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悟與證悟
第一章 意根親證的原理
一、實證就是意根親自證得
實證不僅僅是指明心見性的實證,很多法都需要實證,無論是佛法還是世俗法,都是如此。意根證得,意根親自證明、親自思量出來、親自檢驗的,不是意識轉述和灌輸的,不是意識道聽途說來的,不是意識學來的,稱為親證。意根沒有證得的法,都不是親證和實證。因為意根是作主識,能主導一切法,能貫通前後世。
斷我見和明心證如來藏都是意根證得的,是意根親證的,僅僅意識單獨的知是虛證,不是實證。即使明心以後,需要實證的法還有很多很多,但不管什麼法,只要意根認可確認,都是實證,包括世俗法。每一個法的運行都有意根作主導,如果實證裡沒有意根的運行和認證,意根沒有實證,那就不是實證。意根無明俱在,智慧沒有打開,那仍然是凡夫一個。意根是獲得一切法的最關鍵環節,因此實證都與意根有關。
二、實證親證的真正原理
如何證明意識是學知識學理論層面的,而意根是實證層面的?比如做飯這個法,首先意識得要學習做飯的理論技巧,把理論學會了以後,並不等於會做飯了。對於做飯這個法,還沒有實證。這個層次相當於意識的解,不是意根的證。
那要如何實證呢?懂得做飯的理論以後,就需要親自下廚,親自按照意識所學理論動手做飯。而動手做飯,屬於實際操作,實際操作就需要意根指揮和督導。如果意根不懂理論,就不能督導六識做飯。這樣意根就要反反復復的指揮六識練習做飯,做得不對時,意識就要思惟分析哪裡不對,需要如何操作、改正和彌補。這是意識指揮意根練習操作的,相當於意根斷除我見的前後作為。
當意根學會了操作以後,就不太用意識分析和監督了,意根就能非常熟練的指揮六識做飯,以後還會遊刃有餘,技術非常嫻熟,輕車熟路說的就是意根掌握技術的水平。這時就相當於意根除去執著的階段了,相當於意根自動自覺,不用意識監督管理的階段。
因此說,意識與理論相應,意根與實際操作相應。意識知道的理論如果不能讓意根也知也證,就沒有什麼用,意根實際證得以後,才有大用處。親證,就是指意根親自證得,不是意識從別處學來的知識和理論。
三、在六識都滅去不存在以後,這時還是有個我,就是意根,這是根本的那個我。如果意根沒有斷我見,那就還有我見的存在,仍然是有我見的凡夫,這時候的我見,與清醒時的我見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因為意根有我見的存在,就認為我沒有了見聞覺知,不能覺六塵,不能在六塵中有所作為了,於是就會起心想要了別六塵境界,如來藏配合就出生六識,見聞覺知現前,五陰就會出現,意根就可以再執取六塵境界,執取見聞覺知,執取五陰的造作,這樣就被繫縛在三界世間裡,不得解脫。
因此斷除我見,一定要讓意根也同時斷除,意根沒有了我見以後,各種執取性才能減輕,心才能得解放,才能有解脫的智慧。一直到死亡以後的我見,也是與活著時是一樣的,因為我見而執取五陰身,中陰身以及後世的五陰身就會不斷的出生,而再重新出生時的我見與前世還是一樣,與前世一樣還是凡夫身,意根還是照樣執取和貪著。因此,眾生是因為意根的我見而引起生生世世的循環往復,業果不斷,生死不斷。
如果六識一滅,我見就消失了,那該有多好!可惜不能,那麼僅僅讓意識斷我見,就沒有什麼用,不解決根本問題,還是想辦法讓意根斷我見才行。
四、大乘法也好,小乘法也好,世間的各種道理也好,證得這些法一定是意根認可證得,意根確認;如果不是意根確認,都是意識心所覺的,都是意識心的感受,那就沒有真實受用了。因為六識不作主,作主的是意根,但這樣也起著熏染、帶動意根的作用。意根是“我”,意識是被意根所執取的“我”的用,那麼斷我見就是要斷意根的我見,證悟也是要意根來證得真正的我——第八識如來藏。
