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解悟與證悟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5-07-01 09:57:46 閲讀: 0

第一章 意根親證的原理(2)

二十、意根與解脫

把心結打開才能得解脫,心結就是心的結縛,包括意識心的結縛和意根的結縛,只打開意識的結縛還不能得解脫,還必須打開意根的結縛才能真正得解脫,因為意識是斷斷續續的,意根是連續不斷直至未來世的,解脫不僅現世要解脫,最主要的是未來世的永久解脫,因此必須打開意根的結縛。

要想打開意根的結縛得解脫,就要斷除意根的我見,斷除意根對五蘊和三界世間的攀緣和執著,斷除意根的我執,對五蘊和三界世間法都不執著不貪愛,愛盡得解脫,四果人才能做得到。

在無想定裡,沒有意識,可是外道卻執著色身,所以色身不會滅,因為執身,把身體當作我,他就不能出離三界,因為沒有斷我見的緣故。意根只要對三界世間所有法一點也沒有興趣,斷盡了貪愛,對五蘊十八界一點也不執取了,才能斷盡我執,命終意根滅了,就入無餘涅槃,出離三界得解脫了。

真解脫,是心解脫,意識和意根不再執著五蘊自己,不貪財色名食睡,不貪色聲香味觸,這樣意根就把繩索從五蘊上解開,身心束縛就沒有了,生死結打開了,生死之法再也束縛不了自心,心就是解脫的。五分解脫裡,最後一個是解脫知見,正知見建立起來,邪見就消失,沒有了邪見的束縛,知見就解脫了,這是智慧解脫境界。依此知見,就能出離生死苦海,而正知見最不容易建立,因為邪染太深了。學佛修行就是不斷的打開心結的過程,心結打開,才能得解脫。

二十一、一切的修行結果都要落實到意根上,意根改變,一切都改變。因為意根(第七識)的妄動,導致六識心的不斷起沒,產生了六識心的生滅,觀察此生滅,就能夠發現六入處的六識,總是不斷隨著意根的作意而改變,這樣就能找到斷我見的鈅匙,並且降伏意根,斷除意根的執著性,就能得解脫了。

在六入處,有六根,有六塵,六根與六塵相觸,才有六識的出生,這裡五陰十八界俱在,在此處觀行,最直接,最關鍵,最究竟,最徹底,可以截斷眾流,斬斷業識,也能究出萬法之本源,跳出萬丈深淵。意識常常在此處深思、深觀,就能截斷自我之生死流注,祂是我們修行的最得力的觀行工具。

意識也是常常被意根所用的了別六塵的工具,因為意根自己沒辦法清楚的了別六塵,必須通過意識和前五識了別六塵,然後間接得到六塵的信息,再來作出抉擇,因此意根是我之主,而六識是我之輔。意根把意識了別的功能作用當作是自己的功能來使用,內心裡總是有我和我所,就會不斷地支配六識來維護這個我,六識不得不信受奉行。

意根是指揮官,祂指到哪裡,六識就打到哪裡,沒有違背命令的時候。修行是意識先轉變,然後來說服意根,意根完全徹底轉變以後,五識和八識就會隨著都轉變,這樣就轉八識成四智,圓滿成就佛果。所以斷除意根的我見和我執是非常重要的,降伏意根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擒賊先擒王是也。

二十二、意根實證叫作真知灼見

根據意識與意根的體性,我們應該知道,在參禪時,如果意識不努力用功,總想從他人那裡打聽出來密意,想輕易得到一個結論,意根沒有參與參究,就不與結論相應,意根不了解不認可結論,那就是假明心,假開悟,最多就是解悟。真正參禪時,意根參與,意根明了,意根認可,那才是真正的明心開悟。我們了解了意識和意根體性的區別,這些道理就能懂得了。

所以有些事情,我們不要心存僥幸心理,想要不經過辛苦努力參究而輕易獲得;如果輕易獲得,意根不知不證,不可能有智慧出現。意根不參與的,意識單方面得知的道理,都是不踏實的,不真實,不究竟,不徹底的,都是假知,不是真知。

有個成語,叫作真知灼見,意根真知,才能有真正的智慧性的見解和認知。意根證得,就有真知灼見,意識單方面知,就是乾慧和乾慧,智慧貧乏無力。證得,是親自證得,誰親自證得?當然是意根親自證得,意識單方面的知,還不究竟,不是親自證得。否則,證悟就不叫作親證,叫證就行了,不用說親證。整個證得的過程,意根一定要參與,意識思惟參究的內容意根都知,參究的結果也知,也相應和認可,才是親證。

