來藏之外,本是如來藏性。一無所有才叫作虛空,有一點點的存在就不是虛空。真空妙有是指如來藏的體性,如來藏本身無有一法,是真空,卻含藏著萬法的種子,能出生一切法,這是妙有,真空與妙有二者結合起來,就是如來藏的完整體性,虛空卻沒有這些功德體性。
六、不一不異
不一不異是指萬法與如來藏的關係,二者不是一體,也不是二體或者多體。萬法包括三界世間一切法,五隂十八界的一切法,都是由如來藏所生。那麽五隂十二處十八界與如來藏的關係就是不一不異的。如果說是一體,那麽五隂十八界若滅,如來藏也就滅了。事實上,無始劫以來五隂十八界生生滅滅無數次,而如來藏從來就沒有滅過,還是原來那個心體,這就說明二者不是一體。如果說二者不是一體,是二體,那麽二者之間應該沒有聯繫,各有其主宰性,事實上,五隂沒有自主性,不能自己主宰自己。
五隂十八界刹那刹那都要依靠如來藏輸送種子而維繫著,就象一個水泵不斷輸送水流,五隂十八界這個機器才能不斷運轉。若二者不是一體而是多體,命終之時如來藏離開色身,衆生應該能照樣存活,事實上卻不能。二者的關係有如胎兒與母親的關係,不是一體也不是二體。若是一體,胎兒死時,母親也應死;若是二體,母親死時,胎兒應該可以繼續存活。可見二者非一體,非不一體。如來藏就像廣闊無際的大海,萬法就像海中的泡沫,泡沫生來滅去,大海不變,若沒有大海,泡沫也無。二者非一體非不一體,是非一非異的關係。
七、不斷不常
(一)如來藏的不斷性,是指如來藏本身從來沒有斷滅過,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一直存在,未來永遠也不會滅去,無始無終,相續長存。如來藏的不常性,是指如來藏本身,也是由自身的識種子刹那刹那輸出,形成了連續不斷的如來藏本體,如來藏才能存在不滅,才能有一切功能利用。這個如來藏,其自體的識種子一直在刹那生滅,所以是不常。而本體的運行卻永遠不會斷滅,即使在無餘涅槃裡,如來藏本體也是在不斷地運行著,因爲祂自體的識種子仍然在不斷流注輸出,不斷地在維持著如來藏本體的存在。
如來藏的不常性的另一個含義是,如來藏的心體裡含藏著七識所造作的染污種子,這些種子要不斷地進行轉換。學佛修行,要把染污種子,逐漸轉換成清淨的種子,所以如來藏裡的種子要不斷發生變化,祂不是永遠長存不變的。因此,由於七識業種的不斷變化,拖累如來藏就要不斷地發生轉變,由染到淨,由淨到染,不是常不變異的,因此如來藏就不是常。直至成佛,七識業種完全轉換清淨了,如來藏中含藏的種子才能永遠不變異。如來藏心體裡的内容才能不發生改變,如來藏也就是真常的無垢識了。因此,從總體上來說,衆生的如來藏就是不斷不常的。
(二)禪堂無禪也無道,從不談禪不說道。非空非有非斷常,不立二邊也無中。
非斷非常,指衆生的第八識如來藏,本體是常恒不變異的,裡面的種子是生滅變異的。而且如來藏自身還有識種子,在刹那刹那輸出,刹那刹那生滅,這樣就保持了如來藏本體的不生滅和常恒性。
八、不真不假
如來藏本身叫作真心,是真實存在的心體,也叫作法界實相,因此祂具有真實性。但是其心體内含藏著七識生滅法的種子,含藏著虛妄法的種子。因爲含藏著這些種子,如來藏才能不斷地産生各種生滅法,産生各種虛妄法。也因爲如來藏含藏著這些有爲法的生滅變異的種子的緣故,如來藏就與虛妄的生滅的假法和合在一起了,使得如來藏具有了不真不假性。若說祂真,奈何祂含藏著七識的虛妄法種,若說祂假,自體卻是真實存在的,具有真實的體性作用。因此如來藏也就具有了不真不假性、即真即假性。
以上是講如來藏的中道體性,如來藏的中道體性與外道所謂的中道有本質的區別。佛法當中講的中道,是指真心如來藏的中道體性,如來藏有八不中道以及無量個不的中道體性,都是在說祂既不如此也不如彼,離開兩邊,也不在中間的狀態。而離開如來藏心法講的中道,就是外道講的中道,名爲心外之法。世俗法中所謂的中道,其實都是邊,都在生滅性兩邊打轉,不離兩邊,都屬於邊見和邪見,不是佛法裡的如來藏中道性。
有人認爲天地萬物人和就是中道,這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屬於生滅法,有生有滅之法就不是中道,正是在邊上,屬於兩邊之法,因此這些都是生滅的兩邊之法。所謂的中道,是離開生滅、明暗、空有、來去、垢淨、斷常等等兩邊的一切世俗法,離開對立和統一的一切世俗法,祂不是混合體,也不是融合體,也不是對立統一體。
有人說安詳也是中道,安詳是意識所處的狀態,是對立的兩邊之法,意識心中有安詳之時,就有不安詳之時,有此就沒彼,二者不能調和在一起,因此安詳就不是中道法。一劑麻醉葯,就無法安詳了,一個交通事故身體損傷,就再不安詳了,臨終四大分解,猶如活龜剝殼,只有難言的痛苦,哪裡有安詳,哪裡還有正受,即使是一個小小的逆緣出現,内心也就不安詳了。
世人活的再瀟灑、再自在、再有詩情畫意,也都是生滅法,全部是生死輪回中事,情意重的必下三惡道。古來那些詩人、畫家、文人墨客,極大多數都在鬼道受苦,因爲他們都有貪愛,而且有的還是極重的貪愛。楞嚴經中說:情多想少,流入橫生,就是畜生;七情三想,沉下水輪,就是餓鬼;九情一想,下洞火輪,就是地獄,所以衆生如果有一愛好,而貪著愛著,那就是生死業,根本沒有中道。
離開真如如來藏而談的中道,即是邊見,又是邪見,全部是世俗法,不涉及出世間法;而中道性的如來藏,既不在世間裡,又不在世間外,既不生又不滅,祂不住兩邊,也不在中間。如果有個中間,還是個邊,真正的中道,沒有中間,沒有中道,祂一法也無,一法也不住。 說個安詳,說個自在,說個灑脫,就已經是有對立的邊了,但是這裡還是有非邊的中道法,只是普通人難於體會,因爲衆生只見安詳的妄心相,不見無相的不感受安詳的中道心如來藏。
因此,任何一種邊見、邪見當中,都有中道心如來藏在運作著,都是如來藏所生起的法,所以邊見和邪見也即是正見,離開正見的如來藏,也就沒有邪見,離開中道,也就沒有邊見。所以一切知見,即是正見,一切色即是佛色,一切聲即是佛聲,一切香即是佛香,一切味即是佛味,一切觸即是佛觸,一切法即是佛法,那麽解脫之道就在一切法當中,就在目前,仁者要用智慧自行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