一切法的取證全部在於意根,不在於意識。意識學的理論不起決定作用,只起著薰染意根的作用。如果意識學的理論沒有熏染到意根,沒有讓意根證得,那就沒有功德受用。所以解悟和證悟差別在哪裡?解悟只有意識的解明眼意根的證,證悟在意根的證得和認可,在意識熏染意根、改變意根、斷除意根的無明上,一切法都由意根作主。那麼意根一旦證得了,以後就能把心行轉變過來,我們就能夠成佛了。
五、一切法的證得,應該都是現觀的結果,而不是想象和分析得出的結論。什麼叫作現觀?現觀就是現量觀行、現前觀行,六根對六塵的當下,現前觀察體驗各種法的出生、運行和生滅變化。意識是否是現量觀察,思考得出的結論是否是事實,意根要不斷的作出判斷,但是有時判斷正確,有時判斷錯誤,因為意根也有自己的習氣,再加上智慧不足,就容易判斷錯誤。意根往往是承認意識的現量觀察和充分的思考分析,有理有據時,才能啓發意根的智慧,意根才能確認其思惟觀行的結果,而不太承認意識的非量想象和推論。意識的現量觀察就是證據,當證據確鑿時,意根才拍板加以讚同。
我們在很多時候自己說服不了自己,這是為什麼?因為意識沒有現量觀察,沒有證據或證據不足,意根就認識不到意識所分析思惟的合理性正確性,不能被意識說服,不能按照意識分析的結果作出決定,這樣意識就要不斷的再思惟分析推理,直到證據確鑿,意根認可為止。
當然這裡包括意識邪惡的、錯誤的現量觀察,實際上是非量,但是也能被意根認可,因為符合意根的無明和煩惱,意根就願意讚同,這是沒有修行的人。當意識對意根進行邪教導時,意根被矇在鼓裡,不知真相,想當然的就把非量當作現量,把想象的當作事實,事實卻不是那麼回事,可是意根有時也隨順過去,不得不同意。
六、如何證明一切法是意根的工具,是意根需要一切法解決一切法?
楞嚴經中世尊對此問題有講述,天地未生之時,只有意根和第八識,意根混扁食沌,想要明了法界,遂向外攀緣探求,於是第八識隨著出生天地宇宙器世間,隨後又出生五陰六識,十八界具足。於是乎,意根就在這些法裡玩轉著,始終突破不出去,被這些法緊緊的束縛著,不得自在和解脫。最後善根福德因緣具足時,由意識牽引著探索三界世間法的實相,探索生命的意義,找到出離生死路徑,破除一切無明,回到實相中來,得大解脫,歸家穩坐,又無家可歸,天下才開始太平,一切法歸於寂靜,萬事大吉,也無萬事。
意根牽著第八識創造五陰世間一切法,又用五陰六識尋找真諦,破除無明黑暗,實際上還是利用第八識完成的這一切過程。可見第八識被意根玩得服服帖帖,但大人總是大量,陪孩子玩耍又何妨。當意根孩子逐漸長大懂事時,也就不再搞惡作劇,不拖累第八識干壞事,不再貪玩,不再無事生非,也學著第八識的大人大量,心量廣大,於是就寂靜下來了,三界也就靜悄悄。再學第八識的大人大量,幫助其他孩子都成長,都長大,所有世界就都太平了。
其實一切法都是意根需要和解決的,意識是意根解決問題的工具,五識也是意根解決問題的工具,甚至第八識也是意根解決問題的工具。意根利用這一切工具解決自己所需,達到自己的目的,那當然一切問題都要意根最後親自解決,親自首肯才行。證得一切法都得要意根親自證得,意根才肯放心,才算解決問題。
這樣已經把一切法的修證問題,說到家說到底了,沒什麼可再商討的,至於認不認,那是各人的福德智慧問題,與佛法無關。
七、現量證得和情思意解的差別是,比如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句話如果真正證得了,就是十回向位的菩薩,不久就有資格入初地,成為真佛子了。可是很多沒有明心開悟的人,都認為自己也懂了這句話,而到處發表自己的感想和觀點,把自己的觀點見解看作是現量證得,還到處與人家不斷的誇誇其談和辯論,甚至還能有人著書作論,大道理一套一套的,足以教導他人,自己內心並不與此相應。
