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解悟與証悟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唯識法義 更新時間: 2020-11-29 15:24:53 閲讀: 349

第三章 小乘的解悟與証悟

一、在生命的最初期裡,只有第八識和意根,一真一妄,真我假我就這樣相安無事的存在著,混混沌沌。由於意根的無明妄想,不安於現狀,想要向外求索,於是第八識滿足意根,三界世間逐漸形成,之後五隂身形成,才有了生死輪回的現象,有了六識來了知和承受生死之苦樂。

那麽最根本的我,最原始的我,能作主的我,就是意根,而不是意識。意識只不過是意根攀緣妄想的産物,是意根探索世界,貪執世間的一個工具罷了,意根想用就用,不想用就棄。從這裡可以看出,意根和意識在五隂世間裡的地位和關係如何,意根的主導地位,意識望塵莫及。那麽我見究竟是誰擁有的,就一目了然了,我見的來源就一目了然了,究竟要斷除誰的我見也一目了然了,如何斷我見也就一目了然了。

爲什麽極大多數衆生要不斷的在意識上大作文章呢?因爲意識浮在五隂的表面,比較淺,容易觀察到感知得到。意根埋藏得太深密,主導作用隱秘難見,極不容易觀察到感知到。因爲祂是主子是主導者,一定要這樣深沉一些,一定要在背後垂簾聽政,不能輕易讓人得見,如來藏更是這樣隱秘難見。這與衆生只見世俗界,不見真諦如來藏,是一個道理。

譬如世間裡,尊貴如帝王之人,布衣百姓不具一定的福德因緣,如何能輕易得見帝王將相?只能常常見到爲帝王將相跑事的兵衆衙役。那麽官差兵衆辦的好事壞事,應該算在誰的頭上?都是帝王將相的指令,應該算到帝王頭上,屬於帝王的政勣!同理,五隂身的我見邪見是誰之過?生死輪回是誰之過?全部是意根之過,除此無他。所以修行就應該熏染教導意根,改變意根,斷除意根種種的我見和各種無明,這才是根本。

二、斷我見的根本是要斷除意根的我見

衆生都把五隂當作我,那衆生是指誰?衆生主要是指意根,五隂以意根爲主,意根統領六識,與色身一起組成了五隂身。維摩詰經裡說:了衆生心行。是誰了衆生心行?是如來藏了衆生心行,這個衆生就是意根。因爲如來藏主要了意根的心行,幫助實現意根的願望和想法,之後才能有五隂六識的身口意行的造作,才有三界世間法的顯現。這個意根就代表衆生,意根把五隂當作我,把色隂當作我,把受隂當作我,再把想隂當作我,把行隂當作我,再把識隂六識當作我;還把如來藏的各種功能作用也當作我(意根)的,這一切法都是我弄出來的,都屬於我所有,所以這個我主要指意根。

那麽斷我見是斷誰的我見,現在就很明顯了,斷我見主要是斷意根的我見。意根把這一切法都當作我,斷我見就是讓意根不要再認爲五隂是我(意根)了,把意根的這個知見斷除就是斷我見。所以斷我見一定要觸及到意根,一定要讓意根認可五隂不是我才是斷我見。

這個我就是指意根,不是指的六識意識心,因爲是意根把識隂即六識、受隂、想隂、行隂、色隂都當作我,所以斷我見就是讓意根不要再認這些法爲我了。如果意根不斷我見,只是意識斷我見,意識認爲五隂不是我,這個是不是斷我見?現在看來,意識認爲不是我,沒有用,這不是斷我見,必須讓意根認可五隂不是我意根,才是最根本和究竟的斷我見。

三、我們學了那麽多無我之理,都覺得五隂不是我,都是空的,一切法都是幻化的,可是覺得歸覺得,畢竟還不是証得,因此内心裡一點都不空。那就說明覺得是意識心覺得,意識心覺得的不太起作用,意識不作主;作主的意根不覺得,就沒有實証,心裡的我還是照樣存在,該抓取什麽還是照樣的抓取,生死結縛一個都不能斷。因爲意識心學的這些法還沒有熏染到意根,意根還不懂得這些法,還不認可這些法,不知道五隂都是虛妄的,我見沒有斷時,三縛結就不斷。

所以說覺得五隂六塵是虛妄的,覺得一切法都是幻化的,都是意識通過學習得來的知見,只有知見沒有實証,相當於紙上談兵一樣,不能斷除結縛,内心深處照樣感覺接觸的一切都是真實的,爲了這些東西仍然要執取、抓取不斷。意根沒有証得五隂無我,沒有証得一切法的虛幻,光是意識心對於理論上的理解不起作用,這個就不叫作實証了。

四、真正的斷我見,不僅是意識明了無我之理,意根也同時証得無我,認可無我之理,意根能親自証明無我,就會減輕對自我的執取,那麽身心内外就會放松下來,頓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脫的功德受用。如果僅僅是理論上的斷我見,只是意識理解的,証據不充分,沒有說服力,意根不証,一點解脫的功德受用也沒有,身心世界不會轉變,意根沒有親自証得,沒有親証,就不是現量境界,因爲身心世界是由意根統治和執取的,由意根說了算。

明心証得如來藏,也是意根的現量境界,意根親自証得,意根就知道五蘊十八界不是我,就把自我放松,身心世界就大轉變,得到了解脫的功德受用,無比自在。否則意識的理解,就是理論,最多是一個解悟,與生死了不相干,不得解脫的功德受用,因爲意根沒有現量觀察到,意根沒有親自証得,意根不認可,身心就不轉變。

五、我們在佛法上做觀行,越觀行越覺得最根本的東西是在意根上。意根是成佛的關鍵,也是生死輪回的主宰,把意根降伏了,薰修成功了,讓祂証得佛法,我們就得解脫,就成就佛道。那斷我見一定是斷意根的我見,意識通過學理論熏染意根,讓意根參究五隂無我,讓意根認可這些法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意根一旦証得此理,三縛結斷,心就能逐漸清淨下來,心行就要逐漸轉變,當祂不再執取抓取一切法時,我們就得解脫。

