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阿含經十二因緣釋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二乘解脫 更新時間: 2024-10-13 11:39:25 閲讀: 412

第一章  襍阿含經第十二卷

第一節  十二因緣産生之因 

(二八三)結所系法産生的十二因緣

原文: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結所系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則愛生。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釋:世尊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一個法會上講因緣法時,告訴諸比丘們說:如果你們對於自己心裡的煩惱結縛所系著的法(如六塵境界財色名食睡),隨著所係縛的法而生起喜愛心貪著心,心裡總是不斷念著想著那些煩惱係縛的法,沉浸於六塵境界,心就被境界法牢牢的綁縛住了,不得脫離。

對於煩惱結縛所系著的法心生味著沉湎,不斷地念想,貪愛就産生了;由於對煩惱結縛所系著的法有貪愛,就會心生取著,從而執取不捨;由於執取不肯捨離,致使心必然不離此法,後世的業種就存下來了,這樣必有後世五隂世間;後世業種成熟,五隂身就會再次出生,與此法不相乖離;由於有生,就會有老病死憂悲苦惱伴隨著五隂身,這樣無量生死大苦就再次聚集起來了。

結,是結縛、煩惱、係縛、禁閉於心的枷鎖。結有九種:愛結、嗔結、癡結、嫉結、我見結、取結、疑結、吝結、慢結。這些結能把自己係縛在什麽地方呢?係縛在三界六道輪回裡。什麽是結所系法?就是六塵境界人事物理,三界世間法。隨生味著是什麽意思?就是認爲凡間的世俗法有滋味有趣味,能滿足自己的貪心等等煩惱,於是心向往之,然後就生出顧念。顧念是什麽意思呢?心裡一直在想念著、惦念著、盼望著,想得到佔有,於是就會一直的抓取。

什麽是心縛呢?心被這些法所纏縛住、係縛住了,係縛住以後,就生起貪愛等等煩惱。貪愛産生出來以後會有什麽表現呢?就會執取、抓取,保愛,貪執不捨。是誰抓取誰、係縛誰呢?明著是自己的心去執取抓取六塵法,實際上是心被六塵法所抓取係縛住了。所以心縛最嚴重的後果就是執取,然後存下業種,生出後世的三界有法。

如果比丘或者是任何一個修行人,對於能係縛自己心的生死結縛,隨其結縛而生起貪愛,認爲這些結所係縛的法很有滋味,很是享受,很是舒服,並且心裡總是想念著這些法,心就會被這些結縛所係縛住,這樣的話,貪愛就生起來了。貪愛生起來以後,内心就會生起取著的心,然後去執取這些結縛;衆生心裡只要有所取著,後世出生的條件,或者說因緣,或者是種子就形成了;後世出生的種子形成以後,在因緣成熟時或者是種子成熟時,生命體就會出生;生命體出生以後,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會伴隨著生命體出現了。後世生命體出生的因緣條件是什麽呢?是三界器世間有:欲界、色界、無色界,以及欲界資生之具。

貪愛産生出來以後就有執取佔有的身口意行,業種留在阿賴耶識裡,後世就會産生三界的有法,後世五隂身的生存條件具備了,三界法就會産生,生命就會在三界法中産生出來,生命出生以後,就會有老病死憂悲苦惱相伴隨,純大苦聚就産生出來了。如果滅除了貪愛等等煩惱,心結就解開了,沒有係縛,就不再被三界五欲六塵所束縛,這樣心就解脫了。

原文:如人種樹。初小軟弱。愛護令安。壅以糞土。隨時溉灌。冷暖調適。以是因緣。然後彼樹。得增長大。如是比丘。結所系法。味著將養。則生恩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釋:就像人們種樹一樣,小樹種上以後還很軟弱,稍不注意就會死掉,需要人爲不斷的愛護和保護,給它培土、澆水、施肥,隨時調節溫度,令其健康生長,正常生長的因緣都具足了,小樹才能漸漸的長大。比丘們,與小樹生長的道理一樣,煩惱結縛所系著的法,如果最初出現的時候你們去貪著、愛護、保護和將養,心中就會生起恩愛貪愛,有貪愛就會産生取著心,執取不斷就會産生三界世間,三界的緣具足,五隂身就會出生,出生五隂身以後,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等純大苦就會聚集起來。