可實際情況是,這些人對於佛陀的這句話僅僅是意識對表面意思的理解,離證得還差很遠很遠,也許證得這句話時,還需要修行接近一個無量劫的時間,也許還需要修行大半個無量劫的時間。可是為什麼這些人都很自信自己懂了這句話呢?一個是無知,一個是慢,沒有其它的解釋。可見,所謂的懂,所謂的明白,所謂的理解,根本不是證得,不是現量觀察,不是現觀。意識心的理解,最多定義為解悟,那已經是高抬貴手了,也許離解悟還遠得很,何況是證悟,離證悟的距離那就更遙遠了。
八、理解和證得之間的距離
看恐怖片時,意識明知是假的,可還是要害怕;走玻璃棧道時,意識明知是安全的,但內心還是害怕得不得了,有的人甚至不敢抬腿走。意識就是說服不了自已(意根)不要害怕,為什麼如此?因為意識分別和思惟得出的結論,得不到意根的認可。意識勸自已(意根)不要害怕,說這一切恐怖情節都是假的,可還是血壓升高、心跳加快、身上出汗,身體都是由意根來控制的,這說明意根還是害怕。
尤其是看球幕電影時,意識知道一切影像都在屏幕上,根本出不了屏幕外,影像不是現實的,可心裡感覺影像還是那樣的逼真,害怕裡面的車開到自己身上,害怕裡面的飛刀砍到自己,子彈打到自己身上,於是身體就不自覺的盡量躲避。身體和心理的行為,都是由意根指揮造作的,是意根按照自己的慣性認知來指揮的,識心就會作出相應的反應。所以不把意根熏成功,就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知道棧道是安全的,是不是自己的現量認知?這種知道有什麼用處?意識明明知道前邊的人已經悠閑的走過去了,有了現成的例子,自己為什麼還不敢站起來走過去?意識明明知道玻璃的厚度和承載力都很牢靠,自己為什麼就不能站起來,身體筆直的走過去?因為意識分析思惟的理,意根還沒有接受,內心對於玻璃棧道還有恐懼心理,因此就讓身體表現為戰戰兢兢、腳底酸澁、腿肚子發抖、哆哆嗦嗦,以至於踡縮在通道上,不能挪動一步。
有的人站在玻璃橋外時,種種言論,大談特談,走上玻璃軌道,試試如何?身根是不是受意根控制指揮的,這裡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意識不能指揮身體,不管意識如何認為安全也沒有用,意根不知道,那就照樣驚恐萬狀,惶恐不安,都是因為意根嚴重執身而造成的。
由此看來,意識知道六塵是自己的內相分,有沒有用?不用功觀行,五陰虛妄無我就不能真正證得。知道和理解是很容易的,證得就很困難了。小乘四個果位的證得,都涉及到了身心覺受,大乘各個果位的證得,也都涉及到了身心的覺受,包括夢境的證明和提示。尤其是各種禪定的出現,更是涉及到了身心的覺受,禪定越深,覺受越強烈。二禪以上則無覺,五識消失。但是色身也要發生很大變化,出定後還是有身心的覺受。為什麼有這些覺受的出現呢?是因為意根現量證得了佛法,知道了事實真相,身心就出現變化,是意根執持和調控的結果。
意根相信現量境,需要自己親自證知,他人的證明沒有用,必須自己能現量證得,真真切切的知道。佛法的證得也是如此,否則說食不飽,自欺欺人。很多人都知道五陰虛妄,可內心深處的意根還是認為五陰真實,對於意識的分析思惟結果不能讚同和執行,仍然要牢牢的執我不放。因此就需要意識必須認真思索,細致觀行再觀行,直到把意根說通,意根懂得和確信,才是現量境現前,否則僅僅是個推理罷了。
