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意識體性略說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12:54:21 閲讀: 496

第六章  識心的染污與清淨性

一、前七識的心體既有染污性,也有清淨性,其染污性並不是因爲七識有分別性才出現的,七個識本身從無始劫以來就含藏著無明,含藏著貪嗔癡煩惱,本來就是染污的。七識在萬法的運行當中,在分別萬法當中,各種染污性一定要表現出來。因爲七識本身有無明,不知法界的真實相貌,因而就對三界萬法不斷地産生執取心行,貪染性就要現行出來。

七識有分別性,七識本來就是要分別的,只要有七識心的存在,一定就有分別性;如果不分別,那就不能在三界中出現。前七識之所以叫作識,是因爲識心的自性本來就是起分別或識別作用的,而且永遠都有分別性,否則就不叫作識,與木頭無別。第八識既然也叫作識,當然第八識本身也有分別性;八個識都有分別性,所以才叫作八識。直到成佛以後,八個識照樣還是有分別性與了別性,對一切法都要作了別和分別。

什麽是分別呢?當你知道了一切法,就是分別完成了;沒有分別,就沒有了知性,沒有分別就是一無所知,那樣就與木頭無別。因此成佛了,仍然要知道一切法,而且知道的比我們衆生還要圓滿,還要圓明,無有一法而不知。佛的這個了知性分別性已經達到徹底圓滿,究竟圓滿,分別一切法時,究竟了義,徹法底源,佛的了知性遍一切時空,沒有任何的阻礙和隔絕,沒有絲毫的無明和無知。衆生七識的了知性分別性都有侷限,都有限礙;因爲無明深重,了知的就不圓滿不圓明,只能了知其中極少的部分。只要七識中還含著無明煩惱和染污,其分別性就有極大的遮障和阻礙。

成佛時,八個識還是有分別性,只是分別時具有極大的智慧,能完全徹底地了徹色聲香味觸等一切法,透透徹徹地分別三界世間的一切法。如果說八個識都不分別,不分別是什麽狀態呢?不分別就像是石頭,衆生不是石頭,成佛了以後就更不是石頭。既然不是石頭,識心當然就要去分別與了知各種法,正因爲有分別性和了知性,我們才能在這世界中生存,才是活蹦亂跳的衆生。

有的人說,識不分別,就清淨了。這個說法顯然是不對的,清淨性是指識心在分別一切法,在造作身口意行時是清淨的沒有染污的;識心在分別時,不帶有貪嗔癡煩惱,不帶有無明,這樣的心才是清淨的;如果識心都不分別,人們就不能正常的生存和生活。有無明的時候,識心就不能清淨,就會顛倒分別,或者分別得不清楚,沒有智慧性,對於法就不能正確的了知,很多法就不容易觀察出來,看什麽也看不明白,想什麽也想不清楚。

七識心如果想要具有大智慧性的分別,就必須去掉染污,去掉無明。當無明斷盡,智慧性的分別就達到了圓滿,就能圓滿了知一切法。七識心如果沒有無明,就不再顛倒了,能夠圓明了知一切法。圓滿了知一切法的心,就是有智慧的心,有智慧的心就是無漏的。既沒有貪嗔癡煩惱,也沒有無明,就叫作無漏;有煩惱,有無明,就是有漏。識心的無明越少,分別一切法時就能識得真相實相,分別的就越清楚越透徹。有無明有漏時,識心分別的就不圓滿不徹底,就有障礙。越是有障礙,心量越是狹小,認知的範圍也越狹小,認知的程度就越淺,智慧性就不足。當識心修到無漏的時候,智慧就很廣大,甚至可以廣大到無量無邊,能觀察到從前所觀察不到的真相,能把所有的人事物理都觀察得徹徹底底,透透徹徹,圓圓明明,深入到最究竟的實相和真理中。