佛用小樹比喻衆生的煩惱結縛,煩惱結縛剛剛生出來的時候,衆生不但不把它降伏和滅掉,還去培植它,讓煩惱越來越堅固,生死輪回就會越陷越深。修行應該是時刻反觀自心,發現自己有煩惱,就要降伏和滅掉,不要去將養和培植愛護它。沒有覺悟的人,覺察力不足的人,已經習慣於煩惱的人,不容易發現自己的煩惱結縛,往往就會順著自己的煩惱而行事。如果總是順著自己的煩惱,煩惱就會越來越重,在生死中沉淪也會越陷越深。當煩惱最初生起來的時候,既不覺悟也不遏制,致使煩惱越來越重,一旦養成了根深蒂固的煩惱習氣以後,最後就很難斷除了。

原文:若於結所系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

釋:如果對於自己的煩惱結縛所系著的法(六塵境界),觀察這些法的生滅無常性,心隨順於法的無常性和生滅性,對法就會無欲無求,知道法是可滅可捨的,對於法就不會再有顧念之心,就會想滅掉法,捨棄法。這樣心就不被法所係縛,於是貪愛滅了;貪愛滅了以後,執取的心就沒有了,隨之而滅;執取心滅了,三界的有就不會再出生,有就滅了;三界有滅了,生命就不會再出生,生就滅了;生滅了,老病死憂悲苦惱就不會出現,老病死就滅了,這樣六道生死純大苦的聚集就滅了。

原文:猶如種樹。初小軟弱。不愛護。不令安隱。不壅糞土。不隨時溉灌。冷暖不適。不得增長。若複斷根截枝。段段斬截。分分解析。風飄日炙。以火焚燒。燒以成糞。或揚以疾風。或投之流水。比丘。於意雲何。非爲彼樹斷截其根。乃至焚燒。令其磨滅。於未來世成不生法耶。答言。如是世尊。

釋:(斷除煩惱結縛)猶如種樹一樣,最初小樹很小很軟弱的時候,不愛護它,不將養它,不給它安穩生長的環境,也不給它培植糞土,也不隨時灌溉它,冷熱不宜,小樹就無法生長,慢慢就枯萎死掉了。如果再把這個小樹的根斷掉,樹枝截斷,一點一點地把小樹拆分開,然後風吹日曬,最後再用火燒掉,燒成粉灰以後,或者順風揚棄,或者倒入流水中飄走。比丘們,你們怎麽認爲呢?這樣的話是不是把這顆小樹從根上給它斷掉了?再把它焚燒,把小樹磨滅得沒有了蹤跡,在未來世再也生不出來了?比丘們回答:是的,世尊。

對於煩惱結縛也要這樣,當我們發現自己的煩惱顯現出來的時候,一定不要隨順將養,要想辦法除滅煩惱,不讓煩惱繼續滋長蔓延,慢慢煩惱就枯萎沒滅了。貪愛一滅煩惱就沒有了,未來生老病死的苦惱就不會出現了。

原文:如是比丘。於結所系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純大苦聚滅。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釋:是這樣,比丘們,對於煩惱結縛所系著的法,如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境界,觀察這些法的無常生滅性,確認這些法的無常性,心要隨順於無常生滅性,生起這些法都是生滅的思想觀念,内心就會無欲無求,並且想要滅掉和捨棄這些無常法,不再去顧戀、想念、惦念、執取、抓取這些法。這樣心就不會被束縛了,貪愛就斷除了;貪愛滅了以後,執取的心就滅了;執取心滅了,三界的有就滅了;三界有滅了,生就滅了;生滅了,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滅了,這樣六道生死當中的純大苦的聚集就滅了。