如何讓自己不膽戰心驚的走過玻璃棧道?應該這樣做,在走上棧道之前,意識就要想方設法、非常全面的分析思惟棧道的安全性,盡量思惟透徹,比量現量非量都思惟清楚了,有理有據的證明玻璃棧道確實是安全的,沒有一絲危險,這樣意根就能確認棧道是安全的,心裡就能有底氣,於是就能鼓足勇氣走過棧道。意識分析透徹,看破境界,讓意根放心,心理才能得安穩。內心感覺很安全,底氣足了,思想準備都做好了,感覺再也不害怕了,這就把意根說服了,然後再抬腿上路。怎麼樣才能做到內心裡底氣足足的?靠意識思惟分析透徹,看準看穩,十拿九穩了,再行動。意識思惟分析透徹了,意根才能確認,才能表現為鎮靜、踏實,才能大膽的走過去。
這個問題與觀行斷我見的道理是一樣的,斷我見也是如此,意識必須思惟分析透徹,一個漏洞都不要有,讓意根完完全全認可,沒有疑惑,才能斷我見。觀行斷我見,意識要想方設法思惟、觀行五蘊十八界的虛妄不真實性,把意根熏染成功,讓意根從內心裡確認五蘊確實不是我。這時意根的底氣才足,任何人說五蘊是真實的,意根都不加以認同。要做到這點,需要意識自己首先要明理,要思惟清楚,還要給意根一段適應和確認的時間,讓意根適應五蘊確實不是我,不是真實的。
意根斷盡對五蘊的執著,在小乘是四果羅漢,在大乘是七地滿心,進入八地時。八地菩薩的解脫證量相當於四果俱解脫的大阿羅漢,初地滿心相當於慧解脫的阿羅漢,但是初地菩薩不取慧解脫阿羅漢的果位,思惑煩惱不可以全部斷盡。意根斷盡人我執的境界,我們可以比量和想象推理知道一些,雖然沒有證得。那麼意根斷盡法我執,我們可以比量非量的思惟一下,也能知道個大概,雖然更不能證得。這個知道和證得,可能就要相差接近兩個無量劫和三個無量數劫。知道和證得之間的距離,簡直不可想象。
有的人總是以知道一些事情,就自傲自滿,其實那都沒什麼,即使真正證得了很高深的佛法,也不值得自傲自滿。放眼十方世界和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來看,即使我們修到了八地菩薩的境界,仍然不算什麼,智慧短淺見識少的人,才容易生起自傲自滿心,慢心才深重。有頭腦有智慧,見多識廣的人,不容易生起慢心,因為見過或者知道有無數人比自己優秀無數倍,眼界是非常開闊的。
九、意根是深細的我,祂把一切法都當作我,當然一切法都歸意根末那識所用。祂把五陰當作我,五陰的作用就是祂自己的作用,把第八識的功能作用當作祂自己的功能作用,把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祂自己的功能作用,所以一切法都歸第七識意根所用。而且祂生生世世不滅,一切果報當然也歸祂受用。祂一切時都是我我我的,一個非常伶俐的識心,習氣煩惱聚為一身。任何一件事,沒有意根末那識的參與,都不能成事,參禪也如此。意根如果不作主決定參禪,意識就不能參,所以參禪這法,也是為意根所用。把意根發動起來,一切事情事半功倍。多跟意根擺事實講道理,讓祂證得一切法都無我,意根明理,一切事情就會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直至成佛。
十、很多人每天都談實證,什麼叫作實?實就是實際,實際就是意根的現量境界,意根到什麼境界,修為就到什麼境界,意識的境界為虛,轉眼即逝,猶如空花不著地。意根是作主識,統領六識身口意行,意識的解,不是實證,因為意識對身口意行不能作主。
實證需要意根證,而要意根證,一定不能缺少禪定,禪定不足,意根無法深細思量意識所提供的數據資料,不能勝解意識所思所解,因此不能證,只能是意識單獨的解。所以離開禪定,不要談什麼實證。而意識解,意根不證,就沒有解脫的功德受用,就是德不配位。
十一、意根證悟才能出生智慧