所以我們六識在身口意行運作當中,一定要降伏貪嗔癡慢疑惡見這些煩惱。當這些煩惱被漸漸降伏了,我們就能漸漸達到無漏,智慧就漸漸增長。達到無漏時,心量廣大了,心所緣的範圍就廣闊無邊,就能了知無量無數的法界真實相。心越無漏,就越有智慧。所有的無明都斷盡之時,世出世間沒有一個法是我們所不能了知的,全部都能了知。要想去掉這些貪嗔癡煩惱,就要去掉邪見,擁有正知見,靠定慧破除無明煩惱和習氣。

去除邪見的第一步,就要修學四聖諦,斷除我見,我見就是邪見之一,把五隂十八界當作是真實的我,這是最大也是最根本的邪見,也是所有煩惱的根源。因爲這個邪見,而産生出了其它許許多多的邪見出來,輪回生死就是由此而來的。因爲我們的知見不正,貪嗔癡煩惱不斷,心就有漏,智慧就不圓明,看一切法就會看錯,做事情就會做錯,身口意行都不清淨。

比如當我們内心生起嗔恚煩惱時,心水就已經混濁了,定力就消散,智慧混亂不堪,不能徹照萬事萬物的真實理,那麽我們就要把一切人事物理都看錯,認識錯;認識錯誤,想法就跟著錯誤;想法有錯,跟著就說錯或做錯,整個身口意行都錯,造作了錯誤的染污的身口意行之後,業行就作爲種子存在第八識裡。這些業種成熟時,我們就要受到惡報。我們當下每時每刻的一切身口意行造作,都作爲種子存到了第八識中,成爲我們每生每世每時每刻的歷史档案,當档案遇緣打開時,馬上就要受到惡報。

當我們修得了宿命通時,歷劫以來的所有的身口意的造作,所經歷的一切,都能歷歷在目,如在目前,那時的内心是非常慚愧的。這些歷史档案,直至到成佛時也不消失,每尊佛都能回憶起自己歷劫又歷劫以來的所有行爲和受到的所有果報。也能知道所有衆生的歷劫以來的所有档案,一點都沒有遺漏。所以我們一切的身口意行,一定要小心造作,說話一定要如理如實,做事一定要如法。不懂的就不要裝懂,不清楚的事情就要懂得沉默,要學會忍耐,心中不明之理不要強以爲知,一定要隱忍不發,一定要守護好我們的身口意行,不要再造作惡業和不善業。這是我們每一個學佛者,都必須努力要做到的。

只要造作了一點惡業,果報就是無情的,即使我們沒有任何惡意的與別人開一個玩笑,這個玩笑如果是帶由愚癡性或無明性的,這種行爲也將作爲档案而保存起來,將來輸出來的就是愚癡的業種,我們就要受到愚癡的果報。比如說,你給別人起了個外號,這個外號與動物有關聯,或者含有諷刺挖苦意味,或者不太好聽,說時好象沒有特別的惡意,但是果報卻很不好,將來就有可能投生到畜生道中去當畜生。我們往往都以爲自己所說所作的並沒有什麽,不嚴重,不會有什麽果報,可是當真正受果報時,心裡還是非常難過痛苦的。好多人說話做事,造作的那些身口意行都讓人心驚膽戰,沒有辦法,誰也阻止不了,衆生都以爲自己說的都對,做的都對,可事實和結果卻都是錯的,他們根本就不知道。

有些人以善心說話做事,以爲就有善的果報,沒有什麽惡果報。結果呢,心是善的,說出來的話卻都是錯的,做的事也都是錯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所說所做都是錯的。當業行造作出來以後,這些業種就被存儲起來,將來因善心造作的惡業就要受到惡報。善心得惡報的事情,我們無始劫來做的太多了,幾乎每個衆生都這麽做過。有些人可能出發點是善的好的,可結果和行爲本身都不善,他自己根本不知道這些。身口意的行爲都不善,最後的果報也肯定不善,衆生不知此理,因爲愚癡的緣故。