學好如來藏和意根的法義,可以走遍十方世界。因為一切法都是由意根和如來藏共同運作出來,共同創造出來的,所有法都含有如來藏和意根。這兩個識的體性懂得了、證得了,諸佛講法,我們就能聽得懂。無論佛講什麼法,都涉及到如來藏和意根,沒有超出如來藏和意根的法了。我們無論怎樣修行,都是在意根上修證,修好意根,一切法都能成就,就能變化無量世界。

二十三、有一個搞化學的人,為一個化學結構,一直無法解構,天天陷入深思,有一天在夢裡,出現了一個化學元素符號,非常清晰。第二天在添加了這個夢裡提示的元素後,解構完成了。估計這個化學元素是意根從如來藏裡翻騰出來的。這個例子說明,化學結構問題已經熏染了意根,動用了意根,意根也就天天思量這個問題,以至於睡著了也在思量著,不肯罷休。直到意根在夢裡把這個問題解決,當然夢裡意根也借助了意識的微弱的思惟分析作用。這說明只要意根有心思,想要解決某些問題,祂是不分白天黑夜的,甚至要搞出夢境,逼迫意識不休息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有一位心理學者說:如果我們總是在意識層面費心思,有些爭議不休或存疑的問題就永遠得不到解決。他說的觀點很精辟,意識的思惟活動確實是太浮淺了,不能解決深層次和根本的問題,不能從根源上解決實質問題。同樣的道理,我們在佛法上證果和明心見性這樣重大的問題,僅僅依靠意識絕對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必須有意根參與,發揮意根深層次的力量,思心所作用充分發揮,才能攻克疑難和深奥的問題。所以很多問題,一旦意根用心思,就能攻克下來,並且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這位心理學者還說:對於遊泳,如果產生了怕下沉的恐懼,那麼潛意識就會進一步加工這些負面信息。這些加工的“原料”越多,潛意識加工後的成品就越“合格”。這句話也同時在說明,意識觀行五蘊虛妄,需要反復觀行,把需要觀行的資料,交給意根的越多,最終經過意根的加工(認可),觀行的結果越合格。意根不僅通過意識思惟,還有自己的思量性,祂要自己認知,不僅僅依靠意識,祂認為意識不完全靠譜,還得自己親自來證得。意識觀行的數據量越大,觀行的次數越頻繁,觀行的頻率越高,效果越好,意根越容易加工作以判斷抉擇,最後還是以意根自己的思量為準繩,作出最後的結論,成為定論。意根的思量性非同一般。

這裡涉及到了由量變到質變的問題,量變,是意識心的反反復復的思惟分析,越來越周全和細致,給出的數據和資料越來越多,同時意根就根據這些數據資料,進行自己的思量加工,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問題解決,這就是質變。

單獨的意識所證,疑情不能解決,內心裡意根還是覺得不夠踏實,不敢真正承認其正確無誤。因為這不屬於意根實證的,所以之後就會出生疑問,懷疑自己所證,就有可能退失自己所證。而親徵的人,現量觀察的人,別人怎麼說也不會失去信心,因為意根證得了,就毫無疑問,不可動搖,意根就是有力量。

我們體會體會,如果對一件事心裡有疑,僅僅靠意識粗淺的思惟分析,得出一個結論,心裡能有底嗎?敢擔當嗎?確實不再疑了嗎?肯定不是這樣,浮淺的表面的思惟,即使是證據足,意根也不能首肯,心裡還是疑,不落底不踏實。意根要想首肯,祂自己要親自過目,親自觀察,親自證明,親自體驗,自己必須參與其中,祂相信自己。意識的思惟分析,就是靠頭腦想一想了事,屬於情思意解,也許自己都覺得不靠譜,更何況意根這個他人。意識單獨思惟出來的,沒有確鑿證據,疑情不能真正徹底解決。

二十四、意根的無我,一是不認意根為真實;二是不認五陰為真實、為自己;三是不認六識的功能為真實、為意根自己的功能;四是不認第八識的功能是意根自己的功能。

斷人我執時,祂必須知道五陰十八界不是我,慢慢的祂就開始斷對五陰十八界的執著,開始觀察五陰這個功能也不是我,那個功能也不是我,五陰的所有功能都不是我。這樣一點點地就能斷除了意根對五陰的執著性,成為四果羅漢。意根在斷除五陰的執著性以後,達到初步的無漏,祂的遍計所執性就消除一部分。四果阿羅漢以前,一直在降伏著意根對自我的執著性,從證得初果成為初果人的時候開始慢慢的一點一點的降伏,直到四果阿羅漢斷盡我執。