關於意根的慧力問題,意識所有的智慧都要落在意根上,才算成功,才存種子,後世才有用,最後意根的慧力起一切作用。意根要證果,從初果到四果,如果要明心,從初明心到成佛,都是意根的慧起作用的。意識慧的結果就是要讓意根有智慧,讓意根轉識成智,具足大智慧,最終成佛。
意識的慧和意根的慧的區別在於,意識有邏輯思惟分析推理作用,可以比較抽象的思惟。而意根不能抽象思惟,必須要具體,有情節,有圖像,越現量越好,越現實越好,意根很難有分析思惟能力,很難進行邏輯推理判斷,這方面就靠意識,其他現量的量度可以完全靠自己,當然有意識輔助是最好最快的。所以有圖文圖像,有現前情節情景的,意根比較相應,意識記憶就牢固,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這個道理。六根互通互用時,意根就代替了意識,也代替了五識。楞嚴經中講的大迦葉圓明了知,不因心念,就說明這個道理。
十二、發現真相,只有意識發現是不行的,必須是意根也同時發現法界真實相,意根證得,然後才能遠離假相,只有意根能指揮六識不認假相,遠離假相,意識心沒有這個權利,不能作主。當意根證得假相,同時就能作主遠離假相。只有意識證,還沒有用,意根時時刻刻分秒刹那與假相在一起,意識就不能離開假相,身口意行不能改變。
意根猶如栓馬樁,即使允許你意識東奔西跑,但是也要圍繞意根柱子跑,不許跑遠。意根拴馬樁如果到處移動和挪動,六識野馬是否能夠不隨意根動轉而定在一處不動?根本不能。所以修學佛法的功夫都做到意根這裡,才是真正的功夫,才能改變自己的身心。
十三、有人說:無間作意,好像是法義深入到意根後,只有意根能作到無間作意,念念不捨。其實功德就是來自於意根的認可或轉變的必然產物,只要意根真實認可了、擔當了,證果功德自然就有了,智慧也有了,這是一系列自然發生的,證法的根子還在意根。
這個見解非常好。無間作意,無間就是不間斷的意思,只有意根能緣於法義而不間斷,二六時中,朝斯暮斯,念念不斷。這需要意識薰修佛法,成功的熏染到了意根,意根認為佛法很重要,就要念念牽掛著佛法,心思都不離佛法,有朝一日,必能證得佛法。如果意根不牽掛著佛法,意識對佛法的心念必斷,不能無間斷的緣於佛法。
十四、斷我見證果是意根對五蘊非我的認可,開悟明心時,意根不僅認可五蘊虛妄,不是真正的自己,同時也證得了如來藏,知道如來藏是真實的自己,意根自己不是真實的。意根這時就找到了主人,但是煩惱習氣都還在,但能輕微一些。意根知道了如來藏是真正的我,萬法都是如來藏現起的,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以後,慢慢不再把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據為己有,漸漸對自我的執著就輕微了,以後不僅能斷我執,也能斷法執,二執斷盡,圓滿成佛。
十五、供養斷我見的初果人得無量倍的果報,如果僅僅是意識斷我見,意根沒有斷我見,那初果人如果昏迷沒有意識時、在晚上睡著以後就退回到凡夫位,這時供養他搶救他,只得一百倍的果報。二者之間的差距這麼大,這種情況是不可能存在的,一個人不可能是白天是聖人,晚上就變回了凡夫,醒著時是聖人,一旦缺氧昏迷就是凡夫。
成佛時,如果再是意識成佛,那麼換個五蘊,就是凡夫,諸佛無法降生娑婆八相成道而成佛,只能成個凡夫。那我們無量劫追求成佛還有什麼意義?斷我見證初果就更沒有意義了,睡睡覺就變回凡夫了,如果一年也睡不醒,那就當一年的凡夫,如果成為了植物人,豈不一輩子當凡夫?
明心如果是意識明心開悟,昏迷睡著意識滅了以後,就成為了沒有明心的凡夫。即使是地上菩薩,已經具有了宿命通的菩薩,換個五陰身,換了六識,照樣變為了凡夫。這樣的話,明心開悟還有什麼意義?什麼時候才能進入初地,成為真佛子?那怎麼還能成佛呢?