這是修行的關鍵和秘密,小乘、大乘都如此。大乘方面,意根一直把如來藏的功德當作自己的,一切法都是我的,都是我所擁有的,我能決定一切法,我是一切法的主宰。意根不知道法界的實相是什麽,不知道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也不知道祂自己就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一個幻化法。由於意根不知此理,才把一切法當作真實有而執取不斷,才造作身口意的業行,那樣生死就不斷,也不能成佛。

學大乘法就是要讓意識從理論上明了這些法的無我性,知道如來藏的真實有性,然後再熏染意根,讓意根思量參究,最後取証如來藏。法界實相就是如來藏,法界裡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變化出來的,這一切功能作用都不是意根的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意根知道認可這個理以後,就証得了實相。以後在修証過程中,漸漸的不再執取自我,不再執取一切法,那麽法執就能逐漸斷盡。這樣修行,不僅能斷我執,還能斷法執,法執一斷,最後就究竟成佛了。

所以修行的關鍵全在意根上,無明在意根上,斷除無明也是要斷除意根的無明,斷除煩惱也是要斷除意根的煩惱。得解脫是讓誰得解脫?是讓意根得解脫,祂不執取三界世間法就沒有生死束縛,當然得解脫了。成佛是誰成佛?六識成不了佛,六識生滅幻化不已,不能去至他世,那要如何成佛?意根能一直存在不滅,能一直延續到成佛時,成佛之後也永遠不滅,因此成佛是意根成就的,是意根取佛果和佛位。但究竟理地,意根永遠不是佛,也取不到什麽果位,成佛也是幻化法,不是實法。如來藏不成佛,究竟理地,意根也不成佛,到成佛那一天就知道了,沒有佛可成,哪個識也不成佛,這樣才能究竟成佛。

六、意根斷我見才能斷除三縛結

斷我見,同時就斷三縛結:我見、見取見、疑見。斷除三縛結,就保証未來世永遠不下三惡道。如果只是意識斷我見就行了,那麽意識能否把三縛結斷除?三縛結是綁縛意識還是綁縛意根的,還是二者都綁縛?斷除生死結縛是由意識決定的嗎?意識對生死大事能作主嗎?無始劫以來的結縛,是意根的還是意識的,意識有能力斬斷嗎?

無始劫以來的生死結縛主要是指意根的結,三縛結主要是綁縛意根的。因爲意根生生世世不滅,與業力相應,隨著業力流轉於六道。意識只能存在一世,並不能做主出生下一世的五隂身。意識讓五隂身改變一點點都不可能,在六塵上也作不得一點的主,讓腳抬一抬都做不到,告訴自己玻璃棧道是安全的,往前走吧,腿就是抬不起來,那意識怎麽能夠作主斷除無始劫以來的生死結縛呢?

意根在任何一個法上都要作主,不可能在斷我見這樣無始劫以來的重大問題上就不作主了;如果斷我見不是意根作主的,就是假斷我見,不是真斷我見。凡是只有意識的表面主張,意根不主張而勉強隨順的,都是假,猶如演戯;只有深層次的意根主張的,發自内心的主張,才是真。

所以世人的言行就分爲真假兩種,哭就有真哭和假哭的區別,笑就有真笑和假笑的區別,害怕就要真害怕和假害怕的區別,關心人就有真關心和假關心的區別,生氣就有真生氣和假生氣的區別,仇恨就有真恨和假恨的區別等等。因爲世人的言行有真有假,所以互相交往都互相猜疑和提防,需要摸清對方的真實想法和用心,不敢輕易相信對方,也因此故,世人都覺得與人打交道很累心,稍微不小心,就被人欺騙和算計了,世人的爾虞我詐就是如此。

在佛法的修証上,同樣分爲真有修証和假有修証之別,斷我見就分爲真斷我見和假斷我見的區別,明心就分爲真明心和假明心的區別。真真假假充滿了世俗生活和佛教的修行中,讓人不容易辨別。凡是假的,都是意識表面的,也可以說是裝的,是做作的。凡是真的,都是與意根深層次相應的,是意根認可的,是從内心深處流露出來的,是發自肺腑的,是不做作的,是讓人信任的,誠實無欺的。

如果斷我見僅僅是意識斷我見,意根不斷我見,那麽意根就沒有斷除三縛結,意根的心行還與三惡道相應,沒有解除繩索,那就不能保証不入三惡道。因爲是否入三惡道由業種和業力決定,意根與業種和業力相應,是連接三世的識心,意根沒有斷除三縛結,業種就沒有改變,命終由於業力牽引就要入三惡道。觀察意根在中隂身裡的表現就知道了,意根在中隂身裡是完全與自己的煩惱習氣相應的,肯定要隨著自己的煩惱習氣的現行而去投胎。

意識心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爲意識不能作主,又是斷滅的,斷除以後的事情更是不能作主。所以只修意識根本沒有用處,只有意識斷我見,不能解決生死問題和不入三惡道的問題。退一步來說,意識能決定不下三惡道,那麽臨終時,意識先滅了,只有意根和如來藏,沒有意識存在了,可是還有意根和業力,意根的結縛沒有斷除,當然就免不了要下三惡道了。意識不能與業種業力相應,去三惡道與不去三惡道,意識就完全決定不了,就連意識自己的存在與否也決定不了,如何能決定不去三惡道。

七、生死輪回和三惡道的輪回,是因爲意根的無明造成的。意根的無明沒有破除,就有十二因緣的生死鏈條,衆生就被意根的無明綑綁在六道裡,不能出離,被綑綁在三惡道裡,也不能出離。無始劫以前,意根因爲無明,不知本我和真我,不知法界實相,不知守本真心,起心向外貪求,遂有五隂身虛受生死輪回苦。意根因爲無明,内心妄動,於是如來藏隨順意根,就出生了宇宙器世間,出生了衆生的五隂身,三界世間法就出現了。衆生在三界裡生死輪回了無量劫,至今沒有結束,就是因爲意根的無明,因爲意根的結縛。修行就是要斷除意根的種種結縛、種種無明,才能不被無明所綁縛,脫離種種生死的係縛,獲得解脫。