我們在身口意行上一定要注意,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種子一但存到第八識中,它就會結結實實的在那裡紥根,將來就要發芽結果。所以我們要經常檢查自己:今天、昨天、前天,這個月、上個月,今年、去年、前年以及這一輩子,都造作了什麽樣的身口意業,都要好好的檢查,檢查後發現不當之處,一定要誠心誠意的懺悔。懺悔能消除一部分已經存進去的種子,如果不懺悔,這些種子就定了型,成爲了定業,將來必定要受到惡報。

殷重懺悔了以後,有的業能消掉一部分,有的業不能消掉;有的定業能轉變爲不定業,不定業就能消散一部分,將來就只受到輕微的惡報或者不受報。如果不懺悔,我們所做的一切身口意行,都要受到惡果報。尤其我們說話的時候,一不小心就說錯話,還以爲自己說的都對,以爲自己能明了一切事情的真相,其實我們沒有智慧,怎麽能看明白人事物理呢?每件事情都沒看懂,好多事情都看不懂,看不明白,因爲我們有無明。每個衆生都自以爲是,都以爲自己看明白了,然後在不知不覺中身口意行就造作出來,造作出來以後就成了惡業,留下了惡業種子。

什麽時候能把人事物理都看懂看明白呢?佛說:不証四果阿羅漢時,不要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衆生的身口意都不清淨,心有染污,有無明,看問題時就看不明白,人事物理就不能正確了知。於是反應出來的,就是一個不正確的身口意行或者是惡的身口意行。即使明心見性後,内心中還有貪嗔癡煩惱,有無明,菩薩如果沒有修到三果四果的果位,也同樣有貪嗔癡煩惱,這些煩惱也要現行出來,也會造作身口意的惡業,但菩薩的煩惱業比凡夫稍微輕一些而已。

直到証得了三果入了初地,煩惱才能得到有效降伏。入初地時,菩薩一定是三果人或者四果人,貪嗔癡無明煩惱斷除了,心清淨,智慧深廣了,達到了初步的無漏。當心能達到初步的無漏時,這時既有定力又有智慧,看一些人事才能看的清楚明白。他所做的身口意行一定比其他人清淨,這時才能自信,才能信己意。當然很多時候是因人而異,不可一概而論。在此之前我們都不要太自信,看人看事看問題都會出錯,因爲沒有智慧分辯的緣故。

總之,識不清淨,見就不清淨;見不清淨,了別就不清淨;了別不清淨,想就不清淨;想不清淨,說就不清淨;說不清淨,做就不清淨。因爲七識有染污無明,就導致了身口意行都不清淨,身口意行不清淨,業種就不清淨;業種不清淨,果報就不清淨。其中的業種不清淨,就導致了下一世的身口意行仍然不清淨,以至於生生世世都不清淨,於是就生死輪回不已。可見,學佛修行,去除無明,去除染污是多麽的重要!

二、如何心得清淨

意根對六塵作意以後,不觸六塵,後續的心行就不會出現,六識也不能出生,六根對六塵無心。意根對六塵作意觸之後,不領納,不接受,後續的心行也不産生,六識不出生,六根對六塵無心,心清淨。意根對六塵作意觸受之後,不想不執取,後續的心行不産生,六識不出生,六根對六塵無心,心清淨。如果意根執取六塵之後,思心所必現行,抉擇必出現,生出六識或者趣向六塵,或者躲避六塵,喜厭心行必出現,心不清淨。

如果六識壓伏了煩惱,對六塵不喜不厭,也是無心,心清淨。六識對六塵時,也可以作意觸,但不受、不想、不思、不決定造作,心得清淨。六識對六塵時作意觸受,但不想、不執取,心得清淨。這就是在境界上修心,才能降伏煩惱和斷除煩惱。

六識對六塵時,作意觸受想,之後能壓伏自己的心思,控制自己不思、不去造作,就能避免造作業行,但是心已經不清淨了。

這時的壓伏,是壓伏意根,使得意根不作決定讓六識造作業行;如果意根沒有降伏,六識即使不想造作業行,也得要服從意根的指揮,必然要造業。但有時,六識不決定造作,意根就隨順,心就歇息,不造作任何身口意行。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