初地菩薩開始一分分的斷除法我執,要想斷除法我執,就要獲得無生法忍智慧,在一切法上,都證得無我性,證得一切法都沒有自主性,都是第八識所幻化出來的。觀察出一切法確實都沒有一個我存在,都不是我。意根就認可這一切法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擁有的,這樣一點點地祂才能斷除對一切法的執取性。意根達到徹底無我,一切法都不執著,內心空空淨淨,才能成佛。

二十五、所有的財富都存在第八識電腦裡,意根不工作,財富不顯現。意根要取財富,要三界世間法,要成佛,第八識就把一切財富運輸出來,供給意根受用,而意根要通過六識和五陰身來受用,祂把五陰身和六識當作自己、當作自己所用的工具,就像身體上的手腳為身體所用一樣。一切法都為意根所用,第八識不用,是意根執著一切法,需要一切法。意根就是最大的一個我,讓祂不把自己當作我,不把五陰身和六識當作我和我的,不把一切法當作我和我的,那就萬事大吉,我執法執斷盡,成佛有餘。

二十六、頓悟,一方面是意根頓時而證悟,然後告知意識,不是意識一點一點思惟出來的;另一方面是意識不斷的參究,一點一點思惟,把結果不斷的滲入到意根,念念都入到意根心中,有個漸進的過程,也有心理準備,最後意根確認,意識也就決定下來,然後訢喜若狂,喜極而泣。

如何才能使意根認可意識的想法呢?只有真正靜下心來,深入細致的思考,意識才能有效的熏染意根,從而達到說服意根的效果。靜下心來,才能讓意根發揮功用;禪定現前,意根才能發揮功用,才能與意識一起觀行參究。否則沒有禪定,意根忙亂,意識也忙亂,不能細致思惟,不能熏染意根,傳遞給意根詳細的情報和數據,意根就不能作以思量考究,不能參究,不能發揮其應有的功用,也就不能明理,不能確認和實證意識思惟的內容。

實證之後,才能破除無明,改變一切法。現在都是意識心的解。如果意根不證,無論世間事,還是佛法事,任你感慨萬千,感慨億萬,過後就不感慨了,該怎樣還怎樣。如果意根不證,就扭轉不了身口意行,也就沒有解脫的功德受用。

二十七、與初果相應的斷我見的所有觀行,沒有證果的人都可以理解,很多人理解了以後就認為自己觀行到了,認為是斷我見了。所以一些人認為明白無我之理,就是斷我見,就確認自己證果了。這樣是太盲信自己了,弄個大妄語,後果很嚴重。每個人都很自信,結果卻是盲信,完全是內心的我在作怪,是我心重的表現。

明白無我,是意識的理解,連解悟也不算,離意根的證悟還有很大的差距。眾生就是這樣的愚,不好度化,說實話不聽,高舉著他才高興。有的人,你說他是八果,就高興極了,說實話,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聽。有的人貪瞋癡樣樣都很嚴重,比凡夫還重,卻說自己是二果了。眾生都喜歡自高自大,沒有辦法。

其他的任何法也需要意根證得,不是意識理解理解就算的。各種觀行的成就,就是證得,裡面都有意根的參與,是意根的證。內心深處真正的懂,深有感觸,就是某種程度的證得,真正認請了事情的真相,促使身心狀態產生變化,就是意根的某種程度的證。既然叫作某種程度的證,就不一定是完全徹底的證,所以證也分程度和層次的不同。滅掉意根就不能成佛,而破除意根的無明,才能轉識成智,意根永遠不要滅,才有五蘊,保有五蘊才能成佛。

二十八、唯識的修證,意根是核心。因為如來藏用不著任何人指點,不用改變,只能用心於意根,改變了意根,就改變了一個人,從凡夫到果地佛。也只有改變意根,才能改變一切法。

所有的無明都在意根裡,破除意根的無明,就成佛,改變意根就改變種子,種子改變就成佛。意識的無明都是從意根這裡來,依意根才有意識和意識的無明,意識和意識的無明都容易斷除,根本不是難事,難就難在了意根。所以意根的心所不能比意識少那麼多,應該與意識的心所法差不多。禪定力和觀察力都嚴重不足,就無法證得意根,更無法觀察意根的心所法的運行,意根在任何一個法中的運行狀態,就不知不證,於是就敢貿然否認意根的各種心行,非要說成是意識的心行。

意根如果不證法,就不能破除無明,破除意識的無明都沒有用,不能改變什麼。現在看來,在意識上做什麼文章都沒有用,一切法的修證必須觸及到意根,才能解決根本問題。這個思路搞清楚搞明白了,對於佛法的修證應該沒有什麼話好說了。