那麽斷我見一定要斷除意根的我見,之後才能淡薄意根自己的貪嗔癡煩惱,再之後,才能斷除意根的貪嗔癡煩惱,最後才能斷除意根的我執。如果初果沒有斷除意根的我見,就沒有二果的薄貪嗔癡,沒有三果的貪欲和嗔恚的斷除,更沒有四果的貪嗔癡慢煩惱斷盡,沒有我執斷盡之說。由此看來,意根的我見是在初果時就斷除了,四果時才能斷除我執,這個修行思路我們都應該明確下來。

八、斷我見是斷知見上的煩惱惑,也就是見惑。見惑,既有意識的知見上的迷惑,最主要的還是意根無始劫以來知見上的迷惑。見惑是見道時所斷的知見上的煩惱,也就是斷除不正確的知見,主要包括六七識的錯誤知見和觀點;思惑是修道時所斷的思想觀念上的煩惱,也就是貪嗔癡慢等等煩惱惑。

見惑在証初果時斷,思惑是在三果和四果時斷,也就是說在証得初禪以後才能開始斷。斷除貪愛和嗔恚是三果人,斷除一念無明愚癡我執是四果人。那麽意根的我見,也是見惑,屬於知見上的煩惱惑,應該在初次見道時斷;意根的思惑煩惱應該在二果時降伏,在三果時開始斷除,斷盡是四果人,相當於八地菩薩。

初果斷我見,一定包括意根的我見,如果不包括意根的我見,証初果是非常容易的事。而事實並不容易,很多人學一輩子阿含經,也不能証得初果。其實很多人的意識也都明白一切法都是虛妄的,如夢幻泡影,可就是不能斷我見,不能成爲初果人。

意識心的我見容易斷除,因爲慧強,聞法即能思惟觀行,容易破除我見和無明;意根就比較困難,因爲意根的我見和無明根深蒂固,意根的智慧又弱,不能很快理解所接觸的法義,必須依靠意識的思惟力,需要意識提供一些資料和數據,供祂參考,意根才能思量確認無我之理,從而斷除我見。

九、明白五隂無我不是斷我見

我們有些人心裡都明白自己是虛妄的,一個假殼子而已,這算不算斷我見呢?明白無我,明白自己是虛妄的,這裡有意識心的明白和意根的明白。意識的明白,還分爲真明白和假明白,沒有真正觀行思惟的明白,就不是真正的明白。而且只有意識心的明白還很膚淺,往往不起多大作用,内心深處的意根並不明白,還是在認五隂爲我,因此就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更不能得解脫,出輪回。因爲意根能主宰和決定五隂一切的身口意行,包括意識心的造作,意根還有生死結縛,就會拖著五隂和六識繼續生死輪回。

真正的斷我見,是要意根認可和確認五隂確實是虛妄無常的,意根要明了五隂無我之理。而讓意根認可確認,必須是意識心進行深細全面的觀行,通過觀行,把思惟的過程和結果傳遞給意根,意根才能理解,因此才能通過自己親自思量確認五隂自我的虛妄性。意識要思惟觀行五隂當中的每一隂都是虛妄的,十八界當中的每一界都是虛妄的,思惟透徹,尤其是意識心的虛妄更要思惟徹底,意根才能認可和確認五隂確實是非我的,一切皆是虛妄,從而内心深處的思想,會有相當程度的轉變,這樣才是斷我見了。

十、單憑意識之力不足以斷我見

有人問文殊師利菩薩:明知生是無生之理,爲什麽還被生之所縛?文殊菩薩回答:其力未充。

明知是哪個識?其力未充是哪個識?明知的是意識,意識雖然知道一些道理,但是沒有用,還是要被生死所係縛,因爲意識不能作主說了算。其力未充的是意根,意識的思想觀念還沒有達到意根,意根不認可,就無力改變現狀。關鍵是意根是否能認知此真理,是否斷惑和斷執,只有意根斷惑斷執,才能出離生死牢籠。

從這裡我們知道,有些佛法道理,比如斷我見之理,明心見性之理,僅僅是意識表面的知道了,也不能解決生死問題。必須深入到意根,讓意根明理,才能改變自己,解決生死問題。因爲一切事情都是意根作主,是意根說了算。意根是有力量的,意識沒有多大力量,不能當家作主的緣故。我們要想改變五隂一家的生死輪回問題,必須說服一家之主,僅僅說服一個家庭成員還不行。意根就是一家之主,五隂世間的事都由意根說了算。當意根力量充足的時候,先斷我見,再斷我執,後世就能不被生死束縛了。

十一、我,指意根第七識,是意根把五隂當中的色隂當作我,把受隂當作我,把想隂當作我,把行隂當作我,把六識的識隂當作我,也把自己當作我,因此才有我見。六識是依他起性,輾轉而生,是被意根第七識所利用的一個工具。意根無始劫以來一直把五隂當中的每個部分都當作我,當然也把第八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我。

意識的我性微弱,遠遠不如意根的我性強大,比較容易斷。一般來說,意識通過熏習一下五隂無我之理,稍微作以思惟,就能明理;而意根的思惟觀察力弱,再加上無始劫以來的無明深厚,嚴重遮障其智慧,不容易明理,意根的我見就非常難斷。

從古至今,真正斷我見者少之又少,如鳳毛麟角,即使是佛陀在世時,其証果人數的比例也不是很大。因此說我見主要指意根的我見,斷我見一定要意根親自與意識一起參究無我之理,能現量觀察到五隂確實是無我的,這才是真正斷了我見。

如果僅僅是依靠意識像複讀機一樣,以讀誦背誦文章的形式讀誦文字,不在定中深細思惟觀行,意根永遠不能受熏不能明理,這僅僅是意識在文字表面上膚淺的作爲,最多能解悟五隂無我,不能實証五隂無我,因此不能斷我見。