一切法都在不斷的生住異滅著,都是無常的,那麽我們對一切法都應該隨緣放捨,放捨了以後就沒有苦惱了,你越抓取就越苦惱。放捨三界有爲法,隨緣的過活,心就不被係縛,就自在解脫了。喜歡貪愛一個法就被這個法所牽制和係縛,貪愛滅了,不想抓取了,不再執著於一切法,未來的三界有和生都不會出現了,生老病死苦也就都消失了。

(二八四)於所取法産生的十二因緣

原文: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縛心。其心敺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釋:世尊告訴比丘們說:如果你們對於所執取的法心生貪愛,認爲那些法很好,沉浸於其中不能自拔,不斷的憶想、顧盼、期望,從而把心束縛住了,於是投奔過去,追逐著名色五隂;名色出生以後就會産生六入(六根)處;有六入就會産生觸(六根與六塵的觸),六根觸六塵就會産生覺受;有覺受就會産生貪愛;有貪愛就會産生執取;執取之後就會産生後世的三界有;有三界法就會産生五隂身;五隂身出生以後就會老病死憂悲苦惱,這樣三界生死的一切苦惱就聚集起來了。

什麽叫所取法?眼取色,耳取聲,鼻取香,舌取味,身取觸塵、意根取法塵。六根取六塵,對於這些所取法,覺得很有滋味很有韻味,貪愛就産生出來了,於是就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對於自己所執取的法,貪愛而不能自拔,就會心向往之,念念都是所貪愛的法,心被係縛得死死的,不得解脫和自在,就難免身陷生死之中而苦惱萬分。

而解脫自在的心,不攀緣不執取,心中無事,無所記掛和惦念,眼見色不取色相,耳聽聲不取聲相,鼻嗅香不取香相,舌嘗味不取味相,身覺觸不取觸相,意思法不取法相,一切法用過即捨,不在心裡顧念糾纏。敺馳也叫作取、執取,心心念念都惦念著,想要得到,貪愛爲緣産生了取,有取就是生死業,未來世的生就免不了,大苦就聚集起來了。苦業都是自己所造,由自己來受,如果不想受苦果,就不要造作苦業,不聚集苦,也就沒有苦果。

衆生生生世世盲目地追逐著五隂名色,盲目地追逐著世間塵境,從來不知停下來深深地反思所求究竟有何益處,有何實法,有何趣向,能導致什麽結果;也不知思考五隂生死的由來,一次次地生來死去究竟有什麽意義,如何避免五隂生死苦,以及五隂世間之外還有什麽更值得探索的。

當衆生追逐到名色的時候,在名色上就會有六入出生,外六入就是即將要進入内六根的六塵,内六入就是大腦勝義根中的六根,外六入與六根觸,就有六識出生來了別六塵,六識知六塵爲何物之後,就會産生感受,感受到六塵境界以後就會生起貪愛煩惱,貪心生起之後一定會執取不已,想要一直據爲己有;執取了之後,就與六塵不相分離,生生世世都會在一起,那麽未來世的生命就不可避免地不斷出現在三界當中,老病死憂悲苦惱隨之出現,大苦就聚集起來了。如此輪回不斷,真是苦不堪言。這個生死鏈條叫作十二因緣法。

原文:譬如大樹。根干枝條。柯葉華果。下根深固。壅以糞土。溉灌以水。彼樹堅固。永世不朽。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隨生味著。顧念心縛。其心敺馳。追逐名色。名色緣六入處。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釋:譬如一顆大樹,有樹根、樹干、有枝條、有樹葉、還有花,把樹根深深地植入地裡,掩埋固定好,培上糞土,用水澆灌。這棵樹就會堅固的成長起來,永遠不會腐朽毁壞。比丘們,與植樹的道理一樣,你們對於所執取的法如五隂六根六塵六識,隨著法的出現而沉湎於其中,心心念念不忘,係縛於心。心被法所敺使著,追逐五隂名色。名色爲緣産生六入;六入爲緣産生觸;觸爲緣産生受;受爲緣産生愛;愛爲緣産生取;取爲緣産生有;有爲緣産生後世的生命;生命爲緣産生老病死憂悲苦惱,這樣的話純粹的大苦惱就聚集起來了。