二十九、在靜坐思惟觀行佛法,感覺越來越有精力,逐漸擺脫了昏沉,這是好現象,說明止觀雙運有了成效。下座以後如果還能繼續保持思惟觀行,觀行已經成功熏染了意根,意根開始精進用功。修行能熏染了意根,一定有禪定的功德。

一切修行只要與禪定和意根有關,就會有結果,就落實在根本上了。如果修行中沒有禪定,也就不能與意根掛鉤,沒有熏到意根,沒有落實在意根,就不能精進,七覺分就不能現前,也就不能證得佛法。

世出世間法的關鍵點都在意根上,因此除了意根,實在是沒有什麼好說的。一切法的究竟、實質和根本就是如來藏和意根,講意識講別的就講不到根子上,就像隔靴搔癢一樣,不解決根本問題。修行就是要在意根上修,只修到意識很浮淺,不能出離欲界,不能脫離三惡道,就會一直在魔王的掌控之下。

禪定和意根之法,是魔王最忌諱和害怕之法,他唯恐學佛人有了禪定,出離欲界,唯恐學佛人修到意根,證得佛法,脫離他的掌控。因此他要千方百計的阻止學佛人修定,阻止學佛人證法。我們要想得解脫,不被欲界魔掌控,就要精進修出禪定,努力修行意根,早日證得菩提,走上解脫之道。

三十、意識滅掉以後,剩下的那個才是眾生所認為的我,這個我是生死輪迴的真正根源,具足了一切煩惱和無明。由於這個我,才有後世無量劫的生死苦報和苦受,才有後世的一切善惡業行,以及各種因緣果報。

這個我是什麼樣子,我就是什麼樣子,這個我沒有無明,我就沒有無明;這個我沒有煩惱,我就沒有煩惱。以無無明的我去投胎,我就是佛;以無煩惱的我去投胎,我就是阿羅漢,就是入地菩薩;以具足一切煩惱的我去投胎,我就是十足的凡夫;以善法居多的這個我去投胎,我就是善人;以惡法居多的我去輪迴,我就是惡人。

這個我的原貌是什麼樣子,我就是什麼樣子,但願這個我是沒有各種煩惱的,這樣也就省卻了許多劫的辛苦修行,但願這個我善多惡少,我也就善報多惡報少;我不希望這個我沒有善法或者與善法不相應,我希望這個我具足一切善法。

我希望這個我沒有我見,我希望這個我沒有我執,我希望這個我沒有我慢,我希望這個我沒有貪瞋癡,我希望這個我不要自以為是,我希望這個我去除所有無明,我希望這個我具足一切善法,我希望這個我具足一切福德,我希望這個我智慧廣大,我希望這個我徹底轉識成智,我希望這個我具足慈悲喜捨,我希望這個我願力廣大,我希望這個我悲憫一切、不捨一個眾生,我希望這個我徹底無我,我希望這個我具足無量德能,我希望這個我成為所有眾生的依托。

總而言之,我願這個我就是我所希望的那樣,斷除一切惡,具足一切善。因此學佛修行就是要在這個我上著力,讓這個我得證一切法,改變一切法,在意識上著力都沒有用。

三十一、意識思惟的內容屬於什麼法?是從哪裡出生的?意識所思惟的法,從如來藏當中來,正是由意根所攀緣出來的,由意根引生,由意根所推動出來的。因此是意根先緣法,意識後緣法,這樣的話,有可能是意根先證法,意識後證法。意識對法進行思惟以後,要刹那刹那傳入意根,意根再起自己的思量,思量通達以後,就是證得。

意識思惟五陰具體如何虛妄,這個內容是如何出現的?意根想了解五陰如何虛妄,第八識隨順意根出生意識,意識思惟找證據,把一個個的證據找到向意根報告,交給意根審核,意識自己不能做最後的確定,必須由意根來確定。意根審核意識給出的證據,經過自己的推敲和思量考證,得出一個結論,認為五陰確實是虛妄無我的,沒有疑問,確定無疑了,就是證得。意根把確定的信息再告知意識,意識心裡也就落地,從而確信無疑。

意根得到報告,還需要如何運作?祂必須要起自己的思惟籌量和考證,然後才能拍板定局。也有一些時候,意識得不出一個結論,就把思惟沒有通達的內容交給意根,由意根參究參研,得出一個最後結論,然後讓意識知道。凡是意根親自考量以後得出的結論,都是確信不疑,非常堅定的。