斷我見是意根的親自証得,那麽明心証悟是否也是意根親自証得真心第八識?答案也是如此。因爲無始劫以來意根一直把五隂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我,也把第八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我,不知道祂自己什麽也不是,一頭依賴第八識,一頭依賴五隂六識,這樣才能有祂自己的所謂的我的功能作用,才能在三界裡生存,成就祂的虛妄的我的功能作用。

那麽要讓意根斷除無明,成就佛道,一方面要砍倒五隂大樹,讓祂沒有依賴;另一方面要讓祂証得真實的第八識,知道一切法都是第八識所爲,不是自己的功能作用。這樣意根就認清了法界實相,無明一點點的破除掉,我執和法執漸漸斷盡,徹底無我,最後就成爲了佛世尊。

十二、意根如果沒有斷我執,就不願意也不能消失滅亡,阿羅漢就不能入無餘涅槃。指揮身體活動的是意根的功能,意識如果想指揮身體,需要意根同意,再由意根下命令,六識才能動,六識一動,身體才能動。六識不出生,不活動,身體就不能動。

意根由於把身體當作自己,無始劫來就一直抓取不放,如果身體不由自己來控制和掌握,意根就覺得失去了自我,因此感到莫名的恐懼。所以斷我見,一定要意根來斷我見,意根斷我見才是真正的斷我見,當然徹底究竟斷我見的人是佛世尊,四果俱解脫的大阿羅漢也沒有徹底究竟斷我見。

十三、斷我見時,意識必須思惟分析透徹,一個漏洞都不要有,讓意根完完全全認可,沒有疑惑,才能斷我見。觀行斷我見,意識要想方設法思惟、觀行五蘊十八界的虛妄不真實性,把意根熏染成功,讓意根從内心裡確認五蘊確實不是我。這時意根的底氣才足,任何人說五蘊是真實的,意根都不隨著那樣想,不加以認同。要做到這點,需要意識自己首先要明理,要思惟清楚,還要給意根一段適應和確認的時間,讓意根適應五蘊確實不是我,不是真實的。

在剛剛接觸這個理論,剛剛開始思惟時,有的人心裡確實感到害怕,感到六神無主,感覺沒有了依靠,感到内心空虛和恐懼,這是因爲意根無始劫以來一直牢牢的認爲五蘊就是我,就是真實的,現在意識告訴祂不是這樣,意根無論如何也難承受,所以心裡會害怕和難受。只有通過意識的不斷熏染,時間長了,意根接受了以後,這種感受就慢慢消失了。想要意根心理準備充足,就需要意識反反複複不斷的熏染,不斷的強化無我的思想觀念,終有一天,就能真正而徹底的斷我見。

如果只是意識知道五隂身及一切法是虛妄的,可意根還不知道,不認可,那就沒有什麽用處,只是一種浮淺的理解,不是真正的斷我見。初果至四果之間,意根要不斷的認可五蘊生滅無常虛妄無我,完全認可時,意根就斷盡對五蘊世間的執著性,就有能力出離生死輪回。意根完全斷盡執著,証得四果時,就像看球幕電影時一樣,無論球幕上發生什麽事情,出現什麽境界,内心都若無其事,不躲不迎。意根不再指揮身體躲避什麽,内心知道境界都是不真實的,都在屏幕上,不是現實的,也就不再害怕了。

從這裡可以看出,衆生的心理,有表面浮淺的作用,也有暗藏隱藏的作用;而起決定作用的,還是那股隱藏著的力量,那是根深蒂固、難於轉化、難以說服的,那就是意根的慣性力量。改變這股慣性力量,就顯得極其重要,就能解決無量劫來的生死大問題,包括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那也就能斷除無始劫以來的無明惑業苦,登上涅槃的彼岸。

十四、觀行五蘊斷我見,只在意識心上認爲五蘊非我還不行,還需要意根認可才行。要想讓意根認可,必須拿出充分的理由和証據來說服祂,不是說意識認爲無我,就已經是無我了,意根還不清楚,還認爲是我,生死輪回的根源就沒有根除,必須斷除這個根源,才是真正的斷我見。

而意識在接觸佛法之後,知道了無我之理,意根還不能很快就隨著也認爲無我,因爲意根的了別慧比較弱,沒有比量和非量的了別,只能承認現實和事實,所以意識必須找出充分的証據來說服引導意根。意根的攀緣範圍非常廣泛,根本沒有定力,因此慧力劣弱,理解和認識問題的能力非常差,意識必須要把各種道理都分析思惟透徹了,道理明明白白的擺在那裡,意根才能容易理解。意識要把祂當作是一個幼稚而頑固的孩子,要耐心細致的對祂講事實擺道理,擺出各種証據,千方百計說服祂,祂才能被說服,從而明了真理,改變自己的知見,那就真正徹底的斷除我見了。

要如何說服意根呢?這就要求意識非常細心的思惟:五蘊究竟是如何虛妄的,究竟是如何生滅的,究竟是如何無常的,究竟是如何變異的。究竟兩個字裡面就包涵了擺事實講道理,要拿事實說話,意根只承認事實。要想拿出事實,意識必須深入細致的思惟,一個道理一個道理分析得清楚又明白,意根就能懂得這個道理。意識在思惟分析的整個過程,就是在說服意根的過程。因爲意識思惟的整個過程的細節全都傳遞給了意根,祂都要了解,意識的每個思緒,思惟的任何一個法義,所有的心念都能熏染意根,因此思惟的内容意根都能了知到,所以意識思惟的過程就是說服意根的過程,也是熏習祂的過程。

十五、意根斷我見成爲初果之後,爲什麽到四果時才斷除我執?

