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顯識經講記
第三章 阿賴耶識之事用雲何而顯
第一節 阿賴耶識遷身如面現於鏡子上
原文:賢護。識是何義。識名爲種。能生衆類。襍報身牙。知覺想念。同苞於識。知苦知樂。知惡知善。及善惡境。故名爲識。
釋:賢護,識是何義?識名爲種,是種子識,是含藏種子的心體,含有衆生業行的種子和出生五隂世間的本有種子,阿賴耶識依種子而能出生衆生種種襍染業報身。知性、覺性、念性和想性也同時含苞在阿賴耶識識體中,六識出生後才能知苦知樂、知惡知善,以及知各種善惡境界。因爲包含這些襍染種子,所以此識才叫作阿賴耶識。
因爲阿賴耶識裡含藏有五隂身的種子,祂才能出生五隂身芽,種子就是出生義,能出生所有一切種類的業報身,什麽果報都有,因爲什麽業都造過。身芽是指身根的芽,一般是指在胚胎中的身根,同時衆生的知性、想性、覺性、念性的種子也含苞於阿賴耶識當中,心體當中的識種子輸送出來,衆生就有知性、想性、覺性、念性,這些心識的作用出現,就知苦、知樂、知好知壞、知善惡境。知性都是六識的知,不是指阿賴耶識的知,阿賴耶識不知苦、不知樂、不知善、不知惡、不知善惡境界。這兩種識性容易混淆,我們讀經的時候,要分清經裡所說的識是指六識還是指阿賴耶識,才能正確理解經義。
原文:如汝所問。雲何識離此身。而受餘報。
釋:就像你所問的那樣,阿賴耶識是如何離開色身,而去受下一世果報身的?
六道衆生的色身都是果報身,四種聖人的色身也是果報身,只不過是善報身。而阿賴耶識本身不受果報,是祂所變起的六識身受果報,阿賴耶識只是去變現和承載衆生的果報,實際上還是意根受果報,但是意根不感覺身體觸覺的那種苦和樂,只有精神方面的苦樂受。如果是六識心受報,六識心在臨終時滅了,下一世的六識心是新的,原來的六識受不到果報,阿賴耶識更不受果報,祂沒有苦樂受,也完全是捨受,祂也不會去當畜生、惡鬼、人和天人等等,祂什麽都不當,所以不受報。
天人等六道衆生是誰做的?是意根做的,但是意根不知身的苦,不知身的樂,六識才有身心兩方面的苦樂受,才有惡報,因此受報的還是六識。但六識臨終就滅了,下一世又是新的六識,原來的六識造業以後不受報。那有沒有真正受果報的報主呢?其實是沒有真正受報的人,一切法都是虛妄的,萬法都是這樣的虛妄,沒有真實性。當我們感覺到得失的時候,應該分析思惟,到底有沒有得和失的這個人,有沒有真正的得和失,都沒有,沒有得失的主體,一切法都是這麽虛妄。
就如我們平常說的賺錢,賺錢是誰賺,是誰得錢?如果說是色身得錢,色身如木頭,本身不能動,又不能享受,怎麽能得錢?如果說是六識得錢,六識無形無相,又刹那生滅,怎麽賺錢得錢?如果說意根賺錢和得錢,意根卻什麽事也不能做,都靠六識做,意根也不享受,都是六識享受,第八識更不會賺錢和得錢了。如有人每月得幾萬元,是怎麽得的呢?什麽才叫得?身體得嗎?經過反反複複觀察,也找不到賺錢和得錢者。
反過來說,當我們失去東西的時候,仔細思惟一下,到底是誰失去,其實並沒有失去者,沒有得失者。諸法都是因緣生,各種因緣和合在一起,一個虛妄相就生起。萬法也是由於因緣而滅,各種因緣逐漸散去,一個虛妄相就消失不見了。沒有一樣是真實的法,但是我們卻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真實的,然後在這些法裡痛苦、歡樂、造業、受報,那受報有真實的受報人嗎?其實也沒有真實的受報人。
原文:識之遷身。如面之像。現之於鏡。如印之文。顯之於泥。譬如日出。光之所及。衆闇鹹除。日沒光謝。闇便如故。闇無形質。非常無常。能得其處。識亦如是。無質無形。因受想顯。
釋:阿賴耶識捨棄現在這個色身,而遷到下一世的色身上去,就像一張面孔從鏡子裡顯現出來一樣。阿賴耶識猶如鏡子,面相比喻另一個色身,下一世的色身被阿賴耶識顯現出來,就像印文在印泥上顯現出來一樣,阿賴耶識猶如印泥,色身猶如印文。譬如太陽出現,光明所照之處,所有黑暗全部消除,太陽落下,黑暗便如前現起。黑暗並無形色和質礙,既不是常也不是無常,沒有一個真正的處所所在。阿賴耶識也像黑暗一樣,沒有質礙,沒有形色,因衆生的受想心所出現,就能顯現出阿賴耶識的作用。
佛把阿賴耶識比喻爲鏡子、印泥和黑暗,阿賴耶識無形無相,猶如黑暗一樣沒有形象;阿賴耶識猶如能顯示出面相的鏡子,色身五隂就如面相,顯現於阿賴耶識心中;阿賴耶識如印泥,印泥就相當於阿賴耶識,色身五隂就像印文顯現於阿賴耶識印泥上,印文全部是印泥,印泥卻不全部是印文,色身五隂全部都源自於阿賴耶識,但阿賴耶識卻不是五隂身。
阿賴耶識猶如太陽光,色身猶如黑暗,黑暗因於太陽光或隱或現,色身因於阿賴耶識或滅或生。太陽光一出來,凡是太陽光所照到的地方,所有的黑暗都沒有了,黑暗跑到哪裡去了?沒有來處,也沒有去處。比如房間裡本來是黑暗的,一開燈,燈光所照之處黑暗就沒有了,黑暗跑到哪裡去了?沒有真正的黑暗,只是一種假相罷了,太陽光下去以後,黑暗又像原來一樣現出來了。黑暗沒有形,也沒有質礙,是空的,手摸不到它,身觸不到它,它不是常也不是無常,沒有一個真正的處所所在。同樣的,阿賴耶識也無形無相,無有質礙,不能眼見,不能手摸,衆生受覺和念想出現時,就把阿賴耶識烘托出來了。
想就是了別性和取相性,衆生受想出現之後,在受想上,就顯出阿賴耶識的功用,也就是在五隂上能顯出阿賴耶識的作用。阿賴耶識雖然無形無相,但在有形有相的五隂身上運行,就能顯現出阿賴耶識運行的行相。