三十二、如來藏從來不做主宰,祂不會想著要去投胎,一定是由意根決定去投胎,如來藏才配合意根進入胎中。意根決定投胎時,完全是順從意根的習氣業力而投胎,或者順應願力而投胎,這時要看業力大還是願力大。如果意根沒有斷我見,沒有斷除三縛結,其業力還是非常大的,免不了要去三惡道,多數都去鬼道,因為百分之百的人貪心都不輕,有貪心必去鬼道,鬼道的業了,再投生畜生道,畜生道的業緣結束,再回到人間做人。

所以斷我見和明心見性,乃至於證得任何一種法都是意識與意根共同證得,意根不證,三惡道的生死結縛就會促使意根生到三惡道中,然後有三惡道的五陰身和六識被意根所用,這樣的五陰身和六識與人的五陰身和六識區別很大,因為業力不同所致。關於投胎這件事,意識完全使不上力,投胎時意識滅了,不能給意根當參謀了,意根完全自己作主,就等於業力完全作主,那麼意根不斷我見不明心,怎麼能解脫生死業呢?

三十三、入定怕自己消失,怕回不來,這都是意根害怕,因為意根把五陰身當作自己,執著五陰身的功能作用,才怕五陰自己消失不見了。要改變這種情況,需要意識以理來說服意根不要執著自己的五陰身,五陰身並不真實。所以斷我見需要意根斷,斷煩惱需要意根斷,斷無明需要意根斷,一切煩惱都是意根,解脫就是解決意根的問題。

多少事例都說明這個問題,禪定力不足,智慧力不足,就認識不到這點。那個意根蠢笨蠢笨的,還寶重意識,是意根起火都不知道,卻去救意識的火,家產都燒沒了,還在外圍轉悠,眾生就是這樣無智慧。

三十四、現量的知是指什麼

現量的知是直覺的呈現,法一出現立時即知,非常迅速,不由分別而知,也不用語言思惟表達之後才能知。比如心經中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裡的照見就是現量的知,如果只是用意識見五蘊皆空,那麼就不是馬上立時就知五蘊皆空,而是經過意識思惟分析一下,然後再知五蘊皆空,這就不是照見了。照見,這個詞語,是當下現量呈現的意思,不用邏輯思惟分析整理,當下是什麼就是什麼。這就是意根的知,是意根的證。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說:諸佛密意者,以言辭而不可測度。何以故?是法非思量、非思量分能解,即是唯佛與佛究盡法。意思是說,無上甚深的佛法,不是用意識心的覺觀思惟可以測度出來的,因為佛法不是意識思量思量所能解得了的,那是只有佛與佛才能究竟明了的法。凡是真正知現量知的時候,都是沒有語言,沒有思惟,非常直觀非常快速的就知了,沒有中間過程。不經過一番寒徹骨,只是用意識膚淺粗糙的解一解,那是不能得到佛法的。所以佛法最後的證,一定是意根明了的證,是現量的知。

禪宗祖師經常說:要知即知,要會即會,思量個什麼,思量即不中。過去禪師拷問弟子的智慧,看是否見道,都是不允許弟子再思量的,不允許弟子琢磨來琢磨去的。比如五祖拷問神秀和尚讓做個見道的偈子,神秀和尚一天一夜來來回回的在房間裡踱步思考也寫不出來,五祖就知道他沒有見道,只是修了個人天福報。如果禪師問弟子話,弟子稍微一猶豫,禪師就知道沒有悟,於是就會一棒子打過去,一是懲治,二是點撥啓發。一個人問問題,想要知道另一個人的態度,如果對方一猶豫再回答,就知道答話裡有水分,不純真了。所有經過意識思考過後再知的,就不是真知了。

現量的知,比如對面來一輛車開得飛快,向你沖過來,你立時就知道危險而躲避。這個知就是現量的知,沒有語言思惟分析,沒有覺觀,這時意根立刻就知道是危險的,於是作主快速避開,沒有拖泥帶水,不用意識現思惟分析這是危險的,再傳導給意根這個分析結果,這樣肯定是來不及躲避的。當然意識只要接觸這個現象,也是知道危險的,但比意根晚接觸這個現象,晚知道一步,往往是想起來才後怕,才知道危險。

佛陀知眾生無量劫前的事,知眾生無量劫後的事,都是現量知,沒有比對猜想和想入非非,也沒有思惟分析推測推理,這些意識分別作用全都沒有。所以任何人和事,騙不了佛陀,佛陀全部是現量知一切法。智慧越高深,現量程度越大,意識用的越少,反應越直接快速。

那麼多人都拿意識為首重,實證佛法以意識分別分析為修證方法,看來確實是違背佛陀和祖師意,也違背現量,違背真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