意根斷我見的智慧深度程度,分爲不同層次。就像學會做飯,成爲廚師,還需要不斷的實際操作,以熟練掌握做法技巧,然後就成爲一級廚師、二級廚師,以及特級廚師。意根斷我見也就如學生剛剛進入校門,學習幾年之後才能畢業。當然不排除優秀者成爲跳級生,就是學佛人中特殊善根者証果之時也許是二果三果四果不等。

意識意根對五隂無我之理認識的程度不同,見地不同,所証果位就不同。証得初果之後,需要再不斷深入的觀行五隂十八界的苦空無常無我性,認識不斷的加深,觀念扭轉的越來越徹底,無我的智慧越來越深,我執就會越來越輕微,最後對小乘無我之理達到極致,我執就斷盡,於是出生各種智慧,有能力超出三界,解脫生死,入無餘涅槃。智慧証到什麽程度,就斷除什麽程度的煩惱,我執就減輕到什麽程度,就取得什麽程度的果位。

比如世尊在夜半睹明星而頓悟時,是斷除最後一分無明,獲得最大最究竟的智慧,於是就頓時成佛,無須再等什麽,也無須再修什麽,因爲無明已經斷盡,沒有什麽法可修的。

而初果人,我見就沒有斷徹底,一念無明還深重,意根無我的智慧層次還淺。再接續觀察修行時,對五隂無我的認知越來越深刻,智慧越來越深透,無明越來越輕微。這都是一步步修行的結果,智慧到底,就不用再修行,無明煩惱同時也就斷徹底,四果無學的果位同時就獲得了。

十六、了解五隂苦空無常無我的道理並不是很難,就是觀念根深蒂固,很難轉變,理解一些佛法並不是很難,難在觀念的轉變,難在對這些法的真正認知。都知道色身無常,不可能是我,可是沒有用,就是不能斷身見。這是因爲意根的古老觀念太深重了,始終轉不過這個彎來,解不開這個結,所以需要不斷的熏習再熏習,以改變祂的不正的思想觀念。

怎樣改變認爲五隂就是我的思想觀念呢?把色身生滅變異無常的現象觀察透徹,清清楚楚了知這件事,然後把這件事凝聚成一個點,深深的置於心中,交給意根,這樣行走坐臥心裡都掛著這件事,打坐靜坐也要掛著這件事,高高的深深的掛著。如果觀察不全面不透徹,就再觀察思惟。有朝一日,鈍根的意根就能開竅,突然間就明白了:色身確實不是我,於是斷身見。

十七、用自我暗示法觀行佛法時,意識常常要暗示意根,五蘊虛妄,一切法虛妄,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到一定時候,意根就會認可,就能斷我見,從而發揮自己的潛能,改變自己。這種暗示,類似於自我催眠,把自己調整到比較安靜和沉靜的狀態,能聽到内心聲音的狀態,這時就可以自我暗示了。

把以上斷我見的内容,慢慢的抑揚頓挫的陳述出來,引導意根接受,並且給意根一定的緩沖時間,讓意根接受信息,整理思路,思惟信息裡的法義。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特定的環境場景,就是讓意根不關注其他問題,只注重被引導的内容,内心要沉靜和安穩、祥和,能夠充分的接受意識的引導。如果意識能引導到哪裡,意根就能思惟到哪裡,這時意根是比較聽話的,已經初步被熏染了,只是沒有最後成功。關鍵在於意識是否會觀察意根的反應,是否有引導的經驗,是否真懂無我之理了。這樣的引導催眠可以在合適的時間場景中反複多次進行,只要意識理論嫻熟,會觀察意根,會引導意根,能保持沉穩和沉靜狀態,到一定時日,必能斷我見。

十八、有些初學佛的人,在思惟斷我見時,心裡有些害怕和恐懼,實際上是意根怕。因爲意根無始劫以來一直認爲五隂是我,一直在執取五隂,當有一天接觸到四聖諦理,告訴祂五隂不是我而是空的,意根一開始肯定受不了,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真相,所以就感到害怕,於是不想讓意識再繼續思惟觀行,希望能保持現狀,可以繼續執著抓取五隂身。當意根漸漸能接受無我時,也就不害怕,就會讓意識繼續觀行五隂無我,同時不斷的受熏,到一定時候,就會証得五隂無我了。

十九、我們是真的觀察不出無常、不知道無常嗎?意識很容易了知無常,也容易了知苦,了知空也不難,意識心也常常說無我。那爲什麽還不能斷我見証果呢?很多認爲一切法無常無我的人,即使別人承認他斷我見証果了,他自己内心都不敢承認,爲什麽不敢承認?還是因爲心虛,心裡感覺自己的觀點看法不踏實,沒有實証,内心深處沒有認可此理,他們自己也知道這點,所以不敢肯定自己,平時只是說說玩而已。

根本沒有多少人意識心認爲自己的五隂是恒常不變的,那爲什麽還不能斷我見?因爲無常的想法和看法,還沒有深入到意根,意根並不知道五隂無常、一切法都無常,那就不能斷我見,即使別人說他斷我見,他自己也心虛不敢承認,沒有証據,沒有理由之故。

而有一些人差只差在意根認定上,法義已經了然於意識心中,這不太難,難在意根認定上。由於缺少禪定,意根沒有深思,所有的思想觀念都浮於意識表面,沒有深入意根,意根無法認定,心中對無我之義沒底。這是斷我見的瓶頸,應該想辦法突破。

定力不足的原因,一是沒時間修定,二是福德不足,三是戒律不完備,還有一些其他小原因,自己找出來,一一都克服,則斷我見就會大功告成,還有更大的功德需要去完成。

二十、初果斷我見以後,再深入薰修觀行五隂十八界的虛妄,慢慢開始斷我執,我執比我見更難斷,以至於初果人要七次天上,七次人間的來來回回修行,才能最終成爲四果阿羅漢。我們算一算,七次天上和七次人間,加一起是多少時間,算出來以後,我們就知道了斷我執是多麽的不容易,比斷我見困難多了。