原文:若於所取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厭觀。心不顧念。無所縛著。識則不敺馳。追逐名色。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如是。則純大苦聚滅。

釋:如是比丘,如果對於自己所執取的法,常常觀察它的無常性,能夠証明並且隨順於法的無常性,心就會住於一切法都是生滅的思想觀念裡,對原來所執取的法,再也無欲無求了,心中就會想滅去這些法,厭離這些法,再也不會心心念念眷顧這些法,心不被這些法所係縛。

七識心不被法所係縛,就不再去追逐名色五隂十八界法,未來世的名色就會滅去不現起了;名色滅了以後六入處就會滅了;六入滅了以後,觸就會滅去;觸滅去以後,受就會滅;受滅去以後,貪愛就會滅去;貪愛滅去以後,取就滅;取滅了以後,三界世間有就會滅;有滅了生命就會滅;生命體不再出生以後,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會滅去,這樣衆生最大最根本的苦難就不會再聚集了,生死苦就消失不見了。

原文:猶如種樹。不隨時愛護令其安隱。不壅糞土。不隨時溉灌。冷暖不適。不得增長。若複斷根.截枝。段段斬截。分分解析。風飄日炙。以火焚燒。燒以成糞。或揚以疾風。或投之流水。比丘。於意雲何。非爲彼樹斷截其根。乃至焚燒。令其磨滅。於未來世成不生法耶。答言。如是。世尊。

釋:(滅除貪愛等等煩惱)猶如種樹一樣,樹剛種好,不要總是愛護它讓它安穩的生長,不要給它培植糞土,不要隨時澆灌它,要讓它冷暖不合時宜,這樣的話小樹就不能長大了。如果再把小樹的根砍斷,把樹枝截斷,把整棵樹一段一段的都截斷,一點一點的都割截零碎,風吹日曬以後,再用火燒掉,燒成灰燼以後,或者順風揚散,或者投入河水中。比丘們,你們怎麽想?如果不是割斷小樹的樹根,最後再焚燒掉,讓小樹全部都磨滅了,那小樹怎麽能在未來世不再出生呢?比丘們說:是的,世尊。

對於煩惱,對於心所係縛的法,也要像對待小樹一樣,不給它生長的合宜條件和環境,並且用善巧方便從根本上破壞掉煩惱結縛,最後斷掉所有的結縛,使其無蹤無影。

原文:如是。比丘。於所取法。隨順無常觀。住生滅觀。無欲觀。滅觀捨觀。不生顧念。心不縛著。識不敺馳.追逐名色。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處滅。六入處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病死。憂悲惱苦滅。如是純大苦聚滅。

釋:佛說:如是比丘,如果對於自己所執取的法,觀察它的無常性,証明並且隨順於這種無常性,心就會住於一切法都是生滅的思想觀念裡,對原來所執取的法,再也無欲無求了,心中就會有想滅去這些法和厭離這些法的想法,再也不會心心念念眷顧著這些法,心就不被這些法所係縛了。

如果七識心不再去追逐名色五隂十八界法,名色就會滅去不現起了。名色滅了以後六入觸處就會滅了;六入滅了以後,觸就會滅去;觸滅去以後,受就會滅,受滅去以後,貪愛就會滅去;貪愛滅去以後,取就滅;取滅了以後,三界世間有就會滅;有滅生命就會滅;生命體不再出生以後,老病死憂悲苦惱就會滅去,這樣衆生最大最根本的苦難就不會再聚集了,生死苦就消失不見了。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