十六、如來藏配合意根而現行一切法,只有意根明理證悟,才能斷除無明,去除染污,究竟成佛。如來藏不是配合意識的,因為意識是因意根的決定後出生的,無故不出現,如來藏無法配合一個還不存在的識心運作。
意識不是作主識,如果意識想上東,而意根想上西,最終五陰身是上東還是西?肯定是往西邊走。因為如果意根想上西邊去,思心所一決定,如來藏了知,就會配合意根出生身識和意識走向西邊。一家之主就是有威德、有權利、有主見、有抉擇力,誰人能撼動?
意識想改變習氣,只可以想想,卻無法作主改變,因為煩惱習氣畢竟是意根的,需要意根自己改變,意識不能代替。意根有習氣自己不知不覺,怎麼辦?需要意識多明理,多給意根講道理,有一天意根聽得進去,並且能夠反思,認識到自己的煩惱習氣,當然就會改正了。在佛法上的證悟也是如此,需要意識明理,再幫助意根明得,二者就都覺悟了,都破除了無明,尤其是意根的無始無明,這樣二者就都出生了般若大智慧。
意識明理是非常重要的,意識有善巧方便也是非常重要的,意識聰明伶俐是非常重要的,意識所做的一切,最終都是要改變意根,意根不改變,意識所做的暫時都是無用功。
證果和明心也都是讓意識帶動意根明理,在這過程中,都是意識學法思惟觀行,把所有的資料、思惟的內容,傳遞給意根,讓意根自己去衡量思量參究,意根才能真正明理,真正證悟了。
十七、五陰身的行為是由意根主導作主宰的,意根的煩惱染污沒有被熏染和降伏,身口意的一切行為就由意根的煩惱習氣作主導。意識想掌控自己的身口意行卻做不到,因此看到自己不如理的身口意就會羞愧和自責,實際上還是責怪意根,只是意識不懂這是意根的問題,以為是意識自己的問題。如果是意識自己的問題,意識覺悟到就能馬上改正,並不困難。但對於意根的問題,意識有些時候就會感覺束手無策,只能多學法,多明理,多掌握一些善巧方法說服和熏染意根,意根的煩惱習氣才會慢慢有所收歛。
因此覺悟佛法、覺悟無我、覺悟如來藏,不能只有意識覺悟,意根一定要覺悟,之後才能自覺的按照所覺悟之理造作身口意行,慢慢就能除去染污,回歸真實法中,心地得到永久的清淨。
十八、不知依他起,怎破遍計執,即知依他起,漸漸不再執。知道真實相,執性漸無力。證得依他起,漸漸深入思惟觀察所有依他起性,知是戲論,不再沾染,執性越來越輕,最後消盡無餘。斷我見以後的觀照仍然很重要。意根因為沒有證得依他起性,於是就普遍計度執著一切法為真實不生滅的,因為執以為真,才作主造作善與不善的身口意行,留下業種,後世受報,因此生死不斷。
破除意根遍計執性,應該要清楚意根為什麼有遍計執性。意根因為不明了法界實相,不明了一切法的實質,因此錯執一切法為真實為我為我所有,就普遍計度執著一切法。如果能揭示出一切法實質究竟為何物,意根明了了一切法的實相,那麼祂還有什麼好執著計較的?遍計執性也就漸漸消除了,這樣就把根本問題解決了。
意根如果不證法,不明了法的實質,如何能破除無明,消盡遍計執性?意識所薰修的一切法,所明了和證得的一切法,根本目的都是為了讓意根證得,破除意根的無明,然後才能扭轉乾坤,得究竟解脫。
十九、用催眠的方法,也能讓意根認識真相,之後意根就能有一個轉變。每個人的意根認可和證得佛法的程度不同,受到的觸動就不同,轉變就不同,智慧也不同。所以根本智慧還是意根帶來的。意根的智慧,叫作慧根,意根對佛法和三寶的信和依賴,叫作善根,意根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