什麽叫作我執?就是意根對五隂我的執著不捨,爲什麽還要執著?對於五隂我的我見沒有斷徹底,還在某些方面某種程度上把五隂的某些功能作用當作是自己,而執著不捨。無始劫以來執我的習氣太深,無明太重,對三界的貪愛太難以拔除,才需要那麽久的時間斷除我執煩惱。如果意根一次性的把五隂的我見斷徹底,其我執就同時斷盡,那就是四果的大阿羅漢了。而真正把意根我的執著斷盡的人,就直接成佛了,不僅僅是四果俱解脫的大阿羅漢。所以阿羅漢辟支佛的我執都沒有徹底究竟的斷盡,因此還不能成佛。

第八識爲什麽不需要斷我見?因爲祂沒有我見,就不需要斷我見,有我見者,才需要斷我見。

二十一、感覺這神通多麽容易修得,意識的感覺理解是不是証得了?如果是証得,神通立時就出現,如果神通沒有出現,就沒有証得神通,那意識的理解就無濟於事,使不上力,不能得一絲毫解脫的功德受用。斷我見和明心也是如此,意識的理解沒有一絲毫功德受用,不是真正的斷我見。無論意識如何認爲五隂無我,都不是証得無我,不是斷我見。因此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沒有用,仍然是意識的解,不是意根的証。此理重要極其重要,望諸位入心細思,莫再以情思意解爲尊爲大爲貴,自誤再去誤人。

二十二、隔隂之謎的意思是說,意識是新出生的,與前世的意識不同,因爲隔了一個五隂身,因此就迷了,不知道前世五隂之事。而意根生生世世不斷,沒有隔隂,因此也不迷,能知道前世之人事物理,有時也能知道後世之人事物理。但是衆生一般所知都是依靠六識而知,意根所知的必須讓六識也知才能有作用。

意根不與語言文字相應,因此無法表達自己的所知所見,意識與語言文字相應,能思惟分析推理判斷,因此意根的很多作爲必須依靠意識六識來實現。意根無論知道什麽,意識都不一定能知道,意根即使了解了極樂世界,了解了自己前世所有的事情,意識也不一定知道。

所以遇到重大的事情,意根不得不用各種方式警覺意識,讓意識有所了知,以便思惟處理解決。比如鬼神在身體周圍,意識不知,而意根知,意根就能促使身根頭皮發麻,渾身不自在。於是意識就覺得可能是有什麽事了,意識有可能猜測出來是什麽事情。

當今世第一次或者是最初遇見佛菩薩的形象時,由於意根生生世世信佛念佛學佛,與佛菩薩有著特殊的感情,這叫作善根深厚,於是就情不自禁的流淚,甚至痛哭流涕,意識卻不明白爲什麽如此。遇見前世的親人也是如此,意識都不認識,可是意根認識,於是就覺得很親近和激動,意識卻不知道爲什麽如此激動,爲什麽有特殊的感情。

所以意根今世斷了我見,來世表現就與平常人不同,可是意識是新的,有隔隂之謎,不知道前世已經斷了我見,不知道五隂是無我的,於是遇見佛法還得思惟五隂無我之理。但是因爲意根已經証得了無我,已經被熏了,知道五隂是無我的,就不用意識過於思惟觀行,不用再薰修很長時間,很快就証得五隂無我了,比第一次証果的人快速很多。那些三果四果的人,甚至只聽一句話就証果了,用不著特意思惟觀行,因爲不用意識仔細思惟以熏染意根,省了這個特別麻煩的過程,証果就特別快速了。

二十三、現代社會信息發達,得經書容易,意識理解力強,別人一講五隂生滅無常無我,百分之五十的人意識就能理解五隂無我,知道色身不是真實的,是幻化的假殼子。甚至有些不學佛的人,口裡也經常說色身是假殼子臭皮囊是生滅的無常的,可是說歸說,哪個也沒有斷身見斷我見,個個還是很嚴重的執我。

如果意識認爲五隂無我就是斷我見,那麽証果也就太容易了,學佛之人一半以上都能斷除三縛結,免除三惡道之苦,成爲聖賢之人,那麽佛教有什麽可擔憂的,衆生也沒有什麽可擔憂的,釋迦佛大可放心娑婆世界,不用牽掛佛教會滅亡,可事實不是這樣。

那些僅僅是意識理解了無我,就認爲自己斷我見了,然後又認爲自己煩惱輕微,已經修到二果的人,臨命終時就很麻煩,後世就會很苦惱。最好是今世在剩餘時間裡,想想如何補救,採取一些有效可行的措施,再仔細觀行五蘊以真正斷我見,消除妄語大業。

現在佛教界已經說不好到底有多少二果人,好像是聖賢輩出的時代了,實際怎麽樣呢?亂得很。如果三果沒有初禪定卡著,沒有斷除欲心這個標志,指不定會有多少人說自己証得了三果。現在就有人在宣傳,証得三四果不需要初禪定,初地菩薩二地菩薩以前不用修初禪定。這樣的宣傳預示著什麽,可想而知了,再往後,凡夫與聖人就沒有界限了,只要理解了一些佛法,就是聖人,這些所謂的聖人其實都是知解宗徒。

二十四、五取蘊的取是誰取

五取蘊一定是意根取。因爲意根生生世世存在不滅,又是作主識,無始劫以來一直把自己當作萬法的主人,所以祂一定要取著萬法,執取一切法,一切法才能存在不滅;如果意根不執取了,萬法一定不現前,自我一定要消失。因爲意根取色蘊、取受蘊、取想蘊、取行蘊、取識蘊,所以五蘊才生了滅,滅了又生,生生不已,永遠不斷絕,不消失。爲什麽如此呢?因爲如來藏永遠隨順配合意根,了知意根的心行和願望,意根執取,如來藏就會變現,五蘊就不會消失滅去。當然其中還要有業種和業緣,如果意根不執取了,業種就消滅,業緣就不現起,萬法就不出現,五蘊就消失。

意根執取色蘊,執相抓取貪著色身,所以喜歡錦衣玉食的生活,吃穿住用處處貪著享受,對色身百般保養和照顧;意根取著受蘊,貪著感受,執著受覺,比如喝茶時,覺得茶好喝,伸手去拿盃子倒茶,一盃又一盃的,慢慢品嘗其滋味,直到心滿意足。是誰指使識心這樣貪著茶味和感受的?是意根指使主導的。意根執著茶的韻味,執著受覺,才不惜浪費寶貴的時間品茶,甚至有的人還貪著酒味,過酒癮,不在乎傷害身體。

再比如打坐身心覺得舒服時,身體就不想動了,心也嬾了,不愛考慮問題,這是因爲意根不想動,貪著舒服的覺受,就不讓身體起來活動;因爲入定舒服,意根執取打坐的覺受,就不想動,不想出定。意根不知不覺執取、貪執著很多感受,自己卻不知道,因爲意根很難反觀自己對這些覺受的貪著,只能由意識通過學法覺悟以後,不斷的暗示和牽制意根,才能降伏意根,使其不再貪執覺受,不被覺受所係縛,才能得解脫。

意根執取想蘊,天下大事小事無一不想知道,國内外新聞全部關注,他人的事情無論與自己有關還是無關,全部都感興趣,不管該不該知道的,全部想知道;兩耳盡聞天下事,兩眼盡觀天下景,心裡裝滿過去未來現在。因爲意根執取想蘊,每天都要看電視看報紙,收集各種消息資料,這些都是意根取著想蘊而指使六識造作的。

意根取著行蘊,一天下來造作不停,不肯閑歇一會兒,不肯靜靜的安住片刻。東邊有事東邊到,西邊有事西邊去,哪裡有事哪裡現身形,身口意行從不停歇。意根如此取著行蘊,如何有定?

意根取著識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内心思緒翻滾,覺觀不斷,過去未來浮想聯翩,不肯把心靜下來閑下來。因爲意根執取六識的識性,不肯讓六識止息,見聞覺知就不斷。若意根清淨,不想無益造作,六識就能寂靜下來。

既然意根有這麽多的執取性,塵勞煩惱才根深蒂固,無始劫來陷於生死火宅中不得出離,因此我們一定要消滅意根的執取心。要消滅意根的執取心首先就要斷除意根的我見,讓意根明了五蘊無我,這樣才能証得五蘊無我,才能逐漸斷盡執取心,得以解脫塵勞煩惱。

二十五、意根把五蘊六識當作我的証據

如果意根不執五蘊六識爲我,我們何來的我見和斷我見?那就不需要斷我見,也不需要斷我執,也不需要斷煩惱無明。這樣衆生都是無我的,就不用修小乘法,多輕松愉快。可是事實上每個衆生都有嚴重的我見和我執,斷除相當的困難。

如果意根不執六識爲我,在昏迷的狀態裡,意根總是想辦法醒過來,爲什麽?因爲意根要用六識了別六塵境界,意根需要了知六塵,六識就是自己,自己不知道六塵就不行。被人綑綁,意根爲什麽總是想掙脫綁縛?被矇上眼睛,意根爲什麽總是想辦法除去眼布?因爲意根把色身和五根當作自己,自己被束縛是絕對不可以的。被禁言不讓說話意根爲什麽心裡就不高興?因爲意根把能覺觀能說話的意識當作自己,自己不說話就覺得很難過。

意根有我就不高興,無我阿誰不高興?語言是意識的功能作用,意根把此作用當作是我的功能作用,因此被禁言不讓說話,就覺得不自在。意根把五蘊意識當作我,被禁言了,就覺得沒有面子。意根把眼識意識的能見性當作我,被矇住眼睛不能見色時,就覺得不自在,祂一定要見色執色。意根把五蘊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我,把六識的行蘊當作我,被綑綁住的時候,不能活動,祂就覺得不自在,沒有行蘊是不行的。意根把色身當作我,身體被打壞了,祂就不高興,一定要報複打自己的人。意根把受蘊當作我,貪圖享受,不讓祂享受,祂就不高興。意根把六識的了知性當作我,不讓六識見聞覺知,不了知六塵,祂就不高興。

久病的病人長期躺在床上,不能活動,我們想想,意根是什麽滋味?植物人意識微弱,沒有多少痛苦的感覺。感覺痛苦的一定是意根,總是想辦法起床,總是想辦法了知境界,可是總覺得無能爲力。既然意根把五蘊六識當作自己,當作我,那麽斷我見一定要意根斷,只斷除意識的我見不解決生死問題,而且也無法斷除意根的我執。

學佛修行不可死在句下,不可一味的背誦名言名句,甚深的理解和觀行、如理思惟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如理思惟,在某方面就有欠缺,應該想辦法找出來欠缺在哪裡,然後加以彌補和圓滿。檢查一下自己的菩提心,是否有菩薩的願力和心行,福德是否夠用。

二十六、人出生以後,在生活中逐漸形成各種常識性的認知過程,與斷我見的過程是相似的。既然相似,在斷我見的時候,可以參照我們形成常識的累集過程,以同樣方式觀行五隂無我之理,最後讓五隂無我成爲内心深處所認知的常識,從而斷除我見,不退轉於解脫之道。

人生下來,從意識一無所知的狀態到知世俗界一切法,知人間的一切遊戯槼則,就是個形成常識認知的過程。首先意識通過接觸生活中的人事物理,了知了法則,然後通過觀察和實踐,確認了這些法則,從而形成了意根的常識,不用意識思考,就習慣性的遵守這些法則,形成了意根牢不可破的思想觀念。直到另一種新的法則打破了舊有的法則,觀念就得到了更新,常識就改變,意根的習慣也改變。

最初的一無所知當然是意識,慢慢意識受日常生活熏習,接觸和學習了一些日常知識,在這些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就能不斷的檢驗和証明了一些常識,意根就懂得和親証了,知識成爲了常識,然後形成一個習慣性的認知,不用意識思惟,就自然的符合常識。

比如小孩子不知道火的概念和功用,靠大人不斷的告知,多數時候是強迫性的記住,然後又觀察大人用火,自己再學著使用火,就知道了火的作用和危險性。在使用過程中,才能証得和檢驗火的特性。沒有實際觀察時,只是意識的知,意根不知火的特性危險性,有時候就要玩火,玩出事時,這時候意根就親証了知了火的特性,心驚肉跳之後,就不敢隨便玩火了,身行心行就改變。

做飯也是如此,一開始不知道刀是如何用,有什麽特性,不知道如何淘米下鍋,反複觀看學習,然後親証實驗,以後就會做飯了,就有了做飯的常識經驗,不用意識思惟如何做,意根就會熟練的操作。前邊是意識學習熏習,後邊是意根受熏實証,實証之後,就形成習慣和常識,不用特意思惟,就能輕車熟路的做飯。

孩子從走路、說話到認知一切法,都是這個學習過程,然後形成常識,形成習慣,改變了從前自己的無知,身口意行改變。這一切的學習過程,形成常識的過程,意識與意根都要經歷,都要改變無知狀態。如果意根從前世以來,一直都知的常識,則不用意識再學習,自然而然就會,比如生下來就會吃嬭、就會哭、就知道疼痛、就知道飽暖等等。

從這些世俗法的熏習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鋻來熏習五隂無我之理,形成無我的認知,讓無我成爲常識,那麽我執的習氣就會慢慢的斷盡,就能得解脫了。

二十七、意根徹底斷我見後就能很快斷我執了嗎?

斷我見的初果離斷我執的四果,期間的距離很遠很遠。之所以斷我見之後不能斷我執,是因爲初果所証得的無我之理程度還淺,範圍還窄,致使意根無法頓斷我執。需要在初果以後再繼續不斷的觀行五隂無我之理,觀行的越來越深入,証得無我的程度越來越深,初禪定生起,斷除了煩惱,我執就會越來越淡薄,執著越來越輕微,很快就能斷盡我執。

如果有四禪定的配合,那麽在斷我見的同時就能頓斷我執,因爲禪定能夠降伏一切煩惱,執身輕微,只差否定五隂爲我這個智慧了,一旦具有五隂無我的智慧,就能斷盡我執,成爲四果阿羅漢,佛世的外道們就是如此。如果是徹底斷我見,那就是斷我執了。

二十八、見地不同導致思惑不同

凡夫如果有如佛一樣的見,凡夫就是佛;凡夫的見如果四果阿羅漢一樣,凡夫就是四果阿羅漢;凡夫的見如果與三果人一樣,凡夫就是三果人;凡夫的見如果與二果人一樣,凡夫就是二果人;凡夫的見如果與初果人一樣,凡夫就是初果人;凡夫的見如果與初果向一樣,凡夫就是初果向,快斷我見了。這裡的見都是指意根的見地,當然也包括意識的見地,意根見到就做到,意識見到做不到。

凡夫的見如果與明心的菩薩一樣,凡夫就明心開悟;凡夫的見如果與初地菩薩一樣,凡夫就成爲初地菩薩;如果與二地菩薩的見一樣,凡夫就成爲二地菩薩;凡夫的見如果與等覺菩薩一樣,凡夫就成爲等覺菩薩。這裡的見仍然是意根的見地,意根的智慧,包括意識的智慧。

見地到哪裡就做到哪裡,見不究竟,做就不究竟,這是指意根証得相應佛法的智慧。初果到四果之間,智慧見解完全不同,做就不同,行爲造作不同,身口意行就不同。誰能認爲初果人的見地與四果人的見地是相同的?誰能認爲剛剛明心的菩薩的見地與等覺和佛的見地是相同的?因爲見地的不同,其智慧就不同,無明不同,言行不同,身口意行不同,果位就不同。

初果人由於見地不夠通透,所以還需要繼續修學四聖諦,需要繼續觀行五蘊十八界無我性,智慧再增進,就成爲二果;再繼續修行,增長智慧,見地再通透一些,禪定生起,智慧增進,斷除煩惱,就成爲三果;再繼續觀行,見地再進一步通透,煩惱斷盡,就成爲四果阿羅漢。大乘法也是如此,都是因爲見地不同,智慧有差異,煩惱無明有差異,行就有差異。

思惑,是因爲知見不正導致思想上有煩惱惑,如果知見完全正了,如佛一樣的正,那就沒有任何思惑,沒有任何煩惱習氣和無明,也就不用再修了。所以思惑不斷,是見不通透的結果。同一個果位之間,其見地不同,其行就不同,思惑就不同,修行到下一個果位的時間也不同。如果見地都相同,就沒有爭論和爭議了。

初地菩薩要証得百法明門,二地菩薩要証得千法名門,三地菩薩要証得萬法明門。菩薩每証得一個法,就破除一個無明,顛覆一個邪見,獲得一種見地,增長一分智慧,思惑煩惱或者習氣就少一分,其行就會清淨一分。直到証得所有的法,破除一切無明見惑,獲得佛那樣的智慧見地,思惑斷盡無餘,佛道修完。小乘法也是同理,對於五隂無我之理,証得什麽程度,就破除什麽程度的無明,獲得什麽程度的見地,增長什麽程度的智慧,破除或者是斷除什麽程度的思惑。

總結起來說,見地到什麽程度,行就到什麽程度,實証就是說到做到,虛証就是說到做不到,嘴皮子而已。因此說見地是意根的智慧,是意根証得佛法獲得的解脫智慧,不僅僅是意識的智慧。

二十九、心解脫是以意根爲主的解脫,意識意根都不受貪愛和嗔恚的煩惱係縛;意根如果不解脫,六識都不能解脫,由於意根的煩惱必然促使六識造作煩惱業,再受業力的係縛。六識生生滅滅,不能作主,只有六識解脫沒有用,還要受意根主人的牽制。煩惱主要是指意根的煩惱,是意根有束縛,六識不得不被束縛。意根從斷我見開始有一分解脫,二果有二分解脫,三果有三分解脫,四果完全解脫,佛地究竟徹底解脫。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